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藏敦煌诗文选集叙录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文章旨在对法藏敦煌诗文选集作叙录,共选取P.3619、P.3885、P.2673、 P.3195+P.2677+S.12098、P.3480、P.t.1208+P.t.1221等七卷,其中P.3619、P.3885、P.2673为同一人所抄,为本文的重点部分。在叙录过程中,准确描述写卷形态,说明诗歌存佚情况及作者生平,概括诗歌主旨,并结合唐代文学史的研究成果,对每首诗歌的创作年代作大致判断,同时依据写卷形态及卷中讳字等信息,进步判断写卷的抄写年代。文章重点解决了P.3619《秋夜泊江渚》一诗的来源,并且对安雅《王昭君》中的“安雅”及《吐蕃党舍人临刑》中的“舍人”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石法。
This article aims to catalogue anthology of poetry such as P.3619, P.3885, P.2673, P.3195+P.2677+S.12098. P.3480, Pt1208+Pt1221.The article will describe the form of the manuscripts accurately, explain every poem written on the manuscripts and the life of the authors briefly, meanwhile, combine with the results of study of the literary history of the Tang Dynasty, define the creation age of each poem, thus define the very time when the manuscripts were written. This paper focuses on solving the origin of "Qiu Ye Bo Jiang Zhu", and put forward my own views on the issues of the meaning of "An Ya" in An Ya "Wang Zhaojun" and "She ren " in "Tu Bo Dang She Ren Lin Xing"etc.
引文
1聂石櫵:《唐代文学史》,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第13页。
    1王重民:《敦煌遗书总目索引》,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第270页。
    2王重民:《补伞唐诗》,《中华文史论从》(第三辑),第344页。
    3陈尚君辑佼:《全唐诗补编》,北京:中华书局,1992年,第744页。
    4饶宗颐:《法藏敦煌书苑精华》(第五册),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142页。
    5柴剑宏:《研究唐代文学的珍贵资料——敦煌P.二五五号唐人写卷分析》,《1983年全国敦煌学术讨论会文集·文式遗书编下》,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87年,第237页。
    6徐俊:《敦煌诗集残卷辑考》,北京:中华书局,2000年,第143页。邵文实:《敦煌边塞文学研究》,兰州:甘肃教育出版社,2007年,第57页。
    7王重民:《敦煌遗书总目索引》,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第291页。
    8黄永武:《敦煌的唐诗》,台北:洪范书局,1988年,第87页。
    1王重民:《敦煌遗书总目索引》,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第297页。
    2徐俊:《敦煌诗集残卷辑考》,北京:中华书局,2000年,第120页。
    3王重民:《敦煌遗书总目索引》,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第270页。
    4陈尚君辑校:《全唐诗补编》,北京:中华书局,1992年,第742页。
    5徐俊:《敦煌诗集残卷辑考》,北京:中华书局,2000年,第103贞。
    6王重民:《敦煌遗书总日索引》,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第288页。
    7王重民:《补全唐诗》,《中·华文史论丛》(第三辑),第344页。
    8陈作龙:《敦煌写本<夜烧篇>、<汴河柳>合校》,《大陆杂志》(第8期),第32页。
    9荣新江 徐俊:《新见俄藏敦煌唐诗写本三种考证及校录》,《唐研究》(第五卷),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74页。
    10徐俊:《敦煌诗集残卷辑考》,北京:中华书局,2000年,第264页。
    11柴剑虹:《敦煌藏文P.1208、1221号写卷卷背的唐人诗抄》,《敦煌吐鲁番研究》(第三卷),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第56页。
    1除俊:《敦煌诗集残卷辑考》,北京:中华书局,2000年,第484页。
    1项楚:《敦煌诗歌导论》,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93年,第31页。
    1[唐]李德裕:《仁圣文武章天成功大孝皇帝改名制》,《全唐文》(卷697),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第7162页、
    2任半塘:《敦煌歌词总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第624页。张鸿勋:《敦煌写本<清明日登张女郎神>诗释证》,《敦煌吐鲁番研究》(第二卷),第67页。
    3[唐]张说:《兵部尚书代国公赠少保郭公行状》,《全唐文》(卷233),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第2353页。
    4吴明贤:《郭震入蜀考》,《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10月,第20页。按:吴先生考证郭震于694、695年两年间离蜀入京。则此诗当作于673-694年间。
    1[唐]刘肃:《大唐新语》,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第128页。
    2傅璇琮主编:《唐才子传校笺》,北京:中华书局,1987年,第96页。
    1[宋]计有功撰,王仲镛校笺:《唐诗纪事校笺》,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第419页。
    1谭优学:《唐代诗人行年考》,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1年,第80页。
    2傅璇琮主编:《唐才子传校笺》,北京:中华书局,1987年,第203页。
    3王克让:《河岳英灵集注》,成都:巴蜀书社,2006年,第212页。
    4徐俊:《敦煌诗集残卷辑考》,北京:中华书局,2000年,第484页。
    5[宋]李昉等:《文饨英华》,北京:中华书局,1966年,第3665页。
    1《旧唐书·德宗纪上》:“以河南尹赵惠伯为河在尹、河中晋绛慈隰都防御观察使。”[后晋]刘昫等:《旧唐书》,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第328页。
    2[清]徐松:《登科记考》,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第227页。
    3《旧唐书》卷18:“风翔府隋扶风郡。武德元年.改为岐州……天宝元年,改为扶风郡”,见《旧唐书》,第1402页;《新唐书》卷37:“凤翔府扶风郡,赤上辅。本岐州,至德元年更郡曰风翔,二载复郡故名,号西京,为府。上元二年罢京,元年(?)西都.未几复罢都”,见《新唐书》,第966页;《元和郡县图志》卷2:“凤翔府,岐州……武德元年复为岐州。至德元年改为凤翔郡,乾元元年改为凤翔府。”第40页。4[后晋]刘昫等:《旧唐书》,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第1714页。
    5《通鉴》系宋之间逃回洛阳事于神龙元年三月,《通鉴》卷208:“三月,甲辰……初,少府监丞弘农宋之 间及弟兖州司仓之逊皆坐附会张易之贬岭南,逃归东都,匿于友人光禄卿、驸马都尉王同皎家。”见《资治通鉴》,北京:中华书局,1956年,第6599页。
    1徐俊:《敦煌诗集残卷辑考》,北京:中华书局,2000年,第304页。
    2[宋]陈应行:《吟窗杂录》,北京:中华书局,1997年,第759页。
    1此志见于《千唐志斋藏志》,北京:文物出版社,1984年,第917页。
    2谭优学:《唐代诗人行年考》,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1年,第85页。谭先生将此诗系于乾元元年卢象左迁果州长史之时,并且认为史籍所载崔颢卒年(天宝十三载)有误。
    3[日]遍照金刚撰,卢盛江校考:《文镜秘府论汇校汇考[附]文笔眼心抄》,北京:中华书局,2006年,第390页。
    4同上,第1337页。
    5[宋]陈应行:《吟窗杂录》,北京:中华书局,1997年,第212页。
    1[日]遍照金刚撰,卢盛江校考:《文镜秘府论汇校汇考[附]文笔眼心抄》,北京:中华书局,2006年,第346页。
    2李珍华、傅璇琮:《河岳英灵集研究》,北京:中华书局,1992年,第219页。
    3傅璇琮主编:《唐才子传校笺》,北京:中华书局,1987年,第260页。
    4[宋]欧阳修、宋祁:《新唐书》,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第1625页。
    5[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第642页。
    6[元]脱脱等:《宋史》,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第5408页。
    7[清]纪昀、陆锡熊、孙士毅等著,四库全书研究所整理:《钦定四库全书总目》(整理本),北京:中华书局,1997年,第2765页。
    8[清]陆心源:《唐文续拾》,见《全唐文》(十一),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第2356页。
    9[日]兴膳宏著,戴燕选译:《异域之眼——兴膳宏中国古典论集》,上海:复口.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316页。
    1李珍华:《王昌龄研究》,西安:太白文艺出版社,1994年,第174页。
    2张伯伟:《全唐五代诗格汇考》,南京:凤凰出版社,2002年,第147页。
    3卢盛江:《王昌龄<诗格>考》,《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2期,第28页。
    4王重民:《补全唐诗》,《中华文史论从》(第三辑),第320页。
    5[后晋]刘昫等:《旧唐书》,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第5341页。
    6卢盛江:《王昌龄<诗格>考》,《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2期,第28页。
    1陈尚君辑校:《全唐诗补编》,北京:中华书局,1992年,第833页。
    2[宋]计有功撰,王仲镛校笺:《唐诗纪事校笺》,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第2559页。
    3陶敏、傅璇琮:《唐五代文学编年史》(初盛唐卷),沈阳:辽海出版社,1998年,第626页。
    4[宋]乐史:《太平寰宇记》,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第95页。
    1[清]彭定求等编:《全唐诗》,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第29页。
    2同上,第965页。
    3朱自清、郭沫若、吴晗、圣陶等编辑:《闻一多全集》(辛集),民国三十七年上海开明书店本,第201页。
    4[唐]李肇:《唐国史补》,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57年,第58页。
    5王克让:《河岳英灵集注》,成都:巴蜀书社,2006年,第260页。
    6此诗作于开元八年。张清华:《王维年谱》,北京:学林出版社,1988年,第25页(张先生系此诗于开元七年前后):陈铁民:《王维集校注》,中华书局,1997年,第1328页:陶文鹏:《王维孟浩然诗选评》,西安:三秦出版社,2004年,第19页。
    7陈贻焮:《唐诗论从》,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0年,第22贞。陶文鹏:《王维孟浩然诗选评》,西安三秦出版社,2004年,第321页。
    1刘文刚:《孟浩然年谱》,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72页。
    2[宋]欧阳修、宋祁:《新唐书》,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第1006页。
    3[宋]王溥:《唐会要》,北京:中华书局,1973年,第1426页
    4胡大浚、王文鹏:《敦煌边塞诗歌校注》,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134页。
    5谭优学:《唐诗人行年考》(续编),成都:巴蜀书社,1987年,第14页。
    6陶敏、仙璇琮:《唐五代文学编年史》(初盛唐卷),沈阳:辽海出版社,1998年,第489页。
    1陈耀东:《唐代文史考辨录》,北京:团结出版社,1990年,第113页。徐俊:《敦煌诗集残卷辑考》,中华书局,2000年,第311页。
    2[后晋]刘昫等:《旧唐书》,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第3132页。
    1[宋]王溥:《唐会要》,北京:中华书局,1973年,第1357页。
    2傅璇琮主编:《唐代文学研究年鉴》(2001),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194页。
    3陈尚君:《全唐诗续拾》,《全唐诗》(14),北京:中华书局,1999年,第11091页。
    4胡大浚、王文鹏:《敦煌边塞诗歌校注》,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59页。
    5王尧、陈践:《吐蕃职官考信录》,《中国藏学》,1989年第1期,第110页。
    6[唐】吕温:《代都监使奏吐蕃事宜状》,《全唐文》(卷627),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第6348页。
    7[唐】赵璘:《因话录》,《唐五代笔记小说大观》,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第856页。
    8徐俊:《敦煌诗集残卷辑考》,北京:中华书局,2000年,第312页。
    1黄永武:《敦煌的唐诗》,台北:洪范书局,]987年,第239页。
    2同上,第243页.
    3胡大浚、王文鹏:《敦焊边塞诗歌校注》,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138页。
    4徐俊:《敦煌诗集残卷辑考》,北京:中华书局,2000年,第312页。
    5黄永武:《敦煌的唐诗》,台北:洪范书局,1987年,第243页。
    6胡大浚、王文鹏:《敦煌边塞诗歌校注》,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138页。
    7[宋]宋敏求撰,[清]毕阮校正:《长安志》,台北: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1970年,第225页。
    1[后晋]刘昫等:《旧唐书》,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第3213页。
    2陶敏、傅城琮:《唐五代文学编年史》(初盛唐卷),沈阳:辽海出版社,1998年,第711页。
    3刘开扬:《高适诗集编年校注》,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第272贞。
    1孙钦善:《高适集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第233页。
    2黄永武:《敦煌的唐诗》,台北:洪范书局,1987年,第238页。
    3黄永武、施淑婷:《敦煌的唐诗》(续编),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89年,第217页。
    4项楚:《敦煌诗歌导论》,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93年,第31贞。
    1孙钦善:《高适集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第217贞。
    1邵文实:《开元后期唐蕃关系探迷》,《西北史地》,1996年第3期,第37页。陆离:《敦煌文书P.3885号中记载的有关唐朝与吐蕃战事研究》,《,中国藏学》,2012年第2期,第92页。
    2马继兴、王淑民、陶广正、樊飞伦辑校:《敦煌医药文献辑校》,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年,第481页。
    3沈澍农:《敦煌医方卷子P.3877初考》,《全国第十一届中医医史文献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华中医药学会,2008年,第26页。
    4徐俊:《敦煌诗集残卷辑考》,北京:中华书局,2000年,第328页。
    1王重民:《敦煌遗书总目索引》,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第270页。
    2黄永武:《敦煌遗书最新目录》,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86年,第675页。
    3施萍婷:《敦煌遗书总目索引新编》,北京:中华书局,2000年,第249页。
    4[唐]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第131页。
    5姜亮夫:《莫高窟年表》《姜亮夫全集》(十一),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43页。
    1徐雍初、王京阳:《西安西郊枣园出土的唐罗炅墓志铭略考》,《出土文献研究》(第七辑),第357页。
    2[宋]欧阳修、宋祁:《新唐书》,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第1213页。
    3王重民:《补全唐诗》见《全唐诗》(增订本),北京:中华书局,1999年,第10304页。
    4黄永武:《敦煌的唐诗》,台北:洪范书局,1987年,第208页。
    5项楚:《敦煌诗歌导论》,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93年,第56页。
    1徐俊:《敦煌诗集残卷辑考》,北京:中华书局,2000年,第120页。
    2徐俊:《敦煌诗集残卷辑考》,北京:中华书局,2000年,第120页。
    3[后晋]刘昫等:《旧唐书》,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第5110页。
    4[宋]姚宽:《西溪丛语》,北京:中华书局,1993年,第50页。
    5[宋]司马光:《资治通鉴》中宗景龙元年二月条,北京:中华书局,1956年,第6610页。
    6徐俊:《敦煌诗集残卷辑考》,北京:中华书局,2000年,第120页。
    1徐俊:《敦煌诗集残卷辑考》,北京:中华书局,2000年,第120页。
    1王重民:《敦煌遗书总口索引》,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第281页。
    2黄永武:《敦煌遗书最新目录》,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86年,第709贞。
    3姜亮夫:《海外敦煌卷子过眼录》,见《姜亮夫全集》(十三),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39页。姜先生说:“用三纸,楮白纸。字草率,且多伪误。写时不可知。以纸质、字体诸端定之,疑为五代初年写本。
    4徐俊:《敦煌诗集残卷辑考》,北京:中华书局,2000年.第202页。
    5徐无闻:《高适诗文系年稿》,《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0年第2期,第57页。
    6刘开扬:《高适诗集编年校注》,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第258页。
    1周勋初:《高适年谱》,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第83页。
    2[唐]高适撰,孙钦善校注:《高适集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第204页。佘正松:《高适诗文注评》,北京:中华书局,2009年,第152页。
    3[唐]高适撰,孙饮善校注:《高适集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第242页。
    4[宋]欧阳修、宋祁:《新唐书》,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第1021页。
    5同上,第4496页。
    1[法]伯希和:《巴黎图书馆敦煌写本书目》,见孙彦 萨仁高娃 胡月平选编:《敦煌学研究》,北京:中华书局,2009年,第685页。
    2王重民:《敦煌遗书总目索引》,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第270页。
    3黄永武:《敦煌遗书最新目录》,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86年,第676页。
    4施萍婷:《敦煌遗书总目索引新编》,北京:中华书局,2000年,第250页。
    5徐俊:《敦煌诗集残卷辑考》,北京:中华书局,2000年,第132页。
    6许建平:《敦煌经籍叙录》,北京:中华书局,2006年,第360页。
    7李方:《敦煌<论语集解>校证》,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年,第443页。
    8徐俊:《敦煌诗集残卷辑考》,北京:中华书局,2000年,第132页。
    1[唐]刘肃:《大唐新语》,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第128页。
    2傅璇琮主编:《唐才子传校笺》,北京:中华书局,1987年,第96页。
    3彭梅芳:《刘希夷漫游探略》,《天中学刊》.第23卷第6期,第63-66页。
    1王勃生卒年月尚有争议,杨晓彩总结出五种不同的说法。见杨晓彩:《王勃研究述评》,《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8年第3期,第17页。
    2李庆生:《唐高宗朝诗歌系年考》,《中国文化研究》,2006年秋之卷,第164页。
    3[清]项家达:《初唐四杰集》(甲),土岐文库同治癸西年刻本。
    1朱自清、郭沫若、吴哈、圣陶等编辑:《闻一多全集》(辛集),民国三十七年上海开明书店本,第217页。
    2[宋]计有功:《唐诗纪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55年,第106页。
    3李庆生:《唐高宗朝诗歌系年考》,《中国文化研究》,2006年秋之卷,第164页。
    4陶敏、傅璇琮:《唐五代文学编年史》(初盛唐卷),沈阳:辽海出版社,1998年,第206页。
    5陶敏、傅璇琮:《唐五代文学编年史》(初盛唐卷),沈阳:辽海出版社,1998年,第343贞。
    1[宋]欧阳修、宋祁:《新唐书》,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第962页。
    2[清]徐松撰,李建超增订:《增订唐两京城访考》,西安:三秦出版社,1996年,第42页。
    3[宋]王谠撰,周劭初校正:《唐语林》,北京:中华书局,1987年,第442页。
    4[清]徐松撰,李建超增订:《增订唐两京城访考》,西安:三秦出版社,1996年,第256贝。
    5郁贤皓:《苏颋年谱》,《唐代文史考论》(第三卷),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818页。说误,景云四年为公元709年,非710年。
    6陈均:《<苏年谱>订补(一)》,《盐城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第2期,第73页。按:此
    7陶敏、仙璇琮:《唐五代文学编年史》(初盛唐卷),沈阳:辽海出版社,1998年,第467贞。
    1《辑》本、《全》本录为“菜”,误,“檠”是。
    2《辑》奉、《全》本录为“持”,误,“将”是。按:本字写法与诗中“见在收将且送归”中“将”字同。
    ,《辑》本、《全》本因本字模糊而阙,此字当为“捻”。“捻看”又见于杨万里《庆长书招饮,一杯未釂,雪生璀然,即席走笔赋十诗》之四,诗云:“梅花得雪更清妍,折入灯前细捻看。
    1彭庆生:《陈子昂诗注》,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1年,第8页。
    1徐俊:《敦煌诗集残卷辑考》,北京:中华书局,2000年,第484页。
    2鞠飞:《韩翃生卒年考》,《绥化学院学报》,2011年8月,第116页。
    3陈贻焮主编:《增订注释全唐诗》(第二册),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1年,第501页。
    1[唐]岑参著,陈铁民、侯忠义校注:《岑参集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第231页。
    2刘初棠:《卢纶诗集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第487页。
    1傅璇琮:《唐代诗人丛考》,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第494页。徐俊:《敦煌诗集残卷辑考》,北京:中华书局.2000年,第483页。
    2刘初棠:《卢纶诗集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第516页。
    1林聪明:《敦煌文书学》,台北:新义丰出版公司,1991年,第20页。
    2杨明璋:《敦煌文学之谐隐研究》,台北:政治大学中国文学系,2007年博士论文,第44页。
    3徐俊:《敦煌诗集残卷辑考》,北京:中华书局,2000年,第10-13页。
    4同上,第16页。
    5伏俊琏、冷江山:《敦煌文人诗歌的传播与应用——敦煌的唐诗讲座之三》,《丝绸之路》,2012年第18期.第33页.
    6同上,第34页。
    7同上,第33页。
    8傅璇琮:《唐人选唐诗新编》,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年,第537页。
    [1][唐]李肇:《唐国史补》,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57年
    [2][唐]刘肃:《大唐新语》,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
    [3][唐]高适撰孙钦善校注:《高适集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
    [4][唐]岑参著陈铁民、侯忠义校注《岑参集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
    [5][唐]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
    [6][唐]赵磷:《因话录》,《唐五代笔记小说大观》,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
    [7][后晋]刘昫:《旧唐书》,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
    [8][宋]欧阳修、宋祁:《新唐书》,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
    [9][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北京:中华书局,1956年。
    [10][宋]王溥:《唐会要》,北京:中华书局,1955年。
    [11][宋]李昉等:《文苑英华》,北京:中华书局,1966年。
    [12][宋]郭茂倩辑:《乐府诗集》,上海:山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
    [13][宋]乐史:《太平寰宇记》,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
    [14][宋]计有功撰 王仲镛校笺:《唐诗纪事校笺》,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
    [15][宋]王谠撰 周勋初校正:《唐语林》,北京:中华书局,1987年。
    [16][宋]宋敏求撰[清]毕阮校正:《长安志》,台北: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1970年
    [17][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
    [18][宋]陈应行编:《吟窗杂录》,北京:中华书局,1997年。
    [19][元]辛文房 傅璇琮校笺:《唐才子传校笺》,北京:中华书局,1987年。
    [20][元]脱脱等:《宋史》,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21][清]纪昀、陆锡熊、孙士毅等著 四序全书研究所整理:《钦定四库全书总目》(整理本),北京:中华书局,1997年。
    [22][清]陆心源:《唐文续拾》,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
    [23][清]徐松撰李建超增订:《增订唐两京城访考》,西安:三秦出版社,1996年。
    [24][清]项家达:《初唐四杰集》(甲),十岐文库同治癸酉年刻本。
    [25][清]彭定求等:《全唐诗》,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
    [26][清]董诰等:《全唐文》,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
    [1]聂石櫵:《唐代文学史》,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
    [2]王重民:《敦煌遗书总目索引》,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
    [3]陈尚君辑校:《全唐诗补编》,北京:中华书局,1992年。
    [4]饶宗颐:《法藏敦煌书苑精华》,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3年。
    [5]徐俊:《敦煌诗集残卷辑考》,北京:中华书局,2000年。
    [6]邵文实:《敦煌边塞文学研究》,兰州:甘肃教育出版社,2007年
    [7]黄永武:《敦煌的唐诗》,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88年。
    [8]项楚:《敦煌诗歌导论》,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93年。
    [9]任半塘:《敦煌歌辞总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
    [10]谭优学:《唐代诗人行年考》,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1年。
    [11]下克让:《河岳英灵集注》,成都:巴蜀书社,2006年。
    [12][日]遍照金刚撰卢盛江校考:《文镜秘府论汇校汇考[附]文笔眼心抄》,北京:中华书局,2006年。
    [13]李珍华、傅璇琮:《河岳英灵集研究》,北京:中华书局,1992年。
    [14]李珍华:《工昌龄研究》,西安:太白文艺出版社,1994年。
    [15]张伯伟:《全唐五代诗格汇考》,南京:风凰出版社,2002年。
    [16]陶敏、傅璇琮:《唐五代文学编年史》,沈阳:辽海出版社,1998年。
    [17]朱自清、郭沫若、吴晗、圣陶等编辑《闻一多全集》,民国三十七年上海开明书店本。
    [18]张清华:《工维年谱》,北京:学林出版社,1988年。
    [19]陈铁民:《王维集校注》,北京:中华书局,1997年。
    [20]陶义鹏:《工维孟浩然诗选评》,西安:三秦出版社,2004年。
    [21]陈贻焮:《唐诗论丛》,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0年。
    [22]刘文刚:《孟浩然年谱》,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
    [23]胡大浚、王文鹏:《敦煌边塞诗歌校注》,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99年。
    [24]陈耀东:《唐代文史考辨录》,北京:团结出版社,1990年。
    [25]傅璇琮主编:《唐代文学研究年鉴》(2001),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26]刘开扬:《高适诗集编年校注》,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
    [27]黄永武、施淑婷:《敦煌的唐诗续编》,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89年。
    [28]马继兴、王淑民、陶广正、樊飞伦辑校:《敦煌医药文献辑校》,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年
    [29]姜亮夫:《姜亮夫全集》,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
    [30]周勋初:《高适年谱》,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
    [31]许建平:《敦煌经籍叙录》,北京:中华书局,2006年。
    [32]李方:《敦煌<论语集解>校证》,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年。
    [33]彭庆生:《陈子昂诗注》,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1年。
    [34]陈贻掀主编:《增订注释全唐诗》,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1年
    [35]刘初棠:《卢纶诗集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
    [36]林聪明:《敦煌文书学》,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91年。
    [37]傅璇琮:《唐人选唐诗新编》,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年
    [38]张锡厚等:《全敦煌诗》,北京:作家出版社,2006年。
    [1]王重民:《补全唐诗》,《中华文史论丛》(第三辑)。
    [2]柴剑虹:《研究唐代文学的珍贵资料——敦煌P.二五五五号唐人写卷分析》,《1983年全国敦煌学术讨论会文集·文史遗书编下》,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87年。
    [3]陈祚龙:《敦煌写本<夜烧篇>、<汁河柳>合校》,(台北)《大陆杂志》(第8期)。
    [4]柴剑虹:《敦焊藏文P.t.1208、1221号写卷卷背的唐人诗抄》,《敦煌吐鲁番研究》(第三卷)。
    [5]荣新江、徐俊:《新见俄藏敦煌唐诗写本三种考证及校录》,《唐研究》(第五卷),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
    [6]吴明贤:《郭震入蜀考》,《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10月。
    [7]张鸿勋:《敦煌写本<清明日登张女郎神>诗释证》,《敦煌吐鲁番研究》(第二卷)
    [8]卢盛江:《王昌龄<诗格>考》,《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2 期。
    [0]邵文实:《开元后期唐蕃关系探迷》,《西北史地》1996年第3期。
    [10]陆离:《敦煌文书P.3885号中记载的有关唐朝与吐蕃战事研究》,《中国藏学》2012年第2期。
    [11]沈澍农:《敦煌医方卷子P.3877初考》,《全国第十一届中医医史文献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12]徐雍初、王京阳:《西安西郊枣园出十的唐罗炅墓志略考》,《出十文献研究》(第七辑)。
    [13]彭梅芳:《刘希夷漫游探略》,《天中学刊》第23卷第6期。
    [14]李庆生:《唐高宗朝诗歌系年考》,《中国文化研究》2006年秋之卷。
    [15]鞠飞:《韩翃生卒年考》,《绥化学院学报》2011年8月。
    [16]杨明璋:《敦煌文学之谐隐研究》[博士论文],台北:政治大学中国文学系,2007年。
    [17]伏俊琏、冷江山:《敦煌文人诗歌的传播与应用——敦煌的唐诗讲座之三》,《丝绸之路》2012年第18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