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礼》中体现王权制约思想之制度及其后世演变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中国古代的王权制约制度是中国古代法律的特色,它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王权的滥用,弥补了制度的漏洞,延缓了专制王朝的衰亡。《周礼》是中国儒家学说的经典之作,该书中包含着丰富的王权制约思想,这些思想通过一定的制度形式表现出来,是研究后世王权制约制度不可或缺的资料。本文的第一部分探究《周礼》中王权制约思想的立论基础,明确的官员分权理论是王权有限性的基础。第二部分归纳并分析《周礼》中体现王权限制思想的具体制度,主要包括冢宰制度、保氏制度、内外府制度以及匠人制度。通过对具体制度的分析,探究这些制度产生的背景、发展过程、具体内容以及存在的意义。第三部分,阐述《周礼》中的王权制约思想对后世法律的影响。从冢宰制度到后世相权制度、从保氏制度到后世谏官制度、从内外府制度到后世的财政制度、从匠人制度到后世的皇城建制,在《周礼》中体现王权制约思想之制度的影响之下,中国古代限制王权的法律制度逐渐成熟。本文力图总结《周礼》中体现王权制约思想的制度,揭示其在后世的发展演变,在回首历史的同时,为当今社会提供一些启示。
The system of royal power restricting in ancient China is one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ncient Chinese law,it limits the abuse of royal power to some extent, makes up for the loopholes of the system,delays the decline of absolute monarchy. Zhou Li is the Confucian classic, which includes a rich content of the the ideology of royal power restricting. These ideas are shown by some system forms,which are indispensable materials to research restriction system of the later royal power.In this paper,the first part,exploring the argument basis of ideology of royal power of Zhou Li. Officials′decentralization theory is the basis of limiting royal power. The second part summarizes and analyzes specific system exhibiting that royal power restricts ideology,including zhongzai system,baoshi system,neiwaifu system and jiangren system. Through analysis of the specific system,the author exploring the background ,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the specific content and existent meaning of these systems. Part III, elaborating on the impact of royal power restricting ideology on the later law,from zhongzai system to xiangquan system,from baoshi system to jianguan system,from neiwaifu system to the financial system later,from jiangren system to palace construction,Affected by royal power restricting ideology in Zhou Li,legal system of royal power restricting in ancient China matured gradually.This paper tries to summarize the system of royal power restricting ideology in Zhou Li,reveals its development and evolution, When looking back on the history, the system of royal power restricting ideology in Zhou Li can provide some inspirations for today.
引文
①高积顺:《王字释义,王权辨析——中国传统法律的命脉》,载《法史思辨——二00二年中国法史年会论文集》,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
    ②《唐律疏议·名例律》。
    ③《尚书·西伯戡黎》。
    ①《后汉书》卷25《郑玄传论》。
    ②有“西周说”,代表人物有日本学者林泰辅、蒙文通以及陈汉平等;“春秋说”,代表人物有刘起釪、金景芳先生;“战国说”,代表人物有何休、贾公彦;“周秦之际说”,代表人物有毛奇龄、胡适,日本学者池田温先生等。
    ③张亚初、刘雨:《西周金文官制研究》,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140页。
    ④张亚初、刘雨:《西周金文官制研究》,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140页。
    ⑤蒙文通:《从社会制度及政治制度论周官成书年代》,载《图书集刊》1941年第1期。
    ①另外两礼是《仪礼》和《礼记》,乾隆十三年(1748年)钦定《三礼义疏》,且将《周礼》置于《三礼》之首。
    ①【明】邱浚:《大学衍义补》,京华出版社1999年版,第7页。
    ②艾永明:《中华法系并非“以刑为主”》,载于《中国法学》2004年第1期。
    ①【明】邱浚:《大学衍义补》,京华出版社1999年版,第46页。
    ①【明】邱浚:《大学衍义补》,京华出版社1999年版,第46页。
    ②【明】邱浚:《大学衍义补》,京华出版社1999年版,第47页。
    ③《周官》即指《周礼》,王莽居摄三年(公元8年)九月,改称《周官》为《周礼》。
    ④参见《唐六典》卷3《尚书户部》、卷4《尚书礼部》、卷5《尚书兵部》、卷6《尚书刑部》、卷7《尚书工部》、卷8《门下省》。
    ⑤【明】邱浚:《大学衍义补》,京华出版社1999年版,第7页。
    ①其实周礼中的太宰也即是冢宰,据汉代郑玄云:“百官总焉则谓之冢,列职于王则称大。冢,大之上也。山顶曰冢。”(《周礼注疏》)。
    ②《周礼·天官》。
    ③【明】邱浚:《大学衍义补》,京华出版社1999年版,第45页。
    ④《周礼·天官》。
    ①黄以周:《礼书通故·职官礼通故二》,中华书局2007年版,第1418、1428、1429页。
    ②王先谦:《后汉书集解·百官志一》,中华书局1984年版,第1308页。
    ③参见谢之勃:《三公制度新论》,载《国专月刊》1936年第5期。
    ④策命礼即是西周的册命礼,是周王任命、训诫、和赏赐的册命书,由主管的作册,内史、尹氏当庭宣读,受命者在左必有傧相在其右,导引受命者入门于中庭,面向北,受命后,要稽首以答扬天子休,归而铸之彝器。现保留在《尚书·周书》和西周铜器上的策命文辞,就是当年策命礼的史料。是西周重要的制度之一。
    ⑤牛夕:《西周官制考略》,载《清华周刊》1933年版第2期。
    ⑥《诗经·小雅·北山》。
    ⑦《左传·定公四年》。
    ⑧《孔子家语·冠颂》。
    ①《艺文类聚》卷12《帝王世纪》。
    ②卿事寮和太史寮,被认为是西周王朝的两大官署,公族是主掌宗族事务。
    ③参见张亚初,刘雨:《西周金文官制研究》,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140页。
    ④《汉书》卷54《翟方进传》。
    ①《礼记·王制》。
    ②【明】邱浚:《大学衍义补》,京华出版社1999年版,第69页。
    ③《孝经·谏诤章》。
    ④【明】邱浚:《大学衍义补》,京华出版社1999年版,第71、72页。
    ⑤【明】邱浚:《大学衍义补》,京华出版社1999年版,第71页。
    ⑥【宋】范公偁:《过庭录》,载《四库全书子部精要(下册)》,第761页。
    ①柏恕斌等编著:《谏议经典》,泰山出版社2004年版,第11页。
    ①柏恕斌等编著:《谏议经典》,泰山出版社2004年版,第13页。
    ②《周礼注疏》卷14《地官保氏》。
    ③柏恕斌等编著:《谏议经典》,济南市:泰山出版社2004年版,第8页。
    ④《国语·周语》。
    ⑤【明】邱浚:《大学衍议补》,京华出版社1999年版,第70页。
    ①【明】邱浚:《大学衍义补》,京华出版社1999年版,第223页。
    ②《周礼·天官》。
    ③《周礼·天官》。
    ④【明】邱浚:《大学衍义补》,京华出版社1999年版,第223页。
    ⑤《周礼·天官》。
    ⑥【明】邱浚:《大学衍义补》,京华出版社1999年版,第223页。
    ①【明】邱浚:《大学衍议补》,京华出版社1999年版,第223页。
    ②《周礼·天官》。
    ③《周礼·天官》。
    ④《周礼·天官》。
    ⑤【明】邱浚:《大学衍议补》,京华出版社1999年版,第224页。
    ⑥《周礼·天官》。
    ②《周礼·天官》。
    ③《周礼·天官》。
    ④《周礼·天官》。
    ⑤《周礼·天官》。
    ⑥【明】邱浚:《大学衍议补》,京华出版社1999年版。第224页。
    ①【清】孙诒让:《周礼正义·考工记·匠人注》,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3428页。
    ②【清】孙诒让:《周礼正义·考工记·匠人注》,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3428页。
    ③【清】孙诒让:《周礼正义·考工记·匠人注》,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3428页。
    ④参见张悦:《周代宫城制度中庙社朝寝的布局辨析——基于周代鲁国宫城的营建模式复原方案》,载于《城市规划》2003年期。
    ⑤《周礼·天官》。
    ①《论衡·书虚》。
    ②《白虎通义》卷1《京师》。
    ③【明】邱浚:《大学衍义补》,京华出版社1999年版,第726页。
    ④《六经天文编·下卷》。
    ⑤《六经天文编·下卷》。
    ①【清】孙诒让:《周礼正义》,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3428页。
    ①【明】邱浚:《大学衍义补》,京华出版社1999年版,第646页。
    ②【明】邱浚:《大学衍义补》,京华出版社1999年版,第646页。
    ③《史记》卷56《陈丞相世家》。
    ④《荀子》卷7《王霸》、卷8《君道》。
    ⑤《读通鉴论》卷24。
    ⑥《明史》卷123《列传第十一》。
    ①《后汉书》卷4《孝和孝殇帝纪第四》。
    ②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三联书店2005年版,第4页。
    ③《北史》卷5《西魏恭帝》。
    ④王应麟:《困学纪闻》卷13《汉魏晋政柄所归》。
    ⑤《隋书》卷1《帝纪第一》。
    ⑥《全唐文》卷97《大周新译大方广佛华严经序》。
    ⑦高松编著:《国学语录精粹》,中国纺织出版社2008年版,第154页。
    ①《新唐书》卷8《穆宗皇帝》。
    ②《新唐书》卷8《敬宗皇帝》。
    ③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三联书店2005年版,第35页。
    ④《文献通考》卷50《职官四》。
    ①参见《新唐书》卷34《选举志上》。
    ②《旧唐书》卷4《刘祎之传》。
    ③《宋史》卷13《英宗赵曙》。
    ④《宋史》卷29《高宗赵构》。
    ⑤《宋史》卷179《食货下》。
    ⑥赖琪,陈琛编译:《宋太祖治国圣训》,中国华侨出版社1995年版,第46页。
    ①【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2。
    ②《朱文公文集》卷14《经筵留身面陈四事札子》。
    ③《长编》卷182。
    ④《群书会元截江网》卷17《时政》。
    ⑤《罗豫章集》卷1《遵尧录》。
    ⑥《黄氏日钞》卷50。
    ⑦《欧阳文忠公集》卷22《太尉文正王公神道碑铭》。
    ⑧《罗豫章集》卷1《遵尧录》。
    ①《退斋笔录》卷21。
    ②《皇宋中兴两朝圣政》卷52。
    ③《贵耳集》卷4。
    ④《贵耳集》卷4。
    ⑤赵映成:《中国古代谏议制度研究》,载《北京大学学报》2000年第3期。
    ⑥《史记》卷43《赵世家一三》。
    ⑦《通典》卷21《职官三》。
    ⑧《唐六典》卷7《尚书工部》。
    ⑨《文献通考》卷50《职官考四》。
    ①【明】邱浚:《大学衍义补》,京华出版社1999年版,第69页。
    ②《唐六典》卷7《尚书工部》。
    ③魏征:《隋书》,中华书局1973年版,第720页。
    ④《晋书》卷3《帝纪第三》。
    ⑤《唐六典》卷7《尚书工部》。
    ⑥参照王福畤:《福畤录唐太宗与房魏论礼乐事》,载于《文中子中说译著》。
    ①【明】邱浚:《大学衍义补》,京华出版社1999年版,第646页。
    ②《唐六典》卷7《门下省》。
    ③张国刚:《唐朝官制》,三秦出版社1987年版,第37页。
    ④《旧唐书》卷43《职官二》。
    ⑤《唐六典》卷8《门下省》。
    ①《旧唐书》卷43《职官二》。
    ②《唐六典》卷9《中书省集贤院史馆匦使》。
    ③《唐六典》卷7《尚书工部》。
    ④《礼记·玉藻》。
    ①《王文公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65年版,第379页。
    ②《资治通鉴》第241卷。
    ③【唐】白居易著:《白居易集》,中华书局1979年版,1230页。
    ④【唐】白居易著:《白居易集》,中华书局1979年版,1230页。
    ⑤【唐】白居易著:《白居易集》,中华书局1979年版,1230页。
    ⑥【唐】白居易著:《白居易集》,中华书局1979年版,1230页。
    ⑦【唐】白居易著:《白居易集》,中华书局1979年版,1560页。
    ⑧【唐】白居易著:《白居易集》,中华书局1979年版,1560页。
    ⑨【唐】白居易著:《白居易集》,中华书局1979年版,1560页。
    ⑩参见赵映诚:《中国古代谏官制度研究》,载于《北京大学学报》,2000年第3期。
    
    ①【唐】白居易著:《白居易集》,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1228页。
    ②【唐】白居易著:《白居易集》,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1371页。
    ①《汉书·百官公卿表》。
    ②《汉书·百官公卿表》。
    ③《汉书》卷24上《食货志第四上》。
    ④《唐六典》卷20《太府寺》。
    ⑤《唐六典》卷20《太府寺》。
    ①《唐六典》卷20《太府寺》。
    ②《唐六典》卷20《太府寺》。
    ③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军机处录副奏折,光绪十九年十二月二十五日户部折,案卷号6634。
    ①《汉书》卷77《盖诸葛刘郑孙毋将何传第四十七》。
    ②《汉书》卷77《盖诸葛刘郑孙毋将何传第四十七》。
    ①录副档:乾隆二十年六月初三日普福奏,载于祁美琴:《清代内务府》,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142页。
    ②录副档:道光二十年十二月十一日奕经奏,载于祁美琴:《清代内务府》,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142页。
    ③录副档:同治十一年四月二十五日户部折,案卷号4932。载于祁美琴:《清代内务府》,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142页。
    ④录副档:同治十二年正月二十九日户部折,案卷号4933。载于祁美琴:《清代内务府》,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142页。
    ⑤光绪三十二年六月初六日署理两广总督兼管广东巡抚粤海太平两关事务岑春煊折;光绪三十三年三月二十一日两广总督兼管广东巡抚事周馥折;光绪三十四年三月十五日两广总督兼管广东巡抚事张人骏折。载于《光绪朝朱批奏折》第90辑,第439、572、763页。
    ⑥参见申学锋:《晚清户部与内务府财政关系探微》,载于《清史研究》,2003年第3期。
    ①陕西周原考古队:《扶风召陈西周建筑群基址发掘简报》,载于《文物》,1981年第1期。
    ②参见尹盛平:《文物》,载于《周原西周宫室制度》,1981年第9期。
    ④李自智:《秦都雍城的城郭形态及有关问题》,载于《考古与文物》,1996年第2期。
    ①参见张悦:《周代宫城制度中庙社朝寝的布局辨析——基于周代鲁国宫城的营建模式复原方案》,载于《城市规划》2003年期。
    ②《唐六典》卷7《尚书工部》。
    ①参见林立秋:《南宋都城临安》,西泠印社出版1986年版,第38页。
    ①《潜书·鲜君》。
    ②【明】邱浚:《大学衍义补》,京华出版社1999年版,第227页。
    1.【春秋】荀况:《荀子》,万卷出版公司,2009年版。
    2.【春秋】左丘明《国语》,中州古籍出版社2010年版。
    3.【春秋】左丘明:《左传》,吉林文史出版社2009年版。
    4.【春秋】曾参:《孝经》,河南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5.【战国】吕不韦:《吕氏春秋》,贵州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6.【汉】戴圣纂:《礼记》,蓝天出版社2008年版。
    7.【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周礼注疏》,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
    8.【汉】王充:《论衡》,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9.【汉】司马迁:《史记》,中华书局,2010年版。
    10.【魏】王肃等:《孔子家语》,万卷出版公司2009年版。
    11.【晋】虞预:《晋书》,广陵书社2006年版。
    12.【后晋】刘昫 :《旧唐书》,北京燕山出版社2010年版。
    13.【唐】长孙无忌:《唐律疏议》,蓝天出版社1998年版。
    14.【唐】李林甫等:《唐六典》,中华书局1992年版。
    15.【唐】白居易:《白氏长庆集》,文学古籍刊行社,1955年版。
    16.【唐】欧阳询:《艺文类聚》,上海古籍出版社1965年版。
    17.【唐】杜佑:《通典》。浙江古籍出版社, 2007.09
    18.【唐】魏征:《隋书》,中华书局1973年版。
    19.【唐】白居易:《白居易集》,:中华书局1979年版。
    20.【宋】司马光,主编《资治通鉴》,新世界出版社2009年版。
    21.【宋】范晔:《后汉书》,太白文艺出版社2006年版。
    22.【宋】徐天麟:《西汉会要》,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
    23.【元】马端临:《文献通考》,中华书局,2006年版。
    24.【宋】王应麟:《困学纪闻》,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25.《全宋文》,巴蜀书社, 1988年版。
    26.【宋】罗大经:《鹤林玉露》中华书局2008年版。
    27.【宋】范公偁:《过庭录》,中华书局1985年版。
    28.【宋】不著撰人:《群书会元截江网》,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
    29.【宋】欧阳修:《欧阳文忠公集》,商务印书馆。
    30.【宋】佚名:《皇宋中兴两朝圣政》,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7年版。
    31.【宋】黄震编:《慈溪黄氏日钞·古今纪要》,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5年版。
    32.【宋】罗从彦:《罗豫章集》,中华书局1985年版。
    33.【元】马端临:《文献通考》,中华书局2006年版。
    34.【明】邱浚:《大学衍议补》,京华出版社1999年版。
    35.【清】董诰:《全唐文》山西教育出版社, 2002年版。
    36.【清】唐甄:《潜书》,新疆青少年出版社2005年版。
    37.【清】孙诒让:《周礼正义》,中华书局1987年版。
    39.【清】徐松《宋会要辑稿》,中华书局1957年版。
    1.郝铁川:《周代国家政权》,黄山书社1990年版。
    2.杨天宇:《周礼注疏》,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
    3.黄以周:《礼书通故》,中华书局2007年版。
    4.王先谦:《后汉书集解》,中华书局1984年版。
    5.张亚初,刘雨:《西周金文官制研究》,中华书局1986年版。
    6.柏恕斌等编著:《谏议经典》。泰山出版社2004年版。
    7.杨向奎:《中国古代社会与古代思想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1964年版。
    8.陈来:《古代思想文化的世界——春秋时代的宗教、伦理与社会思想》,三联书店2009年版。
    9.张国刚:《唐朝官制》,三秦出版社1987年版。
    10.田昌五,安作璋主编:《秦汉史》,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11.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三联书店2001年版。
    12.余英时:《中国思想传统的现代诠释》,江苏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13.祝总斌:《两汉魏晋南北朝宰相制度史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
    14.彭勃主编:《中华监察执纪执法大典》,中国方正出版社2002年版。
    15.张国刚:《唐朝官制》,三秦出版社1987年版。
    16.战继发:《明神宗评传》,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17.杨朝明:《孔子家语通解》,齐鲁书社2009年版。
    18.王兴业,《孟子研究论文集》,山东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
    19.杨伯峻译注:《孟子译注·滕文公章句上》,中华书局2005年1月第2版。
    20.曹相成译注:《王莽》,中华书局1986年版。
    21.林立秋:《南宋都城临安》,西泠印社出版1986年版
    22.高松:《国学语录精粹》,中国纺织出版社2008年版。
    1.高积顺:《王字释义,王权辨析——中国传统法律的命脉》,载《法史思辨——二00二年中国法史年会论文集》,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
    2.艾永明:《中华法系并非“以刑为主”》,载《中国法学》2004年第1期。
    3.谢之勃:《三公制度新论》,载《国专月刊》1936年第5期。
    4.牛夕:《西周官制考略》,载《清华周刊》1933年第2期。
    5.姚澄宇:《唐朝的谏官制度》,载《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4年第3期。
    6.黄宣民,陈寒鸣:《礼乐文化传统与原始儒学》,载《中州学刊》2006年第3期。
    7.王福畤:《福畤录唐太宗与房魏论礼乐事》,载于《文中子中说译著》,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3版。
    8.赵映诚:《中国古代谏官制度研究》,载于《北京大学学报》2000年第3期。
    9.陕西周原考古队:《扶风召陈西周建筑群基址发掘简报》,载于《文物》1981年第1期。
    10.尹盛平:《文物》,载于《周原西周宫室制度》1981年第9期。
    11.李自智:《秦都雍城的城郭形态及有关问题》,载于《考古与文物》1996年第2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