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饮食文化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饮食文化发展史上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的饮食文化发展在中国饮食文化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占有极其独特的地位,起着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
     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政治动荡不安,贵族阶级朝不保夕,日益讲究饮食;曹魏、西晋、北魏等短暂的统一使经济得到恢复发展,烹饪原料更加丰富;胡汉饮食习俗和烹饪技法的交融等都使得这一时期的饮食文化得到迅速发展。本文就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对魏晋南北朝时期发达的饮食文化进行研究和探讨的。
     这一时期的种植业、养殖业和畜牧业等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使烹饪原料如粮食、蔬菜、家畜、家禽、野味、海鲜、鱼类等更加丰富,食品种类大幅度增加,为饮食文化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烹饪加工手段和方法也取得了重大变革,主要反映在主食的加工制作、调佐原料的加工制作和菜肴的烹饪加工等方法上,新兴食品相继出现,人们的饮食质量不断提高。
     果树的栽培在这一时期更加普遍,品种也更加丰富、优良,果品的加工技术花样繁多,如干制、腌渍、饮料加工等;酒类的生产技术也有所突破。
     胡族和汉族在饮食习俗和烹饪技法方面的交流和融合,使得双方的烹饪原料更趋于多样化,烹饪加工方法更加细腻,食品种类更加丰富,饮食结构更加合理,更加科学,从而形成了颇具中国特色的饮食文化体系。
     以《齐民要术》为代表的饮食著述的大量涌现是这个时期饮食文化发达的重要标志,它们既是对前人经验的总结,同时也为中国饮食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封建贵族阶级奢侈无度的饮食风尚也是这个时期比较典型的特征之一,他们的暴食、偏食、乱食,不仅是对人类社会财富的亵渎,也是人类健康的大敌,尤其值得今人深思。
The Wei, Jin, Southern and Northern Dynasties is an important part in the developed history of Chinese dietary culture. The development of dietary culture during this period occupied an extremely unique position, which played a role of bridge.
     The society was very turbulent during the Wei, Jin, Southern and Northern Dynasties, so the fedual nobility was so precarious that they increasely emphasize diet. The Kingdom of Wei, West Jin and North Wei Dynasties' unification had made economy restore and develop. As a result, the raw materials of cooking became richer. The integration of dietary customs and cooking techniques between Hu and Han Nationalities etc. all caused the dietary culture that time developed rapidly. This article, based on the following aspects, introduces and studies it in Wei, Jin , Southern and Northern Dynasties.
     During this period, the planting, aquaculture and animal husbandy all developed with various degree which made the raw materials of cooking more abundant, such as crops, vegetables, livestock, poultry, fish etc. Then the food variety had a substantial increase, which laid a soild foundation for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the dietary culture.
     The cookig methods and techniques had also made siginificant changes, mainly reflected in the processing of staple food, the production of flavoring materials and the cooking techniques of dishes etc. Emerging food appeared one after another, which had improved the quality of peoples' diet.
     Fruits' cultivation during this period became more widespread , and the species were more abundant, more excellent. The processing technology of fruits showed a lot, such as drying , pickling and beverage processing etc. The production technology of wine and other liquor had breakthroughs.
     The integration of dietary customs and cooking techniques between Hu and Han Nationalities had made the cooking materials tend to be more diverse, the cooking techniques to be more delicate, the types of food to be more abundant , the dietaty structure to be more rational, more scientific, and thus formed the system of dietary culture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The books on dietary culture appeared in large numbers, which was the important symbol of the developed dietary culture during that time. They not only summed of some experience of their predecessors, but also provided reliable basis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dietary culture.
     The fedual nobility's excessive eating habits during this period was one of the typical features. Their overeating, partial eclipse and fresh chaos not only abused the wealth of human beings, but also hurt the health of the body, which should be thought twice by today's people.
引文
[1]Tylor,sir Edward Buenett:《原始文化》,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
    [2]F.普洛格、D.G.贝茨著,吴爱明、邓勇译:《文化演进与人类行为》,辽宁人民出版社,1988年。
    [3]顾康伯:《中国文化史》,上海泰东书局,1924年。
    [4]梁漱溟:《东西文化及其哲学》,商务印书馆,1922年,第24页。
    [5]梁漱溟:《中国文化要义》,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1页。
    [1]李曦:《中国饮食文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
    [1]见于《礼记·礼运》。
    [1]上述资料均见于www.artx.cn/artx/detail.asp?id=17953《二十世纪中国饮食史研究概述》,2007年1月。
    [1]《南齐书·徐孝嗣传》。
    [2]《艺文类聚》卷72,《米》引庾肩吾《谢东宫赍米启》。
    [3]《太平御览》卷839,《稻》引《魏文帝与群臣书》。
    [1]黎虎《汉唐饮食文化史》32—37页,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
    [2]《宋书》卷77,《柳元景传》。
    [3]《南史》卷29,《蔡廓传附孙撙传》。
    [4]《梁书》卷51,《处士·范元琰传》。
    [5]《南史》卷56,《吕僧珍传》。
    [6]《梁书》卷38,《贺琛传》。
    [1]《南齐书》卷41,《周顒传》。
    [2]《晋书》卷92,《文苑·张翰传》。
    [3]黎虎《汉唐饮食文化史》中提到:东汉魏晋南北期时气候变冷,降水量减少,使养猪业由放牧为主转向舍养为主。舍养需要大量的粮食,养猪业逐渐向小规模化发展。王利华《中古华北饮食文化的变迁》中也提到,《齐民要术》记载养羊的技术较为详细,比养猪的记载要多,当时的文献中关于猪的记载相对于羊来说也是极少的,应该能说明一定的问题。
    [4]《齐民要术》卷6,《养鸡第五十九》。
    [1]张朋川等:《嘉峪关魏晋墓室壁画》,人民美术出版社,1985年。
    [2]辽宁省博物馆文物队等:《朝阳袁台子东晋壁画墓》,载《文物》1984年第6期。
    [3]《晋书》卷79,《谢安传附孙混传》。
    [4]《梁书》卷26,《傅昭传》。
    [5]《洛阳伽蓝记》卷3,《城南》。
    [6]《资治通鉴》卷166,梁敬帝太平元年六月甲寅。
    [1]《太平御览》卷936,《鲤鱼》引《河洛记》。
    [2]《周书》卷32,《陆通传附父政传》。
    [3]《水经注》卷28,《沔水(中)》,王国维校本,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4]《宋书》卷93,《隐逸·王弘之传》。
    [1]《宋书》卷91,《孝义·何子平传》
    [2]《齐民要术》卷9,《饭第八十六》。
    [3]《太平御览》卷850《饮食部》8。
    [1]据《初学记》卷4《岁时部下·寒食》第五引《邺中记·附录》曰:寒食三日醴酪,又煮粳米及麦为酪,捣杏仁作粥。”又引《玉烛宝典》曰:“今人悉为大麦粥。研杏仁为酪,引饧沃之。”又《太平御览》卷859《饮食部》十七引《时镜新书》:“齐魏收当寒食饷王元景粥,元景与收书曰:‘始知令节,须御麦粥,加之以糖,弥觉香冷'。”
    [2]《世说新语·容止第十四》。
    [3]《南史》卷29,《蔡廓传附孙撙传》。
    [4]《太平御览》卷860,《饼》引王隐《晋书》。
    [5]《齐民要术》卷9,《饼法第八十二》。后引水引饼同此出处。
    [1]《太平御览》卷860,《饼》引。又《北堂书钞》卷144引作束晰《汤饼赋》。
    [2]《齐民要术》卷9,《饼法第八十二》。
    [3]《齐民要术》卷9,《饼法第八十二》,下所引“烧饼法”同出于此。
    [1]高承:《事物纪原》卷9,《馒头》,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四库全书》本第920册,1987年。
    [2]《初学记》卷26,《饼第十七》引。
    [3]《齐民要术》卷9,《粽(?)法第八十三》。
    [1]《齐民要术》卷9,《醴酪第八十五》。
    [2]据缪启愉、缪桂龙《齐民要术译注》,木兰是木兰科落叶乔木,皮味香辛,被作为香料使用,与桂皮相似。
    [1]《齐民要术》卷8《脯腊第七十五》。
    [2]《周礼》卷1《天官》。
    [3]《齐民要术》卷8,《作酱法第七十》。
    [1]《齐民要术》卷9《做菹、藏生菜法第八十八》。
    [2]均出自《齐民要术》卷8《羹臛法第七十六》。
    [1]《齐民要术》卷8《八和齑第七十三》。
    [2]《北堂书钞》卷147,《蜜》“蜀人着蜜助味”条引魏文帝与群臣诏书:“新城孟太守道,蜀猪、羊、鸡、鹜味皆淡,喜着饴蜜,以助味也。”
    [3]《太平御览》卷857,《蜜》引。
    [4]《太平御览》卷857《饮食部》一五引《晋令》:“蜜工收蜜十斛,有能增煎二升者,赏谷十斛”,可看出来蜂蜜不是普通百姓所能享用。
    [5]《齐民要术》卷9,《饴餔第八十九》。
    [6]《齐民要术》卷9,《种蒜·泽蒜第十九》。
    [1]张文虎:《烹饪工艺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7年11月。
    [2]《齐民要术》卷6,《养鹅、鸭第六十》。
    [3]《齐民要术》卷9,《炙法第八十》。
    [4]《齐民要术》卷8,《蒸缹法第七十七》。
    [5]《齐民要术》卷8,《作鱼鲊第七十四》。
    [6]《齐民要术》卷9,《素食第八十七》。
    [7]《齐民要术》卷8,《羹臛法第七十六》。
    [1]《齐民要术》卷9,《炙法第八十》。
    [2]《齐民要术》卷9,《炙法第八十》。
    [3]《齐民要术》卷8,《羹臛法第七十六》。
    [4]《齐民要术》卷8,《羹臛法第七十六》。
    [5]见于唐段成式《酉阳杂俎》“物无不堪食,惟在火候,善均五味”。
    [6]见《世说新语·汰侈第三十》。
    [1]《齐民要术》卷8,《羹臛法第七十六》。
    [2]《齐民要术》卷8,《蒸缹法第七十七》。
    [3]《齐民要术》卷8,《菹绿第七十九》。
    [4]均见于《齐民要术》卷9,《炙法第八十》。
    [5]均见于《齐民要术》卷9,《炙法第八十》。
    [6]据中国商业出版社1990年版《烹饪工艺学》,味精的鲜味成分较单一,为谷氨酸钠,而清汤中还含有门冬氨酸、鸟苷酸、琥珀酸等多种呈味成分,故其鲜味层次感强,更加浓郁持久,为品尝菜肴带来更美的感受。
    [1]《齐民要术》卷8,《脯腊法第七十五》。
    [2]《齐民要术》卷8,《羹臛法第七十六》。
    [3]《齐民要术》卷8,《蒸缹法第七十七》《食次》引。
    [4]《齐民要术》卷8,《蒸缹法第七十七》。
    [1]引王利华《魏晋—隋唐时期北方地区的果品生产与加工》,见《中国农史》1999年4期。
    [2]《齐民要术》卷4,《种枣第三十三诸法附出》。
    [3]《齐民要术》卷4《种栗第三十八》。
    [4]《齐民要术》卷4《种桃柰第三十四》。
    [5]唐段成式《酉阳杂俎·续集》卷10。
    [6]晋傅玄《傅鹑觚集·赋》。
    [1]《齐民要术》卷4,《种李第三十五》。
    [2]《世说新语·俭啬第二十九》。
    [3]《齐民要术》卷4,《种梅杏第三十六》。
    [1]《齐民要术》卷4,《柰、林檎第三十九》。
    [2]《太平广记》卷411,《草木六》。
    [3]《洛阳伽蓝记》卷4,《城西·白马寺》。
    [1]《齐民要术》卷4,《柰、林檎第三十九》。
    [2]《齐民要术》卷4,《种柿第四十》。
    [3]《齐民要术》卷4,《柰、林檎第三十九》引《广志》。
    [4]《齐民要术》卷4《种枣第三十三诸法附出》。
    [1]上引均见于《齐民要术》卷4。
    [2]《齐民要术》卷4《种枣第三十三诸法附出》。
    [3]上引均见于《齐民要术》卷4,《种梅杏第三十六》。
    [1]《齐民要术》卷4,《种木瓜第四十二》。
    [2]《齐民要术》卷7,《货殖第六十二》。
    [3]《齐民要术》卷7,《笨曲并酒第六十六》。
    [1]《齐民要术》卷7,《笨曲并酒第六十六》。
    [1]《搜神记》卷7,《翟器翟食》。
    [2]《邺中记》卷1。
    [3]《后汉书》卷23《窦固传》引《东观记》。
    [1]《齐民要术》卷9,《炙法第八十》。
    [2]译自《齐民要术》卷8,《蒸缹法第七十七》。
    [1]《洛阳伽蓝记》卷3《城南》。
    [2]《世说新语·排调第二十五》。
    [1]《晋书》卷113,《苻坚传》。
    [2]《晋书》卷114,《苻朗传》。
    [1]自张崇根《临海水土异物志辑校》。
    [2]余嘉锡《四库提要辨证》卷8史部6。
    [1]见于《裴子语林》。
    [2]见于《世说新语·汰侈第三十》。
    [1]《世说新语·汰侈第三十》。
    [2]《晋书》卷33,《何曾传》。
    [3]《晋书》卷33,《何曾传》。
    [4]《晋书》卷42,《王浑传》。
    [5]《宋书》卷42,《刘穆之传》。
    [1]见于《世说新语·言语第二》。
    [2]《晋书》卷49,《刘伶传》。
    [3]见于《世说新语·任诞第二十三》。
    [1]《晋书》卷26《食货志》。
    [2]《晋书》卷26《食货志》。
    [3]引自王磊、张法瑞、柴福珍的《论北魏的畜牧业》,《古今农业》2004年第1期。
    [4]《后汉书》卷49,《仲长统传》引《昌言·理乱篇》。
    [1]见于《世说新语·言语第二》。
    1.[汉]司马迁:《史记》,中华书局,2000年1月。
    2.[东汉]班固:《汉书》,中华书局,2000年1月。
    3.[南朝宋]范晔:《后汉书》,中华书局,2000年1月。
    4.[西晋]陈寿:《三国志》,中华书局,2000年1月。
    5.[唐]房玄龄等:《晋书》,中华书局,2000年1月。
    6.[南朝梁]沈约:《宋书》,中华书局,2000年1月。
    7.[南朝]萧子显:《南齐书》,中华书局,2000年1月。
    8.[唐]姚思廉:《梁书》,中华书局,2000年1月。
    9.[唐]姚思廉:《陈书》,中华书局,2000年1月。
    10.[北齐]魏收:《魏书》,中华书局2000年1月。
    11.[唐]李百药:《北齐书》,中华书局,2000年1月。
    12.[唐]令狐德棻:《周书》,中华书局,2000年1月。
    13.[唐]李延寿:《南史》,中华书局,2000年1月。
    14.[唐]李延寿:《北史》,中华书局,2000年1月。
    15.[晋]嵇含:《南方草木状》,商务印书馆,1955年11月。
    16.[北魏]贾思勰著《齐民要术》,缪启愉、缪桂龙:《齐民要术译注释》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12月。
    17.[晋]张华著《博物志》,祝鸿杰译注:《博物志全译》,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年12月。
    18.《汉魏六朝笔记小说大观》(《裴子语林》、《世说新语》、《殷芸小说》、《荆楚岁时记》、《搜神记》、《西京杂记》),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12月。
    1.《中国烹饪百科全书》编辑委员会、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辑部:《中国烹饪百科全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2年4月。
    2.朱大渭、刘驰、梁满仓、陈勇:《魏晋南北朝社会生活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1月。
    3.王仲荦:《魏晋南北朝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
    4.田余庆:《秦汉魏晋史探微》,商务书局,2004年。
    5.黎虎:《汉唐饮食文化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
    6.王利华:《中古华北饮食文化的变迁》,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
    7.篠田统著,高桂林、薛来运、孙音译:《中国食物史研究》,中国商业出版社,1987年。
    8.《中国饮食文化》,时事出版社,2006年。
    9.陶振纲、张廉明:《中国烹饪文献提要》,中国商业出版社,1986年。
    10.熊四智:《中国烹饪学概论》,四川科技出版社,1988年。
    11.曾纵野:《中国饮馔史第一卷》,中国商业出版社,1996年。
    12.陶文台:《中国烹饪史略》,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年。
    13.杨文骐:《中国饮食文化和食品工业发展简史》,中国展望出版社,1983年。
    14.林乃燊:《中国饮食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
    15.姚伟钧:《中国饮食文化探源》,广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
    16.王明德、王子辉:《中国古代饮食》,陕西人民出版社,1988年。
    17.张廉明:《中国烹饪文化》,山东教育出版社,1989年。
    18.《中国烹调工艺学》,中国商业出版社,1990年。
    1.赵建国:《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饮食文化》,《许昌师专学报》1990年第2期。
    2.穆祥桐:《从<齐民要术>看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烹饪技术》,《农业考古》1987年第2期。
    3.姚伟钧:《三国魏晋南北朝饮食文化》,《中南民族学院学报》1994年第2期。
    4.姚伟钧:《汉唐饮食制度考论》,《中国文化研究》1999年第1期。
    5.姚伟钧:《中国古代饮食观念探微》,《争鸣》1990年第5期。
    6.王晓毅:《游宴与魏晋清谈》,《文史哲》1993年第6期。
    7.王磊、张法瑞、柴福珍:《论北魏的畜牧业》,《古今农业》2004年第1期。
    8.王波:《两晋南北朝的贵族与饮食文化》,《商业文化》1996年第3期。
    9.刘春香:《魏晋南北朝时期饮食文化的发展及其原因》,《许昌学院学报》2003年第4期。
    10.鲁迅:《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而已集》,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年12月。
    1.《许昌师专学报》,1990年第2期至1996年第1期。
    2.《农业考古》,1986年第1期至1996年第2期。
    3.《中南民族学院学报》,1994年第2期至1996年第2期。
    4.《中国文化研究》,1999年第1期至2004年第2期。
    5.《争鸣》,1990年第5期至1996年第2期。
    6.《古今农业》,1996年第2期至2004年第2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