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军江南大营研究(1853—1860)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1851年(清咸丰元年)中国爆发了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农民起义。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南京,改名天京,直接形成了同清王朝对峙的局面。为了扑灭太平天国农民起义,清政府设立了江南大营和江北大营。论文通过江南大营的组成、同太平军的作战,分析了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的军事过程,从一个侧面展示风云变幻的太平天国时期的历情状,以及晚清的军事制度的变更,把握近代历的脉搏,认清近代历的变迁。全文共分七章,分别为:
     第一章为江南大营的概述,从其成立、存续、灭亡的过程,分析其军事作用。
     第二章探讨江南大营存续时期与太平军作战的经过,主要战役的组织、进行,分析清王朝太平天国起义过程中的战略决策和战术。
     第三章主要论述了江南大营后勤供应和筹饷活动,分析厘金产生的必然性以及太平天国起义对清王朝财政带来的严重困难。
     第四章通过对江南大营的军事统帅、将领的分析,揭示江南大营失败的人为因素。
     第五章对江南、江北大营进行综合比较研究。分析清王朝对抗太平天国的战略意图以及两大军事集团对太平天国首都的“钳形”攻势及失败原因。
     第六章论述江南大营与湘军集团的关系,多侧面的分析江南大营的历地位。
     第七章为江南大营的历作用以及影响。
The peasants' uprising of Tai ping Heavenly Kingdom led by HONG Xiu-quan broke out in 1851. Two years later, Nianjing was chosen as the capital of the Kingdom and renamed as Tianjing, which symbolized the confrontation between the Qing Dynasty and Tai ping Heavenly Kingdom. In order to eradicate the uprising, the Qing government set up Jiangnan Military Camp and Jiangbei Military Camp. Based on the discussion of the organization of the Jiangnan Military Camp and the battle against Tai ping armies, the present thesis analyzed the process that the Qing government suppressed the Tai ping revolution with military forces, uncovering the changeable period of history in Tai ping revolution, presenting the alternation of the late Qing's military institution, providing a clue for understanding the historical events in the Qing Dynasty. The whole thesis is composed of seven chapters.
    The first chapter is the introduction of Jiangnan Military Camp, which discusses its construction, development, withering and function in military affairs.
    The second chapter probes into the battles between Jiangnan Camp and the Tai ping army, concerning the organization and process of some major battles, analyzing the strategies and tactics that the Qing government used to suppress Tai ping army.
    Chapter three addresses the logistic support, payment and rewarding of Jiangnan Miliatry Camp, analyzing the inevitable appearance of the Lijin (taxation) system and the acute financial difficulty that Tai ping revolution brought to the Qing government.
    Chapter four posts the unique elements in the withering of Jiangnan Camp based on an analysis of the captains and generals in the camp.
    Chapter five makes a comparison between Jiannan and Jiangbei Military Camp, discussing the Qing government's strategy against Tai ping army, the "clamp-shaped" offensive to the capital of Tai ping Heavenly Kingdom and its failure.
    Chapter six discuss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Jiangnan Military Camp and Xiang Army, presenting varied perspectives for the analysis of the historical influence of Jiangnan Military Camp.
    Chapter seven concludes with the historic significance and influence of Jiangnan Military Camp.
引文
1 《太平天国学术讨论会论文选集》(三),中华书局1981年版,747页。
    1 《清稿·食货志》,上海古籍出版社,上海书店1986年版,第9259页。
    2 《清列传》卷53,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4183页。
    3 《忆昭楼时事汇编》,《太平天国料丛编简辑》(五),中华书局1963年版,第294页。
    1 《太平天国》(七),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年版,第70—71页。
    2 《太平天国》(七),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年版,第74页。
    3 《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档案料》(8册),566—568页,光明日报出版社1990年版。
    4 吴绍萁:《四梦汇谈》卷2,第4页(苏州市博物馆藏)。
    1 《太平天国》(七),世纪出版集团2000版,第277页—278页。
    2 《钦定剿平粤匪方略》,同治刻本(下同),卷132,第10页。
    3 简又文:《太平天国全》(上),香港猛进书屋1962年版,第544页。
    1 《太平天国料丛编简辑》(六),中华书局1963年版,第241页。
    2 《太平天国》(七)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年版,第248、256页。
    3 王骧:《镇江话》,江苏古籍出版1984版,第9页。
    4 [清]《光绪丹徒县志》,卷1,《舆地四·形势叙》。
    1 茅家琦:《太平天国对外关系》,人民出版社1984版,106页。
    2 陈庆年:《镇江剿平粤匪记》,《太平天国料丛编简辑》(一),中华书局1961年版,第169页。
    3 张立:《镇江交通》,人民交通出版社1989年版,48页。
    4 [英]呤俐:太平天国革命亲历记(上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第223页。
    1 陈庆年:《镇江剿平粤匪记》,《太平天国料丛编简辑》(一),中华书局1961年版,第198—199页。
    2 张立:《镇江交通》,人民交通出版社1989年版,第135页。
    3 王骧:《镇江话》,江苏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第201页。
    1 郦纯:《太平天国军事概述》(下编),第一册,中华书局1982年版,第17页。
    2 陈庆年:《镇江剿平粤匪记》,《太平天国料丛编简辑》(一),中华书局1961年版,206页。
    2 陈庆年:《镇江剿平粤匪记》,《太平天国料丛编简辑》(一),中华书局1961年版,206页。
    1 《太平天国》(七),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年版,第233页。
    2 《太平天国》(七),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年版,第233页。
    1 陈康祺:《郎潜纪闻二笔三笔》,中华书局1984年版,第347页。
    2 王闿运:《湘军志·筹饷篇十六》,岳麓书社1985年版,第164页。
    3 《太平天国》(七),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年版,第256页。
    4 《太平天国料丛编简辑》(一),中华书局1961年版,第30页,第34页。
    5 《何桂清等书札》,江苏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202页。
    1 《太平天国》(第七册),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年版,第94—95页。
    2 莫祥芝:《上江两县合志》,卷十八,《咸丰三年以来兵事月表》,第16页。
    3 《何桂清等书札》,江苏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51页。
    4 《钦定剿平粤匪方略》,卷221,第13页。
    5 《钦定剿平粤匪方略》,卷163,第9页。
    1 《何桂清等书札》,江苏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62页。
    2 《钦定剿平粤匪方略》,卷186, 第37页。
    1 《钦定剿平粤匪方略》,卷196,第5页。
    2 《平天国料丛编简辑》(一),中华书局1961年版,第50页。
    3 王定安:《湘军记》,岳麓书社1983年版,第112页。
    4 陈康祺:《郎潜纪闻二笔三笔》,中华书局1984年版,第256页。
    1 李滨:《中兴别记》,卷46。
    2 阎敬铭编:《胡文忠公遗集·抚鄂书牍》,卷71。
    3 冯桂芬:《显志堂稿》卷6,台北文海出版社。
    4 佚名:《金坛围城记》《江浙豫皖太平天国料选编》,江苏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69—70页。
    5 《何桂清等书札》,江苏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39页。
    6 《太平天国》(七),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年版,第546—547。
    7 《钦定剿平粤匪方略》,卷241, 第12页。
    8 《吴煦档案选编》(一),江苏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14页。
    1 《湘军记》,岳麓书社1983年版,第115页。
    2 《越缦堂国事日记》,台北文海出版社,第308页。
    3 《清列传》卷49,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3857页。
    4 《乔勤恪公奏议》,卷2,台北文海出版社。
    5 和春奏,中国第一历档案馆藏朱批奏折
    6 《太平天国》(五),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年版,第234页。
    7 赵烈文:《能静居士日记》,《太平天国料丛编简辑》(三),中华书局1962年版,第138页。
    8 佚名:《金陵兵溃退守镇江竹枝词四十首·戎幕吟》。
    1 《太平天国料从编简辑》(二),中华书局1962年版,第150页。
    2 《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档案料》(22)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6年版,第258页。
    3 《太平天国料丛编简辑》(二),中华书局1962年版,第36页。
    1 《太平天国》(七),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年版,第65页。
    2 《太平天国》(七),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年版,第65页。
    1 《太平天国》(五),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年版, 第106页。
    2 《太平天国》(五),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年版, 第103-104页。
    3 《太平天国》(七),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年版,74—75页。
    1 《太平天国》(七),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年版,第76页。
    2 《太平天国》(七),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年版,第79页。
    1 《太平天国》(七),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年版,第162页。
    2 《太平天国》(七),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年版,第221页。
    3 《太平天国》(七),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年版,第221页。
    1 《太平天国》(四),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年版,第635-636页。
    1 “龟船”系太平军的一种大型船只。据周长森《六合纪事》载:太平军“联巨筏为四牌,上施楼橹,建了台,中载粮糗,四围障以牛皮,巨桨数十,名曰龟船”。(《太平天国》(五),第155页。)
    1 何桂清奏,一档馆藏殊批奏析。
    2 《太平天国料丛编简辑》(二),中华书局1962年版,第36页。
    3 《张国樑传》,《江表忠略》卷1,台北文海出版社。
    1 赵烈文对江南大营和湘军的长壕围困天京进行了一番对比,他说:“观长壕营垒,识其兵帅,与此间有三疑一、钦差总统大营,离壕十余里,而此处统领营逼近壕墙,且正当冲要。二、长壕深不及丈,而此处壕深广皆倍之。三、壕内各营,虽头敌不设严备,无坑堑,而此绕营小壕亦复宽深,鹿角梅坑,无不得法。又认识异者复有二:一、营官饮食,咄唑立办,客至无不留饮,而此间客至,方谋到城中饭肆买菜,客卒不及候而罢。二、营官及随身亲勇借华服,此皆如田人,不可辨认。此五者严既胜懈,俭既胜奢。呜呼,一胜一败,非偶然矣!”《太平天国料丛编简辑》(三),中华书局1962年版,第204页。
    2 《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档案料》(22),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第216页。
    1 李伯祥等:《关于十九世纪三十年代鸦片进口和白银外流数量》,《历研究》1980年第5期。
    2 郭毅生:《太平天国经济》,广西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31—32页。
    3 《清文宗实录》卷7,道光三十年四月癸酉。
    1 大学士管理户部事物祈钧藻等密折,咸丰三年六月十六日,中国第一历档案馆藏。
    2 《太平天国》(七),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年版,第85页。
    3 《太平天国》(七),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年版,第159页。
    4 《太平天国》(七),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年版,第207页。
    5 《太平天国》(七),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年版,第217页。
    6 《太平天国》(七),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年版,第209页。
    1 《太平天国》(七),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年版,第245-246页。
    2 《太平天国》(七),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年版,第232页。
    3 《太平天国》(七),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年版,第287页。
    4 《太平天国》(七),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年版,第386页。
    5 《太平天国》(七),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年版,第515页。
    6 《太平天国》(七),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年版,第517页。
    7 张集馨:《道咸宦海见闻录》,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170页。
    8 《曾国藩全集·家书),岳麓书社1994年版,第293页。
    9 《曾国藩全集·奏稿》,岳麓书社1987年版,第632页。
    10 《清稿》卷125,上海古籍出版社、上海书店1986年版,第9283页。
    1 《向荣奏稿》卷4,《太平天国》(七),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年版,第186页。
    1 徐宗亮:《归庐谈往录》卷一,台北文海出版社,第9页。
    2 佚名书函,中国第一历档案馆藏录副奏折补遗。
    3 《太平天国》(五),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年版,第234页。
    4 王有龄说:“在苏三年,按月给饷。而不能请领者,乃翼长王浚所为,大营存银二百万,均为贼有,昧尽天良,宜其同归于尽等语,误国者实此人也,不胜发指。”见《何桂清等书札,江苏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199页。
    1 《清稿·列传》卷188,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1340页。
    1 《向荣奏稿》卷2,《太平天国》(七),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年版,第65页。
    2 《向荣奏稿》卷9,《太平天国》(八),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年版,第449页。
    1 《何桂清等书札》,江苏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202页。
    2 《向荣奏稿》11,《太平天国》(八),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年版,第623页。
    3 李滨:《中兴别记》,卷27。
    1 《吴煦档案选编》(第6辑),江苏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206页。
    2 《钦定剿平粤匪方略》,卷175, 第13页。
    3 《何桂清等书札》江苏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62页。
    1 《钦定剿平粤匪方略》卷188,第10页。
    2 陈康祺:《郎潜记闻二笔三笔》,中华书局1984年版,第346页。
    3 《续碑传集》卷66,第7页。
    1 《吴煦档案选编》(第2辑),江苏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230页。
    2 《太平天国料丛编简辑》(一),中华书局1961年版,第191页。
    3 《何桂清等书札》,江苏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68页。
    4 《太平天国料丛编简辑》(一),中华书局1961年版,第48—49页。
    5 《太平天国资料汇编》,第二册(下),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748页。
    1 《吴煦档案选编》(第1辑),第217页。
    2 《钦定剿平粤匪方略》卷236,第39页。
    3 《吴煦档案选编》(第1辑),第217、228页。
    4 《清稿》列传卷184,上海古籍出版社,上海书店,1986年版,第1336页。
    5 张芾:《奏参抗捐巨绅折》,《张文毅公奏稿》卷1,台北文海出版社,第25—26页。
    6 薛福成:《书昆明何帅失陷苏常事》,《庸庵海外文编》卷4,第15页。
    1 许瑶光:《谈浙》、《太平天国》(六),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年版,第591页。
    2 《何桂清等书札》,江苏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53页。
    3 《钦定剿平粤匪方略》,卷221,第13页;《何桂清等书札》,第52页。
    4 《何桂清等书札》,江苏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81页。
    5 《何桂清等书札》,江苏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54页。
    6 《何桂清等书札》,江苏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57页。
    7 《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档案料》(十九),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400页。
    1 《历档案》,1981年第1期,第39页。
    2 《历档案》,1981年第1期,第40页。
    3 《吴煦档案选编》(第l辑),江苏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185页。
    4 《吴煦档案选编》(第1辑),江苏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184页。
    5 赵烈文:《能静居士日记》(三),中华书局1962年版,第134页。
    1 陈澹然:《江表忠略》,《张国樑传》,台北文海出版社,第6页。
    2 《钦定剿平粤匪方略》,卷237,第6页。
    3 李滨:《中兴别记》,卷47,第750页。
    4 《钦定剿平粤匪方略》,卷237,第6页。
    1 克劳塞维茨:《战争论》(一),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 第24页。
    2 《太公·龙韬》
    3 《吴子·论将》
    4 《列宁全集》卷31,第117页。
    5 克劳塞维茨:《战争论》(一),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 第24页。
    1 《太平天国》(七),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年版,第190页。
    2 《太平天国》(七),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年版,第282页。
    3 《张文毅公奏稿》卷1,台北文海出版社,第25—26页。
    1 王先谦:《十朝东华录》,咸丰朝,卷46,第26页。光绪25年石印本。
    2 《钦定剿平粤匪方略》,卷221,第13页。
    3 黄钧宰:《金壶七墨》,卷4,第1页。
    4 《何桂清等书札》,江苏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81页。
    5 《历档案》,1981年第l期,第35—36页。
    6 《历档案》,1981年第1期,第39页。
    7 《何桂清等书札》,江苏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49、54页。
    8 《钦定剿平粤匪方略》卷177,第12页。
    1 《钦定剿平粤匪方略》卷187,第6页。
    2 《钦定剿平粤匪方略》卷188,第5—6页;卷189,第7页。
    3 《硃批奏折》,第195号卷,第20号件。
    1 《太平天国料丛编简辑》(二),中华书局1962年版,第158页。
    2 《何桂清等书札》,江苏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61页。
    3 《钦定剿平粤匪方略》,卷194,第25页。
    4 《何桂清等书札》,江苏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68页。
    5 《钦定剿平粤匪方略》,卷195,第33页。
    6 《何桂清等书札》,江苏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66页。
    1 《越缦堂国事日记》,台北文海出版社,第308页。
    2 《何桂清等书札》,江苏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65页。
    3 《钦定剿平粤匪方略》卷237,第6页。
    4 张集馨:《道咸宦海见闻录》,中华书局1982年版,第296页;《太平天国》(三),第107页。
    5 《忆昭楼实事汇编》,《太平天国料丛编简辑》(五),中华书局1962年版,第305页。
    1 《太平天国》(七)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年版,第64页。
    2 《太平天国》(五)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年版,第107页。
    3 《咸同广陵稿》卷首,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1961年版。
    4 《咸同广陵稿》,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1961年版,第24页。
    5 《钦定剿平粤匪方略》,卷130。
    6 杜文澜:《江南北大营纪事本末》,卷下。
    1 《咸同广陵稿》,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1961年版,第38—39页。
    2 《咸同广陵稿》,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1961年版,第31页。
    3 《太平天国料丛编简辑》(三),中华书局1962年版,第304页。
    1 罗尔纲:《李秀成自述原稿注》,中华书局1982年版,第139—141页。
    2 佚名:《咸同广陵稿》,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1961年版,第43页。
    3 民国《瓜州续志》卷10,《墓·忠义冢》。
    1 《钦定剿平粤匪方略》,卷148。
    2 罗尔纲:《李秀成自述原稿注》,中华书局1982年版,第140页。
    1 《太平天国》(七),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年版,第232页。
    1 《太平天国》(七),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年版,第236页。
    2 《钦定剿平粤匪方略》卷63,第4页。
    3 《太平天国》(七),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年版,第258页。
    4 《太平天国》(八),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年版,第565页。
    1 《钦定剿平粤匪方略》卷69,第16页。
    2 《太平天国》(七),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年版,第307页。
    3 《太平灭国》(八),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年版,第642页。
    1 《钦定剿平粤匪方略》卷80,第2页。
    2 《何桂清等书札》记载:“飞咨北帅,将水师艇船归殿臣调度(重在此层),一杜北窜,一可助剿,业经奏明。北帅已允(此人阳奉阴违,平日拥兵自卫,从来不打仗。)”,江苏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54页。
    3 《未灰斋文集》卷2,台北文海出版社,第44页。
    4 《未灰斋文集》卷2,台北文海出版社,第47页。
    5 《未灰斋文集》卷5,台北文海出版社,第181页。
    6 贺廷寿等:《六合县志》卷8,第18页。
    7 《未灰斋文集》卷4,台北文海出版社,第150页。
    8 《太平天国》(七),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年版,第265—266页。
    1 蒋启勋等:《续纂江宁府志》,卷14,第21—22页。
    2 《太平天国》(八),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年版,第393—394页。
    3 《未灰斋文集》卷5,台北文海出版社,第182页。
    4 《太平天国》(八),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年版,第393—394页。
    5 贺廷寿等:《六合县志》卷8,第9页。
    6 《未灰斋文集》卷2,台北文海出版社,第62—68页。
    7 《中兴别记》(上),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489页。
    1 《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档案料》(19册),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第430页。
    2 《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档案料》(19册),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第452页。
    3 《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档案料》(19),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第450页。
    4 《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档案料》(19),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第492页。
    1 《太平天国》(五),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年版,第158页。
    2 《太平天国料丛编简辑》(一),中华书局1961年版,第46页。
    3 萧盛远:《粤匪纪略》,《太平天国料丛编简辑》(一),中华书局1961年版,第46页。
    1 《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档案料》(21),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第37—38页。
    1 《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档案料》(21)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6年版,第182页。
    1 曾国藩:《复议直隶练军事宜折》。《曾文正公全集·奏稿》,卷4。
    2 王闿运:《湘军志》,岳麓书社1985年版,第51页。
    3 薛福成:《书宰相有学无识》,《庸庵全集·续编》卷下。
    1 《何桂清等书札》,江苏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44页。
    2 《湘军志、湘军志评议、续湘军志》,岳麓书社1983年版,第28页。
    3 《太平天国》(六),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年版,第563页。
    4 王闓运在《湘军志·浙江篇第七》中记载“自寇居江宁,江南大营恒为浙轻重,倾浙财赋供饷,岁银几百万。湘军乏于资,则羡觊之。然浙江故无事于湘军,湘帅、浙抚每不相能。”可见湘军与江南大营交恶的主要原因是筹饷。同上第88页。
    5 王定安:《湘军记》,岳麓书社,1983年版,第112页。
    1 《何桂清等书札》,江苏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44页。
    2 《何桂清等书札》,江苏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39、44页。
    3 《何桂清等书札》,江苏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60页。
    4 《清列传》卷43,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3396页—3397页。
    1 《湘军记》岳麓书社1983年版,第115页。
    2 《曾文正公全集·书札》卷6,第10页。
    3 《太平天国》(六),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年版,第574页。
    4 《胡文忠公遗集.抚鄂书犊》卷79,第8页。
    5 《曾文正公全集·书札》卷6,第34页。
    1 《曾文正公全集·书札》卷4,第22页。
    2 《曾文正公全集·奏稿》卷14,第48页。
    3 《胡文忠公遗集·抚鄂书牍》卷80,第7页。
    1 《曾文正公全集·书礼》卷9,第15页。
    2 《清列传》卷76,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6294页。
    3 沈守之:《借巢笔记》,25页,丛书集成续编部26册,上海书店1994年版。
    1 吴云:《复李某》,《两櫑轩尺牍》卷12,台北文海出版社,第39—40页。
    2 杜文澜撰:《平定粤寇纪略》,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157页。
    1 罗尔纲:《湘军兵制》,中华书局1984年版,第227页。
    2 薛福成:《书宰相有学无识》,《庸庵全集·续编》卷下。
    1 《清稿·食货志》,上海古籍出版社,上海书店1986年版,第9259页。
    2 《清稿·食货志》,上海古籍出版社,上海书店1986年版,第9259页。
    3 《太平天国》(七),世纪出版集团2000年,第76页。
    4 《太平天国》(七),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年版,第82页。
    1 《太平天国》(七),第82页。
    2 《何桂清等书札》,江苏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15页。
    3 《太平天国料专辑》,上海古籍出版社出1979年版,第55页。
    4 《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档案料》(22),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6年版,第217页。
    1 《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档案料》(22),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6年版,第309页。
    1 拉尔夫·鲍威尔:《中国军事力量的兴起1895—1912》(陈泽宪、陈霞飞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79年版,第15页。
    2 同上
    3 拉尔夫·鲍威尔:《中国军事力量的兴起1895—1912》(陈泽宪、陈霞飞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79年版,第20页。
    1、《军机处录副奏折:太平天国卷》。
    2、中国第一历档案馆编:《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档案料》光明日报出版社1990年版,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3 奕訢等纂:《钦定剿平粤匪方略》(清刻本)
    4、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编辑:《太平天国料丛编简辑》,中华书局1961,1962,1963年版。
    5、中国学会主编:中国近代料丛刊《太平天国》,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年6月版。
    6、《曾国藩全集》,岳麓书社,1985年版。
    7、郭廷以:《太平天国事日志》,重庆商务印书馆,1946年版。
    8、简又文:《太平天国典制通考》,香港猛进书屋,1958年版。
    9、萧一山:《清代通》,台北商务印书馆,1963年版。
    10、郦纯:《太平天国军事概述》,中华书局,1982年版。
    11、崔之清:《太平天国战争全》,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2、罗尔纲:《太平天国》,中华书局,1991年版。
    13、罗尔纲:《李秀成自述原稿笺注》,中华书局,1995年版。
    14、罗尔纲:《湘军兵制》,中华书局,1984年版。
    15、茅家琦等:《太平天国兴亡》,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16、张一文:《太平天国军事》,广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17、郭毅生等:《太平天国大辞典》,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版。
    18、郭毅生:《太平天国历地图集》,中国地图出版社,1991年版。
    19、贾熟村:《太平天国时期的地主阶级》,广西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20、苏州博物馆、江苏师院历系、南京大学历系编:《何桂清等书札》,江苏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21、王定安:《湘军记》,岳麓书社,1983年版。
    22、王闿运等:《湘军志、湘军志评议、续湘军志》,岳麓书社,1983年版。
    23、南京大学历系编:《江浙豫皖太平天国料选编》,江苏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24、上海社科院历研究所编译:《太平军在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25、太平天国历博物馆编:《吴煦档案选编》,江苏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26、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研究所近代资料编辑室:《太平天国文献料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年版。
    27、《太平天国料专辑》,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
    28、[英]呤唎著、王维周译:《太平天国亲历记》,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
    29、[德]克劳塞维茨:《战争论》,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
    30、太平天国历博物馆编:《太平天国资料汇编》(一),中华书局,1980年版。
    31、太平天国历博物馆编:《太平天国资料汇编》(二),中华书局,1979年版。
    32、沈守之:《借巢笔记》,见《丛书集成续编》26册,上海书店,1994年版
    33、沈云龙主编:《未灰斋文集》,台北文海出版社。
    34、沈云龙主编:《心白日斋集》,台北文海出版社。
    35、沈云龙主编:《江表忠略》,台北文海出版社。
    36、龙盛运:《湘军稿》,四川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37、谢俊美:《翁同书传》,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38、周育民:《晚清财政与社会变迁》,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39、彭燮深:《太平军初占江南事录》,上海正风出版社,1951年版。
    40、佚名:《咸同广陵稿》,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1961年版。
    41、陈作霖:《可园备忘录》,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1986年版。
    42、聂伯纯、韩品峥:《太平天国天京图说集》,江苏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
    43、张明庆:《军事社会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44、《同治续纂江宁府志》,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馆藏。
    45、《续纂扬州府志》,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馆藏。
    46、杜文澜:《江南江北大营始末》,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馆藏
    47、过铸:《向张二公荣哀录》,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馆藏
    48、张集馨撰:《道咸宦海见闻录》,中华书局部,1981年版。
    49、熊志勇:《从边缘走向中心——晚清社会变迁中的军人集团》,天津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50、王继平:《湘军集团与晚清湖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51、罗悖融、李岳瑞:《太平天国战纪,春冰室野乘》,重庆出版社,2002年版。
    52、[美]拉尔夫·鲍威尔:《1895-1912中国军事力量的兴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79年版。
    53、[美]孔飞力:《中华帝国晚期的叛乱及其敌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2004年版。
    1、宓成:《清政府筹措镇压太平天国的军费及其后果》,《太平天国学刊》(第一辑),中华书局,1983年版。
    2、朱东安:《太平天国与咸同政局》,《近代研究》,1999年第二期。
    3、尹福庭:《试论太平天国革命时期清政府中央和地方权力的消长及其影响》,《太平天国学 刊》(第一辑),中华书局,1983年版。
    4、贾熟村:《对秦日刚集团的考察》,《黑龙江社会科学》,2001年4期。
    5、贾熟村:《试论咸同时期清政府的应变力》,《近代研究》,1989第3期。
    6、贾熟村:《太平天国时期地主阶级内部的争斗》,《太平天国学刊》第一辑,中华书局,1983年版。
    7、贾熟村:《地主阶级经世派的崛起》,《太平天国学术讨论会论文选集》(第三册),中华书局,1981年版。
    8、郭汉民:《太平天国与晚清政治》,《历研究》1993年3期。
    9、董蔡时:《论曾国藩与何桂清争夺浙江地盘的斗争》,《浙江学刊》1985年2期。
    10、舒翼:《太平军一破江北大营考释》,《扬州师院学报》1984年2期。
    11、沈渭滨:《太平军二破江南大营战役研究》,《历研究》1982年2期。
    12、吕国镛:《建平会议与二破江南大营》,《安徽志通讯》1983年3期。
    13、周锡公:《太平军二破江北大营的余波》,《学月刊》1986年4期。
    14、苏开华:《论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前后的军事战略》,《江海学刊》1983年5期。
    15、董蔡时:《试论太平天国二破江南大营、东征苏南与安庆保卫战的得失》,《苏州大学学报》,1984年2期。
    16、方之光、崔之清:《太平天国初期向荣与乌兰泰关系研究》,《南京大学学报》1982年4期。
    17、舒翼:《向荣江南大营初探》,《江海学刊》1983年2期。
    18、韩品峥:《向荣“江南大营”屯扎于孝陵卫质疑》,《扬州师院学报》1983年2期。
    19、王建华:《试论1853-1856年间的清军江南大营》,《军事历研究》1988年1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