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其昌与古徽州关系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明代中后期以来,随着统治者对盐业等有关行业的调整以及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徽州商帮也随之兴盛和发展起来。伴随着城市间的贸易往来,地区间的交流日益频繁,整个江南地区逐渐融合为一个统一的文化圈。尤其是古徽州地区,亦即我们通常所说的新安地区,在明末清初成为商业重镇。新兴的徽商在张利之后,十分注重对文化事业的扶持,因而使古徽州地区保持了良好的学统,并使之成为“东南邹鲁”。同时,晚明社会政治环境日益败坏,士人的思想和生活观念得到不同程度的解放,加上交通因为商人的贸易而有所改善,导致交游风尚的兴盛。徽商的崛起,以及徽州地域文化等的影响,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前往。在讨论这些名人贤豪与古徽州地区的关系时,董其昌是值得注意和研究的重要人物。
     种种资料表明,董其昌与古徽州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一方面,董其昌与徽籍名士成为密友石交。董其昌的画学思想和艺术理念,以各种方式渗入和影响着与其交往的徽州人。另一方面,董其昌亲自到徽州交游。徽州具有浓厚的文化氛围,以及其时该地域收藏古玩字画的风气,是董其昌至徽州的重要原因之一。董其昌是大画家,大鉴藏家和大理论家,他的艺术理念对徽州的收藏结构产生了重要影响。
     本文主要通过钩沉相关史料,对董其昌与古徽州地区的关系进行探讨,全面掌握董其昌与徽籍名士和徽州之间关系的基本面貌,以及董其昌对新安画派风格的形成所产生的影响。由于董其昌的推崇和宣扬,“元季四家”在画坛上享有极高的地位。在那样的社会和绘画语境中,徽州的收藏结构及新安画派画家的创作也受到很大影响。而古徽州丰厚的人文积淀,徽籍人士开阔的文化视野,广博的艺术收藏等,反过来也对董其昌艺术思想的形成等产生了积极的意义。
Since middle of the Ming Dynasty, along with adjustment to salt industry and some related industries made by the authority, and rapid development of urban economy, businessmen in the region of Huizhou have become affluent and influential. With more and more frequent trade transactions and cultural communications among cities and districts, regions in the south of the Yangtze River gradually developed into a unified cultural circle.Under such an environment, district of ancient Huizhou, commonly known as Xin'an district at present, became a commercial center in the late Ming Dynasty and beginning of the Qing Dynasty. After gaining enough benefits, the burgeoning Huizhou businessmen attached great importance to cultural undertakings, which not only preserved the good tradition of study, but also renowned this region as "Zoulu Culture in Southeast of China". The fashion of making friends among scholars thrived since thoughts and life concepts of scholars in that time were liberated to some extent under the deteriorated social and political environment. Besides, due to the needs of commercial activities, the traffic situation was improved, which also led to flourish of this fashion. Numerous scholars were attracted to this region by the prosperous economy and unique local culture of Huizhou district. Among these scholars, Dong Qichang is an important figure who deserves special attention and researches whil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cholars and ancient Huizhou district is mentioned about.
     The 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Dong Qichang and ancient Huizhou district has been shown through quite a few documents and materials. Firstly, Dong Qichang developed intimate friendship with scholars of Anhui Province. His painting theories and art conceptions had influenced those scholars from several aspects. Secondly, Dong Qichang went personally to make friends in Huizhou district. One of the main reasons for Dong Qichang made tours to Huizhou was that this region enjoyed the rich culture and the strong fashion of collecting curios, calligraphy and painting works. As a great painter, professional collector and theoretician, he affected the collecting structure a lot in Huizhou district.
     Through studying some related historical materials, this thesis makes a discussion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ong Qichang and ancient Huizhou district, further portrays the contacting state between Dong Qichang and scholars in Huizhou district, and also illustrates the influences Dong made on the style of Xin'an Art School. Being highly praised and recommended by Dong Qichang, four painters with high reputation in later of the Yuan Dynasty, recognized as "Yuan Ji Si Jia", enjoyed great status in painting circle. Under such a social and painting environment, it was inevitable for Xin'an Art School being affected by Dong's art conceptions in the collecting structure and compositing activities. By connecting Dong Qichang with the local culture and Xin'an Art School, this thesis summarizes the active relations between Dong Qichang and scholars of Anhui Province. Besides, in Huizhou district, the collection which was positively influenced by Dong Qichang's painting conceptions in turn provided artists of Xin'an Art School with fine references and models.
引文
1、《董其昌》.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5月第一版.
    2、《容台文集》.董其昌.
    3、《画禅室随笔》.董其昌.
    4、《明史》.
    5、《歙县志》.明万历三十七年刻本.
    6、《歙志》.明天启四年刻本.
    7、程敏政.皇墩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影印本.
    8、王世贞.弇州山人四部稿.明万历五年世经堂本.
    9、谢肇制.五杂俎.中华书局.1959年版.
    10、张翰.松窗梦语.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2月第一版.
    11、汪道昆.太函集.安徽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一版.
    12、李斗.扬州画舫录.中华书局.1960年点校本.
    13、徽州府志.明弘治十五年刻本.
    14、徽州府志.明嘉靖四十五年刻本.
    15、许成尧.歙事闲谭.黄山书社.2001年版.
    16、唐力行.明清以来徽州区域社会经济研究.安徽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17、王振中.明清徽商与淮扬社会变迁.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社.1996年版.
    18、栾成显.明代黄山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19、张国标.新安画派史论.安徽美术出版社.1990年版.
    20、董其昌研究文集.《朵云》编辑部.1998年版.
    21、明清之际士大夫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一版.
    22、余英时.士与中国文化.
    23、谢政光.清代诗人与士人交游考.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一版.
    24、赵园.明清之际士大夫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一版.
    25、李一氓.明清人游黄山记钞.安徽人民出版社.1983年第一版.
    26、王家范.明清江南消费风气历史探测.载《百年颠沛与千年往复》.上海远东出版社.2001年第一版.
    27、董其昌研究文集.上海书画出版社.1998年11月第一版.
    28、嵇文书.晚明思想史论.东方出版社.1994年.翻印1944年上海世界书局版.
    29、石守谦.风格与世变.台湾永晨文化公司.1997年第一版.
    30、黄宾虹文集——书画编.上海书画出版社.1996年第一版.
    31、论黄山诸画派文集.上海美术出版社.1987年第一版.
    32、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复旦大学出版社.
    33、汪世清.新安画派的渊源.《朵云》第九期.
    34、姜绍书.韵石斋笔谈.
    35、刘建龙.中国书法家全集·董其昌.河北教育出版社.2004年五月第一版.
    36、邓乔彬.中国绘画思想史.贵州人民出版社.2002年3月第二版.
    37、周雨.文人画的审美品格.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年5月第一版.
    38、单国强.明代绘画史.人民美术出版社.2001年10月第一版.
    39、汪世清.董其昌的交游.卷怀天地自有真——王世清艺苑查疑补证散考.石头出版.2005年台北.
    40、任道斌.董其昌与杭州.《新美术》2006年第1期.
    41、李慧文.董其昌政治交游与艺术活动的关系.《董其昌研究文集》[C].上海书画出版社.1998年.
    42、巫仁恕.品味奢华——晚明的消费社会与士大夫[M].北京.中华书局.2008年.
    43、洪再辛选编.海外中国画研究文选[C].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2年.
    44、赵园.明清之际士大夫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
    45、郑威.董其昌年谱.上海书画出版社.1989年.
    46、任道斌.董其昌系年[M].文物出版社.1988年版.
    47、齐渊编著.董其昌书画编年图目.人民美术出版社.2007年第一版.
    48、余英时.中国思想传统的现代诠释.台北联经出版公司出版.1987年第1版.
    49、朱良志.石涛研究[M].安徽教育出版社.
    50、樊波.明清中国画大师研究丛书——董其昌[M].长春.吉林美术出版社.1996年第一版.
    51、黄剑.徽州古艺事[M].辽宁人民出版社.2004年1月第一版.
    52、陈辞.中国名画家全集——董其昌[M].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第一版.
    53、吕晓.清代四僧[M].辽宁美术出版社.2002年10月第一版.
    54:尚辉.松江画派[M].长春.吉林美术出版社.2003年第一版.
    55、陈传席.中国山水画史.[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1988年版.
    56、陈辞.中国名画家全集——董其昌[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57、敏泽.中国美学思想史.齐鲁书社.1989年版.
    58、高居翰.山外山·晚明绘画.王嘉骥译.上海书画出版社.2003年版.
    59、高居翰.气势撼人——十七世纪中国绘画中的自然与风格.李佩华等译.上海书画出版社.2003年版.
    60、启功.董其昌书画代笔人考.启功丛稿.中华书局.2000年版.
    61、刘晞仪.董其昌书画鉴藏题跋年表.载于何惠鉴The Century of Tung Chi chang 1555-1636. The Nelson-Atkins Museum of Art. The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Press, Seattle and London.1992.
    1见高居翰《山外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年8月第一版,175页
    2方勉《黄山题咏序》,见闵麟嗣《黄山志定本》,卷三,《艺文志》,黄山书社1990年9月第一版,168页
    1《济阳江氏族谱》,转录自张海鹏、王廷元《徽商研究》,安徽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2许承尧《歙事闲谭》[M]卷十二,黄山书社,2001年5月第一版,413页
    1(明)张瀚《松窗梦语》[M]卷七,《时序记》,中华书局,1982年版,137页
    2(明)袁中道《珂雪斋集》[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535页
    3许承尧《歙事闲谭》第18册,《歙风俗礼教考》
    4李鑫:《论晚明的旅游风尚》,《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08年3月,第28卷第1期
    1谢章铤《课余续录》,台北文海出版社影印版,1973年版
    2《篁墩文集》卷五十四,《四库全书》集部1253册,265-266页
    3《珊瑚网》之法书题跋卷十四《中国书画全书》[M]第五册,863页
    1许承尧《歙事闲谭》第18册《沈周董其昌陈继儒赵宦光皆曾至江村》
    2许承尧《歙事闲谭》卷十二,414页
    1汪世清、汪聪《渐江资料集》[M]
    2郑威《董其昌年谱》[M],上海书画出版社,1989年,15页
    1林树中《天都派与程嘉燧、李永昌》,见《论黄山诸画派文集》[M],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7年,67页
    2《画禅室随笔》[M](周远斌点校),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7年,169页
    3林树中《天都派与程嘉燧、李永昌》,见《论黄山诸画派文集》[M],67页,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7年
    4陆时化《吴越所见书画录》卷四,《明程孟阳仿云林立轴》,转引自任道斌:《董其昌系年》[M],文物出版社,1988年3月第一版
    5谢章铤《课余续录》[M],台北文海出版社影印本,1973年
    1吴梅村《吴梅村文集》卷一一《诗后集三》
    2钱谦益《牧斋初学集》[M]卷五四《李长蘅墓志铭》
    3《牧斋初学集》卷五四《王淑士墓志铭》
    4石渠宝笈续编·乾清阁》63页,《李流芳妙谛函二册》“乙巳中秋后六日,弟子李广扈沐乎和南书,辛亥孟秋,云栖弟子李流芳,法名广扈和南敬书。”
    5事见任道斌《董其昌系年》[M]
    6《牧斋初学集》卷六0《邹孟阳墓志铭》
    7《十百斋书画录》卷二《花卉竹石册》
    8《钱塘县志》
    9董其昌:《容台集》(明崇祯三年董庭刻本),《四库禁毁书丛刊》集部第32册,北京出版社
    1《镶黎馆过眼录》卷二十六,见任道斌:《董其昌系年》[M],144页
    2周亮工《读画录》转引自262页
    3黄钺(1751—1841)《新安五家冈陵图合卷》跋,《渐江资料集》[M],60页
    1《明丁云鹏白描罗汉》,《佩文斋书画谱》[M]卷八十七
    2《明丁南羽仿米氏云山图轴》,《虚斋名画录》[M]卷八
    1北京市文物商店藏董其昌《为丁云鹏贺寿诗轴》(1616年,197.8×73.5)
    2转引自《中国书法家全集——董其昌》[M]刘建龙,河北教育出版社,2004年5月第一版,226页
    3《休宁县志》第三集,嘉靖二十年刊本,1085页
    4《歙县志·卷十·人物·流寓》1160页
    5董其昌《容台别集》卷六,34页。国家图书馆藏
    1参见傅申:《董其昌书画船水上旅行与鉴赏、创作关系研究》,《美术史研究集刊》,第15册,2003年9月,国立台湾大学艺术史研究所印行,227页
    2《丰南志·士林》有吴廷传:“吴国廷,一名廷,字用卿,丰南人。博古善书,藏晋唐名迹甚富。董其昌、陈继儒来游,尝主其家。尝以米南宫真迹与其昌,其昌作跋,所谓‘吴太学书画船为之减色,然尚藏有右军官奴帖真本’者也。刻《余清斋帖》,杨明时为双钩入石,至今人珍袭之,谓不减于《快雪》、《郁冈》诸类帖。所刻有馆本《王右军十七帖》……皆刻于万历中。清大内所藏书画,其尤佳者半为廷旧藏,有其印识。”《丰南志》卷三《士林》,281页
    3董其昌:《容台别集》[C]
    4黄犉主编《中国书法全集》[M]第54卷,《跋米芾蜀素帖卷》83—84页,荣宝斋,2004年
    1姜绍书《无声诗史》卷四,于安澜《画史丛书》,59页,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63年
    2《中国书法全集》[M]《临十七帖卷》第54卷,178页
    3金梁辑《盛京故宫书画录》[M]《跋元赵盂顺书道经生神章卷》1924年,第三册,3页
    4郑威《董其昌年谱》[M]《仿大痴青绿山水轴》上海书画出版社,1989年,77页
    5《虞世南临王羲之《兰亭序>》,上海书画出版社,2001年
    6许承尧《歙事闲谭》卷十二414页
    1董其昌:《吴江村像赞》,《容台集》[M],卷七,61页
    2《歙事闲谭》卷十八,627页
    3《丰南志》卷十《杂志》,579页
    4《歙事闲谈》卷二十八,991页
    1见任道斌:《董其昌系年》[M],傅申《董其昌书画船水上旅行与鉴赏、创作关系研究》
    2《书画记》卷一,31页
    3汪砢玉《珊瑚网》,名画题跋卷十九,《中国书画全书》第五册,1186页
    1参见陈三弟:《程邃之交游考》,《朵云》第46期,86页
    2许承尧《歙事闲谈》卷十八,《歙风俗礼教考》
    3歙县《辣塘黄氏宗谱》,卷五
    4《郑氏族潜》,转录自张海鹏、王廷元《徽商研究》,安徽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5《济阳江氏族谱》,转录自张海鹏、王廷元《徽商研究》,安徽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6《晚香堂小品》[M]卷十三
    1钟惺:《隐秀轩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9月版,516页
    2李斗:《扬州画舫录》卷十五,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1984年10日第一版
    3昭涟《啸亨杂录》卷二,《附录》
    4转引自陈林《明清时期徽州盐商与新安籍画家群关系研究》
    5同上
    6《闲雅小品集观——明清文人小品五十家》(上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4年,252页
    1《书画记》卷三,89页
    2钱谦益《牧斋有学集》卷二,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58页
    3王伯敏、任道斌、胡小伟主编《书学集成·元——明》河北美术出版社,2002年6月第一版,582页
    4许承尧《歙事闲谭》卷十八,627,709页
    5许承尧《歙事闲谭》第18册《沈周董其昌陈继儒赵宦光皆曾至江村》
    1参见阂麟用:《黄山志定本》,许承尧:《歙事闲谈》,李一氓编:《明清人游黄山记钞》
    2《汤显祖诗文集》(上、下)上海人民出版社。乙未计浚二月六日同吴令秋。袁中郎出关,怀王衷白、王浦、董思白。
    3[明]吴其贞《书画记》
    4方勉《黄山题咏序》,见闵麟嗣《黄山志定本》卷三,《艺文志》,黄山书社1990年9月第一版,168页
    5黄宾虹《与郑拙庐书》
    6许承尧:《沈周董其昌陈继儒赵宦光皆曾至江村》,《款事闲谭》卷十八,黄山书社,2001年,627页
    1康熙《徽州府志·营造志·学校》
    2道光《休宁县志》
    3道光年本
    4《珊瑚网》法书题跋卷14《中国书画全书》第五册,833,834页
    5汪世清、汪聪《渐江资料集》[M]
    1《歙事闲谭》卷十二,413页
    2许承尧:《沈周董其昌陈继儒赵宦光皆曾至江村》,《款事闲谭》卷十八,黄山书社,2001年,627页
    3吴其贞《书画记》卷一,87页
    4许成尧《歙事闲谭》,黄山书社,2001年5月第一版,992页
    5《丰南志》卷十《杂志》,579页
    6吴其贞《书画记》[M]卷一,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年9月第一版,40页
    7《歙事闲谭》卷三,282页
    1《书画记》卷二,63页
    2《草心楼读画集》《美术丛书》初集第一辑,江苏古籍出版社,1997年,32页
    3《草心楼读画集》《美术丛书》初集第一辑,江苏古籍出版社,1997年,32页
    4汪世清、汪聪《渐江资料集》,安徽人民出版社,1964年,176页
    5《丰南志》卷十《杂志》转录《歙志·拾遗门》页579
    6《中国书法全集》第54卷,《临十七帖卷》,178页
    7《石渠宝岌续编》,第22册
    8《董其昌论书一则》,《石渠宝岌续编》第8册
    9《闲雅小品集观——明清文人小品五十家》(上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4年,252页
    1清·张廷玉:《明史》卷二百八十八,[M]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版,7396页
    2董其昌《画禅室随笔》[M],屠友祥校注,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10月第一版,158页
    1任道斌:《董其昌系年》[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8年,35页
    1《歙事闲谭》卷二十,黄崇惺:《咸丰前歙人收藏之富》
    2于安澜:《画论丛刊》[C]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62年版
    3于安澜:《画论丛刊》[C]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62年版
    4董其昌《画禅室随笔》屠友祥校注,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10月第一版,150页
    5董其昌:《画禅室随笔》[M]
    6同上
    7清·胡敬.西清札记·卷四[M黄公望富春山居图.清]张照、梁诗正等奉敕撰.石渠宝笈·卷四十二[MI.四库全书(825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604
    1苏东坡:《苏东坡集》卷九十三《四库全书》1108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第一版,506页
    1董其昌《画禅室随笔》[M]屠友祥校注,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10月第一版,180页
    2倪瓒《论画》,见沈子丞《历代论画名著汇编》,205页
    3董其昌《画禅室随笔》屠友祥校注,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10月第一版,164页
    4转引自吕少卿:《林泉高致——元四家绘画》[M]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年1月第一版,6页
    1沈德符《万历野获编》,北京,中华书局,1956年,654页
    2詹景凤《詹氏小辨》,转引自黄剑《徽州古艺事》[M]辽宁人民出版社,2004年1月第一版,36页
    3汪世清、汪聪《渐江资料集》,页176,《渐江大师事迹佚闻·画迹附目》,安徽人民出版社,1964年
    4黄崇惺《草心楼读画记》,《美术从书》初集第一辑,江苏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
    1方承训:《复初集》卷十四,《苏人草书仿晋,间有类真,徽人独爱焉,不吝重金赠写》
    2吴吉祜《丰南志》,《节士奇公敬仲公状》,《中国地方志集成——乡镇志专辑》第17册.295页
    3黄宾虹《渐江大师事迹佚闻》
    4汪道昆《太函集》卷五十二,《明故太学生吴用良墓志铭》,明刻本,15-16页
    5《骨董琐记》,转引自许成尧《歙事闲谈》[M]卷二十
    6汪世清、汪聪:《渐江资料集》[M],安徽人民出版社,1984年刊本
    7《丰南志》
    8《栗亭诗集》卷三,转引自朱良志:《石涛研究》[M]安徽教育出版社,399页
    1董其昌《画禅室随笔》[M]屠友祥校注,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10月第一版,145页
    2参见吴其贞《书画记》[M],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年9月第一版
    3董其昌《画禅室随笔》[M]屠友祥校注,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10月第一版,170页
    4《书画记》卷2,63页
    5黄崇惺《草心楼读画集》,《歙事闲谈》卷二十,707-709页
    6刘汝骥:《陶登公赎》,卷十二
    7《詹东图玄览编》卷三,《中国书画全书》第四册,38页
    8《书画记》卷一,31页
    1沈德符《万历野获编》,中华书局1959年,654页
    2詹景凤《东图玄览编》附录题跋,《中国书画全书》第四册,上海书画出版社,1992年,51-52页
    1《骨董琐记》,转引自许成尧《歙事闲谈》卷二十
    2《太函集》[M]卷十五,《赠吴伯举》,20页
    3《丰南志》
    4《歙事闲谭》卷二十,黄崇惺:《咸丰前歙人收藏之富》
    5董其昌《画禅室随笔》屠友祥校注,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10月第一版,131页
    6王伯敏、任道斌、胡小伟主编《书学集成·元——明》河北美术出版社,2002年6月第一版,565页
    7沈德符:《万历野获编》,中华书局,1959年,654页
    8姜绍书《无声诗史》卷四,于安澜《画史丛书》,59页,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63年
    1王伯敏、任道斌、胡小伟主编《书学集成·元——明》[M]河北美术出版社,2002年6月第一版,565页
    2范玑:《过云庐画论》,于安澜:《画论丛刊》,人民美术出版社,1960年,下册,486页
    3沈德符:《万历野获编》卷二十六,658页
    4董其昌《画禅室随笔》[M],屠友祥校注,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10月第一版,164页
    5董其昌《画禅室随笔》[M],屠友祥校注,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10月第一版,136页
    1董其昌《画禅室随笔》[M],屠友祥校注,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10月第一版,150页
    2胡积堂《笔啸轩书画录》,转引自薛翔《中国画派研究丛书——新安画派》,吉林美术出版社,2003年1月第一版,34页
    3方睿颐:《梦园书画录》,卷17
    1黄崇惺:《草心楼读画集),《歙事闲谈》卷二十,《咸丰前歙人收藏之富),707页
    2《桐荫论画》转引自刘继潮、武忠平主编《近现代中国画研究论文选集》,李健锋《新安画派窥略》,2009年10月第一版,184页
    3王渔洋(士祯)语
    4靳治荆、吴苑纂修《歙县志·卷十·隐逸》,1120页,清代康熙年间刊本
    5转引自薛翔《中国画派研究丛书——新安画派》[M],吉林美术出版社,2003年1月第一版,32页
    6许承尧:《歙事闲谭》卷二十二,762页
    7许承尧《歙事闲谭》[M],黄山书社,2001年5月第一版,《沈周董其昌陈继儒赵宦光皆曾至江村》,627页
    1许成尧:《歙事闲谭》[M],黄山书社,2001年5月第一版,627页
    2王伯敏:《中国绘画通史》(下册),770页
    3何良俊:《四友斋丛说》267页,《元明史料笔记丛刊》,中华书局,1960年版
    4《论黄山诸画派文集》,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7年,25页
    5《歙县志·卷十·方技》,1131页
    6《黄宾虹文集·书画编·下》[M]《黄山丹青志》,247页
    1刘建龙:《中国书法家全集——董其昌》,河北教育出版社,2004年5月第一版,189页
    2清·姜绍书《韵石斋笔谈》宋米芾画[M]
    1《栗亭诗集》卷三,转引自朱良志:《石涛研究》,399页
    2陈传席《中国山水画史》第八卷,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1988年:327页
    3陈辞:《中国名画家全集——董其昌》[M],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第一版,205页
    4沈德符《万历野获编》,中华书局1959年,654页
    5转引自陈林《明清时期徽州盐商与新安籍画家群关系研究》
    1(美)高居翰《黄山特展目录导论》,转引自刘继潮、武忠平主编《近现代中国画研究论文选集》,2009年10月第一版,211页
    2汪世清、汪聪:《渐江资料集》[M]安徽人民出版社,1984年
    3黄宾虹《黄宾虹文集·书画编·下》上海书画出版社,2005年版
    4黄宾虹《黄山画苑论略》
    5原济语,见汪世清、汪聪:《渐江资料集》[M],安徽人民出版社,1984年刊本,78页
    6渐江《偈外诗》,转引自陈传席《明清中国画大师研究丛书——弘仁》[M],吉林美术出版社,1996年
    5月第一版,261页
    1渐江《画偈》,转引自陈传席《明清中国画大师研究丛书——弘仁》[M],吉林美术出版社,1996年5月第一版,259页
    2汪世清《金瑗的<十百斋书画录>》
    3吕晓:《清代四僧》[M]辽宁美术出版社,2002年10月第一版,90页
    4陈辞《中国名画家全集——董其昌》,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205页
    5方睿颐:《梦园书画录》,卷十七
    6转引自薛翔《中国画派研究丛书——新安画派》,吉林美术出版社,2003年1月第一版,62页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