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尔塞维克》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布尔塞维克》是中国共产党于1927年10月24日在上海创办的中共中央理论机关刊,它展现了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伟大探索历程,对新民主义革命理论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它也忠实地记录了早期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中国革命正确道路的历程之曲折和认识之反复,记载了“左”倾错误思想、错误路线对中国革命事业的影响。它反映了这一时期党的路线、方针与政策的大致演变轨迹,保留了若干真实的历史资料,对其做文本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学术意义。
     然而,学界对《布尔塞维克》的研究十分稀少。鉴于此,本文试图通过对此杂志的研究,重点分析其对中国革命基本问题的探索。
     本文首先介绍《布尔塞维克》的概况。包括《布尔塞维克》的创刊背景、办刊宗旨、管理模式和编撰群体、栏目和经费、出版和发行、停刊等情况的介绍和分析。然后认真梳理《布尔塞维克》上所登载的文章,重点对《布尔塞维克》上有关近代中国革命性质和前途、革命动力、革命领导权、革命对象和任务以及革命道路等中国革命基本问题进行比较深入的分析和研究,探析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及其策略的不同解读,探究其对新民主义革命理论的发展所作出的重要贡献,以及所犯下的严重错误,留下的惨痛教训,最后对其探索中国革命基本问题的历史贡献及局限性作出科学的评介。
     《布尔塞维克》是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早期创办的党刊,对中国革命基本问题的认识带有很大程度上的探索成分。加上时代局限性、认识局限性、理论局限性,不可避免地宣传了一些“左”倾错误思想,但它还是努力去修正了一些“左”倾错误思想,虽然最终并没有彻底改变“左”倾方向。而且它在一片白色恐怖的茫茫黑夜中,继续高举反帝反封的民主革命旗帜,凝聚了革命的队伍,照亮了前进的方向。它对中国革命性质和前途、革命动力、革命领导权、革命对象和任务、革命道路等问题的探讨,在今天看来,尽管有许多幼稚的甚至是错误的地方,但它忠实记录了党在理论上走向成熟的一个必经阶段。
"Bolshevik" is a theoretical journal of the central committee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which was founded in Shanghai on Oct,24th of1927by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It illustrates the exploration of new democracy theory of Chinese communists in their early era, which has made great contribution to the development of new democracy theory. It also records the history of early Chinese Communists looking for China's right revolutionary paths as well as the influences of wrong Lefty thought and lefty Road to China's revolution. It reflects the evolution of the paths, regulations and policie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during that period; and keeps several factual historical references which became very important research bases.
     As the academic research on "Bolshevik" is rare, this paper intends to introduce and analyze the stance of the Journal during the exploration of the basic question of Chinese revolution.
     Firstly,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general situation of "Bolshevik", including the foundation background, purpose of foundation, management module, editing team, columns, budgeting, publication as well as suspension of the Journal. Secondly, it goes through all published articles and especially analyzes those related to the basic questions of China's revolution, such as its nature and future, motivation, leadership, object and tasks as well as the direction; It also studies different opinions of early Chinese Communists regarding New Democracy theories and strategies and the contributions it has made to the theoretical development of New Democracy, as well as the mistakes and lessons.In the end, it provides scientific comments regarding contributions as well as limitations to its study on the basic question of Chinese revolution.
     Bolshevik is an authorized newspaper of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during the exploration period of CPC. It did some exploration of the basic questions of China's revolution. It unavoidably propagates some Lefty thoughts by mistake due to limitation of the era, the recognition ability and the theory. It tries to readjust some of the Lefty thoughts, however, is not able to change its "lefty" trend completely. Nevertheless, it highly raises the liberal revolution flag against imperialism and feudalism in the dark nights of white terrorism which unites revolutionary team and brightens the way forward. It discusses the nature, future, motivation and leadership of China's revolution; and some of its opinions are naive even wrong. It is still considered to be valuable as it records the maturation of the theoretical development of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引文
①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译,《联共(布)、共产国际与中国苏维埃运动(1927-1931)》第8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第87页。
    ②考察其内容为《布尔塞维克》杂志,笔都查阅中共党史、新闻史等辞典、专著、论文,发现把“《布尔塞维克》”误写为“《布尔什维克》”情况的比较多见。
    ①《毛洋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1471页。
    ①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第3页。
    ②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册,第8页。
    ③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册,第146页。
    ①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册,第342页。
    ②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册,第358页。
    ①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册,第7-8页。
    ①中国人民大学档案室编印,《中国共产党机关发展史参考资料》第1辑,第49页。
    ②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编,《中国共产党新闻工作文件汇编》(上),新华出版社,1980年,第30、31页。
    ③《郑超麟回忆录》(上卷),东方出版社,2004年,第265页。
    ④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编,《中国共产党新闻工作文件汇编》(上),第36页。
    ①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编,《中国共产党新闻工作文件汇编》(上),第25页。
    ①《布尔塞维克发刊露布》,《布尔塞维克》第1卷第1期,1927年10月24日,人民出版社,1955年影印,第1-2页。
    ②中因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编,《中国共产党新闻工作文件汇编》(上),第72页。
    ③《布尔塞维克》第1卷第8期,1927年12月12日,第241页。
    ④尹宽,《对于<布尔塞维克>的希望》,《布尔塞维克》第1卷第4期,1927年11月14日,第115-116页。
    ①《布尔塞维克》第1卷第4期,1927年11月14日,第116页。
    ②石新,《<布尔塞维克>的社论应该怎样?》,《布尔塞维克》第1卷第10期,1927年12月19日,第305-306页。
    ④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编,《中国共产党新闻工作文件汇编》(上卷),第25-26页。
    ⑤《悼赵世炎陈延年及其它死于国民党刽了手的同志!》,《布尔塞维克》第1卷第1期,1927年10月24日。
    ⑥《反对南京武汉的军阀斗争!》,《布尔塞维克》第1卷第1期,1927年10月24日,第3-4页。
    ①秋白,《民众的革命战争反对所谓北伐!》,《布尔塞维克》第1卷第1期,1927年10月24日,第5-7页。
    ②毛达,《八一革命之意义与叶贺军队之失败》,《布尔塞维克》第1卷第1期,1927年10月24日,第7-11页。
    ③超麟,《国民党背叛革命后中国国民革命运动如何?》,《布尔塞维克》第1卷第1期,1927年10月24日,第11-14页。
    ④苏吉,《革命叛徒的写真》,《布尔塞维克》第1卷第1期,1927年10月24日,第14-17页。
    ⑤岳威,《革命的江苏农民》,《布尔塞维克》第1卷第1期,1927年10月24日,第17-22页。
    ①秋白,《国民党死灭后中国革命的新道路》,《布尔塞维克》第1卷第1期,1927年10月24日,第22-30页
    ②易囊萤:《欢送已脱离共产党的党员》,《布尔塞维克》第1卷第2期,1927年10月31日,第57页。
    ①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编,《中国共产党新闻工作文件汇编》(上),第1页。
    ②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册,第67-71页。
    ③王健英,《中共中央机关历史演变考实(1921—1949)》,中共党史出版社,2005年,第57页。
    ①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编,《中国共产党新闻工作文件汇编》(上),第14页。
    ②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编,《中国共产党新闻工作文件汇编》(上),第30页。
    ③《中国共产党组织史资料》(六),《党史研究》,1983年,第2期,第44页。
    ④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3册,第302页。
    ①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编,《中国共产党新闻工作文件汇编》(上),第58页。
    ②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编,《中国共产党新闻工作文件汇编》(上),第25页。
    ①王健英,《中共中央机关历史演变考实(1921—1949)》,第105-106页。
    ②《郑超麟回忆录》(下),东方出版社,2004年,第5页。
    ③《郑超麟回忆录》(下),第8页。
    ④王健英,《中共中央机关历史演变考实(1921—1949)》,第128页。
    ⑤《郑超麟回忆录》,第271贝。
    ①郑超麟口述、希丹记录整理,《回忆党的早期报刊》,《中共党史资料》2009年第3期。
    ①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编,《中国共产党新闻工作文件汇编》(上),第25-26页。
    ②转引自丁法章,《新闻评论教程》,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247页。
    ③《布尔塞维克》第1卷第10期,1927年12月19日,第306页。
    ①《中国的苏维埃政权与社会主义》,《布尔塞维克》第1卷第14期,1928年1月16日,第427页。
    ②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编,《中国共产党新闻工作文件汇编》(上),第70页。
    ①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编,《中国共产党新闻工作文件汇编》(上),第25页。
    ①《本报启事》,《布尔塞维克》第1卷第23期,1928年7月10日,第792页。
    ①《悼赵世炎陈延年及其他死于国民党刽子手的同志!》,《布尔塞维克》第1卷第1期,1927年10月24日。
    ②《布尔塞维克》第1卷第11期,1927年12月26日,第342页。
    ③《悼王荷波及其他十八同志!》,《布尔塞维克》第1卷第11期,1927年12月26日,第342页。
    ①志益,《哀浙江死者贝介夫王家谟沈乐山赵济猛等十二同志》,《布尔塞维克》第1卷第15期,1928年1月30日,第501-502页。
    ②甫才,《悼念我们的战十——陆铁强》,《布尔塞维克》第1卷第16期,1928年2月6日,第540页。
    ①参考杨奎松,《共产国际为中共提供财政援助情况之考察》,《社会科学论坛》2004年第4期。
    ②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译,《联共(布)、共产国际与中国苏维埃运动(1927-1931)》第10卷,第53页。
    ①郑超麟,《回忆中央出版局》,宋原放主编,《中国出版史料(现代部分)》第1卷(下册),山东教育出版社,2001年,第303页。
    ②郑超麟口述、希丹记录整理,《回忆党的早期报刊》,《中共党史资料》2009年第3期。
    ①中国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译,《联共(布)、共产国际与中国苏维埃运动(1927—1931)》第10卷,第52页。
    ②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译,《联共(布)、共产国际与中国苏维埃运动(1927—1931)》第10卷,第54页。
    ③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译,《联共(布)、共产国际与中国苏维埃运动(1927—1931)》第10卷,第160页。
    ①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编,《中国共产党新闻工作文件汇编》(上),第26d页。
    ②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编,《中国共产党新闻工作文件汇编》(上),第39页。
    ③王晓岚,《中国共产党报刊发行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第90-91页。
    ①《红旗》,1930年5月10日。
    ②《怎样买书》,《布尔塞维克》第1卷第14期,1928年1月16日,第464页。
    ③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编,《中国共产党新闻工作文件汇编》(上),第58页。
    ④熊志华等编,《在秘密的交通线上》,战士出版社,1983年,第103-105页。
    ⑤即《布尔塞维克》,笔者注。
    ⑥原件此处空白,笔者注。
    ⑦《毛泽东书信选集》,人民出版社,1983年,第26-27页。
    ①《闽浙赣革命根据地史料选编》(上),江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第451页。
    ②超麟,《惨无人道之中国白色恐怖》,《布尔塞维克》第1卷第3期,第69页。
    ①《中国国民党历次代表大会及中央全会资料》(上),光明日报出版社,1985年,第526页。
    ②参见杨奎松,《国民党的“联共”与“反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第266-267页。
    ③参见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第1卷(上),中共党史出版社,2002年,第294页。
    ①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三辑文化,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年,第434-435页。
    ②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三辑文化,第506-511页
    ①张静庐,《中国现代出版史料》(乙编),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第522-525页。
    ②张静庐,《中国现代出版史料》(乙编),第513页。
    ①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文化(一),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年,第287-292页。
    ②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文化(一),第300页。
    ③王煦华,朱一冰,《1927—1949禁书史料汇编》第2册,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7年,第244页
    ④倪墨炎,《现代文坛灾祸录》,上海书店出版社,1996年,第239-240页。
    ①《卷头语》,《布尔塞维克》第5卷第1期,1932年7月,第1页。
    ①伍第政,《中央苏区也出版了<布尔什维克>》,《党史研究资料》,1988年第11期。
    ①《毛泽东选集》第2卷,第633页。
    ②《毛泽东选集》第2卷,第630页。
    ①《列宁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93页。
    ②《列宁选集》第2卷,第512-513页
    ③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册,第109页。
    ④《蔡和森文集》,人民出版社,1980年,第84页。
    ⑤《蔡和森文集》,第99页。
    ⑥《蔡和森的十二篇文章》,人民出版社,1980年,第10页。
    ①见高军编《中国社会性质问题论战资料选辑》(上),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15页。
    ②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学院党史教研室编,《中共党史参考资料》第5册,1979年,第408页
    ①侯外庐,《韧的追求》,三联书店,1985年,第222页。
    ②和森,《中国革命的性质及其前途》,《布尔塞维克》第2卷第1期,1928年11月1日,第21页。
    ③《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大会土地问题决议案》,《布尔塞维克》第2卷第2期,1928年12月1日,第30、32、35页。
    ①立三,《中压革命的根本问题》,《布尔塞维克》第3卷第2、3期,1930年3月15日,第37-39页。
    ②吴良赋,《反对派对于中国问题的错误》,《布尔塞维克》第3卷第2、3期,1930年3月15日,第87-89页。
    ③何史文,《中国的经济和阶级关系》,《布尔塞维克》第5卷第1期,1932年7月,第92页。
    ①《毛泽东选集》第6卷,第626-630页。
    ②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册,第5页。
    ③《斯大林全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1954年,第327-329页。
    ①《斯大林全集》第10卷,第14-15页。
    ②《周恩来选集》(下),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306页
    ①中共中央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中央档案馆,《八七会议》,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86年,第6页。
    ②《周恩来选集》(上),人民出版社,1980年,第160页。
    ③《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大会政治议决案》,《布尔塞维克》第2卷第2期,1928年12月1日,第2页。
    ①定一,《共产国际第十次全体会议的总结》,《布尔塞维克》第3卷第1期,1930年1月15日,第1页。
    ①秋白,《中国革命足什么样的革命?》,《布尔塞维克》第1卷第5期,1927年11月21日,第130-131页。
    ②《中国现状与共产党的任务决议案》,《布尔塞维克》第1卷第6期,1927年11月28日,第145页。
    ③《广州暴动之意义与教训》,《布尔塞维克》第1卷第13期,1928年1月9日,第414页。
    ④《中国的苏维埃政权与社会主义》,《布尔塞维克》第1卷第14期,1928年1月16日,第427页。
    ①《共产国际关于中国问题的议决案》,《布尔塞维克》第1卷第24期,1928年7月25日,第815页。
    ②《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关于共产国际权决案的通告》,《布尔塞维克》第1卷第24期,1928年7月25日,第821页。
    ①典琦,《八七会议与一年来的中因革命》,《布尔塞维克》第1卷第26期,1928年8月20日,第896页。
    ②和森,《中国革命的性质及其前途》,《布尔塞维克》第2卷第1期,1928年11月1日,第21-23页。
    ①《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大会政治议决案》,《布尔塞维克》第2卷第2期,1928年12月1日,第3-4页
    ②问友,《中国到那里去?》,《布尔塞维克》第2卷第4期,1929年2月1日,第42页。
    ①《新的革命高潮前面的诸问题》,《布尔塞维克》第3卷第4、5期,1930年5月15日,第38-39页。
    ①华岗,《中国革命转变的前途和任务》,《布尔塞维克》第4卷第5期,1931年9月10日,第35-41页。
    ②思美,《是取消派取消中国革命,还是中国革命派取消取消派?》,《布尔塞维克》第4卷第3期,1931年5月10日,第页。
    ③和森,《论陈独秀主义》,《布尔塞维克》第4卷第5期,1931年9月10日,第81页。
    ④何史文,《中国的经济和阶级关系》,《布尔塞维克》第5卷第1期,1932年7月,第96-97页。
    ①《毛泽东选集》第6卷,第646-647页。
    ①《毛泽东选集》第1卷,第183-184页。
    ①真君,《中华全国总工会扩大会议的意义》,《布尔塞维克》第1卷第19期,1928年2月27日,第624页。
    ②立三,《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反革命性》,《布尔塞维克》第2卷第2期,1928年12月1日,第78页。
    ①《职工运动决议案》,《布尔塞维克》第2卷第9期,1929年8月1日,第94页。
    ②《中国共产党第二次中央全体会议的决议与精神》,《布尔塞维克》第2卷第9期,1929年8月1日,第23-24页。
    ①秋白,《中国职工运动的问题》,《布尔塞维克》第3卷第2、3期,1930年3月15日,第154页。
    ②和森,《中国革命的性质及其前途》,《布尔塞维克》第2卷第1期,1928年11月1日,第21页。
    ③立夫,《中国革命与共产党的任务(续)》,《布尔塞维克》第1卷第3期,1927年11月7日,第97页。
    ①《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大会土地问题决议案》,《布尔塞维克》第2卷第2期,1928年12月1日,第36-37页。
    ②秋白,《中国革命中无产阶级的新策略》,《布尔塞维克》第1卷第7期,1927年12月5日,第191页。
    ①秋白,《马克思主义还足民生主义(续)》,《布尔塞维克》第1卷第14期,1928年1月16日,第456页。
    ②秋白,《中国革命和农民运动的策略》,《布尔塞维克》第3卷第4、5期,1930年5月1日,第135-136页。
    ①立夫,《中国革命与共产党的任务》,《布尔塞维克》第1卷第2期,1927年10月31日,第50-51页。
    ②《中国共产党十地问题党纲草案》,《布尔塞维克》第1卷第6期,1927年11月28日,第154页
    ③罗浮,《中国第一个苏维埃(广东通信)》,《布尔塞维克》第1卷第8期,1927年12月12日,第218页
    ①《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大会十地问题决议案》,《布尔塞维克》第2卷第2期,1928年12月1日,第26页。
    ②《中因共产党第六次大会政治议决案》,《布尔塞维克》第2卷第2期,1928年12月1日,第17页。
    ③立三,《中国革命中的农民问题》,《布尔塞维克》第2卷第2期,1928年12月1日,第85-86页。
    ①《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与中国共产党书》,《布尔塞维克》第2卷第10期,1929年9月1日,第87-90页。
    ①《接受国际对于农民问题之指示的决议》,《布尔塞维克》第2卷第10期,1929年9月1日,第76-80页。
    ①秋白,《中国革命和农民运动的策略》,《布尔塞维克》第3卷第4、5期,1930年5月1日,第127-129页。
    ②《列宁选集》第1卷,第406页。
    ③《毛泽东选集》第1卷,第128页。
    ①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3册,第312页。
    ②秋白,《国民党死灭后中国革命的新道路》,《布尔塞维克》第1卷第1期,1927年10月24日,第27页。
    ③秋白,《中国革命中无产阶级的新策略》,《布尔塞维克》第1卷第7期,1927年12月5日,第189-190页。
    ①典琦,《我们放弃了反帝国主义运动吗?》,《布尔塞维克》第1卷第10期,1927年12月19日,第301-302页。
    ②《广州暴动之意义与教训》,《布尔塞维克》第1卷第13期,1928年1月9日,第418页。
    ③《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大会政治议决案》,《布尔塞维克》第2卷第2期,1928年12月1日,第8-22页。
    ①《告小商人学生自由职业者及国民党中的革命份子》,《布尔塞维克》第1卷第25期,1928年8月10日,第855页。
    ②问友,《中国到那里去?》,《布尔塞维克》第2卷第5期,1929年3月1日,第81页。
    ①立三,《中国革命的根本问题(续)》,《布尔塞维克》第3卷第4、5期,1930年5月1日,第158-160页。
    ①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3册,第257页。
    ②毛达,《八一革命之意义与叶贺军队之失败》,《布尔塞维克》第1卷第1期,1927年10月24日,第9页。
    ③秋白,《国民党死灭后中国革命的新道路》,《布尔塞维克》第1卷第1期,1927年10月24日,第23-24页。
    ①《中国现状与共产党的任务决议案》,《布尔塞维克》第1卷第6期,1927年11月28日,第143页。
    ②典琦,《我们放弃了反帝国主义运动吗?》,《布尔塞维克》第1卷第10期,1927年12月19日,第301页。
    ③《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大会政治议决案》,《布尔塞维克》第2卷第2期,1928年12月1日,第4页。
    ①忠发,《民族资产阶级之反革命的理论及其政策》,《布尔塞维克》第2卷第2期,1928年12月1日,第66-67页。
    ②问友,《中国到那里去?》,《布尔塞维克》第2卷第4期,1929年2月1日,第53-55页。
    ①立三,《目前政治形势的分析与我们的中心任务》,《布尔塞维克》第2卷第5期,1929年3月1日,第12-13页。
    ②立三,《中国革命的根本问题(续)》,《布尔塞维克》第3卷第4、5期,1930年5月1日,第160页。
    ③瞿秋白,《论国民党改组派》,《布尔塞维克》第3卷第4、5期,1930年5月1日,第43-46页。
    ①《毛泽东选集》第4卷,第1257-1258页。
    ②《布尔塞维克发刊露布》,《布尔塞维克》第1卷第1期,1927年10月24日,第2页
    ③立夫,《中国革命与共产党的任务》,《布尔塞维克》第1卷第2期,1927年10月31日,第50页。
    ①秋白,《中国革命中无产阶级的新策略》,《布尔塞维克》第1卷第7期,1927年12月5日,第191-192页。
    ②典琦,《我们放弃了反帝国主义运动吗?》,《布尔塞维克》第1卷第10期,1927年12月19日,第302页。
    ③秋白,《世界革命中的民族主义(续)》,《布尔塞维克》第1卷第18期,1928年2月20日,第605-606页。
    ①克鲁,《目前几个主要策略问题的讨论(完)》,《布尔塞维克》第1卷第23期,1928年7月10日,第803-804页。
    ②立三,《现在革命形势的分析与前途》,《布尔塞维克》第2卷第1期,1928年11月1日,第13页。
    ③忠发,《要求坚决的切实的奋斗》,《布尔塞维克》第2卷第1期,1928年11月1日,第15页。
    ④秋白,《中国革命和农民运动的策略》,《布尔塞维克》第3卷第4、5期,1930年5月1日,第111页。
    ⑤秋白,《国民党死灭后中国革命的新道路》,《布尔塞维克》第1卷第1期,1927年10月24日,第29页。
    ①典琦,《陈公博的三个主张》,《布尔塞维克》第1卷第25期,1928年8月10日,第883-884页。
    ②华岗,《一九二五—二七年大革命中的中国共产党》,《布尔塞维克》第4卷第3期,1931年5月10日,第209210页。
    ③《毛洋东选集》第1卷,第183-184页。
    ①《中国现状与共产党的任务决议案》,《布尔塞维克》第1卷第6期,1927年11月28日,第152页。
    ①典琦,《我们放弃了反帝国主义运动吗?》,《布尔塞维克》第1卷第10期,1927年12月19日,第300-302页。
    ②《广州暴动之意义与教训》,《布尔塞维克》第1卷第13期,1928年1月9日,第419页。
    ③超麟,《亚细亚民族会议》,《布尔塞维克》第1卷第4期,1927年11月14日,第105页。
    ④《中国共产党反对日兵占据山东告全国民众》,《布尔塞维克》第1卷第20期,1928年5月30日,第659页。
    ①《中国共产党第二次中央全体会议的决议与精神》,《布尔塞维克》第2卷第9期,1929年8月1日,第14页。
    ②立三,《中国革命的根本问题》,《布尔塞维克》第3卷第2、3期,1930年3月15日,第42-43页
    ③恩来,《各帝国主义侵掠中国的形势》,《布尔塞维克》第2卷第3期,1929年1月1日,第81页。
    ④立三,《目前政治形势的分析与我们的中心任务》,《布尔塞维克》第2卷第5期,1929年3月1日,第15-18页。
    ①福林,《一九二八年末的中国(续)》,《布尔塞维克》第2卷第7期,1929年7月1日,第101页。
    ②泽民,《第三时期的中国经济》,《布尔塞维克》第4卷第2期,1931年5月,第65-66页。
    ①《中国共产党为五卅第三周年纪念宣言》,《布尔塞维克》第1卷第20期,1928年5月30日,第655-657页
    ②维汉,《反帝国主义运动与目前革命局势的开展》,《布尔塞维克》第1卷第24期,1928年7月25日,第827页。
    ①《中日两国产党联合宣言反对日本侵略中国》,《布尔塞维克》第1卷第21期,1928年6月15日,第697页。
    ②《中国共产党反对军阀战争宣言》,《布尔塞维克》第1卷第2期,1927年10月31日,第33-36页。
    ①问友,《中国到那里去?》,《布尔塞维克》第2卷第4期,1929年2月1日,第49-51页。
    ②华岗,《反对军阀战争与中国苏维埃运动的前途》,《布尔塞维克》第4卷第4期,1931年7月28日,第32贝。
    ①《国贼党徒的离合与工农民众》,《布尔塞维克》第1卷第5期,1927年11月21日,第119-120页。
    ②立三,《中国革命的根本问题》,《布尔塞维克》第3卷第2、3期,1930年3月15日,第39-40页。
    ③《广州暴动之意义与教训》,《布尔塞维克》第1卷第13期,1928年1月9日,第407-408页。
    ①《反对军阀宣言》,《布尔塞维克》第2卷第6期,1929年4月1日,第4-5页。
    ②瞿秋白,《军阀混战和汪精卫》,《布尔塞维克》第3卷第2、3期,1930年3月15日,第33-34页。
    ③《布尔塞维克发刊露布》,《布尔塞维克》第1卷第1期,1927年10月24日,第2页。
    ①秋白,《马克思主义还是民生主义(续)》,《布尔塞维克》第1卷第14期,1928年1月16日,第457页。
    ②和森,《中国革命的性质及其前途》,《布尔塞维克》第2卷第1期,1928年11月1日,第23页。
    ①《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大会政治议决案》,《布尔塞维克》第2卷第2期,1928年12月1日,第4-5页。
    ②立三,《中国革命的根本问题》,《布尔塞维克》第3卷第2、3期,1930年3月15日,第42页
    ③吴良赋,《反对派对于中国问题的错误》,《布尔塞维克》第3卷第2、3期,1930年3月15日,第86-87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606、609页。
    ①秋白,《中国革命是什么样的革命?》,《布尔塞维克》第1卷第5期,1927年11月21日,第128-129页
    ②《中国共产党反对反动的国民党政府对俄绝交宣言》,《布尔塞维克》第1卷第11期,1927年12月26日,第312页。
    ③秋白,《中国革命低落吗?》,《布尔塞维克》第1卷第18期,1928年2月20日,第581-582页。
    ④克鲁,《目前几个主要策略问题的讨论》,《布尔塞维克》第1卷第19期,1928年2月27日,第645页。
    ①《中国现状与共产党的任务决议案》,《布尔塞维克》第1卷第7期,1927年11月28日,第146-147页。
    ②《中国共产党广东省委员会号召暴动宣言》,《布尔塞维克》第1卷第9期,1927年12月15日,第296页。
    ①慕石,《广州暴动二周年纪念》,《布尔塞维克》第2卷第11期,1929年12月5日,第33页。
    ②岳威,《革命的江苏农民》,《布尔塞维克》第1卷第1期,1927年10月24日,第17-22页;《革命的江苏农民(续第一期)》,《布尔塞维克》第1卷第3期,1927年11月7日,第71-74页。
    ①岳威,《江苏农民大暴动之过去与未来》,《布尔塞维克》第1卷第7期,第180页。
    ②典琦,《旬日以来南方之革命高潮》,《布尔塞维克》第1卷第8期,1927年12月12日,第209-213页。
    ③贫秋,《上海近日的罢工潮》,《布尔塞维克》第1卷第10期,1927年12月19日,第285-287页。
    ④浚三,《武汉工农的革命声威(汉口通信)》,《布尔塞维克》第1卷第16期,1928年2月6日,第518-522页。
    ⑤海涛,《上海法界及沪南区的群众斗争(上海通信)》,《布尔塞维克》第1卷27期,1928年8月30日,第948-950页。
    ⑥罗浮,《中国第一个苏维埃(广东通信)》,《布尔塞维克》第1卷第8期,1927年12月12日,第221页。
    ⑦胡义,《醴陵的农民暴动(醴陵通信)》,《布尔塞维克》第1卷第26期,1928年8月20日,第921-924页。
    ①《布尔塞维克》第1卷第5期,1927年11月21日,第135页。
    ②《“青天白日是白色恐怖的旗帜!”》,《布尔塞维克》第1卷第3期,1927年11月7日,第89-91页。
    ①秋白,《三民主义倒还没有什么》,《布尔塞维克》第1卷第8期,1927年12月12日,第227-229页。
    ②秋白,《马克思主义还是民生主义?》,《布尔塞维克》第1卷第11期,1927年12月26日,第332页。
    ①秋白,《马克思主义还是民生主义?(续)》,《布尔塞维克》第1卷第12期,1928年1月2日,第370-377页。
    ②秋白,《民权主义与苏维埃制度》,《布尔塞维克》第1卷第15期,1928年1月30日,第485-492页。
    ③秋白,《世界革命中的民族主义》,《布尔塞维克》第1卷第17期,1928年2月13日,第574页。
    ①秋白,《世界革命中的民族主义(续)》,《布尔塞维克》第1卷第18期,1928年2月20日,第600-605页。
    ①《共产国际关于中国问题的议决案》,《布尔塞维克》第1卷第24期,1928年7月25日,第817-818页。
    ②《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关于共产国际议决案的通告》,《布尔塞维克》第1卷第24期,1928年7月25日,第820页。
    ③《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大会政治议决案》,《布尔塞维克》第2卷第2期,1928年12月1日,第15-16页。
    ①《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大会政治议决案》,《布尔塞维克》第2卷第2期,1928年12月1日,第2页。
    ②典琦,《目前的革命形势》,《布尔塞维克》第1卷第28期,1928年9月11日,第979-980页。
    ③定一,《共产国际第十次全体会议的总结》,《布尔塞维克》第3卷第1期,1930年1月15日,第1页。
    ①立三,《新的革命高潮前面的诸问题》,《布尔塞维克》第3卷第4、5期,1930年5月1日,第29页。
    ①立三,《新的革命高潮前面的诸问题》,《布尔塞维克》第3卷第4、5期,1930年5月1日,第21-22页。
    ②立三,《新的革命高潮前面的诸问题》,《布尔塞维克》第3卷第4、5期,1930年5月1日,第29-31页。
    ①立三,《新的革命高潮前面的诸问题》,《布尔塞维克》第3卷第4、5期,1930年5月1日,第31-34页。
    ①立三,《新的革命高潮前面的诸问题》,《布尔塞维克》第3卷第4、5期,1930年5月1日,第34-37页。
    ①泽民,《中国革命的当前任务与反对李立三路线》,《布尔塞维克》第4卷第1期,1931年,第2-8页。
    ①《共产国际执委主席团关于立三路线的讨论》,《布尔塞维克》第4卷第3期,1931年5月10日,第1-8页。
    ②《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第9页。
    ①诏玉,《(武半暴动)的序言》,《布尔塞维克》第2卷第6期,1929年4月1日,第96-106页。
    ②《共产国际执委第十一次全会决议案》,《布尔塞维克》第4卷第4期,1931年7月28日,第14页。
    ③《中共中央接受共产国际执委会第十一次全会总结的决议》,《布尔塞维克》第4卷第5期,1931年9月10日,第8-9页。
    ④犹新,《论革命转变问题》,《布尔塞维克》第4卷第4期,1931年7月28日,第102-103页。
    ①泽民,《第三时期的中国经济》,《布尔塞维克》第4卷第2期,1931年5月,第39-40页。
    ②《中央决议案 由于工农红军破第三次“围剿”及革命危机逐渐成熟而产生的党的紧急任务》,《布尔塞维克》第4卷第6期,1931年11月10日,第5-9页。
    ①《中央给红军党部及各级地方党部的训令》,《布尔塞维克》第4卷第6期,1931年11月10日,第17-24页。
    ①《布尔塞维克》第1卷第2期,1927年10月31日。
    ②超麟,《中国革命目前几个重要的理论问题(续)》,《布尔塞维克》第1卷第8期,1927年12月12日,第233页。
    ①超麟,《中国革命目前几个重要的理论问题》,《布尔塞维克》第1卷第7期,1927年12月5日,第194-196贝。
    ①《布尔塞维克》第1卷第9期,1927年12月15日。
    ②《布尔塞维克》第1卷第13期,1928年1月9日。
    ③《布尔塞维克》第1卷第18期,1928年2月20日。
    ④《布尔塞维克》第2卷第9期,1929年8月1日。
    ①《怎样买书》,《布尔塞维克》第1卷第14期,1928年1月16日,第464页。
    ②秋白,《武装暴动的问题》,《布尔塞维克》第1卷第10期,1927年12月19日,第294-297页
    ①《瞿秋白选集》,人民出版社,1985年,第348负。
    ②《中国现状与共产党的任务决议案》,《布尔塞维克》第1卷第6期,1927年11月28日,第146-148页。
    ①《广州暴动之意义与教训》,《布尔塞维克》第1卷第13期,1928年1月9日,第410页。
    ②《两个国内战争》,《布尔塞维克》第1卷第19期,1928年2月27日,第619页。
    ③电岩,《最近自发的农民暴动之趋势》,《布尔塞维克》第1卷第18期,1928年2月20日,第590页。
    ④《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大会政治议决案》,《布尔塞维克》第2卷第2期,1928年12月1日,第21页。
    ①王健英,《中共中央机关历史演变考实(1921—1949)》,第105-106页。
    ②即《布尔塞维克》,笔者注。
    ③《毛泽东书信选集》,第26-27页。
    ①秋白,《武装暴动的问题》,《布尔塞维克》第1卷第10期,1927年12月19日,第294页。
    ②《毛泽东选集》第1卷,第49页。
    ③电岩,《最近自发的农民暴动之趋势》,《布尔塞维克》第1卷第18期,1928年2月20日,第590页。
    ④《毛泽东选集》第1卷,第49页。
    ⑤觉哉,《一个月来各方革命形势》,《布尔塞维克》第1卷第23期,1928年7月10日,第788-789页。
    ①立三,《反动统治的动摇与革命战争的开展》,《布尔塞维克》第2卷第7期,1929年7月1日,第26页。
    ②《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3卷,第370-371页。
    ①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译,《联共(布)、共产国际与中国苏维埃运动(1927—1931)》第7卷,第88、118页。
    ②《中国现状与共产党的任务决议案》,《布尔塞维克》第1卷第6期,1927年11月28日,第148-150页。
    ③《中国共产党反对军阀战争宣言》,《布尔塞维克》第1卷第2期,1927年10月31日,第36页。
    ①罗浮,《中国第一个苏维埃》,《布尔塞维克》第1卷第8期,1927年12月12日,第214-222页。
    ②罗浮,《反动派与海陆丰苏维埃》,《布尔塞维克》第1卷第18期,1928年2月20日,第583-587页。
    ③《中国共产党为广东工农兵暴动建立苏维埃告民众》,《布尔塞维克》第1卷第9期,1927年12月15日,第264页。
    ④《伟大的广州工农兵暴动!》,《布尔塞维克》第1卷第9期,1927年12月15日,第244页。
    ⑤《中国的苏维埃政权与社会主义》,《布尔塞维克》第1卷第14期,1928年1月16日,第427-431页。
    ①克鲁,《目前几个主要策略问题的讨论(续)》,《布尔塞维克》第1卷第22期,1928年6月30日,第759页。
    ②克鲁,《目前几个主要策略问题的讨论(完)》,《布尔塞维克》第1卷第23期,1928年7月10日,第806页。
    ③《共产国际关于中国问题的议决案》,《布尔塞维克》第1卷第24期,1928年7月25日,第818页。
    ①秋白,《中国革命战争的组织和领导问题》,《布尔塞维克》第4卷第1期,1931年,第87-89页。
    ②华岗,《反对军阀战争与中国苏维埃运动的前途》,《布尔塞维克》第4卷第4期,1931年7月28日,第39-40页。
    ③《中共中央接受共产国际执委会第十一次全会总结的决议》,《布尔塞维克》第4卷第5期,1931年9月10日,第14页。
    ①《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大会政治议决案》,《布尔塞维克》第2卷第2期,1928年12月1日,第4页
    ②吴良赋,《反对派对于中国问题的错误》,《布尔塞维克》第3卷第2、3期,1930年3月15日,第89页。
    ③毛达,《八一革命之意义与叶贺军队之失败》,《布尔塞维克》第1卷第1期,1927年10月24日,第9页。
    ④瞿秋白,《论国民党改组派》,《布尔塞维克》第3卷第4、5期,1930年5月1日,第43-46页。
    ⑤秋白,《中国革命中无产阶级的新策略》,《布尔塞维克》第1卷第7期,1927年12月5日,第189页。
    ①匏女,《所谓第三党》,《布尔塞维克》第1卷第17期,1928年2月13日,第558页
    ②《告小商人学生自由职业者及国民党中的革命分子》,《布尔塞维克》第1卷第25期,1928年8月10日,第855页。
    ③立夫,《中国革命与共产党的任务》,《布尔塞维克》第1卷第2期,1927年10月31日,第50-51页
    ④《接受国际对于农民问题之指示的决议》,《布尔塞维克》第2卷第10期,1929年9月1日,第79页。
    ①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册,第67-71页。
    ①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译,《联共(布)、共产国际与中国苏维埃运动(1927-1931)》第8卷,第87-91页。
    ①《接受国际对于农民问题之指示的决议》,《布尔塞维克》第2卷第10期,1929年9月1日,第76页。
    ①《毛泽东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300页。
    [1]《布尔塞维克》,人民出版社,1955年影印1-52期,1927年10月~1932年7月。
    [2]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学院党史教研室编,《中共党史参考资料》(第1-11册),1979年。
    [3]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学院党史教研室编,《中共党史教学参考资料》(第12-18册),1985、1986年。
    [4]中共中央党校党史教研室选编,《中共党史参考资料》(第1-8册),人民出版社,1980年。
    [5]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编,《中国共产党新闻工作文件汇编》(上、中、下),新华出版社,1980年。
    [6]中共中央书记处主编,《六大以前--党的历史材料》,人民出版社,1980年。
    [7]中共中央书记处主编, 《六大以来--党内秘密文件》(上、下),人民出版社,1981年。
    [8]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编,《共产国际有关中国革命的文献资料》(第1~2辑),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1、1982年。
    [9]中共中央党校党史教研室资料组编,《中国共产党历次重要会议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
    [10]蔡尚思主编,《中国现代思想史资料简编》,浙江人民出版社,1982年。
    [1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注释本),人民出版社,1983年
    [12]高军编,《中国社会性质问题论战资料选辑》,人民出版社,1984年。
    [13]安徽大学苏联问题研究究、四川省中共党史研究会编译,《苏联<真理报>有关中国革命文献资料选编(1927-1937)》,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6年。
    [14]中共中央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中央档案馆,《八七会议》,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86年。
    [15]《闽浙赣革命根据地史料选编》,江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
    [16]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三辑文化,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年。
    [17]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18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1992年。
    [18]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文化,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年。
    [19]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编,《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第1-6卷),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7、1998年。
    [20]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央档案馆编,《中国共产党组织史资料》(第1~19册),中共党史出版社,2000年。
    [21]姜华宣、张蔚萍、肖甡主编,《中国共产党重要会议纪事(1921-2001)》,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
    [22]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编,《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文献资料选辑(1927-1931)》,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2年。
    [23]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译,《联共(布)、共产国际与中国苏维埃运动(1927-1931)》,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
    [24]张静庐辑注,《中国近现代出版史料》(第1~8册),上海书店,2003年。
    [25]王煦华、朱一冰,《1927-1949禁书史料汇编》第2册,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7年。
    [26]中央编译局编译,《马克思恩格斯文集》,人民出版社,2009年。
    [27]中央编译局编译,《列宁专题文集》,人民出版社,2009年。
    [28]《毛泽东书信选集》,人民出版社,1983年。
    [29]《毛泽东选集》(第1-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
    [30]《毛泽东文集》(第1-8卷),人民出版社,1993-1999年。
    [31]《周恩来选集》(上、下),人民出版社,1980、1984年
    [32]《蔡和森文集》,人民出版社,1980年。
    [33]《蔡和森的十二篇文章》,人民出版社,1980年。
    [34]《刘少奇选集》(上、下),人民出版社,1985年
    [35]《张闻天选集》,人民出版社,1985年。
    [36]《瞿秋白文集》,人民出版社,1987年
    [37]《沈泽民文集》,浙江文艺出版社,1997年。
    [38]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年谱(1893-1949)》,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
    [39]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刘少奇年谱》,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
    [40]张培森主编、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张闻天选集传记组编,《张闻天年谱》(1900-1976),中共党史出版社,2000年。
    [41]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朱德年谱(新编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年。
    [42]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周恩来年谱(1898-1949)》,中央文献出版社,2007年。
    [43]刘小中、丁言模,《瞿秋白年谱详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年。
    [44]李永春编著,《蔡和森年谱》,湘潭大学出版社,2008年。
    [45]李维汉,《回忆与研究》,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86年。
    [46]张国焘,《我的回忆》(第1~3册),东方出版社,1998年。
    [47]《李一氓回忆录》,人民出版社,2001年。
    [48]《郑超麟回忆录》(上、下),东方出版社,2004年。
    [1]何干之遗著、刘炼整理修订,《中国民主革命时期的资产阶级》,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年。
    [2]方汉奇,《中国近代报刊史》,山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
    [3]杨云若,《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关系纪事(1919-1943)》,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年。
    [4]林代昭、潘国华编,《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从影响的传入到传播》(上、下),清华大学出版社,1983年
    [5]熊志华等编,《在秘密的交通线上》,战士出版社,1983年。
    [6]《中国社会性质问题论战》,人民出版社,1984年。
    [7]丁守和,《瞿秋白思想研究》,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年。
    [8]向青,《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关系论文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
    [9]侯外庐,《韧的追求》,三联书店,1985年。
    [10]四川省中共党史研究会编,《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的关系》,四川大学出版社,1986年。
    [11]《中国革命中的共产国际人物》,四川人民出版社,1986年。
    [12]向青,《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关系史稿》,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年。
    [13]王廷科,《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研究述评》,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年。
    [14]杨云若、杨奎松,《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年。
    [15]童兵,《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史稿》,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年。
    [16]宋洪训等主编,《共产国际的经验教训》,人民出版社,1989年
    [17]黄修荣,《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关系史》(上,下),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年。
    [18]中共中央编译局国际共运史研究所编,《共产国际大事记》,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9年。
    [19]周国全、郭德宏等,《王明评传》,安徽人民出版社,1989年。
    [20]戈公振,《中国报学史》,上海书店,1990年。
    [21]林之达,《中国共产党宣传史》,四川人民出版社,1990年
    [22]翟作君主编,《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关系史研究荟萃》,复旦大学出版社,1990年
    [23]王宗华主编,《中国大革命史》(上、下),人民出版社,1990年。
    [24]杜文焕、刘德喜,《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关系研究》,江苏人民出版社,1991年。
    [25]张起厚,《中共地下党时期报刊调查研究》(一九一九~一九四九),台北永业出版社,1991年。
    [26]李永璞、林治理编,《中国共产党历史报刊名录》,山东人民出版社,1991年。
    [27]张静如主编,《中国共产党思想史》,青岛出版社,1991年。
    [28]方晓主编,《中共党史辨疑录》,教育出版社,1991年。
    [29]胡绳主编,《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中共党史出版社,1991年
    [30]鲁云涛,《瞿秋白评传》,四川文艺出版社,1991年。
    [31]方汉奇,《中国新闻事业通史》(第一、二、三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1996、1999年。
    [32]杨奎松编著,《中间地带的革命——中国革命策略在国际背景下的演变》,中央党校出版社,1992年。
    [33]易劳逸,《1927~937年国民党统治下的中国:流产的革命》,中国青年出版社,1992年。
    [34]刘健清、王家典、徐梁伯主编,《中国国民党史》,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年。
    [35]邓中好,《瞿秋白哲学研究》,中国文史出版社,1992年
    [36]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综合研究组编,《老一代革命家论党史与党史研究》,陕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
    [37]朱敏彦主编,《中共党史人物研究荟萃》,复旦大学出版社,1993年
    [38]倪延年、吴强,《中国现代报刊发展史》,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
    [39]秦绍德,《上海近代报刊史论》,复旦大学出版社,1993年。
    [40]杨奎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河南人民出版社,1994年
    [41]向青、石志夫、刘德喜主编,《苏联与中国革命》,中央编泽出版社,1994年。
    [42]向青主编,《苏联与中国革命》,中央编译出版社,1994年。
    [43]向青,《三十年代中国》,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
    [44]郭德宏主编,《共产国际、苏联与中国革命关系研究述评》,中共党史出版社,1996年。
    [45]倪墨炎,《现代文坛灾祸录》,上海书店出版社,1996年。
    [46]季甄馥,《瞿秋白哲学思想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
    [47]冯建辉,《从陈独秀到毛泽东——中共六任领袖新视角》,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
    [48]丁淦林主编,《中国新闻事业史新编》,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年。
    [49]蔡铭泽,《中国国民党党报历史研究》,团结出版社,1998年。
    [50]方克主编,《中共中央党刊史稿》(上、下),红旗出版社,1999年。
    [51]陈哲夫等主编,《现代中国政治思想流派》(上、中、下),当代中国出版社,1999年。
    [52]罗志田,《权势转移:近代中国的思想、社会与学术》,湖北人民出版社,1999年
    [53]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著,《中国共产党上海史(1920~1949)》,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
    [54]《上海党史大事记》(上、下),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
    [55]熊月之主编,《上海通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
    [56]孙淑、汤淑敏,《瞿秋白与他的同时代人》,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
    [57]唐纯良,《李立三全传》,安徽人民出版社,1999年。
    [58]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编,《李立三百年诞辰纪念集》,中共党史出版社,1999年。
    [59]沙健孙,《中国共产党通史》,湖南教育出版社,2000年。
    [60]余信红,《掀开中国文化新的一页:土地革命时期中共对文化战线的领导》,江西人民出版社,2000年。
    [61]宋应离主编,《中国期刊发展史》,河南大学出版社,2000年。
    [62]郑士德,《中国图书发行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
    [63]余玉花,《瞿秋自学术思想评传》,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0年
    [64]张德喜,《中共对国民党政策的三次转变与共产国际》,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0年
    [65]方汉奇,《中国新闻事业编年史》(上、中、下),福建人民出版社,2000年。
    [66]黄瑚,《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史》,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
    [67]裴宜理,《上海罢工:中国工人政治研究》,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年。
    [68]罗志田,《乱世潜流:民族主义与民国政治》,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
    [69]肖浩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与实践》,湖南人民出版社,2001年。
    [70]彭继红,《传播与选择: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1899-1921年)》,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71]何萍、李维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探论》,人民出版社,2002年。
    [72]姚金果,《共产国际、联共(布)和中国大革命》,福建人民出版社,2002年。
    [73]丁淦林主编,《中国新闻事业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
    [74]卓南生,《中国近代报业发展史——1815-1874》,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叶再生,《中国近代现代出版通史》(第1-4卷),华文出版社,2002年。
    [75]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中共党史出版社,2002年。
    [76]王继平等著,《蔡和森思想论稿》,湖南人民出版社,2003年。
    [77]宋开之、吴远,《张闻天哲学思想研》,河海大学出版社,2003年。
    [78]颜素珍、许佳君等,《张闻天宣传思想研究》,河海大学出版社,2003年。
    [79]蔡铭泽,《(向导>周报研究》,福建人民出版社,2004年。
    [80]郑保卫主编,《中国共产党新闻思想史》,福建人民出版社,2004年。
    [81]张秋实,《瞿秋白与共产国际》,中共党史出版社,2004年。
    [82]庄福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伟大理论成果》,人民出版社,2004年。
    [83]汪青松,《马史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
    [84]刘林元、周显信,《瞿秋白对毛泽东思想形成的重要贡献》,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
    [85]金冲及,《五十年变迁》,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
    [86]沙健孙主编,《中国共产党与资本主义、资产阶级》,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年。
    [87]曾德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进程研究》,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年。
    [88]高信成,《中国图书发行史》,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
    [89]王健英,《中共中央机关历史演变考实》(1921~1949),中共党史出版社,2005年。
    [90]徐方平,《蔡和森与(向导)周报》,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
    [91]王志民,《理论创新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商务出版社,2006年
    [92]宋应离、袁喜生、刘小敏编,《20世纪中国著名编辑出版家研究资料汇编》(1-10辑),河南大学出版社,2007年。
    [93]王继平等,《中国社会主义思想通史》,湖南人民出版社,2007年
    [94]郑师渠主编,《中国共产党文化思想史研究》,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7年。
    [95]《红色的追忆:纪念<布尔塞维克>创刊80周年》,中国福利会出版社,2008年
    [96]杨奎松,《国民党的“联共”与“反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
    [97]陈丽凤,《中国共产党领导体制的历史考察(1921-2006年)》,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
    [98]丁法章,《新闻评论教程》,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
    [99]王晓岚,《中国共产党报刊发行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
    [100]钱承军,《建国前中国共产党报刊研究》,中国文联出版社,2009年。
    [101]王继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早期进程与启示》,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9年
    [102]王奇生,《党员、党权与党争——1924-1949年中国国民党的组织形态》,上海书店出版社,2009年。
    [103]王奇生,《革命与反革命:社会文化视野下的民国政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
    [104]罗平汉等,《党史细节——中国共产党90年若干重大事件探源》,人民出版社,2011年。
    [1]朱敏彦,《党何时决定成立<布尔什维克>编辑委员会》,《上海党史资料通讯》1987年第11期。
    [2]金冲及,《对党的六大的历史考察》,《党的文献》1988年第1期。
    [3]郑超麟,《<布尔塞维克>上以“立夫”署名的文章是苏联人写的》,《党史研究资料》1988年第5期。
    [4]伍第政,《中央苏区也出版了(布尔什维克)》,《党史研究资料》1988年第11期。
    [5]周永祥,《<中国到那里去?>不是瞿秋白的著作》,《革命史资料》(总第9期),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年。
    [6]朱敏彦,《李立三主编的<布尔什维克>》,《石油大学学报》1989年第2期。
    [7]许振田,《关于早期共产党人沈泽民生平的问题》1991年第5期。
    [8]梁磊,《1927-1937年毛泽东对中国资产阶级的分析》,《毛泽东思想研究》1992年第3期。
    [9]杨奎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曲折与前胆》,《中共党史研究》1993年第1期。
    [10]王锋,《中国共产党创业时期新闻思想发展简论》,博士论文,中国人民大学,1996年。
    [11]金冲及,《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时期三次“左”倾错误的比较研究》,《党的文献》2000年第2、3期。
    [12]贺续进,《撒翁和<布尔塞维克)》,《上海党史与党建》2001年第4期。
    [13]王奇生,《党员、党组织与乡村社会:广东的中共地下党(1927—1932年)》,《近代史研究》2002年第5期。
    [14]杨奎松,《共产国际为中共提供财政援助情况之考察》,《社会科学论坛》2004年第4期。
    [15]王占波、孟庆春,《中国共产党出版史探颐:初创时期》,《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05年第2期。
    [16]朱华,《试论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对基层组织建设的探索》,《中共党史研究》2006年第4期。
    [17]郑超麟口述、希丹记录整理,《回忆党的早期报刊》,《中共党史资料》2009年第3期。
    [18]孔朝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早期探索研究》,博士论文,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