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大同镇长城防御体系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自明朝建立后,北部边防问题始终是关乎着明廷盛衰的关键性问题,因此,明廷沿北部边境设置了一系列军镇,其中,大同镇的战略地位在“九边”中尤为重要,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它在以京师防御为中心的北边防御体系中有着重要的政治和军事地位。大同“北捍胡虏以控带幽燕,南总三关以招徕晋魏,翼卫陵寝,屏捍神京,屹然甲九塞。”并且,随着明蒙实力的此消彼长而不断变化,逐渐成为明蒙对抗的主要地区。随着大同镇战略地位的逐渐上升,其防御设施也由少到多,由简单到复杂,逐渐完善,日益科学,最终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以长城为中心的防御体系。
     目前关于长城的研究,主要是平面的、静态的研究,如起止位置、走向、长度和途经地区等,缺乏对其修建背景和防御体系整体的、动态的、立体的研究;已有少量的关于某一防御体系的研究,主要是文献研究,缺乏全面、系统的考古田野调查的有力支持,缺乏将史料与现存遗迹相结合的研究。更主要的是缺乏对防御体系的“动态研究”。须知某一长城防御体系不是一下子建立起来的,它的修建经过了肇建、扩张、完善和最终形成诸多阶段。
     本文以洪武至万历期间的大同镇为时空背景,具体来说以“土木之变”和“俺答封贡”为限,分为前、中、后三期论述大同镇长城防御体系的发展变化,即:大同镇长城防御体系的建设经过了洪武的肇建;永乐年间形成基础框架;洪熙、宣德、正统的加强;景泰、天顺的初步发展;成化、弘治、正德的进一步发展,到嘉靖、隆庆的巅峰时期,最后到万历年间的最终形成,共7个阶段。通过对史料的梳理、分析,结合田野调查的收获,对其修建背景和防御体系进行整体的、动态的、立体的研究,以长城墙体和城堡的变迁和现存状况为线索,勾勒出大同镇长城防御体系建设、发展、变化的历史轨迹。
After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Ming dynasty, Northern border has always been the key question concerning the ups and downs of the Ming dynasty, So a series of military town was set along the northern border of the Ming dynasty, The strategic position of Datong town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in the "nine side".Its special geographical position determines it has an important political and military position in northern defense system whose center is the capital.Datong is the most important position in nine military towns that is set in northern frontier. It is against Mongolia and protect the capital in the north,and in the south it control three frontier junctures and shield Taiyuan, liking "wings"'guard ancestral grave.What's more, with the shift of the strength of Ming and Mongolia, Datong gradually become the main area of their fight. With the progressive rise of Datong strategic position, its defense facilities become more and more,more and more complex, better and better,more and more scientific, and eventually formed a complete defense system whose center is Great Wall.
     At present, the research on the Great wall is mainly complanate, static, which is lack of overall, dynamic, three-dimensional research with respect to ending position, direction, length, via areas and so on. There has been few research about a defense system and mainly literature research, which is lack of powerful support of comprehensive and systematic archaeological fieldwork and the combining research of historical relics and extant ruins.It's more important that it is lack of"dynamic study" on defense system. We must know the defense system of the Great wall was not set up at once, which was built after the Founded, expansion, perfection and finally formed many stages.
     The paper is on the space-time background of Datongtong from Hongwu to Wanli period, Specifically, the "Event ofTuMuBu" and "Canonized of AnDa" is limited to,it discuss the development and change of the defense system of Datong town and is divided into before, during and after the period, that is,There are 7 stage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defense system,which is Founded in Hongwu Period, framework formation in Yongle period, the strenghth in Xuantong and Zhengtong period, Preliminary development in Jingtai and Tianshun period, Further development in Chenghua、Hongzhi and Zhengde period,the peak in Jiajing and Longqing period, and the final forming in Wanli Period. Based on the changes and existing status of the wall and castle of Great Wall,through the carding and analysis of historical materials and combination with the harvest of fieldwork, it outlines constructive、developing、and changing historic trial on the construction of Datong defense system.
引文
①参见《明代中期宣大地区军事防务研究》孙建军,西北民族大学硕士论文,2007年
    ②参见《明代中期宣大地区军事防务研究》孙建军,西北民族大学硕士论文,2007年
    ①《晋乘搜略·出版说明》[清]康基田编著郭春梅、王灵善、马玉山、杜士铎、刘旭、卫广来点校山西古籍出版社,第1页
    ①《明代蒙古汉籍史料汇编》第一辑薄音湖、王雄编辑点校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6年出版第1页
    ②参见拙著《山西明长城文献综述》尚珩,《沧桑》2009年第6期
    ①《宣大山西三镇图说》[明]杨时宁撰,万历刻本
    ①参见胡钟达(明与北元——蒙古关系之探讨》,《内蒙古社会科学》1985年第5期;曹永年《明代蒙古史编纂学札记》,《内蒙古大学学报》1988年第3期;蔡美彪《明代蒙古与大元国号》,《南开学报》1992年第1期;薄音湖《北元与明代蒙古》,《内蒙古大学学报》1994年第1期。
    ②《明史纪事本末·卷10·故元遗兵》[清]谷应泰撰,中华书局,1977年2月第1版,第127页
    ③参见《北元初期史实略述》达力扎布,《内蒙古社会科学》,1990年5月
    ④《皇明北虏考》[明]郑晓撰,嘉靖刻本
    ⑤参见《试论明初与北元之战》张立凡,《齐齐哈尔师范学院学报》,1986年第2期;《试析朱元璋与北元势力军事斗争的意义》修晓波,《历史教学》1989年第1期
    ①《明朝对蒙政策述论》唐玉萍,昭乌达蒙族师专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第16卷,第3期
    ②《明经世文编·卷73·丘文庄公集三·<驭夷狄>》[明]陈子龙等,中华书局,1962年版,第615页
    ③参见《洪武时期北部边防政策的形成与演变》赵立人,《史学集刊》1994年第4期;《论明代洪武时期的北部边防建设》赵毅、胡凡,《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第4期
    ④参见《朱元璋的边防思想及其对明代边防的影响》韦占彬,《邯郸学院学报》,2005年12月
    ⑤《中国历史地图集》谭其骧主编,中国地图出版社,1996年6月
    ⑥《明史·卷117·列传第5·宁王权》[清]张廷玉等撰,中华书局,1974年4月第1版,第3591页
    ①《明太祖实录·卷179·洪武十九年十一月辛亥》(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校勘本,中央研究院,1962年版,第2703页
    ②《明太宗实录·卷181·洪武二十年三月辛亥》(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校勘本,中央研究院,1962年版,第2731页
    ③《明太祖实录·洪武二十年九月癸未》(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校勘本,中央研究院,1962年版,第2775页
    ④《明史·卷177·列传第65·王复》[清]张廷玉等撰,中华书局,1974年4月第1版,第4716页
    ⑤《明史·卷91·志67·兵三》[清]张廷玉等撰,中华书局,1974年4月第1版,第2235页
    ⑥《明实录·大同史料汇编》李峰、张焯主编,北京燕山出版社,2008年5月第2版,第1-28 页
    ①《宣大山西三镇图说·大同镇总图说》[明]杨时宁撰,万历刻本
    ②《三云筹俎考·卷三·险隘考》[明]王士琦撰,万历刻本
    ③《九边图说·大同镇图说》[明]霍冀,隆庆刻本
    ①《明实录·大同史料汇编》李峰、张焯主编,北京燕山出版社,2008年5月第2版,第1页
    ②《明太祖实录·卷39·洪武二年二月己已》(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校勘本,中央研究院,1962年版,第783页
    ④《明太祖实录·卷六十·洪武四年正月丁未》(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校勘本,中央研究院,1962年版,第1167页
    ⑤《明实录·大同史料汇编》李峰、张焯主编,北京燕山出版社,2008年5月第2版第16页
    ⑥《明太祖实录卷·卷225·洪武二十六年二月辛巳》(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校勘本,中央研究院,1962年版,第3295页
    ⑦《明实录·大同史料汇编》李峰、张焯主编,北京燕山出版社,2008年5月第2版第22页
    ①参见《明代山西行都司卫所军额、军饷考实》张金奎,《大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0年9月
    ②《三云筹俎考》[明]王士琦撰,万历刻本;《宣大山西三镇图说》[明]杨时宁撰,万历刻本
    ③《明实录·大同史料汇编》李峰、张焯主编,北京燕山出版社,2008年5月第2版第8页
    ④《大同府志·卷二·城池堡附·城池》[明]张钦纂修,正德十年刻板,嘉靖十二年补刻本,许殿玺点校,大同地方志办公室,1987年4月版第24页
    ①《大同府志·卷二·城池堡附·城池》[明]张钦纂修,正德十年刻板,嘉靖十二年补刻本,许殿玺点校,大同地方志办公室,1987年4月版第25页
    ②《大同府志·卷二·城池堡附·城池》[明]张钦纂修,正德十年刻板,嘉靖十二年补刻本,许殿玺点校,大同地方志办公室,1987年4月版第26页
    ①《大同府志·卷二·城池堡附·城池》[明]张钦纂修,正德十年刻板,嘉靖十二年补刻本,许殿玺点校,大同地方志办公室,1987年4月版第26页
    ②《大同府志·卷二·城池堡附·城池》[明]张钦纂修,正德十年刻板,嘉靖十二年补刻本,许殿玺点校,大同地方志办公室,1987年4月版第25页
    ③《大同府志·卷二·城池堡附·城池》[明]张钦纂修,正德十年刻板,嘉靖十二年补刻本,许殿玺点校,大同地方志办公室,1987年4月版第25页
    ④《大同府志·卷二·城池堡附·城池》[明]张钦纂修,正德十年刻板,嘉靖十二年补刻本,许殿玺点校,大同地方志办公室,1987年4月版第27页
    ①《大同府志·卷二·城池堡附·城池》[明]张钦纂修,正德十年刻板,嘉靖十二年补刻本,许殿玺点校,大同地方志办公室,1987年4月版第26页
    ②《大同府志·卷二·城池堡附·城池》[明]张钦纂修,正德十年刻板,嘉靖十二年补刻本,许殿玺点校,大同地方志办公室,1987年4月版第27页
    ③《大同府志·卷二·城池堡附·城池》[明]张钦纂修,正德十年刻板,嘉靖十二年补刻本,许殿玺点校,大同地方志办公室,1987年4月版第30页
    ④《明实录·大同史料汇编》李峰、张焯主编,北京燕山出版社,2008年5月第2版第27页
    ⑤笔者根据上文所引《明实录》的记载推测,玉林卫建城年代应为洪武三十年
    ⑥《中国文物地图集·内蒙古分册(下)》国家文物局主编,中国地图出版社,2003年11月第一版,第36页
    ⑦笔者根据《明实录》推测,云川卫建城时间应为洪武26年-30年之间
    ①《中国文物地图集·内蒙古分册(下)》国家文物局主编,中国地图出版社,2003年11月第一版,第43页
    ②《大同府志·卷二·城池堡附·城池》[明]张钦纂修,正德十年刻板,嘉靖十二年补刻本,许殿玺点校,大同地方志办公室,1987年4月版第27页
    ③《大同府志·卷二·城池堡附·城池》[明]张钦纂修,正德十年刻板,嘉靖十二年补刻本,许殿玺点校,大同地方志办公室,1987年4月版第28页
    ①《明史·卷91·志67·兵三》[清]张廷玉等撰,中华书局,1974年4月第1版,第2235页
    ②《大同府志·卷二·关塞》[明]张钦纂修,正德十年刻板,嘉靖十二年补刻本,许殿玺点校,大同地方志办公室,1987年4月版第42-44页
    ①《大同府志·卷二·关塞》[明]张钦纂修,正德十年刻板,嘉靖十二年补刻本,许殿玺点校,大同地方志办公室,1987年4月版第29-31页
    ①《中国文物地图集·内蒙古分册(上)》国家文物局主编,中国地图出版社,2003年11月第一版,第97页
    ②《中国文物地图集·内蒙古分册(下)》国家文物局主编,中国地图出版社,2003年11月第一版,第521页
    ③察罕脑儿卫:洪武七年(1374)置察罕脑儿卫于,后废;官山卫:洪武八年(1375)置官山卫于官山麓,九年废;宣德卫:洪武二十六年(1393)置,永乐元年(1403)废。
    ④《明经世文编·卷220·李默·<武举策>》[明]陈子龙等,中华书局,1962年版,第2307页
    ⑤参见《明蒙关系研究-以明蒙双边政策及明朝对蒙古的防御为中心》于默颖,内蒙古大学博士论文,2004年
    ①《明太祖实录·卷78·洪武六年正月》(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校勘本,中央研究院,1962年版,第1421页
    ②《明太祖实录·卷226·洪武二十六年三月》(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校勘本,中央研究院,1962年版,第3303页
    ③《明太宗实录·卷19·永乐元年四月丁卯》(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校勘本,中央研究院,1962年版,第337页
    ④《三云筹组考·卷3》[明]王士琦撰,万历刻本
    ⑤《明仁宗实录·卷4上·永乐二十二年十一月壬申朔》(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校勘本, 中央研究院,1962年版,第142页。
    ①《明史·卷89·志第65·兵一》[清]张廷玉等撰,中华书局,1974年4月第1版,第2235页
    ②《明实录·大同史料汇编》李峰、张焯主编,北京燕山出版社,2008年5月第2版第43页
    ③《明实录·大同史料汇编》李峰、张焯主编,北京燕山出版社,2008年5月第2版第44页
    ④《读史方舆纪要·卷44》[清]顾祖禹撰,贺次君,施和金点校,中华书局,2005年3月第1833页
    ①《罪惟录·卷12-九边表总序》[清]查继佐著,浙江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第746页
    ②《明实录·大同史料汇编》李峰、张焯主编,北京燕山出版社,2008年5月第2版第46页
    ③《明太宗实录·卷14·洪武三十五年十一月》(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校勘本,中央研究院,1962年版,第249页。
    ④《大同府志·卷二·城池堡附·土堡》[明]张钦纂修,正德十年刻板,嘉靖十二年补刻本,许殿玺点校,大同地方志办公室,1987年4月版第29-31页
    ①《大同府志·卷二·城池堡附·城池》[明]张钦纂修,正德十年刻板,嘉靖十二年补刻本,许殿玺点校,大同地方志办公室,1987年4月版第28页
    ①《大同府志·卷二·城池堡附·城池》[明]张钦纂修,正德十年刻板,嘉靖十二年补刻本,许殿玺点校,大同地方志办公室,1987年4月版第28页
    ①《明实录·大同史料汇编》李峰、张焯主编,北京燕山出版社,2008年5月第2版第41页
    ②《大同府志·卷二·城池堡附·城池》[明]张钦纂修,正德十年刻板,嘉靖十二年补刻本,许殿玺点校,大同地方志办公室,1987年4月版第25页
    ③《明实录·大同史料汇编》李峰、张焯主编,北京燕山出版社,2008年5月第2版第54页
    ④《明太宗实录·卷155·永乐十二年九月》(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校勘本,中央研究院,1962年版,第1792页
    ①参见《蒙古马与古代蒙古骑兵作战艺术》纳古单夫,《内蒙古社会科学》1994年第4期
    ②《明太宗实录·卷141·永乐十一年七月》(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校勘本,中央研究院,1962年版,第1695页
    ③《明太宗实录·卷144·永乐十一年十月》(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校勘本,中央研究院,1962年版,第1709页
    ④《明太宗实录·卷144·永乐十一年十月》(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校勘本,中央研究院,1962年版,第1709页
    ⑤《明史·卷91·志第67·兵三》[清]张廷玉等撰,中华书局,1974年4月第1版,第2235页
    ⑥《明太宗实录·卷131·永乐十年八月》(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校勘本,中央研究院,1962年版,第1615页
    ⑦《明太宗实录·卷162·永乐十三年三月》(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校勘本,中央研究院,1962年版,第1839页
    ⑧《明史·卷91·志第67·兵三》[清]张廷玉等撰,中华书局,1974年4月第1版,第2235页
    ①《明仁宗实录·卷10·洪熙元年六月辛丑》(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校勘本,中央研究院,1962年版,第303页
    ②《明宣宗宝训·卷4》(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校勘本,中央研究院,1962年版,第231页
    ③《明实录·大同史料汇编》李峰、张焯主编,北京燕山出版社,2008年5月第2版,第61-103页
    ①参见《论明代洪熙宣德时期的蒙古政策》杨艳秋,《中州学刊》1997年第1期
    ②《明仁宗实录·卷4上》(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校勘本,中央研究院,1962年版,第180页
    ③《明宣宗实录·卷35·宣德三年正月》(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校勘本,中央研究院,1962年版,第875页
    ④《明宣宗实录·卷78·宣德六年四月》(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校勘本,中央研究院,1962年版,第1803页
    ⑤《明宣宗实录·卷80·宣德六年六月》(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校勘本,中央研究院,1962年版,第1847页
    ⑥《明宣宗实录·卷13·宣德元年正月》(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校勘本,中央研究院,1962年版,第345页
    ⑦《明宣宗实录·卷78·宣德六年四月》(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校勘本,中央研究院,1962年版,第1803页
    ①《明通鉴·卷21·纪21》[清]夏燮撰,王日根,李一平等点校,岳麓书社,1996年版,第616页
    ②《明仁宗实录·卷4上》(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校勘本,中央研究院,1962年版,第180页
    ③《明宣宗实录·卷47·宣德三年九月甲子》(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校勘本,中央研究院,1962年版,第1139页
    ④《皇明史概·卷11》[明]朱国祯撰,(台湾)文海出版社,第310页
    ⑤《明宣宗实录·卷2·洪熙元年六月》(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校勘本,中央研究院,1962年版,第31页
    ⑥《明宣宗实录·卷14·洪熙元年二月》(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校勘本,中央研究院,1962年版,第373页
    ⑦《明经世文编·卷36·李文达文集·<达官支俸书>》[明]陈子龙等,中华书局,1962年版,第270页
    ⑧《明史纪事本末·卷28·仁宣致治》[清]谷应泰撰,中华书局,1977年2月第1版,第411页
    ①《明史·卷9·本纪第9·宣宗》[清]张廷玉等撰,中华书局,1974年4月第1版,第115页
    ②参见《瓦刺的兴衰》肖立军,《历史教学》1997年第10期
    ③《三云筹俎考·卷三·险隘考·大同镇总图说》[明]王士琦撰,万历刻本
    ④《明实录·大同史料汇编》李峰、张焯主编,北京燕山出版社,2008年5月第2版,第103-201页
    ①《明通鉴·卷20·纪二十》[清]夏燮撰,王日根,李一平等点校,岳麓书社,1996年版,第595页
    ②《明代蒙古汉籍史料汇编(第一辑)·鸿猷录·卷11·己巳虏变》[明]高岱撰,薄音湖、王雄编辑点校,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6年10月第2版,第318页
    ③《明宣宗实录·卷17·宣德元年五月甲午朔》(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校勘本,中央研究院,1962年版,第469页。
    ①《明宣宗实录·卷66·宣德五年五月庚子朔》(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校勘本,中央研究院,1962年版,第1574-1575页
    ②《明宣宗实录·卷18·宣德元年六月癸亥朔》(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校勘本,中央研究院,1962年版,第476-478页
    ③《明宣宗实录·卷66·宣德五年五月庚子朔》(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校勘本,中央研究院,1962年版,第1586页
    ④《明通鉴·卷20·纪20》[清]夏燮撰,王日根,李一平等点校,岳麓书社,1996年版,第595页
    ⑤《明史·卷41·志第17·地理二》[清]张廷玉等撰,中华书局,1974年4月第1版,第937页
    ⑥张雨《边政考·卷7》云:“正统初,虏入河套扰边,特敕右府都督王祯镇守,始筑榆林城及沿边塞堡墩台以控制之”;《明英宗实录·卷24》亦记载正统元年十一月,英宗“敕大同、宣府等处总兵等官都督方政等曰:‘近得延安、绥德守备官奏,鞑贼二千余人入寇神木县,我师奋勇追 剿出境……”由此可以判定虏进入河套地区当在宣德末、正统初。
    ①《三云筹俎考·卷三·险隘考·大同镇总图说》[明]王士琦撰,万历刻本
    ②《明通鉴·卷18·纪18》[清]夏燮撰,王日根,李一平等点校,岳麓书社,1996年版,第395页
    ③《明仁宗实录·卷8下·洪熙元年三月己丑朔》(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校勘本,中央研究院,1962年版,第260-261页。
    ④《明仁宗实录·卷8下·洪熙元年三月己丑朔》(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校勘本,中央研究院,1962年版,第263页
    ⑤《山西通志·卷8·名宦·国朝·总帅》[明·成化]李侃修,胡谧纂,中华书局,2002年版第212页
    ⑥《明宣宗实录·卷2·洪熙元年六月辛亥》(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校勘本,中央研究院,1962年版,第32页
    ①《明太宗实录·卷12下·洪武三十五年九月乙巳》(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校勘本,中央研究院,1962年版,第211页
    ②《明宣宗实录·卷11·洪熙元年十一月乙卯》(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校勘本,中央研究院,1962年版,第295页
    ③《明太宗实录·卷12下·洪武三十五年九月乙巳》(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校勘本,中央研究院,1962年版,第211页
    ④《明史·卷41·志第17·地理二》[清]张廷玉等撰,中华书局,1974年4月第1版,第937页
    ⑤《读史方舆纪要·卷44·山西六》[清]顾祖禹撰,贺次君,施和金点校,中华书局,2005年3月
    ⑥《明英宗实录·卷40·正统三年三月丙戌》(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校勘本,中央研究院,1962年版,第769页
    ①《明宣宗实录·卷90·宣德七年五月》(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校勘本,中央研究院,1962年版,第2055页
    ②《大同府志·卷二·城池堡附·城池》[明]张钦纂修,正德十年刻板,嘉靖十二年补刻本,许殿玺点校,大同地方志办公室,1987年4月版第26页
    ③《大同府志·卷二·城池堡附·城池》[明]张钦纂修,正德十年刻板,嘉靖十二年补刻本,许殿玺点校,大同地方志办公室,1987年4月版第25页。关于马邑县的修建年代,《大同府志》与《三云筹俎考》记载为正统二年,而《宣大山西三镇图说》则记载为正统三年,今从正统二年。
    ①《三云筹组考》载“威远城,正统三年砖建”。[明]王士琦撰,万历刻本
    ②《大同府志·卷二·城池堡附·城池》[明]张钦纂修,正德十年刻板,嘉靖十二年补刻本,许殿玺点校,大同地方志办公室,1987年4月版第29页
    ①《明实录·大同史料汇编》李峰、张焯主编,北京燕山出版社,2008年5月第2版第67页
    ②《大同府志·卷二·城池堡附·土堡》[明]张钦纂修,正德十年刻板,嘉靖十二年补刻本,许殿玺点校,大同地方志办公室,1987年4月版第26页
    ③《明实录·大同史料汇编》李峰、张焯主编,北京燕山出版社,2008年5月第2版第161页
    ④《明实录·大同史料汇编》李峰、张焯主编,北京燕山出版社,2008年5月第2版第166页
    ⑤《明实录·大同史料汇编》李峰、张焯主编,北京燕山出版社,2008年5月第2版第171页
    ⑥《明实录·大同史料汇编》李峰、张焯主编,北京燕山出版社,2008年5月第2版第181页
    ⑦《大同府志·卷二·城池堡附·土堡》[明]张钦纂修,正德十年刻板,嘉靖十二年补刻本,许殿玺点校,大同地方志办公室,1987年4月版第29-31页
    ⑧《大同府志·卷二·城池堡附·土堡》[明]张钦纂修,正德十年刻板,嘉靖十二年补刻本,许殿玺点校,大同地方志办公室,1987年4月版第29-31页
    ⑨《大同府志·卷二·城池堡附·土堡》[明]张钦纂修,正德十年刻板,嘉靖十二年补刻本,许殿玺点校,大同地方志办公室,1987年4月版第29-31页
    ⑩《明实录·大同史料汇编》李峰、张焯主编,北京燕山出版社,2008年5月第2版第161页
    11《大同府志·卷二·城池堡附·土堡》[明]张钦纂修,正德十年刻板,嘉靖十二年补刻本,许殿玺点校,大同地方志办公室,1987年4月版第29-31页
    12《明实录·大同史料汇编》李峰、张焯主编,北京燕山出版社,2008年5月第2版第80页
    ①《明实录·大同史料汇编》李峰、张焯主编,北京燕山出版社,2008年5月第2版第91页
    ②《明实录·大同史料汇编》李峰、张焯主编,北京燕山出版社,2008年5月第2版第191页
    ③《明实录·大同史料汇编》李峰、张焯主编,北京燕山出版社,2008年5月第2版第155页
    ④《明实录·大同史料汇编》李峰、张焯主编,北京燕山出版社,2008年5月第2版第65页
    ⑤《明实录·大同史料汇编》李峰、张焯主编,北京燕山出版社,2008年5月第2版第68页
    ⑥《明实录·大同史料汇编》李峰、张焯主编,北京燕山出版社,2008年5月第2版第81页
    ⑦《明实录·大同史料汇编》李峰、张焯主编,北京燕山出版社,2008年5月第2版第98页
    ⑧《明实录·大同史料汇编》李峰、张焯主编,北京燕山出版社,2008年5月第2版第149页
    ⑨《明实录·大同史料汇编》李峰、张焯主编,北京燕山出版社,2008年5月第2版第148页
    ①《明实录·大同史料汇编》李峰、张焯主编,北京燕山出版社,2008年5月第2版第137页
    ②《明英宗实录·卷131·正统十年秋七月甲戌》(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校勘本,中央研究院,1962年版,第2599页
    ③《中国文物地图集·内蒙古分册(上)》国家文物局主编,中国地图出版社,2003年11月第一版,第97页
    ①《中国文物地图集·内蒙古分册(下)》国家文物局主编,中国地图出版社,2003年11月第一版,第561页
    ②《中国文物地图集·内蒙古分册(下)》国家文物局主编,中国地图出版社,2003年11月第一版,第521页
    ③《中国文物地图集·内蒙古分册(下)》国家文物局主编,中国地图出版社,2003年11月第一版,第556页
    ④《中国文物地图集·内蒙古分册(下)》国家文物局主编,中国地图出版社,2003年11月第一版,第43页
    ①《中国文物地图集·内蒙古分册(下)》国家文物局主编,中国地图出版社,2003年11月第一版,第49页
    ②《中国文物地图集·山西省分册(下)》国家文物局主编,中国地图出版社,2003年11月第一版,第49页
    ①《明实录·大同史料汇编》李峰、张焯主编,北京燕山出版社,2008年5月第2版第136页
    ②《明实录·大同史料汇编》李峰、张焯主编,北京燕山出版社,2008年5月第2版第148页
    ①《明英宗实录·卷204·景泰二年五月庚申》(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校勘本,中央研究院,1962年版,第4355页
    ②《明英宗实录·卷278·天顺元年五月壬戌》(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校勘本,中央研究院,1962年版,第5931页
    ③《明英宗实录·卷342·天顺六年七月壬子》(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校勘本,中央研究院,1962年版,第6931页
    ④《明经世文编·卷23·刘黄门奏疏·<复仇疏>》[明]陈子龙等,中华书局,1962年版,第179页
    ①《大同府志·卷二·城池堡附·城池》[明]张钦纂修,正德十年刻板,嘉靖十二年补刻本,许殿玺点校,大同地方志办公室,1987年4月版第24页
    ②《大同府志·卷二·城池堡附·城池》[明]张钦纂修,正德十年刻板,嘉靖十二年补刻本,许殿玺点校,大同地方志办公室,1987年4月版第27页
    ①《三云筹俎考》[明]王士琦撰,万历刻本,记载为天顺三年土筑。另据《大同府志·卷二·城池堡附·城池》载为“天顺二年徙城南三十二步重筑。”《明实录》记载为“景泰二年四月二十七日,修筑山西灵丘县城。”;又载“天顺元年七月十八日,命保定等处军民夫九千余人修筑灵丘县土城。”本文从《三云筹俎考》说法。
    ②《明实录·大同史料汇编》李峰、张焯主编,北京燕山出版社,2008年5月第2版第294页
    ③《大同府志·卷二·城池堡附·城池》[明]张钦纂修,正德十年刻板,嘉靖十二年补刻本,许殿玺点校,大同地方志办公室,1987年4月版第27页
    ④《三云筹俎考》[明]王士琦撰,万历刻本。关于其归属问题,杨时宁在《宣大三镇图说》上记载其归分守冀北道所辖西路管辖;其建筑年代问题《大同府志·卷二·城池堡附·土堡》记载为天顺二年建筑;《明实录》记载为“天顺五年正月十八日,筑大同聚落、高山二站城,从巡抚都御使王宇言也”《三云筹俎考》亦载:“高山城,天顺六年(1462)建置,嘉靖十四年(1535)改建今城,万历十年(1582)砖包。”
    ⑤《大同府志·卷二·城池堡附·土堡》[明]张钦纂修,正德十年刻板,嘉靖十二年补刻本,许殿玺点校,大同地方志办公室,1987年4月版第29-31页
    ⑥《大同府志·卷二·城池堡附·土堡》[明]张钦纂修,正德十年刻板,嘉靖十二年补刻本,许殿玺点校,大同地方志办公室,1987年4月版第29-31页。另外,关于城墙的建成年代,《三云筹俎考》记载是弘治十三年创;《明实录》记载为“天顺五年正月十八日,筑大同聚落、高山二站城,从巡抚都御使王宇言也”。
    ①《明实录·大同史料汇编》李峰、张焯主编,北京燕山出版社,2008年5月第2版第290页
    ②《明实录·大同史料汇编》李峰、张焯主编,北京燕山出版社,2008年5月第2版第328页
    ③《明实录·大同史料汇编》李峰、张焯主编,北京燕山出版社,2008年5月第2版第267页
    ④《明实录·大同史料汇编》李峰、张焯主编,北京燕山出版社,2008年5月第2版第271页
    ⑤《明实录·大同史料汇编》李峰、张焯主编,北京燕山出版社,2008年5月第2版第291页
    ⑥《明实录·大同史料汇编》李峰、张焯主编,北京燕山出版社,2008年5月第2版第322页
    ①《三云筹俎考·卷1·安攘考》,[明]王士琦撰,万历刻本
    ②《明实录·大同史料汇编》李峰、张焯主编,北京燕山出版社,2008年5月第2版,第333-468页
    ①《明实录·大同史料汇编》李峰、张焯主编,北京燕山出版社,2008年5月第2版第466页
    ②参见《明代弘治年间的北部边防》景戎华,《求是学刊》1988年第1期
    ③《明实录·大同史料汇编》李峰、张焯主编,北京燕山出版社,2008年5月第2版第530-531页
    ①《明实录·大同史料汇编》李峰、张焯主编,北京燕山出版社,2008年5月第2版,第468-594页
    ①参见《蒙古马与古代蒙古骑兵作战艺术》纳古单夫,内蒙古社会科学,1994年第4期
    ②《明武宗实录·卷3·弘治十八年秋七月乙酉》(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校勘本,中央研究院,1962年版,第87页
    ③《明实录·大同史料汇编》李峰、张焯主编,北京燕山出版社,2008年5月第2版,第594-685页
    ①《明武宗实录·卷153·正德十二年九月甲戌朔》(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校勘本,中央研究院,1962年版,第2953页
    ①《明武宗实录·卷164·正德十三年秋七月己亥》(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校勘本,中央研究院,1962年版,第3151页
    ②《明武宗实录·卷154·正德十二年十月丁未》(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校勘本,中央研究院,1962年版,第2967页
    ③《明武宗实录·卷158·正德十三年正月壬戌》(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校勘本,中央研究院,1962年版,第8019页
    ④《明武宗实录·卷156·正德十二年十二月丁亥》(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校勘本,中央研究院,1962年版,第2997页
    ⑤《明武宗实录·卷164·正德十三年秋七月己亥》(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校勘本,中央研究院,1962年版,第3151页
    ⑥参见《明蒙关系研究-以明蒙双边政策及明朝对蒙古的防御为中心》于默颖,内蒙古大学博士论文,2004年
    ①《明孝宗实录·卷21·弘治元年十二月》(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校勘本,中央研究院,1962年版,第499-500页
    ②《明经世文编·卷63·马端肃公奏疏二·为禁伐边山林木以资保障疏》[明]陈子龙等,中华书局,1962年版,第527页
    ③《大同府志·卷二·城池堡附·城池》[明]张钦纂修,正德十年刻板,嘉靖十二年补刻本,许殿玺点 校,大同地方志办公室,1987年4月版第29页
    ①《大同府志·卷二·城池堡附·城池》[明]张钦纂修,正德十年刻板,嘉靖十二年补刻本,许殿玺点校,大同地方志办公室,1987年4月版第29页
    ①《明实录·大同史料汇编》李峰、张焯主编,北京燕山出版社,2008年5月第2版第354页
    ②《明实录·大同史料汇编》李峰、张焯主编,北京燕山出版社,2008年5月第2版第374页
    ③《明实录·大同史料汇编》李峰、张焯主编,北京燕山出版社,2008年5月第2版第402页
    ④《明实录·大同史料汇编》李峰、张焯主编,北京燕山出版社,2008年5月第2版第465页
    ①《明实录·大同史料汇编》李峰、张焯主编,北京燕山出版社,2008年5月第2版第443页
    ②《明实录·大同史料汇编》李峰、张焯主编,北京燕山出版社,2008年5月第2版第449页
    ③《明实录·大同史料汇编》李峰、张焯主编,北京燕山出版社,2008年5月第2版第457页
    ④《明实录·大同史料汇编》李峰、张焯主编,北京燕山出版社,2008年5月第2版第458页
    ⑤《大同府志·卷二·烽堠》[明]张钦纂修,正德十年刻板,嘉靖十二年补刻本,许殿玺点校,大同地方志办公室,1987年4月版第45-47页。关于笔者所列的这些墩台的具体修筑年代,笔者认为其中以成化时期修筑的为主,但其前、后代修建的墩台也未免掺杂其中。
    ①《明实录·大同史料汇编》李峰、张焯主编,北京燕山出版社,2008年5月第2版第458页
    ②《明实录·大同史料汇编》李峰、张焯主编,北京燕山出版社,2008年5月第2版第460页
    ①《明实录·大同史料汇编》李峰、张焯主编,北京燕山出版社,2008年5月第2版第512页
    ②《明实录·大同史料汇编》李峰、张焯主编,北京燕山出版社,2008年5月第2版第522页
    ③《明实录·大同史料汇编》李峰、张焯主编,北京燕山出版社,2008年5月第2版第560页
    ④《明实录·大同史料汇编》李峰、张焯主编,北京燕山出版社,2008年5月第2版第566页
    ①《明实录·大同史料汇编》李峰、张焯主编,北京燕山出版社,2008年5月第2版第522页
    ②《明孝宗实录·卷164·弘治十三年七月戊辰》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校勘本,中央研究院,1962年版,
    ①《明实录·大同史料汇编》李峰、张焯主编,北京燕山出版社,2008年5月第2版第558页
    ②《大同府志·卷二·烽堠》[明]张钦纂修,正德十年刻板,嘉靖十二年补刻本,许殿玺点校,大同地方志办公室,1987年4月版,第47-49页。前文所述弘治三年修筑“小边”即二边,那么也应修筑边墙上的墩台,故将此表列于本小节,关于笔者所列的这些墩台的具体修筑年代,笔者认为其中以弘治时期修筑的为主,但其前成化朝修建的墩台也未免掺杂其中。
    ①《大同府志·卷二·烽堠》[明]张钦纂修,正德十年刻板,嘉靖十二年补刻本,许殿玺点校,大同地方志办公室,1987年4月版,第47页。关于笔者所列的这些墩台的具体修筑年代,笔者认为其中以弘治时期修筑的为主,但其前成化朝修建的墩台也未免掺杂其中。
    ②《大同府志·卷二·城池堡附·土堡》[明]张钦纂修,正德十年刻板,嘉靖十二年补刻本,许殿玺点校,大同地方志办公室,1987年4月版,第29页。
    ①《大同府志·卷二·城池堡附·土堡·创修》[明]张钦纂修,正德十年刻板,嘉靖十二年补刻本,许殿玺点校,大同地方志办公室,1987年4月版,第40-41页。
    ①《大同府志·卷二·烽堠·创修》[明]张钦纂修,正德十年刻板,嘉靖十二年补刻本,许殿玺点校,大同地方志办公室,1987年4月版,第50页。
    ②《明经世文编·卷117·杨石淙文集四·为调度官兵预防虏患事疏》[明]陈子龙等,中华书局,1962年版,第1109页
    ③《明经世文编·卷118·杨石淙文集五·东西涯先生》[明]陈子龙等,中华书局,1962年版,第1121页
    ①《明实录·大同史料汇编》李峰、张焯主编,北京燕山出版社,2008年5月第2版,第685-782页
    ①《明通鉴·卷60·纪60》[清]夏燮撰,王日根,李一平等点校,岳麓书社,1996年版,第1639页
    ②参见《明朝嘉万时期对蒙政策探论》唐玉萍,《社会科学辑刊》2002年第6期
    ③参见《明蒙关系研究-以明蒙双边政策及明朝对蒙古的防御为中心》于默颖,内蒙古大学博士论文,2004年;关于政局动荡对嘉靖朝民族政策的影响,参见刘样学《明嘉靖年间的政局变动对民族政策的影响》,《内蒙古社会科学》,2002年第1期
    ④《明世宗实录·卷136·嘉靖十一年三月癸亥》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校勘本,中央研究院,1962年版,第3205页
    ⑤《明代蒙古汉籍史料汇编(第二辑)刘绍恤·<云中降虏传>》薄音湖、王雄编辑点校,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6年10月第二版,第94页
    ⑥《明代蒙古汉籍史料汇编(第二辑)·高拱·<鞑虏纪事>》薄音湖、王雄编辑点校,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6年10月第二版,第73页
    ⑦《三云筹俎考·卷三·险隘考·大同镇总图说》[明]王士琦撰,万历刻本
    ⑧《明实录·大同史料汇编》李峰、张焯主编,北京燕山出版社,2008年5月第2版,第782-881页
    ①《明世宗实录·卷251·嘉靖二十年七月丁酉》(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校勘本,中央研究院,1962年版,第5027页
    ②嘉靖以前就有复套之议,但囿于实力不足,旋议旋罢,始终只是“缮障增戍”,谨备严守而己。(《今言·卷三·河套议》1。
    ③参见《明代蒙古之入居河套》陈育宁,《史学月刊》,1984年第二期
    ④参见《嘉靖“议复河套”述略》胡长春,《江西社会科学》,2002年第7期;参见《明蒙关系研究-以明蒙双边政策及明朝对蒙古的防御为中心》于默颖,内蒙古大学博士论文,2004年
    ①《明实录·大同史料汇编》李峰、张焯主编,北京燕山出版社,2008年5月第2版,第881-986页
    ①《三云筹俎考·卷一·安攘考》[明]王士琦撰,万历刻本
    ②《明世宗实录·卷510·嘉靖四十一年六月甲寅》(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校勘本,中央研究院,1962年版,第8393页
    ③《大隐楼集·卷15·辕门记·谈四》[明]方逢时撰,李勤璞校注,辽宁人民出版社,2009年1月,第246页
    ④《夷俗记》[明]萧大亨撰,万历刻本
    ⑤参见《明蒙关系研究-以明蒙双边政策及明朝对蒙古的防御为中心》于默颖,内蒙古大学博士论文,2004年
    ⑥参见《论明穆宗对北部边防的整顿》,胡凡,《中国边疆史地研究》1998年第2期
    ①《明穆宗实录·卷17·隆庆二年二月癸未》(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校勘本,中央研究院,1962年版,第459页
    ②《明实录·大同史料汇编》李峰、张焯主编,北京燕山出版社,2008年5月第2版,第986-1032页
    ③《明经世文编·卷317·王崇古·确议封贡事宜疏》[明]陈子龙等,中华书局,1962年版,第3359页
    ①参见《明蒙关系研究-以明蒙双边政策及明朝对蒙古的防御为中心》于默颖,内蒙古大学博士论文,2004年
    ②《罪惟录·卷11下·梁梦龙传》[清]查继佐著,浙江古籍出版社,1986年5月第一版,第1741页
    ③《御选明臣奏议·卷29·方逢时·论俺答贡市疏》(台北)商务印书馆,1969年版
    ④《明穆宗实录·卷59·隆庆五年七月戊寅》(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校勘本,中央研究院,1962年版,第1435页
    ⑤《三云筹俎考·封贡考》[明]王士琦撰,万历刻本
    ⑥《三云筹俎考·封贡考》[明]王士琦撰,万历刻本
    ⑦参见《明后期长城沿线的民族贸易市场》余同元,《历史研究》,1995年第5期;《明后期长城沿线的民族贸易市场考误》曹永年,《历史研究》,1996年第3期
    ①《中国文物地图集·山西省分册·中》国家文物局主编,中国地图出版社,2006年,第103页
    ②《中国文物地图集·山西省分册·中》国家文物局主编,中国地图出版社,2006年,第96页
    ①《中国文物地图集·山西省分册·中》国家文物局主编,中国地图出版社,2006年,第91页
    ②《中国文物地图集·山西省分册·中》国家文物局主编,中国地图出版社,2006年,第132页
    ③《中国文物地图集·山西省分册·中》国家文物局主编,中国地图出版社,2006年,第183页
    ①《明实录·大同史料汇编》李峰、张焯主编,北京燕山出版社,2008年5月第2版第699页
    ②《明代蒙古汉籍史料汇编(第一辑)·韩邦奇<大同纪事>》薄音湖、王雄编辑点校,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6年10月第二版,第263页
    ③《明代蒙古汉籍史料汇编(第一辑)·尹阱<大同平叛志>》薄音湖、王雄编辑点校,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6年10月第二版,第285页
    ④《明代蒙古汉籍史料汇编(第一辑)·尹阱<大同平叛志>》薄音湖、王雄编辑点校,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6年10月第二版,第285页
    ⑤《明代蒙古汉籍史料汇编(第一辑)·尹阱<大同平叛志>》薄音湖、王雄编辑点校,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6年10月第二版,第285页
    ①《明史纪事本末·卷57·大同叛卒》[清]清谷应泰撰,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884页
    ②《明代蒙古汉籍史料汇编(第一辑)·孙允中<云中纪变>》薄音湖、王雄编辑点校,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6年10月第二版,第274页
    ③《明代蒙古汉籍史料汇编(第一辑)·尹阱<大同平叛志>》薄音湖、王雄编辑点校,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6年10月第二版,第285页
    ④《三云筹俎考·卷1·安攘考》[明]王士琦撰,万历刻本
    ⑤《明代蒙古汉籍史料汇编(第一辑)·尹阱<大同平叛志>》薄音湖、王雄编辑点校,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6年10月第二版,第285页
    ⑥《明代蒙古汉籍史料汇编(第一辑)·尹阱<大同平叛志>》薄音湖、王雄编辑点校,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6年10月第二版,第285页
    ⑦《明世宗实录·卷42·嘉靖三年八月》(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校勘本,中央研究院,1962年版,第1087页
    ⑧《明世宗实录·卷42·嘉靖三年八月》(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校勘本,中央研究院,1962年版,第1087页
    ⑨《明实录·大同史料汇编》李峰、张焯主编,北京燕山出版社,2008年5月第2版第750页
    ⑩《明世宗实录·卷155·嘉靖十二年十月》(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校勘本,中央研究院,1962年版,第3499页
    ①《三云筹俎考·卷1·安攘考》[明]王士琦撰,万历刻本
    ②参见《嘉靖大同兵变述论》赵立人,《大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年9月
    ③《明实录·大同史料汇编》李峰、张焯主编,北京燕山出版社,2008年5月第2版,第774页。另外,关于聚落堡的建成年代问题,前文已述为弘治时期完成,此时可能是又对其进行重修。
    ④《明实录·大同史料汇编》李峰、张焯主编,北京燕山出版社,2008年5月第2版第784页
    ⑤《明实录·大同史料汇编》李峰、张焯主编,北京燕山出版社,2008年5月第2版第786页
    ①《明实录·大同史料汇编》李峰、张焯主编,北京燕山出版社,2008年5月第2版第805页
    ②《明实录·大同史料汇编》李峰、张焯主编,北京燕山出版社,2008年5月第2版第805页
    ①《中国文物地图集·山西省分册·中》国家文物局主编,中国地图出版社,2006年,第182页
    ②《中国文物地图集·山西省分册·中》国家文物局主编,中国地图出版社,2006年,第182页
    ①《中国文物地图集·山西省分册·中》国家文物局主编,中国地图出版社,2006年,第182页
    ①《翁万达集·卷13·及时修武攘夷安夏以光圣治疏》[明]翁万达撰,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10月第1版,第403页
    ②《翁万达集·卷十三·修设二边墩堡召军填实保固地方乞处粮赏军器疏》[明]翁万达撰,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10月第1版,第407页
    ③《翁万达集·卷十三·修设二边墩堡召军填实保固地方乞处粮赏军器疏》[明]翁万达撰,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10月第1版,第408页
    ①《中国文物地图集·山西省分册·中》国家文物局主编,中国地图出版社,2006年,第90页
    ①《中国文物地图集·山西省分册·中》国家文物局主编,中国地图出版社,2006年,第131页
    ②《翁万达集·卷十三·修设二边墩堡召军填实保固地方乞处粮赏军器疏》[明]翁万达撰,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10月第1版,第409页
    ③《明实录·大同史料汇编》李峰、张焯主编,北京燕山出版社,2008年5月第2版,第837页
    ①《三云筹俎考》[明]王士琦撰,万历刻本;《宣大山西三镇图说》[明]杨时宁撰,万历刻本。
    ①《翁万达集·卷13·及时修武攘夷安夏以光圣治疏》[明]翁万达撰,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10月第1版,第403页
    ②《翁万达集·卷13·及时修武攘夷安夏以光圣治疏》[明]翁万达撰,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10月第1版,第403页
    ③《明实录·大同史料汇编》李峰、张焯主编,北京燕山出版社,2008年5月第2版,第831页
    ④《明实录·大同史料汇编》李峰、张焯主编,北京燕山出版社,2008年5月第2版,第836页
    ①《明实录·大同史料汇编》李峰、张焯主编,北京燕山出版社,2008年5月第2版,第838页
    ②《明实录·大同史料汇编》李峰、张焯主编,北京燕山出版社,2008年5月第2版,第842页
    ③《明实录·大同史料汇编》李峰、张焯主编,北京燕山出版社,2008年5月第2版,第843页
    ①《中国文物地图集·山西省分册·中》国家文物局主编,中国地图出版社,2006年,第102页
    ①《翁万达集·卷13·及时修武攘夷安夏以光圣治疏》[明]翁万达撰,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10月第1版,第403页
    ①《中国地方志丛书·塞北地方·第19号·宣府镇志·卷9·形势考》[明]孙世芳修,嘉靖40年刊本,(台湾)成文出版社,中华民国59年4月,第71页
    ②《明实录·大同史料汇编》李峰、张焯主编,北京燕山出版社,2008年5月第2版,第852页
    ③《明实录·大同史料汇编》李峰、张焯主编,北京燕山出版社,2008年5月第2版,第932页《晋乘搜略·卷之30下》第2386页;《三云筹俎考·卷1·安攘考》[明]王士琦撰,万历刻本
    ①《中国文物地图集·山西省分册·中》国家文物局主编,中国地图出版社,2006年,第90页
    ①《中国文物地图集·山西省分册·中》国家文物局主编,中国地图出版社,2006年,第181页
    ①《中国文物地图集·山西省分册·中》国家文物局主编,中国地图出版社,2006年,第159页
    ②《明实录·大同史料汇编》李峰、张焯主编,北京燕山出版社,2008年5月第2版,第942页
    ③《明实录·大同史料汇编》李峰、张焯主编,北京燕山出版社,2008年5月第2版,第942页
    ①《明实录·大同史料汇编》李峰、张焯主编,北京燕山出版社,2008年5月第2版,第943页
    ②《明实录·大同史料汇编》李峰、张焯主编,北京燕山出版社,2008年5月第2版,第948页
    ③《明实录·大同史料汇编》李峰、张焯主编,北京燕山出版社,2008年5月第2版,第955页
    ④《明实录·大同史料汇编》李峰、张焯主编,北京燕山出版社,2008年5月第2版,第957页
    ⑤《明实录·大同史料汇编》李峰、张焯主编,北京燕山出版社,2008年5月第2版,第962页
    ⑥《明实录·大同史料汇编》李峰、张焯主编,北京燕山出版社,2008年5月第2版,第968页
    ⑦《明实录·大同史料汇编》李峰、张焯主编,北京燕山出版社,2008年5月第2版,第970页
    ①《三云筹俎考》[明]王士琦撰,万历刻本;《宣大山西三镇图说》[明]杨时宁撰,万历刻本,另外,有些堡子的具体修筑年代两书有所不同,后面括号中的时间为《宣大山西三镇图说》中所记载的时间。
    ①《三云筹俎考》[明]王士琦撰,万历刻本;《宣大山西三镇图说》[明]杨时宁撰,万历刻本
    ①《明实录·大同史料汇编》李峰、张焯主编,北京燕山出版社,2008年5月第2版,第992页
    ②《明实录·大同史料汇编》李峰、张焯主编,北京燕山出版社,2008年5月第2版,第994页
    ③《明实录·大同史料汇编》李峰、张焯主编,北京燕山出版社,2008年5月第2版,第1000页
    ④《三云筹俎考·封贡考》[明]王士琦,万历刻本
    ⑤《明实录·大同史料汇编》李峰、张焯主编,北京燕山出版社,2008年5月第2版,第1025页
    ⑥《明实录·大同史料汇编》李峰、张焯主编,北京燕山出版社,2008年5月第2版,第1027页
    ①《明神宗实录·卷79·万历六年九月甲戌》(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校勘本,中央研究院,1962年版,第1689页
    ②《明代蒙古汉籍史料汇编(第二辑)·郑洛·<抚夷纪略>》薄音湖、王雄编辑点校,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6年10月第二版,第139页
    ③《明代蒙古汉籍史料汇编(第二辑)·郑洛·<抚夷纪略>》薄音湖、王雄编辑点校,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6年10月第二版,第140页
    ④《明代蒙古汉籍史料汇编(第二辑)·郑洛·<抚夷纪略>》薄音湖、王雄编辑点校,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6年10月第二版,第140页
    ⑤《明神宗实录·卷225·万历十八年七月》(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校勘本,中央研究院,1962年版,第4177页
    ⑥《明神宗实录·卷225·万历十八年七月》(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校勘本,中央研究院,1962年版,第4177页
    ①《明实录·大同史料汇编》李峰、张焯主编,北京燕山出版社,2008年5月第2版,第1059页
    ②《明朝嘉万时期对蒙政策探论》唐玉萍,《社会科学辑刊》2002年第6期
    ③《明实录·大同史料汇编》李峰、张焯主编,北京燕山出版社,2008年5月第2版,第1032页
    ④《明实录·大同史料汇编》李峰、张焯主编,北京燕山出版社,2008年5月第2版,第1033页
    ①《明实录·大同史料汇编》李峰、张焯主编,北京燕山出版社,2008年5月第2版,第1040页
    ②《明实录·大同史料汇编》李峰、张焯主编,北京燕山出版社,2008年5月第2版,第1047页
    ③《明实录·大同史料汇编》李峰、张焯主编,北京燕山出版社,2008年5月第2版,第1051页
    ①《明实录·大同史料汇编》李峰、张焯主编,北京燕山出版社,2008年5月第2版,第1061页
    ②《九边图说》[明]霍冀撰,隆庆刻本
    ③《明实录·大同史料汇编》李峰、张焯主编,北京燕山出版社,2008年5月第2版,第1049页
    ④《明实录·大同史料汇编》李峰、张焯主编,北京燕山出版社,2008年5月第2版,第1068页
    ⑤《明实录·大同史料汇编》李峰、张焯主编,北京燕山出版社,2008年5月第2版,第1182页
    ①《三云筹俎考》[明]王士琦撰,万历刻本
    ②《中国文物地图集·山西省分册·中》国家文物局主编,中国地图出版社,2006年,第160页
    ③《三云筹俎考》[明]王士琦撰,万历刻本,《宣大山西三镇图说》[明]杨时宁撰,万历刻本
    ①《明实录·大同史料汇编》李峰、张焯主编,北京燕山出版社,2008年5月第2版,第1090页
    ②《三云筹俎考》[明]王士琦撰,万历刻本,《宣大山西三镇图说》[明]杨时宁撰,万历刻本
    [1](清)康基田编著郭春梅、王灵善、马玉山、杜士铎、刘旭、卫广来点校.晋乘搜略.山西:山西古籍出版社,2003.
    [2]薄音湖、王雄编辑点校.明代蒙古汉籍史料汇编(第一辑至第四辑).内蒙古: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6年.
    [3](明)杨时宁撰.宣大山西三镇图说.万历刻本.
    [4](清)谷应泰撰.明史纪事本末.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
    [5](明)郑晓撰.皇明北虏考.嘉靖刻本.
    [6](明)陈子龙等.明经世文编.北京:中华书局,1962年.
    [7](清)张廷玉等撰.明史.北京:中华书局,1974.
    [8](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校勘.明实录.台湾:中央研究院,1962.
    [9]李峰、张焯主编.明实录·大同史料汇编.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8.
    [10](明)霍冀.九边图说.隆庆刻本.
    [11](明)王士琦撰.三云筹俎考.万历刻本.
    [12](明)张钦纂修,许殿玺点校.大同府志.正德十年刻板,嘉靖十二年补刻本.山西:大同地方志办公室,1987年.
    [13](清)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
    [14](明)魏焕.皇明九边考.嘉靖刻本
    [15](清)查继佐著.罪惟录.浙江:浙江古籍出版社,1986年.
    [16](清)顾祖禹撰,贺次君,施和金点校.读史方舆纪要.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
    [17](清)夏燮撰,王日根,李一平等点校.明通鉴.湖南:岳麓书社,1996年.
    [18](明)朱国祯撰.皇明史概.台湾:文海出版社,2003年.
    [19](明)李侃修,胡谧纂.山西通志.北京:中华书局,2002年.
    [20](明)张瀚撰.松窗梦语·北虏纪.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21](明)方逢时撰,李勤璞校注.大隐楼集.辽宁:辽宁人民出版社,2009年.
    [22](明)萧大亨撰.夷俗记.万历刻本.
    [23](明)翁万达撰.翁万达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
    [24](明)孙世芳修.宣府镇志.台北:成文出版社,1970年.
    [25]御选明臣奏议.台北:商务印书馆,1969年.
    [26]吴延燮撰,魏连科点校.明督抚年表.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
    [1]谭其骧主编.中国历史地图集.北京:中国地图出版社,1996年
    [2]国家文物局主编.中国文物地图集·内蒙古分册.北京:中国地图出版社,2003年.
    [3]国家文物局主编.中国文物地图集·山西省分册.北京:中国地图出版社,2003年.
    [4](美)牟复礼、(英)崔瑞德编,张书生、黄沫、杨品泉、思炜、张言等译.剑桥中国明代史.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
    [1]孙建军.明代中期宣大地区军事防务研究.西北民族大学硕士论文,2007.
    [2]尚珩.山西明长城文献综述.沧桑,2009,6.
    [3]胡钟达.明与北元——蒙古关系之探讨.内蒙古社会科学,1985,5.
    [4]曹永年.明代蒙古史编纂学札记.内蒙古大学学报,1988,3.
    [5]蔡美彪.明代蒙古与大元国号.南开学报,1992,1.
    [6]薄音湖.北元与明代蒙古.内蒙古大学学报,1994,1.
    [7]达力扎布.北元初期史实略述.内蒙古社会科学,1990,5.
    [8]张立凡.试论明初与北元之战.齐齐哈尔师范学院学报,1986,2.
    [9]修晓波.试析朱元璋与北元势力军事斗争的意义.历史教学,1989,1.
    [10]唐玉萍.明朝对蒙政策述论.昭乌达蒙族师专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16,3.
    [11]赵立人.洪武时期北部边防政策的形成与演变.史学集刊,1994,4.
    [12]赵毅、胡凡.论明代洪武时期的北部边防建设.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4.
    [13]韦占彬.朱元璋的边防思想及其对明代边防的影响.邯郸学院学报,2005,12.
    [14]张金奎.明代山西行都司卫所军额、军饷考实.大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0,9.
    [15]于默颖.明蒙关系研究-以明蒙双边政策及明朝对蒙古的防御为中心.内蒙古大学博士论文,2004.
    [16]赵毅、胡凡.论明代永乐时期北边防线的变化.第七届明史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1999.
    [17]韦占彬.论明成祖对北部边防的调整与改造.石家庄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0,3.
    [18]纳古单夫.蒙古马与古代蒙古骑兵作战艺术.内蒙古社会科学,1994,4.
    [19]杨艳秋.论明代洪熙宣德时期的蒙古政策.中州学刊,1997,1.
    [20]肖立军.瓦刺的兴衰.历史教学,1997,10.
    [21]景戎华.明代弘治年间的北部边防.求是学刊,1988,1.
    [22]唐玉萍.明朝嘉万时期对蒙政策探论.社会科学辑刊,2002,6.
    [23]刘样学.明嘉靖年间的政局变动对民族政策的影响.内蒙古社会科学,2002,1.
    [24]陈育宁.明代蒙古之入居河套.史学月刊,1984,2.
    [25]胡长春.嘉靖“议复河套”述略.江西社会科学,2002,7.
    [26]胡凡.论明穆宗对北部边防的整顿.中国边疆史地研究,1998,2.
    [27]余同元.明后期长城沿线的民族贸易市场.历史研究,1995,5.
    [28]曹永年.明后期长城沿线的民族贸易市场考误.历史研究,1996,3.
    [29]赵立人.嘉靖大同兵变述论.大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0,9.
    [30]赵现海.明代九边军镇体制研究.东北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05.
    [31]唐玉萍.明朝嘉万时期对蒙政策探论.社会科学辑刊,2002,6.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