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撒拉族村级组织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近年来,随着农村社会的转型和新农村建设的开展,对村级组织的研究成为学界热点,成果甚丰。纵观国内整个村级组织的研究,对西部民族地区村级组织的研究相对薄弱。撒拉族主要聚居区在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县,是我国22个人口较少民族之一,本文旨在通过民族学田野调查,对撒拉族村级组织进行较为系统的研究。
     本文研究的村级组织涉及了村级基层组织、宗教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及传统血缘组织(家族组织)。它们是国家农村政策的执行者、社区公共产品的提供者、农村群众的组织者以及社会公共资源的掌握者,同时村级组织本身也是农村社区极为重要的社会资源——组织资源,对社区的发展,对新农村的建设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本文的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主要探讨了撒拉族村级组织目前所处的特定的社会经济文化地理生态背景;第二章概述了撒拉族村级组织,介绍了村级组织的基本情况,并总结了村级组织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特征。第三章主要研究了撒拉族村级组织的主要社会功能;第四、五、六章从社会分化、人口流动、金融因素以及国家政策、法律等视角阐述了它们对撒拉族村级组织的影响;第七章基于上述分析,思考了撒拉族村级组织完善的对策。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rural social transformation and new rural construction, the launch of the village organization of the academic research be hot, has very abundant achievements. Throughout the whole village organization of domestic research, village organization in western national areas of research is relatively weak. Salar is one of22small ethnic minorities in our country and the Qinghai Xunhua Salar Autonomous County is Salar main ghetto.this paper is aimed at Salar village organization systematic research through the ethnology fieldwork.
     This paper of the village organization involved the village-level politic organizations, religious organization, farmers' specialized cooperative organizations and traditional blood organization (family organization). They are national rural policy of executives, community the provider of public goods, the organizers of the rural social public resources. At the same time, village organization itself is very important social resources, organization resources who plays an irreplaceable role to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countryside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mmunity.
     The main content of this article are as follows:the first chapter mainly discussed the Salar village-level group is in the social economic and cultural geography ecological background; The second chapter summarizes the Salar village organization,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basic situation of village organization, and sums up the village-level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village organization and its characteristics. Chapter third major research on the village-level organization's main social function; Fourth, fifth, sixth chapters discuss social differentiation and population flow and financial factors as well as the state policies and laws in the village, at the same time, the author investigate their influence to the village organization; Chapter7based on the above analysis, thinking the salar village organization perfect countermeasures.
引文
1杨圣敏、丁宏:《中国民族志》,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182页。
    2资料来源: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就业局。
    3资料来源: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宗教局。
    4项继权: 《农民协会组织的功能和作用——爱尔兰农民协会(IFA)的调查与思考》,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99年第5期。
    5芈一之: 《撒拉族史》,四川民族出版社,2004年,第389-400页。
    6根据2010年元月份青海循化县调查资料。
    7周毅: 《西部贫困农村组织结构研究》, 《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3年第4期。
    8[美]B.J.Hodge and William P. Anthory著,鲁品越编译:《社会组织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第8页。
    9韩玲梅、黄祖辉: 《近年来农村组织及其关系的研究综述》, 《中国农村观察》,2006年第4期。
    10沈泽林、彭南珍: 《农村组织体系创新初探》, 《理论与现代化》,2001年第2期。
    11韩玲梅、黄祖辉: 《近年来农村组织及其关系的研究综述》, 《中国农村观察》,2006年第4期。
    12朱朝枝、张彩珍、林克显: 《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农业出版社,2007年,第1-4页。
    13王盛开: 《农村改革三十年政策取向与利益诉求》,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第18页。
    14陈文胜: 《中国“三农”研究的群体特征——漫谈中国“三农”学界》, 《甘肃农业》,2005年第10期。
    15贺雪峰: 《新乡土中国》,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136-140页。
    16王小军: 《转型之痛》,山东人民出版社,2009年,贺雪峰作总序,第2页。
    17李三虎、王礼力: 《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利润分配原则探讨》, 《商场现代化》,2008年第5期。
    18潘劲: 《农产品行业协会:官办向民办转制》, 《调研世界》,2005年第3期。
    19陈永平:《新农村建设中的新型合作经济组织规模化发展分析》,《华东经济管理》,2008年第11期。
    20徐顽强:《现代农业视角下农村中介组织网络模型的构建》,载《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2期。
    21蒋学鹏、蒋靓: 《甘肃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运行模式及运行状况》, 《开发研究》,2008年第6期。
    22刘德春:《对发展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的几点认识》,《农业科技管理》,2006年第2期。
    23郑云玉: 《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研究综述》, 《合作经济与科技》,2009年第10期(下)。
    24张晓山: 《农业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趋势探析》, 《管理世界》,2009年第5期。
    25主要参考论文:张鸣: 《乡村民主的作用及其有限性——当代中国乡村治理与选举》,载《博览群书》,2004年第9期。老田: 《“三农”研究中的视野屏蔽与问题意识局限》, 《开放时代》,2004年第4期。贺雪峰: 《乡村民主的现状与建议——以J市农村调查为例》,载《甘肃社会科学》,2003年第1期。温铁军: 《错位:农民需求与制度供给之间的矛盾》, 《开放时代》,2002年第2期。冯毓奎: 《论村自治组织运作中的权力冲突与对策》,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02年第6期。党国英: 《乡村民主的作用及其有限性——当代中国乡村治理与选举》, 《博览群书》,2004年第9期。赵树凯: 《乡村治理:组织和冲突》, 《战略与管理》,2003年第6期。徐勇:《村民自治的成长:行政放权与社会发育》,《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5年第2期。
    26吴毅: 《村治变迁中的权威与秩序》,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27张丽琴: 《村委会职能研究立法分析与实践考察》,西北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28贺雪峰: 《村治的逻辑——农民行动单位的视角》,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
    29党国英:《论村民自治与社区管理》载:段应碧:《农村发展与制度创新》,2006年,中国农业出版社,第198-221页。
    30吴锦良:《政府改革与第三部门发展》,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第115页。胡守军:《非营利部门与中国社会转型》,载赵黎青:《非营利部门与中国发展》,香港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第78-83页。邓国胜:《非营利组织评估》,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第23-39页。
    31王沪宁:《当代中国村落家族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32肖唐镖:《宗族政治——村治权力网络的分析》,商务印书馆,2010年。
    33杨群红:《宗族势力对农村基层政权建设的危害及防范措施》,《南都学坛(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3期。
    34余红:《对农村宗族械斗的忧思》, 《南昌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年第3期。
    35王臻荣:《试论家族势力复兴及其对我国农村基层政权建设的消极影响》,《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1年第4期
    36疏仁华: 《论村庄家族派系的演进路径、表征与意义》,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1期。
    37李远行、朱士群: 《农村宗族组织的制度性空间与法理性基础》,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6年第2期。
    38万江红、张翠娥: 《近十年我国民间组织研究综述》, 《江汉论坛》,2004年第8期。
    39杨圣敏、丁宏副主编: 《中国民族志》,182页,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40芈一之:《撤拉族史》,第6-8页,四川民族出版社,2004年版。
    41林耀华: 《民族学通论》,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7年,第399页。
    42《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志》,中华书局,2001年,第85页。
    43洲塔、贾霄锋: 《黄河上游藏区社会经济发展研究》,民族出版社,2009年,第44页。
    44《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志》,中华书局,2001年,第605-630页。
    45徐炳、韩庆功: 《关于循化县发展民族教育的思考》, 《中国撒拉族》,2010年第2期。
    46马光辉: 《循化伊斯兰教现状》, 《中国撒拉族》,2010年第2期。
    47马光辉: 《循化伊斯兰教现状》, 《中国撒拉族》,2010年第2期。
    48刘沛林: 《村落:和谐的人聚空间》,上海三联书店,1997年,第2页。
    49赵秀玲: 《中国乡里制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8年,第1-2页。
    50赵秀玲: 《中国乡里制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8年,第15页。
    51黄惠贤: 《中国政治制度通史》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第260页。
    52《旧唐书》卷43《职官二》
    53张哲郎:《乡遂遗规——村社的结构》,《吾土与吾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2年,第200页。
    54《通典》卷3《食货.乡党》
    55何泽中: 《当代中国村民自治》,湖南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188页。
    56金太军、施从美: 《乡村关系与村民自治》,广东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3-4页。
    57费正清、费维恺: 《剑桥中国晚清史》(下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第463页。
    58金太军、施从美: 《乡村关系与村民自治》,广东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73-74页。
    59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 《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人民出版社,1982年,第1061页。
    60芈一之: 《撒拉族史》,第382-391页,四川民族出版社,2004年4月第1版。
    61《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志》,中华书局,2001年,第19页。
    62《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志》,中华书局,2001年,第22页。
    63《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志》,中华书局,2001年,第24页。
    64芈一之: 《撒拉族史》,四川民族出版社,2004年,第400页。
    65《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志》,中华书局,2001年,第19页。
    66《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志》,2001年,中华书局,第19页。
    67《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志》,2001年,中华书局,第21页。
    68芈一之著《撒拉族史》,第397页,四川民族出版社,2004年4月第1版。
    69《循化撤拉族自治县志》,中华书局,2001年,第32页。
    70刘娅: 《解体与重构》,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第38页。
    71张鸣: 《乡村社会权力和文化结构》,广西人民出版社,2001版,第113页。据张鸣认为,保甲制度作为一种乡村制度,应该说起始于商鞅变法,商鞅变法虽然已经将保甲的精髓付诸实践,却偏偏没有想出保甲这个概念,保甲之名的发明,应归功于中国历史另一个变法者王安石。
    72毛泽东: 《论联合政府》, 《毛泽东选集》第三卷,第1099页。
    73张鸣: 《乡村社会权力和文化结构》,广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122页。
    74《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志》,中华书局,2001年,第44页。1955年6月,毛泽东同志对中共青海省委农村工作部调查的清水乡下滩农业社《改变贫农和中农不正常关系,有步骤地做到使贫农和新下中农在领导上占优势》一文批示: “凡是有着青海省循化县这样一种情况的地方(这种情况是很多的),都要经过对于干部和群众的教育,有步骤的改变这种情况”。
    75《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志》,中华书局,第37页,2001年。
    76《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志》,中华书局,第47页,2001年。
    77朱为群: 《中国三农政策研究》,第20页,2008年。
    78《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志》,中华书局,第47页,2001年。
    79冯今源: 《中国的伊斯兰教》,宁夏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26页。
    80杜环《经行记》
    81《中国大百科全书.宗教》,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8年,第314页。
    80勉维霖: 《中国回族伊斯兰宗教制度概论》,宁夏人民出版社,1997年,第134页。
    83[埃及]纳.阿.曼苏尔著,陈克礼译: 《圣训经》,第135-136页。
    84“孔木散”是“一个根子”之意,较远的血亲,住在一个村子。“工”,旧称“十三工”,相当于一个乡,下属若干村。
    85勉维霖: 《中国回族伊斯兰宗教制度概论》,宁夏人民出版社,1997年,第209页。
    86勉维霖: 《中国回族伊斯兰宗教制度概论》,宁夏人民出版社,1997年,第174页。
    87勉维霖: 《中国回族伊斯兰宗教制度概论》,宁夏人民出版社,1997年,第176页。
    88王丽霞: 《社会转型时期清真寺的社会功能与乡村治理》,硕士毕业论文,2011年。
    89罗慧翾: 《伊斯兰教社会功能研究——以几个穆斯林社区的对比调查为例》,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会,2008年,第195页。
    90王丽霞: 《社会转型时期清真寺的社会功能与乡村治理》,硕士毕业论文,2011年。
    91韩中义:《撒拉族“阿格乃”初探》, 《青海民族研究》(社会科学版),1997年第1期。
    92芈一之: 《撒拉族史》,四川民族出版社,2004年,第383页。
    93韩中义: 《撒拉族社会组织——“工”之初探》, 《西北民族研究》,1993年第1期。
    94高永久、徐亚清: 《论历史上撒拉族亲属制度及社会组织结构》,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2001年7月。
    95《循化志》卷七《风俗》,青海人民出版社,第29页。
    96芈一之: 《撒拉族史》,四川民族出版社,2004年,第393页。
    97刘劲松: 《论中国农业合作组织》, 《农业经济管理》,2004年第4期。
    98王景新: 《农村土地制度创新与农民组织发展——中改院改革形势分析会观点综述》,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简报,2003年,第491页。
    99程同顺、黄晓燕: 《中国农民合作组织化问题研究:共识与分歧》, 《教学与研究》,2003年第3期。
    100许欣欣: 《中国农民组织化与韩国经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第23-24页。
    101李永芳:《近代中国农会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第100页。
    102同上书,第126页。
    103许欣欣: 《中国农民组织化与韩国经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第80页。
    104张举:《新中国初期农民协会兴起与隐退原因探析》,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2002年第3期。
    105孙中山: 《孙中山全集》,转引自杜吟堂《合作社:农业中的现代企业制度》,江西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257页。
    106梁漱溟:《乡村建设理论》,转引自杜吟堂《合作社:农业中的现代企业制度》,江西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259页。
    107米鸿才: 《合作社发展简史》,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8年,第133页。
    108胡振华:《中国农村合作组织分析:回顾与创新》,知识产权出版社,2010年,第101页。
    109《循化撒拉族自治县概况》编写组: 《循化撒拉族自治县概况》,民族出版社,2009年,第64-65页。
    110同上,第66页。
    111同上,第67-69页。
    112资料来源:循化县工商局案卷和记录。
    113集体所有权是我国长时间保持、法律支持发展的一种独特财产类型。有农村和城镇两个支脉。其中,农村集体所有权具有特别的地位和法律意义。最初,在农村,农民的初级合作社、高级合作社,把农民的主要生产资料如土地、浇灌设施、牲畜、大型的农具和简单的农业机械,都聚集到“合作社”里,但是并没有形成今天意义上的集体所有权。到“人民公社化”之后,“一大二公”的政策和思想,演化成财产形式上的“三级所有、队为基础”,即人民公社、生产大队、生产小队这三级组织,都有自己的财产,都是自己财产的所有权人。其中,生产小队是基础性的,是最小的独立核算的生产单位,也是本小队农民衣、食、住的机构性来源。大多数的生产小队都有自己历史形成的土地、牲畜、农业设施、资金等,本小队的农民集体对这些财产享有权利。这样,农村集体所有权的模式和机制就从根本上形成了。
    114《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第六十条,第(一)款。
    115资料来源:循化县就业局, 《循化县就业局2010年工作总结及2011年工作思路》
    116戴康生、彭耀: 《宗教社会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
    117答小群: 《宗教社会功能的二重性与社会和谐》,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06年第4期。
    118陈颖: 《宗教的社会功能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党政干部学刊》,2009年第12期。
    119[美]西奥多·W·舒尔茨: 《改造传统农业》,梁小民译,商务印书馆,2003年。
    120资料来源:循化县扶贫办公室。就以上的数据笔者在几个试点村调查了行政村原始数据的记录,在信用社和农业银行采访了有关负责人,确认以上的数据真实无误。
    121资料来源:A村会议纪要。
    122资料来源:循化县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编: 《农作物栽培技术》,第25页,循化县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培训教材。
    123马光辉: 《青海花椒栽培》,第1页,青海人民出版社。
    124资料来源:循化县农业局。
    125王郁葱: 《基于供应链管理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运行设计》, 《求索》,2011年第12期。
    126刘君德、靳润成、张俊芳: 《中国社区地理》,科学出版社,2004年,第279页。
    127马光辉: 《循化伊斯兰教现状》, 《中国撒拉族》,2010年第2期。
    128王宗礼、谈振好、刘建兰: 《中国西北民族地区政治稳定研究》,甘肃人民出版社,1998年。
    129王宗礼、谈振好、刘建兰: 《中国西北民族地区政治稳定研究》,甘肃人民出版社,1998年。
    130同上,第110-113页。
    131陆学艺: 《当代中国社会流动》,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第138-176页。
    132李强: 《转型时期的中国社会分层结构》,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2年。
    133李强: 《社会分层十讲》,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
    134李强: 《当代中国社会分层:测量与分析》,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
    135李强: 《社会分层十讲》,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第298-308页。
    136贺雪峰: 《新乡土中国》,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
    137贺雪峰: 《新乡土中国》,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
    138贺雪峰: 《新乡土中国》,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160-161页,。
    139于建嵘: 《岳村政治》,商务印书馆,2001年。
    140于建嵘: 《岳村政治》,商务印书馆,2001年,第403-405页。
    141于建嵘: 《岳村政治》,商务印书馆,2001年,第406页。
    142李强: 《社会分层十讲》,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第302页。
    143李强: 《社会分层十讲》,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第302-303页。
    153SJ村现在的党员是15名,包括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不是党员,现将其统计在一起,共16名。
    154SJ村和邻近的6个行政村共用一个清真寺,各行政村一名代表,参加街子清真大寺寺管会。
    155据SJ村村长介绍,结合村民的反映,以及笔者的调查,SJ村较富裕的家庭一共是6户。其中2户是党员,除去其中的党员,笔者统计共有6名。
    156李强著《社会分层十讲》,第302-303页,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
    157于建嵘著《岳村政治》,第404页,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
    158贺雪峰: 《新乡土中国》,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80页。
    159刘娅: 《解体与重构—现代化进程中的国家乡村社会》,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第124页。
    160潘维、贺雪峰: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理论与实践》,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年,第87页。
    161刘晓凯: 《利益分化与政治稳定》,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8页。
    162李培林: 《流动民工的社会网络和社会地位》, 《社会学研究》,1996年第4期。
    163陆学艺:《当代中国社会流动》,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第307页。
    164刘晓凯: 《利益分化与政治稳定》,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1页。
    165陆学艺: 《当代中国社会流动》,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第345页。
    166陆学艺: 《当代中国社会流动》,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第349页。
    167彭恒军: 《乡镇社会论》,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80-81页。
    168彭恒军: 《乡镇社会论》,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81页。
    169彭恒军: 《乡镇社会论》,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81-84页。
    170彭恒军: 《乡镇社会论》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79页。
    171中华书局: 《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志》,2001年,第359页。
    172马建春: 《各民族共创中华西北卷(下卷)》,甘肃文化出版社,1999年,第168-169页。
    173程贵铭、朱启臻: 《当代中国农民社会心理研究》,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287页。
    174程贵铭、朱启臻: 《当代中国农民社会心理研究》,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290页。
    175林耀华: 《民族学通论》,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8年,第86-87页。
    176李静、杨须爱: 《交往与流到话语中的村落社会变迁》,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第82页。
    177朱力: 《中国民工潮》,福建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165页。
    178钱雪飞: 《农民城乡流动与农村社会结构的变迁》, 《江西社会科学》,2005年,第22页。
    179任宝玉: 《农村人口流动与村治的改善与提升》,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0年第2期,第24页。
    181贺雪峰: 《豫北村治模式初探》,山东人民出版社,2009年,总序第5页。
    182芈一之: 《撒拉族史》,四川民族出版社,2004年,第382页。
    183郑长德: 《中国西部地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2-10页。
    184郑长德: 《中国西部地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25页。
    185谢丽霜: 《民族地区农村金融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中国经济出版社,2008年,第13页。
    186徐孟洲: 《金融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第8页
    187郭翔宇、罗剑朝、曾福生、张文胜: 《中国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前沿问题研究》,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年,第283页。
    188朱为群: 《中国三农政策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年,第184-187页。
    189[美]劳伦·勃兰特、托马斯·罗斯基: 《伟大的中国经济转型》,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433页。
    190郭翔宇、罗剑朝、曾福生、张文胜:《中国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前沿问题研究》,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年,第278-279页。
    191同上,第279-280页。
    192郭翔宇、罗剑朝、曾福生、张文胜:《中国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前沿问题研究》,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年,第278-279页。
    193温家宝总理2007年在“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194郭翔宇、罗剑朝、曾福生、张文胜:《中国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前沿问题研究》,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年,第283页。
    195根据徐孟洲2007年12月11日讲座整理。
    196徐孟洲著: 《金融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第8页。
    197潘静、 刘文华: 《经济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68-73页。
    198颜学海、王杰副: 《企业投融资法律与操作实务》,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2页。
    199《中华人民共和国依托法》第一章第二条。
    200刘玲玲、杨思群、姜朋: 《清华经管学院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研究报告——完结篇(2006—2010)》,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4页。
    201朱大旗: 《确保金融安全关键在于以法治促进金融体制和金融运行机制的改革与完善》, 《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
    202谢丽霜: 《民族地区农村金融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中国经济出版社,2008年,第9页。
    203《现代汉语词典(2005年增补本)》,商务印书馆,2002年5月修订第3版(增补本),第1405页。
    204韩俊: 《中国农村金融调查》,上海远东出版社,2009年,第238页。
    205韩俊: 《中国农村金融调查》,上海远东出版社,2009年,第239-242页。
    206资料来源:循化县扶贫办公室。就以上的数据笔者在几个试点村调查了行政村原始数据的记录,在信用社和农业银行采访了有关负责人,确认以上的数据真实无误。
    207贺雪峰:《新乡土中国》,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6页。村庄社会关联是指村庄内村民与村民之间具体关系的总和。它指的是处于事件中的任何一个具体的村民在应对事件时可以调用关系的能力。
    209高其才:《法理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400页。
    210闫国智、孙春增、都玉霞: 《法理学》,山东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119页。
    211高其才: 《法理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401-402页。
    212于建嵘、何建华、苑丰: 《中国农民问题研究资料汇编》,第二卷(下),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年,第1799-1801页。
    21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 《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1590页。
    21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年,第121-130页。
    215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 《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年,第138页。
    216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 《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年,第139第155页。
    217于建嵘、何建华、苑丰: 《中国农民问题研究资料汇编》,第二卷(下),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年,第1758-1770页。
    218张丽琴: 《村委会职能研究立法分析与实践考察》,西北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57页。
    219国务院下发的通知和意见中,也有一些涉及村委会的职能,这些通知和意见主要是在安排国家的具体工作,有很强的时效性,虽然在其中涉及村委会的有关事宜,但严格说来,不属于我国法律规定的立法体系制定的规范性法律文件,有些应该属于安排工作型行政性文件的范筹,有些属于解决某方面问题国家政策性文件。如1991年《国务院批转卫生部等部门关于改革和加强农村医疗卫生工作请示的通知》,1994的《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农业部关于实施“绿色证书工程”意见的通知》,1997年《国务院批转公安部小城镇户籍管理制度改革试点方案和关于完善农村户籍管理制度意见的通知》,1999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全国节日放假期间有关工作的通知》,2001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2001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办法》,2002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行第二次全国第三产业普查的通知》,2003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妥善处理因防治非典型肺炎引起的矛盾和纠纷的通知》,2004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健全和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的意见》,2006年《国务院批转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一五”发展纲要的通知》,2006年《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2007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农业部村民一事一议筹资劳管理办法的通知》
    220张丽琴: 《村委会职能研究立法分析与实践考察》,西北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106页。
    222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编: 《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562-563页。
    22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 《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1590页。
    224《农民日报》, 《中国共产党90年农政大事记(1978-2011)》,2011年7月1日,第08版。
    225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编:《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年,第528-529页。
    226吴玉章、谢海定、刘培峰:《中国民间组织大事记》,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第405-415页。
    227同上,第406页。
    228同上,第410-411页。
    229同上,第423页。
    230同上,第427-428页。
    231中华书局: 《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志》,2001年,第765页。
    232《青海省宗教事务条例》第三十九条。
    233资源来源: 《街子信息》,循化县街子镇党委政府主办,2011年第22期。
    234王仲义、田文林: 《市场经济条件下宗教的社会功能》, 《宁夏社会科学》,1996年第1期。
    235陈颖: 《宗教的社会功能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党政干部学刊》,2009年第12期。
    236潘建国: 《美国农业合作社面面观(下)》, 《中国合作经济》,2004年第11期。
    237崔研、尹凡、韩新宝:《发达国家农民合作组织发展的实践·经验及启示》,《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第7期。
    238陈淑祥: 《我国农民合作组织发展突出问题分析》, 《经济纵横》,2010年第4期。
    239芈一之: 《撒拉族史》,四川民族出版社,2004年,第400页。
    240卢神营: 《能人政治私营企业主治村现象——以浙江省永康市为例》,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第37页。
    241徐炳、韩庆功: 《关于循化县发展民族教育的思考》, 《中国撒拉族》,2010年第2期。
    242《梁漱溟全集》(第1卷),第610-611页,山东人民出版社,1989年。
    243曹锦清: 《如何研究中国》,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第140页。
    244杜立芳: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农民主体作用研究》,华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7年。
    245史际春、王源扩、邵建东: 《经济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185页。
    246徐勇: 《序言》,载于建嵘《岳村政治转型期中国乡村政治结构的变迁》,商务印书馆,2001年,第9页。
    247张丽琴: 《村委会职能研究——立法分析与实践考察》,西北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108页。
    248阎占定: 《论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核心主体》,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6年第6期。
    249曹锦清: 《如何研究中国》,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第255页。
    250资料来源:循化县就业局。
    25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
    252曹锦清: 《黄河边的中国》,上海文艺出版社,2006年,第764页。
    253曹锦清: 《黄河边的中国》,上海文艺出版社,2006年,第765页。
    254贺雪峰: 《新乡土中国》,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42页。
    255刘吉双、刘翔宇: 《新农村建设中农民主体地位与政府主导作用的关系研究》,《理论探讨》,2007年第5期。
    256司武林: 《后发现代代进程中政府主导作用分析》,硕士学位论文,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257贾应生、王宗礼: 《中国西北地区社会现代化的困惑与出路》,甘肃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21页。
    258李成贵: 《中国农业政策——理论框架与应用分析》,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第66页。
    259李成贵: 《中国农业政策——理论框架与应用分析》,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第71页。
    260资料来源:循化县组织部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
    1.《毛泽东选集》,第三卷。
    2.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人民出版社,1982年。
    3.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人民出版社,1982年。
    4. 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编:《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人民出版社,2001年。
    5.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人民出版社,2001年。
    6.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人民出版社,2001年。
    7.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年。
    8.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年。
    9.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年。
    10.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
    11.《梁漱溟全集》,山东人民出版社,1989年。
    12.青海省志委员会编纂:《青海历史纪要》,青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
    13.杨建新:《中国西北文献丛书》,兰州古籍书店,1990年。
    14.杨建新:《中国少数民族通论》,民族出版社,2005年。
    15.金炳镐:《民族理论通论》,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4年。
    16.赵利生:《民族社会学》,民族出版社,2003年。
    17.林耀华:《金翼:中国家庭制度的社会学研究》,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0年。
    18.麻国庆:《走进他者的世界》,学苑出版社,2001年。
    19.麻国庆:《家与中国社会结构》,北京文物出版社,1999年。
    20.杨文炯:《互动、调适与重构——西北城市回族社区及其文化变迁研究》,民族出版社,2007年。
    21.费孝通:《乡土中国》,北京出版社,2005年。
    22.费孝通:《江村经济——中国农民的生活》,商务印书馆,2001年。
    23.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
    24.徐黎丽:《论民族关系与民族关系问题》,民族出版社,2001年。
    25.马戎:《中国民族社区发展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
    26.孙尚扬:《宗教社会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
    27.曹锦清:《如何研究中国》,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
    28.曹锦清:《黄河边的中国》,上海文艺出版社,2006年。
    29.周大鸣:《现代都市人类学》,中山大学出版社,1996年。
    30.周大鸣:《渴望生存》,中山大学出版社,2005年。
    31.宋蜀华、白振声:《民族学理论与方法》,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8年。
    32.宋蜀华、陈克进:《中国民族学概论》,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1年。
    33.王希隆:《西北少数民族史研究》,民族出版社,2003年。
    34.李静、杨须爱:《交往与流到话语中的村落社会变迁》,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
    35.于建嵘、何建华、苑丰:《中国农民问题研究资料汇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年。
    36.吴玉章、谢海定、刘培峰:《中国民间组织大事记》,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
    37.杨圣敏、丁宏:《中国民族志》,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3年。
    38.芈一之:《撒拉族史》,四川民族出版社,2004年。
    39.贺雪峰:《新乡土中国》,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
    40.贺雪峰:《村治的逻辑——农民行动单位的视角》,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
    41.贺雪峰:《豫北村治模式初探》,山东人民出版社,2009年。
    42.贺雪峰:《乡村的前途》,山东人民出版社,2007年。
    43.贺雪峰:《村治模式》,山东人民出版社,2007年。
    44.吴毅:《村治变迁中的权威与秩序》,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45.王沪宁:《当代中国村落家族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46.王铭铭:《21世纪:文化自觉与跨文化对话》,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
    47.王铭铭:《象征与社会:中国民间文化的探讨》,天津人民出版社,1997年。
    48.肖唐镖:《宗族政治——村治权力网络的分析》,商务印书馆,2010年。
    49.林耀华:《民族学通论》,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7年。
    50.刘娅:《解体与重构》,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
    51.张鸣:《乡村社会权力和文化结构》,广西人民出版社,2001版。
    52.潘静、 刘文华:《经济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
    53.于建嵘:《岳村政治》,商务印书馆,2001年。
    54.潘维、贺雪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理论与实践》,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年。
    55.戴康生、彭耀:《宗教社会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
    56.朱力:《中国民工潮》,福建人民出版社,2002年。
    57.陆学艺:《当代中国社会流动》,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
    58.李强:《转型时期的中国社会分层结构》,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2年。
    59.李强:《社会分层十讲》,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
    60.李强:《当代中国社会分层:测量与分析》,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
    61.王宗礼、谈振好、刘建兰:《中国西北民族地区政治稳定研究》,甘肃人民出版社,1998年。
    62.贾应生、王宗礼:《中国西北地区社会现代化的困惑与出路》,甘肃人民出版社,1998年。
    63.高其才:《法理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
    64.昌红平:《农村家族问题与现代化》,河北大学出版社,2001年。
    65.何庆兰:《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
    66.边燕杰:《社会分层与流动》,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
    67.汪丁丁:《自由人的自由联合》,鹭江出版社,2000年。
    68.朱朝枝、张彩珍、林克显:《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农业出版社,2007年。
    69.王盛开:《农村改革三十年政策取向与利益诉求》,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
    70.王小军:《转型之痛》,山东人民出版社,2009年。
    71.张丽琴:《村委会职能研究立法分析与实践考察》,西北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72.段应碧:《农村发展与制度创新》,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年。
    73.吴锦良:《政府改革与第三部门发展》,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
    74.邓国胜:《非营利组织评估》,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
    75.洲塔、贾霄锋:《黄河上游藏区社会经济发展研究》,民族出版社,2009年。
    76.刘沛林:《村落:和谐的人聚空间》,上海三联书店,1997年。
    77.赵秀玲:《中国乡里制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8年。
    78.黄惠贤:《中国政治制度通史》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
    79.张哲郎:《乡遂遗规——村社的结构》,《吾土与吾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2年。
    80.何泽中:《当代中国村民自治》,湖南大学出版社,2002年。
    81.金太军、施从美:《乡村关系与村民自治》,广东人民出版社,2002年。
    82.费正清、费维恺:《剑桥中国晚清史》(下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
    83.冯今源:《中国的伊斯兰教》,宁夏人民出版社,1991年。
    84.勉维霖:《中国回族伊斯兰宗教制度概论》,宁夏人民出版社,1997年。
    85.罗慧翱:《伊斯兰教社会功能研究——以几个穆斯林社区的对比调查为例》,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会,2008年。
    86.许欣欣:《中国农民组织化与韩国经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
    87.李永芳:《近代中国农会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
    88.杜吟堂:《合作社:农业中的现代企业制度》,江西人民出版社,2002年。
    89.米鸿才:《合作社发展简史》,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8年。
    90.胡振华:《中国农村合作组织分析:回顾与创新》,知识产权出版社,2010年。
    91.《循化撒拉族自治县概况》编写组:《循化撒拉族自治县概况》,民族出版社,2009年。
    92.刘君德、靳润成、张俊芳:《中国社区地理》,科学出版社,2004年。
    93.刘晓凯:《利益分化与政治稳定》,人民出版社,2008年。
    94.彭恒军:《乡镇社会论》,人民出版社,2001年。
    95.马建春:《各民族共创中华西北卷(上、下卷)》,甘肃文化出版社,1999 年。
    96.郑长德:《中国西部地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民族出版社,2007年。
    97.谢丽霜:《民族地区农村金融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中国经济出版社,2008年。
    98.徐孟洲:《金融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
    99.郭翔宇、罗剑朝、曾福生、张文胜:《中国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前沿问题研究》,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年。
    100.颜学海、王杰:《企业投融资法律与操作实务》,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年。
    101.刘玲玲、杨思群、姜朋:《清华经管学院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研究报告——完结篇(2006—2010)》,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年。
    102.谢丽霜:《民族地区农村金融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中国经济出版社,2008年。
    103.韩俊:《中国农村金融调查》,上海远东出版社,2009年。
    104.闫国智、 孙春增、都玉霞:《法理学》,山东大学出版社,2003年。
    105.卢神营:《能人政治私营企业主治村现象——以浙江省永康市为例》,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
    106.史际春、王源扩、邵建东:《经济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
    107.李成贵:《中国农业政策——理论框架与应用分析》,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
    108.朱为群:《中国三农政策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年。
    109.牟钟鉴、张践:《中国宗教通史》(上、下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
    110.李进新:《丝绸之路宗教研究》,新疆人民出版社,2008年。
    111.赖永海、顾肃:《宗教与政治》,译林出版社,2010年。
    112.马克思·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彭强、黄晓京译,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113.张和清:《国家、民族与中国农村基层政治——蚌岚河槽60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
    114.冯兴元、柯睿思[瑞典]、李人庆:《中国的村级组织与村庄治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
    115.王笛:《茶馆:成都的公共生活和微观世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 年。
    116.王明珂:《游牧者的抉择》,文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
    117.王明珂:《英雄祖先与弟兄民族》,中华书局,2009年。
    118.[美]劳伦·勃兰特、托马斯·罗斯基:《伟大的中国经济转型》,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
    119.[美]塞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周琪、刘绯、张立平、王圆译,新华出版社,2010年。
    120.[美]塞缪尔·亨廷顿:《变革社会中的政治秩序》,李盛平、杨玉生译,华夏出版社,1988年。
    121.[美]B. J.Hodge and William P. Anthory:《社会组织学》,鲁品越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
    122.[美]西奥多·W·舒尔茨:《改造传统农业》,梁小民译,商务印书馆,2003年。
    123.[埃及]纳.阿.曼苏尔著,陈克礼译:《圣训经》。
    124.《旧唐书》卷43《职官二》。
    125.《通典》卷3《食货.乡党》。
    126.《循化志》卷七《风俗》,青海人民出版社。
    1.杨建新:《关于民族发展和民族关系中的几个问题》,《西北民族研究》,2002年第1期。
    2.项继权:《农民协会组织的功能和作用——爱尔兰农民协会(IFA)的调查与思考》,《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99年第5期。
    3.贺雪峰、仝志辉:《论村庄社会关联》,《中国社会科学》,2002年第3期。
    4.周毅:《西部贫困农村组织结构研究》,《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3年第4期。
    5.韩玲梅、黄祖辉:《近年来农村组织及其关系的研究综述》,《中国农村观察》,2006年第4期。
    6.贺雪峰: 《乡村民主的现状与建议——以J市农村调查为例》, 《甘肃社会科学》,2003年第1期。
    7.温铁军: 《错位:农民需求与制度供给之间的矛盾》, 《开放时代》,2002 年第2期。
    8.冯毓奎: 《论村自治组织运作中的权力冲突与对策》,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02年第6期。
    9. 党国英:《乡村民主的作用及其有限性——当代中国乡村治理与选举》,《博览群书》,2004年第9期。
    10.赵树凯: 《乡村治理:组织和冲突》, 《战略与管理》,2003年第6期。
    11.徐勇:《村民自治的成长:行政放权与社会发育》,《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5年第2期。
    12.杨群红:《宗族势力对农村基层政权建设的危害及防范措施》,《南都学坛(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3期。
    13.李远行、朱士群:《农村宗族组织的制度性空间与法理性基础》,《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6年第2期。
    14.万江红、张翠娥:《近十年我国民间组织研究综述》,《江汉论坛》,2004年第8期。
    15.马光辉:《循化伊斯兰教现状》,《中国撒拉族》,2010年第2期。
    16.韩中义:《撒拉族社会组织——“工”之初探》,《西北民族研究》,1993年第1期。
    17.高永久、徐亚清:《论历史上撒拉族亲属制度及社会组织结构》,《西北师范大学学报》,2001年第4期。
    18.张举:《新中国初期农民协会兴起与隐退原因探析》,《湖南农业大学学报》,2002年第3期。
    19.答小群:《宗教社会功能的二重性与社会和谐》,《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06年第4期。
    20.王郁葱:《基于供应链管理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运行设计》,《求索》,2011年第12期。
    21.李培林:《流动民工的社会网络和社会地位》,《社会学研究》,1996年第4期。
    22.任宝玉:《农村人口流动与村治的改善与提升》,《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0年第2期。
    23.朱大旗:《确保金融安全关键在于以法治促进金融体制和金融运行机制的改革与完善》,《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
    24.王仲义、田文林:《市场经济条件下宗教的社会功能》,《宁夏社会科学》,1996年第1期。
    25.潘建国:《美国农业合作社面面观(下)》,《中国合作经济》,2004年第11期。
    26.陈淑祥:《我国农民合作组织发展突出问题分析》,《经济纵横》,2010年第4期。
    27.阎占定:《论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核心主体》,《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6年第6期。
    28.刘吉双、刘翔宇:《新农村建设中农民主体地位与政府主导作用的关系研究》,《理论探讨》,2007年第5期。
    29.贺雪峰:《论村治模式》,《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第3期。
    30.陈辉:《村治模式的经验阐释——读村治模式:若干案例研究》,《中国图书评论》,2010年第10期。
    31.贺雪峰:《关中村治模式关键词》,《人文杂志》,2005年第1期。
    32.贺雪峰:《农民行动逻辑与乡村治理的区域差异》,《开放时代》,2007年第1期。
    33.贺雪峰:《中国乡村治理:结构与类型》,《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5年第3期。
    34.董江爱:《权威与民主关系视野下的村治模式探索》,《东南学术》,2008年第2期。
    35.李增元:《村治模式转型:由封闭性自治到开放性自治的演进》,《重庆社会科学》,2009年第10期。
    36.沈泽林、彭南珍:《农村组织体系创新初探》,《理论与现代化》,2001年第2期。
    37.陈文胜:《中国“三农”研究的群体特征——漫谈中国“三农”学界》,《甘肃农业》,2005年第10期。
    38.陈永平:《新农村建设中的新型合作经济组织规模化发展分析》,《华东经济管理》,2008年第11期。
    39.张鸣:《乡村民主的作用及其有限性——当代中国乡村治理与选举》, 《博览群书》,2004年第9期。
    40.老田:《“三农”研究中的视野屏蔽与问题意识局限》,《开放时代》,2004 年第4期。
    41.刘劲松:《论中国农业合作组织》,《农业经济管理》,2004年第,4期。
    42.程同顺、黄晓燕:《中国农民合作组织化问题研究:共识与分歧》,《教学与研究》,2003年第3期。
    43.马戎:《试论民族意识》,《西北民族研究》,2003年第3期。
    44.贾伟、马兴盛:《试论明代青海河湟地区人口迁移》,《青海民族研究》,2002年第4期。
    45.王铭铭:《文化变迁与现代性思考》,《民俗研究》,1998年第1期。
    46.龚学增:《论宗教与民族》,《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2年第2期。
    47.李强:《略论我国少数民族人口流动与拉力因素分析》,《中国社会科学》,2003的第1期。
    48.陈天春:《农民专业合作社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现代农业科技》,2010年第22期。
    49.邱新有、邱国良:《政府、村级组织与民间力量——对江西仲村建国以来农地规则变迁的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第3期。
    50.罗兴佐:《农民的行动单位与村庄类型》,《中国农村观察》,2006年第3期。
    1.王丽霞:《社会转型时期清真寺的社会功能与乡村治理》,兰州大学,硕士论文,2011年。
    2.杜立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农民主体作用研究》,华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7年。
    3.谭美军:《新农村建设中村级组织建设研究》,广西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7年。
    4.魏寒梅:《论中国清真寺功能的传承与演变》,西北民族大学,硕士论文,2007年。
    5.王峰:《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中国社学科学院,博士论文,2001年。
    6.肖纯柏:《农村基层党组织功能实现途径研究》,中共中央党校,博士论文,2008年。
    7.帕林达:《临夏的清真寺文化》,中央民族大学,博士论文,2007年。
    8.丁克家:《当代甘宁青城市化进程中的伊期兰教研究》,博士论文,2006年。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