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连拱隧道施工过程有限元分析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本文依托某双连拱隧道工程,基于软件平台2D-σ和ANSYS,对实际工程中常用的三种开挖方法进行了施工过程数值模拟,分析了围岩和支护结构的受力和变形规律,提出了在Ⅱ类围岩中修建双连拱隧道较好的方法;论文对“三导洞方案”施工过程中围岩和支护结构的受力和变形规律进行了详细分析,通过模拟施工过程中的不利因素,分析应力释放系数等的影响,得到了施工过程中塑性区出现的位置和规律;论文通过建立空间有限元模型,对双连拱隧道开挖的空间效应、左右洞的相互影响,以及中隔墙的变形和稳定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为双连拱隧道的设计与施工提供了有效指导。
引文
[1]蒋树屏:我国公路隧道建设技术的现状及展望[A],国际隧道研讨会暨公路建设技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人民交通出版社2002,11
    [2]曹磊,黄兵:公路隧道经济设计的几个问题[A],国际隧道研讨会暨公路建设技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人民交通出版社2002,11
    [3]栾至胜等:无导洞施工连拱隧道的结构分析[J],西北公路.2003,2
    [4]刘洪洲,黄伦海:连拱隧道设计施工技术研究现状[J],西部探矿工程.2001,1
    [5]余晓琳,黄小华,彭立敏:软弱围岩条件下连拱隧道施工阶段的受力分析[J],西部探矿工程,2002,4
    [6]苏卫,张高军等:单线双洞长隧道的建设技术研究[R],同济大学.1999.10
    [7]章勇武,杜小平等:金竹林双连拱隧道异线开挖下中墙结构稳定性分析[A],国际隧道研讨会暨公路建设技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人民交通出版社2002
    [8]彭定超,袁勇,章勇武:开挖施工方式对连拱隧道中墙影响的空间分析[J],现代隧道技术,2002.2
    [9]袁勇,彭定超,章勇武:箫其湾连拱隧道结构稳定性分析[J],华东公路,2001.10
    [10]郭小红,朱光仪:京珠高速公路五龙岭隧道设计[A],2001年全国公路隧道学术会议论文集[C],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10
    [11]陈少华,李勇;连拱隧道的结构分析[J],中国公路学报,2000.1
    [12]周玉宏,赵燕明,程崇国:偏压连拱隧道施工过程的优化分析[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2.5
    [13]卢耀宗,杨文武:莲花山大跨度连拱隧道施工方法研究[J],中国公路学报,2001.4
    [14]卿光全(译):浅埋隧道采用眼镜法开挖[J],隧道及地下工程,1998.1
    [15]赵满庆(译):数值模型对新的隧道开挖方法的影响[J],隧道译丛,1993.4
    [16]李志业,王明年:大跨度地下结构不同施工方法对围岩力学行为的影响[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1996.12
    [17]高世军,吴怀义,熊世龙:双连拱隧道的技术性设计[A],2001年全国公路隧道学术会议论文集[C],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10
    [18]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J026—90[S],人民交通出版社,1992
    [19]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JO24—94[S],人民交通出版社,1990
    [20]郑颖人:地下工程锚喷支护指南[M]:中国铁道出版社,1988
    [21]刘洪洲:大跨度扁坦隧道施工的力学响应及施工方法的研究[D]:重庆大学博士学位论文,1999.7
    
    
    [22]曾小清,孙钧,曹志远:隧道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力学分析[J],同济大学学报,1998.10
    [23]徐林生,孙钧,蒋树屏:洋碰隧道CRD工法施工过程的动态仿真数值模拟研究[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01.3
    [24]朱合华,丁文其:地下结构施工过程的动态仿真模拟分析[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1999.10
    [25]孙钧,朱合华:软弱围岩隧洞施工性态的模拟与分析[J],岩土力学,1994,V15N4
    [26]孙钧:地下工程设计理论与实践[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12
    [27]于学馥,郑颖人,刘怀恒,方正昌:地下工程围岩稳定分析[M],煤炭工业出版社,1983.12
    [28]徐干成等:地下工程支护结构[M]: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2.1
    [29]孙钧,候学渊:地下结构(上、下) [M],科学出版社,1987
    [30]关宝树:隧道力学概论[M],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1993.3
    [31]潘昌实:隧道力学数值方法[M],中国铁道出版社,1995.6
    [32]孙钧,汪炳槛:地下结构有限元法解析[M],同济大学出版社,1988.10
    [33]E.Soliman, H.Duddeck and H.Ahrens: Two-and Three-dimensional Analysis of Closely Space Double Tunnels, Tunneling and Underground Space Technology, 1993,Vo 18, No 1,13~18
    [34]Fathalla EL-Nahhas,Farouk EL-kadiand Ali Ahmed: Interaction of Tunnel Linings and Soft Ground, Tunneling and Underground Space Technology, 1992, 7(1), 33~34
    [35]K. ONO, M. YAMADA: Analysis of the arching action in granular mass, Tunneling and Underground Space Technology, 1996, 6(2), 18~22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