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老舍文学中的“城市叙事”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老舍是一位拥有多元化城市经验的作家。他不但塑造了多姿多彩的北京,还把伦敦、新加坡等外国城市引入自己的小说叙事,极大地丰富了中国现代小说的叙事视野。在老舍所描绘的诸多城市中,北京和伦敦无疑是作家用力劳心最多的;老舍通过小说所演绎的“文学双城记”无疑在他的人生历程和精神地图中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北京是老舍创作的“经验原点”,伦敦则是老舍文学创作的现实发端。然而,两座城市作为中英两国的首都,却彰显了截然不同的城市形态和城市文化。集中考察老舍文学中两座城市小说叙事,有助于分析、认识老舍的中西城市文化观念,有利于梳理、阐释老舍文学中“城市叙事”的独特意义。
     论文以文本细读为主要方法,对老舍小说中的北京和伦敦各自典型的城市意象和城市空间、城市文化进行对比性解读,揭示其间的异同,进而观照老舍在作品中对中西城市文化的探寻和思考。以老舍有关城市题材的文本为参照,分析老舍与所处城市的深层联系,考察老舍在城市的生存空间和话语空间,以及老舍和传统城市和现代城市的关系;通过对北京、伦敦城市空间意象和市民心态的描绘,分析老舍文学“城市叙事”的表现;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老舍“城市叙事”的独特性,探寻老舍文学与城市经验和“城市叙事”之间的互动关系,力图在文学研究和文化研究之间寻找一种精神沟通,以阐释老舍文学“城市叙事”的独特性。
Lao She is a writer who has diverse urban experiences in the history of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He not only shaped the colorful Beijing, but also introduced London, Singapore and other foreign cities to his literary narrative, enriched the narrative perspective of China's modern fiction greatly. Beijing and London are the cities which the writer forced his largest labor heart. Lao She's interpretation of the novels "Literature A Tale of Two Cities" is no doubt in his journey of life and the mental map of great significance. Peking is Lao She's experience in origin, and London is the reality of the originator of Lao She's literary creation. However, the two cities as the capital of China and the United Kingdom, they reveal totally different cities culture and urban form. Focus on the inspection of the two cities in Lao She's literary narrative, it will not only help us to analyze and understand the cultural values of Lao She's on Chinese and Western cities, but also to conducive to comb on the unique significance of Lao She's literary "urban narrative".
     This Paper uses the text reading as the main method to contrast the typical images of the two cities and urban spaces, the interpretation of urban culture, revealing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about Beijing and London in Lao She's novels. And then examine Lao She and Western how to explore and think urban culture in Chinese and Western cities. This paper use other urban novels about Lao She to analysis the deep contacts with Lao She and the cities. Study Lao She's living space and discourse space in the cities, as well as relationship of him and traditional urban and modern city; Space imagery and mentality of the people of the city of Peking, London, analyze the performance of Lao She's literary city narrative.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space imagery and mentality of the people of the city of Peking, London, to analyze the performance of Lao She's literary city narrative; further analysis of the unique nature of the Lao She's urban narrative. Explore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urban experience and urban narrative in Lao She's literary. This paper tries to find the kind of spiritual communication between literary studies and cultural studies. I hope this paper illustrate the unique nature of the Lao She's literary and urban narrative.
引文
1高秀芹:《文学中的中国城乡》,陕西: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45页。
    2老舍:《老舍全集》第15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193页。
    3赵园:《北京:城与人》,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5页。
    1甘海岚:《老舍与北京文化》,北京:中国妇女出版社,1993年版,第53页。
    1赵园:《北京:城与人》,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1页。
    1老舍:《老舍全集》第16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543页。
    2舒乙:《老舍作品经典(下卷)》,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8年版,第235页。
    1老舍:《老舍全集》第16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694页。
    1《北京的春节》原载《新观察》一九五一年一月第二卷第二期。
    2老舍:《老舍全集》第5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204页。
    3汤晨光:《老舍与现代中国》,湖南: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18页。
    4王东:《“老北京”与“大上海”的对话——老舍与张爱玲的城市描写比较研究》。
    5舒济:《老舍和朋友们》,北京:三联出版社,1991年版,第227页。
    2老舍:《老舍全集》第16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693页。
    3老舍:《老舍全集》第15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312页。
    4舒乙:《老舍作品经典(上卷)》,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8年版,第316页。
    5高秀芹:《文学中的中国城乡》,陕西: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62页
    1老舍:《老舍文集》第14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126页。
    1舒乙:《老舍作品经典(上卷)》,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8年版,第228页。
    2舒乙:《老舍作品经典(上卷)》,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8年版,第262页。
    1老舍:《老舍生活与创作自述》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328页。
    2老舍:《老舍全集》第16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164页。
    3老舍:《老舍全集》第16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263页。
    1舒乙:《老舍作品经典(上卷)》,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8年版,第261页。
    1老舍:《老舍全集》第15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84页。
    2舒乙:《老舍作品经典(上卷)》,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8年版,第383页。
    1张隆溪:《非我的神话——西方人眼里的中国》,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190页。
    1老舍:《老舍文集》第14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版,第342页。
    2舒乙:《老舍作品经典(中卷)》,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8年版,第250页。
    3赵园:《北京:城与人》,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9页。
    1赵园:《北京:城与人》,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25页。
    2舒乙:《老舍作品经典(上卷)》,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8年版,第132页。
    3舒乙:《老舍作品经典(下卷)》,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8年版,第257页。
    1 舒乙:《老舍作品经典(下卷)》,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8年版,第133页。
    1舒乙:《老舍作品经典(上卷)》,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8年版,第227页。
    2舒乙:《老舍作品经典(上卷)》,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8年版,第342页。
    3舒乙:《老舍作品经典(上卷)》,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8年版,第343页。
    1舒乙:《老舍作品经典(上卷)》,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8年版,第228页。
    2舒乙:《老舍作品经典(上卷)》,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8年版,第273页。
    3单世联:《现代性与文化工业》,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119页。
    1舒乙:《老舍作品经典(上卷)》,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8年版,第247页。
    2舒乙:《老舍作品经典(上卷)》,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8年版,第233页。
    3舒乙:《老舍作品经典(上卷)》,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8年版,第252页。
    4舒乙:《老舍作品经典(上卷)》,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8年版,第266页。
    1舒乙:《老舍作品经典(上卷)》,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8年版,第323页。
    2舒乙:《老舍作品经典(上卷)》,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8年版,第375页。
    1舒乙:《老舍作品经典(上卷)》,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8年版,第229页。
    1茅盾:《茅盾全集》第十九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401页。
    1费孝通:《费孝通九十新语》,重庆:重庆出版社,2005年版,第207页。
    1老舍:《老舍文集》,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132页。
    2老舍:《老舍全集》第15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369页。
    3吴小美魏韶华古世仓:《老舍与中国新文化建设》,北京:民族出版社,2006年版,第180页。
    1黄平主编:《乡土中国和文怀自觉》,北京:三联书店2007年8月第1版,第16页。
    2赵园:《北京:城与人》,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43页。
    1舒乙:《老舍作品经典(上卷)》,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8年版,第146页。
    2老舍:《老舍文集》第14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版,第652页
    1舒乙:《老舍作品经典(中卷)》,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8年版,第370页。
    2舒乙:《老舍作品经典(下卷)》,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8年版,第232页。
    1.孟丹:《孟广来论著集——老舍研究》,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1年6月北京第1版。
    2.陈晓兰:《文学中的巴黎和上海——以茅盾和左拉为例》,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3月第1版。
    3.王晓文:《二十世纪中国市民小说研究》,合肥:黄山书社,2009年第1版。
    4.吴怀斌曾广灿:《老舍研究资料》,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0年版。
    5.舒乙:《老舍讲北京》,北京:北京出版社,2005年1月第1版。
    6.张桂兴:《老舍资料考释》,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9年9月第1版。
    7.张桂兴:《老舍年谱》,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7年版。
    8.舒乙:《老舍正传》,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10年版。
    9.吴小美、魏韶华:《老舍的小说世界与东西方文化》,兰州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10.甘海岚:《老舍与北京文化》,北京:中国妇女出版社,1993年版。
    11.吴小美魏韶华古世仓:《老舍与中国新文化建设》,民族出版社,2006年版。
    12.李俊国:《中国现代都市小说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13.吴福辉:《都市漩流中的海派小说》,湖南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14.张鸿声:《都市文化与中国现代都市小说》,河南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15.李振杰:《老舍在伦敦》,国际文化出版社,1992年版。
    16.汤晨光:《老舍与现代中国》,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7.石兴泽:《老舍与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和文化》,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
    18.费孝通:《乡土中国》,江苏: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年版。
    19.陈平原:《北京都市想像与文化记忆》,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20.高秀芹:《文学里的中国城乡》,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21.张英进:《中国现代文学与电影中的城市》,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22.(美)帕克等著宋峻岭等译:《城市社会学》,北京,华夏出版社,1987年版。
    23.(美)刘易斯·芒福德《城市发展史——起源、演变和前景》,宋俊岭、倪文彦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年版。
    1.张鸿声.“文学中的城市”与“城市想象”研究[J].文学评论,2007,(1)
    2.张英进.都市的线条:三十年代中国现代派笔下的上海[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 刊,1997,(3)。
    3.官正梅.《老舍小说叙述基点刍议》[J].天津师大学报,1992(6)。
    4.关纪新.《老舍与北京》[J].兰州大学学报,2006(7)。
    5.宋永毅.《北平风俗与中国人的性格——老舍的风俗研究》[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8(2)。
    6.甘海岚.《互为创造的双向运动——老舍与北京民俗文化断想》[J].北京社会科学,1989(1)。
    7.杨义.《茅盾.巴金.老舍的文化类型比较》[J].文艺研究,1987(4)。
    8.吕剑琴.《老舍对于北平文化的思考》[J].南都学坛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5)。
    9.王玉宝.《现代都市寻梦者的宿命——老舍人物解读》[J].民族文学研究,2005(1)。
    10.王向辉.《城市.向往与背弃——<骆驼祥子>中城乡对峙主题探析》[J].名作欣赏,2010(10)。
    11.姚玳枚.《两座城市.两种文学想象——老舍、张爱玲小说比较论》[J].广东社会科学,2000(4)。
    12.王卫平 刘栋.《现代都市小说中的北京想象——以老舍、沈从文、张恨水的创作为中心》[J].北方论丛,2007(1)。
    13.刘大先.《作为文化想象的北京:老舍笔下的北京意象》[J].东岳论丛,2007(5)。
    14.张鸿声.《文学中的“新北京”城市形象----以“十七年”与“文革”诗歌为例》[J].扬子江评论,2009(5)。
    15.凌云岚.《北京的市声——现代文人的城市体验》[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6(4)。
    16.吉开金.《老舍笔下的英国形象》[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9(9).
    17.刘传霞.《中国现代散文中的济南城市构形》[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
    18.沈琳.《现代乡土小说中的城市书写探微》[J].文艺理论与批评,2008(1)。
    19.李蕾.《抗战文学中的重庆形象和作家的创作心态》[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
    20.黎荔.《现代文学中的城墙》[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
    21.徐花.《略谈现代作家的都市文化心理——以老舍、沈从文、新感觉派、张爱玲为中心》[J].运城学院学报,2007(1)。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