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名诗学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中,废名显然是一个寂寞的存在。虽然,新时期以来,随着废名诗学研究的逐渐深入,废名诗歌创作和诗学探索的现代性价值也越来越为诗界所肯定。但论及废名,人们总愿意冠之以“寂寞的诗人”、“少数人的星光”之称,对废名诗学的研究也仅仅限于对废名本人的诗歌创作和诗学理论的分析,忽略了废名作为一个现代知识分子,他的诗学实践并不是躲在书斋中与世隔绝的探索。因此,探寻废名诗学的潜在文学语境,追溯其诗学观念形成和发展所受到的观念资源和产生的影响,辨析废名不同时期诗歌创作风格的变化和诗学观念的更新都显得十分有意义。
     本文拟从五个部分展开论述。前言部分,主要介绍了废名诗学研究的现状以及笔者研究的角度。第一章,从新诗的起点,两次诗歌革新运动谈起,分析了新诗草创期因革命的需要而对诗体建设的忽视,为之后新诗的发展埋下了无数的隐患。同时,指出20年代的废名,初登文坛,并未形成自己独特的诗学风格,在诗歌的创作上偏向于白话实验诗。第二章是全文的一个重点篇章,主要讨论了30年代的诗坛多元化状况及其对废名诗学观的确立及诗歌创作的影响。这一时期,废名开始了新诗现代化的探索,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诗歌创作风格,并在新诗与旧诗的观照中,提出了“新诗要别于旧诗而能成立,一定要这个内容是诗的,其文字则要是散文的”的诗学观。第三章主要从废名文学思想上的由佛近儒来讨论废名40年代的诗学变化。第四章也做结语章,主要讨论废名诗学的意义。
Apparently, Feiming is a kind of existence of loneliness through the annual of contemporary history. With the deep study of Feiming poetics, although explorations on the modernizational value of Feiming poetics have aroused public attention since the new era, people are still always capping "Feiming'as "lonely poet"," the sparkling star of the minority". Previous research on Feiming poetics are confined to the creation of poet and the analysis of theoretic framework of poetics, which ignore the role of modern intellectuals that Feiming act as. One can gain poetics experience through the connections of outside world, rather than through hiding in the room. Therefore, it is of great importance to explore the potential literature context of feiming poetics, to trace back to the source of concept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poetics, to notice the renewal of poetics ideas and to discriminate the change of creation styles of different periods.
     This essay includes five parts. In the preface, it mainly introduc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Feiming poetics study and the research angle of the author. Speaking of the starting point of New poem and the twice evolution of poem, in the first chapter, it analyzes that due to the need of revolution, the development of New poem has several problems because of the neglect of poet style's construction. The second chapter, as the core chapter, discusses the situation of the poem circle,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concept——Feiming poetics as well as the impact on writing poem. Then, the third chapter focuses on the poetics change over forty years on the basis of Feiming literature thoughts. The last chapter concludes the meaning of Feiming poetics.
引文
1周作人.周作人散文全集.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507页.
    2陈建军.废名年谱.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25页.
    3陈建军.废名年谱.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42页.
    4刘平农.刘平农日记.新文学史料,1991年,第1期.
    5卞之琳.《冯义炳选集》序.新文学史料,1984年,第2期.
    6废名,朱英诞.新诗讲稿.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275页.
    1废名,朱英诞.新诗讲稿.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382页.
    2废名,朱英诞.新诗讲稿.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384页.
    1蒋成瑀.废名诗歌解读.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89年,第1期.
    2朱光潜.“编辑后记”.文学杂志,1937年,第1卷,第2期.
    3王泽龙.废名的诗与禅.江汉论坛,1993年,第6期.
    4冯健男.人静山空见一灯——废名诗探.文学评论.1995年,第4期.
    5高恒文.“人类”的“灾难”与“寂寞”.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7年,第1期.
    6痖弦.禅趣诗人废名.中国新诗研究.台湾洪范书店,1982年.
    7贺吕盛.从“意象”到“象征”:30年代汉语象征诗学的拓展.江苏社会科学,2004年,第3期.
    1李健吾.鱼目集—卞之琳先生作,名家读新诗.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3年,108页.
    2T.S.艾略特.诗歌的社会功能,西方现代诗论.广州:花城出版社,1988年,87页.
    3关于“诗界革命”的起点,学术界主要有三种意见,一是起点于1985年夏曾佑、谭嗣同等人代表的“新学诗”,最早持此意见的是朱自清;一是起点于黄遵宪1968年发表的《杂感》一文,最早持此意见的是胡适,他认为此文“可以算是诗界革命的一种宣言”:三是主张起点与1899年梁启超正式提出“诗界革命”的口号。
    4梁启超,夏威夷游记,梁启超选集(十卷).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6年,324页
    1黄遵宪.人境庐诗草自序.黄遵宪全集.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68页.
    2黄遵宪.人境庐诗草自序.黄遵宪全集.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69页.
    3黄遵宪.与丘菽园书.黄遵宪集.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年,384页.
    4黄遵宪.杂感,黄遵宪全集(上卷).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75页.
    5黄遵宪.人境庐诗草自序.黄遵宪全集.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69页.
    6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06年,159页.
    7梁启超.饮冰室诗话,梁启超选集(上卷).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6年,327页.
    8钱钟书.谈艺录.北京.三联书店,2001年,24页.
    1守常.“晨钟”之使命(青年中华之创造),中国现代文学史参考资料文学运动史料选(第一册).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79年,10页.
    2胡适,《尝试集》自序,胡适研究资料.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89年,389页.
    3朱自清.中国新文学大系·诗集·导言.中国现代诗论(上编).广州:花城出版社,1985年,241页.
    4茅盾.论初期自话诗.中国现代诗论(上编).广州:花城出版社,1985年,308页.
    5胡适.谈新诗——八年来的一件大事,中国现代诗论(上编).广州:花城出版社,1985年,2页.
    1胡适.谈新诗——八年来的一件大事,中国现代诗论(上编).广州:花城出版社,1985年,2页.
    2陈建华.中国革命话语考论.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242页.
    3郑敏.世纪末的回顾:汉语语言变革与中国新诗创作.文学评论,1993年,第3期.
    1俞平伯.社会上对于新诗的各种心理观,中国现代诗论(上编).广州:花城出版社,1985年,142页.
    2周作人.《扬鞭集》序,中国现代诗论(上编).广州:花城出版社,1985年,130页.
    3周作人.《扬鞭集》序,中国现代诗论(上编).广州:花城出版社,1985年,129页.
    4陈建军.废名年谱.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22页
    1陈建军.废名年谱.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30页
    21922年,废名开始在胡适主编的《努力周报》上发表白话新诗和小说;而在废名进入北大的前一年,就已经开始和周作人有书信往来。
    3冯思纯.为人父,止于慈——纪念父亲废名诞辰100周年.新文学史料,2001年,第4期.
    4王风.废名集(第三卷).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1180页.
    5王风.废名集(第三卷).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1190页.
    6王风.废名集(第三卷)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1493页.
    7废名.“杂感”,废名集(第三卷).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1142页.
    1王风.废名集(第三卷).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1489页.
    2周作人.论小诗.中国现代诗论.广州:花城出版社,1985年,68页.
    34王风.废名集(第三卷).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1495页.
    1关于五卅运动和中国现代文学的转向问题,可参见《剑桥中国民国史》(下),第9章《文学趋向:通向革命之路1927—1949年》。
    2姜涛.“新诗集”与中国新诗的发生.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7页.
    3姜涛.“新诗集”与中国新诗的发生.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7页.
    1闻一多.致左明,闻一多论新诗.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85年,258页.
    2穆木天.谭诗——寄沫若的一封信.中国现代诗论(上编)广州:花城出版社,1985年,99页.
    3穆木天.谭诗——寄沫若的一封信.中国现代诗论(上编).广州:花城出版社,1985年,94、95页.
    4艾青.中国新诗六十年.文艺研究,1980年,第5期.
    5施蛰存.又关于本刊的诗.现代,1933年,第4卷,第1期.
    1梁宗岱.新诗底分歧路口,宗岱的世界诗文.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3年,198页.
    2孙郁.周作人和他的苦雨斋.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年,2页.
    1废名《〈周作人散文钞>》废名序,废名集(第三卷).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1275页.
    2周作人.怀废名,新诗讲稿.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379页.
    3王风.废名集(第三卷).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1277页.
    4王风.废名集(第三卷).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1279页.
    1王风.废名集(第三卷).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1577页.
    2废名,朱英诞.新诗讲稿.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373页.
    1李欧梵在其《上海摩登》一书中曾援引卡林库内斯两种现代性的论述,将现代性分为社会的、物质的现代性.和审美现代性。
    2王风.废名集(第三卷).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1591页.
    3朱光潜.编辑后记.文学杂志,1937年,第1卷,第2期.
    1李泽厚.漫述庄禅,李泽厚哲学美学文选.湖南:湖南人民出版社,1985年,71页.
    2王风.废名集(第三卷).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1535页.
    3王风.废名集(第三卷).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1551页.
    4王风.废名集(第三卷).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1558页.
    5王风.废名集(第三卷).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1569页.
    6王风.废名集(第三卷).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1585页.
    1废名.笼,废名集(第三卷).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1498-1500贝
    2王风.废名集(第三卷).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1278页.
    3王风.废名集(第三卷).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1276页.
    4废名,朱英诞.新诗讲稿.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7页.
    5废名,,朱英诞.新诗讲稿.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3页.
    1废名,朱英诞.新诗讲稿.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69页.
    2废名,朱英诞.新诗讲稿.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22页.
    3废名,朱英诞.新诗讲稿.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15页.
    4废名,朱英诞.新诗讲稿.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22页.
    5废名.朱英诞.新诗讲稿.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19页.
    6废名.朱英诞.新诗讲稿.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19页.
    7废名.朱英诞.新诗讲稿.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21页.
    1废名,朱英诞.新诗讲稿.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105页.
    1废名,朱英诞.新诗讲稿.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37页.
    2废名,朱英诞.新诗讲稿.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137页.
    3废名,朱英诞.新诗讲稿.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117页.
    4废名,朱英诞.新诗讲稿.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120页.
    5废名,朱英诞.新诗讲稿.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139页.
    6废名,朱英诞.新诗讲稿.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89页.
    7废名,朱英诞.新诗讲稿.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6页.
    1废名,朱英诞.新诗讲稿.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108页.
    2杨匡汉、刘福春.中国现代诗论(上编).广州:花城出版社,1985年,12页.
    3废名,朱英诞.新诗讲稿.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97页.
    4废名,朱英诞.新诗讲稿.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63页.
    5废名,朱英诞.新诗讲稿.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7页.
    1废名.莫须有先生坐飞机以后,废名选集·一卷本.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1988年,577页.
    2废名.莫须有先生坐飞机以后,废名选集·一卷本.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1988年,575页.
    3废名.莫须有先生坐飞机以后,废名选集·一卷本.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1988年,631页.
    4废名.莫须有先生坐飞机以后,废名选集·一卷本.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1988年,534页.
    1废名.莫须有先生坐飞机以后,废名选集·一卷本.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1988年,574贝.
    2废名.莫须有先生坐飞机以后,废名选集·一卷本.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1988年,474页.
    3废名.莫须有先生坐飞机以后,废名选集·一卷本.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1988年,474页.
    4废名.莫须有先生坐飞机以后,废名选集·一卷本.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1988年,505页.
    5废名.莫须有先生坐飞机以后,废名选集·一卷本.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1988年,501页.
    6废名.莫须有先生坐飞机以后,废名选集·一卷本.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1988年,591页.
    7废名.莫须有先生坐飞机以后,废名选集·一卷本.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1988年,644页.
    1废名.响应“打开一条生路”,废名集(第三卷).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1420页.
    2废名.黄梅初级中学同学录三篇,废名集(第三卷).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1411页.
    3废名.一个中国人读了新民主主义论后欢喜的话.手稿,79-80页.
    4废名.莫须有先生坐飞机以后,废名选集·一卷本.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1988年,470页.
    5废名.散文,废名集(第三卷).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1453页.
    6废名.响应“打开一条生路”,废名集(第三卷).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1425页.
    7废名.陶渊明爱树,废名集(第三卷).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1363页.
    1废名.响应“打开一条生路”,废名集(第三卷).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1424页.
    2废名,朱英诞.新诗讲稿.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333页.
    3废名,朱英诞.新诗讲稿.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333页.
    4废名,新诗问答,新诗讲稿.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7页.
    1废名,朱英诞.新诗讲稿.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332页.
    2可参见新诗讲稿中关于卞之琳一章的讲稿。
    3废名,朱英诞.新诗讲稿.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332页.
    4废名,朱英诞.新诗讲稿.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360页.
    5废名,朱英诞.新诗讲稿.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361页.
    6废名,朱英诞.新诗讲稿.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69页.
    7废名,朱英诞.新诗讲稿.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332页.
    8废名,朱英诞.新诗讲稿.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345页.
    1废名,朱英诞.新诗讲稿.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335-346页.
    2废名,朱英诞.新诗讲稿.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350页.
    3废名.人生,废名集(第三卷).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1592页.
    4这首诗的发表是在1948年6月7日的北平《平明日报·星期艺文》第59期,但亦载于《莫须有先生坐飞机以后》的第十四间,根据情节,此诗应作于1940年2月6日.
    5王风.废名集(第三卷).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1597-1599页.
    1朱英诞.诗抄.新诗讲稿.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291页.
    2陈均.编订说明,新诗讲稿.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1页.
    1.废名.谈新诗.北平:新民印书馆,1944.
    2.废名.谈新诗.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
    3.周良沛编.中国新诗库(第三卷).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1993.
    4.陈子善编.论新诗及其他.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
    5.废名.冯文炳选集.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
    6.废名.废名选集.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1988.
    7.陈振国.冯文炳研究资料.福州:海峡文艺出版社,1991.
    8.废名.纺纸记.珠海:珠海出版社,1997.
    9.废名.招隐集.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8.
    10.程光炜、王丽丽.废名集.沈阳:沈阳出版社,1998.
    11.废名.废名文集.北京:东方出版社,2000.
    12.废名.阿赖耶识论.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0.
    13.废名.竹林的故事.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14.废名.新诗十二讲.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6.
    15.废名.废名讲诗.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16.废名.废名诗集.台北:新视野图书出版公司,2007.
    17.废名,朱英诞.新诗讲稿.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18.冯健男编.废名散文选集.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9.
    19.吴晓东编.废名作品新编.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
    20.王风编.废名集(全六卷).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21.陈建军.废名年谱.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1.北京大学等.中国现代文学史参考资料文学运动史料选.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79.
    2.症弦.中国新诗研究.台湾:台湾洪范书店,1982.
    3.吴奔星.沫若诗话.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4.
    4.杨匡汉、刘福春.中国现代诗论(上编).广州:花城出版社,1985.
    5.闻一多.闻一多论新诗.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85年
    6.李泽厚.李泽厚哲学美学文选.湖南:湖南人民出版社,1985.
    7.吴奔星.中国新诗鉴赏大辞典.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1988.
    8.葛兆光.禅宗与中国文学.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
    9.陈金淦.胡适研究资料.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89.
    10.孙玉石.中国现代诗导读1917—1938.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
    11.郭继访.梦与真的美—废名传.石家庄:花山文艺出版社,1992.
    12.李怡.中国现代诗歌与古典诗歌传统.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
    13.潘颂德.中国现代诗论40家.重庆:重庆出版社,1997.
    14.罗振亚.中国30年代现代派诗歌研究.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7.
    15.解志熙.美的偏至——中国现代唯美-颓废主义文学思潮研究.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7.
    16.杨品泉、孙开远等译.剑桥中华民国史.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
    17.孙玉石.中国现代主义诗潮史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18.龙泉明.中国新诗流变论.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
    19.高恒文.京派文人.学院派的风采.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20.陈建华.中国革命话语考论.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
    21.钱钟书.谈艺录.北京:三联书店,2001.
    22.刘西渭(李健吾).咀华集.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
    23.王光明.现代汉诗的百年演变.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3.
    24.西渡.名家读新诗.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3.
    25.孙郁.周作人和他的苦雨斋.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
    26.梁宗岱.宗岱的世界诗文.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3.
    27.黄遵宪.黄遵宪集.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
    28.张洁宇.荒原上的丁香——20世纪30年代北平“前线诗人”诗歌研究.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29.周作人.周作人散文全集.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30.工力.现代诗律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31.常文昌.中国现代诗歌理论批评史.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
    32.朱自清.新诗杂话.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33.姜涛.“新诗集”与中国新诗的发生.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34.黄遵宪.黄遵宪全集.北京:中华书局,2005.
    35.张桃洲.现代汉语的诗性空间.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36.许霆.中国现代主义诗学论稿.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2005.
    37.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06.
    38.易鑫鼎.梁启超选集.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6.
    39.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译室.剑桥中国晚清史.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40.卞之琳.人与诗.忆旧说新(增订本).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7.
    41.杨四平.中国新诗理论批评史论.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8.
    42.曹旭选注.黄遵宪诗选.北京:中华书局,2008.
    43.孙玉石.中国现代诗学丛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44.汪亚明,魏一媚.现代诗学三大思潮论,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0.
    1.尚文祥.废名新诗理论研究:[硕士学位论文].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0.
    2.吉开金.新诗的求“真”与求“诚”——废名新诗理论阐释:[硕士学位论文].温州:温州大学,2010.
    3. 熊杰.试论中国现代新诗发展的两种路径——郭沫若与废名的诗学理想比较:[硕士学位论文].重庆:西南大学,2010.
    4. 王银.废名诗歌中的禅宗佛影:[硕士学位论文].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0.
    5. 张墨研.废各诗学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09.
    6. 郭屈.投身传统:指向现代——对废名新诗理论与新诗创作的矛盾的分析:[硕士学位论文].重庆:西南大学,2007.
    7.陈时君.废名诗学理想研究:[硕士学位论文].武汉:中南民族大学,2006.
    8.王世银.论废名诗歌中的庄禅意蕴:[硕士学位论文].重庆:西南大学,2006.
    9. 吴长龙.传统与现代的对接——论废名建国前的诗歌创作:[硕十学位论文].合肥:安徽大学,2005.
    10.何三三.《骆驼草》时期的废名与前期京派文人:[硕士学位论文].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5.
    11.何奎.废名诗学研究——以《淡新诗》为中心:[硕士学位论文].武汉:武汉大学,2004.
    12.李风.在传统和现代之间——废名新诗理论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北京:北京师范大学,2004.
    1.施蛰存.又关于本刊的诗.现代,1933年,第4卷,第1期.
    2.朱光潜.“编辑后记”.文学杂志,1937年,第1卷,第2期.
    3.艾青.中国新诗六十年.文艺研究,1980年,第5期.
    4.冯健男.《谈卞之琳的诗》后记.诗探索,1981年,第4期.
    5.周良沛.废名诗《街头》欣赏.名作欣赏,1986年,第1期.
    6.潘颂德.冯文炳的诗论.上饶师专学报,1989年,第1期.
    7.蒋成瑀.废名诗歌解读.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89年,第1期.
    8.冯健男.废名谈诗和小说.河北师大学报,1991年,第3期.
    9.王泽龙.废名的诗与禅.江汉论坛,1993年,第6期.
    10.郑敏.世纪末的回顾汉语语言变革与中国新诗创作.文学评论,1993年,03期.
    11.史书美.废名:传统中的现代.殷都学刊,1994年,第1期.
    12.冯健男.人静山空见一灯——废名诗探.文学评论,1995年,第4期.
    13.王家康.论废名的诗学.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第4期.
    14.冯健男.自在声音颜色中——废名诗品.诗探索,1996年,第2期.
    15.孙玉石.废名的新诗观.野草(日本“中国文艺研究会”会刊),1996年,8月58号.
    16.孙玉石.对中国传统诗现代性的呼唤——废名关于新诗本质及其与传统关系的思考.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第2期.
    17.吴晓东.新发现的废名佚诗40首.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8年,第1期.
    18.冯健男.废名小说的诗与真.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第4期.
    19.赵彬.略论废名诗歌的哲理境界.荆州师范学院学报,1998年,第6期.
    20.江弱水.论卞之琳诗文中的废名影响,.南大语言文化学报(新加坡),1998年,第3卷,第2期.
    21.罗振亚.迷人而难启的“黑箱”——评废名的诗.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9年,第2期.
    22.左文华.新诗的散文美——读冯文炳《谈新诗》札记.辽宁师专学报,1999年,第1期.
    23.[韩国]崔允暄.脱俗与自审:卞之琳、废名计歌中的“镜子”意象.中外诗歌研究,1999年,第2期.
    24.张健.废名《谈新诗》之我见.锦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3期.
    25.格非.废名的意义.文艺理论研究,2001年,第1期.
    26.王捷.玄思的诗意——论废名之诗及其诗学观.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第1期.
    27.李卫涛.废名对初期新诗三条实验路径的论析.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第1期.
    28.闫桂萍,赫学颖.试论废名诗论中的性情模式.重庆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第4期.
    29.邓程.废名的写实主义诗论.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5期.
    30.张鑫.镜内的禅境,镜外的人生——浅谈废名诗歌创作中佛禅思想的影响.重庆社会科学,2003年,第1期.
    31.贺昌盛.从“意象”到“象征”:30年代汉语象征诗学的拓展——以废名、卞之琳、何其芳的诗歌创作为例.江苏社会科学,2004年,第3期.
    32.吴思敬.中国新诗理论.在现代化进程中的诗学形态.中国新诗研究,2004年,第6期.
    33.西渡.我的新诗传统观.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4年,第4期.
    34.臧棣.新诗传统.一个有待讲述的故事.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4年,8月刊.
    35.张大为.问题讨论.新诗究竟有没有传统.诗刊上半月刊,2004年,第3期.
    36.张学敏.废名诗的倾向及母题探析.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第3期.
    37.吴芳.20年代现代主义思潮对废名的影响.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1月刊.
    38.张吉兵.德性主体——1937-1946年废名身份的认证.江汉论坛,2005年,10月刊.
    39.张吉兵.废名的避难经历与其家族生活.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10月刊.
    40.张洁宇.论废名诗歌观念的“传统”与“现代”.中国新诗一百年国际研讨会论文集,2005年.
    41.张桃洲.重解废名的新诗观.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2期.
    42.罗振亚.禅趣盎然的诗意探寻——从废名的四首小诗谈起.名作欣赏,2005年,第7期.
    43.张鑫.诗笔言禅心——浅淡佛禅思想对废名诗歌创作的影响.涪陵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第2期.
    44.李俊.废名“新诗”理论浅析.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5年,第2期.
    45.张经武.诗林一枝灯——试论废名之诗名.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第3期.
    46.陈建军.《废名诗集》前言.博览群书,2005年,第8期.
    47.范江舫.“陌生”禅语中禅趣——谈废名诗语的陌生化.教书育人,2005年,S4期.
    48.高恒文.现代的与古典的——论废名的诗.文学理论研究,2006年,第6期.
    49.张鑫.论废名诗论的传统文化价值取向.河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4期.
    50.陈金琳.禅趣的人生禅趣的诗——废名诗歌浅析.文教资料,2006年,第11期.
    51.李曦.废名对新诗“诗质”的探索及其启示.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1期.
    52.沈云佳.寂寞长在骨子里——废名小诗《灯》的解读.内蒙古电大学刊,2006年,第9期.
    53.姜涛.20世纪30年代的大学课堂与新诗的历史讲述.学术月刊,2007年,1月刊.
    54.张晓宇.尽日灵风不满旗——废名诗《寄之琳》中的错愕与留白.名作欣赏,2007年,第3期.
    55.高恒文.“人类”的“灾难”与“寂寞”——论废名诗歌的思想内涵与特征.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7年,第1期.
    56.戴玉.废名诗歌中的庄禅意识.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第2期.
    57.李芳宇.禅乃诗家切玉刀——从废名的新诗诗论和创作探讨佛教对其的影响.晋中学院学报,2007年,第2期.
    58.李曦.庄禅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之碰撞与合流——废名诗歌文化内涵简论.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第7期.
    59.祝学剑.论废名诗歌的陌生化艺术手法.写作,2007年,第19期.
    60.陈建军.写在《废名讲诗》出版之后.博览群书,2007年,第12期.
    61.张鹏.“文生情,情生文”——浅谈废名的诗学理论.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第4期.
    62.孙玉石.现代向传统的寻求:1930年代废名关于“晚唐诗热”的阐释.华夏文化论坛,2007年
    63.眉睫.新发现的一封废名佚信兼评《新诗十二讲——废名的老北大讲义》,[J].博览群书2007年,第2期.
    64.止庵.也谈《废名讲诗》的选编.中华读书报,2008年,3月19日.
    65.焦敬华.浅析废名的《谈新诗》.惠州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1期.
    66.刘东河.废名新诗理论述要.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11期.
    67.吴长龙,燕艳.辗转在现实与理想之间——论废名1920年代诗歌创作.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6期.
    68.余勤安.废名诗歌研究综述.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第1期.
    69.郭屈.“画幻想”与“画梦”:废名新诗中的心理时空观.时代文学(下半月),2009年, 第9期.
    70.陈建军.废名对胡适新诗理论的反拨与超越.长江学术,2009年,第4期.
    71.尚文祥,王泽龙.新时期废名诗歌研究述评.中国诗歌研究动态,2009年,第2期.
    72.吉开金,吉开来.新诗的求“真”与求“诚”——废名新诗理论阐释.黄山学院学报,2009年,第6期.
    73.钱少武.拒绝阐释的深度模式——试析废名的诗.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第2期.
    74.孙郁.废名的读诗法.诗刊,2009年,第7期.
    75.侯桂新.废名对新诗审美标准的追求——以《谈新诗》为中心.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1期.
    76.陈茜.飞扬与静观——闻一多与废名的新诗批评比较.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0年,第2期.
    77.吴思敬.新诗:呼唤自由的精神——对废名“新诗应该是自由诗”的几点思考.文艺研究,2010年,第3期.
    78.王雪伟.何其芳与废名建国后的诗论.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10年,第2期.
    79.赵黎明.废名新诗“兴感”理论与中国古典诗学传统——兼论其对现代抒情诗理论的建构意义.学术论坛,2010年,第4期.
    80.赵黎明.论废名的生命诗学——以《谈新诗》为例.北方论丛,2010年,第5期.
    81.涂登宏.现世的佛,人间的主——从废名的《海》到郭沫若的《夕暮》.铜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第4期.
    82.赵黎明.废名新诗理论与中国“自然”诗学传统.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2期.
    83.冷霜.废名新诗观念的形成与1930年代中期北平学院诗坛氛围.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1年,第6期.
    84.苗向东.废名《街头》的思想内涵与艺术特征.中学教学参考,2011年,第16期.
    85.陈茜.浑圆与清浅——废名与米英诞新诗比较,[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3期.
    86.眉睫.读废名的诗与文.名作欣赏,2011年,第25期.
    87.赵彬.走不出孤独寂寞的“围城”——论废名诗歌对现代人精神文化困境的提示.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第7期.
    88.赵彬.易逝性·无常性·无情性——论废名诗歌中的时间前意识.华夏文化论坛,2011年, 第3期.
    89.成玮.从语言形式角度看旧诗与新诗的本质区别——由废名诗论谈起.学术论坛,2011年,第9期.
    90.高恒文.废名的诗:深玄的思想特征及其艺术形式.中国现代诗歌的语言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1年.
    91.王珂.废名新诗应该是自由诗的实际影响和现实意义.中国现代诗歌的语言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1年.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