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侵权民事诉讼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我国证券市场自1990年建立以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是,由于有关法律法规的不健全与监管不力,市场主体的操作很不规范,故而使得侵犯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的行为屡屡发生,且屡禁不止。亿安科技、银广夏、蓝田股份、麦科特等侵犯投资者权益的恶性案件曝光后,震惊了整个社会,人们开始强烈呼吁司法机关介入此类案件的处理。由于证券侵权民事纠纷的侵权主体和侵权行为较为广泛,形式多样,被侵权的对象众多,加之以往又毫无审判经验可借鉴,故法院对证券侵权民事案件的处理经历了从“驳回起诉”、“暂不受理”、“有条件受理”到“进一步扩大受理”四个阶段。与司法实践相对应,学界从2000年即开始关注证券市场中的民事侵权问题,并呼吁建立证券民事赔偿制度。2003年1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颁布的《关于审理证券市场因虚假陈述引发的民事赔偿案件的若干规定》将虚假陈述类证券侵权民事纠纷的诉讼方式规定为单独诉讼和人数确定的代表人诉讼,这在学界和实务界均引起了较为激烈的争论。本文拟从程序法的角度研究证券侵权民事赔偿制度,以探索适合中国国情且符合公平、正义要求的证券侵权民事纠纷的诉讼方式。通过对以单独诉讼、共同诉讼及代表人诉讼方式解决我国证券侵权民事纠纷所存在的问题的分析,笔者认为这几种诉讼方式皆非解决证券侵权民事纠纷的最佳途径。在此基础上进而对海外几种通常适用的解决群体纠纷的诉讼方式进行了比较分析,认为我国目前解决证券侵权民事纠纷的应然诉讼方式,是经过改造的代表人诉讼制度。即在现有人数不确定的代表人诉讼的基础之上,吸收国外群体诉讼方式中的合理因素加以改造所得之代表人诉讼制度。由于证券侵权民事诉讼案情复杂且诉讼周期一般较长,走完整个诉讼程序,对于法院及各方当事人来说都是一个讼累沉重的痛苦历程,本文在寻求以合理的诉讼方式来解决证券侵权民事纠纷的同时,还初步探索了诉讼外的其他解决方式,为当事人解决证券侵权民事纠纷提供多元的选择渠道,从而达到减少各方当事人的纠纷解决成本,保护投资者和促进证券市场健康发展的双赢目的。
Established since 1990, the securities business in our country has made outstanding achievements. However, due to the relevant unsound laws and codes, and the impotent supervision, as well as the nonstandard operation of the market, the acts of infringing the legal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those medium-sized and small investors happen repeatedly, and could not be stopped from taking place again. With the exposal of malign cases of infringing the investors' rights and interests, such as Yi'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Guangxia (Yinchuan) Industry, Lantian Stock and Macat, the whole society becomes startled and begins to strongly appeal to court for the involvement of dealing with such kind of cases. Owing to the comparatively extensive infringement subjects and behaviors of torts in securities business, various forms, numerous infringed objects, and no previous judgment experience to use for reference, the juridical handling of stock infringement civil cases has experienced the four phases of "indictment rejecti
    on," "suspended acceptance," "conditional acceptance" and "further extended acceptance." In accordance with the juridical practices, the academe began to concern with the tort issues of securities business in 2000, and made an earnest request 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stock civil compensation system. On January 9th, 2003, the Supreme People's Court promulgated "Some Regulations about the Trial of Civil Compensation Cases Arising from False Statements in Securities Business", which prescribed the litigation form of stock infringement civil cases with false statements as separate litigation and representative litigation with certain numbers of people. This has aroused fairly drastic argument in academe and pragmatic circles. The thesis tends to study the stock infringement civil compensation system from the angle of procedure law, so as to search after the right litigation mode of stock infringement civil cases which suits the situation of our country and i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requests for equity and justic
    e. With the analysis of separate litigation, collective litigation and representative litigation to settle the issues existed in China's stock infringement civil cases, the author thinks that none of these litigation modes is the optimal approach. On the basis of this, the
    
    
    author makes further comparison and analysis with several overseas litigations patterns which are generally applicable to deal with collective dissension, and concludes that the adaptive litigation pattern to settle the current stock infringement civil cases in our country is the reconstructed representative litigation system, which absorbs the reasonable elements of the collective litigation patterns abroad on the basis of the existing representative litigation with uncertain numbers of people. Since the details of stock infringement civil litigations are complicated and the litigation cycle is often very long, the experience of the whole litigation procedure has become a heavy and troublesome course for the court and each party. Under these circumstances, the author not only searches for the reasonable litigation pattern to handle the stock infringement civil cases of the thesis, but also primarily seeks after other measures of settlement besides litigation, provides multiple alternative channels for the p
    arty to deal with the stock infringement civil cases. Therefore, we could reduce the settlement costs of each party, protect the investors and enhance the sound development of the securities business.
引文
1、郭峰主编:《证券法律评论》第三卷,法律出版社2003年10月版。
    2、朱伟一著:《一剑寒霜?——证券法的两种实践》,中国法制出版社2003年 9月版。
    3、左卫民等著:《诉讼权研究》,法律出版社2003年8月版。
    4、黄振中编著:《美国证券法上的民事责任与民事诉讼》,法律出版社2003年 7月版。
    5、汤维建主编:《美国民事诉讼规则》,中国检察出版社2003年7月版。
    6、宣伟华著:《虚假陈述民事赔偿与投资者权益保护》,法律出版社2003年4 月版。
    7、傅长禄主编:《证券民事赔偿诉讼》,法律出版社2003年4月版。
    8、李国光,贾伟编著:《证券市场虚假陈述民事赔偿制度》,法律出版社2003 年4月版。
    9、王学棉著:《特殊类型诉讼中的司法正义》,人民法院出版社2003年4月版。
    10、滨田道代、吴志攀主编:《公司治理与资本市场监管》,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年1月版。
    11、许海峰编著:《证券赔偿知识问答与案例分析》,时事出版社2003年1月版。
    12、李茂生、苑德军主编:《中国证券市场问题报告》,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年1月版。
    13、郭峰主编:《证券法律评论》第二卷,法律出版社2002年12月版。
    14、张明远著:《证券投资损害诉讼救济论》,法律出版社2002年7月版。
    15、宋一欣、牟敦国著:《证券民事赔偿实务手册》,百家出版社2002年5月版
    16、蔡彦敏、徐卉译:《美国民事诉讼的真谛》,法律出版社2002年4月版。
    17、肖建华:《民事诉讼当事人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1月版。
    18、陈洁著:《证券欺诈侵权损害赔偿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1月版。
    19、徐昕译:《英国民事诉讼规则》,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年版。
    20、郭峰主编:《证券法律评论》第一卷,法律出版社2001年9月版。
    21、肖建华著:《当事人问题研析》,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年9月版。
    22、苏力著:《送法下乡——中国基层司法制度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
    
    年10月版。
    23、李祖军著:《民事诉讼目的论》,法律出版社2000年6月版。
    24、白绿铉编译:《日本新民事诉讼法》,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年版。
    25、白绿铉、卞建林译:《美国联邦民事诉讼规则·证据规则》,中国法制出版 社2000年版。
    26、郑顺炎:《证券市场不当行为的法律实证》,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27、陈桂明著:《程序理念与程序规则》,中国法制出版社1999年10月版。
    28、罗结珍译:《法国民事诉讼法典》,中国法制出版社1999年版。
    29、[美] 若思等著:《西方世界的兴起》,厉以平等译,华夏出版社1999年版。
    30、[美] 麦乐怡著:《法与经济学》,孙潮译,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31、[美] A·爱伦·斯密德著:财产、权力和公共选择——对法和经济学的进一 步思考》,黄祖辉等译,上海三联1999年版。
    32、[美] 波斯纳著:《法律的经济分析》蒋兆康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 年版。
    33、刘俊海著:《股东诸权利如何行使与保护》,人民法院出版社1995年8月版。
    34、[日] 兼子一、竹下守夫著:《民事诉讼法》,白绿铉译,法律出版社1995年 版。
    35、[美] 考特等著:《法和经济学》,张军等译,上海三联书店1994年版。
    36、[美] 中特丽克·米歇尔著:《自我设计的新天地》,林泽译,中国工人出版社 1990年版。
    37、谢怀拭译:《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民事诉讼法》,法律出版社1984年版。
    1、[德] 奥特玛·尧厄尼希著:《民事诉讼法》,周翠译,法律出版社2003年7月 版。
    2、冯果、张焰、陶光辉主编:《法律诉讼案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3 月版。
    3、中村英郎著:《新民事诉讼法讲义》,陈刚、林剑峰、郭美松译,法律出版社 2001年4月版。
    4、江伟主编:《民事诉讼法学原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9月版。
    5、谭兵主编:《民事诉讼法学》,法律出版社1997年9月版。
    6、杨荣新主编:《民事诉讼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7、柴发邦主编:《中国民事诉讼法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8、王怀安主编:《中国民事诉讼法教程》(新编本),人民法院出版社1992年12 月第1版。
    1、占小平:《证券争议仲裁制度研究》,载中国民商法律网2004年4月7日访 问。
    2、范愉:《调解的重构》,载中国法院网(HTTP//.WWW.CHINACOURT.ORG) 2004年2月24日访问。
    3、范愉:《代替性纠纷解决方式(ADR)研究》,载中国民商法律网(HTTP//:WWW.CIVILLAW.COM.CN/PROCEDURE)2003年7月30日访问。
    4、贾纬:《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证券市场因虚假陈述引发的民事赔偿案 件的若干规定>睦斫庥胧视谩罚刂泄裆谭赏?HTTP//:WWW.CIVILLAW.COM.CN/LAWFORE) 2003年729日访问。
    5、肖峰:《论代表人诉讼》,载《绥化师专学报》2003年第1期。
    6、仲崇玉、王燕:《论虚假陈述民事案件的诉讼方式》,载《现代法学》2003年 第1期。
    7、奚小明、贾纬:《<关于审理证券市场因虚假陈述引发的民事赔偿案件的若干 规定>睦斫庥胧视谩罚亍度嗣袼痉ā?003年第2期。
    8、杜要忠:《美国证券集团诉讼程序规则及借鉴》,载《证券市场导报》2002年 7月号。
    9、杨峰:《美国集团诉讼及其对完善我国证券侵权群体诉讼制度的借鉴意义》, 载《福建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年第4期。
    10、陈志超:《探析证券法上民事责任的诉讼实现机制》,载《财经理论与实践》 2002年第2期。
    11、章晓洪:《论投资者的利益保护》,载《河北法学》2002年第2期。
    12、何畏:《完善代表人诉讼制度的若干思考》,载《河北警官学院学报》2002年第2期。
    13、何兵:《纠纷解决机制之重构》,载《中外法学》2002年第1期。
    14、李菊明:《民事诉讼中代表人诉讼制度及其完善》,载《政法论丛》2001年 第3期。
    15、朱晔:《论代表人诉讼中诉讼代表人的权利》,载《江西社会科学》2000年 第1期。
    16、侯东顺、高宏彦:《关于完善我国群体诉讼制度的法律思考》,载《黑龙江
    
    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年第2期。
    17、吴飞:《从清华200卡案件看中国集团诉讼》,载《中央政法管理干部学院 学报》1999年第5期。
    18、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经一庭:《谈群体诉讼程序的运用》,载《人民司法》 1999年第4期。
    19、庄淑珍,董天夫:《我国代表人诉讼制度与美国集团诉讼制度的比较研究》, 载《法商研究》1996年第2期。
    20、肖建华:《群体诉讼与我国代表人诉讼的比较研究》,载《比较法研究》,第 241—242页。
    21、张开绩:《论诉讼代表人制度》,载《学习与探索》1995年第2期。
    22、王甲乙: 《当事人适格之扩张与界限》,载《法学丛刊》1995年第1期。
    23、江伟,肖建国:《关于代表人诉讼的几个问题》,载《法学家》1994年第3 期。
    1、卢怀谦:《成思危指出要在发展中解决股市问题》,载中证网2004年1月12 日访问。
    2、《主要证券民事赔偿案件进展》,载《中国证券报》2003年12月30日。
    3、来枫:《中国共同诉讼第一案诞生背后》,载《上海证券报》2003年8月29 日。
    4、《证券民事诉讼应两条腿走路》,载《中国证券报》2003年4月23日。
    5、成群:《股民诉东方电子被分拆立案》,载《河北经济日报》2003年4月14 日第C01版。
    6、《建立切实可行的证券纠纷解决机制》,载《中国证券报》2003年3月25日 第011版。
    7、《证券民事赔偿空白与争议》,载《中国证券报》2003年3月21日。
    8、安明静:《神秘股东贱卖银广夏诉讼债权》载《国际金融报》2003年2月21 日。
    9、王璐:《ST嘉宝虚假陈述案结案16位原告获赔61973.66元》,载《上海证券 报》2003年1月28日。
    10、《新法规的威慑力有多大》,载中证网2003年1月13日访问。
    11、安明静:《证券民事赔偿“和为贵”调解具有重要意义》,载《国际金融报》 2003年1月13日。
    
    
    12、浩民:《法治化的里程碑》,载《中国证券报》2003年1月10日电子版。
    13、《提供司法保障李国光谈<规定>斫庥胧视谩罚刂兄ね?003年1月10 日访问。
    14、《在曲折中前进——证券民事赔偿之路回眸》,载《中国证券报》2003年1 月10日。
    15、田雨、沈路涛:《司法全面介入证券市场路有多长?》,载《中国证券报》(电 子版)2003年1月10日。
    16、《法院判决难点何在》,载中证网2002年11月27日访问。
    17、周小川:《证券市场实现历史性跨越》,载《金融时报》2002年11月7日。
    18、沈四宝、王晓川、沈建中:《仲裁是解决证券纠纷的有效方式》,载《法制 日报》2002年9月18日第6版。
    19、《完善证券纠纷解决机制》,载《财经时报》2002年9月2日。
    20、苏昕:《法律界人士期待大庆联谊案引入共同诉讼》,载《深圳商报》2002 年7月27日第B03版。
    21、张炜:《李国光:用仲裁机构解决证券诉前纠纷》,载《中国经济时报》2002 年6月25日。
    22、《民事赔偿赔不起咋办?》,载《证券时报》2002年1月28日。
    23、《上市公司说:我不怕你罚》,载《财经时报》2001年11月22日。
    24、《有关法律专家建议银广夏赔偿案采用集团诉讼》,载《上海证券报》2001 年10月10日。
    25、《上证联:关于中国证券法中民事责任制度的完善》,载中证网2001年9月 28日访问。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