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高校课程综合化改革与创新人才的培养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21世纪人类将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时代区别于农业经济
    和工业经济时代的重要特征是创新。创新是知识经济发展的灵魂。要创新就必
    须拥有创新人才,高等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场所。然而目前我国高等教
    育课程体系很难适应创新人才的培养。因此各国都在探索培养创新人才的新途
    径。高校课程综合化是当代世界高等教育改革的一个趋势,它不仅是课程内容、
    结构的综合,更重要的是它涉及到课程理念、课程中的学习活动方式、课程管
    理及其评价在内的系统化研究。从本质上讲,高校课程综合化是高校课程组织
    结构中各要素之间的各种各样的横向关系或联系。对我们来说,研究高校课程
    综合化的理论意义在于进一步发展和丰富我国的高等教育理论;其实践意义在
    于可以为深化我国高等教育课程改革,为加快发展高等教育提供理论的依据。
    但是,我国目前对高校课程综合化的研究仅限于理论必要性的探讨。因此,加
    强对高校课程综合化与创新人才的培养方面的研究,是我国高等教育界,尤其
    是高等教育研究者的一个迫切的理论问题,本文正是在这方面的一点粗浅尝试。
     本文共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论文从高校课程综合化的内涵入手,对高校课程综合化的本质、
    基本特征、渊源及高校课程综合化的组成部分都进行了详细的论述。指出高校
    课程综合化是以学科分化为基础,对高校课程组织结构中的各要素(学科、社
    会需求、学习者等)进行整合,形成结构性的课程体系的过程。也就是说,课
    程综合化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它旨在寻求使各课程要素有机联系的结构,
    而非知识的面面俱到,它不仅指知识的综合,更重要的是指方法的综合。进而
    提出了高校课程综合的基本特征:整体性、开放性、灵活性、同构性等。同时
    论文还从历史渊源上论述了高校课程综合化改革的趋势。最后提出了高校课程
    综合化是由育人目标、高校课程综合化的内容、高校课程综合化中学生的学习
    活动方式三部分组成。
     第二部分,论文论述了高校课程综合化改革对促进创新人才的培养的重要
    作用。首先,本文指出知识经济时代的特征是创新。而创新必须拥有创新人才。
    
    
    其次论述了创新人才的核心特征是创造性思维与创造性的人格。并且论述了创
    造性思维与创造性人格的基本含义。第三,论文重点论述了高校课程综合化改
    革对创新人才的重要作用。高校课程综合化改革有利于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
    特别是对学生思维的独创性、整合性、变通性、思维的流畅性有重要的作用。
    高校课程综合化改革还有利于学生创造性人格的发展。
     第三部分,论文论述了高校课程综合化改革的实施模式和途径。首先论述
    了高校课程综合化改革的实施模式:分段模式和整合模式。分段模式即“二、
    二分段”模式,是指大学中的普通教育与专业教育课程截然分开,分别在大学
    本科的第一学段和第二学段进行,且头两年不分专业或只分文、理两大类,第
    二学段在进行专业课程教育的一种高校综合化模式。整合模式是指将普通教育
    课程贯穿于本科教育的始终,与专业教育课程结成有机的整体,使学生接受专
    业教育的同时又能接受普通教育的一种课程综合化方法。整合模式又分为课程
    类型和课题类型。课程类型重点介绍了筑波模式、MIT模式和牛津模式三种形式。
    课题类型重点论述了丹麦阿尔波哥大学的课题模式。在此基础上论文进一步提
    出了关于我国高校课程综合化改革模式的粗浅设想。指出国外的课程综合化模
    式我们不能盲目的照搬,应根据我国的国情与校情吸收精华,逐渐摸索出一条
    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校课程综合化改革模式。其次本文在对高校课程综合化改革
    模式论述的基础上,提出实行高校课程综合化的途径和举措:如加强基础课程、
    加强文理融合课程、加强选修课程、加强隐性课程、加强综合课程等。
     从整体上讲,本文试图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突破:
     第一,本文借鉴了国内外学者们关于课程综合化及创新人才的基本特征含
    义的观点,并对其进行了重新界定,力图反映他们的本质含义。
     第二,本文对高校课程综合化改革与创新人才的培养的关系,特别是高校
    课程综合化改革实施的途径的研究力图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我国学者目前主
    要探讨高校课程综合化的趋势,对高校课程综合化与创新人才的培养问题、高
    校课程综合化改革的实施途径等问题涉及较少。本文希望在这方面有所突破。
The 2lth centUry will move its steps into the era of
    knowledge economy whose main feature, differen from that of
    agricultural and industrial economy, is to create new ideas. To bring forth
    new ideas won't be realized without the creative talents. Colleges and
    unversities are the important places to train creative talents. Nowadays,
    the cwhculum system of higher education hasn't kept pace with the
    training of creative talents. To solve thes problem, the author has put
    forward an effective way-the curriculum reform in colleges and
    unversities, Whch is the trend of higher education reform the world over.
    Curriculum integration refers to the horizontal relationship and
    association among the differen elements in the structure of the
    curriculum, essentially the systematic study of not ony the
    comprehension of the curriculum contents and its structure, but also the
    curriculum theoretical concept, study habits, management and evaluation.
    With the purpose of viewing the curriculum integration connotation,
    thes artic1e intends to (1) discusses the essence, basic feature, origin and
    componens of the curriculum integration; (2) points out tha curriculum
    
    
    integration reform has the great imPact on the creative talents;(3) suggest
    the ways, esPecial1y by suggesting tWo models, of the curriculum
    integration reform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hes; and recornmend a general
    framwOrk for the Me reform of school cwhcula in China.
引文
1、郭晓明《关于课程模式的理论探讨》 课程·教材·教法2001年第2期27-31页;
    2、许建领《课程综合化存在的心理学基础》 课程·教材·教法2001年第2期32—36页;
    3、许建领《高校课程综合化的渊源及实质》教育研究2000年第3期48-53页;
    4、周川 《关于课程综合化问题的再探讨》 教育评论1993年第一期26-28页;
    5、上海师大教科所《课程综合化研究述评》上海教育1996年第6期35—38页;
    6、董振娟 《课程综合化问题探析》 教育理论与实践1998年第2期22-24页;
    7、刘启迪《论综合课程的绝对性与相对性》课程·教材·教法1999年第6期8-11页;
    8、陈庆端《综合化课程特点初探》外国中小学教育1991第5期4—7页;
    9、李兴业《高等学校课程设置综合化的发展》上海高教研究1991年第2期104-107页;
    10、杨爱程《课程综合化的几种模式》教育研究1988年第10期13—15页;
    11、王伟廉《当代高校课程改革的共同趋势及存在的问题》 高等教育研究1990年第3期54-59页;
    12、王伟廉《高校课程综合化的途径与方法》高等教育研究1990年第1期49-54页;
    13、袁祖望《略论发达国家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和综合化》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996年第4期80-84页;
    14、戚业国《面向21世纪西方大学课程改革的回顾与展望》吉林教育科学:高教研究版1999年第7期21-25页;
    15、顾松明《论高校课程综合化改革》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版1999年第4期47-49页;
    16、许建领《走向综合化:发达国家大学课程结构模式及启示》清华大学教育研究1999年第2期102-106页;
    17、杨爱程《学校课程综合化问题探源》教育科学1990年第1期36-39页;
    18、许建领《我国大学本科课程综合化改革:现状、问题与对策》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8年第2期25-28页;
    19、陈伏琴《大学课程体系改革与创新人才的培养》未来与发展2000年第4期58-61页;
    20、母小勇 谢安邦 阎光才《论构建我国21世纪高等教育创新课程体系之理念》教育研究1999年第11期15-20页;
    21、刘启迪《论综合课程的学习活动方式》课程·教材·教法2000年第4期11-15页;
    22、范树成《综合课程理论流派探析》外国教育研究2000年第2期18-24页;
    
    
    24、钟启泉《现代课程论》上海教育出版社,1989;
    25、(美)布鲁巴克著,丁证霖译,西方课程的历史发展(上、下),教育学文集·课程与教材(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1988。
    26、张世红《筑波大学教学改革其启示》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1998年2期136—140页;
    27、任长松《课程综合化:概念、原则与多种设计模式》课程·教材·教法(网络版)
    28、代建军 谢利民《综合课程的再认识:关系、形态、目的和结构》课程·教材·教法(网络版);
    29、《课程研究》网上学校《我国课程的现代化改革》课程·教材·教法(网络版);
    30、毛礼锐、沈灌群主编《中国教育通史》山东教育出版社1987年6月第一版;
    31、滕大春著《外国教育通史》山东教育出版社1989年月12月第一版;
    32、邵瑞珍主编《教育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年6月第一版;
    33、施良方《课程理论—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
    34、陈仲庚 张雨新《人格心理学》辽宁人民出版社1986年,沈阳;
    35、彭聃龄《普通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年北京;
    36、赵光武《思维科学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北京;
    37、靳玉乐《潜在课程论》江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
    38、张华著《课程与教学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11月第一版;
    39、华东师大、杭州大学编译《现代西方资产阶级教育思想流派论著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年6月版;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