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无形资产开发与管理问题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高校体育无形资产作为高校无形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现实问题,其开发的深度和广度将直接影响到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前景。本研究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就当前我国高校体育无形资产开发现状展开了深入的调查和系统分析,结果显示: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我国高校体育无形资产在原有的基础上已经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从无到有,从点到面,目前能够进行体育无形资产开发的高校比例已经达到81.31%。有的学校通过产业开发,达到了以馆养馆,合理安置了部分就业人员,发挥了师资力量优势。部分高校弥补了学校体育经费不足的状况,推动了学校体育工作的全面发展,并积极地带动了社区体育活动的开展,对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起到了良好地推动作用,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我国高校体育无形资产开发中还存在一系列的问题,主要表现在:高校体育无形资产开发程度较低,开发内容比较少,主要停留在体育场馆租赁权方面,没有充分挖掘高校体育无形资产的内在潜力,开发收益项目和数额较少,真正应该收益的一些重要项目没能显现出应有的能量;高校体育无形资产管理相对滞后;高校体育无形资产监督与评价体制形同虚设。影响我国高校体育无形资产开发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集中在:缺少专业化的管理人才、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机制不完善、认识不足、法律法规不明确等等。
     研究认为,我国高校体育无形资产开发必须确立科学的指导思想,即从我国内外发展环境和发展潜力的实际出发,以高校体育产业发展为依托,以市场的需求为导向,与高校体育有形资产相协调,以体制改革为突破口,纵向分阶段推进。主要应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一是进一步加大体育无形资产开发的力度,特别是知识型体育无形资产的发展;二是强化体育无形资产的科学管理,最大限度地挖掘我国高校体育无形资产的内在效益。
University’s sports intangible assets, a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university’s intangible assets, has increasingly become a real problem that people concern about, whose breadth and depth of developing will directly affect the evolution prospects of college’s P.E. industry. Through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questionnaire,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and logical analysis, etc, this research carries on deep investigation and system analysis about the present developing situation of current university’s sports intangible assets in our country, whose outcome displays: with the growth of more than ten years, our university’s sports intangible assets based on the former, from nonexistence to existence and from point to surface, has achieved a certain progress, presently, the proportion of colleges which are capable of developing sports intangible assets have reached 81.31 percent. Some of them by industry development reasonably arranged a part of employment staff, raised teachers’living pay and exerted potential of teaching force, which have attained the purpose of having gymnasium sustain itself. And another of them make up the circumstances of fund shortage, promoted overall development of university’s P.E. work, positively drove the carrying on of community’s P.E. activities, well motivated the implementation of nationwide body-building plan and obtained good economic and social benefit.
     But in the meanwhile, this research also reveals nowadays there exist a series of problems during developing our university’s sports intangible assets, which mainly represent: developing level is low and developing contents are lacking, it chiefly deals with the leasing right of gymnasium, inherent potential of university’s sports intangible assets is not dug sufficiently, developing profit project and amount are poor and some significant programs that ought to gain profit do not show their energy; the management of university’s sports intangible assets lagges relatively and the supervision and
引文
[1] 王朝军等:“试论转型期我国大学体育无形资产的开发与利用”,《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 年第 4 期。
    [2] 谢传钢:“关于加强高校无形资产管理的思考”,《交通高教研究》,2004年第 4 期。
    [3] 郑其腾:“浅谈高校无形资产管理”,《河南师范大学学报》,1998 年第 3期。
    [4] 鲍明晓:《体育产业》[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12。
    [5] 鲍明晓:“关于体育无形资产的几个理论问题”,《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98年第 4 期。
    [6] 杨年松:“体育无形资产初探”,《解放军体育学院学报》1999 年第 2 期。
    [7] 方强、张兆星:“体育无形资产综合评估法”,《解放军体育学院学报》,1999年第 3 期。
    [8] 张卫东、柯杰兵:“论我国体育无形资产的开发”,《解放军体育学院学报》,2000 年 11 月。
    [9] 王敏敏、李光华:“体育无形资产一般理论研究”,《解放军体育学院学报》,1999 年第 4 期。
    [10] 周武、曹芳平:“体育无形资产产概念管窥”,《徐州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第 4 期。
    [11] 云欣:“加速我国体育无形资产市场的开发”,2004 年经济论坛。
    [12] 于善旭:“体育无形资产的经济分析及我国的经营对策”,《山东体院学报》,2004 年第 3 期。
    [13] 骆红斌、李静:“我国体育无形资产特点研究”,《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3 年第 6 期。
    [14] 李明、叶亚云:“关于体育无形资产的特征的再认识”,《湖北体育科技》,2003 年每第 6 期。
    [15] 张扬、赵清波:“论我国体育无形资产的开发及其保护”,《体育学院学报 2003 年第 2 期。
    [16] 刘夫力、孙国良:“中国竞技体育无形资产发展战略研究”,《解放军体育学院学报》,2003 年第 1 期。
    [17] 连桂红:“体育无形资产的基本特征及经营之道”,《山东体育学院学报》,1999 年第 2 期。
    [18] 郭琴:“加强高校知识产权保护减少无形资产流失”,《湖北社会科学》,2003 年第 7 期。
    [19] 赵文武、叶翠屏:“加入 WTO 后我国高校无形资产的保护与管理”,《湘潭师范学院学报》,2003 年第 4 期。
    [20] 许小永、卢亚雄:“论新时期高等学校无形资科管理”,《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2003 年第 2 期。
    [21] 于红军:“高校无形资产管理的有关问题与对策”,《煤炭经济研究》,2002年 12 月。
    [22] 郭维彬、胡翔莉:“加强高校无形资产管理的对策”,《科技·人才·市场》。
    [23] 倪洪尧:“高等院校加强对无形资产的保护刻不容缓”,《农业科技管理》,2000 年第 1 期。
    [24] 陈彤宇:“促进高校无形资产增值的策略”,《交流与探讨》,2001 年 6 月。
    [25] 郑秀英、李全生:“对高校无形资产若干问题的探讨”,《中国高教研究》,1999 年第 5 期。
    [26] 薛金梅、吴世德:“对高校无形资产流失现状的思考”,《山东医大学报》,1999 年第 3 期。
    [27] 刘晓丽、马立春:“高等院校无形资产及其管理”,《吉林农业大学学报》,1999 年第 2 期。
    [28] 戴敏:“高校无形资产的管理”
    [29] 周淑华:“关于加强高校无形资产管理的建议”,《事业财会》,1998 年第4 期。
    [30] 张丽华、孔志辉:“浅谈高校产业的无形资产管理”,《科技进步与对策》,1998 年第 5 期。
    [31] 刘新荣:“高校无形资产流失的表现、原因与对策”,《江汉大学学报》,1998 年第 2 期。
    [32] 郑其腾:“浅谈高校无形资产管理”,《河南师范大学学报》,1998 年第 3
    期。
    [33] 付艳锋、郭淑淳:“浅析制约高校无形资产管理的‘瓶颈’因素”,《武汉科技大学学报》,2003 年第 2 期。
    [34] 姜莉:“对高校无形资产管理的思考”,《会计之友》,2005 年第 2 期。
    [35] 薛金梅、吴世德:“对高校无形资产流失现状的思考”,《山东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 年第 3 期。
    [36] 田克录、侯世昌:“企业无形资产状况调查”,《统计与决策》,1999 年第7 期。
    [37] 杨铁黎、骆秉全:“关于我国高校办体育产业现状及发展方向的研究”,《体育科学》,1998 年 3 月。
    [38] 唐建倦、邹卫国、李军:“湖南省高校体育产业的现状及对策研究”,《体育函授通讯》,2002 年 3 月。
    [39] 蔡俊五:《体育赞助》,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1 年 10 月。
    [40] 丁钰:“对按性质进行无形资产分类的探讨.无形资产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 年 3 月。
    [41] 香成福:“浅谈西部高校体育产业化的发展与对策”,《河西学院学报》,2002 年第 2 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