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元语言的对外汉语学习词典释义模式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词典是人们学习语言的辅助性工具,对外汉语学习词典作为对外汉语课堂的延伸,在语言学习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如何提高学习词典的质量,一直以来也是辞书编写者与研究者们所热议的话题之一。一部优秀的学习词典必能最大程度地满足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因而,它需要遵循下述原则:一、学习者中心;二、实用性;二、易读性;三、能产性。以学习者为中心,即它须是用户友好型词典,一切以学习者需要为需要。实用性,同样是从学习者角度考虑,作为一部积极型词典,学习词典的释义、用例应尽量联系汉语学习者生活实际,做到简单易用。易读性,考虑的是词典的可读性。汉语本来就是一门较难掌握的语言,因此对外汉语学习词典更该照顾外国人的理解能力与认知水平。能产性,是从学习语言的实际需要考虑。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就在于会使用这门语言,因此学习词典需要尽可能多的提供语言的各种使用信息,便于词典使用者在实际运用中生成。
     从近些年来国际辞书学界的趋势来看,学习词典的释义模式系统正趋于向释义形式的多样化与释义内容的简化两个维度发展。形式的多样化,在于释义形式的日益丰富多样,比如图、表释义,附加栏补充释义,语法标注、词频标注等等;释义内容的简化主要是指释义用词的元语言化、释文结构的趋简、释义符号的精简等等。当然,简化并非毫无原则的,而是在满足学习者需求以及保证释义精度的前提下。无论是从词典编排的角度还是使用者角度,这些发展趋势都大大提高词典的利用率与易读性。
     《商务馆学汉语词典》(以下简称《学汉语》)是我国第一部专门为具有中等汉语水平的外国人编的汉语单语词典,在词典体例及释义上均不乏创新之处,但其编纂模式仍很大程度上局限于传统语文词典的编纂模式,其释义用词用例的元语言化,释义模式的系统性、模式化还不够鲜明。与对外英语学习词典等相比,其质量仍有待提高的空间,其释义模式系统仍有待整合。因而,从元语言理论的角度研究《学汉语》的释义模式系统,以此为窗口观照对外汉语学习词典的释义模式研究不失为一种较为可行的办法。
     释义元语言研究的根本意义就在于提高词典释义的有效性与易读性。我们认为,学习词典释义模式元语言同样需要遵循如下构成性规则:一、“准确化准则”;二、“明了化准则”;三、“模式化准则”。对释义模式元语言来说,最为重要的是“模式化准则”,“模式化准则”又包括“统一性次准则”、“同一性次准则”与“对称性次准则”。
     本文拟以《学汉语》为范本,并把它与《现代汉语词典》、《朗文当代英语词典》等作比,运用元语言理论,结合对外汉语教学特点,探讨真正符合对外汉语教学实际的对外汉语学习词典释义模式系统。
     本文共分七章。头两章概述,第一章简要介绍研究主题、对象、研究理据、研究目标与任务、研究意义、方法等,并对当前对外汉语学习词典研究现状进行了阐释。第二章为元语言理论研究综述,重点探讨“元语言”的概念及主要应用领域的问题,并进一步对释义模式元语言理论进行了阐释,制定释义模式元语言的构成性规则。第三、四章分别从学习词典的宏观、中观结构分析《学汉语》的释义模式,建构对外汉语学习词典宏观结构及中观结构释义框模元语言。第五章建构学习词典微观结构释义框模与释义词模元语言。第六章探讨学习词典动词释义句模元语言,通过对《学汉语》动词释义句模的提取,建构动词释义句模元语言系统。第七章为结语,总结本文的主要观点、创新点与研究的前瞻性。
     本研究通过运用计算机数据库技术,结合比较分析与统计分析法,建构对外汉语学习词典释义模式元语言体系,目的在于规范对外汉语学习词典编纂,提高对外汉语学习词典的易读性与释义的有效性,从而最终为对外汉语教学服务。
Dictionary is a complementary tool in language learning. As an extension of the classroom teaching, Learner's Dictionary of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LDCFL)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Chinese language learning.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earners' dictionaries has always been a hot topic for dictionary writers and researchers. A good dictionary needs to satisfy the needs of users to the maximum extent; therefore, it needs to follow the following principles:First, it should be learner-centered; Second, it should be easy to use; Third, it should have property of readability; Four, it should be productive. Learners-centered means it must be a user-friendly dictionary, which meets all the needs of the learners; "Easy to use", which also focuses on the learners'needs, means as an active type of dictionary the interpretation, examples should be linked to users' real life. It should be easy to use; Readability focuses on how easy to understand the dictionary. Chinese language is difficult language, so the LDCFL should consider the undertanding and conginitive ability of the foreign learners. Productivity focuses on the ultimate goal of language learning. The ultimate goal of language learning is to use the language, so the learners; dictionary should provide information as much as possible to help the users produce their language.
     From the developing trends of international dictionaries in recent years, the interpretation mode of learners's dictionary is devoping in two dimensions:the divere forms of interpretation and the simplicity of interpretation. The diversification of interpretation means forms of intrepretation are getting more, such as charts, tables, additional columns, syntax tagging, word tagging and word freguency;The simplification of interpretation means the words used for the interpretation are meta-language and the interpretation structures are simple. Symbols interpretation are also siplified. Meanwhile, the simplification also needs to meet the needs of users and to ensure the accuracy of interpretation. Either from the angle of dictionary users or dictionary writers. All the developemnt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he efficiency and readability of the dictionary.
     The Commercial Press Learner's Dictionary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CPLDC), which is the first Chinese language monolingual dictionary specifically compiled for intermediate level Chinese language learners, has some innovations in style and interpretation model. But the compilation model is still largely confined to the compilation model of traditional dictionary of mother language. The use of the meta-language for the interpretation, the system and modeling of the interpretation are not clear enough. Comparing with learners' dictionary of English as a second lanuage there is still space to improve the quality and its model system of interpretation has yet to be integrated. Thus, it will be a practical method to study the interpretation model system of the CPLDC,from the angle of meta lanuage use and its interpretation model system.
     The fundamental significance of meta-language interpretation research is to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and readability of dictionary interpretation. We believe that the meta-language of the interpretaion for the learners'dictionary follows the following constitutive rules:First, "accuracy "; Second, "clearness"; third "modelling. " The most important one is the "modeling ","Modeling "also includes these three sub principles:" unity ","sameness"and"symmetry".
     This dissertation is intended to use the dictionary as a model and compare it with the Modern Chinese Dictionary and Longman Dictionary of Contemporary English and other dictionaries. Using the meta-language theory and consider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eaching Chinese language as a foreign language, we are intended to conclude the interpretation model of the LDCFL which meets the needs of 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This dissertation has seven chapters.The first chapter briefly introduces the research topic, objectives,tasks,methods,etc.This chapter also talks about the current status of the LDCFL.ChapterⅡis a literature reviwe of the meta-language,focusing on the "meta-language"concept and the major application areas. This chapter also talks about the interpretation model of meta-language and conludes the constitutive rules of the meta language of interpretation model. Chapter three and four analyze the interpretation model of the CPLDC, from the angel of macro-, and meso-structure. These two chapters also build the the macro structure and the structure frame of the meta-language of the interpretation for the LDCFL.ChapterⅤconstructs the frame model of meta-language interpretation system for the learners dictionary and the meta-language of word frame interpretation. ChapterⅥstudies the meta language of the sentence frame of interpretatino for verbs. This chapter also constructs the meta language system of the sentence frame of interpretation for verbs by abstracting the sentence frame of interpretation in the CPLDC.ChapterⅦis the conclusion. It summarizes the main points,innovation area and forward-looking area of this dissertation.
     This dissertation, using computer database technology and comparative and statistical analysis, constructs the system of meta-language of interpretation model in LDCFL. The aim is to standardize the compilation of LDCFL, increase the effectiveness and readability of LDCFL and ultimately better serve the teaching of Chinese for foreigner.
引文
①江蓝生《商务馆学汉语词典·序》,商务印书馆,2006。
    ①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著,贺绍甲译《逻辑哲学论》,第1页,商务印书馆,1996。
    ①转引自李子荣《作为方法论原则的元语言理论》,第45页,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6。
    ①A.P.马丁尼奇编,牟博等译《语言哲学》,第93页,商务印书馆,1998。
    ①李尔钢《建立高质量的释义元语言》,《辞书研究》,2007年第1期。
    ②同上。
    ①胡范铸《从“修辞技巧”到“言语行为”》,《修辞学习》,2003年第1期。
    ①鲁健骥、吕文华《商务馆学汉语词典》.第4页,商务印书馆,2007
    1. A·A·谢米纳斯,冯文洁译《汉语中同义词词汇化的问题》,《呼兰师专学报》,1995年第4期。
    2. Henri.BOEjoint,Modern Lexicography:an introduction(《现代词典学入门》),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3.杰弗里·N·利奇,李瑞华等译《语义学》,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4.拉迪斯拉夫·兹古斯塔,林书武等译《词典学概论》,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
    5. Longman Dictionary of Contempary English(《朗文当代英语辞典》)(第4版),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
    6. R.R.K. Wartmann,Teaching and Researching Lexicography(《词典学教学与研究》),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
    1. Sidney I. Landau《词典编纂的艺术与技巧》,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8. Thierry Fontenelle,Pedagogical Lexicography in Europe:The State of the Art(《欧洲学习词典学现状》),《对外汉语学习词典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一)》,香港:香港城市大学出版社,2005。
    9.安华林《现代汉语元语言研究现状概述》,《江苏社会科学》,2002年第5期。
    10.安华林《现代汉语释义基元词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11.安华林《汉语释义元语言理论与应用研究》,上海:学林出版社,2009。
    12.安华林《元语言理论的形成和语言学的元语言观》,《内蒙古社会科学》,2005年第1期。
    13.北京语言大学汉语水平考试中心《HSK中国汉语水平考试大纲》,北京:现代出版社,2003。
    14.曹运柱《现代文学语言中动词分类与位移动词相关研究》,《时代文学》,2008年第6期。
    15.陈红《汉语语块研究》,《社会科学家》,2009年第6期。
    16.陈瑞琴、夏丹、肖绍喜《现代汉语元语言释义模式建构》,《现代语文(语言研究)》,2009年第12期。
    17.陈伟《双语词典翻译:本质思考与学科定位》,《辞书研究》,2010年第3期。
    18.程娟《词汇专题研究》,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4。
    19.辞书研究编辑部《二十世纪中国辞书论文索引》,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
    20.丁信善《语料库语言学的发展及研究现状》,《当代语言学》,1998年第5期。
    21.封宗信《语言学的元语言及其研究现状》,《外语教学与研究》,2005年第6期。
    22.符淮青《词典学词汇学语义学文集》,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23.符淮青《词义的分析与描写》,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
    24.付娜《外向型汉语学习词典配例中搭配信息的呈现原则及实现条件》,《辞书研究》,2010年第5期。
    25. G.Liu《单语外向型汉语学习词典的理论与实践》,《辞书研究》,1999年第5期。
    26.高慧宜《一部易查易懂的对外汉语学习词典<商务馆学汉语词典>评论》,《辞书研究》,2009年第6期。
    27.高永安《从多义词词义系统看汉语学习词典的释义要求》,《辞书研究》,2008年第4期。
    28.葛本仪《现代汉语词汇学》,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
    29.郭大方《现代汉语动词分类词典》,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94。
    30.郭锐《词频与词的功能的相关性》,《语文研究》,2001年第3期。
    31.郭聿揩《关于“元语言”》,《中国俄语教学》,1993年第3期。
    32.国家汉办《新汉语水平考试大纲HSK六级》,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
    33.桂诗春、宁春岩《语言学方法论》,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7。
    34.何华连《我国中文工具书理论研究述评》,《辞书研究》,1995年第4期。
    35.贺国伟《词义分解与词典扩注》,《辞书研究》,1998年第2期。
    36.洪波《对外汉语单语成语学习词典编纂的几个问题》,《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03年第6期。
    37.胡范铸《从“修辞技巧”到“言语行为”》,《修辞学习》,2003年第1期。
    38.胡范铸《基于“言语行为分析”的法律语言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5年第1期。
    39.胡明扬《词典学概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2。
    40.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41.黄昌宁、李涓子《语料库语言学》,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42.黄建华《词典学》,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
    43.贾彦德《汉语语义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44.江桂英《例证作为词汇语境在学习词典中的作用》,《辞书研究》,1997年第3期。
    45.姜雯洁、杨杉《<现代汉语词典>连词释义元语言之同义释义规律续探》,《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0年第9期。
    46.姜雯洁《<现代汉语词典>连词释义元语言规律探索》,《语文教学与研究》,2010年第4期。
    47.姜岚、张志毅《语文辞书元语言的规则》,《辞书研究》,2004年第5期。
    48.李葆嘉《汉语元语言系统研究的理论建构及应用价值》,《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02年第4期。
    49.李葆嘉《语义语法学导论-基于汉语个性和语言共性的建构》,北京:中华书局,2007。
    50.李葆嘉《语义语法学理论和元语言系统研究》,《深圳大学学报》,2003年第2期。
    51.李尔钢《建立高质量的释义元语言》,《辞书研究》,2007年第1期。
    52.李尔钢《形容词释义论》,《辞书研究》,2010年第4期。
    53.李红印《构词与造句-汉语学习词典编纂的两个重心》,《语言文字应用》,2008年第2期。
    54.李子荣《作为方法论原则的元语言理论》,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6。
    55.李禄兴《突出外向型特点编写实用的对外汉语学习词典——第二届对外汉语学习词典学国际研讨会综述》,《辞书研究》,2006年第1期。
    56.李禄兴《谈汉语学习词典的科学性问题》,《辞书研究》,1999年第5期。
    57.林琼《浅析塔尔斯基的语言层次论》,《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1994年第3期。
    58.刘川平《对外汉语学习词典用例效度的若干关系》,《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年第6期。
    59.刘川平《对外汉语学习词典用例的一般原则》,《辞书研究》,2006年第4期。
    60.刘福长《语言学中的“对象语言”和“元语言”》,《现代外语》,1989年第3期。
    61.刘京晶《英语学习型词典中插图使用的现状及分析》,《科教文汇》,2008年第11期。
    62.刘军怀《双语学习词典例证的质量要求》,《辞书研究》,2007年第3期。
    63.刘晓梅《释义元语言·语义框架·语义场·对比解析——谈高级外向型汉语学习词典的几个问题》,《学术交流》,2005年第8期。
    64.刘叔新《释义中的区别性特点问题》,《语言文字应用》,1994年第1期。
    65.刘娅琼《汉语释义元语言系统研究的拓荒之作——《汉语释义元语言研究》和《现代汉语释义基元词研究》对读》,《辞书研究》,2007年第5期。
    66.鲁健骥、吕文华《编写对外汉语单语学习词典的尝试与思考——《商务馆学汉语词典》 编后》,《世界汉语教学》,2006年第1期。
    67.鲁健骥、吕文华《商务馆学汉语词典》,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
    68.卢植、伍乐其《自然语言元语言论与语义分析》,《外语学刊》,2002年第4期。
    69.梅家驹、竺一鸣、高蕴琦、殷鸿翔《同义词词林》,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
    70.孟悦《目前我国应用语言学研究方法的调查与分析》,《现代汉语》,1993年第1期。
    71.钱厚生《语料库建设与词典编纂》,《辞书研究》,2002年第1期。
    72.苏宝荣《词义研究与辞书释义》,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73.苏宝荣《词汇学研究对语文辞书编纂的两大贡献》,《辞书研究》,2010年第1期。
    74.孙道功、李葆嘉《试论析义元语言的元句法模式》,《南京师范大学学报》,2010年第3期。
    75.孙道功、李葆嘉《试论析义元语言标记集的建构》,《语言文字应用》,2008年第2期。
    76.苏新春《汉语释义元语言研究》,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77.苏新春《元语言研究的三种理解及释义型元语言研究评述》,《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6期。
    78.邵敬敏《“语义语法”说略》,《暨南学报》(人文社科版),2004年第5期。
    79.沈家煊《形容词句法功能的标记模式》,《中国语文》,1997年第4期。
    80.施书宇《元语言的层级性研究》,《文教资料》,2010年第23期。
    81.税昌锡《动词界性分类试说》,《暨南学报(哲社版)》,2005年第3期。
    82.谭景春《词的意义、结构的意义与词典释义》,《中国语文》,2000年第1期。
    83.谭景春《关于由名词转变成的形容词的释义问题》,《辞书研究》,2001年第1期。
    84.王馥芳《语言学理论研究成果与词典编纂》,《辞书研究》,2004年第4期。
    85.汪榕培《西方学者对词汇学研究现状的综述》,《外语与外语教学》,2000年第4期。
    86.王琳琳、夏一乔、王东海《.2007—2008年汉语语文词典理论前沿(释义理论部分)》,《鲁东大学学报》,2009年第4期。
    87.温端政《汉语词汇学》,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88.翁晓玲《<现代汉语词典>形容词释义模式的元语言研究》,华东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2006。
    89.武建宇、宋文辉《辞书元语言的建构原则》,《辞书研究》,2009年第4期。
    90.夏立新《对外汉语学习词典的出版和使用者调查研究》,《出版科学》,2009年第1期。
    91.夏立新、朱冬生《语料库词典学的最新发展和未来趋势(上)-语料库数据在学习词典中的显性应用》,《辞书研究》,2009年第3期。
    92.夏立新、朱冬生《语料库词典学的最新发展和未来趋势(下)-语料库数据在学习词典中的显性应用》,《辞书研究》,2009年第4期。
    93.《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94.许嘉璐《现状和设想——试论中文信息处理与现代汉语研究》,《中国语文》,2000年第6期。
    95.徐玉敏《对外汉语学习词典的条目设置和编排》,《辞书研究》,2001年第3期。
    96.于石《关于释义中置前的提示词》,《辞书研究》,1996年第2期。
    97.于屏方、杜家利《汉英学习词典对比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
    98.玉屏方、杜家利《汉语学习词典中动作义位的释义分析:认知图式视角》,《辞书研究》,2008年第1期。
    99.俞咏梅《汉语语义学纲要》,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100.于岚《漫谈元语言与翻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1988年第3期。
    101.袁世全《三个结构与第三个结构》;《辞书研究》,2000年第4期。
    102.詹卫东《80年代以来汉语信息处理研究述评》,《当代语言学》,2000年第2期。
    103.张家骅《Ю.А П Р Е С Я Н/А.WIERZBICKA的语义元语言(一)》,《中国俄语教学》,2002年第4期。
    104.张家骅《Ю.А П Р Е С Я Н/А.WIERZBICKA的语义元语言(二)》,《中国俄语教学》,2003年第1期。
    105.张慧晶《对外汉语学习词典应注意的几个词义处理问题》,《辞书研究》,2006年第3期。
    106.张伟、杜健《编纂汉语学习词典的几点理论思考》,《辞书研究》,1999年第5期。
    107.张相明《我国对外汉语学习词典发展探析》,《辞书研究》,2010年第3期。
    108.张相明《题元理论与对外汉语学习词典动词句法处理》,《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9年第2期。
    109.章宜华《语义学与辞典释义》,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2。
    110.章宜华《学习词典的中观结构及其网络体系的构建》,《现代外语》,2008年第4期。
    111.章宜华《学习词典释义结构与释义方法初探——英、法、汉语学习词典的对比研究》,《外国语》,1999年第3期。
    112.章宜华《西方词典释义类型和释义结构研究》,《辞书研究》,2001年第1期。
    113.章宜华、杜焕君《留学生对外汉语学习词典释义方式和表述形式的需求之探讨》,《华文教学与研究,2010年第3期。
    114.章宜华、雍和明《当代词典学》,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
    115.赵彦春《认知词典学探索》,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
    116.赵新、刘若云《关于外向型汉语词典释义问题的思考》,《语言教学与研究》,2009年第1期。
    117.赵振铎《字典论》,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1。
    118.张相明《我国对外汉语学习词典发展探析》,《辞书研究》,2010年第3期。
    119.张艳妮《我国2006年汉语辞书研究综述》,《语文学刊》,2009年第15期。
    120.张喆、张发祥、赵国栋《自然语义元语言:理论与实践》,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121.张喆、赵国栋《韦日比茨卡和她的元语言思想》,《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年第6期。
    122.张志毅、张庆云《词汇语义学》,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123.郑定欧《谈双语学习词典编纂的基本问题》,《辞书研究》,2010年第4期。
    124.郑定欧《对外汉语学习词典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三)》,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125.郑定欧、李禄兴、蔡永强《对外汉语学习词典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二)》,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126.郑艳群《<商务馆学汉语词典>插图评析》,《世界汉语教学》,2009年第1期。
    127.周光庆《汉语词义结构的新思考》,《荆州师专学报》(社科版),1991年第3期。
    128.周亚娟、木小燕《试论双语学习词典提供例证的层次性及具体要求》,《社科纵横》,2007年第6期。
    129.邹酆《辞书学探索》,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1。
    130.朱彦《语义成分、意义的结构及释义语言研究的价值》,《辞书研究》,2010年第6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