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鉴定人制度的完善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诉讼涉及到越来越多的科技领域,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医学的,而且在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化,各行各业专业性也非常的明显,各种各样的科学或者说专业问题摆在了法官的面前。法官、律师等都只是法律方面的专家,而非全才,对专业性很强的问题他们无所适从。这就需要一种主体帮助法官来了解涉及科学问题的案件事实,因此专家证人应运而生。在英美法系国家称为专家证人,在大陆法系国家称为鉴定人。他们凭自身的专业知识对专门技术问题发表意见或作出结论,以此来帮助法官正确了解各种专门性问题,弥补法官学识和经验的不足,帮助法官发现真实,实现裁判的公正性。因此,专家证人和鉴定人在证据规则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对实现公正与效率的诉讼价值具有积极意义。但是专家证人和鉴定人都有着自身难以克服的缺陷,大陆法系国家和英美法系国家渐渐将这两种制度相互融合,取长补短,以完善自己的专家证人制度或者鉴定人制度。本文通过对鉴定人制度现状的检讨,分析我国鉴定人制度的种种缺陷,尤其是功能上面的以及法庭质证机制的缺失。然后通过对英美法系国家专家证人制度利弊分析,说明在我国引进专家证人制度是选择性的。最后提出自己的一些想法,在我国建立两种主体,以鉴定人为核心专家证人作辅助的二元结构,并且对两种制度的相关规定予以完善。
     本文具体通过比较分析和案例分析的研究方法,归纳和分析了英美法系国家专家证人和大陆法系国家鉴定人制度,对专家证人和鉴定人职能(法律)属性及其诉讼地位进行了界定,并对专家证人和鉴定人的资格、义务及其法律责任及证据质证和采信原则等内容进行了比较详细的论述,同时本文阐述英美专家证人制度自身存在的尚未解决的矛盾。本文在对英美专家证人制度进行了比较详细的分析、论述和研究的基础上,采用了比较法的方法以及规范分析的方法,对我国类似的鉴定制度的现状进行了分析,通过与专家证人制度的对比,指出了我国鉴定制度存在的不足并且根据对专家证人制度的研究,提出了解决我国鉴定制度的改革思路。
Along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ore and more litigation related to the field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hysics, chemistry, biology, medicine, but also in the social division of labor is increasingly refined, professional businesses are very obvious, kind of a variety of scientific or professional problems facing the front of the judges. Judges, lawyers, and so is a legal experts in the field, rather than dance expert, on the issue of highly professional them at a loss. This requires a judge to help understand the main scientific issues related to the facts of the case, expert witnesses have emerged. In common law countries known as an expert witness in the civil law countries called experts. With their own specialized technical expertise on the issue to express their views or conclusions, in order to enable a judge to a proper understanding of a variety of specialized issues, the judge make up for lack of knowledge and experience to help judges found true, the fairness of the realization of a magistrate. Therefore, the expert witnesses and experts in the rules of evidence 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the achievement of justice and efficiency of the proceedings is of positive significance. However, expert witnesses and experts have a difficult to overcome their own shortcomings, civil law countries and common law countries gradually integration of these two systems from each other to improve their own expert witnesses system or expert system. Based on the identification system, the status of the review, analysis of the system of identification of the various deficiencies, especially the above functions and the courts Testimony mechanism defect. Then on the common law system of the country in the pros and cons of expert witnesses, the introduction of expert witnesses in our system is optional. Finally some of the ideas put forward its own in the country's two main established to identify expert witnesses for the human core of the dual-structure support, and to the relevant provisions of the two systems to be perfect.
     This paper specifically through standardized analysis and the analysis of the case study method, summary and analysis of the anglo-American system of expert witnesses, expert witnesses functions (Legal) attributes and define the status of the proceedings, and the qualifications of expert witnesses, the parties hire / selection of expert witnesses rights and restrictions, expert witnesses and legal responsibilities and ob ligations of expert evidence Testimony and believe the content of the principles described in detail, this paper BAR expert witness system of their own unresolved conflicts. In this paper, the Anglo-American system of expert witnesses more detailed analysis, and research discussed on the basis of the comparison method used standardized methods and the analysis of the method, the identification of a similar system for the analysis of the status quo, with the expert witness system Contrast that our identification system and the lack of systems based on the research of expert witnesses, identified by the resolution of China's reform of the systems of ideas.
引文
1 徐继军:《专家证人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235页。
    2 曹诗权:《司法鉴定模式与现状》,载《律师世界》,2001年1月版。
    3 前注1,第222页。
    4[德]谢怀拭译:《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年版,第99、100、101页。
    5[德]奥特马尧厄尼西著,周翠译:《民事诉讼法》,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第288页。
    6 前注1,第217页。
    7 王美丽:《也谈司法鉴定的法律完善》,载《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2000年5月版,第51页。
    8 陈瑞华:《刑事诉讼的前沿问题》,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556页。
    9 蒋雪雁:《评析“福州IP案”》,资料来源:http://www.angelaw.com/weblaw.theory02.htm。
    10 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系统内部网络 http://210.74.247.131/intenretl/index.jsp。
    11 邵俊武:《论专门性问题的诉讼证明》,载于《现代法学》2000年第6期,第99页。
    12 前注1,第232页。
    13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侦查系刑侦教研室:《中外刑事侦查概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239页。
    14 白绿铉编译:《日本新民事诉讼法》,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年版,第85页。
    15 同注13,第239页。
    16 同注1,第22页。
    17 毕玉谦著:《民事证据法判例实务研究》,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第319页。
    18 陈融著:《国联邦证据规则(2004)译析》,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78页
    19 前注1,第6页。
    20 前注1,第5、6页。
    21 何家弘、张卫平主编:《外国证据法选译》,人民法院出版社2000年版,第138页。
    22 徐继军、谢文哲:《英美法系专家证人制度弊端评析》,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4月版,第37页。
    23 前注8,第353页。
    24 前注1,第42、43页。
    25 周湘雄:《英美专家证人制度研究》,中国检察出版社2006年12版,第44、45页。
    26 孙业群:《司法鉴定制度改革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第77页。
    27 前注1,第40页。
    28 杨良宜,杨大明:《国际商务游戏规则:英美证据法》,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第480、481页。
    29 白绿铉、卞建林译:《美国联邦民事诉讼规则证据规则》,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年版,第215页。
    30 前注25,第190页。
    31 前注1,第42页。
    32 前注1,第33页。
    33 前注13,第78页。
    34 前注13,第84页。
    35 毕玉谦、郑旭、刘善春著:《中国证据法草案建议稿及论证》,法律出版社 2003年版,第473页。
    36 沈达明编著:《英美证据法》,中信出版社 1996年版,第97、98页。
    37 海燕、胡常龙著:《刑事证据墓本问题研究》,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2年版,第260页。
    38 齐树洁:《民事司法改革研究》,厦门大学出版社 2000年版,第464页。
    39 前注1,第74页。
    40 前注1,第186页。
    41 前注1,第177页。
    42 前注17,第41页。
    43 同上17,第41页。
    44 同上,第41页。
    45 张卫平:《外国民事证据制度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年版。
    46 以上数据由美国法律服务会公布。资料来源:http://www.lss.bc.ca/for_lawyers/pdf_notices/notice15.pdf
    47 前注17,第40页。
    48 同上,第40页。
    49 同上,第38页。
    50 同注1,第254页。
    51 张卫华:《中国民事鉴定人制度存在的不足及完善的建议》,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2004年12月第20卷第6期
    52 同注1,第73-74页
    1、徐继军:《专家证人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年版
    2、[德]谢怀拭译:《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 2002年版
    3、[德]奥特马尧厄尼西著,周翠译:《民事诉讼法》,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4、陈瑞华:《刑事诉讼的前沿问题》,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0年版
    5、司法部国家考试中心编审:《2007国家司法考试法律法规汇编》,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7年版
    6、何家弘、张卫平主编:《外国证据法选译》,人民法院出版社 2000年版
    7、陈瑞华:《司法鉴定制度之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2年版
    8、周湘雄:《英美专家证人制度研究》,中国检察出版社 2006年12版
    9、孙业群:《司法鉴定制度改革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2年版
    10、[德]奥特马尧厄尼希著,周翠译:《民事诉讼法》,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11、杨良宜,杨大明:《国际商务游戏规则:英美证据法》,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2年版
    12、白绿铉、卞建林译:《美国联邦民事诉讼规则证据规则》,中国法制出版社 2000年版
    13、陈融著:《国联邦证据规则(2004)译析》,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14、毕玉谦、郑旭、刘善春著:《中国证据法草案建议稿及论证》,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15、沈达明编著:《英美证据法》,中信出版社 1996年版
    16、海燕、胡常龙著:《刑事证据墓本问题研究》,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
    17、齐树洁:《民事司法改革研究》,厦门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18、张卫平:《外国民事证据制度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19、毕玉谦著:《民事证据法判例实务研究》,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第319页。
    20、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侦查系刑侦教研室:《中外刑事侦查概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239页。
    21、白绿铉编译:《日本新民事诉讼法》,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年版,第85页。
    1、曹诗权:《司法鉴定模式与现状》,载《律师世界》,2001年1月版
    2、王美丽:《也谈司法鉴定的法律完善》,载《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2000年5月版
    3、邵俊武:《论专门性问题的诉讼证明》,载于《现代法学》 2000年第6期
    4、徐继军、谢文哲:《英美法系专家证人制度弊端评析》,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4月版
    5、张卫华:《中国民事鉴定人制度存在的不足及完善的建议》,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2004年12月第20卷第6期
    1、蒋雪雁:《评析“福州IP案”》资料来源:http://www.angelaw.com/weblaw.theorv02.htm
    2、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系统内部网络http://210.74.247.131/intenretl/index.jsp
    3、以上数据由美国法律服务会公布资料来源:http://www.lss.bc.ca/for_lawyers/pdf_notices/notice15.pdf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