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受益人论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无论人身保险还是财产保险,均可有受益人之存在。一方面,除被保险人以保险标的——财产及其有关利益之所有权人、他物权人或债权人之地位,以及以生命、身体及健康之人格权人之身份而为法定之当然受益人;另一方面,被保险人以法定之当然受益人之地位,基于意思自治之私法原则而可以将其保险金请求权以指定受益人之方式让度于第三人。被保险人作为当然的受益人,生成之途径是法律规定(下文简称为法定);第三人作为受益人,主要是基于被保险人之指定而生成,在某些情况下,则依法律规定而生成(如以被保险人之死亡为保险事故而未指定受益人者,被保险人之继承人依据保险法而以保险受益人之身份受领保险金之场合即属之)。因此,保险受益人有法定和指定两种生成途径。保险利益之功能在于避免赌博和制造道德危险。被保险人作为法定受益人,因其为保险标的之权利人而自始至终对保险标的具有保险利益,且对人身保险之标的——自己的生命、身体和健康具有无限之利益;第三人作为受益人,对保险标的是否应当具有保险利益,尚有待于探讨。但可以肯定的是,以受益人作为保险利益的约束对象可以使保险利益有的放矢。
     本文除导论和结论外,正文由上下两编构成,其中上编有四章,下编有两章,故全文共有六章。
     上编保险受益人构成论,由第一章保险受益人之界定、第二章保险受益人存在之范围、第三章保险受益人与保险利益之关系和第四章保险受益人之分类构成。
     第一章保险受益人之界定,通过对世界上有代表性的一些国家和地区立法对保险受益人之界定之比较和分析,以及对理论界关于保险受益人界定之差异,提出了保险受益人存在的范围、保险受益人生成之途径、保险受益人是否受保险利益之制约以及保险受益人的类别等问题,由此为下文设定了论述之对象。
     第二章保险受益人存在的范围,首先指出和实证分析了人身保险中存在受益人之各种情形,接着重点论述了财产保险也存在受益人之理论根据,考察了财产保险受益人之立法例,列举了财产保险存在受益人之实例,从而得出了财产保险除了法定受益人——被保险人之外,亦有指定受益人存在的结论。
     第三章保险受益人与保险利益之关系,首先从保险利益之功能角度指出了投保人为保险利益归属主体之不当,从理论和实证分析之角度论证了被保险人作为法定受益人应当为保险利益之归属主体,第三人作为受益人对保险标的是否应当具有保险利益,则依情形而定:与被保险人存在经济关系或亲属关系的受益人具有保险利益;反之,不存在这两种关系的受益人,则无须具有保险利益,其作为受益人以被保险人之指定为已足。
     第四章保险受益人之分类,从不同的角度,即以不同的划分标准列举和论述了保险受益人之类别,包括理论上和法律上的已有类别及本文提出和论述之新类别,有1)人身保险受益人和财产保险受益人;2)指定受益人与法定受益人;3)可变更受益人和不可变更受益人;4)单数受益人和复数受益人;5)原始受益人和后继受益人;6)第一受益人与第三受益人;7)名义受益人与实质受益人共八种分类。
     下编保险受益人生成论由第五章和第六章两章构成。
     第五章保险受益人生成途径之一——指定一章,论述了指定受益人之主体——指定权人应当是被保险人,投保人指定受益人之权利来自被保险人之隐藏性授权和基于投保人作为保险契约当事人便利契约订立之考量;全面论述了受益人指定之意义、性质、指定的理论根据及指定的方式、方法及效力;同时还对受益人指定之变更作了相应的论述。
     第六章保险受益人生成途径之二——法定一章,首先通过论证,指出了推定这一受益人生成途径之立法及理论之不当,论证了法定受益人之根据、受益人法定之情形及有关国家和地区之立法例。
Besides the insured as a statutory beneficiary, a designated beneficiary is also likely to exist either in personal insurance or in property insurance.On the one hand, as the owner or creditor of the subject matter of property insurance, or as the personal obligee of the subject matter of personal insurance, the insured is sure to be the statutory beneficiary; on the other hand ,the insured ,as the statutory beneficiary ,has the right to designate a third party beneficiary according to the principle of private autonomy.The insured being the beneficiary results from the law,and the third party to be a beneficiary is based on the insured's designation or based on statutes, for instance,under the circumstance of the insured's decease.Therefore,there are two means of beneficiary's creation.The function of the principle of insurable interest is to avoid gambling and to prevent moral hazard.The insured as the statutory beneficiary must always have insurable interest in the subject matter of insurance ,and has unlimitedinterest in the subject matter of life insurance——his/her own life,body andhealth.The third party beneficiary has insurable interest in the subject matter of insurance either because of economic relationship or family relationship;if the third party beneficiary doesn't have the above two relationship with the insured ,he/she can be designated as beneficiary by the insured.
     This thesis consists of two parts,besides the preface and the tag.The first part has four chapters and the second part has two chapters.Altogether,the thesis is composed of six chapters.
     The four chapters in the first part are: Chapter I,The Definition of Insurance Beneficiary, Chapter II, the Scope of Insurance Beneficiary'Existance, Chapter III,Must A Insurance Beneficiary have Insurable Interest?Chapter IV,The Classifcation of Insurance Bnenficiaries.
     Chapter I puts forward the issues of the scope of insurance beneficiaries,the means of beneficiary's creation,Is insurable interest required of a beneficiary? the classification of insurance beneficiary and so on,which provides the topic of the thesis in the following.
     In Chapter II ,the author first analyses the situations where beneficiary exists in property insurance and then discusses the theoretic foundations of insurance beneficiary's existanc in property insurance,makes a legal investigation of property insurance beneficiary, gives some illustrations of beneficiary existance in property insurance and then comes to the conclusion that beneficiaries,whether statutory beneficiary or designated one both exist in property insurance.
     In Chapter III, first declares that the prevailing view that insurance applicants or proposers are required to have insurable interest is wrong from the point of the function or goal of the nsurable interest,and states that beneficiaries should have insurable interest from the theoretic and practical points.
     Chapter IV enumerates seven classifications of insurance beneficiary:which are 1)life insurance beneficiary and property insurance beneficiary; 2)designated beneficiary and statutory beneficiary; 3)revocable beneficiary and irrevocable beneficiary; 4)single beneficiary and plural beneficiary; 5)primary beneficiary and secondary beneficiary; 6)first party beneficiary third party beneficiary and 7)nominal beneficiary and substantial beneficiary.
     The second part consists of two chapters.
     Chapter V discussing one means of beneficiary's creation—designation,points out that the insured has the right to designate beneficiaries because of his being the owner or obligee of the subject matter of insurance,and that the applicant or proposer can designate beneficiary is based on the insured's concealed authorization and his status of the contractor of the insurance contract.This chapter also makes a study of the modes of beneficiary designation,the ways of beneficiary designatin,the conception of beneficiary designation,the nature of beneficiary designation and the effect of beneficiary designation.
     In Chapter VI, the other means of Beneficiary's Creation—Statute Making,the author fisrt criticise the opinion of beneficiary presumption by analyzing its falsehood,and argue that we should abandon the means of beneficiary presumptiob;then,the thesis makes a careful study of statutory creation of beneficiary by giving its reasons ,illustrations of statutory examples.
引文
2 现行于中国大陆的第一部《保险法》于1995年6月30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通过,并根据2002年10月28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的决定》修正,第二次修订工作目前正在进行。
    3 现行于中国台湾地区的《保险法》由旧中国国民政府制定的1929年的《保险法》和1935年的《保险业法》合并于1957年,并于2001年6月28日修正。
    4 参见中国政法大学澳门研究中心、澳门政府法律翻译办公室编:《澳门商法典》第三卷(企业外部活动)第十八编(保险合同),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12月第1版,第267页。
    5 施文森:《财产与人身保险》,台湾正中书局印行,1980年8月第2版。
    6 (日)石田满:《商法Ⅳ》(保险法)改定版,青林书院,第54页。
    7 王书江、殷建平译:《日本商法典》第三编商行为第十章之保险将保险受益人称之为保险金额受领人。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年3月北京第1版。
    8 参见吴日焕译:《韩国商法典》第四编保险,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8月第1版,174-197页。
    9 潘红艳,《人身保险合同受益人法律问题研究》,当代法学,2002年第2期,第39页。
    10 这段话的原文为“Often in practice,the person who acyuatly contracts with an insurer is referred to as the policyholder,but this is not a usage that we tend to follow.”John Birds and Norma J.Hird,Birds’Modern Insurance Law,54th Edition,2001,P10;另一位英美学者解释policyholder的英文表述为:“The policyholder refers to the person whose life is insured under the policy.This person is also sometimes referred to as the‘CQV’,a merciful shortening of cestui oue vle,which means the person whose life is the subject of the policy.‘Owner’refers to the person who purchases the policy and keeps it in force.”Jeffrey W.Stempel.Interpertation of Insurance Contracts,LITTLE BROWN AND COMPANY,1994.
    11 施文森:《保险法总论》,1990年第9版,第25页。
    12 郑玉波:《保险法论》,台湾三民书局印行,2003年修订第5版,第19—20页。
    13 袁宗蔚:《保险学》,台湾三民书局印行,1989年第29版第206页。
    14 陈顾远:《保险法概论》,台湾中正书局印行,1977年5月第2版,第56页。
    15 李玉泉:《保险法》(第二版)2003年8月第1版,第123—124页。
    16 赵旭东:《商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9月第1版,第570页。
    17 王绪瑾:《保险学》(第三版),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年8月第3版,第66页。
    18 孙祁祥:《保险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12月第1版,第52页。
    19 羊焕发、吴兆祥:《保险法》,人民法院出版社,2000年1月第1版,第80页。
    20 徐卫东:《《保险法论》》,吉林大学出版社,2000年8月第1版,第288—289页。
    21 王保树:《中国商事法》,人民法院出版社,2001年1月新编本,第686页。
    22 李秀芬:《保险法新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4年8月第1版,第95页。
    23 许崇苗、李莉所著《中国保险法原理与实务》对保险受益人之定义为“受益人是被保险人或投保人指定的享有保险金请求权的人,受益人可以是被保险人或投保人,也可以是被保险人或投保人指定的其他人。受益人资格一般不受任何限制,任何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都可以成为人身保险合同指定的受益人。”该定义的前一句未说明受益人被指定的保险合同的范围,但后一句指出了受益人是在人身保险合同中指定。
    24 尹田:《中国保险市场的法律调控》,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1月第版,第272—273页。
    25 樊启荣:《保险法论》,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年6月北京第一版,第97、240页。
    26 海林:《保险法》,人民法院出版社,1998年4月底1版,第95页。
    27 周玉华:《保险合同法总论》,中国检察出版社,2000年10月第1版,第114页。
    28 朱铭来:《保险法学》,南开大学出版社,2006年1月第1版,第236页。
    29 桂裕:《保险法》,台湾三民书局,1984年9月增订初版,第133页。
    30 孙积禄:《保险法论》,中国法制出版社,1997年9月第1版,第62页。
    31 江朝国:《论被保险人有无指定受益人之权》,http://www.civillaw.com.cn/twcivillaw/research/yj09-9.asp,2006/5/5。
    32 许慧如:“论死亡保险中受益人之产生与保险金之请求”,《万国法律杂志》,第137期。
    33 Jeffrey W.Stempel,Interpertation of Insurance Contracts,LITTLE BROWN AND COMPANY,1994.P.360.;(美) 特瑞斯·普雷切特等著,孙祁祥等译、孙祁祥校;《风险管理与保险》,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5月第1版,第72页。
    34 齐瑞宗、肖志立:《美国保险法律与实务》,法律出版社,2005年6月第1版,第383页。
    35 Alan I. Widiss, INSURANCE:Materials on Fundamental Principles, Legal Doctrines, and Regulatory Acts, American Casebook Series, West Publishing Company, St. Paul Minnesota 1989, p268-269.
    36 秦道夫:《保险法论》,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年8月第1版,第59页。
    37 张丽娜、李方:“浅析保险法律关系中的受益人”,1999年9月《海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17卷第3期。
    38 郑玉波:《保险法论》,台湾三民书局印行,2003年修订第5版,第19—20页。
    39 袁宗蔚:《保险学》,台湾三民书局印行,1989年第29版第206页。
    40 陈顾远:《保险法概论》,台湾中正书局印行,1977年5月第2版,第56页。
    41 江朝国:“论被保险人有无指定受益人之权”http://www.civillaw.com.cn/twcivillaw/research/yj09-9.asp,2006/5/5。
    42 杨仁寿:“从财产保险契约之本质论为他人利益保险”,《法令月刊》,第46卷(9),第5页。
    43 郑玉波:《保险法论》,台湾三民书局印行,2003年修订第5版,第19—20页。。
    44 黄道秀、李永军、鄢一美译《俄罗斯联邦民法典》,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9年2月第1版,第383页。
    45 参见《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保证保险合同纠纷案的复函》(保监法(1999)16号)。
    46 杨仁寿:“从财产保险契约之本质论为他人利益保险”,《法令月刊》,第46卷(9),第5页
    47 梁宇贤:《保险法新论》(修订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1月第1版,第42页。
    48 (美)莱利斯·雅各布:《民主视野》(中文版),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0年版,第129页。转引自:姚德磊:《保险受益权基本问题探讨》,http://www.chinacourt.org/public/detail.php?id=141233。
    49 (美)A.L.科宾:《科宾论合同》(下册),王卫国、徐国栋、李浩、苏敏、夏登峻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8年8月第1版第232页。
    50 目前我国已有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太平洋保险公司、华泰保险公司、友邦保险公司等多家保险公司开展了住房贷款保险业务。
    51 (美)莱利斯·雅各布:《民主视野》(中文版),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0年版,第129页。转引自:姚德磊:保险受益权基本问题探讨,http://www.chinacourt.org/public/detail.php?id=141233。
    52 我国住房贷款保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http://www.hy007.cn/House/fcrxlp/xgjylc/xfblbx/200510/533.htm28/8/06
    53 [美]A.L.科宾:《科宾论合同》(下册),王卫国、徐国栋、李浩、苏敏、夏登峻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8年8月第1版第232页。。
    54 郑玉波:《保险法论》,刘宗荣修订,台湾三民书局印行,2003年,修订5版,第175页。
    55 施文森:《保险法论文》(第一集),1988年增订7版,第224页;梁宇贤:《保险法新论》(修订新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1月第1版,第234页。
    56 原文为: Subject to the provisions of this Act, every person has an insurable interest who is interested in marine adventure. In particular a person who is interested in a marine adventure where he stands in any legal or equitable relation to the adventure or to any insurable property at risk therein, in consequence of which he may benefit by the safty or due arrival of insurable property, or may be prejudiced by its loss, or damage thereto, or by the detention thereof or may incur liability in respect thereof.
    57 美国法精要·影印本(West Nutshell Series)《保险法》(Insurance Law),[美]约翰·F·道宾(John.F.Dobbyn)著,法律出版社/west Group,2001年6月,第82页。
    58 郑玉波:《保险法论》,刘宗荣修订,台湾三民书局印行,2003年6月修订第5版,第66页。
    59 参阅郑玉波:《保险法论》,刘宗荣修订,台湾三民书局印行,2003年6月修订第5版,第67页。
    60 江朝国:《保险法基础理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9月第1版第72页。
    61 John Birds and Norma J. Hird, Birds' Modern Insurance Law, Fifth Edition, Sweet and Maxwell, 2001, p. 14.
    62 参见:Wamock v.Davis,104 U.S.775,779(1881)(将保险利益界定为对“被保险人生命之延续的合理期待利益或好处”);Mut.Sav.Life Ins.Co.v.Noah,282 So.2d 271,273(Ala.1973)(解释道“任何人对自己之生命具有无限之保险利益”);Miller v.Travelers’Ins.Co.,144 N.E.554,554(Ind.App.1924)(此案探讨了普通法上此等利益之类似性质);Hoffman v.Fed.Reserve Life Ins.Co.,255 P.980,981(Kan.1927)(宣称“被保险人对自己只生命具有无限制保险利益”):Pierce v.Metro.Life Ins.Co.,187 N.E.77,78(Ohio Ct.App.1933);Pittsburgh Underwriters v.Mut.Life Ins.Co.of N.Y,27 A.2d 278,280(Pa.Super.Ct.1942)(“每个人对自己之生命具有无限之保险利益是自然的事”,引自Haberfeld v.Mayer,100 A.587,588(Pa.1917));Ellison v.Indep.Life & Accident Ins.Co.,58 S.E.2d 890,892(S.C.1950);Peeler v.Doster,627 S.W.2d 936,940(Tenn.1982);Vance & Anderson,supra note 10,31,at 188.转引自Peter Nash Swisher,THE INSURABLE INTEREST REQUIREMENT FOR UFE INSURANCE:A CRITICAL REASSESSMENT,INSURANCE LAW ANNUAL,Drake Law Review,Winter,2005,53 Drake L.Rev.477.
    63 Peter Nash Swisher, THE INSURABLE INTEREST REQUIREMENT FOR LIFE INSURANCE: A CRITICAL REASSESSMENT, INSURANCE LAW ANNUAL, Drake Law Review, Winter, 2005,53 Drake L. Rev. 477.
    64 中国大陆《保险法》第12条规定:“投保人对保险标的应当具有保险利益。投保人对保险标的不具有保险利益的,保险合同无效。保险利益是指投保人对保险标的具有的法律上承认的利益。保险标的是指作为保险对象的财产及其有关利益或者人的寿命和身体。”
    65 中国台湾《保险法》第3条规定:“本法所称要保人,指对保险标的具有保险利益,向保险人申请订立保险契约,并负有交付保险费义务之人。”
    66 中国大陆《保险法》第10条第2款规定“投保人是指与保险人订立保险合同,并按照保险合同负有支付保险费义务的人。”、第22条第2款、第3款规定“被保险人是指其财产或者人身受保险合同保障,享有保险金请求权的人,投保人可以为被保险人。受益人是指人身保险合同中由被保险人或者投保人指定的享有保险金请求权的人,投保人、被保险人可以为受益人。”
    67 中国台湾《保险法》第4条规定:“本法所称被保险人,指于保险事故发生时,遭受损害,享有赔偿请求权之人:要保人亦得为被保险人。”;第5条规定:“本法所称受益人,指被保险人或要保人约定享有赔偿请求权之人,要保人或被保险人均得为受益人。”
    68 《澳门商法典》第965条规定:“一、保险合同由保险人与投保人订立;二、被保险人系指为其利益而订立合同之自然人或法人,或以其生命、健康或身体之完整性作为保险标的之人;三、保险受益人系指保险人之给付之对象。”;第972条(3)规定:“保险合同所生之权利属被保险人,而投保人获被保险人明示同意前,即使持有保险单亦不得行使该权利。”;第1028条(1)规定:“人身保险合同之标的为被保险人之生命、身体之完整性及健康可能有之一切风险。”。
    69 费安玲等译:《意大利民法典》,中国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11月第1版。
    70 《魁北克民法典》第2392条规定:“人身保险以被保险人的生命、身体的完整或健康为标的。”;第2395 条规定:“损害保险(包括财产保险和责任保险)保护被保险人免受可能不利地影响其财团的事件的后果。”;第2418条规定:“在个人保险中,如投保人在签订合同时对被保险人的生命或健康无可保利益,合同无效,但被保险人书面同意的,不在此限。”徐国栋主编、孙建江、郭站红、朱亚芬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10月第1版。
    71 梁宇贤、刘兴善、柯泽东,林勋发:《商事法精论》,今日书局,94年10月,修订版,第615页。
    72 约翰·F·道宾:《保险法》,法律出版社,West Group,2001年6月,第94页。
    73 施文森:《保险判决之研究》(下册),1997年4月,第458页。
    74 刘宗荣著并发行:《保险法》,三民书局总经销,1997年3月,第82-83页。
    75 Lorf Justice Mance, Iain Goldrein, Robert Merkia, INSURANCE DISPUTES, Second Edition, 2003, p. 13.
    76 约翰·F·道宾:《保险法》,法律出版社,West Group,2001年6月,第99页。
    77 Robert E. Keeton, Alan I Widiss, Insurance Law—A Guide to Fundamental Principles, Legal Doctrines, and Commercial Practices. West Publishing Co. St. Paul Minn, 1988, p. 426.
    78 Robert E.Keeton, Alan I Widiss, Insurance Law—A Guide to Fundamental Principles,Legal Doctrines, and Commercial Practices.West Publishing Co.St.Paul Minn,1988.p.150.
    79 Peter Nash Swisher, "THE INSURABLE INTEREST REQUIREMENT FOR LIFE INSURANCE: A CRITICAL REASSESSMENT", INSURANCE LAW ANNUAL, Drake Law Review, Winter, 2005,53 Drake L. Rev. 477.
    80 Peter Nash Swisher, "THE INSURABLE INTEREST REQUIREMENT FOR LIFE INSURANCE: A CRITICAL REASSESSMENT", INSURANCE LAW ANNUAL, Drake Law Review, Winter, 2005,53 Drake L. Rev. 477.
    81 刘宗荣著并发行:《保险法》,三民书局总经销,1997年3月,第82-83页。
    82 Edwin Patterson, Essentials of Insurance Law, P.163-64 (Ralph H. Blanchard ed., McGraw-Hill Book Co., 2d ed. 1957) (1935)(citing Godsall v. Boldero, 9 East 72 (1807) (holding that where a creditor of William Pitt insured Pitt's life, he was denied any claim to the insurance proceeds on Pitt's death, since the debt had been paid.
    83 Id(同上).P.163.
    84 Id(同上).
    85 See id(同上).
    86 Conn. Mut. Life Ins. Co. v. Schaefer, 94 U.S. 460 (1876) and accompanying text.转引自Peter Nash Swisher, "THE INSURABLE INTEREST REQUIREMENT FOR LIFE INSURANCE: A CRITICAL REASSESSMENT", INSURANCE LAW ANNUAL, Drake Law Review, Winter, 2005,53 Drake L. Rev. 477.
    87 Peter Nash Swisher, "THE INSURABLE INTEREST REQUIREMENT FOR LIFE INSURANCE: A CRITICAL REASSESSMENT", INSURANCE LAW ANNUAL, Drake Law Review, Winter, 2005,53 Drake L. Rev. 477.
    88 同上注。
    89 Lloyd v Fleming(1872)LR7QB 299,302,Blackburn法官(货物险),转引自Malcolm A Clarke:《保险合同法》,何美欢、吴志攀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第100页。
    90 Malcolm A Clarke:《保险合同法》,何美欢、吴志攀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第81页。
    91 Wainwright v.Bland(1835) 1 Mo & R481.See Lord Justice Mance,Iain Goldrein, QC,Frsa,Robert Merkin, "Insurance Disputes", Second Edition,LLP London Hong Kong,2003, p.12-13.
    92 Liberty Nat'l Life Ins. Co. v. Weldon, 267 Ala. 171,100 So. 2d 696, 61 A.L.R.2d 1346 (1957).
    93 Ramey v. Carolina Life Ins. Co.,244 S.C. 16, 135 S.E.2d 362, 9 A.L.R.3d 1164 (1964); Life Ins. Co. of Ga. v. Lopez, 443 So. 2d 947 (Fla. 1983).
    94 NEB. REV. STAT. ?441-103(13).
    95 Nat'l Life & Accident Ins. Co. v. Davis, 179 Ark. 621, 17 S.W.2d 312, 312 (1929)
    96 Franklin L. Best, Jr.: "Defining Insurable Interests in Lives",Tort & Insurance Law Journal American Bar Association, Fall 1986.
    97 Joseph J. Hasman, William A. Chittenden Ⅲ and Joshua L. Smith, "Recent Developments In Health Insurance And Life Insurance Case Law", Tort & Insurance Law Journal Winter, 1999.
    98 Peter Nash Swisher, "THE INSURABLE INTEREST REQUIREMENT FOR LIFE INSURANCE: A CRITICAL REASSESSMENT", INSURANCE LAW ANNUAL, Drake Law Review, Winter, 2005,53 Drake L. Rev. 477.
    99 Jeffrey W.Stempel,Interpertation of Insurance Contracts,LITTLE BROWN AND COMPANY,1994,P.362.
    100 Peter Nash Swisher, "THE INSURABLE INTEREST REQUIREMENT FOR LIFE INSURANCE: A CRITICAL REASSESSMENT", INSURANCE LAW ANNUAL, Drake Law Review, Winter, 2005,53 Drake L. Rev. 477.
    101 Franklin L. Best, Jr, "Defining Insurable Interests in Lives" ,Tort & Insurance Law Journal American Bar Association, Fall 1986.
    102 日本生命保险公司北京代表处:《德国保险契约法》(内部资料)。
    103 吕锦峰编著:《保险法新论》,神州图书出版有限公司,2002年8月,第76页。
    104 施文森:《保险判决之研究》(上册),2001年修订2版第126页。
    105 梁宇贤、刘兴善、柯泽东,:《商事法精论》,今日书局,94年10月,修订版,第612页。
    106 刘宗荣著并发行:《保险法》,三民书局总经销,1997年3月,第79-80页。
    107 尹田主编:《中国保险市场的法律调控》,社科文献出版社2000年1月版,第165-169页。
    108 孙积禄:“保险利益原则及其应用”,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
    109 王萍:《保险利益研究》,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年1月第1版,第48页。
    110 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第12条规定:“保险利益是指投保人对保险标的具有的法律上承认的利益。保险标的是指作为保险对象的财产及其有关利益或者人的寿命和身体。”
    111 邓子滨:“推定的含义——从普通用语到专业术语!”(http://www.lawexpert.cn/bbs/dispbbs.asp?boardid=26&id=30906)
    112 汪友年:”论保险受益人的法律地位”,2005年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律硕士学位论文,第22页;唐志刚:“寿险理赔实践中关于受益人认定的若干问题”,《中国保险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年第3期;王勤:“受益人的确定”,http://www.boiren.com/new/newsxp/ReadNews.asp?
    113 蔡军、赵雁丽:“试论寿险受益人制度中的投保人”,《经济研究参考》,2003年第30期。
    114 本文所见的一份关于如何指定受益人的英文说明(How to Designate Beneficiaries)写道,”Yourprimary beneficiary automatically receives your insurance benefits when you die If no primary beneficiary is living,the insurance benefit goes to your secondary(contingent)beneficiary;If none of your beneficiaries is living,the insurance benefit is paid to your estate.”
    115 E.R.HARDY IVAMY, LLB.,Ph.D., LL.D, GENERAL PRINCIPLES ON INSURANCE LAW, LONDON BUTTERWORTHS, 1979
    116 原文为"Often in practice,the person who acyually contracts with an insurer is referred to as the policyholder, but this is not a usage that we tend to follow.", John Birds and Norma J.Hird, Birds' Modem Insurance Law,5th Edition,2001, P10.
    117 梁宇贤、刘兴善、柯泽东,林勋发:《商事法精论》,今日书局,94年10月,修订版,第558页。
    118 Robert E.Keeton and Alan I Widiss,Insurance Law—A Guide to Fundamental Princioles,Legal Doctrines,and Commercial Practices.West Publishing Co.St.Paul Minn,1988.p.432;Willy E.Rice,Insurance Contracts and Judicial Decisions Over whether Insurers must Defend Insureds That Violate Constitutional and Civil Rights:An Historical and Emoirical Review of Federal and State Court Declaratory Judgments 1900-2000,Tort & Insurance Law Journal Summer,2000;G.Michael Bridze,A PROPOSAL TO INCLUDE UFE INSURANCE ASSETS WITHIN THE AUGMENTED ESTATE,Cornell Law Review,March,1989;尹田主编:《中国保险市场的法律调控》,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1月第1版,第255页。
    119 参见《德国保险契约法》第162、169、170等条文;《日本商法典》第674Ⅰ、Ⅲ,676Ⅰ、678Ⅰ等条文。
    120 江朝国:“论被保险人有无指定受益人之权”,载中国民商法律网。
    121 郑玉波著:《保险法论》,刘宗荣修订,台湾三民书局印行,2003年6月,修订第5版第169页。
    122 参见中国大陆《保险法》第2条、第10条、第22条;中国台湾《保险法》第3条、第4条、第5条。
    123 李玉泉:《保险法》(第二版),法律出版社,2003年8月第1版第119页。
    124 台湾东吴大学陈玫杏硕士学位论文:《论人寿保险首要保障之主体—以被保险人为中心》,指导教授:江朝国,2002年。
    125 沈达明:《英美合同法引论》,对外贸易教育出版社,1993年12月第1版,190页。
    126 沙银华著,《日本经典保险判例评释》,法律出版社,2002年第1版,第52页。
    127 施文森:《保险判决之研究》(上册),2001年修订2版第123页。
    128 Peter Nash Swisher, The Insurable Interest Requirement For Life Iinsurance: A Critical Reassessment, 53 Drake L. Rev. 477,Winter, 2005.
    129 庐世宁:“论我国保险法上受益人之适用范围—兼评析两则最高法院判决”,台湾地区《立法院院闻》第30卷,第4期。
    130 中国《澳门商法典》第1034条(为第三人之利益订立之保险合同)第4款“投保人得指定受益人或改变已作出之指定而无须保险人之许可。”即为保险受益人之指定乃单方法律行为之明证。
    131 参见[德]迪特尔·施瓦布:《民法导论》,郑冲译,法律出版社,2006年8月第1版,第302页。
    132 [德]迪特尔·施瓦布:《民法导论》,郑冲译,法律出版社,2006年8月第1版,第143页。
    133 郑玉波:《保险法论》,刘宗荣修订,三民书局印行,2003年6月,第176页;林群弼:《保险法论》(增订二版),三民书局,2003年11月,第567页;尹田主编:《中国保险市场的法律调控》,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1月第1版,第257页。
    134 中国台湾《公教人员保险法》134(2000年1月26日)第7条规定:“被保险人之受益人为其本人或其法定继承人,如无法定继承人时,得指定受益人。”。
    135 中国台湾《公教人员保险法施行细则》第11条:“被保险人应指定其法定继承人为死亡给付受益人。如法定继承人,因受地域环境之限制,无法联系,不能为受益人者,得指定其他亲友或公益法人为受益人。”
    136 中国台湾《军人保险条例》(970年2月12日)第6条:“退伍及残废给付,以被保险人本人为受益人;死亡给付,由被保险人就下列亲属中指定受益人……”
    137 中国台湾《简易人寿保险法》(1998.10.21)第11条第2款和第3款规定:Ⅱ.要保人在赔偿事故发生前,得指定或变更受益人,但被保险人为他人时,应得其同意。Ⅲ.未指定受益人时,在终身保险,其保险金额视为被保险人之遗产;在定期保险,视被保险人为受益人,被保险人死亡时,其被保险金额视为被保险人遗产。
    138 《韩国商法典》第733条(指定或变更保险受益人的权利)规定:“1、保险合同人有权指定或变更保险受益人。2、在保险合同人未行使第1款之指定权而死亡时,应将被保险人为保险受益人;在保险合同人未行使第1款之变更权而死亡时,保险受益人的权利则被确定。但是在保险合同人死亡的情形下,若已约定由其继承人行使第1款权利时,除外。3、保险受益人在保险存续中死亡时,保险合同人可以重新指定保险受益人。在此情形下,若保险合同人未行使指定权而死亡,则应将保险受益人的继承人为保险受益人。4、在保险合同人行使第2款及第3款之指定权之前死亡,则应将被保险人或保险受益人的继承人为保险受益人。”,第734条(保险受益人指定权等的通知)规定:“1、在签订合同之后指定或变更保险受益人时,若未通知保险受益人,保险合同人不得以此对抗保险人。2、第731条第1款规定,准用于第1款之指定或变更。”。吴日焕译:《韩国商法典》,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8月第1版。
    139 《日本商法典》第674条(他人生命保险)规定,“(一)订立因他人死亡而支付保险金额的保险契约时,应经该他人同意。但是,被保险人为保险金额受领人时,不在此限。(二)转让前款的契约权利时,应经被保险人同意。(三)投保人即被保险人情形,保险金额受领人转让其权利时,或者于第一款但书情形,受让权利者再转让其权利时,亦同。”,第675条(为他人成立的保险契约)规定,“(一)保险金额受领人为第三人时,该第三人当然享受保险契约利益。但是,投保人有另外意思表示时,不在此限。(二)投保人依前款但书规定,有指定或变更保险金额受领人的权利时,如未行使其权利而死亡,则保险金额受领人的权利因此而确定。”,第676条(保险金额受领人的死亡)规定,“(一)保险金额受领人系被保险人以外的第三人时,如其死亡,则投保人可以重新指定保险金额受领人。(二)投保人未行使前款权利而死亡时,保险金额受领人的继承人即成为保险金额受领人。”,第667条(指定、变更保险金额受领人的对抗要件)规定,“(一)投保人于契约订立后指定或变更保险金额受领人时,非将其指定或变更通知保险人,不得以之对抗保险人。(二)第674条第1款的规定,准用于前款的指定及变更。”。王书江、殷建萍译:《日本商法典》,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年3月第1版。
    140 费安玲等译:《意大利民法典》,中国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11月第1版。
    141 《德国保险法规》(内部资料),日本生命保险公司北京代表处敬赠。
    142 刘宗荣著并发行:《保险法》,三民书局总经销,1997年3月,第276-277页,第415页。
    143 David Norwood, John P. Weir, Norwood On Life Insurance Law In Canada(Third Edition), Carswell AThomson Company, 2002, p. 283.
    144 施文森译:《美国加州保险法》,财团法人保险事业发展中心编印发行,1999年8月。
    145 2、E. R. HARDY IVAMY, GENERALPRINCIPLES ON INSURANCE LAW, LONDON BUTTERWORTHS, 1979.
    146 中国政法大学澳门研究中心、澳门政府法律翻译办公室编:《澳门商法典》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12月第1版。
    147 Robert E. Keeton, Alan I Widiss, Insurance Law—A Guide to Fundamental Principles, Legal Doctrines, and Commercial Practices. West Publishing Co. St. Paul Minn, 1988, p. 296.
    148 江朝国:“论被保险人有无指定受益人之权”,载中国民商法律网。
    149 中国台湾地区《保险法》第45条“要保人得不经委任,为他人之利益订立保险契约。受益人有疑义时,推定要保人为自己之利益而订立。”本条文后一句与德国保险契约法第74条有关,应与德国保险契约法相同之解释,因此该法74条第2项“保险契约若为他人之利益而订立,即令已指明第三人之姓名,于有疑义时,订立契约之人,推定非以代理人而是以自己之名义为第三人利益订立契约”。刘宗荣著并发行:《保险法》,三民书局总经销, 1997年3月,第276-277页。
    150 施文森:《保险判决之研究》(上册),2001年修订2版第123页。
    151 刘宗荣著并发行:《保险法》,三民书局总经销, 1997年3月,第60页。
    152 台北市人寿保险商业同业公会、人寿保险业务发展委员会:《寿险法律实务之研究》,1983年12月,第43页。
    153 刘宗荣著并发行:《保险法》,三民书局总经销, 1997年3月,第60页。
    154 桂裕:《保险法》(增订新版),三民书局发行,1984年9月,第133页。
    155 陈顾远:《保险法概论》,正中书局印行,1977年,第2版第56页。
    156 林群弼:《保险法论》(增订二版),三民书局,2003年11月,第569页。
    157 袁宗蔚:《保险学(危险与保险)》,增订第29版,1989年8月,第205-206页。
    158 尹田主编:《中国保险市场的法律调控》,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1月第1版,第256页。
    159 E. R. HARDY IVAMY, GENERAL PRINCIPLES ON INSURANCE LAW, LONDON BUTTERWORTHS, 1979, P. 97-100.
    160 同注10, John Birds and Norma J. Hird, Birds' Modem Insurance Law, 5th Edition, 2001, P10.
    161 参见施文森:《保险法判决之研究(总则编)》(上册),2001年修订2版,第122-124页;梁宇贤、刘兴善、柯泽东,林勋发:《商事法精论》,今日书局,94年10月,修订版,第558-559页。
    162 梁宇贤、刘兴善、柯泽东,林勋发:《商事法精论》,今日书局,94年10月,修订版,第558-559页。
    163 (美)A.L.科宾:《科宾论合同》,王卫国、徐国栋、李浩、苏敏、夏簦峻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98年第1版,第192页。
    164 Ont., s.171, "insured" defined.
    165 David Norwood, John P. Weir, Norwood On Life Insurance Law In Canada, Third Edition, Carswell A Thomson Company, 2002, p.221.
    166 孙积禄:《保险法论》,中国法制出版社,1997年9月第1版,第62页。
    167 吕锦峰:《保险法新论》,神州图书出版有限公司,2002年8月初版,第47页。
    168 李玉泉:《保险法》(第二版)2003年8月第1版,第123—124页。
    169 王绪瑾:《保险学》(第三版),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年8月第3版,第66页。
    170 梁宇贤:《保险法新论》(修订新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1月第1版,第42页、第234页。
    171 赖上林:“保险受益人法律地位之研究”,载于尹章华、刘孟锦编著:《两岸保险契约法》,文笙书局印行,2003年9月初版,e-1-2。
    172 江朝国:“论被保险人有无指定受益人之权”,载中国民商法律网。
    173 施文森:《保险法判决之研究(总则编)》(下册),第458-459页。
    174 施文森:《保险法论文》(第一集),1988年增订7版,第223-224页。
    175 郑玉波:《保险法论》,刘宗荣修订,三民书局印行,2003年6月,第19页、第176-177页。
    176 Peter Nash Swisher: THE INSURABLE INTEREST REQUIREMENT FOR LIFE INSURANCE: A CRITICAL REASSESSMENT, INSURANCE LAW ANNUAL, Drake Law Review, Winter, 2005, 53 Drake L. Rev. 477.
    177 吕锦峰:《保险法新论》,神州图书出版有限公司,2002年8月初版,第47页。
    178 《法国民法典》第1134条规定第1款:“依法成立的契约,对缔结该契约的人,有相当于法律之效力。”,罗结珍译,中国法制出版社,1999年10月北京第1版。
    179 (意)彼德罗.彭梵得:《罗马法教科书》,黄风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313页。
    180 王泽鉴:《民法学说与判例研究》(八),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1月第1版,第40页。
    181 尹田:“论涉他契约——兼评我国新合同法第64条、第65条之规定”,《法学研究》,2001年第1期。
    182 王泽鉴:《民法学说与判例研究》(七),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1月第1版,第150-151页。
    183 [德]海因·克茨:《欧洲合同法》(上卷),周忠海、李居迁、宫立云译,法律出版社,2001年4月第1版,第355-360页。
    184 [德]海因·克茨:《欧洲合同法》(上卷),周忠海、李居迁、宫立云译,法律出版社,2001年4月第1版,第361页。
    185 尹田:《法国现代合同法》,法律出版社,1995年9月第1版,第276页。
    186 尹田:《法国现代合同法》,法律出版社,1995年9月第1版,第280页。
    187 [德]海因·克茨:《欧洲合同法》(上卷),周忠海、李居迁、宫立云译,法律出版社,2001年4月第1版,第?页待查。
    188 现《德国民法典》第328条所要求的是:当事人是否意图于使第三人取得此权利。然而此权利不能强加给第三人;如果他拒绝,就视为从未授予此权利。
    189 [德]海因·克茨:《欧洲合同法》(上卷),周忠海、李居迁、宫立云译,法律出版社,2001年4月第1版,第361页。
    190 [德]海因·克茨:《欧洲合同法》(上卷),周忠海、李居迁、宫立云译,法律出版社,2001年4月第1版,第355页。
    191 同注58。
    192 [德]海因·克茨:《欧洲合同法》(上卷),周忠海、李居迁、宫立云译,法律出版社,2001年4月第1版,第356页。
    193 P.S.阿狄亚:《合同法导论》(第5版),赵旭东、何帅领、邓晓霞译,法律出版社,2002年4月第1版,第390页。
    194 David Norwood, John P. Weir, Norwood On Life Insurance Law In Canada, Third Edition, Carswell A Thomson Company, 2002, p.277.
    195 此成文法是指依然有效的《1882年已婚妇女财产法》(the Married Women's Property Act 1882)。
    196 Malcolm A Clark e:《保险合同法》,何美欢、吴志攀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5月第1版第136页。
    197 (美)A.L_科宾:《科宾论合同》,王卫国、徐国栋、李浩、苏敏、夏簦峻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8年第1版,第203页。
    198 (美)A.L科宾:《科宾论合同》(下册),王卫国、徐国栋、李浩、苏敏、夏簦峻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8年第1版,第197页。
    199 (美)A.L.科宾:《科宾论合同》(下册),王卫国、徐国栋、李浩、苏敏、夏簦峻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8年第1版,第180页。
    200 (美)A.L科宾:《科宾论合同》(下册),王卫国、徐国栋、李浩、苏敏、夏簦峻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8年第1版,第203页。
    201 David Norwood, John P. Weir, Norwood On Life Insurance Law In Canada, Third Edition, Carswell A Thomson Company, 2002, p.182.
    202 David Norwood, John P. Weir, Norwood On Life Insurance Law In Canada, Third Edition, Carswell A Thomson Company, 2002, p. 275-276.
    203 David Norwood, John P. Weir, Norwood On Life Insurance Law In Canada, Third Edition, Carswell A Thomson Company, 2002, p. 277.
    204 参见:《魁北克民法典》第2453条(Que. C. C. 2453.)。
    205 David Norwood, John P. Weir, Norwood On Life Insurance Law In Canada, Third Edition, Carswell A Thomson Company, 2002, p. 282.
    206 J. Flour et J. Aubert, Droit civil,Les obligations, t.I, 5e edition par A.C.E.Pads, 1991, p.73.转引自尹田:“论涉他契约——兼评我国新合同法第64条、第65条之规定”,《法学研究》2001年第1期。
    207 段程瀚:《论契约法由近代向现代的嬗变》,西南政法大学2002年硕士学位论文,第6-7页。
    208 马克思:《哲学的贫困》,载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第121页。
    209 马克思:《论离婚法草案》,载《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183页。
    210 康德:《法的形而上学原理—权利的科学》,沈叔平译,商务印书馆1991年版,第50页。
    211 姚新华:“契约自由论”,《比较法研究》,1997年第1期。
    212 刘凯湘、张云平:“意思自治原则的变迁及其经济分析”,《中外法学》,1997年第4期。
    213 [德]迪特尔·施瓦布:《民法导论》,郑冲译,法律出版社,2006年8月第1版,第408页。
    214 《罗马十二表法》第5表规定:凡以遗嘱处分自己的财产,具有法律上的效力。这一规定是意思自治的萌芽。参见刘凯湘、张云平:“意思自治原则的变迁及其经济分析”,《中外法学》,1997年第4期。
    215 [德]迪特尔·施瓦布:《民法导论》,郑冲译,法律出版社,2006年8月第1版,第408页。
    216 苏号朋:“论契约自由兴起的历史背景及其价值”,《法律科学》,1999年第5期(总第99期)。
    217 (英)戴维·赫尔德《民主的模式》,燕继荣,等译,中央编译出版社, 1998年,第380页。转引自赵越:“意思自治原则的适用范围”,《政法论坛》(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04年3月,第22卷第2期。
    218 阿蒂亚著:《合同法概论》,程正康等译,法律出版社1982年版,第5页。
    219 傅静坤:《二十世纪契约法》,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第5页。
    220 苏号朋:“论契约自由兴起的历史背景及其价值”,《法律科学》,1999年第5期(总第99期)
    221 M·P·Furmston, Law of Contract, Butterworth Co. 12th ed., at11(1991)),转引自苏号朋:“论契约自由兴起的历史背景及其价值”,《法律科学》,1999年第5期(总第99期)。
    222 (美)伯纳德瓦施茨著:《美国法律史》,王军等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132-135页。
    223 王泽鉴:《民法学说与判例研究》(七),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1月第1版,第152页。
    224 (美)A.L.科宾:《科宾论合同》,王卫国、徐国栋、李浩、苏敏、夏簦峻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24 王泽鉴:《民法学说与判例研究》(七),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1月第1版,第152页。
    224 (美)A.L科宾:《科宾论合同》,王卫国、徐国栋、李浩、苏敏、夏簦峻译1998年第1版,第183页。
    225 CARBONNIER,Les obligations,P.237.转引自尹田:《法国现代合同法》,法律出版社,1995年9月第1版第248页。
    226 P.S.阿狄亚:《合同法导论》(第5版),赵旭东、何帅领、邓晓霞译,法律出版社,2002年4月第1版第390页。
    227 (美)A.L.科宾:《科宾论合同》,王卫国、徐国栋、李浩、苏敏、夏簦峻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8年第1版,第177页。
    228 陈自强著:《民法讲义Ⅰ契约之成立与生效》,法律出版社2002年9月第1版,第125页。
    229 马克思:《哲学的贫困》,《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第121页。
    230 刘宗荣著并发行:《保险法》,三民书局总经销,1997年3月,第415页。
    231 林群弼:《保险法论》(增订二版),三民书局,2003年11月,第569页。
    232 郑玉波:《保险法论》,刘宗荣修订,三民书局印行,2003年6月,第177页。
    233 中国政法大学澳门研究中心、澳门政府法律翻译办公室编:《澳门商法典》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12月第1版。
    234 费安玲等译:《意大利民法典》,中国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11月第1版。
    235 徐国栋主编:《魁北克民法典》孙建江、郭站红、朱亚芬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10月,第1版。
    236 David Norwood, John P.Weir, Norwood On Life Insurance Law In Canada(Third Edition), Carswell A Thomson Company, 2002, p.292.
    237 E. R. HARDY IVAMY, PERSONALACCIDENT, LIFEAND OTHER INSURANCES, SECOND EDITION, LONDON, BUTTERWORTHS 1980, P. 5.
    238 David Norwood, John P. Weir, Norwood On Life Insurance Law In Canada(Third Edition), Carswell A Thomson Company, 2002, p. 309.
    239 David Norwood, John P. Weir, Norwood On Life Insurance Law In Canada(Third Edition), Carswell A Thomson Company, 2002, p303.
    240 Ont., s.192(2).Que.C.C.2450.
    241 Ont., s.192(1).Que.C.C.2450..
    242 Ont., s.192(1).
    243 Ont., s.192(3).Que.C.C.2450.
    244 Ont., s.192(4).转引自David Norwood, John P.Weir, Norwood On Life Insurance Law In Canada(Third Edition), Carswell A Thomson Company, 2002, p303.
    245 Moran, Re(1910), 17 O.W.R.578, 20.W.N.293(Ont.H.C.), 转引自David Norwood, John P. Weir, Norwood On Life Insurance Law In Canada(Third Edition), Carswell A Thomson Company, 2002, p.299.
    246 Kirkby v. Booth(1963), [1964] I.O.R.286, 42 D.L.R.(2d)32(Ont.H.C.), 转引自David Norwood, John P.Weir, Norwood On Life Insurance Law In Canada(Third Edition), Carswell AThomson Company, 2002, p.299.
    247 Shawaga.Re, [194412 W.W.R.402, 11 I. LR.256.[194414D.L.R.410(Sask.K.B.).
    248 David Norwood, John P. Weir, Norwood On Life Insurance Law In Canada(Third Edition), Carswell A Thomson Company, 2002, p.299.
    249 参见《澳门商法典》第1034条,中国政法大学澳门研究中心、澳门政府法律翻译办公室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12月第1版。《意大利民法典》第1920条(有利于第三人的保险)(2)规定“……即使受益人仅被一般性确定,保险仍然有效。”费安玲等译:《意大利民法典》,中国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11月第1版。
    250 David Norwood, John P. Weir, Norwood On Life Insurance Law In Canada(Third Edition), Carswell A Thomson Company, 2002, p. 299
    251 Ont.s.194(1)(c).
    252 Que.C.C.2459.
    253 David Norwood, John P.Weir, Norwood On Life Insurance Law In Canada(Third Edition), Carswell AThomson Company, 2002, p.299.
    254 Eaton Life Assurance Co.v.LeNeat(1988), 33C.C.L.I.291(Man.O.B.).
    255 David Norwood, John P.Weir, Norwood On Life Insurance Law In Canada(Third Edition), Carswell AThomson Company, 2002, p.300.
    256 参见(日)大森著:《保险法》,第274页注(3),转引自李红卫“保险受益人的指定与变更——中日保险法比较研究”,载于王保树主编《商事法论集》(第9卷)。
    257 986 F. Supp. 928 (E. D. Pa. 1997).>ENDFN, see Joseph J. Hasman, William A. Chittenden Ⅲ, and Joshua L. Smith: Recent Developments In Health Insurance And Life Insurance Case Law, Tort & Insurance Law Journal Winter, 1999.
    258 台北市人寿保险商业同业公会、人寿保险业务发展委员会银杏:《寿险法律实务之研究》,1983年12月,第43-45页。
    259 根据Plummer v.Air Canada, [1976]I.L.R.I-574(Ont.H.C.)一案,非婚生子女、继子女和养子女亦包括在内。而Johnson v.Jefferson,[2000]I.L.R.I-3857(N.S.C.A.)一案判决则认为,收养的子女及继子女包括在内,而领养的子女却不包括在内,see David Norwood,John P.Weir,Norwood On Life Insurance Law In Canada(Third Edition,),Carswell A Thomson Company,2002,p.300.
    260 齐瑞宗、肖志立编著:《美国保险法律与实务》,法律出版社,2005年6月第1版,第384页。
    261 Que.C.C.2447.
    262 Ont., s.190(3).Que.C.C.2456.
    263 David Norwood, John P. Weir, Norwood On Life Insurance Law In Canada(Third Edition), Carswell A Thomson Company, 2002, p.?
    264 David Norwood, John P. Weir, Norwood On Life Insurance Law In Canada(Third Edition), Carswell A Thomson Company, 2002, p.2943.
    265 《韩国商法典》第734条规定(1):“在签订合同之后指定或变更保险受益人时,若未通知保险受益人,保险合同人不得以此对抗保险人。”吴日焕译:《韩国商法典》,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8月第1版;《日本商法典》第667条(指定、变更保险金额受领人的对抗要件)规定(1):“ 投保人于契约订立后指定或变更保险金额受领人时,非将其指定或变更通知保险人,不得以之对抗保险人。”王书江、殷建萍译:《日本商法典》,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年3月第1版。
    266 David Norwood, John P. Weir, Norwood On Life Insurance Law In Canada(Third Edition), Carswell AThomson Company, 2002, p.294.
    267 Ont.s.171, 190.Que.C.C.2541.Zwicker v.Pettingill.[193112 D.L.R.95(N.S.C.A.).Crown Life Insurance Co.v.Fell.[1971]I.L.R.1-436(B.C.S.C.).see David Norwood, John P.Weir, Norwood On Life Insurance Law In Canada(Third Edition), Carswell A Thomson Company, 2002, p.294.
    268 如《魁北克民法典》第2458条规定:“不可撤销的指定的规定约束保单持有人,即使被指定的受益人对此不知,亦同。只要此等指定依然不可撤销,合同赋予保单持有人、参加人或受益人的权利免受扣押。” 徐国栋主编:《魁北克民法典》,孙建江、郭站红、朱亚芬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10月第1版。
    269 参见《澳门商法典》第1039条(受益人之指定之失效)之(一)规定,中国政法大学澳门研究中心、澳门政府法律翻译办公室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12月第1版;《意大利民法典》第1922条(利益的丧失)规定:“当受益人谋害被保险人生命时,受益人的指定虽然是不可撤销的也同样失效。” 费安玲等译:《意大利民法典》,中国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11月第1版。
    270 江朝国:“被保险人可否撤销保险法第105条之同意权兼论台湾寿险公会解释函”,http://www.chinalawedu.com/news/2004_7/9/1537322622.htm.
    271 Robert E. Keeton and Alan I Widiss:—A Guide to Fundamental Principles, Legal Doctrines, and Commercial Practices.West Publishing Co.St.Paul Minn, 1988.p.428.
    272 See Mutual Benefit Life Insurance Company v.Swett 222 Fed.200(6th Cir.1915); Davis v.Modem Industrial Bank.279 N.Y.405, 18 N.E.639(1939)).
    273 Robert E.Keeton and Alan I Widiss, Insurance Law—A Guide to Fundamental Principles, Legal Doctrines, and Commercial Practices.West Publishing Co.St.Paul Minn, 1988.p.428.
    274 尹田主编:《中国保险市场的法律调控》,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1月第1版,第257页。
    275 (德)海因·克茨:《欧洲合同法》(上卷),周忠海、李居迁、宫立云译,法律出版社,2001年4月第1版,第379页。
    276 施文森译:《美国加州保险法》,财团法人保险事业发展中心编印发行,1999年8月。
    277 吴日焕译:《韩国商法典》,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8月第1版。
    278 王书江、殷建萍译:《日本商法典》,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年3月第1版。
    279 施文森译:《美国加州保险法》,财团法人保险事业发展中心编印发行,1999年8月。
    280 《日本商法典》第675条(为他人成立的保险契约)规定:“(一)保险金额受领人为第三人时,该第三人当然享受保险契约利益。但是,投保人有另外意思表示时,不在此限。(二)投保人依前款但书规定,有指定或变更保险金额受领人的权利时,如未行使其权利而死亡,则保险金额受领人的权利因此而确定。”第677条(指定、变更保险金额受领人的对抗要件)规定:“(一)投保人于契约订立后指定或变更保险金额受领人时,非将其指定或变更通知保险人,不得以之对抗保险人。(二)第674条第1款的规定,准用于前款的指定及变更。王书江、殷建萍译:《日本商法典》,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年3月第1版。
    281 参见中国大陆《保险法》第63条,中国台湾《保险法》第10条及第111条。
    282 Kelly v Layton, 309 E2d 611(8th Cir 1962 (适用的是密苏里州法律); Yates v.Yates 272 E2d 52(5th Cir 1959)(适用的是弗里达州法律).See Robert E.Keeton and Alan I Widiss, Insurance Law—A Guide to Fundamental Principles, Legal Doctrines, and Commercial Practices.West Publishing Co.St.Paul Minn, 1988.p.429.
    283 参见刘宗荣著并发行:《保险法》,三民书局总经销,1997年3月,第417页。
    284 参见《韩国商法典》第734条,吴日焕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8月第1版。
    285 参见《日本商法典》第677条,王书江、殷建萍译:《日本商法典》,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年3月第1版。
    286 参见《魁北克民法典》第2452条,徐国栋主编、孙建江、郭站红、朱亚芬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10月第1版。
    287 《美国加州保险法》第10350.12条,施文森译:《美国加州保险法》,财团法人保险事业发展中心编印发行,1999年8月。
    288 参见《澳门商法典》第1036条,中国政法大学澳门研究中心、澳门政府法律翻译办公室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12月第1版
    289 参见中国台湾《保险法》第111条。
    290 Robert E.Keeton and Alan I Widiss, Insurance Law—A Guide to Fundamental Principles, Legal Doctrines, and Commercial Practices, West Publishing Co.St.Paul Minn, 1988, p.431.
    291 See: Continental Assurance Companyv.Platke, 295 F.2d571(7th Cir.1961)(适用的是伊利诺伊州法律);)'转引自Robert E.Keeton and Alan I Widiss, Insurance Law—A Guide to Fundamental Principles, Legal Doctrines, and Commercial Practices, West Publishing Co.St.Paul Minn, 1988, p430.
    292 Provident Mutaul Life Insurance Company v.Ehrlich, 508 E2d 129(3d Cir 1975)(适用的是宾夕法尼亚州法律);)); Williams v.Sistare, 36 Conn.Supp.252, 417 A.2d 369 at p.370(New London Dist.1980)).
    293 依《联邦统一实质符合(受益人变更程序)之规则》,若有充分证据表明被保险人有变更受益人之意图,即使该意图未记载于保单或受益人变更表格中,法院也认可该变更为有效(笔者注)。参见:Phoenix Mutual Life Insurance Co. v. Adams (986 E Supp. 928 (E.D. Pa. 1997).>ENDFN); Zeigler v. Cardona 830 F. Supp. 1395 (M.D. Ala. 1993) (Alabama Law); Boyd v. Petroleum Personnel, Inc. No. 3: 93-CV-993N (S.D. Miss. Mar. 30, 1994) (federal law); 转引自: Joseph J. Hasman, Daniel A. Engel, Sherri L. Giffin, and David F. Schmidt, RECENT DEVELOPMENTS IN HEALTH INSURANCE AND LIFE INSURANCE CASE LAW Tort & Insurance Law Journal Winter, 1995.
    294 Robert E.Keeton and Alan I Widiss, Insurance Law—A Guide to Fundamental Principles, Legal Doctrines, and Commercial Practices, West Publishing Co. St. Paul Minn, 1988, p. 431.
    295 Stone v.Steohens.155 Ohio St.595.99 N.E.2d 766(1951), 25 A.L.R.2d 992(1952).该案涉及试图通过遗嘱变更受益人时,须遵循在某种意义上或许显得足够正式的程序,因为它符合对遗嘱所做的要求。但它不符合受益人变更之条款。法院在令保险人于被保险人死亡时尽速向人寿保险单之受益人支付保险金时注意到公共利益,并评论道:“在法律和公共利益上有充分的理由认为通过被保险人最后所立遗嘱变更保单受益人是无效的,除非根据保单之授权。”Robert E.Keeton and Alan I Widiss, Insurance Law—A Guide to Fundamental Principles, Legal Doctrines, and Commercial Practices, West Publishing Co. St. Paul Minn, 1988, p432.
    296 Robert E. Keeton and Alan I Widiss, Insurance Law—A Guide to Fundamental Principles, Legal Doctrines, and Commercial Practices, West Publishing Co.St.Paul Minn, 1988, p.434.
    297 United States v.Pahmer, 238 E2d 481 at p.433(2d Cir.1956); MacFarlane v. United States, 476 F.Supp.787(W.D.La. 1979).
    298 Robert E.Keeton and Alan I Widiss, Insurance Law—A Guide to Fundamental Principles, Legal Doctrines, and Commercial Practices, West Publishing Co.St.Paul Minn, 1988, p435.
    299 刘宗荣著并发行:《保险法》,三民书局总经销,1997年3月,第417页。
    300 尹田:《法国现代合同法》,法律出版社,1995年9月第l版,第256页。
    301 中国政法大学澳门研究中心、澳门政府法律翻译办公室编:《澳门商法典》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12月第1版。
    302 日本生命保险公司北京代表处:《德国保险法规.》(内部资料)。
    303 梁宇贤:《保险法新论》(修订新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1月第1版,第42-43页。
    304 梁宇贤:《保险法新论》(修订新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1月第1版,第236页。
    305 郑玉波:《保险法论》,刘宗荣修订,三民书局印行,2003年6月修订5版,第177-178页。
    306 林群弼:《保险法论》(增订二版),三民书局,2003年11月,第570页。
    307 刘宗荣著并发行:《保险法》,三民书局总经销,1997年3月,第61-62页。
    308 施文森著作并发行:《保险法总论》,1990年第9版,第26页。
    309 施文森:《保险法论文》(第一集),1988年第7版,第224页。
    310 尹田主编:《中国保险市场的法律调控》,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1月第1版,第254-256页。
    311 尹田主编:《中国保险市场的法律调控》,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1月第1版,第254页。
    312 梁宇贤、刘兴善、柯泽东,林勋发:《商事法精论》,今日书局,94年10月,修订版第558页。
    313 David Norwood, John EWeir, Norwood On Life Insurance Law In Canada, Third Edition, Carswcll A Thomson Company, 2002, p.285.
    314 Re Takimidis' Policy Trusts[192511Ch 403; Re Fleetwood [1926]Ch 48.
    315 Re Collier[193012Ch 37(适用《1870年法案》。
    316 Cleaver v Mutual Reserve Fund Life Assn[1892]lQB147 (上诉院)。
    317 David Norwood, John P. Weir, Norwood On Life Insurance Law In Canada, Third Edition, Carswell A Thomson Company, 2002, p.278.
    318 梁宇贤:《保险法新论》(修订新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1月第1版,第236页。
    319 梁宇贤:《保险法新论》(修订新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1月第1版,第42-43页。
    320 中国政法大学澳门研究中心、澳门政府法律翻译办公室编:《澳门商法典》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12月第1版。
    321 徐国栋主编、孙建江、郭站红、朱亚芬译:《魁北克民法典》,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10月第1版。
    322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第64条规定:“被保险人死亡后,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保险金作为被保险人的遗产,由保险人向被保险人的继承人履行给付保险金的义务:(一)没有指定受益人的;(二)受益人先于被保险人死亡,没有其他受益人的;(三)受益人依法丧失受益权或者放弃受益权,没有其他受益人的。”
    323 王书江、殷建萍译:《日本商法典》,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年3月第1版。
    324 费安玲等译:《意大利民法典》,中国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11月第1版。
    325 施文森:《保险判决之研究》(上册),2001年修订2版第123~124页。
    326 Robert E.Keeton and Alan I Widiss, Insurance Law—A Guide to Fundamental Principles, Legal Doctrines, and CommercialPractices.WestPublishingCo.St.PaulMinn, 1988.p.432;尹田主编:《中国保险市场的法律调控》,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1月第1版,第255页。
    327 中国大陆《保险法》第64条规定“被保险人死亡后,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保险金作为被保险人的遗产,由保险人向被保险人的继承人履行给付保险金的义务:1.没有指定受益人的:2.受益人先于被保险人死亡,没有其他受益人的;3.受益人依法丧失受益权或者放弃受益权,没有其他受益人的。”
    328 中国台湾《保险法》第113条规定:“死亡保险契约未约定受益人者,其保险金额作为被保险人遗产。”
    329 汪友年:”论保险受益人的法律地位”,2005年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律硕士学位论文,第22页;唐志刚:“寿险理赔实践中关于受益人认定的若干问题”,《中国保险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年第3期;王勤:“受益人的确定”,http://www.boiren.com/new/newsxp/ReadNews.asp?
    330 林群弼:《保险法论》(增订二版),三民书局,2003年11月,第571页。
    331 同上注。
    332 梁宇贤:《保险法新论》(修订新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1月第1版,第234-236页。
    333 郑玉波:《保险法论》,刘宗荣修订,三民书局印行,2003年6月,第176-178页。
    334 沙银华:《日本经典保险判例评释》,法律出版社, 2002年第1版,第52页。
    335 蔡军、赵雁丽:试论寿险受益人制度中的投保人,《经济研究参考》2003年第30期。
    336 David Norwood, John P. Weir, Norwood On Life Insurance Law In Canada, Third Edition, Carswell A Thomson Company, 2002, p.278.
    337 王勤:“受益人的确定”,http://www.boiren.com/new/newsxp/ReadNews.asp?
    338 参见施文森:《保险法论文》(第一集),1988年增订7版,第224页。
    339 Robert E. Keeton and Alan I Widiss, Insurance Law—A Guide to Fundamental Principles, Legal Doctrines, and Commercial Practices. West Publishing Co.St.Paul Minn, 1988, p.426.
    1、施文森: 《保险法总论》,三民书局总经销,中国台湾1990年第9版。
    2、施文森:《保险法论文》第一集、第二集,三民书局总经销,中国台湾1988年增订7版。
    3、施文森:《财产与人身之保险》,正中书局印行,中国台湾1980年8月第2版。
    4、施文森: 《保险判决之研究》(上册),中国台湾1993年版。
    5、施文森:《保险判决之研究》(上册),2001年修订2版。
    6、施文森: 《保险判决之研究》[总则编](下册),中国台湾1997年版。
    7、郑玉波:《保险法论》,刘宗荣修订,台湾三民书局印行,2003年6月版。
    8、陈顾远:《保险法概论》,正中书局印行,中国台湾1977年5月第2版。
    9、江朝国:《保险法基础理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9月第1版。
    10、江朝国: 《江朝国保险法论文》(第一集)、(第二集)、(第三集)。
    11、林群弼: 《保险法论》(增订二版),台湾三民书局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11月版。
    12、吕锦峰: 《保险法新论》,台湾神州图书出版有限公司,2002年8月初版。
    13、桂裕: 《保险法》,三民书局,中国台湾1984年9月增订初版。
    14、袁宗蔚:《保险学(危险与保险)》,增订第29版,1989年8月。
    15、梁宇贤:《保险法新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1版。
    16、梁宇贤:《保险法实例解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1版。
    17、梁宇贤、刘兴善、柯泽东,林勋发:《商事法精论》,今日书局,94年10月,修订版。
    18、刘宗荣著并发行:《保险法》,三民书局总经销,1997年3月。
    19、李玉泉:《保险法》(第二版),法律出版社,2003年8月第2版。
    20、邓成明等:《中外保险法律制度比较研究》,知识产权出版社,2002年11月,第1版。
    21、沙银华: 《日本经典保险判例评释》,法律出版社,2002年,月第1版。
    22、薛波主编:《元照英美法词典》,法律出版社,2003年5月第1版。
    23、蔺翠牌主编:《保险法教程》,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8年8月第1版。
    24、王绪瑾:《保险学》(第三版),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年8月第3版。
    25、孙祁祥:《保险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12月第1版。
    26、羊焕发、吴兆祥:《保险法》,人民法院出版社,2000年1月第1版。
    27、徐卫东:《《保险法论》》,吉林大学出版社,2000年8月第1版。
    28、王保树:《中国商事法》,人民法院出版社,2001年1月新编本。
    29、李秀芬:《保险法新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4年8月第1版。
    30、许崇苗、李莉所:《中国保险法原理与实务》,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
    31、尹田:《中国保险市场的法律调控》,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1月第版。
    32、尹田:《法国现代合同法》,法律出版社,1995年9月第1版。
    33、(德)海因·克茨:《欧洲合同法》(上卷),周忠海、李居迁、宫立云译,法律出版社,2001年4月第1版。
    34、齐瑞宗、肖志立编著:《美国保险法律与实务》,法律出版社,2005年6月第1版。
    35、台北市人寿保险商业同业公会、人寿保险业务发展委员会银杏:《寿险法律实务之研究》,1983年12月。
    36、马克思:《哲学的贫困》,《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
    37、陈自强著:《民法讲义工契约之成立与生效》,法律出版社2002年9月第1版。
    38、(美)A.L.科宾:《科宾论合同》,王卫国、徐国栋、李浩、苏敏、夏簦峻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8年第1版。
    39、P.S.阿狄亚:《合同法导论》(第5版),赵旭东、何帅领、邓晓霞译,法律出版社,2002年4月第1版。
    40、樊启荣:《保险法论》,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年6月北京第一版。
    41、邹海林:《保险法》,人民法院出版社,1998年4月底1版。
    42、周玉华:《保险合同法总论》,中国检察出版社,2000年10月第1版。
    43、朱铭来:《保险法学》,南开大学出版社,2006年1月第1版。
    44、孙积禄:《保险法论》,中国法制出版社,1997年9月第1版。
    45、(美)特瑞斯·普雷切特等:《风险管理与保险》,孙祁祥等译、孙祁祥校,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5月第1版。
    46、齐瑞宗、肖志立:《美国保险法律与实务》,法律出版社,2005年6月第1版。
    47、赵旭东:《商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9月第1版。
    48、秦道夫:《保险法论》,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年8月第1版。
    49、(美)缪里尔·L·克劳福特: 《人寿与健康保险》,周伏平等译,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50、王文宇: 《民商法理论与经济分析》(二)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10月版。
    51、周小明: 《信托制度比较法研究》,法律出版社1996年版。
    52、何宝玉: 《英国信托法原理与判例》,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
    53、(英)D·J·海顿: 《信托法》,周翼、王吴译,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54、(英)F·H·劳森B·拉登: 《财产法》,施天涛、梅慎实、孔祥俊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8年版。
    55、史尚宽:《债法总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1版。
    56、(英)MALCOLMA.CLARKE:《保险合同法》,何美欢、吴志攀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5月第1版。
    57、肖梅花:《保险法新论》,中国金融出版社,2000年第1版。
    58、王泽鉴:《民法学说与判例研究》(1—4),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1版。
    59、王泽鉴:《民法总则》,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1版。
    60、王泽鉴:《民法学说与判例研究》(七),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1月第1版。
    61、王泽鉴:《民法学说与判例研究》(八),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1月第1版。
    62、[美]伯纳德瓦施茨著:《美国法律史》,王军等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63、傅静坤:《二十世纪契约法》,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
    64、阿蒂亚著:《合同法概论》,程正康等译,法律出版社1982年版。
    65、[德]迪特尔·施瓦布:《民法导论》,郑冲译,法律出版社,2006年8月第1版。
    66、康德:《法的形而上学原理》,沈叔平译,商务印书馆,1991年9月第1版。
    67、(意)彼德罗.彭梵得: 《罗马法教科书》,黄风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68、沈达明:《英美合同法引论》,对外贸易教育出版社,1993年12月第1版。
    69、王萍:《保险利益研究》,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年1月第1版。
    70、赖源河、王志诚:《现代信托法》(增订三版),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1月第1版。
    71、马克思:《哲学的贫困》,载《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
    72、马克思:《论离婚法草案》,载《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
    73、康德:《法的形而上学原理一权利的科学》,沈叔平译,商务印书馆1991年版。
    1、许慧如: “论死亡保险中受益人之产生与保险金之请求”,《万国法律杂志》,第137期。
    2、潘红艳,“人身保险合同受益人法律问题研究》”,《当代法学》,2002年第2期。
    3、张丽娜李方: “浅析保险法律关系中的受益人”,1999年9月《海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17卷第3期。
    4、蔡军、赵雁丽:“试论寿险受益人制度中的投保人”,《经济研究参考》,2003年第30期。
    5、唐汇龙:略论保险受益人,《南京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第4期,总第58期。
    6、杨仁寿:“从财产保险契约之本质论为他人利益保险”,法令月刊,第46卷。
    7、汪友年: “论保险受益人的法律地位”,2005年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律硕士学位论文。
    8、唐志刚:“寿险理赔实践中关于受益人认定的若干问题”,《中国保险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年第3期。
    9、偶见:大陆台湾受益指定权制度比较研究,《中国保险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7年第1期。
    10、李宝明、鞠维红: “论受益人的若干法律问题”,《保险研究》,1998年第7期。
    11、张家勇: 《为第三人利益合同的制度构造》,2006年,中国社科院博士学位论文。
    12、缪贯中、丁子琴:“试论人身保险中团体投保人的若干法律特征”,《上海保险》2002年第10期。
    13、张泉:“完善团体人身保险受益人的规定”,《保险研究》2001年第5期。
    14、杨万柳:“对我国《保险法》第64、65条的分析及立法完善”,《当代法学》 2003年第6期。
    15、李根宝:“人身保险合同中受益人法律地位分析”,《经济师》2004年第5期。
    16、高凤香:“人身保险受益人的法律思考”,《前沿》2004年第4期。
    17、张秀全:“受益人道德风险的法律规制”《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3月第2期。
    18、王伟:《谈我国现行保险法中的受益人问题》,华东政法学院2004年硕士学位论文。
    19、游源芬:“探讨我国《保险法》中规定的受益人”,《中国保险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6年第2期。
    20、李红卫“保险受益人的指定与变更——中日保险法比较研究”,载于王保树主编《商事法论集》(第9卷)。
    21、赖上林:“保险受益人法律地位之研究”,载于尹章华、刘孟锦编著:《两岸保险契约法》,文笙书局印行,2003年9月初版。
    22、庐世宁:“论我国保险法上受益人之适用范围一兼评析两则最高法院判决”,台湾地区《立法院院闻》第30卷,第4期。
    23、陈玫杏:《论人寿保险首要保障之主体一以被保险人为中心》,台湾东吴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指导教授:江朝国,2002年。
    24、杨仁寿:“从财产保险契约之本质论为他人利益保险”,《法令月刊》,第46卷(9)。
    25、孙积禄:“保险利益原则及其应用”,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
    26、苏号朋:“论契约自由兴起的历史背景及其价值”,《法律科学》,1999年第5期(总第99期)。
    27、赵越:“意思自治原则的适用范围”,《政法论坛》(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04年3月,第22卷第2期。
    28、刘凯湘、张云平:“意思自治原则的变迁及其经济分析”,《中外法学》,1997年第4期。
    29、姚新华:“契约自由论”,《比较法研究》,1997年第1期。
    30、段程瀚: 《论契约法由近代向现代的嬗变》,西南政法大学2002年硕士学位论文。
    31、尹田:“论涉他契约——兼评我国新合同法第64条、第65条之规定”,《法学研究》2001年第1期。
    1、姚德磊:“保险受益权基本问题探讨”,http://www.chinacourt.org/public/detail.php?id=141233。
    2、我国住房贷款保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http://www.hy007.cn/House/fcrxlp/xfjylc/xfblbx/200510/533.htm28/8/06
    3、王勤:“受益人的确定”,http://www.boiren.com/new/newsxp/ReadNews.asp?
    4、刘显中:保险受益人法律问题研究,http://www.boiren.com/new/newsxp/ReadNews.asp?
    5、敖环宇:“试论保险受益人制度—兼论保险立法之不足”,http://www.boiren, com/new/newsxp/ReadNews.asp;
    6、“受益权与继承权”,http://www.123bx.com/insurance/41/baoxian6719_1.html。
    7、我国住房贷款保险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上)http://www.hy007.cn/House/fcrxlp/xfjylc/xfblbx/200510/533.htm28/8/06。
    8、住房消费信贷相关保险之法律研究,http://www.pp-cn.com/paper/jingjilunwen/jinrongzhengquan/28/06
    9、钱建国:“保险受益人法律问题研究”,中国法院网2005年10月6日18:46。
    10、江朝国:“被保险人可否撤销保险法第105条之同意权兼论台湾寿险公会解释函”,http://www.chinalawedu.com/news/2004_7/9/1537322622.htm,2006/5/5。
    11、江朝国: 《论被保险人有无指定受益人之权》,http://www.civillaw.com.cn/twcivillaw/research/yj09-9.asp。
    12、邓子滨: “推定的含义——从普通用语到专业术语!”http://www.lawexpert.cn/bbs/dispbbs.asp?boardid=26&id=30906
    1.(日)石田满:《商法Ⅳ》(保险法)改定版,青林书院。
    2.山下有信:《现代の生命·伤害保险法》,弘文堂,1999年版。
    3. Robert E. Keeton and Alan I Widiss, Insurance Law—A Guide to Fundamental Principles, Legal Doctrines, and Commercial Practices. West Publishing Co. St. Paul Minn, 1988。
    4. David Norwood, John P. Weir, Norwood On Life Insurance Law In Canada, Third Edition, Carswell A Thomson Company, 2002.
    5. Alan I.Widiss, Insuranc—Materials on Fundamental Principles, Legal Doctrines , and Regulatory Acts, American Casebook Series, West Publishing Company, St.Paul Minnesota 1989.
    6.MacGillivray & Parkington on INSURANCE LAW (relating to all risks other than marine), eighth edition, LONDON, SWEET & MAXWELLo
    7. Houseman and Davies, Law of Life ASSURANCE, 11~(th) Edition. Butterworths London, Dublin, Edinburgh, 1994.
    8. Kenneth W H York and John W Whelan, CASES, MATERIALS AND PROBLEMS ON GENERAL PRACTICE OF INSURANCE LAW, 2nd Edition, AMERICAN CASEBOOK SERIES, WEST PUBLISHING CO. ST. PAUL, MINN., 1988.
    9. E. R. HARDY IVAMY, GENERAL PRINCIPLES OF INSURANCE LAW, 4~(th) EDITION, LONDON BUTTERWORTHS 1979.
    10. JOHN . F . DOBBYN: Insurance Law, West Group (法律出版社) , 2001 年
    11. Jeffrey W. Stempel, Interpertation of Insurance Contracts, LITTLE BROWN AND COMPANY, 1994.
    
    1.Peter Nash Swisher:THE INSURABLE INTEREST REQUIREMENT FOR LIFE INSURANCE: A CRITICAL REASSESSMENT, INSURANCE LAW ANNUAL, Drake Law Review, Winter, 2005, 53 Drake L. Rev. 477.
    2. Franklin L. Best, Jr, "Defining Insurable Interests in Lives" , Tort & Insurance Law Journal American Bar Association, Fall 1986.
    3. Life insurance beneficiary is not entitled to benefits due to felony exclusion, Insurance Law & Litigation Week, Strafford Publications, February 6, 2006.
    4. Mark Davis: Life Insurance Beneficiaries and Divorce, Texas Law Review, February, 1987.
    5. Joseph J. Hasman, Daniel A. Engel, and David G. Larmore : HEALTH INSURANCE AND LIFE INSURANCE: RECENT CASE LAW DEVELOPMENTS, Tort & Insurance Law Journal American Bar Association, 1992.
    6. Joseph J. Hasman, William A. Chittenden Ⅲ, and Joshua L. Smith: Recent Developments In Health Insurance And Life Insurance Case Law, Tort & Insurance Law Journal Winter, 1999.
    7. E.R. HARDY IVAMY, PERSONAL ACCIDENT, LIFE AND OTHER INSURANCES, 2nd EDITION, LONDON, BUTTERWORTHSI980.
    1、《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2002年)。
    2、《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1985年)。
    3、《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5、中国台湾《民法典》。
    6、中国台湾《保险法》。
    7、中国台湾《简易人寿保险法》(1998.10.21)。
    8、中国台湾《军人保险条例》(970年2月12日)。
    9、中国台湾《公教人员保险法》(2000年1月26日)。
    10、中国台湾《公教人员保险法施行细则》。
    11、中国《澳门商法典》,中国政法大学澳门研究中心、澳门政府法律翻译办公室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12月第1版。
    1、《日本商法典》,王书江、殷建平译,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年3月北京第1版。
    2、《韩国商法典》,参见吴日焕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8月第1版。
    3、《意大利民法典》,安玲费等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11月第1版。
    4、《俄罗斯联邦民法典》,黄道秀、李永军、鄢一美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年2月第1版。
    5、《德国保险法规》(内部资料),日本生命保险公司北京代表处赠。
    6、《英国保险法》,戴立宁译,财团法人保险事业发展中心编印,中国台湾84年12月。
    7、英国《1906年海上保险法》,徐卓英译/对外贸易教育出版社,1988年。
    8、《新加坡保险法》,赖源河、林建智、王正伟译,财团法人保险事业发展中心编印,中国台湾8年7月。
    9、《日本保险法规》,日本生命保险公司日生基础研究所译,中国金融出版社, 1999年6月。
    10、《魁北克民法典》,徐国栋主编、孙建江、郭站红、朱亚芬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10月第1版。
    11、《美国加州保险法》,施文森译,财团法人保险事业发展中心编印发行,1999年8月。
    12、《法国民法典》,罗结珍译,中国法制出版社,1999年10月北京第1版。
    13、加拿大《统一人寿保险契约法》(Uniform Life Insurance Act of the Provinces of Canada(except Quebec)).
    1、2003年12月8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保险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解释(征求意见稿)》。
    2、《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修改草案送审稿)》,中国保监会起草,2005年12月28日。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