尺八:中日文化语境中的历史与变迁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尺八为当今日本代表性的民族乐器,而追其源则出自中国,是我国古代一件重要的吹奏乐器,其名出于唐代,乐器实体样式于汉代业已形成,被广泛运用,明末消亡;而尺八在日本的发展却走向了另一条截然不同的道路,音乐形式、音乐体裁多样化,大小流派林立。文章以尺八这一乐器为研究对象,将其置目于中日文化语境中,主要采用历史学的研究方法,辅以乐器学、图像学、考古学、统计学等多学科相综合的方法和技术手段。希望通过对两国尺八系统的历史性研究、分析和探讨,来阐释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中国古代尺八的历史出处。由于历史文献记载的缺失以及模糊性,已很难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在本研究基于大量文献史料之上将“图像学”的方法纳入研究视角,对其展开新一轮的探索,结合中国壁画、石雕、出土陶乐俑、绘画;日本“供养菩萨像”持笛乐伎等,来探讨分析“尺八”一器的历史渊源问题。文章对尺八一器起源我国唐代的定论做出了否定性推论,认为最迟出现在我国汉代的新结论。文章将图像学与文献学二重考证法互相结合起来,追述中国古代尺八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变迁规律。
     二、同时,对我国理论界一致认为日本现代尺八为中国宋代传入之定论提出不同的看法,结合日本关键性史料对日本普化尺八的形成、展开,提出自已独立的见解。
     三、本研究除了尺八的源外,一并考察梳理它的流,厘清中国尺八的产生、运用、功用及其历史沿革与乐器中的地位等;日本尺八的起源及形成过程,包括直接传承自中国的唐尺八(正仓院)、中世纪出现的一节切尺八和普化尺八,及其所具有的宗教性和功能性特质的讨论,考察明治维新以来日本尺八的生存现状,如其具体运用、应用人群、乐器普及性和功能性等。
Shakuhachi is the representative of Japanese national musical instrument, and the source comes from China. It is an important ancient instrument in China, and it got its name in the Tang Dynasty. The musical instrument was formed and widely used in the Han Dynasty, and died out at the end of the Ming Dynasty. But the development of Shakuhachi in Japan takes another road. The musical form and genre are diversified and have various schools. This dissertation takes the shakuhachi as its subject, puts it in the Sino-Japanese cultural context, and mainly uses historical research methods, combined with organology, iconography, archaeology and statistics. It is intended that this systematic analysis and research can explain the following three aspects.
     First is the historical source of ancient shakuhachi in China. Due to the lack of historical documents and their ambiguities, it is difficult to achieve a breakthrough progress in this problem. The study is based on plenty of historical documents and combines them with iconography to explore a new discussion. At the same time, this study does not agree with the view that the Japanese modern shakuhachi comes from the Song Dynasty. Based on the Japanese crucial historical materials, the dissertation puts forward its own independent views. In addition to the source of shakuhachi, this dissertation investigates its development, and clarifies its origin, usage, function, historical evolution and position in the instruments.
引文
① 星旭著,李春光译《日本音乐简史》,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6年,p.46。
    ② [日]『日本音乐大事典』,东京,平凡社,1989年3月。
    ③ [日]月溪恒子著:『尺八古典本曲の研究』,东京,芸术社,2000,p.12。
    ④ [日]上野坚實:『尺八の历史』,东京,芸术社2003 P.176。
    ⑤ 黄大同主编:《尺八古琴考》,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5,p.13。
    ⑥ 黄大同主编:《尺八古琴考》,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5,p.66。
    ⑦ 孙以诚编著:《中国尺八考:中日尺八艺术研究》,杭州,西冷印社出版社,2011,p.22。
    ① [日]『日本音乐大事典』,东京,平凡社,1989年3月。
    ② [日]上野堅實:『尺八の历史』,束京,芸术社,2003,P.200。
    ② [日]村上专精著,杨曾文译:《日本佛教史纲》,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p.293。
    ① 杨曾文著:《日本佛教史》,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5,p.319。
    ② 王辑五著:《中国日本交通史》,北京,商务印书馆,1937,P.114。
    ① [日]兴国寺开山法灯国师七百年远讳奉赞会编辑:『鹫峰余光』,和歌山,东洋文化出版,1980, P.22。
    ① [日]兴国寺开山法灯国师七百年远讳奉赞会编辑:『鹫峰余光』,和歌山,东洋文化出版,1980,P.24。
    ① [日]兴国寺开山法灯国师七百年远讳奉赞会编辑:『鹫峰余光J,和歌山,柬洋文化出版,1980,P.62。
    ② [日]山本守秀解注:『虚鐸傅记国字解』,日本音乐社出版社,1981年版影印,p.1。
    ① 以下尺八形制数据引自『正仓院の乐器』,东京,日本经济新闻社,1967年10月。
    图9引自[日] 『正仓院の乐器』,东京,日本经济新闻社,1967年10月。
    ① 法隆寺尺八图片及数据信息来自柬京国立博物馆,图像检索编号:C0035259,藏品编号:N-104。
    ② 日本古典全集刊行会:『教训抄』卷五,现代思潮社,1928年3月20日。
    ③ 日本古典全集刊行会:『续教训抄』,现代思潮社,1977年12月25日覆刊,p.478。
    ① 图11、12来自『正仓院の乐器』,东京,日本经济新闻社,1967年10月。
    ② 图13、14来自上野堅實著『尺八の历史』,东京,芸术社,2002年3月,p.22和p.65。
    ① 栗原广太:『尺八史考』,东京,竹友社,1918年,p.48。
    ② 日本古典全集刊行会:『续教训抄』,现代思潮社,1977年12月25日覆刊,p.478。
    ③ 日本古典全集刊行会:『體源抄』,现代思潮社,1978年5月30日覆刊,p.628。
    ④ 日本古典全集刊行舍:『续教训抄』,现代思潮社,1977年12月25日覆刊,p.478。
    ⑤ [日]紫式部著,殷志俊译:《源氏物语》全译本,远方出版社,1996,p.79。
    ⑥ [日]黑板胜美编辑:《新订增補国史大系第二十一卷——今镜》,吉川弘文馆,1940年2月,p.67。
    ⑦ 日本古典全集刊行会:『體源抄』,现代思潮社,1978年5月30日覆刊,p.629。
    ① 上野堅實著:『尺八の历史』,柬京,芸术社,2002年3月,p.20。
    ② 孙以诚编著:《中国尺八考:中日尺八艺术研究》,杭州,西冷印社出版社,2011年,p.77。
    ① [日]黑板胜美编辑:《新订增補国史大系第二十五卷——类聚三代格》,吉川弘文馆,1936年10月,p.159。
    ② [日]黑板胜美编辑:《新订增補国史大系第二十五卷——类聚三代格》,吉川弘文馆,1936年10月,p.161。
    ③ [日]黑板胜美编辑:《新订增補国史大系第二十三卷——令集解》,吉川弘文馆,1936年10月,p.88。
    ① 京都史踱会编纂:『林羅山文集』ぺんかん社,1930年复制,p.218。
    ② 和汉三才図会刊行委员舍编:『和汉三才図会』,东京美术,1970年,P.297。
    ③ 日本古典全集刊行会:『體源抄』,现代思潮社,1978年5月30日覆刊,p.630-631。
    ④ 关于怀良亲王吹奏尺八之事的记载可见于日本文献山崎美成著『本朝世事谈绮正误』等,p.256。
    ① 日本古典全集刊行会:『教训抄』卷八,现代思潮社,1928年3月20日。
    ② 转引自山崎美成著『本朝世事谈绮正误』,吉川弘文馆,2007,p.257。
    ③ 栗原信充著:『先进塑像玉石杂志』,吉川弘文馆,2007年,p.79。
    ④ 宗畏著:『宇津山记』.群害类従第27辑卷四百八十,平文社,1931年,p.403。
    ⑤ 图16引自栗原信充著:『先进塑像玉石杂志』,吉川弘文馆,2007年,p.80。
    ① 村田宗清著:『洞蕭曲』,收干『雅葵業书第一』,日本図书
    ② 永田调兵衞著:『糸竹大全纸鸢』
    ③ 『糸竹初心集』,国会
    ① 田边尚雄著『日本音乐の历史』p.147,『日本の乐器』p.299。
    ② 『日本歌谣集成卷三』之『糸竹古今集』,勉诚社,1980年,p.208。
    ③ 黑川道祜著:『雍州府志』,收于『续群书类従第八』古害出版部,2013年,p.146。
    ④ 陈旸《乐书》卷148:“箫管之制六孔,旁一孔加竹膜焉,足黄钟一均声,或谓之尺八管或谓之竖篷或谓之中管,尺八其长数也,后世宫悬用之,竖篷其植如篷也,中管居长笛、短笛之中也,今民间谓之箫管非古之箫与管也”。
    ⑤ 图17引自上野堅實著东京,芸术社,2002年3月,p.152。
    ① 日本古典全集刊行会:『教训抄』卷八,现代思潮社,1928年3月20日。
    ② 日本古典全集刊行会:『续教训抄』,现代思潮社,1977年12月25日覆刊,p.478。
    ③ 转引自上野堅實著:『尺八の历史』,东京,芸术社,2002年3月,p.119。
    ④ 日本古典全集刊行会:『體源抄』,现代思潮社,1978年5月30日覆刊,p.629。
    ① 大日本仏教全书『阴凉轩日绿』,史籍刊行会,1954,P.134。
    ② 大日本仏教全书『阴凉轩日绿』,史籍刊行会,1954,P.630。
    ③ 日本古典全集刊行舍:『體源抄』,现代思潮社,1978年5月30日覆刊,p.629。
    ④ 转引自上野堅實著:『尺八の历史』,东京,芸术社,2002年3月,p.119。
    ⑤ 同上。
    ① 和汉三才図会刊行委具会编:『和汉三才図舍』,东京美术,1970年,P.297。
    ② 京都史蹟舍编纂:『林羅山文集』
    ③ 见森大狂参订:『一休和尚狂雲集』,民友社藏版,1909年。
    ④ 转引自栗原广太著:『尺八史考』,东京,竹友社,1918年,p.71。
    ⑤ 黑川道祜著:『雍州府志』,收于『续群书类従第八』古书出版部,2013年,p.199。
    ① 见栗原广太著:『尺八史考』,东京,竹友社,1918年,p.77-79。
    ① 见上野堅實著:『尺八の历史』,东京,芸术社,2002年3月,p.173。
    ② 慈怡法师主编:《佛光大辞典》,台湾,台湾佛光山出版社,1989年,p.4980。
    ① 该20条文引自孙以诚编著《中国尺八考—中日尺八艺术研究》,杭州,西冷印社出版社,2011年5月,p.96。
    ① 上野坚實:『尺八の历史』,柬京,芸术社,2002年3月,p.217。
    ① 上野坚實:『尺八の历史』,东京,芸术社,2002年3月,p.243。
    ① 见栗原广太著:『尺八史考』,东京,竹友社,1918年,p.160。
    ② 『新修日本给卷物全集第28卷』『三十二番人歌合』,角川书店,1979年,p.46。
    ③ 图19至24均引自上野堅實:『尺八の历史』,东京,芸术社,2002年3月,p.184和p.219。
    ① 图25引自栗原魔太著:『尺八史考』,东京,竹友社,1918年,p.197。
    ② 见月溪恒子著:『尺八古典本曲的研究』,芸术社,2000年。
    ③ 上野堅實:『尺八の历史』,柬京,芸术社,2002年3月,p.258。
    ① 『虚鐸传记国字解』,日本音乐社出版社,1981年版影印,p.17-19。
    ② 大枝流芳编述:『雅道漫绿』,收录于『日本随筆全集第八卷』,国民図书株式会社,1927年,p.204。
    ① 栗原广太著《尺八史考》,束京,竹友社,1918年,p.198。
    ② 『歌系图』,收录于『日本歌谣研究资料集成第九卷』,勉诚社,1980年,p.55。
    ① [英]Kitahara Ikuya等撰《The Encyclopedia of Musical Instrument——Shakuhachi》东京,芸术社,1990年,p.148。
    ① 月溪恒子:『尺八古典本曲の研究』,东京,芸术社,2000年9月,P.71。
    ① 图31、33引自[英]Kitahara Ikuya等撰《The Encyclopedia of Musical Instrument——Shakuhachi》东京,芸术社,1990年,p.49。
    ② 图32引自赵维平著:《中国古代音乐文化东流日本的研究》,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4年5月,p.263。
    ① [日]正仓院事务所编:『正仓院の乐器』,日本经济新闻社,1967年,p.136-138。
    ② [日]上野坚實著:『尺八の历史』,束京,芸术社,2002年3月,P.46。
    ③ [日]栗原广太著:『尺八史考』,东京,竹友社,1918年,P.22。
    ① 刘正国:“尺八祖制考”,论文载于黄大同主编《尺八古琴考》,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5年8月,p.29。
    ② 钱国侦:“中日竹制吹孔气鸣单管乐器之比较”,《尺八古琴考》,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5年8月,p.87。
    ③ 傅湘仙:“中日尺八考”,论文载于黄大同主编《尺八古琴考》,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5年8月,p.53。
    ④ 袁静芳:“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中的洞箫艺术”,《尺八古琴考》,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5年8月,p.93。
    ① 陈正生:“尺八研究”,《尺八古琴考》,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5年8月,p.1。
    ② 应有勤:“中日尺八一脉相承”,《尺八古琴考》,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5年8月,p.36。
    ③ 林克仁:“中国古代尺八与洞箫—从马融《长笛赋》谈起”,《尺八古琴考》,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5年8月,p.81。
    ④ 赵维平音乐文集:“中国与东亚诸国的音乐文化流动”,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6年,p.202。
    ① 明·唐顺之《稗编》:“箫,八音属竹,截紫竹为之,长一尺九寸五分,前五孔后一孔,通六孔,各径二分,口开半窍,口直而吹之”。见王水照编《历代文话》第二册,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
    ① “剡”:《汉语大词典》:“削,削尖。锐利”
    ② “刳”:《古代汉语词典》:“挖空”。《汉语大词典》:“挖,挖出”。因此可以判断此笛的样式是上端吹口呈内挖式的。
    ① 唐·徐坚《初学记》卷十六。
    ① 在今人的研究中,对于这段文字中所载的“双笛”出现了两种解读,一种观点认为其是双管并置的竖笛,另一种则认为是两种不同的笛,笔者从后者。
    ② 《汉语大词典》,1988年,p712。
    ③ 《晋书·乐志》:“但歌四曲,出自汉世,无弦节,作伎最先唱,一人唱,三人和。”“相和,汉旧歌也;丝竹更相和,执节者歌。”“凡此诸曲,皆始徒歌,既被之管弦。”《古今乐录》:“凡相和,其器有笙、笛、节歌、琴、瑟、琵琶、筝七种。”
    ④ 见《魏书·乐志》。
    ① 南朝梁沈约撰:《宋书》,中华书局,2008年。
    ② 见《宋书·律忐》。
    ① 《旧唐书·吕才传》“才能为尺十二枚,尺八长短不同,各应律管,无不谐韵。”太宗即征才,令直引文馆”。
    ① 赵维平著《中国古代音乐文化东流日本的研究》,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4年,p.88。
    ① 《隋书》卷十五,志第十音乐下。
    ② 《旧唐书》卷二十八。
    ① 《通典》卷一百四十六。
    ① 《新唐书》卷二百二十二南蛮下。
    ② 《通典》卷一百四十六。
    ③ 《通典》卷一百四十六。
    ① 《中国音乐文物大系甘肃卷》图2.2.14e。
    ② 清,郝玉麟等修《福建通志》卷六十六。
    ① 明,何良俊撰《何氏语林》卷二十七。
    ② 明,朱诚泳撰《小鸣稿》卷七。
    ③ 宋·王谠《唐语林》:“天宝十五载正月,安禄山反,陷洛阳。王师败绩,关门不守。车驾幸蜀,次马嵬驿,六军不发,赐贵妃死,然后驾发。行至骆谷,上登高平,马上谓力士曰:“吾仓皇出狩,不及辞宗庙。此山绝高,望见秦川。吾今遥辞陵庙。”下马东向再拜,呜咽流涕,左右皆泣。又谓力士曰:“吾取张九龄之言,不至于此。”乃命中使往韶州,以太牢祭之。既而取长笛吹自制曲,曲成复流涕,诏乐工录其谱。至成都,乃进谱而请名,上已不记,顾左右曰:“何也?”左右以骆谷望长安索长笛吹出对之。良久,曰:“吾省矣。吾因思九龄,可号为谪仙怨”。
    ④ 宋·孙兴宪撰《北梦琐言》卷五:“唐高测,彭州人,聪明博识,文翰纵横,至于天文历数、琴棋书画、长笛胡琴,率皆精巧,乃梁朝朱异之流”。
    ⑤ 清毕沅《续资治通鉴》卷四:“炯性坦率,无检束,雅喜长笛”。
    ① 元·托克托《辽史·乐志》卷五十四。
    ① 王福利:《辽金元三史乐志研究》,扬州大学博士论文,p52。
    ② 清·嵇璜《续文献通考》卷101。
    ① 宋,葛胜仲撰《丹阳词》。
    ② 南宋,刘辰翁,《须溪四景诗集》卷四。
    ③ 元·偶桓编《乾坤清气》卷十三。
    ④ 清,雇嗣立编《元诗选》卷五十六。
    ⑤ 《中国音乐文物大系·湖北卷》图2.4.12。
    ⑥ 明·袁华《耕学斋诗集》卷二
    ① 明,杨慎撰《丹铅余录》卷四
    ② 清,陈元龙撰《格致镜原》卷四十七
    ③ 《中国音乐词典》p.49。
    ① 刘春曙、王耀华《福建民间音乐简论》p.591。
    ② 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中国大百科全书·音乐舞蹈卷》p.94。
    ③ 王耀华《福建南音初探》p.373。
    ④ 王耀华、刘春曙:《福建南音初探》,福建人民出版社,1989年,p.375。
    ⑤ 刘春曙、王耀华:《福建民间音乐简论》,上海文艺出版社,p.594。
    ⑥ 冯文慈主编:《中外音乐交流史》,湖南教育出版社,1998年,p.145。
    ⑦ 赵沨主编:《中国乐器》,北京现代出版社,1991年,p.116。
    ⑧ 傅湘仙:“中日尺八考”,《艺术探索》,1994年第三期,p.55-64。
    ① 南音洞箫形制图均系笔者赴福建泉州考察时所拍。
    ① Kiahara ikuya等撰:《the encyclopedia of musical instrument-shakuhachi》,东京艺术出版社,1990年。
    ① 黄大同主编:《尺八古琴考》,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5年,p13。
    ① 明·黄佐:《南雍志》卷十三。
    ① 图34、36、82、83均系引自廖锦栋,《洞箫与南管音律》,载于网址http://donsiau.net/main_n.htm之“操器论箫”一栏下。
    ① 赵讽主编:《中国乐器》,北京现代出版社,1991年,p54、61。
    ① 黄大同主编:《尺八古琴考》,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5年,p.17。
    后晋,刘晌撰:《旧唐书》,《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正史类》
    唐,杜佑撰:《通典》,《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正史类》
    唐,张文成撰:《游仙窟钞》,日本,日本和汉图害出版发行所
    五代,王定保撰《唐摭言》,《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小说家类一》
    北宋,释赞宁撰《宋高僧传》,《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释家类》
    北宋,李昉撰《太平广记》,《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小说家类二》
    宋,王谠著,谢方注:《唐语林》,中华书局,2007年。
    宋,欧阳修撰:《新唐书》,《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正史类》
    宋,陈肠著《乐书》,《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乐类》
    宋,释惠洪撰:《石门文字禅》《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别集类二》
    宋,沈括撰:《梦溪笔谈》,《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杂家类三》
    宋,朱胜非撰《绀珠集》,《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杂家类五》
    宋,曾慥编《类说》,《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杂家类五》
    宋,江少虞撰《事实类苑》,《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杂家类五》
    宋,王钦若等撰《册府元龟》,《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类书类》
    宋,高承撰《事物纪原》,《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类书类》
    宋,王应麟撰《玉海》,《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类书类》
    宋,计有功撰《唐诗纪事》,《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诗文评类》
    宋,孙兴宪撰《北梦琐言》,中华书局,2002年。
    宋,葛胜仲撰《丹阳词》,《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词曲类》
    南宋,刘辰翁撰:《须溪四景诗集》,《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别集类三》
    南宋,罗愿撰:《新安志》,《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地理类三》
    南宋,洪迈撰:《容斋随笔·四笔卷》,《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杂家类二》
    南宋,王应麟撰:《困学纪闻》,《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杂家类》
    南宋,释普济撰《五灯会元》,《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释家类》
    元,托克托撰:《辽史》,《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正史类》
    元,马端临撰:《文献通考》,《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政书类》
    元,陶宗仪撰《说郛》,《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杂家类五》
    元,富大用撰《古今事文类聚新集》,《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子部》
    元,阴劲弦、阴复春编《韻府群玉》,《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类书类》
    元,释念常撰《佛祖历代通载》,《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释家类》
    明,何良俊撰《何氏语林》,《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小说家类一》
    明,王世贞撰《弇州四部稿》,《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别集类五》
    明,偶桓编《乾坤清气》,《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总集类》
    明,徐溥撰:《明会典》,《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政书类一》
    明,官修:《明集礼》,《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政书类二》
    明,袁华撰:《耕学斋诗集》,《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别集类五》
    明,朱诚泳撰:《小鸣稿》,《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别集类五》
    明,杨慎撰《丹铅余录》,《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杂家类二》
    明,方以智撰《通雅》,《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杂家类二》
    明,雇起元撰《说略》,《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类书类》
    明,彭大翼撰《山堂肆考》,《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类书类》
    明,朱诚泳撰《小鸣稿》,《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集部二十四》
    明,黄佐撰:《南雍志》,《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史部》第257册,山东,齐鲁书社,1997年
    明,唐顺之《稗编》,王水照编《历代文话》第二册,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
    清,谢道承等撰:《福建通志》,《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地理类》
    清,梁国治撰:《钦定国子监志》,《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职官类一》
    清,乾隆官修:《续文献通考》,《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政书类》
    清,弘历官修:《皇朝文献通考》,《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政书类》
    清,允禄官修:《皇朝礼器图式》,《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政书类》
    清,秦蕙田撰:《五礼通考》,《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礼类五》
    清,允禄官修:《律吕正义后编》,《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乐类》
    清,毛奇龄撰:《皇言定声录》,《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乐类》
    清,胡彦升撰:《乐律表微》,《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乐类》
    清,官修《御定渊鉴类函》,《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类书类》
    清,官修《御定骈字类编》,《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类书类》
    清,官修《御定分类字锦》,《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类书类》
    清,陈元龙撰《格致镜原》,《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类书类》
    清,官修《御定佩文韻府》,《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类书类》
    清,吴绮撰《林蕙堂全集》,《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别集类六》
    清,官修《御定全唐诗》,《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总集类》
    清,朱彝尊编《明诗综》,《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总集类》
    清,陈焯编《宋元诗会》《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总集类》
    清,麒嗣立编《元诗选》,《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总集类》
    清,郑方坤撰《全闽诗话》,《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诗文评类》
    清,孙默编《十五家词》,《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词曲类》
    清,毕沅《续资治通鉴》,中华书局,2009年。
    林霁秋著:《泉南指谱重编》,《续修四库全书·子部·艺术类》,上海文瑞楼书荘石印本影印,1921年。
    森大狂参订:『一休和尚狂雲集』,民友社藏版,1909年。
    村田宗清著:『洞蕭曲』,收于『杂藝業书第一』,日本図害(?),1915年。
    大枝流芳编述:『雅遊漫録』,收录于『日本随筆全集第八卷』,国民図害株式会社,1927年。
    京都史蹟会编纂:『林羅山文集』,
    宗畏著:『宇津山记』,群书类従第27辑卷四百八十,平文社,1931年。
    [日]黑板胜美编辑:『新订增補国史大系第二十三卷——令集解前篇』,株式会社吉川弘文馆,1936年10月25日第一版。
    [日]黑板腾美编辑:『新订增補国史大系第二十五卷——类聚三代格』,株式会社吉川弘文馆,1936年10月25日第一版。
    [日]黑板腾美编辑:『新订增補国史大系第二十一卷——今镜』,吉川弘文馆,1940年2月。
    大日本仏教全书『蔭涼轩日绿』,史籍刊行会,1954年。
    和汉三才図会刊行委员会编:『和汉三才因会』,束京美术,1970年。
    日本古典全集刊行舍:『教训抄』,现代思潮社,1977年12月25日覆刊。
    日本古典全集刊行舍:『续教训抄』,现代思潮社,1977年12月25日覆刊。
    日本古典全集刊行会:『髓源抄』,现代思潮社,1978年5月30日覆刊。
    『歌系图』,收录于『日本歌谣研究资料集成第九卷』,勉诚社,1980年。
    栗原信充著:『先进繡像玉石杂志』,吉川弘文馆,2007年。
    黑川道祜著:『雍州府志』,收于『续群书类従第八』,古害出版部,2013年。
    山崎美成著『本朝世事谈绮正误』,『日本随筆全集第二集』,2007年。
    永田调兵衛著:『糸竹大全纸鸢』,『日本歌谣研究资料集成第三卷』,勉诚社,1980年。
    中村宗三著:『糸竹初心集』,『日本歌摇研究资料集成第三卷』勉诚社,1980年。
    『糸竹古今集』,『日本歌谣研究资料集成第三卷』,勉诚社,1980年。
    吴承洛著《中国度量衡史》,商务印书馆,1937年2月。
    王辑五著:《中国日本交通史》,北京,商务印书馆,1937年。
    中国音乐研究所著:《信西古乐图》,音乐出版社,1959年。
    岸边成雄著:《唐代音乐史的研究》,台湾中华书局,1960年。
    [日]林谦三著,钱稻孙译:《东亚乐器考》,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62年2月。
    [日]木宫泰彦著,胡锡年译:《日中文化交流史》,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年。
    吴钊:《中国古代乐器》,文物出版社,1983年。
    中央民族学院少数民族文艺研究所编:《中国少数民族乐器志》,新世界出版社,1986年。
    刘春曙、王耀华著:《福建民间音乐简论》,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6年6月。
    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编:《中国音乐史图鉴》,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1988年11月
    王耀华、刘春曙著:《福建南音初探》,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9年12月。
    慈怡法师主编:《佛光大辞典》,台湾,台湾佛光山出版社,1989年。
    赵讽主编:《中国乐器》,北京,现代出版社,1991年1月。
    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编:《中国乐器图鉴》,山东教育出版社,1992年7月
    牛龙菲著:《嘉峪关魏晋墓砖壁画考》,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81年。《敦煌壁画乐史资料总录与研究》,兰州,敦煌文艺出版社,1991年2月。《古发乐隐—嘉峪关魏晋墓室砖画乐器考证新一版》,甘肃人民出版社,1985年。
    [日]伊庭孝著,郎樱译:《日本音乐史》,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2年。
    [日]星旭著,李春光译:《日本音乐简史》,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6年。
    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编:《中国音乐史图鉴》,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1988年11月。
    龙门文物保管所、北京大学考古系编:《中国石窟:龙门石窟》,北京文物出版社,1991。
    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编,刘东升主编:《中国乐器图鉴》,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1992年7月。
    金家翔:《中国古代乐器百图》,安徵美术出版社,1994年。
    王子初著:《荀勖笛律研究》,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5年11月。
    方建军,《中国古代乐器概论》,陕西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李纯一:《中国出土上古乐器综论》,文物出版社,1996年。
    孙星群著:《千古绝唱——福建南音探究》,福州,海峡文艺出版社,1996年6月。
    王勇、上原昭一主编:《中日文化交流史大系·艺术卷》,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年。
    王勇、中西进主编:《中日文化交流史大系·人物卷》,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年。
    [日]紫式部著,殷志俊译:《源氏物语》全译本,远方出版社,1996。
    曾遂今:《消逝的乐音—中国古代乐器鉴思录》,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8年。
    冯文慈著:《中外音乐交流史》,湖南教育出版社,1998年7月。
    天水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编:《中国石窟:天水麦积山》,北京文物出版社,1998。
    云冈石窟文物保管所:《中国石窟:云冈石窟》,北京文物出版社,1998。
    敦煌研究院、甘肃省博物馆编:《武威天梯山石窟》,文物出版社,1998。
    张前著:《中日音乐交流史》,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9年10月
    [日]三木稔著,王燕樵、龚林译:《日本乐器法》,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年11月。
    蒋英炬主编:《中国汉画像石全集》1-8册,山东美术出版社,2000。
    敦煌研究院编:《敦煌石窟全集16——音乐画卷》,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赵维平著:《中国古代音乐文化东流日本的研究》,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4年5月。《中国与东亚音乐的历史研究》,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12年3月。《中国与东亚诸国的音乐文化流动》,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6年。
    黄大同主编:《尺八古琴考》,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5年8月。
    《中国音乐文物大系》总编辑部:《中国音乐文物大系·河南卷》,大象出版社,1996年。《中国音乐文物大系·四川卷》,大象出版社,1996年。《中国音乐文物大系·陕西天津卷》,大象出版社,1996年。《中国音乐文物大系·新疆卷》,大象出版社,1996年。《中国音乐文物大系·湖北卷》,大象出版社,1996年。《中国音乐文物大系·甘肃卷》,大象出版社,1998年。《中国音乐文物大系·山西卷》,大象出版社,2000年。《中国音乐文物大系·山东卷》,大象出版社,2001年。《中国音乐文物大系·湖南卷》,大象出版社,2006年。《中国音乐文物大系Ⅱ·内蒙古卷》,大象出版社,2007年。《中国音乐文物大系Ⅱ·河北卷》,大象出版社,2008年。《中国音乐文物大系·北京卷》,大象出版社,2009年。《中国音乐文物大系Ⅱ·江西卷续河南卷》,大象出版社,2009年。《中国音乐文物大系Ⅱ·广东卷》,大象出版社,2010年。《中国音乐文物大系Ⅱ·福建卷》,大象出版社,2010年。
    云冈石窟研究院编:《云冈石窟》,文物出版社,2008。
    陈久金编著:《中朝日越四国历史纪年表》,北京,群言出版社,2008年5月。
    杨曾文著:《日本佛教史》,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年6月。
    孙以诚:《中国尺八考——中日尺八艺术研究》,杭州,西冷印社出版社,2011年5月。
    [日]栗原广太著:『尺八史考』,束京,竹友社,1918年。
    [日]林谦三:『东亚乐器考』(日文版),束京,风间书房,1962年。
    [日]林谦三:『正仓院乐器の研究』,束京,风间书房,1964年6月。
    [日]吉川英史:『日本音乐の历史』,大阪,创友社,1966年。
    [日]『正仓院の乐器』,东京,日本经济新闻社,1967年10月。
    [日]东洋音乐选书『唐代的乐器』,束京,音乐之友社,1969年1月。
    [韩]《乐学轨范·乐章·歌词·教坊歌谣合本》,亚细亚文化社刊行,1975年。
    [日]兴国寺开山法灯国师七百年远讳奉赞会编辑:『鹫峰余光』,东洋文化出版,1980年。
    [日]山本守秀解注:『虚鐸傅记国字解』,日本音乐社出版社,1981年版影印。
    [英]Kitahara Ikuya等撰:《The Encyclopedia of Musical Instrument Shakuhachi》,
    东京,芸术社,1990年。
    [日]小泉文夫著:『日本の音』,东京,平凡社,1994年9月。
    [日]月溪恒子著:『尺八古典本曲の研究』,东京,芸术社,2000年9月。
    [日]上野坚實著:『尺八の历史』,束京,芸术社,2002年3月。
    李晋源:“中国洞箫音乐文化研究”,中央音乐学院1999级博士学位论文。
    朱清泉:“中国古代笛属乐器的历史研究”,河南大学2001级硕士学位论文。
    樊家城:“中国笛箫文化”,山西大学2004级硕士学位论文。
    王青:“古笛研究”,武汉音乐学院2006级硕士论文。
    吴桂华:“贾湖与中山寨出土史前骨笛新探”,天津音乐学院2007级硕士学位论文。
    王金旋:“尺八的历史考察与中日尺八辨析”,上海音乐学院2008级硕士学位论文。
    韦勇军:“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竹制横吹乐管器名三考”,上海师范大学2011级硕士论文
    蔡鸿文:“现代尺八制作与型制变革之研究”,台南艺术大学2012级硕士学位论文。
    小泉文夫:“尺八及其音乐”,《日本之音》,日本青土社,1977年12版。
    陈强岑:“尺八的改进”,《中国音乐》,1985年第1期。
    俊文、刘忆:“萧衍与四通十二笛”,《南京艺术学院学报》,1987年第1期。
    王子初:“笛源发微”,《中国音乐》,1988年第1期。
    孙星群:“福建南音乐器探究”,《天津音乐学院学报》,1991年第2期。
    陈正生:“唐代尺八与汉笛的关系”,《中国音乐》,1993年第1期。“南音洞箫不是我国唐代流传到日本的尺八”,《中国音乐》,1996年第2期。“法隆寺所藏确系尺八”,《交响》,1998年第1期。“谈谈竖笛尺八和箫”,《乐器》,2006年6月。
    傅湘仙:“中日尺八考”,《艺术探索》,1994年第1期。 “中日尺八考(续)”,《艺术探索》,1995年第1期。
    马殿泉:“中国笛制古今谈”,《乐器》,1994年第4期。
    曾遂今:“中国笛文化”《乐器》,1995年第1期。
    曾遂今:“中国笛文化续”《乐器》,1996年第1期。
    刘正国:“笛乎、筹乎、龠乎—为贾湖遗址出土的骨质斜吹乐管考名”《音乐研究》,1996年第3期。
    岳文:‘根在中国花开海外”,《视听技术》,1996年第7期。
    孙以诚:“日本尺八与杭州护国仁王禅寺”,《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9年第1期。
    谭谓裕:“笛、箫、尺八改革系列简介”,《乐器》,1999年第3期。
    盛秧:“春雨楼头尺八箫”,《艺术科技》,1999年第4期。
    陈其翔:“舞阳贾湖骨笛研究”,《音乐艺术》,1999年第4期。
    荣政:“舞阳骨笛吹奏方法初探——兼谈筹与舞阳骨笛的比较”,《黄钟》,2000年增刊。
    俞飞:“洞箫与尺八的来历以及异同和应用”,《安徽新戏》,2001年第1期。
    孟凡夏:“悠悠尺八情”,《文化交流》,2001年第2期。
    王建欣:“中日尺八之比较研究”,《音乐研究》,2001年第3期。
    洪阳:“羌笛已随杨柳去尺八犹传古乐声”,《福建艺术》,2001年第4期。
    徐元勇:“中日尺八兴衰刍议”,《音乐探索》,2002年第2期。
    童春燕:“尺八小考”,《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第3期。
    何满子:“中国古代笛史札记”,《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2年第3期。
    一苇:“‘尺八’是哪国乐器”,《文史杂志》,2003年第1期。
    庄壮:“敦煌壁画上的吹奏乐器”,《交响》,2003年第4期。
    王巍:“神奇竹乐——日本尺八”,《乐器》,2004年第2期。
    应有勤:“中日尺八一脉相承”,《交响》,2004年第3期。
    德真:“日本珍藏的我国唐代乐器”,《乐器》,2004年第4期。
    周颖:“尺八的由来”,《日语知识》,2004年11期。
    梅本红:“洞箫·尺八小考”,《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
    王青:“我国出上古笛的形制结构与演奏方法演变初探”,《艺苑》,2007年第8期。
    赵一蓉:“浅谈尺八的演变及现状”,《中国校外教育》,2007年第11期。
    郑荣达:“正仓院尺八的初探——正仓院藏乐器研究之一”,《音乐艺术》,2008年第3期。
    石海青:“正仓院尺八调新义”,《长崎综合科学大学纪要·第50卷》,2010年第11期。
    王珣:“中日尺八之比较研究”,《大众文艺》,2010年16期。
    陈晓静:“笛与篪的渊源”,《大众文艺》,2010年第23期。
    任敬军:“尺八文化在日本的传承与发展”,《外国问题研究》,2011年第2期。
    石海青:“论正仓院尺八名称及形制之源”,《第10届中日音乐比较研究国际学术会议论文 集》,2013年。
    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中国音乐词典》编辑部,《中国音乐词典》,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4年10月。
    中美联合编审委员会:《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5年7月。
    中国大百科全书《音乐舞蹈卷》编辑委员会,《中国大百科全书·音乐舞蹈卷》,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9年4月。
    辞海编辑委员会,《辞海》,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年9月。
    乐声著:《中华乐器大典》,北京:民族出版社,2002年。《中国乐器博物馆》,时事出版社,2005年1月。
    .《古代汉语词典》编写组编:《古代汉语词典》,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Stanley Sadie edited, The New Grove Dictionary of Musical Instruments, London: Macmillan Press limited,1984.
    [日]『日本音乐大事典』,束京,平凡社,1989年3月。
    Stanley Sadie edited, The New Grove Dictionary of Music and Musicians, London: Macmillan Publishers limited,2001.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