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形象重塑中的政府公关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世纪之交,深受不良形象困扰的河南启动形象重塑工程,在河南形象塑造的实践中,政府公关作为行政管理的一种职能凸现出来。笔者认识到,无论区域形象建设还是政府公共关系,都是新兴的研究领域,而在区域形象建设的背景下研究政府公关更是一个比较创新的课题。此外,同我国多数地方政府一样,河南的政府公关还很不成熟、不完善。探讨如何改进河南形象重塑中各级政府的公关工作具有明显的现实意义。
     本文研究中主要运用了政府公关的相关理论。笔者基于对政府公关涵义、职能的深入理解和认识,构建了本文的核心板块,即提出了改进河南政府公关的一系列建议,具体说来,笔者的出发点主要有:一是政府公关强调双向的沟通,笔者紧扣这一点审视到河南形象重塑中政府公关实践的明显不足,并提出自己的改进建议;二是政府公关的三要素是主体、传播及客体,笔者从这三个要素的内在联系入手,按照提高主体能力、完善传播手段、纠正客体的关键缺陷这样一种逻辑来安排了自己的建议框架。
     本文在研究时主要采用了文献分析法。
     本文是在河南形象重塑这样一个特定的背景下来研究政府公共关系,重点研究如何以政府公关的举措来推进河南的形象建设。本文的研究框架是:
     第一部分:绪论。包括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研究文献综述、研究工具与方法、研究思路与创新等。
     第二部分:相关理论阐释。主要包含对区域形象的界定和特征的归纳,对政府公关内涵及职能的叙述及理解。
     第三部分:河南形象重塑的解析。主要介绍了河南形象包含的内容,分析了河南形象重塑的必要性,并提出了重塑河南形象的应有对策。
     第四部分:河南形象重塑中政府公关的作为分析。主要总结了河南政府为重塑河南形象所做的公关努力,继而分析了其中的不足。
     第五部分:关于改进河南重塑中政府公关工作的思考。具体从四个大的方面提出了改进河南政府公关、推进河南形象建设的建议。
     本文的创新点在于:一是本文的选题比较新颖,不同于多数文章泛谈政府公关的职能、意义,对政府公共关系在具体实践环节中的作用进行了理性分析;二是本人提出了改进河南政府公关的一些有建设性的意见。
On the threshold of the new century, Henan province, which has been suffering from ill public images, has commenced the project of rebuilding its images. During the rebuilding practice, government public relation (government pr) becomes eye-catching as one of the administrative functions. The author has the understanding that both regional images building and government pr are new academic disciplines, and therefore, the study of government pr in the background of regional images building is more of a renovation. What's more, as most of local governments in China, government pr of Henan province is still immature and underdeveloped. In this regard, it is absolutely practical to probe into how to improve the public relation functions of each level of governments with Henan image-rebuilding.
     Government pr theories are the main theoretical basis supporting the study. Based on an in-depth understanding of the meaning and functions of government pr, the author herein makes up the core of the paper by proposing a series of suggestions as to how to improve government pr in Henan. Specifically, the author starts from the following two points: (1) Two-way communication is stressed. With close regard to this, the author observes that the government pr practice is rather weak in the rebuilding of Henan images, and gives her own suggestions on its improvement. (2) Subject, transmission and object are the three key elements of government pr, starting from the inner relations between them, the author builds up the suggestion frame according to a such a logical order as improving the capability of subject, consummating transmission manners and correcting vital defects of object.
     Documentary analysis is mainly adopted.
     The paper is about the study of government pr in the specific background of images rebuilding of Henan, with its emphasis on how to advance image-building in Henan through government pr. The study frame is shown below:
     Part I: Preamble inclusive of the background and senses of the study, a summarization of the study documents, study instrument and methods, study conception and renovation thereof.
     Part II: Statement of relative theories, with the definition of regional images and summarization of its features and description and understanding of connotation and functions of government pr as its main components.
     Part III: Parsing Henan image-rebuilding. This part mainly gives an introduction of contents of Henan images, analyzes the necessity of Henan image-rebuilding, and proposes the due countermeasures to rebuild Henan images.
     Part IV: Analysis regarding government pr's role in Henan image-rebuilding. It summarizes the public relation effort taken by Henan government to rebuild Henan images and then makes a probe into its defects.
     Part V: Reflect on how to improve government pr in Henan image-rebuilding. It gives suggestions regarding how to improve Henan government pr and advance Henan image-building from four major aspects.
     The renovations of the paper are: (1) the topic chosen is relatively new; it gives reasonable analysis regarding the role of government pr in practice, different from those which simply talk about the functions and senses of government pr. (2) It gives some constructive suggestions as to how to improve the government pr in Henan.
引文
1 徐美恒:《地区形象建设是政府公关的重要内容》,蒋春堂主编《政府形象探索》,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1年第12页。
    2 王澈:《刻板印象来自文化沉淀 政府公关重塑地方形象》,htto://news.china.com/zh-cn/domestic/945/20050518/12324568-1.html
    3 谢昕:《政府公关在城市形象塑造中的作用》,《科技进步与对策》2000年第10期。
    4 蒋春堂:《我国政府公关与倡导城市形象建设》,《政府形象探索》,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1年第32页。
    5 赵驹:《西部大开发中的省级区域形象塑造》,《广西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第1期。
    6 董原:《塑西部地区良好形象的政府公关举措》,《社科纵横》2002年第6期。
    7 张辉:《塑造特色城市形象——政府公共关系重要职能思考》,《规划师》2002年第9期。
    8 方世敏:《论政府公关与城市形象建设》,《行政论坛》2001年第2期。
    9 蔡春智:《政府公关和公关人才,为国家和城市塑造形象》,《粤港信息时报》2003年11月24日。
    10 蒋春堂:《知识经济时代的政府公关》,《政策》2000年第4期。
    11 廖为建:《论政府形象的构成与传播》,《中国行政管理》2001年第3期。
    12 詹文都:《政府公共关系》,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199页。
    13 管文虎:《国家形象论》,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22页。
    14 张毓强:《国家形象刍议》,《现代传播》2002年第2期。
    15 秦启文、周永康:《形象学导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10页。
    16 禹贡:《论区域形象识别系统》,《武陵学刊》1995年第5期。
    17 罗治英:《DIS:地区形象论》,中央编译出版社,1997年,第6页。
    18 王德业主编:《区域形象浪潮》,新华出版社,1998年,第12页。
    19 赵定涛:《区域形象设计的原则与方法》,《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0年第6期。
    20 胡兆量:《区域形象设计》,《地域研究与开发》2003年第4期。
    21 赵定涛:《区域形象塑造的目标和途径》,《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1998年第5期。
    22 马志强:《区域形象:现代区域发展的品牌和魅力》,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37页。
    23 孔德元:《政府与公共关系》,青岛出版社,1996年,第5页。
    24 刘金同等:《公共关系实务》,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218页。
    25 格伦·布鲁姆等:明安香译《有效的公共关系》,华夏出版社,2002年第8页。
    26 RexFHarlow, Building a Public Relation Definition, Public Relation Review, 1976, p.4.
    27 [美]爱德华·伯内斯:崔宝瑛译《美国公共关系发展史》,中国公共关系协会,1964年,第66页。
    28 肖陆军:《论行政公共关系》,《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6期。
    29 褚云茂:《公共关系与现代政府》,上海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133页。
    30 林祖华:《公共关系学》,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5年,第270页。
    31 林祖华:《公共关系学》,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5年,第272页。
    32 刘金同等:《公共关系实务》,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225页。
    33 马说:《河南人惹谁了》,海南出版社,2002年,第6页。
    34 郑林:《塑造河南形象问题再认识》,《中原市场大观》2001年第4期。
    35 马志强:《区域形象:现代区域发展的品牌和魅力》,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35页。
    36 苏明吾:《论中部地区可持续发展中的区域形象问题》,《经济经纬》1999年第4期。
    37 赵云龙:《外宣工作对塑造河南新形象的作用》,《文明与宣传》2001年第3期。
    38 张富领等:《好一手“文化牌”河南通过媒体宣传新形象》,人民网—中华新闻报2007年1月19日。
    39 张富领等:《好一手“文化牌”河南通过媒体宣传新形象》,人民网—中华新闻报2007年1月19日。
    40 王磊:《第二届中国中部贸易投资博览会综述》,《河南日报》2007年5月1日。
    41 詹文都:《政府公共关系》,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133页。
    42 吴玉宗:《论加强政府公共关系》,《社会科学研究》2003年第6期。
    43 张华:《行政信息公开视角下的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建设的再认识》,《法制与社会》2006年第9期。
    44 曾静:《新闻发言人制度与政府形象塑造》,《甘肃农业》2006年第6期。
    45 骆正林:《美国新闻发言人制度的起源与特征》,《城市党报研究》2006年第1期。
    46 徐芹鹃:《加强基层政府电子政务建设的策略》,《兰台世界》2006年第22期。
    48 王晓成:《论公共危机中的政府公共关系》,《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3年第6期。
    (1) [美]爱德华·伯内斯:崔宝瑛译《美国公共关系发展史》,中国公共关系协会,1964年。
    (2) 罗治英:《地区形象论》,中央编译出版社,1997年。
    (3) 王德业主编:《区域形象浪潮》,新华出版社。
    (4) 王黎明:《区域可持续发展》,中国经济出版社,1998年。
    (5) 胡宁生:《当代政府形象战略》,中央党校出版社,1998年。
    (6) 陈耀春:《中国政府公共关系》,中国经济出版社,1999年。
    (7) 管文虎:《国家形象论》,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9年。
    (8) 廖为建:《公共关系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
    (9) 马志强:《区域形象:现代区域发展的品牌和魅力》,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2年。
    (10) 马说:《河南人惹谁了》,海南出版社,2002年。
    (11) 秦启文,周永康:《形象学导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
    (12) 詹文都:《政府公共关系》,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年。
    (13) 詹文都:《政府公共关系》,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年。
    (14) 齐明山:《公共行政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4年。
    (15) 林祖华:《公共关系学》,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5年。
    (16) 锗云茂:《公共关系与现代政府》,上海大学出版社,2006年。
    (17) 陈福明:《公共关系原理与实务》,科学出版社,2006年。
    (18) 刘金同等:《公共关系实务》,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
    (1) 徐美恒:《地区形象建设是政府公关的重要内容》,蒋春堂主编《政府形象探索》,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1年,第12页。
    (2) 蒋春堂:《我国政府公关与倡导城市形象建设》,蒋春堂主编《政府形象探索》,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1年,第32页。
    (1) 禹贡,常立新:《论区域形象识别系统——兼论常德区域形象设计问题》,《武 陵学刊》1995年第5期。
    (2) 杨鸽声:《首届全国地区形象理论研讨会综述》,《浙江学刊》1995第6期。
    (3) 宋静存:《新话题 新思路 新学科》,《理论前沿》1996年第11期。
    (4) 赵定涛,李丰:《当代宏观管理新课题——区域形象管理及其展望》,《预测》1997年第2期。
    (5) 赵定涛,李丰:《当代宏观管理新课题——区域形象管理及其展望》,《预测》1997年第6期。
    (6) 赵定涛:《区域形象塑造的目标和途径》,《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1998年第5期。
    (7) 胡税根:《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公共关系探悉》,《浙江大学学报》1999年第5期。
    (8) 陈建设:《建立政府公关机构的必要性》,《江西行政学院学报》2000年第1期。
    (9) 蒋春堂:《知识经济时代的政府公关》,《政策》2000年第4期。
    (10) 赵定涛:《区域形象设计的原则与方法》,《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0年第6期。
    (11) 谢昕:《政府公关在城市形象塑造中的作用》,《科技进步与对策》2000年第10期。
    (12) 方世敏:《论政府公关与城市形象建设》,《行政论坛》2001年第2期。
    (13) 廖为建:《论政府形象的构成与传播》,《中国行政管理》2001年第3期。
    (14) 刘文光:《我国政府公关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福建经济干部学院学报》2001年第3期。
    (15) 赵云龙:《外宣工作对塑造河南新形象的作用》,《文明与宣传》2001年第3期。
    (16) 刘国明:《关于河南形象问题的调查报告》,《文明与宣传》2001年第8期。
    (17) 段彬群:《论政府公共关系的有效性》,《地方政府管理》2001年第9期。
    (18) 赵驹:《西部大开发中的省级区域形象塑造》,《广西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第1期。
    (19) 张毓强:《国家形象刍议》,《现代传播》2002年第2期。
    (20) 董原:《塑西部地区良好形象的政府公关举措》,《社科纵横》2002年第6期。
    (21) 张辉:《塑造特色城市形象——政府公共关系重要职能思考》,《规划师》2002年第9期。
    (22) 李耀:《试论政府公关的职能定位》,《湖南社会科学》2003年第1期。
    (23) 胡兆量:《区域形象设计》,《地域研究与开发》2003年第2期
    (24) 胡兆量:《区域形象设计》,《地域研究与开发》2003年第4期。
    (25) 王晓成:《论公共危机中的政府公共关系》,《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3年第6期。
    (26) 吴玉宗:《论加强政府公共关系》,《社会科学研究》2003年第6期。
    (27) 肖陆军:《论行政公共关系》,《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6期。
    (28) 张卫宁:《现代城市形象的塑造与营销学理念》,《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4年第3期。
    (29) 史红英:《我国政府公关的现状及对策》,《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第3期。
    (30) 严莉:《区域经济研究新课题——区域形象建设》,《西部论坛》2005年第1期。
    (31) 郑永兰:《政府形象建设的若干对策思考》,《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3期。
    (32) 程士玉:《关于重塑河南形象的思考与对策》,《决策探索》2005年第5期。
    (33) 骆正林:《美国新闻发言人制度的起源与特征》,《城市党报研究》2006年第1期。
    (34) 刘伟:《香港特区政府形象构建策略分析》,《淮阴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第2期。
    (35) 孟宪琴:《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的地方政府公共关系》,《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2期。
    (36) 王飞等:《区域形象研究的回顾与展望》,《经济师》2006年第3期。
    (37) 尹素琴:《和谐社会中的政府形象与政府公关》,《新疆财经学院学报》2006年第3期。
    (38) 曹静:《新闻发言人制度与政府形象塑造》,《甘肃农业》2006年第6期。
    (39) 张华:《行政信息公开视角下的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建设的再认识》,《法制与社会》2006年第9期。
    (40) 苏静:《地方政府公共关系管理和形象建设的推进》,《攀登》2006年第4期。
    (41) 徐芹鹃:《加强基层政府电子政务建设的策略》,《兰台世界》2006年第22期。
    (42) 王澈:《刻板印象来自文化沉淀政府公关重塑地方形象》,人民网,2005年5月18日,http://news.china.com/zh_cn/domestic/945/20050518/12324568_1.html
    (1) 于光远:《地区形象设计与建设》,《广州日报》1996年4月9日。
    (2) 蔡春智:《政府公关和公关人才,为国家和城市塑造形象》,《粤港信息时报》2003年11月24日。
    (3) 张富领等:《好一手“文化牌”河南通过媒体宣传新形象》,《中华新闻报》2007年1月19日。
    (4) 王磊:《第二届中国中部贸易投资博览会综述》,《河南日报》2007年5月1日。
    RexFHarlow, Building a Public Relation Definition, Public Relation Review, 1976, (4)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