隋唐龙纹装饰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龙被认为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一般认为其起源于新石器时代,至战国时期形象比较稳定,后来历代其含义逐渐丰富和系统化。隋唐时期处于魏晋南北朝三个多世纪的动荡和民族融合后,国家重新统一的阶段,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佛教的兴盛和诸多外来文化的影响,其龙纹动态虽然是继承汉代以来的传统,但人们对于龙的观念产生了一些新的因素。
     本文旨在通过对于隋唐龙纹装饰材料和文献两方面的分析,追究隋唐龙纹的形式渊源和在当时人们心中的含义。将隋唐龙纹进行分期研究,总结其发展规律。并且结合龙纹装饰所在情境,即龙纹装饰配置关系来分析其所具有的含义。发现龙虎配置均是继承汉代以来的四神观念,这种观念贯穿整个唐代并影响到后代。龙虎的朝向体现出顺时针方向、逆时针朝向和龙虎对称向前三种,在唐代墓室中表现出了墓志铭四神顺时针朝向和墓室壁画中四神逆时针朝向的矛盾性,这是因为墓室壁画四神所代表的地下四方与墓志中四神所代表的天上四方星宿的矛盾。双倒龙的配置源于东汉晚期到西晋,盛于北魏到北齐,在盛唐以后消失,多存在于佛教造像中。这种构图在唐代处于衰落和消逝的阶段,而从汉到唐的双龙构图中,经常是龙虎和双龙的观念含混不清的,佛教中所装饰这种倒龙纹是源于汉代的龙虎观念。其方向之所以呈倒悬状,取决于如何将向前奔走的双龙和竖立的主尊装饰在同一平面内,这就要求双龙的前方朝向主尊的上或下方,而北朝以来同一平面内所装饰四神多将代表前方的朱雀置于下方,也就说明这一时期流行将竖立的主尊下方与奔走的龙虎(双龙)的前方统一起来。另外,龙“秋分而潜渊,春分而登天”的性质和龙对人们的重要性赋予其与水的密切联系和以龙的各种状态比喻人事的文化现象。唐代笔记小说中多有将龙作为故事的角色参与故事情节的发展,这些描述多表露出外来文化影响的痕迹。
The dragon being treated as the symbol of spirit of China, normally, it supposed thatit originate in Neolithic Age, till Warring States Period, the image of dragon becamestability, in history, the meaning became enrichment and systematic. After the turbulentand integration situation of Wei-Jin and the Northern and Southern Dynasties in threecenturies, Sui and Tang Dynasties situated in this period of the country re-unity, with thedevelopment of the times, the prosperity of Buddhism and the influence of many foreignculture, although the image of dragon inherit the tradition from Han Dynasties, peoplefind new factor in concept of dragon.
     This article aimed at the analyze of Sui and Tang dragon pattern in both decorativematerial and literature, in order to find the formal source and meaning in that period. Thearticle make a periodization research in Sui and Tang dragon pattern, and give a summaryof development rule. In the article, the writer analyze the situation of dragon pattern, italso means analyze the meaning of dragon pattern in using dispositional relation ofdragon pattern. Finding the dragon and tiger configuration inherit the Four Saints of HanDynasty, this concept penetrate the whole Tang Dynasty and influence offspring. Theorientation of dragon and tiger has three types, clockwise direction, counterclockwisedirection and symmetry-step forward, the coffin chamber of Tang Dynasty show thecontradiction between clockwise direction of Four Saints in epitaph andcounterclockwise direction of Four Saint in mural frescos, this contradiction alsoappeared in the four directions underground and four directions in the sky. Theconfiguration of double invert dragon is start from the late Eastern Han Dynasty to theWestern Jin Dynasty, it flourished from Northern Wei Dynasty to the Northern Qi Dynasty, and disappear after the prosperous Tang Dynasty, the double invert dragon oftenused in Buddhism statues. This image in the situation of decline and disappearance ofTang Dynasty, but in the image of double dragon from the Han Dynasty to the TangDynasty, its meaning didn’t make a clear in dragon-tiger and double-dragon, inBuddhism, the decoration of image of invert dragon is out of the dragon-tiger of HanDynasty. The direction of image is invert, because the running double dragon and uprightmain statue must in identical plane, as this reason, the front of double dragon must faceto the up or down of main statue, the image often make the legendary phoenix bird indown, this means this kind of image is very popular in period. Otherwise, the spirit ofdragon and the importance for people show the relationship in dragon and water, becauseof this the dragon appear with different kinds in metaphor the culture phenomenon. Inliterary sketches of the Tang Dynasty, the novel always use dragon image, and the imagewas influenced by foreign culture.
引文
1《说文解字段注》,成都古籍书店影印,1981年9月,页616。
    2见于《龙凤》一文,闻一多,《闻一多全集》第一卷,开明书店,1948年。文中以“鲧死……化为黄龙,是用出禹”以及“天命玄鸟,降而生商”认为龙凤为图腾。
    3《火历钩沉——一个遗失已久的古历之发现》,庞朴,《中国文化》创刊号,1989。文中认为龙珠的形象来源于人们对于大火星的观测。
    4《中国天文考古学》,冯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1。书中认为龙的形象来自于东方苍龙七宿,商周时期的龙文字与形象都与天上苍龙七宿连线后相同。其后也有很多学者采用此种说法。
    5《中国的龙》,陈绶祥,漓江出版社,1988年。又有《遮蔽的文明》,陈绶祥,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1992,10。其中有《中国龙》一文,认为龙的形象取象与多种动物,比如蜥蜴、鱼、马之类,而在新石器时代的遗物中有类似的形象发现,认为这应该是农业文明所关注的物候历法的标志物。后来这些观念几何在一起,也就形成现在所见龙的形象。
    6《史记·高祖本纪》: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也,姓刘氏。母媪尝息大泽之陂,梦与神遇。是时雷电晦冥,父太公往视,则见交龙于上。已而有娠,遂产高祖。
    7《大元圣政国朝典章》:中书省咨照得,先为诸人织造销金日月龙凤段匹纱罗,街下货卖号虽曾禁约,切恐各处官司禁治不严,今议得,若自今街市已有造下挑绣销金日月龙凤肩花并段匹纱罗等,截日纳官,外实支价。已后诸人及各局人匠私下并不得再行织绣、挑销、货卖,如违除买卖,物价没官,仍将犯人痛行治罪。《大元圣政国朝典章》:不花帖木儿奏:“街市卖的段子似上位穿的御用大龙,则少一个爪儿,四个爪儿的着卖,有奏荷。”暗都刺右丞道:尚书两个钦奉圣旨,胸背龙儿的段子织呵不碍事;教织着似咱穿的段子,织缠身上龙的,皇泽根底说了,各处遍行文书禁约休织者,钦此。
    8《酉阳杂俎续集·寺塔记上》载:“(长安)西中三门里门南,吴生画龙及刷天王须,笔迹如铁。有执炉天女,窃眸欲语。”同书载“吴画连句”中有“惨淡十堵内,吴生纵狂迹。风云将逼人,鬼神如脱壁。其中龙最怪,张甲方汗栗。黑夜窸窣时,安知不霹雳”的描写。贯休“题成都玉局观孙位画龙”(《禅月集》卷十二)诗云:“我见苏州崑山佛殿中,金城柱上有二龙;老僧相传道是僧繇手,寻常入海共虎斗。又闻蜀国玉局观有孙遇迹,蟠屈身长八十尺;游人争看不敢近,头觑寒泉万丈碧。”
    9张舜民《画墁集》“二李见于总章、咸亨之间,始为山水画,乃群工之祖也。纤繁蕴密,间似仙灵、云阙、羽衣,云霞缥缈,龙虎花竹,无物不具,有长春不夜之景。”宋中兴馆曾藏有一幅李思训的“葛陂化龙图”。《德隅斋画品》记孙位:“山临大江,有二龙自山下出。龙蜿蜒骧首云间,水随云气布上,雨自爪鬣中出,鱼虾随之,或半空而陨。一龙尾尚在穴前,踞大石而蹲,举首望云中,意欲俱往,怒爪如猩。草木尽靡,波涛震骇,涧谷弥漫,山下桥路皆没。山下居民老小聚观,阖户阚牖,人人惊畏,若屋颠坠。笔势超轶,气象雄放,非胸中磊落不凡,能窥神物变化,穷究百物情状,未易能也。”
    10收录于论文集《龙凤艺术》,沈从文,北京出版集团公司,北京十月文艺书版社,2010年2月。
    11《古玉精英》,傅熹年,中华书局(香港)有限公司,1989年11月。
    12《古文物文饰中龙的演变与断代初探》,邢捷张秉午,《文物》,1984年第1期。
    13《唐代玉雕中的云龙纹装饰研究》,许勇翔,《文物》,1986年第9期。
    14《龙集》,张鸿修,三秦出版社,1993年。
    15《唐代龙的演变特点与外来文化》,葛承雍,《人文杂志》2000年1期。
    16《唐代龙造型中的外来文化因素》,葛承雍,《寻根》,2000年1期。
    17《中国与西亚非洲文化交流志》,沈福伟,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12月。
    18《龙女和柳毅的传承》,白化文,《三生石上旧精魂—中国古代小说与宗教》,北京出版社,2005年6月。
    19《唐代墓室壁画研究》,李星明,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年10月。
    20《北朝隋唐石墓门及其相关问题研究》,尹夏青,博士论文,2006年。
    21《道教斋醮科仪研究》,张泽洪,巴蜀书社,1999年。
    22《唐代玉雕中的云龙纹装饰研究》许勇翔《文物》1986,9
    23《唐玄宗及宋真宗禅地祗玉器》,那志良,台湾《故宫季刊》,1971年第6卷第2期。
    24《莫高窟早期龙图像研究》胡同庆《敦煌研究》1988,1。
    25《敦煌石窟龙与库车石窟龙考述》,汪泛舟,《中国敦煌吐鲁番学术讨论会论文》1988.8。
    26《从转轮王到龙王》,杜斗成,《1990年敦煌学国际研讨会文集·考古编》1995.7。
    27《试论敦煌壁画《龙王礼佛图》的创作思想》,张伯元,《安西榆林窟》四川教育出版社1995.10。
    28《敦煌石窟龙凤与摩本石窟蛇金翅鸟图象异源考》,汪泛舟,《敦煌研究》1996.1。
    29《敦煌龙凤图像的起源与历史意义》,胡同庆,《丝绸之路》1999,1。
    30《十二时兽更次教化—试说莫高窟第285窟等壁画山林动物》,梁尉英,《敦煌研究》1999,2。
    31《也谈莫高窟285窟“十二时”兽》,胡同庆,《社科纵横》2000,3。
    32有一部分纹饰类似者,特别是铜镜。本文仅选取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少数几例。
    33《全唐文新编》,周绍良,吉林文史出版社,2000年,12册,页8182。
    34《中国美术全集雕塑编4隋唐雕塑》,史岩,人民美术出版社,1988年8月,页15上。
    35国家博物馆展品。
    36出自《中国美术全集雕塑编4隋唐雕塑》,史岩,人民美术出版社,1988年8月,页14。
    37《赵州桥建造年代考》,林树涵,《中国科技史料》,2000年第2期。
    38西安碑林博物馆展品。
    39西安碑林博物馆展品,《唐李寿墓发掘简报》,《文物》,1974年第9期,另有《隋唐文化》著录。
    40《唐新成长公主墓发掘报告》,陕西省考古所陕西历史博物馆昭陵博物馆,科学出版社,2004年4月,图98。
    41《固原历史文物》,宁夏固原博物馆,科学出版社,2004年8月,页218。
    42《化世瑰宝佛教文物百选2009中台山博物馆佛教文物展》,中台山博物馆,文心文化事业有限公司,2009年9月,页159。
    43《化世瑰宝佛教文物百选2009中台山博物馆佛教文物展》,中台山博物馆,文心文化事业有限公司,2009年9月,页161。
    44《中国画像石全集8石刻线画》,周到,河南美术出版社,2000年6月,页108。
    45《洛阳出土铜镜》,洛阳博物馆,文物出版社,1988年8月,图65。
    46《唐镜分期的考古学探讨》,徐殿魁,《考古学报》1994年第三期,徐文中将两镜都称作规矩镜,其实应是对汉代铜镜中博局纹饰的继承和简化,故本文称博局镜。
    47《宣和博古图》卷29,十五。
    48《安阳文物精华》,安阳市文物管理局,文物出版社,2004年4月,页66。
    49《海外藏中国历代雕塑》,林树中主编,江西美术出版社,2006年12月,上册,页231。
    50《海外遗珍佛像二》,国立故宫博物院,页36。
    51《中国青铜器全集16铜镜》,中国青铜器全集编辑委员会,文物出版社,1998年12月,页105。
    52《中国画像砖全集全国其他地区画像砖》,中国画像砖全集编辑委员会,四川美术出版社,2006年1月,页57。
    53《中国古代度量衡图集》,国家计量总局中国历史博物院故宫博物院,文物出版社,1984年12月。
    54《唐遂州司马董务忠墓清理简报》,程学华程蕊萍,《文博》,1992年第2期。
    55乾陵博物馆展品。
    56《旧唐书·列传36》。
    57乾陵陈列。
    58《黄帝陵与龙文化》,李西兴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3月,图115。
    59《海外遗珍青铜一》,国立故宫博物院,图154。
    60《黄帝陵与龙文化》,李西兴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3月,图113。
    61西安博物馆展品。
    62《洛阳关林大道唐墓(C7M1724)发掘简报》,胡小宝高虎任广,《文物》,2007年第4期。
    63《唐李宪墓发掘报告》,陕西省考古研究所,科学出版社,2005年1月,页163。
    64《耀县药王山隋墓清理记》,崔汉林阴志毅,《文博》1986年第3期。
    65《临潼唐庆山寺舍利塔基精室清理记》,赵康民,《文博》,1985年第5期。
    66《古玉精英》,傅熹年,中华书局(香港)有限公司,1990年7月,页206。
    67《安阳文物精华》,安阳市文物管理局,文物出版社,2004年4月,页67。
    68《西安文物精华》,西安市文物博湖考古所编著,世界图书出版西安公司,2008年11月,页93。
    69《收藏》,2011年第3期,封面。
    70《隋墓志刻饰图案中的稀见纹样——以<隋代墓志铭汇考>为基本案例》,周晓薇王菁,《文物与考古》2009年第1期。
    71《西安王家坟唐代唐安公主墓》,陈安利马永忠,《文物》,1991年第9期。
    72《江苏句容行香发现唐代铜棺、银椁》,刘建国杨再年,《考古》1985年第2期,发掘者认为时代应为“唐代中期偏早”。
    73《甘肃省泾川县出土的唐代舍利石函》,董玉祥,《文物》,1960年第3期。
    74《龙的艺术》,杨新李毅华徐乃湘,商务印书馆香港分馆,1988年1月,页61。
    75《中国青铜器全集16铜镜》,中国青铜器全集编辑委员会,文物出版社,1998年12月,页155。
    76《陕西出土铜镜》,陕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编,文物出版社,1959年4月,页125。
    77《浙江上虞县发现唐代天象镜》,任世龙,《考古》1976年第4期,镜面上装饰四神,青龙、白虎对称向前奔走,朱雀正面刻画,玄武朝向逆时针方向;朱雀旁有两人和日月,玄武双方有北斗,但其形式与真实北斗左右翻转,北斗两侧有两人。镜面其它地方似乎还有点点星辰。纹饰外写有二十八宿名称逆时针方向排列,其外又有天干地支,于式盘上文字布置相同;其最外圈有铭文:“铭百练神金,九寸圆形,禽兽翼卫,七曜通灵,鉴□天地,威□□□,□山仙□,奔轮上清。”
    78《花舞大唐春》,陕西历史博物馆等编著,文物出版社,2003年5月,页231。
    79《隋唐文化》陕西省博物馆王仁波,学林出版社,1990年11月。
    80《长沙窑》长沙窑课题组,紫禁城出版社,1996年10月,图版6。
    81《长沙窑》长沙窑课题组,紫禁城出版社,1996年10月,页168之图453,仅见纹饰,其装饰位置不知。
    82《法门寺文物图饰》,韩生编著,文物出版社,2009年6月,页352。
    83《法门寺文物图饰》,韩生编著,文物出版社,2009年6月,页464。
    84《陕西新出土文物选粹》,陕西省考古研究所,重庆出版社,1998年5月,页114、115。
    85《法门寺文物图饰》,韩生编著,文物出版社,2009年6月,页371。
    86《长沙窑》长沙窑课题组,紫禁城出版社,1996年10月,图456。
    87《古玉精英》,傅熹年,中华书局(香港)有限公司,1990年7月,页196。
    88《古玉精英》,傅熹年,中华书局(香港)有限公司,1990年7月,页205。
    89《青州龙兴寺造像中龙的名称、造型来源及流行原因》,李森,《敦煌学刊》,2008年第2期。
    90《陶斋藏石记》端方,《续修四库全书》,《续修四库全书》编篡委员会,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页905,429~431。
    91《瑞应图》,载于《敦煌宝藏》,黄永武,新文丰出版公司,册123,页297。
    92《太平广记》卷272《妇人三》,宋李昉,中华书局,1961年,页2142。
    93《中国美术全集雕塑编4隋唐雕塑》史岩,人民美术出版社,1988年8月,页14。
    94《神韵与辉煌-陕西历史博物馆国宝鉴赏·青铜器卷》,冀东山主编,三秦出版社,2006年6月,页223。
    95《唐代鎏金铁芯龙修复与研究》,杨文宗刘芃,《文物保护与科技考古》,西北大学文博学院中国化学会应化委员会考古与文物保护化学委员会编,三秦出版社,2006年10月,页285。
    96《洛阳出土铜镜》,洛阳博物馆,文物出版社,1988年8月,图91。
    97《陕西出土铜镜》,陕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编,文物出版社,1959年4月,图85、86。
    98《中国青铜器全集16铜镜》,中国青铜器全集编辑委员会,文物出版社,1998年12月,页107。
    99《山东嘉祥英山二号隋墓清理简报》,李卫星,《文物》1987年第11期。
    100《富县宝室寺铜钟》,王永亮,《文博》,1990年第3期。
    101亦见于《全唐文新编·卷一五六》,周绍良,吉林文史出版社,2000年12月,第3册,页1805。
    102《海外遗珍佛像一》,国立故宫博物院,页78。
    103《海外遗珍佛像一》,国立故宫博物院,页80。
    104《中国青铜器全集16铜镜》,中国青铜器全集编辑委员会,文物出版社,1998年12月,页105。
    105亦见于《全唐文新编·卷一九》,周绍良,吉林文史出版社,2000年12月,第1册,页255。
    106《中国寺观雕塑全集5金铜造像》,金维诺,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06年8月,页119。
    107《中国寺观雕塑全集5金铜造像》,金维诺,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06年8月,页118。
    108《中国织绣服饰全集1织染卷》,中国织绣服饰全集编辑委员会,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年1月,页
    114。
    109《中国织绣服饰全集1织染卷》,中国织绣服饰全集编辑委员会,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年1月,页
    121。
    110《黄帝陵与龙文化》,李西兴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3月,图110、图111。
    111《安阳文物精华》,安阳市文物管理局,文物出版社,2004年4月,页164。
    112《海外遗珍佛像二》,国立故宫博物院,页139。
    113《安阳文物精华》,安阳市文物管理局,文物出版社,2004年4月,页68,书中图版说明记此塔有九级,但图片只见八级。
    114《海外藏中国历代雕塑》,林树中主编,江西美术出版社,2006年12月,上册,页231。
    115西安碑林博物馆展品。
    116《临潼唐庆山寺舍利塔基精室清理记》,赵康民,《文博》,1985年第5期。
    117《安阳修定寺塔唐代浮雕图像分析》,李静杰,《故宫学刊》,2009年。
    118《中国青铜器全集16铜镜》,中国青铜器全集编辑委员会,文物出版社,1998年12月,页122。
    119《法门寺文物图饰》,韩生编著,文物出版社,2009年6月,页152。
    120《唐代玉雕中的云龙纹装饰研究》,许勇翔,《文物》1986年第9期。
    121《龙的艺术》,杨新李毅华徐乃湘,商务印书馆香港分馆,1988年1月,页62。
    122《中国古代桥梁》,唐寰澄,文物出版社,1987年3月,页244。
    123《安阳文物精华》,安阳市文物管理局,文物出版社,2004年4月,页47。
    124《咸阳文物精华》,陕西省咸阳市文物局,文物出版社,2002年9月,页170。
    125《唐代铜器皿简论》,齐东方,《文博》,2005年第2和3期。
    126《安阳文物精华》,安阳市文物管理局,文物出版社,2004年4月,页75。
    127《山西古塔文化》,王大斌张国栋编著,北岳文艺出版社,1999年9月,页194。
    128《偃师杏园唐墓》,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科学出版社,2001年1月,页226和彩版12。
    129《陕西古代佛教美术》,李凇,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1月,页138。
    130《陕西新出土文物选粹》,陕西省考古研究所,重庆出版社,1998年5月,图131。
    131《雷峰遗珍》,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文物出版社,2002年9月,页161、162。
    132《青州北朝佛教造像》,中华世纪坛艺术馆青州市博物馆,北京出版社,2002年10月,页168。
    133《中国陶瓷全集5隋唐》,安金槐,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年2月,页115。
    134《中国陶瓷全集5隋唐》,安金槐,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年2月,页125。
    135《中国陶瓷全集5隋唐》,安金槐,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年2月,页119。
    136《龙的艺术》,杨新李毅华徐乃湘,商务印书馆香港分馆,1988年1月,页64。
    137《中国陶瓷全集5隋唐》,安金槐,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年2月,页114。
    138《三才图会》,<明>王圻、王思义编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6月,页1557。
    139国家博物馆展品
    140《中国织绣服饰全集3历代服饰卷上》,中国织绣服饰全集编辑委员会,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年12月,页248。
    141《山西大同振华南街唐墓》,白艳芳,《文物》,1998年第11期。
    142《唐代铜镜与唐诗》,王纲怀孙克让,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3月,页148。
    143《唐代铜镜与唐诗》,王纲怀孙克让,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3月,页17。
    144《唐代铜镜与唐诗》,王纲怀孙克让,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3月,页33。
    145《唐代铜镜与唐诗》,王纲怀孙克让,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3月,页229。
    146乾陵博物馆展品。
    147《少林寺石刻艺术》,苏思义刘笠青杨晓捷,文物出版社,1985年6月,图10。
    148《北京丰台唐史思明墓》,袁进京赵福生,《文物》,1991年第9期。
    149《临潼唐庆山寺舍利塔基精室清理记》,赵康民,《文博》,1985年第5期。
    150《唐代铜镜与唐诗》,王纲怀孙克让,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3月,页215。
    151《唐代铜镜与唐诗》,王纲怀孙克让,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3月,页231。
    152《全国出土文物珍品选1976-1984》,文化部文物局故宫博物院,文物出版社,1987年3月,图311。
    153《陕西新出土文物选粹》,陕西省考古研究所,重庆出版社,1998年5月,页113。
    154《唐代玉雕中的云龙纹装饰研究》,许勇翔,《文物》1986年第9期。
    155《全唐文新编》,周绍良,吉林文史出版社,2000年12月,第1册,页591。
    156《隋墓志刻饰图案中的稀见纹样——以<隋代墓志铭汇考>为基本案例》周晓薇、王菁,《文物与考古》2009年第1期。
    157《全唐文新编》,周绍良,吉林文史出版社,2000年12月,第4册,页2617。
    158《湖南出土铜镜图录》,湖南省博物馆,文物出版社,1960年5月,页161。
    159《故宫藏镜》,郭玉海,紫禁城出版社,1996年12月,页74。
    160《长沙陈家大山战国、西汉、唐、宋墓清理》,周世荣,《考古》1959年第4期,页206。
    161《花舞大唐春》,陕西历史博物馆等编著,文物出版社,2003年5月,175。
    162《神韵与辉煌-陕西省历史博物馆国宝鉴赏·玉杂器卷》,冀东山主编,三秦出版社,2006年6月,页114。
    163《西安唐代曹氏墓及出土的狮形熏香》,《文物》,2002年第12期
    164《中国青铜器全集16铜镜》,中国青铜器全集编辑委员会,文物出版社,1998年12月,页119。
    165《中国青铜器全集16铜镜》,中国青铜器全集编辑委员会,文物出版社,1998年12月,页169。
    166《中国青铜器全集16铜镜》,中国青铜器全集编辑委员会,文物出版社,1998年12月,页142。
    167《洛阳出土铜镜》,洛阳博物馆,文物出版社,1988年8月,图120。
    168《唐代玉雕中的云龙纹装饰研究》,许勇翔,《文物》1986年第9期,玉饰为玄宗开元十三年(726年)泰山封禅地祗玉册金匮上所镶嵌。
    169《西安韩森寨唐墓清理记》,张正嶺,《考古通讯》1957年第5期。
    170《辽宁朝阳唐韩贞墓》,朝阳地区博物馆,《考古》1973年第6期。《东北文化白山黑水中的农牧文明》,俆秉琨孙守道,上海远东出版社商务印书馆(香港),1998年12月,其中也有著录。
    171《中国陶瓷全集5隋唐》,安金槐,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年2月,页200。
    172《法门寺文物图饰》,韩生编著,文物出版社,2009年6月,页372。
    173《宁夏历史文物》,许成董宏征,宁夏人民出版社,2006年6月,页213。
    174《河北文物精华》,页182。
    175《中国美术全集雕塑编4隋唐雕塑》史岩,人民美术出版社,1988年8月,页14。
    176《海外遗珍佛像二》,国立故宫博物院,页36。另有1962年河南郑州二中出土东魏天平二年535造像碑(《中国美术全集雕塑编南北朝雕塑》135)。但比较有趣的是这两件造像几乎一模一样,竟连残损位置也一样。两尊造像表现手法均古拙,但河南出土者更手法粗糙,多处细节纵深体现不够,块面表现比瑞士造像要少,人物动态几乎相同,线条更显僵硬,纹饰比例和动态均与同时期造像有差别。并且沁色浮于表面。瑞士造像破损自然,而河南造像除了左上角似乎人为破损。金申《佛教美术丛考》认为河南出土造像可能是民国时期伪造然后埋藏,笔者认为此说法极是。
    177《中国寺观雕塑全集5金铜造像》,金维诺,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06年8月,页119。
    178唐代的四神也可以指镇墓所用的镇墓兽和天王,即当圹、当野、祖明、地轴。但本文所讲四神均是指汉代以来的四神,即青龙、白虎、朱雀、玄武。
    179《论西汉“四神”的源流》,王志杰,《文博》,1996年第6期。
    180《论两汉四灵的源流》,倪润安,《中原文物》,1999年第1期。
    181《河洛地区汉代四神图像研究》,王晓日,硕士论文,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9月。
    182《四神:起源和体系形成》,王小盾,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6月。
    183《中国早期思想与符号研究:关于四神的起源及其体系形成(上下)》,王小盾,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7月。
    184此处所讲墓室设施是指专门为营造墓室所制作的一些物品,包括墓室壁画、画像砖石、陪葬釉陶器或陶器、墓志等。
    185例如贺西林《古墓丹青-汉代墓室壁画的发现与研究》、李星明《唐代墓室壁画研究》等文中都有章节专门讨论此问题。
    186《古意—一种艺术风格的美术考古》,范淑英,博士论文,2011年6月。
    187《晋书·天文志》,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武英殿本,1986年12月,第二册,页1274。
    188《绍兴古镜聚英》,<日>梅原末治,桑名文星堂,昭和14年(1939),镜三下。
    189《浙江出土铜镜》,王世伦编著,文物出版社,2006年10月,页55。
    190颜娟英:《唐代铜镜文饰之内容与风格》,《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六十本,1999年10月,页
    344。
    191《三国志》,中华书局,1964年,第四册,页1021。
    192《晋书》,中华书局,1974年,第三册,页811。
    193《抱朴子内篇校释》(增订本),王明,中华书局,1996年,页300。
    194《唐代墓志纹饰选编》,张鸿修,图86。
    195张鸿修《唐代墓志纹饰选编》
    196《神韵与辉煌-陕西历史博物馆国宝鉴赏·唐墓壁画卷》,冀东山主编,三秦出版社,2006年6月,页219。虽然墓室壁画中玄武图像与墓志中玄武图像看起来都是朝向左边,但是墓室壁画装饰在内壁,墓志装饰在外壁,所以就有了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的矛盾。
    197李星明《唐代墓室壁画研究》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年10月
    198《西安文物精华·铜镜》,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编著,世界图书出版西安公司,2008年11月,页35。
    199《浙江出土铜镜》,王世伦编著,文物出版社,2006年10月,页47。此铭文流行年代应该在新莽到东汉初期,此铭虽未找到其原镜,但崇源国际拍卖(澳门)有限公司2008春季艺术品拍卖会上曾拍卖一枚四神博局镜(http://auction.artron.net/showpic.php?picid=art51990013),镜缘内圈为锯齿纹,外圈为云气纹,半圆钮,柿蒂形钮座,外围凹弧双线方格,方格内有十二辰名与十二枚相间。方格外每边有两枚和TLV凹弧双线纹。四方的纹饰分别配置四灵、禽兽等纹饰,纹饰繁密。主纹的外围为一周铭文:“昭儿明镜知人请,左龙右虎将天菁,朱爵玄武法列星,八子十二孙居安宁,当宜酒食乐长生。”此镜纹饰风格与西安所出新莽时期四神博局镜类似,应为同一时期。其纹饰中四神可证确为铭文所指。
    200对于墓室壁画和画像石中神兽的辨认,目前研究非常多。但是若将每一神兽图像具体确认为某兽时,往往能找出其它图像与其矛盾。所以笔者考虑要解决这种神兽在各个具体场合所表现含义不统一的矛盾,必须将神兽按其属性分类,然后再看某类神兽对应某一类含义。
    201《浙江出土铜镜》,王世伦编著,文物出版社,2006年10月,图版38。
    202《淮南鸿烈集解》,刘文典撰,中华书局,页八一。
    203《中国画像石全集6河南画像石》,页102。
    204《练形神冶莹质良工-上海博物馆藏青铜镜》,上海博物馆编,上海书画出版社,2005年4月,页160。
    205《中国历史上的宇宙理论》郑文光席泽宗,人民出版社,1975年。
    206《晋书·天文志》,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武英殿本,1986年12月,第二册,页1274页。
    207“式盘”古无此名,应名“式”,本文暂用今人通用叫法。
    208《西汉汝阴侯墓出土的占盘和天文仪器》,殷涤非,《考古》,1978年5期。
    209《周礼正义》,《十三经注释》,中华书局影印清嘉庆刊本。
    210《史记·天官书》,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武英殿本,1986年12月,第一册,第168页。
    211《淮南鸿烈集解·天文训》刘文典撰冯逸乔华点校中华书局1989年5月第89页
    212可参阅安培晴明《占事略决》等书。
    213《仪征出土文物集萃》仪征博物馆编文物出版社2008年
    214《中国漆器全集》,中国漆器全集编辑委员会。
    215《史记·天官书》,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武英殿本,1986年12月,第一册,页166页。
    216《占事略决》安倍晴明著。
    217《式盘综述》,严敦杰,《考古学报》1985年第4期。
    218《中国天文考古学》,冯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19《十三经注疏(清嘉庆刊本)·尚书正义》,中华书局,2009年10月,第一册,页251。
    220《十三经注疏(清嘉庆刊本)·礼记正义》,中华书局,2009年10月,第三册,页2928。
    221《十三经注疏(清嘉庆刊本)·礼记正义》,中华书局,2009年10月,第三册,页2933。
    222《淮南鸿烈集解·天文训》刘文典撰冯逸乔华点校中华书局1989年5月第124页
    223《浙江出土铜镜》王士伦编文物出版社1987年页47。
    224《浙江出土铜镜》,王世伦编著,文物出版社,2006年10月,第48页。
    225《中国青铜器全集16铜镜》,中国青铜器全集编辑委员会,文物出版社,1998年12月,页107。
    226《山东嘉祥英山二号隋墓清理简报》,李卫星,《文物》1987年第11期。
    227《浙江上虞县发现唐代天象镜》,任世龙,《考古》1976年第4期,镜面上装饰四神,青龙、白虎对称向前奔走,朱雀正面刻画,玄武朝向逆时针方向;朱雀旁有两人和日月,玄武双方有北斗,但其形式与真实北斗左右翻转,北斗两侧有两人。镜面其它地方似乎还有点点星辰。纹饰外写有二十八宿名称逆时针方向排列,其外又有天干地支,于式盘上文字布置相同;其最外圈有铭文:“铭百练神金,九寸圆形,禽兽翼卫,七曜通灵,鉴□天地,威□□□,□山仙□,奔轮上清。”
    228《中国青铜器全集16铜镜》,中国青铜器全集编辑委员会,文物出版社,1998年12月,页105。
    229《陕西出土铜镜》,陕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编,文物出版社,1959年4月,页125。
    230对于铜镜中天象图案的研究,参见拙文《汉魏铜镜天文图像的分期研究》,待刊。
    231对其研究,至今没有能够让人信服的结论。笔者认为所谓“让人信服的结论”应该是能够严谨的揭示从石器时代到汉代的龙虎发展序列的解释。
    232例如《西水坡“龙虎墓”与四象的起源》,李学勤。
    233以墓室的整体结构或者大傩图为中心来看,朱雀朝向逆时针方向,这与后来唐代墓室壁画中四神朝向逆时针方向是相同的,可能是这种地方向的源流所在。
    234《敦煌佛爷庙湾西晋彩绘画像砖墓》,甘肃省考古研究所,文物出版社,1998年3月,页37。
    235《北齐安东王娄睿墓》,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太原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文物出版社,2006年9月,彩版七七。
    236《洛阳汉墓壁画》,黄明兰郭引强,文物出版社,1996年10月,页46。
    237《中国青铜器全集16铜镜》,中国青铜器全集编辑委员会,文物出版社,页98。
    238《浙江出土铜镜》,王世伦编著,文物出版社,2006年10月,页47。
    239《中国青铜器全集16铜镜》,中国青铜器全集编辑委员会,文物出版社,页99。
    240《中国古天文图录》潘鼐编著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9年12月第1版页57。
    241《大汉原陵秘葬经》,《永乐大典》,中华书局,1986年,第四册,页3817。
    242《葬经笺注》,《续修四库全书术数类丛书》,上海古籍出版社,第七册,页220。
    243《式、穹窿顶墓室与覆斗形墓志——兼谈古代墓葬中“象天地”的思想》,赵超,《文物》1999年第5期。
    244《唐代墓室壁画研究》,李星明,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年10月。
    245《唐代墓室壁画研究》李星明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年10月页204。
    246《中国古天文图录》,潘鼐,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9年12月,页46,此墓志出土情况不知,具体年代不知。
    247《辽上京文物撷英》唐彩兰编著呼和浩特远方出版社2005年7月
    248《中国古代天文文物图集》,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著,文物出版社,1980年6月,页75。
    249《辽上京文物撷英》,唐彩兰编著,呼和浩特,远方出版社,2005年7月,页144。
    250《中国古代天文文物图集》,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著,文物出版社,1980年6月,页76。
    251《中国古代天文文物图集》,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著,文物出版社,1980年6月,页85。
    252这里所讲的正方向是说建筑、墓葬等主位所在的方向。
    253《中国美术全集雕塑编4隋唐雕塑》史岩,人民美术出版社,1988年8月,页14。
    254《海外遗珍佛像二》,国立故宫博物院,页36。
    255《海外藏中国历代雕塑》,林树中主编,江西美术出版社,2006年12月,上册,页231。
    256根据美国大都会博物馆所藏北齐四面塔与安阳地区的内黄理固石塔、安阳大缘禅师摩崖塔龛、滑县石塔、美国纳尔逊艺术陈列馆藏浮雕佛塔、宝山双石塔、山西沁水县玉溪石塔、内黄花固双石塔、林州阳台寺双石塔、修定寺塔形式的相似来判断,赵州桥栏板上装饰龙纹、瑞士瑞特保格博物馆(museum rietberg,zuirch)收藏东魏天平三年释迦佛七尊像和美国大都会博物馆所藏北齐四面塔的相似性体现出其共同地域地域风格,其制作地点应该在河南、河北一带。
    257《安阳文物精华》,安阳市文物管理局,文物出版社,2004年4月,页164。
    258《海外遗珍佛像二》,国立故宫博物院,页139。
    259《安阳文物精华》,安阳市文物管理局,文物出版社,2004年4月,页68,书中图版说明记此塔有九级,但图片只见八级。
    260《海外藏中国历代雕塑》,林树中主编,江西美术出版社,2006年12月,上册,页231。
    261《唐五代笔记小说大观》上册页765。
    262《中国寺观雕塑全集1早期寺观雕塑》,中国寺观雕塑全集编辑委员会,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03年1月,页125。
    263《曲阳白石造像研究》,冯贺军,紫禁城出版社。
    264《青州北朝佛教造像世界文明系列》,中华世纪坛艺术馆、青州市博物馆编。
    265《析龙兴寺造像中的“螭龙”》,王华庆庄明军,《文物》,2000年第05期。
    266《青州龙兴寺造像中龙的名称、造型来源及流行原因》,李森,《敦煌学辑刊》,2008年第2期。
    267《山东早期佛像造像考》李玉珉颜娟英编《美术考古》,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268从汉唐间龙虎关系的发展来看,这种双龙纹显然是与龙虎的发展有关的,所以说其与西王母龙虎座有关是合适的。
    269《青州佛教造像的艺术成就》,金维诺,《美术》,2002年12期。
    270《中国美术全集雕塑编10云冈》,中国美术全集编辑委员会编,文物出版社,1988年6月,页130。
    271宿白《中国石窟寺研究》中有《云冈石窟分期试论》将云冈石窟分为三期,第12窟属于第二期,并且是按计划整理建造完成。
    272《海外遗珍佛像二》,国立故宫博物院,页14。
    273《海外遗珍佛像一》,国立故宫博物院,页14。
    274《中国美术全集雕塑编魏晋南北朝雕塑》,中国美术全集编辑委员会,页111。
    275《中国石窟雕塑全集4龙门》,中国石窟雕塑全集编辑委员会,重庆出版社,2001年3月,页18。27《6中国美术全集15绘画编敦煌壁画上》,中国美术全集编辑委员会敦煌研究院,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5年9月,页69。
    277《云冈石窟》,长广敏雄水野清一。
    278《宁夏历史文物》,页213。
    279《中国美术全集雕塑编10云冈》,中国美术全集编辑委员会编,文物出版社,1988年6月,页191。
    280《中国石窟雕塑全集4龙门》,中国石窟雕塑全集编辑委员会,重庆出版社,2001年3月,页12。
    281《中国石窟雕塑全集4龙门》,中国石窟雕塑全集编辑委员会,重庆出版社,2001年3月,页54。
    282《海外遗珍佛像二》,国立故宫博物院,页36。
    283《中国美术全集15绘画编敦煌壁画上》,中国美术全集编辑委员会敦煌研究院,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5年9月,页64。
    284《中国美术全集15绘画编敦煌壁画上》,中国美术全集编辑委员会敦煌研究院,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5年9月,页66。
    285《中国石窟雕塑全集4龙门》,中国石窟雕塑全集编辑委员会,重庆出版社,2001年3月,页35。
    286《中国石窟雕塑全集4龙门》,中国石窟雕塑全集编辑委员会,重庆出版社,2001年3月。
    287《中国美术全集雕塑编魏晋南北朝雕塑》,页162。
    288《海外遗珍佛像一》,国立故宫博物院,页40。
    289《海外藏中国历代雕塑》,林树中,江西美术出版社,2006年12月,页215。
    290《化世瑰宝佛教文物百选2009中台山博物馆佛教文物展》,中台山博物馆,文心文化事业有限公司,2009年9月。
    291《山东文物精萃》,吕常凌,山东美术出版社,1996年1月,页196。
    292《中国寺观雕塑全集1早期寺观雕塑》,中国寺观雕塑全集编辑委员会,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03年1月。
    293《中国寺观雕塑全集1早期寺观雕塑》,中国寺观雕塑全集编辑委员会,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03年1月。
    294《中国寺观雕塑全集1早期寺观雕塑》,中国寺观雕塑全集编辑委员会,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03年1月。
    295《埋もれた中国石仏の研究》,杨伯达,1985年9月。
    296《埋もれた中国石仏の研究》,杨伯达,1985年9月。
    297《中国寺观雕塑全集1早期寺观雕塑》,中国寺观雕塑全集编辑委员会,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03年1月。
    298《埋もれた中国石仏の研究》,杨伯达,1985年9月。
    299《海外遗珍》,国立故宫博物院。
    300《中国寺观雕塑全集1早期寺观雕塑》,中国寺观雕塑全集编辑委员会,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03年1月。
    301《埋もれた中国石仏の研究》,杨伯达,1985年9月。
    302《中国寺观雕塑全集1早期寺观雕塑》,中国寺观雕塑全集编辑委员会,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03年1月。
    303《河北文物精华》,页171。
    304《中国寺观雕塑全集1早期寺观雕塑》,中国寺观雕塑全集编辑委员会,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03年1月。
    305《中国美术全集集雕塑编南北朝雕塑》
    306《美术与考古》,颜娟英,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5年。
    307《海外藏中国历代雕塑》,林树中,江西美术出版社,2006年12月。
    308《中国寺观雕塑全集1早期寺观雕塑》,中国寺观雕塑全集编辑委员会,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03年1月。
    309《中国古代天文文物图集》,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著,文物出版社,1980年6月,页55。
    310《中国古輿服论丛》,孙机,文物出版社。
    311保利艺术馆藏有一例更早的为北魏正始四年507法想造弥勒三尊像,可惜保利所藏佛像多为伪作,此件亦真伪难断。
    312《敦煌佛爷庙湾西晋彩绘画像砖墓》,甘肃省考古研究所,文物出版社,1998年3月,页37。
    313此镜采自《汉画“鱼拉车”象征意义阐释》,李姗姗,《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但具体出处不知,查《南阳出土铜镜》亦未果,但观其上纹饰之丰富和严谨,应该为真品。
    314《中国石窟雕塑全集4龙门》,中国石窟雕塑全集编辑委员会,重庆出版社,2001年3月,页35。
    315《高句丽壁画》,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文物保存指导局画册编辑室编辑,朝鲜中央历史博物馆,1979年。
    316《拾遗记》
    317《左传》
    318《海外藏中国历代雕塑》,林树中,江西美术出版社,2006年12月,页231。
    319《礼记正义》,《十三经注疏(清嘉庆刊本)》,中华书局,第3册,页2971。
    320《洛阳汉墓壁画》,黄明兰郭引强编著,文物出版社,1996年10月,页96.
    321见第3章。
    322《中国青铜器全集16铜镜》,中国青铜器全集编辑委员会,文物出版社,页107。
    323《隋唐两京坊里谱》,杨鸿年,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9月,页49。
    324李贞(627年-688年),唐太宗李世民第八子。母燕德妃。贞观五年,封汉王。
    332杨凭,柳宗元岳父。《新唐书·卷一百六十·列传第八十五》载:“杨凭,字虚受,一字嗣仁,虢州弘农人。少孤,其母训道有方。长善文辞,与弟凝、凌皆有名。大历(唐代宗李豫年号,766年-779年)中,踵擢进士第,时号‘三杨’。凭重交游,尚气节然诺,与穆质、许孟容、李庸阝相友善,一时歆慕,号‘杨穆许李’。”
    333赵嘏,字承佑,楚州山阳(今江苏省淮安市楚州区)人,约生于宪宗元和元年(806)。会昌末或大中初入仕为渭南尉。约宣宗大中六、七年(852、853)卒于任上。
    334《太平广记·卷第三百三十九》载:“博陵崔书生。往长安永乐里。先有旧业在渭南。贞元(德宗年号)中。尝因清明节归渭南。”
    335《新唐书·诸帝公主传》载:“兰陵公主名淑,字丽贞,下嫁窦怀悊,薨显庆时(唐高宗李治656年—661年)。怀悊官兖州都督,太穆皇后之族子。”
    336黄滔(840~911年),字文江,莆田城内前埭(今荔城区东里巷)人,晚唐五代著名的文学家,被誉为“闽中文章初祖”。
    337《墓志铭》载:以天祐十年(昭宗让位朱温后,913年)癸酉岁孟冬月己巳朔二十三日辛卯。于易州东北隅一里半易县玉山乡梁村之右本茔之礼葬也。
    338《隋唐长安城佛寺研究》,龚国强,文物出版社,2006年10月。
    339《隋唐文化》,页29。
    340《中国青铜器全集16铜镜》,中国青铜器全集编辑委员会,文物出版社,1998年12月,页105。
    341《花舞大唐春》,陕西历史博物馆,页230。
    342《唐代玉雕中的云龙纹装饰研究》,许勇翔,《文物》,1986年第9期。
    343《唐玄宗及宋真宗禅地祗玉器》,那志良,台湾《故宫季刊》,1971年第6卷第2期。
    344《宣室志·卷一》《唐五代笔记小说大观》上海古籍出版社编丁如明等点校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3月第1版页993
    345《剧谈录·卷上》《唐五代笔记小说大观》上海古籍出版社编丁如明等点校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3月第1版页1461
    346《北梦琐言·逸文卷四·唐庄宗出猎毙大蛇》《唐五代笔记小说大观》上海古籍出版社编丁如明等点校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3月第1版页1996
    347《晋书·天文志上》,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武英殿本,1986年12月,第二册
    348《说文解字段注》,成都古籍书店影印,1981年9月,页616。
    349《续玄怪录·李卫公靖行雨》《唐五代笔记小说大观》上海古籍出版社编丁如明等点校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3月第1版页457至页459
    350《次柳氏旧闻》《唐五代笔记小说大观》上海古籍出版社编丁如明等点校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3月第1版页467
    351《酉阳杂俎前集·卷三》《唐五代笔记小说大观》上海古籍出版社编丁如明等点校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3月第1版页588
    352《酉阳杂俎前集·卷三》《唐五代笔记小说大观》上海古籍出版社编丁如明等点校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3月第1版页588
    353《玉泉子》《唐五代笔记小说大观》上海古籍出版社编丁如明等点校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3月第1版页1439
    354《酉阳杂俎前集·卷十四》《唐五代笔记小说大观》上海古籍出版社编丁如明等点校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3月第1版页659
    355《中国美术全集雕塑编4隋唐雕塑》,中国美术全集编辑委员会,人民美术出版社,1988年8月,页15。
    356《周易正义》,《十三经注疏(清嘉庆刊本)》第一册,页23。
    357《云溪友议·卷下》《唐五代笔记小说大观》上海古籍出版社编丁如明等点校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
    3月第1版页1301
    358《北梦琐言·卷五·符载侯翮归隐(赵附)》《唐五代笔记小说大观》上海古籍出版社编丁如明等点校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3月第1版页1849
    359《独异志·卷中》《唐五代笔记小说大观》上海古籍出版社编丁如明等点校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3月第1版页924
    360《大唐新语·卷一》《唐五代笔记小说大观》上海古籍出版社编丁如明等点校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3月第1版页215
    361《酉阳杂俎续集·卷四》《唐五代笔记小说大观》上海古籍出版社编丁如明等点校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3月第1版页741
    362《云溪友议·卷中》《唐五代笔记小说大观》上海古籍出版社编丁如明等点校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3月第1版页1292
    363《云溪友议·卷中》《唐五代笔记小说大观》上海古籍出版社编丁如明等点校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3月第1版页1281
    364《神韵与辉煌-陕西省历史博物馆国宝鉴赏·玉杂器卷》,冀东山主编,三秦出版社,2006年6月,页114。
    365《朝野佥载·卷六》《唐五代笔记小说大观》上海古籍出版社编丁如明等点校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3月第1版页77
    366《大唐新语·卷二》《唐五代笔记小说大观》上海古籍出版社编丁如明等点校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3月第1版页219
    367《大唐新语·卷二》《唐五代笔记小说大观》上海古籍出版社编丁如明等点校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
    3月第1版页225
    368《明皇杂录·卷下》《唐五代笔记小说大观》上海古籍出版社编丁如明等点校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3月第1版页965
    369《唐阙史·卷上》《唐五代笔记小说大观》上海古籍出版社编丁如明等点校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3月第1版页1334
    370《剧谈录·卷上》《唐五代笔记小说大观》上海古籍出版社编丁如明等点校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3月第1版页1468
    371《大唐新语·卷四》《唐五代笔记小说大观》上海古籍出版社编丁如明等点校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3月第1版页243
    372《唐遮言·卷十》《唐五代笔记小说大观》上海古籍出版社编丁如明等点校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3月第1版页1667
    373《北梦琐言·卷六·陆龟蒙追赠(薛许州附)》《唐五代笔记小说大观》上海古籍出版社编丁如明等点校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3月第1版页1857
    3741996年5月26日的《中国文物报》三版曾刊登刘绍明先生的文章对其作了介绍。
    375《古墓丹青-汉代墓室壁画的发现和研究》,贺西林,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01年11月,页16。
    376《山海经·大荒西经》记载:有鱼偏枯,名曰鱼妇。颛顼死即复苏。风道北来,天及大水泉,蛇乃化为鱼,是为鱼妇。颛顼死即复苏。
    377西汉刘向《说苑·正谏》:“昔白龙下清冷之渊,化为鱼,渔者豫且射中其目。”东汉张衡《东京赋》:“白龙鱼
    服,见困豫且。”可见这种思想由来久矣,但是汉代以后,随着“天”、“水”之间的关系断裂,人们对于鱼的
    神性更加淡化。
    378详见下文,龙和鱼的变化。
    379《瑞应图》,载于《敦煌宝藏》,黄永武,新文丰出版公司,册123,页297。
    380《洛阳出土铜镜》,洛阳博物馆,文物出版社,1988年8月,图120。
    381《千秋节·千秋镜·月宫镜》,孙机,载于《寻常的精致》,杨泓孙机,辽宁教育出版社,1996年9月,页31。
    382《宋书·符瑞志》,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武英殿本,1986年12月,第三册,页1723。
    383《朝野佥载·卷一》《唐五代笔记小说大观》上海古籍出版社编丁如明等点校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3月第1版页17
    384《北梦琐言·逸文卷第四·烧毙龙》《唐五代笔记小说大观》上海古籍出版社编丁如明等点校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3月第1版页1991
    385《隋唐嘉话·卷下》《唐五代笔记小说大观》上海古籍出版社编丁如明等点校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3月第1版页108
    386《大唐新语·卷十·离革第二十二》《唐五代笔记小说大观》上海古籍出版社编丁如明等点校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3月第1版页304
    387《法门寺文物图饰》,韩生编著,文物出版社,2009年6月,页151-162。
    388《隋唐嘉话·卷下》《唐五代笔记小说大观》上海古籍出版社编丁如明等点校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3月第1版页108
    389《陕西新出土文物选粹》,陕西省考古研究所,重庆出版社,1998年5月,页114、115。
    390《酉阳杂俎·前集卷十一》《唐五代笔记小说大观》上海古籍出版社编丁如明等点校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3月第1版页639
    391《开元天宝遗事·卷下》《唐五代笔记小说大观》上海古籍出版社编丁如明等点校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3月第1版页1730
    392《录异记·卷五》《唐五代笔记小说大观》上海古籍出版社编丁如明等点校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3月第1版页1531
    393《中国青铜器全集16铜镜》,中国青铜器全集编辑委员会,1998年12月,文物出版社,页171。
    394《法门寺文物图饰》,韩生编著,文物出版社,2009年6月,页152。
    395《续玄怪录·卷三》《唐五代笔记小说大观》上海古籍出版社编丁如明等点校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3月第1版页443
    396《续玄怪录·卷三》《唐五代笔记小说大观》上海古籍出版社编丁如明等点校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3
    月第1版页403
    397《酉阳杂俎·前集卷二》《唐五代笔记小说大观》上海古籍出版社编丁如明等点校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
    年3月第1版页572
    398《酉阳杂俎·续集卷八·支动》《唐五代笔记小说大观》上海古籍出版社编丁如明等点校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3月第1版页776
    399《北梦琐言·逸文卷第四·捕鱼获龙》《唐五代笔记小说大观》上海古籍出版社编丁如明等点校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3月第1版页1992
    400《剧谈录·卷下·崔道枢食井鱼》《唐五代笔记小说大观》上海古籍出版社编丁如明等点校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3月第1版页1484
    401《唐阙史·卷上》《唐五代笔记小说大观》上海古籍出版社编丁如明等点校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3月第1版页1339
    402《唐遮言·卷九·表荐及第》《唐五代笔记小说大观》上海古籍出版社编丁如明等点校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3月第1版页1339
    403《北梦琐言·卷四·祖系图进士榜》《唐五代笔记小说大观》上海古籍出版社编丁如明等点校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3月第1版页1835
    404《朝野佥载·卷五》《唐五代笔记小说大观》上海古籍出版社编丁如明等点校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3月第1版页68
    405《唐国史补·卷上》《唐五代笔记小说大观》上海古籍出版社编丁如明等点校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3月第1版页68
    406《酉阳杂俎·前集卷十四》《唐五代笔记小说大观》上海古籍出版社编丁如明等点校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3月第1版页657
    407《海外遗珍佛像二》,国立故宫博物院,页139。
    408《临潼唐庆山寺舍利塔基精室清理记》,赵康民,《文博》,1985年第5期。
    409《酉阳杂俎·前集卷十四》《唐五代笔记小说大观》上海古籍出版社编丁如明等点校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3月第1版页655
    410《龙城录·任中宣梦水神持镜》《唐五代笔记小说大观》上海古籍出版社编丁如明等点校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3月第1版页143
    411《玄怪录·卷三》《唐五代笔记小说大观》上海古籍出版社编丁如明等点校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3月第1版页390
    412《篡异记·韦鲍生妓》《唐五代笔记小说大观》上海古籍出版社编丁如明等点校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
    3月第1版页513
    413《宣室志·卷二》《唐五代笔记小说大观》上海古籍出版社编丁如明等点校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3月第1版页1002
    414《杜阳杂编·卷十》《唐五代笔记小说大观》上海古籍出版社编丁如明等点校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3月第1版页1371
    415《北梦琐言·逸文卷·第四》《唐五代笔记小说大观》上海古籍出版社编丁如明等点校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3月第1版页1993
    416《宣室志补遗》《唐五代笔记小说大观》上海古籍出版社编丁如明等点校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3月第1版页1080
    417《独异志·卷上》《唐五代笔记小说大观》上海古籍出版社编丁如明等点校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3月第1版页910
    418《龙城录·赵昱斩蛟》《唐五代笔记小说大观》上海古籍出版社编丁如明等点校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3月第1版页149
    419《大唐传载》《唐五代笔记小说大观》上海古籍出版社编丁如明等点校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3月第1
    版页898
    420《传奇》《唐五代笔记小说大观》上海古籍出版社编丁如明等点校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3月第1版页1122
    421《杜阳杂编·卷中》《唐五代笔记小说大观》上海古籍出版社编丁如明等点校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3月第1版页1381
    422《酉阳杂俎前集·卷十六·广动植之二》《唐五代笔记小说大观》上海古籍出版社编丁如明等点校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3月第1版页673
    423《酉阳杂俎前集·卷十七·广动植之二·鳞介篇》《唐五代笔记小说大观》上海古籍出版社编丁如明等点校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3月第1版页683
    424《酉阳杂俎前集·卷三·贝编》《唐五代笔记小说大观》上海古籍出版社编丁如明等点校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3月第1版页583
    425《酉阳杂俎前集·卷三·贝编》《唐五代笔记小说大观》上海古籍出版社编丁如明等点校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3月第1版页584
    426《酉阳杂俎前集·卷三·贝编》《唐五代笔记小说大观》上海古籍出版社编丁如明等点校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3月第1版页586
    427《三水小牍逸文》《唐五代笔记小说大观》上海古籍出版社编丁如明等点校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3月第1版页1199
    428《唐代墓室壁画研究》页197。
    429《文物》1988年第12期,页48。
    430《考古学报》1989年第3期。
    【1】《敦煌佛爷庙湾西晋画像砖墓》,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文物出版社,1998年3月。
    【2】《北齐东安王娄睿墓》,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太原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文物出版社,2006年9月。
    【3】《陕西凤翔隋唐墓1983—1990年田野考古发掘报告》,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西北大学文博学院,文物出版社,2008年10月。
    【4】《偃师杏园唐墓》,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科学出版社,2001年1月。
    【5】《吴忠西郊唐墓》,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吴忠市文物管理局,文物出版社,2006年9月。
    【6】《固原南郊隋唐墓》,宁夏回族自治区博物馆罗丰,文物出版社,1996年8月。
    【7】《固原南塬汉唐墓地》,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吴忠市文物管理局,文物出版社,2009年1月。
    【8】《李宪墓发掘报告》,陕西省考古研究所,科学出版社,2005年1月。
    【9】《新成长公主墓发掘报告》,陕西省考古所陕西历史博物馆昭陵博物馆,科学出版社,2004年4月。
    【10】《惠庄太子李撝墓》,陕西省考古研究所,科学出版社,2004年4月。
    【11】《唐节愍太子墓发掘报告》,陕西省考古所富平文管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6月。
    【12】《唐代薛儆墓发掘报告》,山西省考古所,科学出版社,2000年9月。
    【13】《五代李茂贞夫妇墓》,宝鸡市考古研究所,科学出版社,2008年6月。
    【14】《五代冯晖墓》,咸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重庆出版社,2001年9月。
    【15】《辽陈国公主墓》,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哲里木盟博物馆,文物出版社,1993年4月。
    【16】《云冈石窟》,<日>长广敏雄水野清一,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昭和二十七年(1952年)。
    【17】《安阳修定寺塔》,河南省文物研究所安阳地区文物管理委员会安阳县文物管理委员会,文物出版社,1983年3月。
    【18】《长沙窑》,长沙窑课题组,紫禁城出版社,1996年10月。
    【19】《大理崇圣寺三塔》,姜怀英邱宣充,文物出版社,1998年5月。
    【20】《慈善寺和麟溪桥》,西北大学考古专业日奔赴陕西佛教遗迹考察团麟游县博物馆,文物出版社,2002年7月。
    【21】《周易》
    【22】《山海经》
    【23】《史记》【汉】司马迁撰中华书局1950.9
    【24】《汉书》【汉】班固撰中华书局1964.11
    【25】《后汉书》【汉】范华撰李贤等注中华书局1965.5
    【26】《晋书》【唐】房玄龄等撰中华书局1974.11
    【27】《宋书》【梁】沈约撰中华书局1974.10
    【28】《旧唐书》【后晋】刘昫等撰中华书局1975.5
    【29】《新唐书》【宋】欧阳修撰中华书局1975.2
    【30】《论衡》
    【31】《淮南子》《淮南鸿烈集解》刘文典撰中华书局1989.5
    【32】《葬经》
    【33】《抱朴子外篇》
    【34】《朝野佥载》,[唐]张鷟;《隋唐嘉话》,[唐]刘餗;《教坊记》,[唐]崔令钦;《龙城录》,[唐]柳宗元;《唐国史补》,[唐]李肇;《玄怪录》,[唐]牛僧儒;《续玄怪录》,[唐]李复言;《次柳氏旧闻》,[唐]李德裕;《博异志》,[唐]谷神子;《篡异记》,[唐]李玫;《甘泽谣》,[唐]元郊;《酉阳杂俎》,[唐]段成式;《刘宾客嘉话录》,[唐]韦绚;《因话录》,[唐]赵璘;《大唐传载》,[唐]佚名;《独异志》,[唐]李冗;《明皇杂录》,[唐]郑处诲;《宣室志》,[唐]张读;《裴铏传奇》,[唐]裴铏;《尚书故实》,[唐]李綽;《三水小牍》,[唐]皇甫枚;《松窗杂录》,[唐]李濬;《开天传信记》,[唐]郑綮;《本事诗》,[唐]孟棨;《云溪友议》,
    [唐]范摅《唐阙史》,[唐]高彦休;《杜阳杂编》,[唐]苏鹗;《北里志》,[唐]孙棨;《玉泉子》,[唐]阙名;《悠闲鼓吹》,[唐]张固;《剧谈录》,[唐]康骈;《录异记》,[五代]杜光庭;《桂苑丛谈》,[五代][唐]严子休;《唐摭言》,[五代]王定保;《开元天宝遗事》,[五代]王仁裕;《金华子》,[五代]刘崇远;《中朝故事》,[五代]尉迟偓;《北梦琐言》,[五代]孙光宪;以上用《唐五代笔记小说大观》,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3月。
    【35】《历代名画记》
    【36】《唐大诏令集》
    【37】《太平广记》中华书局点校本
    【38】《大汉原陵秘葬经》,中华书局影印《永乐大典》。
    【39】《全唐文》,《全唐文新编》,周绍良,吉林文史出版社,2000年12月。
    【40】《中国天文考古学》,冯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
    【41】《步天歌研究》,周晓陆,中国书店,2004年1月。
    【42】《天文爱好者skymap手册》,魏晓凡叶楠,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年6月。
    【43】《中国石窟寺研究》,宿白,文物出版社,1996年2月。
    【44】《曲阳白石造像研究》,冯贺军,紫禁城出版社,2005年9月。
    【45】《埋もれた中国石仏の研究》,杨伯达,东京美术,1985年9月。
    【46】《敦煌石窟造像思想研究》,赖鹏举,文物出版社,2009年8月。
    【47】《火坛与祭祀鸟神:中国古代祆教美术考古手记》,施安昌,紫禁城出版社,2004年12月。
    【48】《道教斋醮科仪研究》,张泽洪,巴蜀书社,1999年。
    【49】《唐代墓室壁画研究》,李星明,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年10月。
    【50】《东北文化白山黑水中的农牧文明》,俆秉琨孙守道,上海远东出版社商务印书馆(香港),1998年12月。
    【51】《启封中原文明20世纪河南考古大发现》,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河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7月。
    【52】《中华历代服饰艺术》,黄能馥陈娟娟,中国旅游出版社,1999年10月。
    【53】《中国铜镜美学发展史》,常智奇,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4月。
    【54】《中国古代桥梁》,唐寰澄,文物出版社,1987年3月。
    【55】《中国考古学会第一次年会论文集1979》,中国考古学会,文物出版社,1980年12月。
    【56】《中国与西亚非洲文化交流志》,沈福伟,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12月。
    【57】《文物保护与科技考古》,西北大学中国化学会应化委员会考古与文物保护化学委员会,三秦出版社,2006年。
    【58】《剑桥中华文史丛刊唐代佛教》,斯坦利·威斯坦因,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8月。
    【59】《遮蔽的文明》,陈绶祥,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1992年10月。
    【60】《龙凤艺术》,沈从文,北京出版集团公司北京十月文艺书版社,2010年2月。
    【61】《中华龙源流文化》,陈福城,华文出版社,2000年3月。
    【62】《中华五色》,彭德,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美术出版社,2008年8月。
    【63】《龙凤趣谈》,刘德增,中华书局,上海古籍,2010年4月。
    【64】《龙之源》,杨静荣刘志雄,中国书店,2008年10月。
    【65】《龙图腾》,田秉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6月。
    【66】《龙集》,张鸿修,三秦出版社,1993年。
    【67】《龙凤文化源流》,王大有,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8年1月。
    【68】《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徐旭升的,文物出版社,1985年10月。
    【69】《中国的龙》,陈绶祥,漓江出版社,1988年。
    【70】《龙的艺术》杨新李毅华徐乃湘,商务印书馆香港分馆紫禁城出版社1988.1.1
    【71】《青海文物》青海省文物处青海省考古研究所文物出版社1994.4.1
    【72】《陕西省新出土文物选粹》陕西省考古研究所重庆出版社1998.5.1
    【73】《汉唐动物雕刻艺术》王蒨湖南美术出版社2000.11.1
    【74】《唐代墓志纹饰选编》陕西省历史博物馆张鸿修1992.4.1
    【75】《神韵与辉煌陕西历史博物馆国宝鉴赏·陶瓷器卷》
    【76】《神韵与辉煌陕西历史博物馆国宝鉴赏·陶俑卷》冀东山三秦出版社,2006年6月。
    【77】《神韵与辉煌陕西历史博物馆国宝鉴赏·金银器卷》冀东山三秦出版社,2006年6月。
    【78】《神韵与辉煌陕西历史博物馆国宝鉴赏·青铜器卷》冀东山三秦出版社,2006年6月。
    【79】《神韵与辉煌陕西省历史博物馆国宝鉴赏·玉杂器卷》冀东山三秦出版社,2006年6月。
    【80】《神韵与辉煌陕西历史博物馆国宝鉴赏·唐墓壁画卷》冀东山三秦出版社,2006年6月。
    【81】《中国美术全集雕塑编10云冈石窟雕刻》宿白文物出版社1088.6.1
    【82】《中国美术全集雕塑编9炳灵寺等石窟雕塑》董玉祥人民美术出版社1988.9.1
    【83】《中国美术全集雕塑编7敦煌彩塑》段文杰人民美术出版社1987.12.1
    【84】《中国美术全集雕塑编12四川石窟》李巳生人民美术出版社1988.6.1
    【85】《中国美术全集绘画编15敦煌壁画》(上)段文杰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5.9
    【86】《中国美术全集16绘画编敦煌壁画》(下)段文杰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5.9
    【87】《中国美术全集雕塑编4隋唐雕塑》史岩人民美术出版社1988.8.1
    【88】《中国美术全集雕塑编3魏晋南北朝雕塑》林树中人民美术出版社1988.6.1
    【89】《中国美术全集绘画编18麦积山等石窟壁画》阎文儒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12.1
    【90】《中国美术全集雕塑编4隋唐雕塑》史岩人民美术出版社1988.8.1
    【91】《中国美术全集30雕塑编麦积山石窟雕塑》中国美术全集编辑委员会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12
    【92】《中国美术全集13绘画编墓室壁画》宿白文物出版社1989.5
    【93】《中国美术全集绘画编19石刻线画》王树村文物出版社1988.1
    【94】《中国美术全集17绘画编新疆石窟壁画》宿白文物出版社1989.6
    【95】《中国美术分类全集中国石窟雕塑全集10南方八省》丁明夷重庆出版社2000.8.1
    【96】《中国美术分类全集中国石窟雕塑全集4龙门》温玉成重庆出版社2001.1.1
    【97】《中国美术分类全集中国石窟雕塑全集9云南贵州广西西藏》刘长久重庆出版社2000.8.1
    【98】《中国石窟雕塑全集5陕西宁夏》韩伟重庆出版社2001.1.1
    【99】《中国石窟雕塑全集7大足》李巳生重庆出版社2000.8.1
    【100】《中国新疆壁画全集2克孜尔》段文杰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95.8
    【101】《中国壁画全集克孜尔(3卷)》段文杰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新疆美术摄影出版社1992.12.1
    【102】《中国新疆壁画艺术克孜尔石窟(三卷)》中国新疆壁画艺术编辑委员会新疆美术摄影出版社2009.9.1
    【103】《中国新疆壁画艺术第四卷库木吐拉石窟》中国新疆壁画艺术编辑委员会新疆美术摄影出版社2009.9.1
    【104】《中国新疆壁画艺术第五卷森姆塞姆石窟克孜尔尕哈石窟》中国新疆壁画艺术编辑委员会新疆美术摄影出版社2009.9.1
    【105】《中国新疆壁画艺术第六卷伯孜克里克石窟》中国新疆壁画艺术编辑委员会新疆美术摄影出版社2009.9.1
    【106】《龟兹造像》马秦新疆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9.1
    【107】《海外遗珍佛像(一二卷)》国立故宫博物院国立故宫博物院
    【108】《海外藏中国历代雕塑(上中下三册)》林树中江西美术出版社
    【109】《中国玉器全集》中国玉器全集编委会河北美术出版社1993.3.1
    【110】《中国陶瓷全集》安金槐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2.1
    【111】《雷峰遗珍》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文物出版社2002.9.1
    【112】《化世瑰宝佛教文物百选2009中台山博物馆佛教文物展》中台山博物馆文心文化事业有限公司2009.9.1
    【113】《青州北朝佛教造像世界文明系列》中华世纪坛艺术馆青州市博物馆北京出版社2002.10.1
    【114】《中国古代佛雕佛教造像样式与风格》金维诺文物出版社2002.5.1
    【115】《中国寺观雕塑全集》金维诺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03.1.1
    【116】《地涌天宝浙江省博物馆藏珍品特展》2009.9.1
    【117】《龙门石窟装饰雕刻》李文生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1.12.1
    【118】《少林寺石刻艺术》苏思义刘笠青杨晓捷文物出版社1985.6.1
    【119】《成都万佛寺石刻艺术》刘志远刘廷壁中国古典艺术出版社1958.11
    【120】《中国历代纪年佛像图典》金申文物出版社1994.6.1
    【121】《佛国麦积山》世纪出版社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12.1
    【122】《中国画像石全集》山东美术出版社河南美术出版社2000.6.1
    【123】《中国画像砖全集》中国画像砖全集编辑委员会四川美术出版社2006.1
    【124】《陕西新出土唐墓壁画》陕西省考古研究所重庆出版社1998.11.1
    【125】《壁上丹青陕西省出土壁画集》陕西省考古研究院2009.1.1
    【126】《河北省古代墓葬壁画》河北省文物研究所文物出版社2000.11.1
    【127】《唐墓壁画珍品懿德太子墓壁画》陕西历史博物馆文物出版社2002.9.1
    【128】《唐墓壁画珍品章怀太子墓壁画》陕西省历史博物馆文物出版社2002.9.1
    【129】《洛阳汉墓壁画》洛阳市第二文物工作队文物出版社1996.10.1
    【130】《昭陵唐墓壁画》昭陵博物馆文物出版社2006.1.1
    【131】《海外遗珍铜器一、二卷》故宫博物院编辑委员会故宫博物院
    【132】《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青铜生活器》杜逎松上海世纪出版股份有限公司等2007.1.1
    【133】《中国织绣服饰全集1织染卷(中国美术分类全集)》中国织绣服饰全集编辑委员会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1
    【134】《中国织绣全集3历代服饰卷上(中国美术分类全集)》常沙娜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12
    【135】《中国织绣全集4历代服饰卷下(中国美术分类全集)》常沙娜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12
    【136】《中国织绣服饰全集2刺绣卷》中国织绣服饰全集编辑委员会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1
    【137】《中国古代镇墓神兽》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文物出版社2004.1.1
    【138】《咸阳文物精华》陕西省咸阳市文物局文物出版社2002.9.1
    【138】《中国·佳县文物精华》王富春房海峰高根胜陕西旅游出版社2008.9.1
    【139】《南朝陵墓石刻》姚迁古兵文物出版社1981.4.1
    【140】《中国古代度量衡图集》国家计量总局中国历史博物院故宫博物院文物出版社1984.12.1
    【141】《全国出土文物珍品选1976-1984》文化部文物局故宫博物院文物出版社1987.3
    【142】《丝路胡人外来风-唐代胡俑展》乾陵博物馆文物出版社2008.7.1
    【143】《河北省出土文物选集》河北省博物馆、文物管理处文物出版社1980.5.1
    【144】《安吉文物精华》安吉县博物馆文物出版社2003.5.1
    【145】《双剑誃古器物图录》于省吾中华书局2009.4.1
    【146】《山东文物精华》吕常凌山东美术出版社1996.1.1
    【148】《宁夏历史文物》许成董宏征宁夏人民出版社2006.6.1
    【149】《固原历史文物》宁夏固原博物馆科学出版社2004.8.1
    【150】《中国文物精华(1992)》中国文物精华编辑委员会文物出版社1992.3.1
    【151】《北京文物精粹大系·青铜器》北京文物精粹大系编辑委员会北京出版社2002.6
    【152】《六朝风采南京市博物馆》文物出版社2004.12
    【153】《问陶之旅-古陶文明博物馆藏品掇英》路东之紫禁城出版2008.3.1
    【154】《花舞大唐春:何家村遗宝精粹》齐东方陕西历史博物馆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文物出版社2003-05
    【155】《法门寺文物图饰》韩生文物出版社2009.6
    【156】《寻觅散落的瑰宝-陕西历史博物馆征集文物精粹》陕西历史博物馆三秦出版社2001.6.1
    【157】《隋唐文化》陕西省博物馆王仁波学林出版社1990.11.1
    【158】《安阳文物精华》安阳市文物管理局文物出版社2004.4.1
    【159】《敦煌宝藏》黄永武新文丰出版公司
    【160】《敦煌遗书线描画选》马明达由旭声甘肃人民出版社1985.8.1
    【161】《海外遗珍玉器(一、二卷)》国立故宫博物院国立故宫博物院1986
    【162】《北京文物精粹大系·玉器卷》北京文物精粹大系编委会2002.10.1
    【163】《古玉掇英》傅熹年中华书局1995.7.1
    【164】《古玉精英傅熹年中华书局(香港)有限公司1990.7
    【165】《常熟宝物馆藏玉》钱浚周公太人民美术出版社2001.8.1
    【166】《中国漆器全集》中国漆器全集编辑委员会福建美术出版社1997.10.1
    【167】《中华五千年文明集刊天文编(上下两册)》中华五千年文明集刊编辑委员会
    【168】《中国古代天文文物图集》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文物出版社1980.6.1
    【169】《长安汉镜》程林泉韩国河陕西人民出版社2002.6.1
    【170】《丹阳铜镜青瓷博物馆千镜堂》陈凤九文物出版社2007.2.1
    【171】《故宫藏镜》郭玉海紫禁城出版社1996.12.1
    【172】《湖南出土铜镜》湖南省博物馆文物出版社1960.5.1
    【173】《洛阳出土铜镜》洛阳博物馆文物出版社1988.8.1
    【174】《陕西出土铜镜》陕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文物出版社1959.4.1
    【175】《四川省出土铜镜》四川省博物馆重庆市博物馆编文物出版社1960.10.1
    【176】《唐宋铜镜》沈从文中国古典艺术出版社1958.11.1
    【177】《中国古代铜镜》赵立光李文英陕西人民出版社1997.1.1
    【178】《练形神冶莹质良工-上海博物馆藏铜镜精品》
    【179】《西安文物精华铜镜》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世界图书出版西安公司2008.11.1
    【180】《安阳修定寺塔唐代浮雕图像分析》李静杰《故宫学刊》2009.
    【181】《火历钩沉——一个遗失已久的古历之发现》庞朴《中国文化》1989
    【182】《古文物文饰中龙的演变与断代初探》邢捷张秉午《文物》1984,1
    【183】《唐代玉雕中的云龙纹装饰研究》许勇翔《文物》,1986,9
    【184】《四神的颈部图案装饰及其类型研究》<日>网干善教著尹夏青译《陕西历史博物馆馆刊第8辑》
    【185】《吐鲁番地区发现的连珠纹织物》薄小莹《北京大学百年国学文萃·考古卷》。
    【186】《唐镜分期的考古学研究》徐殿魁《考古学报》1994,3
    【187】《略论印度龙和中国龙的关系》胡同庆《新疆社会科学》1986,5
    【188】《唐代龙的演变特点与外来文化》葛承雍《人文杂志》2000年1期
    【189】《唐代龙造型中的外来文化因素》葛承雍《寻根》2000年1期
    【190】《龙女和柳毅的传承》白化文《三生石上旧精魂——中国古代小说与宗教》北京出版社2005,6
    【191】《北朝隋唐石墓门及其相关问题研究》尹夏青博士论文2006
    【192】《莫高窟早期龙图像研究》胡同庆《敦煌研究》1988,1
    【193】《敦煌石窟龙与库车石窟龙考述》汪泛舟《中国敦煌吐鲁番学术讨论会论文》1988.8
    【194】《敦煌石窟龙凤与摩本石窟蛇金翅鸟图象异源考》汪泛舟《敦煌研究》1996.1
    【195】《从转轮王到龙王》杜斗成《1990年敦煌学国际研讨会文集·考古编》1995.7
    【196】《中国古代的龙舟竞渡》崔乐泉《江汉考古》1990年第2期
    【197】《龙凤》闻一多《闻一多全集·第一卷》开明书店1948
    【198】《试论敦煌壁画<龙王礼佛图>的创作思想》张伯元《安西榆林窟》四川教育出版社1995.10
    【199】《敦煌龙凤图像的起源与历史意义》胡同庆《丝绸之路》1999,1
    【200】《十二时兽更次教化—试说莫高窟第285窟等壁画山林动物》梁尉英《敦煌研究》1999,2
    【201】《也谈莫高窟285窟“十二时”兽》,胡同庆,《社科纵横》,2000,3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