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环境侵权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科技的飞速发展大大提高了当今社会的生活质量,但其所造成的环境问题也与日俱增,由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所引起的环境侵权案件时有发生。与传统环境侵权相比较,环境侵权有其特殊性,这使得在环境侵权民事责任构成要件上也呈现出与一般民事侵权构成不同的特点。针对如此特殊、严重的情况,笔者对其责任中的构成要件加以分析比较,并希望能从中找到有效途径从而进一步完善我国环境侵权民事责任立法。文章主要由五个章节组成:
     第一章主要是对环境侵权所涉及的有关涵义进行分析。即对环境侵权和环境民事侵权的概念、特点及功能加以介绍和讨论。首先在对诸多学者关于环境侵权涵义的分析后,对环境侵权和环境民事侵权进行定义,进而对环境侵权的特殊性和环境侵权民事责任的功能进行归纳总结,并详细重点介绍了环境侵权中的共同侵权形式。明晰以上基本问题后,方可很好的进行下一步讨论。
     第二章侧重对环境侵权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进行分析。文章在对其构成要件的定义进行明晰之后,指出责任的归责原则对于侵权责任构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责任构成的判断应以归责原则为指导,在环境侵权中无过错责任原则的适用在很大程度上保护了受害者的环境权益。
     第三章主要介绍了发达国家环境侵权民事责任构成要件的立法实践。这一部分主要从立法体系、归责原则、因果关系推定等角度分析了美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在此方面的研究和发展,并对以上内容进行比较和总结,为下文完善我国相关内容的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第四章则主要对我国环境侵权民事责任构成现状进行了陈述,指出我国目前在此领域内立法上的不足之处,并结合康菲漏油事故、紫金矿业污染事故等相关案例讨论了我国当前环境侵权民事责任构成立法上的不完善给我国司法实践所带来的困难。
     第五章主要对我国环境侵权民事责任构成进行立法性思考。完善我国环境侵权民事责任制度尤其是对环境侵权民事责任的构成加以完善是本文研究目的之所在。本部分主要就立法上的冲突、损害主体、举证责任、因果关系推定等提出了立法性建议:首先,环境侵权民事责任的构成不应以违法性为前提,其构成要件应包括:(1)污染或破坏环境的行为;(2)有损害事实的存在;(3)污染或破坏环境的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存在因果关系。从国内外诸多司法实践中不难得出,在生态破坏等自然资源法中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更有利于对自然资源的保护,也更有利于保护公民的相关环境权。但同时也应考虑到不能过于挫伤企业进行生产活动的积极性,因此应对无过错责任的适用条件加以适当限制。其次,应扩大环境侵权损害的范围、明确精神损害赔偿主体,通过侵权损害范围的扩大,可以使本来就处于弱势地位的受害人的合法权益得到很好的救济,也可以使环境资源得到很好的保护。再次,明确举证责任倒置和因果关系推定规则,基于环境侵权自身的特殊性,在诸多情形下中,受害人是很难对因果关系的科学性进行如此严密的证明的,这一方面使受害人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济,另一方面也造成司法资源的浪费。社会发展至今天,采用因果关系推定方法来解决环境侵权问题,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司法实践所必须。同时应注意,作为人类文明高度发展的副产品,环境侵权类型愈发复杂,侵权行为的种类也随之增多,甚至危害性也更加严重。在这种情况下,若只采用单一的因果关系推定方法,势必会造成在司法实践中对其应用的僵化或错用,如此一来,也达不到保护受害人权益,遏制和减少侵权行为的目的。因此,应根据环境侵权的类型及复杂性等特点确定和适用不同的因果关系推定方法,只有多种方法相结合,才有利于局势的稳定和发展。
Rapid advancements 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ubstantiall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for the society; however, it owes a lot to the increasing environmental problems. Environmental tort cases caused by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nd ecological damage have occurred from time to time. Compared to the traditional tort, environmental tort has its unique constitutive requirements, which differentiate it from general civil tort. In view of such special situation, the author analyzes and compares its constitutive requirements among the responsibilities and attempts to figure out an effective measure that would further enhance civil liability of environmental tort legislation. This thesis is comprised of five chapters:
     Part 1. It mainly analyzes the related implications involved in environmental tort, that is, concepts, features and functions within environmental tort and environmental civil infringement are introduced and discussed. Specifically, first of all, the concepts defined by many scholars within environmental tort are analyzed. Then, environmental tort and environmental civil infringement are defined. Furthermor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nvironmental tort and the functions of civil liability on environmental tort are summarized. Finally, the form of common tort among environmental tort is mainly introduced with details. The clear definitions of the fundamental problems favor a lot of the discussion in the following part.
     Part 2. It focuses on the analysis of constitutive requirements of civil liability on environmental tort. The thesis clarifies the definition of its constitutive requirements and points out that the doctrine of liability fixation plays a significance role in the composition of tort liability. The judgement of the constitution of liability should be directed by the doctrine of liability fixation. Within the case of environmental tort, the application of principle of liability without fault largely protects environmental rights and interests for the victims.
     Part 3. It chiefly introduces legislative practices on constitutive requirements of civil liability on environmental tort in developed country. This part analyses the research and advancement in this domain within developed countries, such as, the United States, Germany, Japan, and etc,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egislation system, doctrine of liability fixation, presumption of causal relation; compares and summarizes the above content, which lays a favorable foundation for ours.
     Part 4. It generally stat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composition of our civil liability on environmental tort, which indicates the weakness on legislation in this area. Based on the cases of Conoco Phillips oil spill accident, Zijin Mining pollution incident and so on, this part discussed the difficulties within our juridical practices caused by the imperfection of the current constitutive requirements of civil liability on environmental tort.
     Part 5. It mainly analyses the constitution of civil liability on environmental tort in China. This thesis aims at improving the civil liability system on environmental tort, especially for its constitution. This part raises the legislative suggestion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egislative conflicts, damaged main body, burden of proof, presumption of causal relation:firstly, illegality should not be premise in terms of the constitution of civil liability on environmental tort, its constitutive requirements include:(1) behaviors on polluting or damaging environment; (2) existence of damaged facts; (3) existence of causal relationship between behaviors on polluting or damaging the environment and damaged facts. It is obvious that the application of principle of liability without fault within natural resources law favors the protection of the natural resources and also benefits for related environmental rights of citizens from the view of juridical practices around the world. However, at the same time, considering not frustrate the dynamics of production activity of enterprise, the limitations on application of principle of liability without fault should be imposed. Secondly, the scope of the damage of environmental tort should be expanded and the subject of mental damages should be clarified. Through the expansion of the scope of the damage, lawful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the victims in an inferior position can be protected and the environmental resources can be protected.Thirdly, regulations of the inversion of burden of proof and presumption of causal relation are clarified.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nvironmental tort itself, under many conditions, it is difficult for victims to rigorously testify the causal relationship, which, on one hand, keeps the victim from achieving effective assistance on time; on the other hand, lead to the waste of juridical resources. Until now, it is necessary to take the presumption of causal relationship as the measure to tackle the environment tort, which is a necessity for development of the era and juridical practices. Meanwhile, more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on the fact that the type of environmental tort is getting more complicated as the by-product during the period of highly developed civilization, accompanied by the increasing type of tort behavior and more serious harmfulness. Under this circumstance, the application of single method of presumption of causal relation would be bound to cause rigid or misuse, which might not protect the legal right of the victim and might restrain the aim of decreasing tort behaviors. Therefore, varied method of presumption of causal relation should be defined and applied for different types of environmental tort and its complexity. It is beneficial to stabilize and develop the situation through combining multiple methods.
引文
①陈子盈:《谁起诉了康菲石油?》,《二十一世纪商业评论》2012年1月15日。
    ①范建:《法理学》,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355页。
    ②陈泉生:《环境法原理》,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第8页。
    ③高飞:《论环境污染责任的适用范围》,《法商研究》2010年第6期。
    ①吕忠梅:《环境法原理》,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77页。
    ②梁晓俭:《功利主义原理与环境侵权救济的原则》,《法学》2006年笫4期。
    ③李靓:《环境侵权民事责任归责原则的适用》,《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7年第5期。
    ④龚瑜:《环境法士的公正》,《政法论坛》2006年第5期。
    ⑤盂雁北、万欣:《环境侵权纠纷解决机制的经济法解读一以鸟油污染案为例》,《法学家》2007年第2期。
    ⑥时奇文:《环境侵权民事责任若十问题研究》,《英才高职论坛》2007年笫3期。
    ①张梓太、张乾红:《我国环境侵权责任保险制度之构建》,《法学研究》2006年第3期。
    ②章礼明:《检察机关不宜作为环境公益诉讼的原告》,《法学》2011年第6期。
    ①蔡守秋:《环境法学教程》,利学出版社2003年版,笫156页。
    ②徐江桥:《论我国环境侵权民事责任及其完善》,硕士学位论文,华中科技大学法学系,2004年,第5页。
    ①李建功:《第三人休克损害的非财产损害赔偿研究》,《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1期。
    ②罗丽:《环境侵权民事责任功能初探》,《法学评论》2004年第3期。
    ③丁敏:《“环境违法成本低”问题之应对—从当前环境法律责任立法缺失谈起》,《法学评论》2009年第4期。
    ①吕忠梅:《监管环境监管者:立法缺失及制度构建》,《法商研究》2009年第5期。
    ①胡贤斐:《关于民事责任一般性问题的几点思考》,《学术论坛》2007年第2期。
    ②晋海、王文俊:《环境侵权民事责任构成要件分析》,《南京大学法律评论》2000年秋季号。
    ③王明远:《中国环境侵权救济法律制度的现状及其完善》,《环境导报》2000年3月2日:
    ①刘璐、缪宇:《环境污染责任的构成与举证责任的分配——<侵权责任法>第8章“环境污染责任”的理解与适用》,《政治与法律》2010年第5期。
    ②张新宝:《中国侵权行为法》,中国社会利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345页。
    ①王利明:《民法·侵权行为法》,中国人民人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455-456页。
    ②马洪:《环境侵权的归责追问》,《法学》2009年第5期。
    ③晋海、王文俊:《环境侵权民事责任构成要件分析》,《南京大学法律评论》2000年秋季号。
    ④张坤民、金瑞林:《环境保护法讲话》,清华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164页。
    ⑤竺效:《论环境污染赔偿责任的特殊要件—兼评<侵权责任法>(草案)二审稿第68条》,《政治与法律》2009年第12期。
    ①吴卫星:《环境权可司法性的法理与实证》,《法律科学》2007年第6期。
    ②马洪:《环境侵权的归责追问》,《法学》2009年第5期。
    ③蔡守秋:《环境法学教程》,利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59页。
    ①颜士鹏:《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2010年年会综述》,《法商研究》2010年第6期。
    ②夏征农:《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年版,第848、1235页。
    ②吕忠梅:《环境法原理》,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83页。
    ④吴卫星:《环境权可司法性的法理与实证》,《法律科学》2007年第6期。
    ①王江、黄锡生:《我国生态环境恢复立法析要》,《法律利学》2011年第3期。
    ②李劲:《环境侵权民事责任因果关系新探》,《政治与法律》2006年第2期。
    ③曹明德:《环境侵权法》,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第178页。
    ①时奇文:《环境侵权民事责任若干问题研究》,《高职英才论坛》2007年第3期。
    ②晋海、王文俊:《环境侵权民事责任构成要件分析》,《南京大学法律评论》2000年秋季号。
    ③朱广华、周玉华:《我国环境侵权民事责任制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策略》,《环境科学与管理》2005年第6期。
    ④李劲:《环境侵权民事责任因果关系新探》,《政治与法律》2006年第2期。
    ⑤吕忠梅:《环境侵权诉讼证明标准初探》,《政法论坛》2003年第5期。
    ①许传玺:《美国的侵权法研究:概括与分析》,《比较法研究》2006年第1期。
    ①罗瑶:《法国法中的侵权过错概念及其对我国立法的借鉴意义》,《比较法研究》2010年第1期。
    ②武涛:《“从个人损害到社会损害”——论环境侵权归责原则的社会化》,《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第2期。
    ③马栩生:《环境侵权视野下的因果关系推定》,《河北法学》2007年3期。
    ①罗丽: 《环境侵权民事责任概念定位》, 《政治与法律》2009年第12期。
    ②曹明德:《口本环境侵权法的发展》,《现代法学》2001年第3期。
    ③乔世明:《环境损害与法律责任》,中国经济出版社1999年版,第278页。
    ④张宝:《环境侵权归责原则之反思与重构—基于学说和实践的视角》,《现代法学》2011年第4期。
    ①罗丽:《环境侵权民事责任概念定位》,《政治与法律》2009年第12期。
    ①张慧:《论环境侵权的归责原则》,硕士学位论文,中国海洋大学法学系,2009年,第10页。
    ①杨立新、刘忠:《损害赔偿总论》,中国法院出版社2000年版,第149页。
    ①王立:《环境污染损害索赔》,中国检察出版社2005年版,第63页。
    ②张一粟:《立法不能承受之重:中国环境民事诉讼第一案的启示》,《绿叶》2006年第11期。
    ③张一粟:《立法不能承受之重:中国环境民事诉讼第一案的启示》,《绿叶》2006年第11期。
    ①陈子盈:《谁起诉了康菲石油?》,《二十一世纪商业评论》2012年1月15日。
    ②陈子盈:《谁起诉了康菲石油?》,《二十一世纪纪商业评论》2012年1月15日。
    ①董肖龙:《环境公益诉讼探析——从紫金矿业污染案说起》,《法制与经济》2011年第5期。
    ②李芹、杨清惠:《电梯噪音超标让人无法入眠》,《人民法院报》2010年3月1日。
    ①[德]黑格尔:《法哲学原理》,范杨、张企泰译,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第119页。
    ①吕忠梅:《环境法原理》,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89页。
    ①徐以祥:《论环境民事侵权的证明责任》,《现代法学》2002年5期。
    ②徐昊:《论企业的社会环境责任》,《法治研究》2008年第12期。
    ①钟瑞栋:《论<侵权责任法>的形式理性和实质理性》,《比较法研究》2011年第6期。
    ②王成:《环境侵权行为构成的解释论及立法论之考察》,《法学评论》2008年第6期。
    ③张婷;《论环境侵权民事责任归责原则》,《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1年第5期。
    ④张宝:《环境侵权归责原则之反思与重构—基于学说和实践的视角》,《现代法学》2011年第4期。
    ①那力、杨楠:《环境权与人权问题的国际视野》,《法律科学》2009年第6期。
    ②韩赤风:《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划时代变革——<德国民法典,抚慰金条款的调整及其意义与启示》,《比较法研究》2007年第2期。
    ①张新宝:《<侵权责任法>死亡赔偿制度解读》,《中国法学》2010年第3期。
    ①孟雁北、万欣:《环境侵权纠纷解决机制的经济法解读—以乌油污染案为例》,《法学家》2007年第2期。
    ②李劲:《环境侵权民事责任因果关系新探》,《政治与法律》2006年第2期:
    ①王灿发:《论环境纠纷处理与环境损害赔偿专门立法》,《政法论坛》2003年第5期。
    ②沈绿野、冯韵东:《环境侵权因果关系判断标准体系的建构》,《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利学版)》2008年第3期。
    [1]范建:《法理学》,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2]陈泉生:《环境法原理》,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
    [3]吕忠梅:《环境法原理》,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4]蔡守秋:《环境法学教程》,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5]张新宝:《中国侵权行为法》,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版。
    [6]王利明:《民法·侵权行为法》,中国人民人学出版社1993年版。
    [7]张坤民、金瑞林:《环境保护法讲话》,清华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8]夏征农:《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年版。
    [9]曹明德:《环境侵权法》,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10]乔世明:《环境损害与法律责任》,中国经济出版社1999年版。
    [11]杨立新、刘忠:《损害赔偿总论》,中国法院出版社2000年版。
    [12]王立:《环境污染损害索赔》,中国检察出版社2005年版。
    [13][德]黑格尔:《法哲学原理》,范杨、张企泰译,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
    [1]高飞:《论环境污染责任的适用范围》,《法商研究》2010年第6期。
    [2]梁晓俭:《功利主义原理与环境侵权救济的原则》,《法学》2006年第4期。
    [3]李靓:《环境侵权民事责任归责原则的适用》,《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7年第5期。
    [4]龚瑜:《环境法上的公正》,《政法论坛》2006年第5期。
    [5]孟雁北、万欣:《环境侵权纠纷解决机制的经济法解读一以乌油污染案为例》,《法学家》2007年第2期。
    [6]时奇文:《环境侵权民事责任若干问题研究》,《英才高职论坛》2007年第3期。
    [7]张梓太、张乾红:《我国环境侵权责任保险制度之构建》,《法学研究》2006年第3期。
    [8]章礼明:《检察机关不宜作为环境公益诉讼的原告》,《法学》2011年第6期。
    [9]李建功:《第三人体克损害的非财产损害赔偿研究》,《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1期。
    [10]罗丽:《环境侵权民事责任功能初探》,《法学评论》2004年第3期。
    [11]丁敏:《“环境违法成本低”问题之应对—从当前环境法律责任立法缺失谈起》,《法学评论》2009年第4期。
    [12]吕忠梅:《监管环境监管者:立法缺失及制度构建》,《法商研究》2009年第5期。
    [13]胡贤斐:《关于民事责任一般性问题的几点思考》,《学术论坛》2007年第2期。
    [14]晋海、王文俊:《环境侵权民事责任构成要件分析》,《南京大学法律评论》2000年秋季 号。
    [15]刘璐、缪宇:《环境污染责任的构成与举证责任的分配——<侵权责任法>第8章“环境污染责任”的理解与适用》,《政治与法律》2010年第5期。
    [16]马洪:《环境侵权的归责追问》,《法学》2009年第5期。
    [17]竺效:《论环境污染赔偿责任的特殊要件—兼评<侵权责任法>(草案)二审稿第68条》,《政治与法律》2009年第12期。
    [18]吴卫星:《环境权可司法性的法理与实证》,《法律科学》2007年第6期。
    [19]颜士鹏:《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2010年年会综述》,《法商研究》2010年第6期。
    [20]王江、黄锡生:《我国生态环境恢复立法析要》,《法律科学》2011年第3期。
    [21]李劲:《环境侵权民事责任因果关系新探》,《政治与法律》2006年第2期。
    [22]朱广华、周玉华:《我国环境侵权民事责任制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策略》,《环境科学与管理》2005年第6期。
    [23]吕忠梅:《环境侵权诉讼证明标准初探》,《政法论坛》2003年第5期。
    [24]许传玺:《美国的侵权法研究:概括与分析》,《比较法研究》2006年第1期。
    [25]罗瑶:《法国法中的侵权过错概念及其对我国立法的借鉴意义》,《比较法研究》2010年第1期。
    [26]武涛:《“从个人损害到社会损害”——论环境侵权归责原则的社会化》,《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第2期。
    [27]马栩生:《环境侵权视野下的因果关系推定》,《河北法学》2007年3期。
    [28]曹明德:《日本环境侵权法的发展》,《现代法学》2001年第3期。
    [29]张宝:《环境侵权归责原则之反思与重构—基于学说和实践的视角》,《现代法学》2011年第4期。
    [30]张一粟:《立法不能承受之重:中国环境民事诉讼第一案的启示》,《绿叶》2006年第11期。
    [31]董肖龙:《环境公益诉讼探析——从紫金矿业污染案说起》,《法制与经济》2011年第5期。
    [32]徐以祥:《论环境民事侵权的证明责任》,《现代法学》2002年5期。
    [33]徐昊:《论企业的社会环境责任》,《法治研究》2008年第12期。
    [34]钟瑞栋:《论<侵权责任法>的形式理性和实质理性》,《比较法研究》2011年第6期。
    [35]王成:《环境侵权行为构成的解释论及立法论之考察》,《法学评论》2008年第6期。
    [36]张婷:《论环境侵权民事责任归责原则》,《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1年第5期。
    [37]那力、杨楠:《环境权与人权问题的国际视野》,《法律科学》2009年第6期。
    [38]韩赤风:《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划时代变革——<德国民法典>抚慰金条款的调整及其意义 与启示》,《比较法研究》2007年第2期。
    [39]张新宝:《<侵权责任法>死亡赔偿制度解读》,《中国法学》2010年第3期。
    [40]王灿发:《论环境纠纷处理与环境损害赔偿专门立法》,《政法论坛》2003年第5期。
    [41]沈绿野、冯韵东:《环境侵权因果关系判断标准体系的建构》,《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3期。
    [1]陈子盈:《谁起诉了康菲石油?》,《二十一世纪商业评论》2012年1月15日。
    [2]王明远:《中国环境侵权救济法律制度的现状及其完善》,《环境导报》2000年3月2日。
    [3]李芹、杨清惠:《电梯噪音超标让人无法入眠》,《人民法院报》2010年3月1日。
    [1]徐江桥:《论我国环境侵权民事责任及其完善》,硕士学位论文,华中科技大学法学系,2004年。
    [2]张慧:《论环境侵权的归责原则》,硕士学位论文,中国海洋大学法学系,2009年。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