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成为研究者的质的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本文研究教师如何自创条件、自我更新,成为研究者。
     研究的科学性需要方法及方法论的自觉性。对研究行为本身进行检讨,既是教师开展研究的现实要求,也是本文对如何开展研究的一次以身作则的尝试。
     教学中潜含着研究的因子,但教师必须通过主动的行为,才能成为研究者。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从自上而下到自下而上的课程开发策略和课程管理模式的转换,综合课程、研究性学习的指导,校本课程的开发,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整合,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等等,多股力量把广大中小学教师推到了教育研究的前台。
     从2003年10月16日开始至2003年12月18日结束,我分别与5位中学教师进行了交往、合作,体验教师在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整合中的适应与发展。根据这段经历,写成了三个叙事文本,作为考察教师成为研究者的现实材料。
     通过解读叙事文本,为教师成为研究者提出如下建议:
     确定道路:自创条件、自我更新;
     明确目标:养成研究型教师的素质;
     形成动力:在实践中追求自我实现;
     教师开展研究,应以行动研究为基本方式;教师的行动研究,可以教育试验为一种重要的方法,同时注意行动研究中理论的指导和有效反思。
The thesis deals with how teachers create condition by themselves and renew themselves to make themselves researchers.
    The scientific need of a research calls for the self-consciousness of method and methodology. Examining the research itself is necessary for teachers to do research, and attempt to set the thesis an example about how to do research as well.
    There are potentials lying behind instruction, but teachers have to take initiative to make researchers. In the context of The Curriculum Reform of Basic Education, a variety of factors ranging from the down-to-up tragedy of curriculum development, the new model of curriculum management, the integrated curriculum, researching learning, school-based curriculum, the integr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teaching to cultivating students' innovative qualities push teachers on the stage of doing research.
    I kept intercourse and cooperation with 5 middle school teachers during the period between Oct.16, 2003 and Dec.18, 2003, experiencing teachers' adapting and developing in the integration of information and English teaching. Based on the experiences, 3 narrative texts are presented to serve as factor data.
    By explaining the narrative texts, some suggestion is induced for teachers to make themselves researchers:
    Selecting the path: create condition themselves and renew themselves;
    Making clear the objects: foster the qualities of researchers;
    Seeking the drive: pursue self-fulfillment in the practice;
    Teachers should adopt action research as the basic mode to carry out research; when doing action research, teachers can choose educational trials as an important way. Meanwhile, it's imperative to put oneself under theories and to do reflective think i ng.
引文
1.彼得圣吉:《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上海三联书店,2001。
    2.白益民:《教师的自我更新:背景、机制与建议》,载《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科版),2002(4)。
    3.陈伯璋著:《教育研究方法的新取向》,南宏图书有限公司,1989。
    4.陈晓力:《教师专业化,提升教师职业品位的分水岭》,载《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2)。
    5.陈向明著:《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6.陈向明:《教师的作用是什么——对教师隐喻的分析》,载《教育研究与实验》,2001(1)。
    7.陈向明:《实践性知识:教师专业发展的知识基础》,载《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1)
    8.陈永明著:《现代教师论》,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9.丁钢:《教育经验的理论方式》,载《教育研究》,2003(2)。
    10.戈布尔著,吕明、陈红雯译:《第三思潮:马斯洛心理学》,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
    11.伽达默尔著:《真理与方法》上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2。
    12.康内利等:《专业知识场景中的教师个人实践知识》,载《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科版),1996(2)。
    13.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组织编写:《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14.靳玉乐,宋乃庆,徐仲林主编:《新教材将会给教师带来些什么—谈新教材新功能》,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15.刘良华:《教育叙事研究》,载《现代教育论丛》,2002(4)。
    16.刘良华:《行动研究的古典精神及其转化》,载《集美大学学报》,2002(9)。
    17.刘丽丽:《西方反思型实践理论综述》,载《比较教育研究》,2003(8)。
    18.刘云杉著:《学校生活社会学》,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19.陆有铨著:《躁动的百年——20世纪的教育历程》,山东教育出版社,1997。
    20.马克斯·范梅南著:《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21.宁虹:《“教师成为研究者”的理解与可行途径》,载《比较教育研究》2002(1)。
    22.倪梁康著:《现象学及其效应-胡塞尔与当代德国哲学》,三联书店,1994。
    23.卢乃桂,操太圣:《论教师的内在改变与外在支持》,载《教育研究》,2003(4)。
    24.裴娣娜著:《教育研究方法导论》,安徽教育出版社,1995。
    25.潘庆玉:《试论教育研究方法论的整合》,载《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1(4)。
    26.饶见维著:《教师专业发展——理论与实践》,岭南图书出版公司,1996。
    27.孙建军,郑建明,成颖:《信息素质评价标准研究》,载《图书情报知识》,2001(2)。
    28.施良方主编:《中学教育学》,福建教育出版社,1996.
    29.Stephen D.Brookfield著,张伟译:《批判反思型教师ABC》,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
    
    
    30.唐松林,荀渊:《从目标到规律到模式—教师教育研究中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载《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3(2).
    31.陶志琼:《“反思性教师”的哲学思考》,载《有色金属高教研究》,2001(1)。
    32.吴惠青:《论教师个体的生存方式》,载《教育研究》,2003(6)。
    33.吴义昌:《行动研究与教师科研“四论”问题的解决》,载《教育科学研究》,2002(7)。
    34.徐巧英主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通览中学卷(上)》,新华出版社,2003。
    35.叶谰:《在学校改革实践中造就新型教师——(面向21世纪新基础教育探索性研究)提供的启示与经验》,载《中国教育学刊》,2000(4)。
    36.杨钋,林晓英编,陈向明指导:《聆听与倾诉》,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37.杨平,周广强主编:《谁来决定我们学校的课程—谈校本课程的开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38.杨启亮:《走进“田野”:课程研究理论化趋向的改造》,载《山东教育科研》,2002(11)。
    39.杨晓光等:《信息素养教育和信息素养核心能力的评价》,载《情报杂志》,2001(5)。
    40.钟启泉,崔允榷,张华主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舛痢罚Ψ洞笱С霭嫔纾?001。
    41.赵昌木:《论教师成长》,载《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2(5)。
    42.郑金洲:《行动研究:一种日益受到关注的研究方法》,载《上海高教研究》,1997(1)。
    43.张立昌:《“教师个人知识”:涵义、特征及其自我更新的构想》,载《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10)。
    44.张汝论著:《意义的探究-当代西方解释学》,辽宁人民出版社,1986。
    45.周小山主编:《教师教学究竟靠什么—谈新课程的教学观》,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46.赵中建等译:《教师专业学习及发展》,海南出版社,2000。
    1. Elliontt, J. (1991), Action Research for Educational Change, Milton Keynes & Philadelphia:: Open University Press.
    2. K.Carr, & S. Kemmis (1986), Becoming Critical: Education, Knowledge and Action Research, The Falmer Press.
    3. Stenhouse, L. (1975), An Introduction to Curriculum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London,: Heinemann Educational Books.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