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徽商对清初扬州词坛的影响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文章以清初扬州词坛为主要研究对象,内容涉及活跃于清初扬州这一地域的词人,以及他们的创作、交往,作品的传播等有关词学活动。与其他相关论文不同的是,这篇论文以徽商对扬州社会文化生活的影响为着眼点,重点考察清初扬州的社会文化环境和商业活动对扬州词坛艺术风貌的总体影响和互动关系。文章包括七个部分:引言、五个章节和结语。
     引言部分主要是对扬州词坛这一研究对象的研究历史和现状予以必要的回顾、梳理,指出文章的研究思路和意义。并进一步对论文所涉及的研究对象和相关的概念作了明确而必要的界定。
     第一章,简要介绍扬州盐业和盐商之于扬州社会结构和城市文化的重要性,特别分析了在清初扬州社会生活中起主导作用的徽商,以及他们“贾而好儒”的文化特征。
     第二章,分析徽商在扬州“占籍”的问题,指出由于徽商与扬州同属—省的原因,徽商在扬州从未取得“商籍”,徽商子弟只有通过“占籍”的方式加入扬州民籍,才能在扬州参加科举考试。文章考证了祖籍徽州但实际上却早已加入扬州民籍的扬州词坛词人的准确籍贯。通过分析这些原籍徽州的词人的词作数量和影响力得出如下结论:扬州词坛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受徽商文化影响很深的词学活动交往圈。
     第三章,讨论扬州徽商的享乐风气对扬州社会和扬州词坛的影响,特别分析了在将声色享乐上升为风月文化的转化过程中文人所具有的特殊意义。商人的财富与文人的放纵彼此相互影响,共同造就了这座城市崇尚逸乐、风流不羁的风月文化,这种社会风气造成了扬州词坛明显的艳情倾向。论文深入地分析了这些艳词的艺术特征和文化意义。
     第四章,主要讨论徽商热衷于园林建设和爱好风雅之间的相互关系。除了追求舒适的生活之外,标榜自己的文人身份和风雅意趣,也是很多徽商修建私家园林的一个重要原因。园林中经常举办的各种文化艺术活动使得园林成为联系商人和文人的重要纽带。这章主要讨论文人在园林中的词学活动,园林生活对扬州词坛的影响,重点分析了扬州最具代表性的园林词人、以及他们词作的艺术特色。
     第五章,徽商“贾而好儒”的特点也体现在他们收藏文物的兴趣和传播文化的热情上面,在扬州词坛的词学活动中,词集的收集刊刻是一项重要的内容。而参与相关工作的两个徽商——张潮和孙默值得特别关注。这章主要讨论了孙默和张潮对词集的收集、刊刻所做出的贡献。
     结语,基于前面五章的分析论述,明确地指出徽商的经济活动对扬州词坛的整体艺术风貌产生了直接的重大影响,其中具体包括词人的来源构成、词作的艺术风貌和词人作品的收集刊行等多个方面。
In this paper, the ci arena of Yangzhou in the early Qing Dynasty is the main object of study, and involves the people who live in Yangzhou and create ci, and those create, association, production and so on. Article focuses on the social and cultural environment and business activities in the early Qing Yangzhou inpact on the particularity of creation and artistic style of interaction. In this paper, a total of seven parts, introduction, body and conclusion chapters.
     Introduction part is an object of review and sort the study history of Yangzhou Ci arena and current situation,point out the article's research ideas and significance, and difined the concept of objects and related concepts that involved in this paper,
     The first Chapter, introduction the importance of salt and the salt merchants of Yangzhou to the urban culture, particularly analysis the merchants who come form Huizhou, and their "liking Confucian" cultural identity.
     ChapterⅡ, analysis merchants in Yangzhou has never made "business citizenship", because Huizhou and Yangzhou as belong to same province. The children of merchants only through adding Yangzhou civilian, to attend examinations in Yangzhou. Article detailed research of the importance people in the ci arena of Yangzhou and come from Huizhou,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in the ci arena of Yangzhou is deeply influenced by the Merchants cultural.
     ChapterⅢ, discussion of Huizhou Merchants atmosphere for the pleasure of luxury impact on the ci arena of Yangzhou, analyzed the important role of scholars. Businessman's wealth and literati of indulgence influence each other, Co-created the Romantic culture of city, and this culture caused the author like write love theme. Papers in-depth analysis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cultural significance.of the works.
     ChapterⅣ, discuss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uizhou Merchants like construction of gardens and love elegance. In addition to the pursuit of a comfortable life, to boast about its literary status and elegance charm, but also a very important reason to merchants built many private gardens. The various activities in garden becomes an important link between businessmen and scholars. This chapter focuses on the activities of scholars in the garden, the impact of garden life to the ci arena of Yangzhou. Analyzed the most representative of the garden writers, and the artist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ir words.
     ChapterⅤ, Huizhou Merchants "liking Confucian" features is also reflected in their enthusiasm of cultural disseminated and heritage collected. In the activities of Yangzhou ci arena, the collection and publish is an important content, and we should special attention Zhang Chao and Sun Mo, This chapter discusses the contributions of Sun Mo and Zhang Chao to collect and publish words.
     In conclusion,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previous chapters discussed, clear that the economic activities of the Anhui Merchants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ci arena of Yangzhou in the early Qing Dynasty, which specifically include the social and cultural environment of Yangzhou, constitute the source of writer,arts feature of ci, collect and publish words and so on.
引文
①[美]林达·约翰逊.《帝国晚期的江南城市》.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158-159页
    ②嘉庆《扬州府志》.《中国地方志集成·江苏府县志辑41》.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年.361页
    ③朱正海.《盐商与扬州》.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20页
    ④[元]脱脱等撰.《宋史》(第13册).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4438页
    ⑤[宋]乐史.《太平寰宇记》.《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470册).台湾:商务印书馆,1983年.273页’
    ⑥王振忠.《明清徽商与淮扬社会变迁》.北京:三联书店,1996年.75页
    ⑦详见朱正海.《盐商与扬州》.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37-38页
    ⑧详见朱正海。《盐商与扬州》.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45页
    ①转引自叶显恩.《明清徽州农村社会与佃仆制》.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83年.143页
    ②朱正海.《盐商与扬州》.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46页
    ③张海鹏,王廷元.《徽商研究》.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95年.189页
    ④朱正海.《盐商与扬州》.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83页
    ⑤[澳大利亚]安东篱.《说扬州——1550-1850年的一座中国城市》.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第49页
    ⑥张海鹏,王廷元.《徽商研究》.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160页
    ⑦张海鹏,王廷元.《徽商研究》.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161页
    ⑧转引自张海鹏,王廷元.《明清徽商研究资料选编》.合肥:黄山书社,1985年.108页
    ①万历《扬州府志·序》.《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第25册).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8年.6页
    ②王成.《明清时期徽商对扬州文化发展的贡献》.《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5期.63页
    ③民国《歙县志》(卷一).《中国地方志集成·安徽府志辑51》.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年.41页
    ④民国《歙县志》(卷一).《中国地方志集成·安徽府志辑51》.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年.41页
    ①叶显恩.《明清徽州农村社会与佃仆制》.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83年.12-19页
    ②[明]戴廷明,程尚宽等撰.《新安名族志》.合肥:黄山书社,2004年.18页
    ③[明]戴廷明,程尚宽等撰.《新安名族志》.合肥:黄山书社,2004年.182页
    ④[清]赵吉士.《寄园寄所寄》.《续修四库全书》(子部第1197册).济南:齐鲁书社,1997年,127页
    ⑤刘淼辑译.《徽州社会经济史研究译文集》.合肥:黄山书社,1987年.480页
    ①转引自张海鹏,王廷元.《明清徽商研究资料选编》.合肥:黄山书社,1985年.3-4页
    ②[明]汪道昆.《太函集》(卷七).《四库存目丛书》(集部第117册).济南:齐鲁书社,1997年.132页
    ③参见叶显恩.《明清徽州农村社会与佃仆制》.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83年.21-23页
    ④李琳琦.《徽商与明清徽州教育》.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62页
    ⑤参见李琳琦.《徽商与明清徽州教育》.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194——196页
    ⑥[明]汪道昆.《太函集》.《四库存目丛书》(集部第117册).济南:齐鲁书社,1997年.627页
    ①[(?)]许承尧.《歙事闲谭》(卷二十九).合肥:黄山书社,2001年.1041页
    ②转引自张海鹏,王廷元.《明清徽商研究资料选编》.合肥:黄山书社,1985年.485页
    ③民国《歙县志》(卷九).《中国地方志集成·安徽府县志辑51》.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年.353页
    ④许敏.《明代商人户籍问题初探》.《中国史研究》.1998年3期.122页
    ⑤[清]李煦.《李煦奏折》.北京:中华书局,1976年,242-243页。
    ①王振忠.《明清徽商与淮扬社会变迁》.北京:三联书店,1996年.62页
    ②转引自王振忠.《明清徽商与淮扬社会变迁》.北京:三联书店,1996年.62页
    ③道光《重修仪征县志》《中国地方志集成·江苏府县志辑45》.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年.153页
    ④赵尔巽.《清史稿》.《续修四库全书》(史部第0296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第420页
    ⑤[清]郑庆祜撰.《扬州休园志》.《四库禁毁书丛刊》(史部第41册).北京:北京出版社,1998年.484页
    ⑥[清]郑庆祜撰.《扬州休园志》.《四库禁毁书丛刊》(史部第41册).北京:北京出版社,1998年.504页
    ⑦[清]郑庆祜撰.《扬州休园志》.《四库禁毁书丛刊》(史部第41册).北京:北京出版社,1998年.484页
    ①乾隆《江都县志》.《中国地方志集成·江苏府县志辑66》.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年.216页
    ②[清]赵弘恩,黄之隽等.《江南通志》.《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510册).台湾:商务印书馆,1983年.822页
    ③[清]郑庆祜撰.《扬州休园志》.《四库禁毁书丛刊》(史部第41册).北京:北京出版社,1998年.484页
    ④[清]郑庆祜撰.《扬州休园志》.《四库禁毁书丛刊》(史部第41册).北京:北京出版社,1998年.558页
    ⑤[清]郑庆祜撰.《扬州休园志》.《四库禁毁书丛刊》(史部第41册).北京:北京出版社,1998年.559页
    ⑥[清]郑庆祜撰.《扬州休园志》.《四库禁毁书丛刊》(史部第41册).北京:北京出版社,1998年.518页
    ⑦闵尔昌.《碑传集补》.《清代人物传记丛刊》(121册).台湾:明文书局,1975年.336页
    ⑧[清]赵弘恩,黄之隽等.《江南通志》.《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511册).台湾:商务印书馆,1983年.51页
    ⑨[清]钱仪吉.《碑传集》.《清代人物传记丛刊》(109册).台湾:明文书局,1975年.356页
    ①李放.《皇清书史》.《清代人物传记丛刊》(84册).台湾:明文书局,1975年.14页
    ②[清]赵弘恩,黄之隽等.《江南通志》.《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510册).台湾:商务印书馆,1983年.661页
    ③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全清词》(顺康卷).北京:中华书局,2002年.7740页
    ④王钟翰点校.《清史列传》.北京:中华书局,1987年.5783页
    ⑤[清]赵弘恩,黄之隽等.《江南通志》.《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511册).台湾:商务印书馆,1983年.30页
    ①张海鹏,王廷元.《徽商研究》.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95年.505页
    ②何炳棣.《明清社会史论》.转引自《明清时期徽商对扬州文化发展的贡献》.《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版).1999年10月,64页
    ①[清]张岱撰,[清]王文浩评.《陶庵梦忆》.《续修四库全书》(第1260册).上海古籍出版社,358页
    ②转引自叶显恩.《明清徽州农村社会与佃仆制》.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83年.143页
    ③王振忠.《明清两淮盐商与扬州青楼文化》.《复旦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年第3期.107页
    ④转引自张海鹏,王廷元.《明清徽商研究资料选编》.合肥:黄山书社,1985年.43页
    ⑤转引自张海鹏,王廷元.《明清徽商研究资料选编》.合肥:黄山书社,1985年.358页
    ①[清]李斗.《扬州画舫录》(卷六).乾隆乙卯年自然盒藏板
    ②[清]允禄,[清]弘书.《世宗宪皇帝上谕内阁》.《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414册).台湾:商务印书馆,1983年.101页
    ③[明]汪道昆.《太函集》.《四库存目丛书》(集部第117册).济南:齐鲁书社,1997年.211页
    ④[明]汪道昆.《太函集》.《四库存目丛书》(集部第117册).济南:齐鲁书社,1997年.253页
    ⑤嘉庆《重修扬州府志》.《中国地方志集成·江苏府县志辑42》.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年.367页
    ⑥王振忠.《明清两淮盐商与扬州青楼文化》.《复旦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年第3期.110页
    ①张海鹏,王廷元.《徽商研究》.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95年.21页
    ②参见叶显恩.《明清徽州农村社会与佃仆制》.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83年.117-120页
    ③[明]谢肇淛.《五杂俎》.上海:上海书店,2001年.157页
    ①[清]张岱撰,[清]王文浩评.《陶庵梦忆》.《续修四库全书》(1260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347页
    ②[明]谢肇淛.《五杂俎》.上海:上海书店,2001年.147页
    ③[澳大利亚]安东篱.《说扬州——1550-1850年的一座中国城市》.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193页
    ④[澳大利亚]安东篱.《说扬州——1550-1850年的一座中国城市》.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206页
    ①[明]袁宏道撰.《锦帆集》.《续修四库全书》(第1367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第476页
    ①嘉庆《重修扬州府志》.《中国地方志集成·江苏府县志辑42》.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年.370页
    ②[清]冒襄.《同人集》.《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385册).济南:齐鲁书社,1997年.94页
    ③ [清]李斗.《扬州画舫录》(卷八).乾隆乙卯年自然(?)藏板
    ④[清]冒襄.《同人集》.《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385册).济南:齐鲁书社,1997年.14页
    ⑤《曲海总目提要》(卷二十一).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1037页
    ⑥孙静庵.《明遗民录》.《清代人物传记丛刊》(68册).台湾:明文书局,1975年.319页
    ⑦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全清词》(顺康卷).北京:中华书局,2002年.623页
    ⑧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全清词》(顺康卷).北京:中华书局,2002年.9450页
    ①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全清词》(顺康卷).北京:中华书局,2002年.7730页
    ②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全清词》(顺康卷).北京:中华书局,2002年.7730页
    ③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全清词》(顺康卷).北京:中华书局,2002年.7737页
    ④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全清词》(顺康卷).北京:中华书局,2002年.7730页
    ⑤汪道昆.《太函集》(卷二).《四库存目丛书》(集部第117册).济南:齐鲁书社,1997年.117页
    ⑥[明]谢肇.《五杂俎》.上海:上海书店,2001年.74页
    ⑦[近]许承尧.《歙事闲谭》(卷十五).合肥:黄山书社, 2001年.504页
    ①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全清词》(顺康卷).北京:中华书局,2002年.7704页
    ②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全清词》(顺康卷).北京:中华书局,2002年.7722页
    ①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全清词》(顺康卷).北京:中华书局,2002年.5177页
    ②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全清词》(顺康卷).北京:中华书局,2002年.5175页
    ①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全清词》(顺康卷).北京:中华书局,2002年.7708页
    ②[活]惠栋注.《渔洋山人自撰年谱》.《续修四库全书》(第554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48页
    ①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全清词》(顺康卷).北京:中华书局,2002年.6550-6551页
    ①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全清词》(顺康卷).北京:中华书局,2002年.5903页
    ②[清]邹祗谟《远志斋词衷》.《词话丛编》.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659页
    ③[清]邹祗谟《远志斋词衷》.《词话丛编》.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662页
    ④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全清词》(顺康卷).北京:中华书局,2002年.6559页
    ①[澳大利亚]安东篱.《说扬州——1550-1850年的一座中国城市》.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167页
    ②陈建勤.《清代扬州盐商园林及其风格》.《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5期.15页
    ③[清]李斗.《扬州画舫录》(卷六).乾隆乙卯年自然(?)藏板
    ④[澳大利亚]安东篱.《说扬州——1550-1850年的一座中国城市》.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167页
    ①陈从周,蒋启霆选编;赵后均注释.《园综·影园自记》.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4年.89-90页
    ②[清]李斗.《扬州画舫录》(卷八).乾隆乙卯年自然盒藏板
    ③陈从周,蒋启霆选编;赵后均注释.《园综·影园自记》.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4年.92页
    ④[澳大利亚]安东篱.《说扬州——1550-1850年的一座中国城市》,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57页
    ⑤陈从周,蒋启霆选编;赵后均注释.《园综·影园自记》.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4年.89页
    ⑥陈从周,蒋启霆洗编:赵后均注释.《园综·影园自记》.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4年92页
    ⑦[清]梁章巨.《浪迹丛谈》.《续修四库全书》(子部1179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30页
    ①[清]李斗.《扬州画舫录》(卷十二).乾隆乙卯年自然盒藏板
    ②王振患.《明清徽商与淮扬社会变迁》.北京:三联书店,1996年.128页
    ③[清]李斗.《扬州画舫录》(卷四)..乾隆乙卯年自然盒藏板
    ④[澳大利亚]安东篱.《说扬州——1550-1850年的一座中国城市》.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175页
    ⑤[澳大利亚]安东篱.《说扬州——1550-1850年的一座中国城市》.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174页
    ①乾隆《江都县志》.《中国地方志集成·江苏府县志辑66》.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年.230页
    ②[清]李斗.《扬州画舫录》(卷八).乾隆乙卯年自然盒藏板
    ③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全清词》(顺康卷).北京:中华书局,2002年.1748页
    ①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全清词》(顺康卷).北京:中华书局,2002年.7719页
    ②[清]冒襄。《同人集》.《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385册).济南:齐鲁书社,1997年.34页
    ①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全清词》(顺康卷).北京:中华书局,2002年.7728页
    ②[清]郑庆祜撰.《扬州休园志》.《四库禁毁书丛刊》(史部第41册).北京:北京出版社,1998年.547页
    ③清]郑庆祜撰.《扬州休园志》.《四库禁毁书丛刊》(史部第41册).北京:北京出版社,1998年.490页
    ①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全清词》(顺康卷).北京:中华书局,2002年.630页
    ②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全清词》(顺康卷).北京:中华书局,2002年.623页
    ①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全清词》(顺康卷).北京:中华书局,2002年.620页
    ②[清]郑庆祜撰.《扬州休园志》.《四库禁毁书丛刊》(史部第41册).北京:北京出版社,1998年.493页
    ③[清]郑庆祜撰.《扬州休园志》.《四库禁毁书丛刊》(史部第41册).北京:北京出版社,1998年.490页
    ④[清]郑庆祜撰.《扬州休园志》.《四库禁毁书丛刊》(史部第41册).北京:北京出版社,1998年.536页
    ⑤[清]郑庆祜撰.《扬州休园志》.《四库禁毁书丛刊》(史部第41册).北京:北京出版社,1998年.485页
    ①[清]李斗.《扬州画舫录》(卷八).乾隆乙卯年自然盒藏板
    ②[清]郑庆祜撰.《扬州休园志》.《四库禁毁书丛刊》(史部第41册).北京:北京出版社,1998年.490页
    ③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全清词》(顺康卷).北京:中华书局,2002年.9422页
    ④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全清词》(顺康卷).北京:中华书局,2002年.9435页
    ①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全清词》(顺康卷).北京:中华书局,2002年.9447页
    ②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全清词》(顺康卷).北京:中华书局,2002年.9421页
    ③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全清词》(顺康卷).北京:中华书局,2002年.9451页
    ①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全清词》(顺康卷).北京:中华书局,2002年.9454页
    ②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全清词》(顺康卷).北京:中华书局,2002年.9448页
    ③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全清词》(顺康卷).北京:中华书局,2002年.9446页
    ④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全清词》(顺康卷).北京:中华书局,2002年.9449页
    ①转引自李琳琦.《徽商与明清徽州教育》.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41页
    ②转引自张海鹏,王廷元.《明清徽商研究资料选编》.合肥:黄山书社,1985年.12页
    ③[明]谢肇淛.《五杂俎》.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1年.266页
    ④[明]汪道昆.《太函集》(卷十五).《四库存目丛书》(集部第117册).济南:齐鲁书社,1997年.226页
    ⑤[明]汪道昆.《太函集》(卷六十二)《四库存目丛书》(集部第118册).济南:齐鲁书社,1997年.36页
    ⑥民国《歙县志》(卷十).《中国地方志集成·安徽府志辑51》.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年.394页
    ⑦民国《歙县志》(拾遗).《中国地方志集成·安徽府志辑51》.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年.698页
    ⑧[近]许承尧.《歙事闲谭》(卷九).合肥:黄山书社,2001年.307页
    ⑨道光《徽州府志》.《中国地方志集成·江苏府县志辑66》.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年.344页
    ⑩[近]许承尧.《歙事闲谭》(卷十).合肥:黄山书社,2001年.336页
    11道光《徽州府志》.《中国地方志集成·江苏府县志辑66》.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年.349页
    12道光《休宁县志》.《中国地方志集成·安徽府县志辑52》.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年.42页
    ①[清]李斗.《扬州画舫录》(卷四).乾隆乙卯年自然(?)藏板
    ②[清]李斗.《扬州画舫录》(卷四).乾隆乙卯年自然(?)藏板
    ③[清]李斗.《扬州画舫录》(卷四).乾隆乙卯年自然禽藏板
    ④张海鹏,王廷元.《明清徽商研究资料选编》.合肥:黄山书社,1985年.464页
    ⑤见于《江浙藏书家传略》黄宗羲条,《明清时期徽商对扬州文化发展的贡献》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字版)1999年10月,65页
    ⑥[清]靳治荆.《思旧录》.《清代人物传记丛刊》(29册).台湾:明文书局,1975年.15页
    ⑦《嘉庆重修扬州府志》,《中国地方志集成·江苏府县志辑41》.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年.490页
    ⑧[清]张潮辑.《虞初新志》.《四库禁毁书丛刊》(子部第38册).北京:北京出版社,1998年.418页
    ①注:此处十五家之词应为十六家,据有关信息改之,参见《十五家词》中邓汉仪《十六家词》序,《景印
    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494册),第4-5页
    ②[清]孙默.《十五家词》.《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494册).台北:商务印书馆,1983年.第3页
    ③转引自《顺康之际广陵词坛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第112页,,
    ④参见张慧剑.《明清江苏文人年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667页
    ⑤[清]李桓.《国朝耆献类征初编》.《清代人物传记丛刊》(189册).台湾:明文书局,1975年.195-197
    ⑥[清]王士祯.《渔洋诗话》.《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483册).台湾:商务印书馆,1983年.弟842贝
    ⑦施廷镛.《中国丛书综录续编》.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3年.第347页
    ①由孙金砺的序言推知,参见李丹.《顺康之际广陵词坛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116页
    ②参见施廷镛.《中国丛书综录续编》.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3年.第347页
    ③参见施廷镛.《中国丛书综录续编》.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3年.第347-348页
    ④李丹.《顺康之际广陵词坛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123页
    ⑤阳海清、陈彰璜.《中国丛书广录》.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99年.853-854页,邓汉仪《十六家词》
    序言记载时间为康熙十六年六月六日
    ⑥[清]孙默.《十五家词》.《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494册).台北:商务印书馆,1983年.第3页
    ①黄裳.《来燕榭书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277-278页
    ②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全清词》(顺康卷).北京:中华书局,2002年.705页
    ③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全浩词》(顺康卷).北京:中华书局,2002年.2143页
    ④[清]陈鼎.《留溪外传》.《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史部第122册).济南:齐鲁书社,530-531页
    ⑤[清]张潮辑.《虞初新志》.《四库禁毁书丛刊》(子部第38册).北京:北京出版社,1998年.418页
    ⑥详见[清]邓汉仪.《诗观·张潮序》.《四库禁毁丛刊》(集部第2册).北京:北京出版社,1998年.511-512 页
    ①林玫仪.《邹祗谟词评汇录之三》.《中国文哲研究通讯》.第十四卷第三期,84页
    ①以上材料参见:蒋寅《清代词人邹祗谟行年考》.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5月;沙先一,丁玲玲.《邹祗谟生平与著述考论》.《中国韵文字刊》,2007年12月.
    ①以上材料参见:张代会.《杜溶研究》.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年;付华.《杜溶诗歌研究》.郑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
    ②以上材料参见:程轶.《清初诗人王士禄研究》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张慧剑.《明清江苏文人年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
    ③以上材料参见王琦.《袁于令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6年.
    ①以上材料参见文志华.《尤侗事迹征略》.广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徐坤.《尤侗研究》.华东师范大博士学位论文,2006年;张慧剑.《明清江苏文人年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
    ②以上材料参见:单锦珩.《李渔年谱》,黄强,王金花.《李渔交游考辨》.《明清小说研究》,2006年第2期.
    ③参见李丹.《顺康之际广陵词坛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第27页
    康熙《扬州府志》.《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史部第214册).济南:齐鲁书社,1997年
    嘉庆《重修扬州府志》.《中国地方志集成·江苏府县志辑41》.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
    道光《重修仪征县志》.《中国地方志集成·江苏府县志辑45》.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
    民国《歙县志》.《中国地方志集成·安徽府县志辑51》.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年
    乾隆《江都县志》.《中国地方志集成·江苏府县志辑66》.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
    道光《徽州府志》.《中国地方志集成·江苏府县志辑66》.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
    道光《休宁县志》.《中国地方志集成·安徽府县志辑52》.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
    道光《重修仪征县志》.《中国地方志集成·江苏府县志辑45》.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
    万历《扬州府志》.《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第25册).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8
    [宋]乐史.《太平寰宇记》.《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470册).台湾:商务印书馆,1983
    [元]脱脱等撰.《宋史》.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
    [明]谢肇淛.《五杂俎》.上海:上海书店,2001年
    [明]汪道昆.《太函集》.《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117册).济南:齐鲁书社,1997年
    [明]袁宏道撰.《锦帆集》.《续修四库全书》(第1367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清]允禄,[清]弘书.《世宗宪皇帝上谕内阁》.《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414册).台北:商务印书馆,1983年
    [清]郑庆祜撰.《扬州休园志》.《四库禁毁书丛刊》(史部第41册).北京:北京出版社,1998
    [清]余怀.《板桥杂记》.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清]冒襄.《同人集》.《四库全书存目丛书》(第385册).济南:齐鲁书社,1997年
    [清]李斗.《扬州画舫录》.乾隆乙卯年自然盒藏板
    [清]邹祗谟,王士祯选.《倚声初集》.康熙庚子刻本
    [清]聂先,王曾孙编.《百名家词钞》.康熙绿阴堂刻本
    [清]李煦.《李煦奏折》.北京:中华书局,1976年
    [清]张潮辑.《虞初新志》.《四库禁毁书丛刊》(子部第38册).北京:北京出版社,1998年.
    [清]张岱撰,[清]王文浩评.《陶庵梦忆》.《续修四库全书》(子部第1260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清]梁章巨.《浪迹丛谈》.《续修四库全书》(子部1179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清]孙默.《十五家词》.《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494册).台北:商务印书馆,1983年.
    [清]王士祯.《渔洋诗话》.《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483册).台北:商务印书馆,1983年.
    [清]陈鼎.《留溪外传》.《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史部第122册).济南:齐鲁书社,1997年
    [清]邓汉仪.《诗观》.《四库禁毁丛刊》(集部第2册).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年
    [清]赵吉士.《寄园寄所寄》.《续修四库全书》(子部第1197册).济南:齐鲁书社,2002年
    [清]惠栋注.《渔洋山人自撰年谱》.《续修四库全书》(史部第554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清]赵弘恩,黄之隽等.《江南通志》.《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510册).台北:商务印书馆,1983
    赵尔巽.《清史稿》.《续修四库全书》(第0296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赵尔巽.《清史稿》.《续修四库全书》(第0300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王钟翰点校.《清史列传》.北京:中华书局,1987年
    周骏富.《明代传记丛刊》.台湾:明文书局,1985年
    周骏富.《清代传记丛刊》.台湾:明文书局,1991年
    来新夏.《近三百年人物年谱知见录》.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
    蔡冠洛.《清代七百名人传》.北京:中国书店,1984年
    《曲海总目提要》.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
    张慧剑.《明清江苏文人年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
    张健.《新安文献研究》.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5年
    叶显恩.《明清徽州农村社会与佃仆制》.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83年
    朱正海.《盐商与扬州》.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
    张海鹏,王廷元.《徽商研究》。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95年
    [澳大利亚]安东篱.《说扬州一1550-1850年的一座中国城市》.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
    [美]梅尔清著.《清初扬州文化》.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王振忠.《明清徽商与淮扬社会变迁》.北京:三联书店,1996年
    张海鹏,王廷元.《明清徽商研究资料选编》.合肥:黄山书社,1985年
    [明]戴廷明,程尚宽等撰.《新安名族志》.合肥:黄山书社,2004年
    刘淼辑译.《徽州社会经济史研究译文集》.合肥:黄山书社,1987年
    李琳琦.《徽商与明清徽州教育》.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
    [美]林达·约翰逊.《帝国晚期的江南城市》.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
    [近]许承尧.《歙事闲谭》.合肥:黄山书社,2001年
    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全清词》(顺康卷).北京:中华书局,2002年
    陈从周,蒋启霆选编;赵后均注释.《园综》.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4年
    施廷镛.《中国丛书综录续编》.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3年
    阳海清、陈彰璜.《中国丛书广录》.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99年
    黄裳.《来燕榭书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
    黄秀文主编.《中国年谱辞典》.北京:百家出版社,1997年
    柯愈春.《清代诗文集总目提要》.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2001年
    杨廷福.《清人室名别称字号索引》.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
    庄威凤.《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
    唐圭璋编.《词话丛编》.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
    徐釚.《词苑丛谈》.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
    严迪昌。《清词史》.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
    方智范、邓乔彬.《中国词学批评史》.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
    张宏生。《清代词学的建构》.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年
    孙克强.《清代词学》.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
    赵园.《明清之际士大夫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
    何宗美.《明末清初文人结社研究》.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年
    谢国祯.《明清之际党社运动考》.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
    陈宝良.《明代儒学生员与地方社会》.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
    费振钟.《江南士风与江苏文学》.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5年
    王遂今.《吴越文化史话》.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年
    李丹.《顺康之际广陵词坛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
    张宏生.《王世贞扬州词事于清初词坛风会》.《文学遗产》.2005(5)
    刘扬忠.《清初广陵词人群体考论》.《江西社会科学》.2004(7)
    杨燕。《吴绮湖州为官时期文学考论》.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
    蒋寅.《王士禛与江南遗民诗人群》.《北京大学学报》.2005(5)
    张宇声.《王渔阳扬州文学活动评述》.《扬州大学学报》.1998(1)
    蒋寅.《王渔阳与清词之发轫》.《文学遗产》.1996(2)
    王成.《明清时期徽商对扬州文化发展的贡献》.《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版).1999(5).
    王振忠.《明清两淮盐商与扬州青楼文化》.《复旦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3)
    陈建勤。《清代扬州盐商园林及其风格》.《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5).
    林玫仪.《邹祗谟词评汇录之三》.《中国文哲研究通讯》.第十四卷第三期
    许敏.《明代商人户籍问题初探》.《中国史研究》.1998(3)
    冯剑辉《明清徽商“脱贾入儒”研究——以歙县长龄郑氏为中心》《黄山学院学报》2008(8)
    朱宗宙.《明清时期扬州盐商与封建政府关系》.《盐业史研究》.1998年(4)
    刘建臻.《清代扬州学派家学述论》.《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3)
    朱宗宙.《清代前期扬州城市经济》.《扬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4(2)
    王振忠.《明清淮南盐业与仪征民俗》.《盐业史研究》.1994(4)
    杨蓓蕾.《吴绮及其词研究》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年
    卢碧雯.《彭孙通词论和词作研究》.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年
    李康化.《尤侗词学观及其创作述评》.《天津师大学报》.1999(1)
    沙先一、丁玲玲.《邹祗谟生平与著述考论》.《中国韵文学刊》.2007(12)
    王琦.《袁于令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6年
    蒋寅.《清代词人邹祗谟行年考》.《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5)
    程轶.《清初诗人王士禄研究》.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
    黄强,王金花.《李渔交游考辨》.《明清小说研究》.2006(2)
    刘纯斌.《清初扬州遗民词人及其作品研究》.扬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
    张昳丽.《彭孙通与<延露词>研究》.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年
    马大勇.《论董以宁及其<蓉渡词>——兼谈艳体词风在清初的流变》.《吉林大学社会科学报》.2001(9)
    刘浪.《王士祯词学研究》.兰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
    [1]杨燕.《吴绮湖州为官时期文学考论》.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
    [2]张(?)之.《中国历代人名辞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
    [3]柯愈春。《清人诗文集总目提要》.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2001年
    [4]刘扬忠.《清初广陵词人群体考论》.《江西社会科学》.2004(7)
    [5]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全清词》(顺康卷).北京:中华书局,2002年
    [6]严迪昌.《清词史》.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
    [7](清)杨受延等修.《如皋县志》.《中国方志丛书》.台北: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
    [8]赵尔巽.《清史稿》.《续修四库全书》(第0300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9]李灵年主编.《清人别集总目》3卷.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年
    [10]黄秀文主编.《中国年谱辞典》.北京:百家出版社.1997年
    [11]蒋寅.《清代词人邹祗谟行年考》.《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5)
    [12]邱树森主编.《中国历代人名辞典》.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89年
    [13]潘荣胜主编.《明清进士录》.北京:中华书局,2006年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