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侵权民事责任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我国《民法通则》颁布实施以来,新闻官司不断增加,其中新闻侵害名誉权案件占了绝大多数。我国尚未制定专门的新闻法及新闻侵权法,现有法律、司法解释对新闻侵害名誉权规定过于狭隘,给司法实践中解决新闻侵害名誉权纠纷带来一定影响。新闻侵权对新闻事业的负面影响十分严重,正逐渐成为新闻界和法学界关注的焦点。本文就目前我国新闻侵权的界定和表现形式、归责原则、民事责任的构成和承担等加以分析,并对其抗辩事由作了全面的归纳与探讨。
     论文第一部分为新闻侵权的界定和表现形式。新闻是对新近发生、变动事实的选择性报道或者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新闻侵权是指新闻单位或个人故意或过失报道内容失实、违法的新闻,并且利用大众媒体传播,造成公民、法人或其他民事权利主体利益受损的行为。新闻侵害名誉权的表现方式有三类,即内容不实的报道、言语不当的报道和宣扬他人隐私。
     第二部分为新闻侵权的归责原则。我国民事立法将过错责任原则作为民事侵权责任的基本归责原则,新闻侵权的归责原则应适用过错责任原则;而过错推定责任原则是过错责任原则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它是在适用过错责任原则的前提下,规定某些特殊情形,直接从损害事实本身推定致害人有过错,无须受害人举证加以证明,致害人不能证明自己无过错的,应承担民事责任。
     第三部分为新闻侵权民事责任的构成。结合侵权行为的一般理论及新闻侵权的特点,文章分析了新闻侵权责任构成的三个要件,即新闻侵害人格权的损害事实、损害事实与违法行为间有因果关系、侵权人主观有过错;文章指出,违法行为不能作为新闻侵权民事责任构成的独立要件。
     第四部分为新闻侵权民事责任的承担。新闻侵权民事责任的承担主体,包括作者、新闻单位、新闻源、转载单位等。新闻侵权民事责任的承担方式,主要有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赔偿损失。
     第五部分为新闻侵权民事责任的抗辩事由。文章认为,该侵权责任的抗辩事由主要包括:被报道人同意、证明传播内容的真实性、履行公法义务、公正的评论、客观地报道、被报道人过错、第三人过错、公众人物与公众兴趣、权威的消息来源、合理使用信息来源等。
After the "General principles of Civil Law" was issued and put into the effect, the legal proceedings dealing with the news obviously increased, among which the cases referring to encroachment of the right of reputation take up the majority. In our country either the special news laws or tort laws haven't been established yet, the established laws and judicial interpretations have given so narrow a definition about encroachment of the right of reputation in the news cases that have more or less effectd the practical handling with the cases involved encroachment of the right of reputation. Encroachment of the right of reputation in news cases has brought negative effects seriously and has been on his way to the focus of Media and Jurisprudential circle. The attention of this paper is paid to deeply analysis of the established definition and manifestation belonging to encroachment of the right of reputation, the principles of accusation and the composition of civil liability, meantime the author gave a thorough and full assumption of its pleading incident.
     In the first part the author defined encroachment of the right of reputation in the news cases and its manifestation. Encroachment of the right of reputation in the news cases means that the news units or individuals by the help of media's broadcasting deliberately or negligently report false or illegal news, which may cause citizen, legal person or the body of civil rights bearing the profit damage. Its manifestation varies in three ways: untrue report, impropriety report and disclosing a private performance. *
     The second part paid attention to the principles of accusation. The civil legislature in our country set liability fault as the basic principle of civil liability in tort. The principle of encroachment of the right of reputation should be applicable for principle of liability fault. Liability presumption fault should be taken as the special form of liability fault, it is applicable under premise of liability fault, prescribing some special cases, supporting the harmer should be accused as a crime through the facts of damage without the proof of victim. The harmer who can't prove innocence will be accused to burden the civil responsibility.
     The third part described the composition of encroachment of the right of reputation in news cases. Combining the general theory of tort action and characteristic of tort in news cases, the author emphasized three composing elements: the damage fact of personality of news harmer, the cause-effect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damage fact and illegal actions, the harmer has subjective faults. The part stressed, illegal action can't be taken as the independent component of composition of tort the right of reputation in news cases.
     In the forth part the paper elaborated on the bearing civil tort liability in news cases, the body of liability, including author, news units, news origin, reprint units. The methods of bearing civil tort liability are formed by stopping damage, rebuilding reputation, removing influence, offering an apology, compensating the loss.
     In the lat part of the author pay attention to the pleading pertinence. In opinion of the paper, the pleading pertinence should include: the agreement of the reported person, the evidence of the news accuracy, fulfillment of the obligations, the fair comment, objective reporting, the fault of being reported person, the third party's fault, the public persons and interest, authoritative news resources, appropriate using news resources.
引文
[1]徐迅:《我国新闻侵权纠纷的第四次高峰》,《中国青年报》2002年2月11日。
    [1]阮志孝:《新闻的基本定义与专业定义》,《大众传媒》2002年第2期。
    [1]张家勇、马志:《名誉权与舆论监督权》,《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板》2001年第1期。
    [1]郭卫华、常鹏翱编著:《人身权法典型判例研究》,人民法院出版社2002年版,第40页。
    [2]张新宝著:《隐私权的法律保护》,群众出版社1997年版,第91页。
    [1]王利明著:《人格权法新论》,吉林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488页。
    [2]翁国民、汪成红:《论隐私权与知情权的冲突》,《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3期。
    [3][美]希尔斯曼:《美国是如何治理的》,曹大鹏译,商务印书馆1986年出版,第390页。
    [1][美]J·赫伯特·阿特休尔著:《权力的媒介》,裘志康译,华夏出版社1989年版,第18-19页。
    [1]马俊驹、余延满著:《民法原论》(下),法律出版社1998版,第999页。
    [2]魏振瀛主编:《民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版,第675-676页。
    [1]王利明、杨立新主编:《人格权与新闻侵权》,中国方正出版社2000年版,第624页。
    [1]王利明主编:《民法·侵权行为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161页。
    [2]王利明、杨立新主编:《人格权与新闻侵权》,中国方正出版社2000年版,第606页。
    [1]史尚宽著:《债法总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163页。
    [2]王卫国著:《过错责任原则:第三次勃兴》,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年版,第178-179页。
    [3]朱如钢:《论侵权行为的因果关系》,《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6年第4期。
    [1]曾世雄著:《损害赔偿法原理》,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10月第一版,第104-109页。
    [2]王利明主编:《民法·侵权行为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137页。
    [3]曹瑞林编著;《新闻媒介侵权损害赔偿》,人民法院出版社2000年版,第57页。
    [1]曹瑞林编著:《新闻媒介侵权损害赔偿》,人民法院出版社2000年版,第62页。
    [2]杨振山主编:《民商法实务研究》(侵权行为卷),山西经济出版社1993年版,第131页。
    [1]曹瑞林编著:《新闻媒介侵权损害赔偿》,人民法院出版社2000年版,第65页。
    [2]陈现杰:《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的理解与适用》,《民事审判指导与参考》,法律出版社2001年第1卷。
    [1]王利明、杨立新主编:《人格权与新闻侵权》,中国方正出版社2000年版,第560页。
    [1]王利明、杨立新主编:《人格权与新闻侵权》,中国方正出版社2000年版,第562页。
    [2]王利明、杨立新主编:《人格权与新闻侵权》,中国方正出版社2000年版,第563页。
    [3]魏永征著:《被告席上的记者》,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58页。
    [1]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江苏省民事审判业务讨论会纪要——关于审理名誉权、肖像权、姓名权、名称权、荣誉权案件若干问题的意见》,1992年6月15日印发。
    [1]沈阳:《沪七起“新闻案”述略》,《新闻记者》1990年第1期。
    [2]曹瑞林编著:《新闻媒介侵权损害赔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159-160页。
    [1]陈晓青:《对精神损害赔偿的数额的确定探微》,《前沿》2001年第8期。
    [1]孙立:《新闻机构在新闻侵权中的责任豁免》,《山东法学》1998年第1期。
    [1]周敏:《新闻侵权民事责任的抗辩事由》,《法学》1999年第1期。
    1、曹瑞林编著:《新闻媒介侵权损害赔偿》,人民法院出版社2000年版。
    2、董炳和编著:《新闻侵权与赔偿》,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3、高秀峰、谷辽海、王霁虹主编:《中国新闻侵权判例(一)》,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4、顾理平著:《新闻法学》,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9年版。
    5、郭卫华、常鹏翱编著:《人身权法典型判例研究》,人民法院出版社2002年版。
    6、李连成著:《新闻官司防范与应对》,新华出版社2002年版。
    7、梁书文、杨立新、杨洪逵编著:《审理名誉权案件司法解释理解与适用》,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年版。
    8、唐德华主编:《民事审判指导与参考》(2001年第1卷),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
    9、王利明主编:《民法·侵权行为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10、王利明、杨立新主编:《人格权与新闻侵权》,中国方正出版社1993年版。
    11、王强华、魏永征主编:《舆论监督与新闻侵权》,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12、魏永征著:《新闻法新论》,中国海关出版社2002年版。
    13、杨立新、尹艳、裴洪均编著:《侵权赔偿实务》,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
    14、张新宝著:《隐私权的法律保护》,群众出版社1997年版。
    15、王利明著:《人格权法新论》,吉林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16、[美]希尔斯曼:《美国是如何治理的》,曹大鹏译,商务印书馆1986年出版。
    17、马俊驹、余延满著:《民法原论》(下),法律出版社1998版。
    18、魏振瀛主编:《民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版。
    19、史尚宽著:《债法总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20、王卫国著:《过错责任原则:第三次勃兴》,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年版。
    21、曾世雄著:《损害赔偿法原理》,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10月第一版。
    22、杨振山主编:《民商法实务研究》(侵权行为卷),山西经济出版社1993年版。
    23、陈现杰:《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 解释)的理解与适用》,《民事审判指导与参考》,法律出版社2001年第1卷。
    24、魏永征著:《被告席上的记者》,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25、[美]J·赫伯特.5可特休尔著:《权力的媒介》,裘志康译,华夏出版1989年版。
    1、陈晓青:《对精神损害赔偿的数额的确定探微》,《前沿》2001年第8期。
    2、陈绚、乔思文:《关于新闻侵权主体的若干思考》,《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5年第6期。
    3、程德安:《厉行法治必须重视和加强新闻立法》,《现代法学》1996年第1期。
    4、范云波:《名誉权与新闻报道的几个法律问题》,《当代法学》1994年第4期。
    5、顾理平:《现代社会新闻侵权成因初探》,《当代传播》2000年第6期。
    6、韩崇华:《精神损害赔偿的范围与赔偿金的计算》,《法律适用》1999年第4期。
    7、姜淮超:《对新闻官司的辩证思考》,《新闻知识》2000年第3期。
    8、姜淑明:《新闻机构新闻侵权的民事责任及其豁免》,《河北法学》2000年第4期。
    9、车辉:《论新闻侵害名誉权的认定》,《甘肃社会科学》2000年第5期。
    10、康长庆:《新闻侵害名誉权的构成要件》,《人民司法》1999年第6期。
    11、康长庆:《新闻自由与名誉权保护》,《现代传播》1997年第4、5期。
    12、雷振扬、熊中明:《关于新闻自由与新闻侵权问题的思考》,《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2期。
    13、李代远:《论精神赔偿的范围》,《社会科学家》1995年第2期。
    14、李连成:《舆论监督与新闻侵权的界阶》,《新闻记者》2001年第1期。
    15、李明刚:《论新闻侵权的法律责任“豁免”》,《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6期。
    16、李欣:《新闻立法:名誉权与舆论监督权的平衡》,《济南市行政学院学报》2000年第2期。
    17、刘春阳:《新闻侵权的构成及特征》,《人民检察》1997年第5期。
    18、罗东川:《论名誉权的概念和特征》,《政治与法律》1993年第2期。
    19、庞战秋:《新闻报道的自我保护法律策略》,《当代法学》2002年第2期。
    20、乔德伟:《隐性采访与新闻侵权》,《电视研究》2000年第7期。
    21、师学玲、吴炳文:《编辑出版侵害名誉权作品民事责任的承担》,《政法论丛》 1999年第3期。
    22、舒汉锋:《新闻报道失实的法律认定》,《法学》1997年第2期。
    23、孙立:《新闻机构在新闻侵权中的责任豁免》,《山东法学》1998年第1期。
    24、孙旭培:《新闻法:最需要的法律;最困难的立法》,《新闻知识》1999年第9期。
    25、孙彦华:《名誉权的保护与正当舆论监督》,《政法论丛》2000年第5期。
    26、唐德华:《谈谈审理损害赔偿案件中的几个问题》,《人民司法》1989年第2期。
    27、王辉霞:《试论精神赔偿的范围》,《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2年5月增刊。
    28、王永江:《各国新闻法比较谈》,《当代法学》1994:年第4期。
    29、王泽华:《舆论监督中新闻侵权之防范》,《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4期。
    30、魏纯良:《论新闻侵权及其抗辩权》,《新闻知识》1999年第9期。
    31、魏永征:《新闻侵害名誉权的损害事实》,《政治与法律》1994年第1期。
    32、魏永征:《中国新闻法制的现状及发展》,《新闻界》1997年第1期。
    33、翁国民、汪成红:《论隐私权与知情权的冲突》,《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3期。
    34、吴均:《名誉及名誉权的概念和特征研究》,《当代法学》1999年第1期。
    35、徐迅:《我国新闻侵权纠纷的第四次高峰》,《中国青年报》2002年2月11日。
    36、游素华:《论精神损害赔偿数额确定的若干法律问题》,《福建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年第3期。
    37、喻敏:《对侵权行为法中过错问题再思考》,《现代法学》1998年第4期。
    38、张家勇、马志:《名誉权与舆论监督权》,《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1期。
    39、张诗蒂:《新闻侵权、舆论监督与隐私权保护》,《现代法学》1998年第2期。
    40、张西明:《关于新闻侵害公民名誉权行为的研究》,《新闻与传播研究》1995年第3期。
    41、张西明:《我国新闻侵权诉讼及相关研究的现状综述》,《新闻与传播研究》2000年第1期。
    42、周敏:《新闻侵权民事责任的抗辩事由》,《法学》1999年第1期。
    43、朱丽:《新闻侵权的法学思考》,《广西社会科学》2002年第2期。
    44、朱如钢:《论侵权行为的因果关系》,《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6年第4期。
    45、沈阳:《沪七起“新闻案”述略》,《新闻记者》1990年第1期。
    46、阮志孝:《新闻的基本定义与专业定义》,《大众传媒》2002年第2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