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司法鉴定制度的改革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司法鉴定作为证据制度的组成部分,是司法体制改革中不容忽视的重要一环。它为错综复杂的诉讼活动提供科学的证据方法,其鉴定结论作为法定证据之一,对各类案件的裁决具有重要的、乃至决定性的影响。因此,研究司法鉴定制度无论是从理论还是实践方面,都甚为重要。
     本文以司法鉴定制度的比较研究为切入点,重点论述了有关我国司法鉴定制度改革与完善的具体问题。
     全文分两大部分。前半部分以当今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具有代表性的几个国家的司法鉴定制度为样本,从宏观角度比较了两大法系司法鉴定制度的异同,比较的具体对象涵盖了司法鉴定制度的主要内容,如:鉴定决定权之归属,鉴定人的鉴定资格,鉴定人的选任,鉴定人的诉讼地位,鉴定人的出庭作证问题等。通过比较与分析,归纳出了两者之间的异同点及各自的优劣势,得出的结论是:现代司法鉴定制度的发展趋势是混合型鉴定模式。
     本文后半部分,先以上述比较对象为参照,分析透视了中国现行司法鉴定制度运行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随后在前文论述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目前进行的证据立法,框架性地展望了中国司法鉴定制度改革的原则和目标,以及改革的基本方案。
Being a part of evidence system , judicial authentication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elements of judicial authentication reform , which presents scientific evidence methods for complicated proceedings , and the conclusion of which , as one lawful evidence , has essential influence on the trying of various cases . Therefore, it's extremely important to have research on judicial authentication with theoretically and practically.
    The paper is mainly based on comparative research of judicial authentication and stresses the current reform of judicial authentication in china.
    The paper has two parts, the first part analyses the judicial authentication of several typical countries, which belongs to either continental law system or Anglo-American law system, and from the macrocosmic angle , demonstrates the difference of judicial authentication in the two law systems . the specific comparative research is concerned with the main contents of judicial authentication, such as the belonging of authentication power , the qualification of authenticates, the choosing of authenticators, the procedural position of authenticates and being present in court of authenticators. Based on the above comparisons and analyses, the conclusion is drawn that modern judicial authentication trends to be a mixed model.
    The second part firstly sets forth a deep analyses of the characters and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practice of judicial authentication in China and then with the above analyses and the evidence legislation being currently performed in China, puts forward the future prospect of the principle, the aim and basic plan of judicial authentication reform in China.
引文
(一)著作
    1、(美)麦克尔.H.格来姆著:《联邦证据法》(美国法精要影印本),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2、何家弘主编:《新编证据法学》,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3、(法)勒内.弗洛奥著:《错案》,赵淑美、张洪竹译,法律出版社1984年版。
    4、初开荣:《刑事鉴定之研究》,打印本。
    5、蔡墩铭著:《审判心理学》,水牛出版社1986年版。
    6、(美)乔.恩.华尔兹著:《刑事证据大全》,何家弘译,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7、邹明理主编:《我国现行司法鉴定制度研究》,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
    8、(意)贝卡利亚:《论犯罪与刑罚》,黄风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9年版。
    9、左卫民、周长军:《刑事诉讼的理念》,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10、(美)波斯纳:《法律之经济分析》,台湾商务印书馆1989年版。
    11、陈朴生:《刑事经济学》,台湾正中书局1975年印行。
    12、左卫民等著:《合议制度研究——兼论合议庭独立审判》,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
    13、陈兴良:《刑法哲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14、苏力:《法治及其本土资源》,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15、陈瑞华:《刑事诉讼的前沿问题》,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16、余叔通、谢朝华译:《法国刑事诉讼法典》,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17、《北京市物证技术学会年会论文集》,1995年版。
    18、何家弘:《司法鉴定导论》,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19、黄风译:《意大利刑事诉讼法典》,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20、徐静村主编:《刑事诉讼法学》(上),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
    21、[美]乔恩.R.华尔兹:《刑事证据大全》,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22、李昌珂译:《德国刑事诉讼法典》,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23、苏方道译:《俄罗斯刑事诉讼法典》,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24、陈瑞华:《刑事诉讼的前沿问题》,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25、(日)上野正吉等编:《刑事鉴定理论与实践》,徐益初等译,群众出版社1986年版。
    26、何家弘:《司法鉴定导论》,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27、(日)谷口安平著:《程序的正义与诉讼》,王亚新、刘荣军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28、周欣等主编:《中外刑事侦查概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29、陈兴良主编:《刑事法评论》(第5卷),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30、樊崇义主编:《刑事诉讼法实施问题与对策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31、司法部法规教育司编:《司法鉴定研究》(文集),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
    32、曹建民主编:《诉讼证据制度研究》,人民法院出版社2001年版。
    33、(美)肯尼斯.R.福斯特,彼得.W.休伯著:《对科学证据的认定——科学知识与联邦法院》,王增森译,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
    34、何家弘主编:《证据学论坛》(第一卷),中国检察出版社2000年版。
    35、何家弘主编:《证据学论坛》(第三卷),中国检察出版社2001年版。
    36、陈卫东主编:《刑事诉讼法实施问题调研报告》,中国方正出版社2001年版。
    37、邹明理主编:《侦查理论与实践研究》,警官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38、邹明理主编:《司法鉴定教程》,法律出版社1995年版。
    39、金光正主编:《司法鉴定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40、何家宏、张卫平主编:《外国证据法选评》,人民法院出版社2000年版。
    41、刘善春、毕玉谦、郑旭著:《诉讼证据规则研究》,中国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42、崔敏主编:《刑事诉讼理论研究综述》,中国公安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二)论文
    1、徐继强;《谨防“医疗事故鉴定制度”改革走向歧途》,《法学》1999年第5期。
    2、汪建成、孙远:《刑事鉴定结论研究》,《中国刑事法杂志》2001年第2期。
    3、樊崇义、陈永生:《我国刑事鉴定制度改革与完善》,《中国刑事法杂志》,2000年第4期,第8页。
    
    
    4、张正德:《刑事诉讼法之评析》,《中国法学》1997年第4期。
    5、王杏捷:《司法鉴定亟待专门立法》,《政法论坛》1998年第1期。
    6、霍宪丹:《探讨司法鉴定工作》,《中国律师》2001年第8期
    7、何家弘:《外国法庭鉴定体制初探》,《法学家》1995年第5期。
    8、徐景和、李禺:《完善我国司法鉴定人制度的若干思考(上)》,《中国司法》1999年第11期。
    9、邹明理:《刑事鉴定若干问题比较研究》,《侦查》1998年第4期。
    10、杜志淳:《面向社会服务的司法鉴定之管见》,《中国司法》2000年第1期。
    11、何颂跃:《司法鉴定的本质与当前的困惑》,《法律与医学杂志》2000年第7卷(增刊)。
    12、孙付:《中外鉴定人诉讼地位之比较》,《华北电力大学学报》 (社科版)2001年第3期。
    13、王戈:《关于改进物证鉴定体制的构想》,《广东公安科技》2000年第4期。
    14、梁玉霞:《鉴定结论在司法中的两面性及其统一》,《律师世界》2001年第1期。
    15、刘之雄、唐金波:《我国司法鉴定制度改革与立法完善之构想》,《中国法学》1999年第5期。
    16、陈瑞华:《司法鉴定制度改革谈》,《中国律师》2001年第8期。
    17、李冰:《我国司法鉴定制度的完善》,《中国律师》2001年第8期。
    18、呼满红:《司法鉴定路在何方》,《民主与法制》2001年第4期。
    19、徐景和:《司法鉴定改革重在制度创新》,《律师世界》2001年第1期。
    20、吴军、游建:《试论完善我国的鉴定制度》,《法学》1996年第10期。
    21、张玉镶:《关于完善我国司法鉴定制度的思考》,《中外法学》1997年第5期。
    22、贾治辉:《略论司法鉴定的监督》,《公安大学学报》1998年第1期。
    23、耕耘:《规范面向社会服务的司法鉴定,促进司法公正》,《中国律师报》1999年11月8日第1版。
    24、李玉花:《司法鉴定何时走向有序》,《人民检察》1999年第8期。
    25、李雪云:《对医疗事故鉴定的法律思考》,《律师与法制》1999年第8期。
    26、朱兰:《鉴定人鉴定资格制度初探》,《法制日报》1999年7月29日第7版。
    27、杨文杰、袁欣:《基层人民法院司法技术鉴定工作的现状及发展》,《河北法
    
    学》1999年第3期。
    28、午溪:《司法鉴定体制改革问题初探》,《观察与思考》1999年第3期。
    29、周成欣:《司法鉴定结论的冲突及解决途径》,《侦查》1999年第2期。
    30、姜志刚:《对司法鉴定现状的思考》,《湖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9年第2期。
    31、云山城:《论补充鉴定现状和重新鉴定》,《福建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年第2期。
    32、刘军:《关于完善我国司法鉴定制度的思考》,《山东师大学报》1998年(增刊)。
    33、肖承海:《对我国司法鉴定统一立法的思考》,《法学杂志》1998年第1期。
    34、中国政法大学刑事法律研究中心:《司法鉴定制度改革研讨会综述》,《政法论坛》2000年第5期。
    35、马亚颉、于捷年:《我国司法鉴定机构改革浅议》,《中国刑警学院学报》1997年第5期。
    36、张方:《从两种鉴定类型的比较看我国司法鉴定委托权的归属》,《人民检察》2000年第7期。
    37、罗亚平:《英国物证鉴定体制的改革与发展》,《公安大学学报》1999年第6期。
    38、包建民等:《司法鉴定结论的价值功能及若干法律问题的思考》,《法医学杂志》2000年第8期。
    39、李万忠:《我国司法鉴定制度主要缺陷及其完善》,《法学杂志》1996年第1期。
    40、唐磊:《综合鉴定——司法鉴定发展的一个新方向》,《现代法学》1995年第3期。
    41、杜云昌:《关于鉴定在民事诉讼程序中的几个问题》,《研究生法学》1996年第3期。
    42、张玉镶:《对司法鉴定学几个概念的再思考》,《中外法学》1997年第3期。
    43、许晓麓:《司法鉴定和先进的科学技术》,《法学杂志》1985年第5期。
    44、邹荣合:《论鉴定资格》,《河南省政法干部学院学报》2000年第1期。
    
    
    45、周国均:《关于司法鉴定之研究》(上),《政法论坛》1994年第5期。
    46、周国均:《关于司法鉴定之研究》(下),《政法论坛》1994年第6期。
    47、孙叶群:《构筑我国司法鉴定新体制》,《现代法学》1999年第6期。
    48、《刑事证据立法专题研究提纲》,(内部资料)2001年11月。
    49、王杏捷:《制定司法鉴定法有关问题探讨》,《公安大学学报》200年东疆学刊第2期。
    50、徐公社:《浅析“鉴侦合一”的危害与纠正措施》,《侦查》1997年第4期。
    51、黎镇中、肖允中:《改革我国司法鉴定制度浅议》,《法学季刊》,1987年第1期。
    52、(日)浅田和茂:《日本的刑事鉴定制度》,肖贤富译,《法学译丛》1984年第2期。
    53、叶自强:《法医学鉴定体制比较研究》,《中国刑事法杂志》1999年第3期。
    54、王希仁:《论鉴定》,《法学研究》1985年第3期。
    55、葛文秀:《司法鉴定工作应有法可循》,《东疆学刊》1997年4月。
    56、张立军:《我国与资产阶级国家刑事诉讼鉴定人资格、权利、义务的比较》,《北京政法学院学报》1983年第2期。
    57、龙宗智:《勘验笔录和鉴定结论是独立的诉讼证据》,《法律于实践》1988年第4期。
    58、泰州市人民检察院:《浅谈鉴定结论的审查》,《人民检察》2000年第4期。
    59、裴苍龄:《勘验笔录和鉴定结论是独立证据的质疑》,《法律与实践》1987年第6期。
    60、张桂勇:《论刑事鉴定中的鉴定人》,《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9年第4期。
    61、邱寒:《构建我国新时期司法鉴定体制的理性思考》,四川省法学会诉讼法学学会第二届理事会交流文章。
    62、邹明理:《刑事鉴定若干问题的比较研究》,《侦查》1998年第4期。
    63、其敏等:《司法鉴定,想说信你不容易》,《律师世界》2001年第1期。
    64、张鹏莉:《对我国司法鉴定机构的初探》,《研究生法学》1997年第2期。
    65、王育平:《论司法鉴定权》,《法律与经济》1996年第3期。
    66、张少林等:《建立鉴定人出庭保障制度》,《人民法院报》1999年3月4日第4版。
    
    
    67、陈瑞华:《西方司法鉴定制度的发展方向》,《法制日报》1999年7月29日第7版。
    (三)外文资料
    1、Roger J. Traynor, Ground Lost in Criminal Discovery, 39 N. Y. U. L. Rew 228,249(1964).
    2、John Hatchard, Barbara Huber and Vonler:Comparative Criminal Procedure.P149-151,1996. the British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and Comparative Law.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