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哈尔滨面粉业的产生与发展(1900-1945)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近代哈尔滨面粉业的兴起标志着哈尔滨近代工业的建立,而近代工业的产生标志着区域文明已从传统的农业时代进入早期现代化时代。所以,面粉工业在近代哈尔滨的兴起和发展过程中,起到关键性作用。
     关于近代哈尔滨面粉业的产生与发展过程,文章通过三个部分来论述。第一部分论述近代哈尔滨面粉业产生的历史背景,其中包括三点原因:首先是中东铁路的修筑与哈尔滨近代新式交通的出现,是近代哈尔滨面粉业的产生的基础条件;其次是近代市场体系的建立与哈尔滨区域经济的发展,是近代哈尔滨面粉业产生的重要保障;再次是国内外移民的涌入与哈尔滨面粉需求的迅速增长,是近代哈尔滨面粉业产生的动力源泉。第二部分具体阐述近代哈尔滨面粉业的发展历程,包括三个历史发展阶段。1900—1914年是近代哈尔滨面粉业的早期发展时期,通过初步建立,鼎盛时期,走向衰落三个阶段依次介绍俄侨面粉业对哈尔滨面粉业的垄断过程,并探析了近代哈尔滨面粉业的机器设备与经营状况。1914—1931年是近代哈尔滨面粉业的兴盛时期,文章介绍了当时哈尔滨民族面粉业的繁荣态势,其中着重概述了作为哈尔滨民族面粉业典型代表的双合盛面粉厂和天兴福面粉厂的发展情况。在此基础上,从原料采购、运输成本、市场争夺三个方面阐释了民族面粉业与外资面粉业的竞争情势。1931—1945年是近代哈尔滨面粉业的转折时期,本部分分析了日资面粉业全盘统制的真实原因及其表现,并论述了哈尔滨民族面粉业曲折前行的原因、表现和走向衰落的状况。第三部分探讨了近代哈尔滨面粉业发展的历史意义与经验教训。近代哈尔滨面粉业在发展过程中推动了哈尔滨农业近代化的进程,促进了哈尔滨工业近代化发展,提高了哈尔滨城市化的发展水平,刺激了哈尔滨民族资产阶级群体的成长。通过注重打造品牌效应和努力提高竞争实力的介绍,分析了近代哈尔滨面粉业为当今我国面粉业发展所带来的经验教训。
The rise of modern flour industry marked the establishment of modern Harbin industry, since the modern industry is the symbol of regional civilization developing from traditional agricultural times to early modern times. Accordingly, modern industry is the key element of Harbin modern industry’s rise and development.
     The author tries to expound the appearance and background of modern Harbin flour industry in three aspects. The first section focuses on the background of the appearance of modern Harbin flour industry, there are three reasons. Firstly, the construction of mid-east railway and the appearance of Harbin modern traffics are the basic conditions of the appearance of modern Harbin flour industry’; secondly, the establishment of modern market system and the development of Harbin regional economy is the significant guarantee of the appearance of modern Harbin flour industry; last, the immigration and diversification of Harbin dietary structure are the dynamic sources of the appearance of modern Harbin’s flour industry. With the help of these three reasons, modern Harbin flour industry rose and developed quickly. The second section presents the details of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Harbin flour industry. There are three phases. 1900-1914 is the first phase and also the early stage: in this part,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modern flour industry well and summarize the equipment technology and business circumstance of flour industry in different phases, the author tries to analyze the equipment technology and business circumstance of modern Harbin flour industry. And in the same part, the author introduces the monopoly of modern Harbin flour industry by overseas Russians through the establishment, apogee and decline of the flour industry of overseas Russians.1914-1931 is the silver age of modern Harbin flour industry: this part introduces the prosperity of Harbin national flour industry, and pays more attention to the two flour industries“Shuang Hesheng”and“Tian Xingfu”as the representatives of modern Harbin flour industry. And then the author focuses on expounding the competition between national and foreign flour industries in raw material’s buying , transportation cost and market competition. 1931-1945 is the period of the transformation: the author expounds the controlling situation of Japanese flour industry and discuss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national flour industry, analyzing the reasons, performance and the end towards decline of its tortuous development. The third section summarizes the historical significance and experience of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Harbin flour industry. Modern industry promotes the progress of Harbin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industrial modernization and urbanization; promotes the rise of Harbin modern national capitalist class and its group. Through introduction of the progress of setting up brands and trying to improve competition, the author analyzes the modern Harbin flour industry’s experience and lessons to current national flour industry.
引文
①咸一:《农产落价声中哈尔滨及中东铁路沿线之面粉业》,《中东半月刊》,第1卷第11号。
    ②《满洲农产之进步》,《远东报》,1916年10月7日。
    ③《满洲农产之进步(续)》,《远东报》,1916年10月13日。
    ④《哈尔滨四十年回顾史》,《滨江日报》1938年9月3日,第3版。
    ⑤《哈尔滨四十年回顾史》,《滨江日报》1938年10月2日,第3版。
    ⑥《哈尔滨四十年回顾史》,《滨江日报》1938年11月3日,第3版。
    ⑦普特:是沙皇时期俄国的主要计量单位之一,是重量单位,1普特=40俄磅≈16.38千克。
    ⑧石方:《中东铁路的修筑对哈尔滨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与影响》,《学习与探索》,1995年第4期。
    ⑨曲晓范:《近代东北城市的历史变迁》,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265页。
    ①南阳:《东三省铁路概况》,《中东经济月刊》,六周年纪念专号。
    ②曲晓范:《近代东北城市的历史变迁》,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44页。
    ③《哈尔滨四十年回顾史》,《滨江日报》,1939年1月5日,第3版。
    ④曲晓范:《近代东北城市的历史变迁》,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152页。
    ⑤咸一:《农产落价声中哈尔滨及中东铁路沿线之面粉业》,《中东半月刊》,第1卷第11号。
    ①李澍田(主编),徐世昌(编纂):《东三省政略》,卷十一(实业),吉林文史出版社,1989年,第1643页。
    ②一卢布=100戈比。
    ③《哈尔滨四十年回顾史》,《滨江日报》,1939年1月5日,第3版。
    ④石方:《中东铁路的修筑对哈尔滨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与影响》,《学习与探索》,1995年第4期。
    ⑤《东北贸易在中国贸易之地位》,《中东经济月刊》,第7卷第9号。
    ⑥陈绍南:《哈尔滨经济资料文集》第1卷,哈尔滨市档案馆出版,1990年10月,第239页。
    ⑦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哈尔滨文史资料》第15辑,哈尔滨出版社,1990年,第239页。
    ①《哈尔滨四十年回顾史》,《滨江日报》,1931年1月6日,第3版。
    ②哈尔滨课题组著:当代中国城市发展丛书《哈尔滨》,当代中国出版社,2007年3月,第20页。
    ③哈尔滨课题组著:当代中国城市发展丛书《哈尔滨》,当代中国出版社,2007年3月,第20页。
    ④哈尔滨社会科学院:《哈尔滨研究文集》,哈尔滨出版社,1998年,第222页。
    ⑤石方:《哈尔滨一二十年代的金融市场》,《龙江社会科学》,1995年第3期。
    ⑥《哈尔滨之银行事业》,《北满半月刊》,第4卷第15号。
    ⑦《哈尔滨四十年回顾史》,《滨江日报》,1938年9月10日,第3版。
    ⑧陈绍南:《哈尔滨经济资料文集》第4卷,哈尔滨市档案馆,1991年12月,第3页。
    ⑨段光达:《哈尔滨早期城市特点刍议》,《北方文物》,1994年第2期。
    ⑩南阳:《东三省铁路概况》,《中东经济月刊》,六周年纪念专号。
    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哈尔滨文史资料》第四辑,1984年8月,第89页。
    ②薛连举:《哈尔滨人口迁移》,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56页。
    ③段光达:《哈尔滨早期城市特点刍议》,《北方文物》,1994年第2期。
    ④段光达:《哈尔滨早期城市特点刍议》,《北方文物》,1994年第2期;哈尔滨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主编:《哈尔滨市志》第2卷《大事记·人口》,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458页。
    ⑤《哈尔滨四十年回顾史》,《滨江日报》,1938年12月15日,第3版。
    ①陈伯庄:《小麦及面粉》,交通大学研究所,1936年,第7页。
    ②饶明奇,祝军:《论近现华北农村饮食的变迁》,《信阳师范学院学报》,1999年第4期。
    ③《哈尔滨四十年回顾史》,《滨江日报》,1938年12月15日,第3版。
    ④石方,刘爽,高凌:《哈尔滨俄侨史》,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3年1月,第101页。
    ⑤哈尔滨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主编:《哈尔滨市志》第1卷《总序》,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106页。
    ⑥薛连举:《哈尔滨人口变迁》,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64页。
    ⑦房建昌:《本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各地犹太人概貌》,北京:《近代史研究》,1997年第6期。
    ⑧《本埠新闻》,《远东报》,1926年12月7日,第7版,缩微胶卷,哈尔滨市图书馆收藏。
    ⑨何宏:《哈尔滨的早期俄氏西餐》,《学理论》,2008年第2期。
    ①麸质:是小麦中的一组蛋白质,使面团具有坚固的结构。在面包加工时的醒发过程中麸质蛋白形成网状结构,如果没有麸质就不能形成这样的结构,面包也就不能发酵。
    ②《面粉业调查》,《东方杂志》,1925年第22卷,第22期。
    ③咸一:《农产落价声中哈尔滨及中东铁路沿线之面粉业》,《中东半月刊》,第1卷第11号。
    ①刘爽:《吉林新志》,远东编译社,伪满康德元年(1934年)版(铅印本),第343页。
    ②中东铁路调查局编:《北满与中东铁路》,哈尔滨,1992年俄文版,第42页。
    ③什捷英费利德:《俄国在满洲的事业》,哈尔滨,1910年俄文版,第139页。
    ④在传统手工作坊生产面粉时期,对于面粉品质级别的划分没有统一的标准。面粉质量检查方法是感官鉴定。到了近代机器制粉时期,根据火磨的设备,技术条件和消费对象以及人们的生活习惯,生产不同层次的面粉,即一等为精品,二等为普通粉。后来根据面粉营养成分将其划分为五个等级,这是比较科学的方法。其中一等品含水分13.28%,窒素含有物10.14%,脂肪0.90%,糖分2.40%,糊精3.24%,淀粉69.22%,灰分0.50%。以下等级综合营养成分依次降低。
    ①哈尔滨道里区编纂委员会,冯汝升:《道里区志》黑龙江人民出版社,第190页。
    ②石方,刘爽,高凌:《哈尔滨俄侨史》,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3年1月,211页。
    ③刘爽:《吉林新志》,远东编译社,伪满康德元年(1934年)版(铅印本),第343页。
    ④倪承剑:《帝国主义与东北面粉工业》,《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1995年第2期。
    ⑤陈真,姚洛:《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二辑,北京:三联书店,1961年,第794页。
    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哈尔滨文史资料》第四辑,1984年8月,第67页。
    ⑦《哈尔滨四十年回顾史),《滨江日报》,1938年11月3日,第3版。
    ⑧南满铁道农务课编,邢大安译;《满洲的面粉业》,《晨报》,1923年2月22日。
    ⑨南满铁道农务课编,邢大安译;《满洲的面粉业》,《晨报》,1923年2月22日。
    ①陈真,姚洛:《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二辑,北京:三联书店,1961年,第794页。
    ②(日)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社长室调查课:《满蒙全书》第三卷,大连:大连市满蒙文化协会出版,1922年,第327页。
    ③(日)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社长室调查课:《满蒙全书》第三卷,大连:大连市满蒙文化协会出版,1922年,第326页。
    ④汪敬虞:《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二辑(上册),北京:科学出版社,1957年,第285—286页。
    ⑤《哈尔滨》,《盛京时报》,1908年7月16日(光绪三十四年),第五版。
    ⑥《俄国大火磨之获利》,《远东报》摘编,第六辑,1917年2月20日。
    ⑦中东铁路经济调查局:《北满与中东铁路》,俄文版,第415页。
    ⑧南满铁道农务课编,邢大安译;《满洲的面粉业》,《晨报》,1923年2月24日。
    ⑨南满铁道农务课编,邢大安译;《满洲的面粉业》,《晨报》,1923年2月24日。
    ⑩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哈尔滨文史资料》第四辑,1984年8月,第71页。
    ①满史会编,东北沦陷四十年史辽宁编写组译:《满洲开发四十年史》下卷,新华出版社,1988年1月,第47页。
    ②张继民:《黑龙江省志·粮食志》,第三十八卷,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4年12月,第399页。
    ③张继民:《黑龙江省志·粮食志》,第三十八卷,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4年12月,第403页。
    ④《哈尔滨四十年回顾史》,《滨江日报》,1938年12月16日,第3版。
    ①南满铁道农务课编,邢大安译;《满洲的面粉业》,《晨报》,1923年2月22日。
    ②尼克:是帝俄制造的,用来鉴别粮食质量优劣的一种仪器。打尼克:是测量小麦容重的方法,一些面粉厂都有专门的打尼克人员。
    ③徐建民:《《黑龙江省志·农业志》,第七卷,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3年5月,第176页。
    ④咸一:《农产落价声中哈尔滨及中东铁路沿线之面粉业》,《中东半月刊》,第1卷第11号,表格。
    ⑤《哈尔滨四十年回顾史》,《滨江日报》,1938年12月16日,第3版。
    ⑥《哈尔滨四十年回顾史》,《滨江日报》,1938年12月16日,第3版。
    ⑦《哈尔滨四十年回顾史》,《滨江日报》,1938年12月16日,第3版。
    ①《哈尔滨四十年回顾史》,《滨江日报》,1938年12月17日,第3版。
    ②《哈尔滨四十年回顾史》,《滨江日报》,1938年12月17日,第3版。
    ③一布特(普特)≈16.38公斤,一布特=39.95封特,一封特≈0.41公斤。
    ④咸一:《农产落价声中哈尔滨及中东铁路沿线之面粉业》,《中东半月刊》,第1卷第11号。
    ⑤《本年内运至南满面粉数目》,《远东报》,1911年6月11日。
    ⑥资料来源: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哈尔滨文史资料》第四辑,1984年8月,第89页表格整理而成。
    
    ①资料来源:咸一:《农产落价声中哈尔滨及中东铁路沿线之面粉业》,《中东半月刊》,第1卷第11号。
    ②咸一:《农产落价声中哈尔滨及中东铁路沿线之面粉业》,《中东半月刊》,第1卷第11号。
    ③咸一:《农产落价声中哈尔滨及中东铁路沿线之面粉业》,《中东半月刊》,第1卷第11号。
    ①早在哈尔滨面粉业被俄侨垄断的时期,民族面粉厂便出现了。1908年中国民族资本投资30万元(哈大洋)在哈尔滨建立成发祥火磨和政记火磨。1913年永业面粉厂在呼兰成立,资本额为5万元。这些早期的面粉厂多是小本经营,在当时不占重要地位。
    ②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第627页。
    ③张白衣:《中国面粉业论》,《经济评论》,1936年第5期。
    ④徐新吾,杨凎,袁叔慎:《中国近代面粉工业史概况与特点》,《上篒缁峥蒲г貉跫究罚?987年第2期。
    ⑤刘爽:《吉林新志》,远东编译社,伪满康德元年(1934年)版(铅印本),第343页。
    ⑥《火磨营业近讯》,《滨江时报》,1925年11月10日,第6版。
    ⑦《面商获利之厚》,《远东报》,1919年11月19日。
    ⑧《面商获利之厚》,《远东报》,1919年11月19日。
    ①徐进功:《论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我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及其原因》,《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94年第4期。
    ②凤山:《东三省工业概况》,《中东经济月刊》,六周年纪念专号。
    ③资料来源:咸一:《农产落价声中哈尔滨及中东铁路沿线之面粉业》,《中东半月刊》,第1卷第11号,第5、6页表格;陈绍南:《哈尔滨经济资料文集》第3卷,哈尔滨市档案馆出版,1991年8月,第146—149页“面粉业大事记”。
    ②资料来源:陈绍南:《哈尔滨经济资料文集》第3卷,哈尔滨市档案馆出版,1991年8月,第104页,表格整理。
    
    ①资料来源:陈绍南:《哈尔滨经济资料文集》第3卷,哈尔滨市档案馆出版,1991年8月,第104—105页,表格。
    ②《火磨公司之通告》,《远东报》,1916年2月15日。
    ③《双合盛火磨广告》,《远东报》,1917年1月6日。
    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哈尔滨文史资料》第二辑,1983年9月,第25页。
    ②张正:《20世纪哈埠民资工商业的开拓者之一—记双合盛创始人张廷阁》,《黑龙江史志》,2004年第5期。
    ③张继民:《黑龙江省志·粮食志》,第三十八卷,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4年12月,第390页。
    ④《哈尔滨制粉业状况——各工厂亦准备改电力》,《盛京时报》,1936年7月25日,第13版。
    ⑤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哈尔滨文史资料》第四辑,1984年8月,第75页。
    ⑥《火磨获利之巨》,《远东报》,1917年1月12日。
    ⑦《火磨商之获利》,《远东报》,1918年2月2日。
    ⑧《双合盛火磨之获利》,《远东报》,1919年2月14日。
    ⑨《哈尔滨制粉业状况——各工厂亦准备改电力》,《盛京时报》,1936年7月25日,第13版。
    ⑩《国务院颁给火磨匾额》,《远东报》,1919年3月28日。1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哈尔滨文史资料》第四辑,1984年8月,第58页。
    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哈尔滨文史资料》第四辑,1984年8月,第61页。
    ②穆偶初:《藕初五十年自述》,第37页,吴申元,杨勇:《企业家与近代中国企业发展的“黄金时期“》,《河南社会科学》,2007年1月,第15卷第1期。
    ③穆偶初:《藕初五十年自述》,第37页,吴申元,杨勇:《企业家与近代中国企业发展的“黄金时期“》,《河南社会科学》,2007年1月,第15卷第1期。
    ④陈绍南:《哈尔滨经济资料文集》第3卷,哈尔滨市档案馆出版,1991年8月,第141页。
    ⑤陈绍南:《哈尔滨经济资料文集》第3卷,哈尔滨市档案馆出版,1991年8月,第139页。
    ⑥陈绍南:《哈尔滨经济资料文集》第3卷,哈尔滨市档案馆出版,1991年8月,第140页。
    ①中日合办的面粉厂,土地由中国供给,资本与技术人员由日本提供。中俄合办也大抵如此。
    ②《小麦与面粉》,《滨江时报》,1925年1月9日,第7版。
    ③《哈尔滨四十年回顾史》,《滨江日报》,1938年9月10,第3版。
    ④杨大金:《现代中国实业志》第二册,上海:商务印书馆,1934年,第625页。
    ⑤(日)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社长室调查课:《满蒙全书》第四卷,大连:大连市满蒙文化协会出版,1922年,第324页。
    ⑥李龙门:《一年来哈尔滨市各种粮石价格之变动》,《中东半月刊》,一周年专辑,第2卷第13号。
    ⑦杨大金:《现代中国实业志》第二册,上海:商务印书馆,1934年,第632页。
    ⑧杨大金:《现代中国实业志》第二册,上海:商务印书馆,1934年,第632页。
    ⑨昨非:《民国十九年哈尔滨工商各业之回顾》,《中东半月刊》,第2卷第7号。
    ⑩《哈尔滨东三省面粉同业联合会之成立》,《中东半月刊》,第1卷第2号。11《哈尔滨东三省面粉同业联合会之成立》,《中东半月刊》,第1卷第2号。12陈绍南;《哈尔滨经济资料文集》第3卷,哈尔滨市档案馆出版,1991年8月,第99页。13陈绍南;《哈尔滨经济资料文集》第3卷,哈尔滨市档案馆出版,1991年8月,第99页。
    ①《颇起以极大的恐慌,北满之火磨业,拟乘此输入运费之减低,日本面多准备向哈输运》,《滨江日报》,1935年4月15日,第3版。
    ②戢武:《岌岌可危之哈尔滨经济界》,《中东半月刊》,第1卷第2号。
    ③《外国面粉运来哈埠》,《滨江时报》,1933年3月15日,第6版。
    ④《哈尔滨东三省面粉同业联合会之成立》,《中东半月刊》,第1卷第1号。
    ⑤南满铁道农务课编,邢大安译;《满洲的面粉业》,《晨报》,1923年2月23日。
    ⑥《加拿大面粉运来北满,诚为北满粉业之危机》,《滨江时报》,1930年10月9日,第10版。
    ⑦《本埠面粉输出数》,《滨江时报》,1926年1月17日,第6版。
    ⑧《本埠面粉输出数》,《滨江时报》,1926年1月17日,第6版。
    ⑨《面粉出口之获利》,《远东报》,1919年11月7日。
    ①《以面粉自足为目的筹设日满制粉会社——依五年计划日商积极投资益》,《滨江时报》,1937年2月28日,第6版。
    ②张继民:《黑龙江省志·粮食志》,第三十八卷,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4年12月,第392页。
    ③《哈市三火磨》,《滨江时报》,1937年2月9日,第6版。
    ④资料来源:(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哈尔滨文史资料》第四辑,1984年8月,第82页表格。
    ①《制粉联会正式成立——面粉统制法规决定,法规定由于十月一日起实行,今后小麦及面粉配给圆滑无不足之虑》,《滨江日报》,1938年9月28日,第3版。
    ②社团法人满洲制粉联合会,何书广:《谈跃进满洲之制粉业(二)——制粉统制机关》,《盛京时报》,1939年12月12日,晨报,第4版。
    ③社团法人满洲制粉联合会,何书广:《谈跃进满洲之制粉业(三)——制粉统制机关》,《盛京时报》,1939年12月12日,晚报,第6版。
    ④《制粉联会正式成立——面粉统制法规决定,法规定由十月一日起实行,今后小麦及面粉配给圆滑无不足之虑》,《滨江日报》,1938年9月28日,第3版。
    ⑤《各制粉厂之出品均归制粉联会统制,分配系统经当局规定》,《滨江日报》,1938年10月30日,第3版。
    ①衣保中:《论伪满时期的殖民地区域经济一体化》,《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1年7月,第4期。
    ②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哈尔滨文史资料》第四辑,1984年8月,第49页。
    ③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哈尔滨文史资料》第四辑,1984年8月,第85页。
    ④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哈尔滨文史资料》第二辑,1984年8月,第30页。
    ⑤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哈尔滨文史资料》第四辑,1984年8月,第83页。
    ⑥张继民:《黑龙江省志·粮食志》,第三十八卷,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4年12月,第393页。
    ⑦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哈尔滨文史资料》第四辑,1984年8月,第83页。
    ⑧徐新吾,杨凎,袁叔慎:《中国近代面粉工业史概况与特点》,《上篒缁峥蒲г貉跫究罚?987年第2期。
    ①中国科学院经济研究所资本主义经济改造研究室,中央工商行政管理局资本主义经济改造研究室编:《旧中国机制面粉工业统计资料》,北京:中华书局,1966年2月,第46—47页表格计算。
    ②孙祖源:《哈尔滨最近之火磨业》,《中东半月刊》的,第2卷第15号。
    ③孙祖源:《哈尔滨最近之火磨业》,《中东半月刊》的,第2卷第15号。
    ④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哈尔滨文史资料》第四辑,1984年8月,第17页。
    ⑤许涤新;《货币战争及其对于中国经济的影响》,《东方杂志》,1934年第31卷第9期。
    ⑥李龙门:《一年来哈尔滨市各种粮石价格之变动》,《中东半月刊》,一周年专辑,第2卷第13号。⑦陈绍南;《哈尔滨经济资料文集》第3卷,哈尔滨市档案馆出版,1991年8月,第107页。
    ⑧陈绍南;《哈尔滨经济资料文集》第3卷,哈尔滨市档案馆出版,1991年8月,第107页。
    ⑨王翔:《近代中国的榨油手工业和磨粉手工业》,《琼州大学学报》,2001年6月28日,第8卷,第2期。
    ⑩南满铁道农务课编,邢大安译;《满洲的面粉业》,《晨报》,1923年2月25日。
    ①《笨磨面粉之价值》,《远东报》,1919年12月2日。②《运到笨磨面粉》,《远东报》,1920年12月15日。③王桧林:《中国现代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12月,第152页。④昨非:《民国十九年哈尔滨工商各业之回顾》,《中东半月刊》,第2卷第7号。⑤昨非:《民国十九年哈尔滨工商各业之回顾》,《中东半月刊》,第2卷第7号。⑥陈绍南;《哈尔滨经济资料文集》第3卷,哈尔滨市档案馆出版,1991年8月,第107页。⑦《北满水灾区域异常辽阔,约占全国面积十分之一,灾民五百万人,农产几全减》,《盛京时报》,1932年8月14日。第4版。⑧《水灾声中之粮谷损失》,《盛京时报》,1932年9月1日,第6版。⑨咸一:《农产落价声中哈尔滨及中东铁路沿线之面粉业》,《中东半月刊》,第1卷第11号。⑩《民食问题:所生珍异现象缘于面粉之不足消费,市民无形中增加负担》,《滨江日报》,1938年7月18日,第3版。11陈绍南;《哈尔滨经济资料文集》第3卷,哈尔滨市档案馆编辑出版,1991年8月,第111—112页。
    ①《哈埠火磨》,《滨江时报》,1925年1月7日,第6版。
    ②陈绍南;《哈尔滨经济资料文集》第3卷,哈尔滨市档案馆出版,1991年8月,第110页。
    ③资料来源: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哈尔滨文史资料》第四辑,1984年8月,第79页表格。
    ④资料来源:陈绍南;《哈尔滨经济资料文集》第3卷,哈尔滨市档案馆编辑出版,1991年8月,第110—111页“现在开业火磨之生产能力”与“最近一年中火磨之生产额”两个表格资料整理而成。
    ①陈绍南;《哈尔滨经济资料文集》第3卷,哈尔滨市档案馆出版,1991年8月,第119页。
    ②内容:一是关税,输出:小麦每担0.39元,面粉每担0.41元,麸皮免税。输入:小麦每担0.5元,面粉每担1元,麸皮免税。二是统税(消费税),每担面粉0.1元。三是开江税(松花江水运小麦的内税)小麦每担0.25元。
    ③《哈市制粉业日趋好转——每日出产三万袋已不敷需求,各火磨正力谋增加生产中》,《国际协报》,康德二年十一月四日,第3版。
    ④《美国面粉限制行销北满,仅至新京而止》,《滨江时报》,1933年11月17日,第6版。
    ①《哈市制粉业日趋好转——每日出产三万袋已不敷需求,各火磨正力谋增加生产中》,《国际协报》,康德二年十一月四日,第3版。
    ②《本市制粉业突呈好转——日销达两万四五千袋之多,有求过于供之势》,《国际协报》,康德二年十二月十日,第6版。
    ③《因制粉业景气,新设工厂有层出不穷之势》,《滨江时报》,1937年3月5日,第6版。
    ④《哈市火磨制粉量——每日突破六千六百余袋,现在操业工场计十七家》,《滨江时报》,1937年1月22日,第六版。
    ⑤《十一月份哈市制粉业——平均每日生产四万三千余袋,呈本市空前未有活况》,《国际协报》,康德二年十二月十日,第6版。
    ⑥资料来源:《哈市面粉业异常发展》,《滨江时报》1936年4月13日,第6版,表格。
    ①《哈制粉业去年度制粉统计一千一百万袋——较诸前年激增百分之八十七,十二月份尤呈未曾有之纪录》,《滨江时报》,1937年1月20日,第6版。
    ②《满洲面粉将畅销中国——华北自不待论即华中亦将见满粉》,《滨江时报》,1936年6月5日,第6版。
    ③《满洲面粉将畅销中国——华北自不待论即华中亦将见满粉》,《滨江时报》,1936年6月5日,第6版。
    ④《哈尔滨制粉业状况——各工厂亦准备改电力》,《盛京时报》,1936年7月25日,第3版。
    ⑤《哈市制粉业界现出全盛的时代——各工厂悉扩张生产力》,《盛京时报》,1936年5月26日,第13版。
    ⑥《哈市制粉业者均扩充其制粉能力——天兴福改善各分厂内容,计划能使日产二万袋》,《滨江时报》,1936年5月23日,第6版。
    ⑦《哈市制粉工厂于本年内可全部利用电力》,《滨江时报》,1937年11月7日,第3版。
    ⑧《黄金时代已过去,制粉业渐不振》,《滨江时报》,1937年4月17日,第6版。
    ⑨《制粉界依然不振,待业者续出不穷》,《盛京时报》,1938年3月9日,第9版。
    ⑩《重要食品面粉价格依然高涨——国币六院不能购麦一袋,市民叫苦仍盼当局设法》,《盛京时报》,1938年6月25日,第6版11《饭馆同业公会呼吁救济面粉——饭馆存废关系民食繁荣市面》,《滨江日报》,1938年7月23日,第3版。12《饭馆同业公会呼吁救济面粉——饭馆存废关系民食繁荣市面》,《滨江日报》,1938年7月23日,第3版。13《饭馆同业公会呼吁救济面粉——饭馆存废关系民食繁荣市面》,《滨江日报》,1938年7月23日,第3版。14徐新吾,杨凎,袁叔慎:《中国近代面粉工业史概况与特点》,《上篒缁峥蒲г貉跫究罚?987年第2期。
     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哈尔滨文史资料》第四辑,1984年8月,第94页。
    ①王亚雄:《对解决我省面粉市场问题的治本措施的建议》,《黑龙江粮油科技》,1995年第3期。
    ②张继民:《黑龙江省志·粮食志》,第三十八卷,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4年12月,第390页。
    ③哈埠的小麦向不纳税,价格较黑河便宜,而且柴木、机油等也无税课,而且人工较黑河廉价。由哈埠运到黑河的面粉每袋只需纳税四戈比。
    ④《哈埠面粉与大黑河面粉之差别》,《远东报》,1910年10月2日。
    ⑤《哈埠面粉与大黑河面粉之差别》,《远东报》,1910年10月2日。
    ⑥《运载大宗面粉赴黑河》,《远东报》,1918年6月21日。
    ⑦于春英:《近代移民与牡丹江地区农业开发》,《古今农业》,2007年第4期。
    ⑧牡丹经宁安县的新华面粉公司,资本金为15万元,长宁机制面粉股份有限公司,资本金为20万元,两厂基本代表了牡丹江地区面粉业的最高投资水平。而同时期的哈尔滨双合盛面粉厂资本金为50万元,天兴福二厂和四厂分别是30万元,一般的面粉厂也在15—30万元之间,可见,差异之大。而在面粉产销数量方面亦是如此。
    ⑨曲晓范:《近代东北城市的历史变迁》,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153页。
    ①《满洲已垦之地亩》,《远东报》,1919年4月4日。
    ②《面粉业调查》,《东方杂志》,1925年第22卷,第22期。
    ③何书广:《谈跃进满洲之制粉业(一)》,《盛京时报》,1939年12月10日,晚报,第6版。
    ④徐新吾,杨凎,袁叔慎:《中国近代面粉工业史概况与特点》,《上篒缁峥蒲г貉跫究罚?987年第2期。
    ⑤衣保中在《东北农业近代化研究》中讲“近代农业是由自给自足生产向商品化生产转变的农业”。衣保中:《东北农业近代化研究》,吉林文史出版社,1900年7月,第1页。
    ⑥戢武:《岌岌可危之哈尔滨经济界》,《中东半月刊》,第1卷第2号。
    ⑦《北满杂粮出口数目之调查》,《远东报》,1911年6月20日。
    ①咸一:《农产落价声中哈尔滨及中东铁路沿线之面粉业》,《中东半月刊》,第1卷第11号。
    ②《窑山煤矿之富厚》,《远东报》,1919年1月15日。
    ③《巨商创办工厂》,《远东报》,1919年5月21日。
    ④季茀:《一月中哈尔滨市各项商情》,《中东半月刊》,第2卷第4号。
    ⑤季茀:《一月中哈尔滨市各项商情》,《中东半月刊》,第2卷第4号。
    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哈尔滨文史资料》第二辑,1983年9月,第24页。
    ⑦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哈尔滨文史资料》第二辑,1983年9月,第26页。
    ①章开沅,罗福惠:《比较中的审视·中国早期现代化研究》,浙江:浙江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434页。
    ②谭玉秀,范立君:《从市场发育等角度对近代东北城市化的分析——以奉天东部为例》,《社会科学战线》,2006年第2期。
    ③哈尔滨铁路局志编审委员会:《哈尔滨铁路局志》上册,中国铁道出版社,1996年,第200页。
    ④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哈尔滨文史资料》第二辑,1983年9月,第28页。
    ⑤《小麦来哈之多》,《远东报》,1916年9月3日。
    ①曲晓范:《近代东北城市的历史变迁》,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9页。
    ②陆费逵:《实业家之修养》,吴申元,杨勇:《企业家与近代中国企业发展的“黄金时期”》,《河南社会科学》,2007年1月,第15卷第1期。
    ①李夫晨,巴瑛:《历史回眸》,哈尔滨出版社,1998年12月1日,第129页。
    ②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哈尔滨文史资料》第二辑,1983年9月,第40页。
    ③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哈尔滨文史资料》第四辑,1984年8月,第21页。
    ④戢武:《岌岌可危之哈尔滨经济界》,《中东半月刊》,第1卷第2号。
    ⑤《东北三省火磨业之衰败及其救济法》,《滨江时报》,1923年5月23日,第6版。
    ⑥《火磨亦组织公会》,《远东报》,1920年3月3日。
    ①戢武:《岌岌可危之哈尔滨经济界》,《中东半月刊》,第1卷第2号。
    ②戢武:《岌岌可危之哈尔滨经济界》,《中东半月刊》,第1卷第2号。
    ③《东三省面粉与火磨大团结》,《滨江时报》,1930年7月22日。
    ④《北满火磨联合会连日开会讨论维持办法,哈埠火磨公会首先提出意见,群力抵制外国面粉之输入策》,《滨江时报》,1930年6月28日,第10版。
    ⑤《火磨公会对于禁运麦面之呼声》,《滨江时报》,1929年9月4日,第10版。
    ①李翠霞:《品牌经营食品工业发展的必然选择》,《黑龙江日报》,2004年11月8日。
    ②祝美云:《面粉加工企业的营销策略》,《粮油加工》,2007年第12期。
    ③《安裕火磨出品广告》,《远东报》,1918年4月4日。
    ①徐新吾,杨凎,袁叔慎:《中国近代面粉工业史概况与特点》,《上篒缁峥蒲г貉跫究罚?987年第2期。
    ②李士良,石方,高凌:《哈尔滨史略》,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120页。
    ③每个技师每月为哈大洋二百元以至四百元。
    ④咸一:《农产落价声中哈尔滨及中东铁路沿线之面粉业》,《中东半月刊》,第1卷第11号。
    ⑤李则选:《我国制粉技术的回顾与展望》,《面粉通讯Flour Milling》,2003年第3期。
    
    ①凤山:《东三省工业概况》,《中东经济月刊》,六周年纪念专号。
    ②《哈尔滨四十年回顾史》,《滨江日报》,1939年1月7日,第3版。
    
    ①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第981页。
    ②本报特邀记者:《振兴民族品牌的女中豪杰——徼桂玲》,《环渤海经济瞭望》,第60页。
    ③湖雪面粉公司:是2006年在我国面粉业中进行品牌整合的的第一匹黑马,是成功打造全国面粉品牌的典范。
     ①李光斗:《给你N个喜爱的理由——湖雪面粉策划案全记》,《营销Marketing》,2006年第8期。
    [1](俄)史弼臣.远东报[N],清光绪三十二年二月二十日(1906年3月14日)在哈尔滨创刊,哈尔滨市图书馆藏,(1910年8月1日—1931年11月29日)缩微胶卷和报纸。
    [2]范聘卿.滨江时报[N],1921年3月15日在哈尔滨创办,哈尔滨市图书馆藏,(1921年3月15日—1937年10月31日)缩微胶卷和报纸.
    [3]滨江日报[N]:1937年11月1日创刊,哈尔滨市图书馆藏,(1937年11月1日—1945年4月9日.
    [4]莫德惠主编.中东半月刊[N],中华民国十九年七月创刊.
    [5]莫德惠主编.中东经济月刊[N]:原名东省经济月刊[N],中华民国十四年三月十五日创刊,中东路印刷所印.
    [6]盛京时报[N]:沈阳:沈阳七二一二厂印制,1985年,影印本.
    [7]国际协报[N]:哈尔滨市图书馆藏,(1919年11月12日—1937年10月31日)缩微胶卷.
    [8]晨报[N],东北师范大学图书馆藏,(1923年2月22日—1923年3月1日).
    [9]东方杂志[N]:1904年3月11日创刊,商务印书馆出版.
    [1]陈真,姚洛.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M].全4辑,北京:三联书店,1961年.
    [2]汪敬虞.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M].第二辑(1895年—1914年下册),北京:科学出版社,1957年.
    [3]王桧林:中国现代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12月.
    [4]中国科学院经济研究所资本主义经济改造研究室,中央工商行政管理局资本主义经济改造研究室编.旧中国机制面粉工业统计资料[M],北京:中华书局,1966年2月.
    [5]陈伯庄.小麦及面粉[M].交通大学研究所,1936年.
    [6]杨大金.现代中国实业志[M].上海:商务印书馆,1934年.
    [7]章开沅,罗福惠.比较中的审视·中国早期现代化研究[M].浙江:浙江人民出版社,1993年.
    [8]徐珂.清稗类钞[M].铅印本,第十三册,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
    [9]李澍田(主编),徐世昌(编纂).东三省政略[M].卷十一(实业),吉林文史出版社,1989年.
    [10]东北三省中国经济史学会.东北经济史论文集[C].上、下册,1984年.
    [11]孔经纬.东北经济史[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6年.
    [12]衣保中.中国东北农业近代化研究[M].吉林文史出版社,1900年7月.
    [13]曲晓范.近代东北城市的历史变迁[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14]辛培林,张凤鸣,高晓燕.黑龙江开发史[M].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9年6月.
    [15]苏崇民.满铁史[M].东北沦陷十四年史丛书(1931年—1945年),中华书局,1990年12月.
    [16]满史会编,东北沦陷四十年史辽宁编写组译.满洲开发四十年史[M].下卷,新华出版社,1988年1月.
    [17]陈绍南.哈尔滨经济资料文集[G].(1—4卷),哈尔滨市档案馆出版.第1卷1990年10月出版;第二卷1991年4月出版;第三卷1991年8月出版;第四卷1991年12月出版.
    [18]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哈尔滨文史资料[G].(第二辑,第四辑,第十五辑)。第二辑1983年9月出版;第二辑1984年2月出版;第四辑1984年8月出版,第十五辑1990年出版.
    [19]石方,刘爽,高凌.哈尔滨俄侨史[M].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3年1月.
    [20]哈尔滨课题组著.当代中国城市发展丛书.哈尔滨[M].当代中国出版社,2007年3月.
    [21]哈尔滨社会科学院.哈尔滨研究文集[M],哈尔滨出版社,1998年.
    [22]薛连举.哈尔滨人口迁移[M],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8年.
    [23]李士良,石方,高凌.哈尔滨史略[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4年.
    [24]方世军,关成和.哈尔滨之最[M].哈尔滨出版社,1989年9月.
    [25]张铁江.揭开哈尔滨犹太人历史之谜(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5年.
    [26]朱显平,孔经纬.帝俄对哈尔滨一带的经济掠夺[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6年8月.
    [27]李夫晨,巴瑛.历史回眸[M].哈尔滨出版社,1998年12月1日.
    [28]张继民.黑龙江省志·粮食志[M].第38卷,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4年12月.
    [29]徐建民.黑龙江省志·农业志[M].第7卷,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3年5月.
    [30]黑龙江史志编辑部.黑龙江史志[J].哈尔滨,1984年.
    [31]哈尔滨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哈尔滨史志[J],1983年附增刊(1—6)期,1984年附增刊(1—6期),1986年(1—4期).
    [32]哈尔滨铁路局志编审委员会.哈尔滨铁路局志[M],中国铁道出版社,1996年.
    [33]刘爽.吉林新志[M].铅印本.远东编译社,伪满康德元年(1934年).
    [34]哈尔滨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主编:哈尔滨市志[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0年.
    [35]哈尔滨市香坊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杨凤鸣.香坊区志[M].哈尔滨出版社,1995年7月.
    [36]哈尔滨市道外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徐宝贵.道外区志[M].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5年4月.
    [37]哈尔滨市太平区地方志办公室,腾茂行.哈尔滨市太平区志[M].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2年10月.
    [38]哈尔滨市道里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冯汝升.道里区志[M].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3年11月.
    [39]毛泽东.毛泽东选集[M].第2卷,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
    [1] (苏)阿瓦林.帝国主义在满洲[M].北京对外贸易学院俄语教研室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年.
    [2](美)雷麦.外人在华投资论[M].蒋学楷,赵康节译,上海,商务印书馆,1937年.
    [3](美)威罗贝.外人在华投资特权和利益[M].王绍坊译,北京:三联书店,1957年.
    [4](日)满史会编.满洲开发四十年史[M].东北沦陷十四年史辽宁编写组译,沈阳:新华出版社,1988年1月.
    [5] (日)满洲国史编纂刊行会主编.满洲国史分论[M].东北沦陷十四年史吉林编写组译,长春:内部发行本,1990年。
    [1] (日)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社长室调查课编.满蒙全书[M],大连:大连市满蒙文化协会出版, 1922年.
    [2](日)山田久太郎.满蒙都邑全志[M].东京:日刊支那事情社,1925年.
    [3](日)哈尔滨满铁事务所编著.北满洲概况[M].哈尔滨:哈尔滨满铁事务所发行,1933年.
    [4](日)东满洲铁道株式会社哈尔滨事务所调查课编.北满主要都市商工概况[M].哈尔滨满铁事务所发行,1927年.
    [5](日)东省铁路经济调查局编著.北满舆中东铁路[M].东省铁路经济调查局发行,1927年.
    [6](日)伪满洲国国务院总务厅情报处编.省政彙览·滨江省篇[M].国务院总务厅情报处发行,1936年.
    [7](日)伪满洲国国务院总务厅情报处编.省政彙览·龙江省篇[M].国务院总务厅情报处发行,1935年.
    [8](俄)中东铁路调查局编.北满与中东铁路[M].哈尔滨,1992年.
    [9](俄)什捷英费利德.俄国在满洲的事业[M],哈尔滨,1910年.
    [10](俄)苏林.北满和哈尔滨的工业[M],哈尔滨,1928年.
    [1]李则选.我国制粉技术的回顾与展望[J].面粉通讯Flour Milling,2003年第3期.
    [2]苏全有,马向虹.试论近代中国面粉业的进口替代问题[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10月第16卷第5期.
    [3]林刚.对1927—1937年间中国机器面粉工业的若干考察[J].中国经济史研究,2004年第4期.
    [4]张白衣.中国面粉业论[J].经济评论,1936年第5期.
    [5]倪承剑.帝国主义与东北面粉工业[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1995年第2期.
    [6]张正.20世纪初哈埠民族工商业的开拓者之一—记双合盛创始人张廷阁[J].黑龙江史志,2004年第5期.
    [7]张正.20世纪初哈埠民族工商业的开拓者之一—面粉大亨邵乾一[J].黑龙江史志,2005年第1期.
    [8]王翔.近代中国的榨油手工业和磨粉手工业[J].琼州大学学报,2001年6月28日第8卷第2期.
    [9]彭南生.论近代手工业与民族机器工业的互补关系[J].中国经济史研究,1999年第2期.
    [10]饶明奇,祝军.论近现华北农村饮食的变迁[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1999年第4期.
    [11]于春英.近代移民与牡丹江地区农业开发[J].古今农业,2007年第4期.
    [12]白秀丽.20世纪初黑龙江地区的民族加工工业[J].龙江社会科学,1996年第2期.
    [13]王爱萍,罗继龙.论东北易帜与东北民族工业的发展[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12月第4卷第4期.
    [14]郑大希.三十年代中国民族工业破产与半破产原因浅析[J].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94年第2期.
    [15]许建平.抗日战争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的水平和特征[J].浙江学刊,1997年1月.
    [16]李三星.日本侵华对中国经济造成的巨大破坏[J].上海党史与党建,1995年S1期.
    [17]殷剑平.沙俄对中国东北的资本输出[J].西伯利亚研究,1997年第24卷第2期.
    [18]徐进功.试论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我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及其原因[J].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94年第4期.
    [19]衣保中.论伪满时期的殖民地区域经济一体化[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1年7月第4期.
    [20]范立君.从市场发育等角度对近代东北城市化的分析——以奉天东部为例[J].社会科学战线,2006年第2期.
    [21]何一民,易善连.近代东北区域城市发展述论[J].史学集刊,2002年第3期.
    [22]高晓燕.十九世纪后半期黑龙江地区城镇的发展[J].黑河学刊,1995年第2期.
    [23]张凤鸣.日俄战争后帝俄与中国东北部的贸易[J].求实学刊,1987年第3期.
    [24]吴晓松.东北移民垦殖与近代城市发展[J].同济大学,1995年2月12日.
    [25]李占才.铁路对近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影响[J].同济大学学报,1997年5月第8卷第1期.
    [26]董鸿扬.东北近代勃兴的开发精神的历史考察[J].黑龙江史志,1995年第2期.
    [27]郭燕顺.苏联国内战争时期中国东北的俄侨[J].东欧中亚研究,1995年第3期.
    [28]王亚雄.对解决我省面粉市场问题的治本措施的建议[J].黑龙江粮油科技,1995年第3期.
    [29]张正.二十世纪哈尔滨民族工商业发展的原因[J].哈尔滨日报,2005年2月28日第7版.
    [30]房建昌.本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各地犹太人概貌[J].北京:近代史研究,1997年第6期.
    [31]段光达.哈尔滨早期城市特点刍议[J].北方文物,1994年第2期.
    [32]何宏.哈尔滨的早期俄氏西餐[J].学理论,2008年第02期.
    [33]石方:黑龙江地区的外国移民[J].学习与探索,1986年第4期.
    [34]石方.中东铁路的修筑对哈尔滨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和影响[J].学习与探索,1995年第4期.
    [35]刘春丽.俄侨在哈尔滨的工商业活动及对哈尔滨的影响(1898—1931)[J].东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6年8月10日.
    [36]王敬荣.列强在哈尔滨的投资与东北亚商贸都市的形成[J].黑龙江社会科学,1996年第5期.
    [37]王培英.论俄罗斯文化对哈尔滨的影响[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5月第21卷第3期.
    [38]石方.哈尔滨——北满经济中心及国际都市成因探讨[J].学习与探讨,1994年第6期.
    [39]张铁江.论犹太人在哈尔滨近代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J].黑龙江社会科学,2006年第6期.
    [40]董德有,于长杰,王泽君.论面粉大战中的策略问题[J].哈尔滨面粉厂,黑龙江粮油科技,1994年第1期.
    [41]宋兰荪,王志健.我国面粉加工企业概况[J].粮食与饲料工业,1999年第4期.
    [42]马西国.面粉产业的管理升级[J].面粉通讯Flour Milling,2003年第4期.
    [43]尹其雄.营销面粉的粗浅感受[J].面粉通讯Flour Milling,2005年第3期.
    [44]王永刚,刘志雄,卢向虎.我国优质面粉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J].农产品加工·学刊,2005年8月第5期.
    [45]张艳虹.几条路通向我国面粉业的繁荣[J].粮油加工与食品机械,2006年第1期.
    [46]黄鸿远.面粉企业成本分析[J].粮油加工与食品机械,2006年第2期.
    [47]祝美云.面粉加工企业的营销策略[J].粮油加工,2007年第12期.
    [48]黄甫镇伟.优势面粉企业要注重品牌创建[J].面粉通讯Flour Milling,2007年第1期.
    [49]李翠霞.品牌经营食品工业发展的必然选择[J].黑龙江日报,2004年11月8日.
    [50]李光斗.给你N个喜爱的理由——湖雪面粉策划案全记[J].营销Marketing,2006年第8期.
    [1] John K. Chang.Industrial Development of Mainland China 1912-1949[J].The Journal of Economic History, Vol. 27, No. 1 (Mar., 1967), pp. 56-81 .
    [2] Kurt Bloch.Chinese-American Economic Relations and the War[J].Far Eastern Survey, Vol. 8, No. 2 (Jan. 19, 1939), pp. 13-18 .
    [3] John R. Stewart.Some Signs of Improvement in North China Food Situation[J].Far Eastern Survey, Vol. 9, No. 25 (Dec. 27, 1940), pp. 301-302 .
    [4] Ramon H. Myers.Wheat in China—Past,Present and Future[J].The China Quarterly, No. 74 (Jun., 1978), pp. 297-333 .
    [5] George C. Guins.Russia's Prize in Manchuria[J].Russian Review, Vol. 6, No. 1 (Autumn, 1946), pp. 43-55 .
    [6] C. P..China Floods Likely to Increase Wheat Imports[J].Far Eastern Survey, Vol. 4, No. 17 (Aug. 28, 1935), pp. 138-139 .
    [7] Albert C. Muhse.Taxation of Foreign and Domestic Goods in China[J].The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Vol. 43, No. 2 (Apr., 1935), pp. 226-245 .
    [8] Joseph S. Davis.Wheat, Wheat Policies, and the Depression[J].The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Vol. 16, No. 4 (Apr. 15, 1934), pp. 80-88 .
    [9] Herbert P. Bix.Japanese Imperialism and the Manchurian Economy, 1900-31[J].The China Quarterly, No. 51 (Jul. - Sep., 1972), pp. 425-443 .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