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后勤社会化的产权制度安排和运行模式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在高等院校进行的集中表现。从1979年开始进行的高校后勤改革,高等学校的后勤工作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是,由于高校后勤的特殊性,后勤改革进展得较为缓慢,不能满足高校科研、教学事业发展的要求。究其原因,是高校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后勤问题,也没有形成一个有效的后勤运行机制。
     本文回顾了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历程,针对目前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研究了国外高校后勤运行模式的成功经验基础上,提出对现行的观念进行更新,应该视高校后勤企业为单纯经济实体,除此之外再无其它属性以及补贴由“暗补”方式向“明补”方式的转换。在此基础上指出,产权制度安排是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关键所在。在解决高校后勤产权问题的基础上,文章提出了构建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高校后勤企业的“1+X”模式和符合十六届三中全会关于建立“归属明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精神的对现有高校后勤企业进行产权多元化改造的观点。同时,论文提出了实现高校后勤产权多元化的产权模式和“1+X”的高校后勤运行模式的措施。
     论文通过对高校后勤进行系统的研究,形成了一些创新。首先,论文完整的描述和分析了我国公办高校后勤的发展和改革进程,使得产权模式和运行模式的构建有了一个清晰的脉络基础;其次,论文大胆提出对现行观念的挑战和观念创新;第三,论文指出了高校后勤改革的根本之处在于后勤产权创新,从产权明晰、责权利相符的角度说明了后勤改革的核心所在;最后,论文提出了一个行之有效的高校后勤运行模式,为我国公办高校后勤的改革做出了有益的探讨。
University's logistics socialized reform is the concentrated expression of our country's economic system reform in institutions of higher learning. The reform of university's logistics has been carried on since 1979, the logistic work of the institu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has made very great progress. But because of its particularity, the logistic reform developed comparatively slow and cannot meet request for undertaking development of university's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teaching. Tracing it to its cause, it is that universities have not solved the logistic problem fundamentally, have not formed an effective logistic operating mechanism either.
    This thesis has reviewed the course of university's logistics socialized reform. In view of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course of university's logistics socialized reform, on the basis of studying the successful experience of the foreign university's logistic operational mode, the author put forward that we should upgrade the current idea , should regard logistic enterprise of universities as the simple economic entity , in addition, no other attribute and should transfer " invisible subsidy " to " visible subsidy ". On this basis, pointed out it is the key point of university's logistics socialized reform that property relations are arranged. On the basis of solving university's logistic property right problem, this article proposed to structure " 1 + X " mode of university's logistic enterprise which accord with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system and to form the viewpoint that carry on property right pluralistic transformation to existing university logistic enterprise in accord with modern property relations, that is, "belong to distinctly, have well defined power and responsibility, protect strictly, circulate smoothly", which was established in the Third Plenary Session of the 16th Party Central Committee. Meanwhile, this thesis put forward the measures to realize property right mode which would make university's logistic property right pluralistic and university's logistic operational mode of
    " 1 + X ".
    This thesis has formed some innovation through carrying on systematic research to university's logistics. First of all, the thesis completely analysed and described the development and process of logistics reform in our country state-run university so that make a clear train of thought foundations to construct property right mode and operational mode; Secondly, the thesis put forward the challenge to the current idea and innovation in thought boldly; Thirdly, the thesis pointed out that basic of university's logistics reform lies in innovation of logistic property right and explained the key of logistic reform from the angle of clearly established ownership, responsibility right agree; Finally, the thesis put forward an effectual logistic operational mode of university, make the helpful discussion for our country's state-run university logistics reform
引文
[1] 李岚清:《在全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999年11月3日。
    [2] 李岚清:《抓住机遇加快高等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步伐》,《中国高校后勤研究2001年第1期。
    [3] 陈至立:《在全国高佼后勤社会化改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999年11月2日。
    [4] 陈至立:《再接再厉,开拓创新,全面推进、深化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在第四次全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2002年12月24日。
    [5] 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快高等学佼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意见》,国务院办公厅2000年1号文件。
    [6] Michael E·Hattersley. Management Communication: Principal and Practice.New York McGraw-Hill, 1980
    [7] Sen Sollow. HR's newly emerging role. New York: Wall Street Journal, 1990.3
    [8] Hank Williams.Managing People.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影印版),1997
    [9] 程方平编:《中国教育问题报告——入世背景下中国教育的现实问题和基本对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11月版。
    [10] 教育部中外大学校长论坛领导小组编,《中外大学校长论坛文集》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年10月版。
    [11] 国家高级教育行政管理学院:《世界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趋势》,2002年7月版。
    [12] 国家高级教育行政管理学院:《中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世纪报告》,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1年11月版。
    [13] 魏杰著:《企业制度安排——企业存亡诊断书》,中国发展出版社2003年8月版。
    [14] 张维迎著:《产权、政府与信誉》,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年1月版。
    [15] 国家高级教育行政管理学院:《新中国教育行政管理五十年》,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16] 吴松、吴芳和主编:《WTO与中国教育事业发展》,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2年2月版。
    [17] 李同明著:《中国现代高等教育经济学》,经济管理出版社1998年10月版。
    
    
    [18] 国家教委直属高校工作办公室编:《迈向21世纪的中国高校》,北师大出版社 1996年9月版。
    [19] 郭金林编:《企业产权契约与公司治理结构——演进与创新》,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年11月版。
    [20] 盛裕良编:《中国教育福利产业案例点评》,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6月版。
    [21] [美]斯蒂芬.P.罗宾斯著:《管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5月版。
    [22] 钟顺虎著:《高校后勤系统重组研究》,陕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23] 陈坚等:《校内新一轮管理体制改革问题综述》,《高等教育研究》(福建),1999年第4期。
    [24] 王富、刘志超等:《中国高等学校后勤社会化研究》,天津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25] 薛沛建著:《美国大学后勤管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26] 薛沛建主编:《高校后勤社会化全球视野》,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27] 吴祖国:《日本大学后勤管理之我见》,《高校后勤改革之路》,杭州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28] 王富:《德国大学生后勤管理工作考察》,《中国高校后勤社会化研究》,天津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29] 郭跃进:《国有产权制度改革探析》,中国纺织出版社1996年版。
    [30] 王富、刘志超、李景松主编:《中国高等学校后勤社会化研究》,天津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31] 薛耀瑄:《高等学校后勤社会化体系研究》,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32] 郭朝东、张正才:《高校后勤法人实体组建模式的探讨》,《黑龙江高教研究》2002年第5期。
    [33] 冯晨曦、刘燕:《通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推行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中国高校后勤研究》2003年第4期。
    [34] 张鹰著:《从上海的大胆尝试看高校后勤社会化》,《中国高等教育》1999年第4期。
    [35] 白振刚:《“后勤”一词的由来》,《中国高校后勤研究》1997年第1期。
    [36] 黄明达:《德国大学生后勤事务管理中心的运行机制》,《中国高校后勤研究》1999
    
    年第6期。
    [37] 钟顺虎编:《高校后勤系统的市场压力分析》,《中国高校后勤研究》,1999年第4期。
    [38] 石桂珍:韩国高校后勤服务社会化点滴,《中国高校后勤研究》1998年第5期。
    [39] 王富主编:《中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理论与实践》,新华出版社2003年11月版。
    [40] 龚守相:《产权制度改革是实现高校后勤社会化的关键》,《科技进步与对策》2003年第1期。
    [41] 陈国顺:《浅谈高校后勤实体的规范分离》,《中国高校后勤研究》2002年第3期。
    [42] 皮光纯:《高校后勤社会化模式的研究》,《中国高校后勤研究》2002年第3期。
    [43] 程振华:《论高校校内市场的开拓与保护》,《中国高校后勤研究》2002年第4期。
    [44] 檀坤华:《试论高校后勤集团与“母体”的关系》,《中国高校后勤研究》2002年第2期。
    [45] 黄少安:《关于深化产权制度改革的思考》,《大众日报》2003年12月9日。
    [46] 孙建霖、王桂芝、韩长洁:《从西北大学的实践看高校水电管理改革的方向》,《中国高校后勤研究》2002年第2期。
    [47] 王富、马建中:《深化高校后勤改革,推动高教事业发展》,《后勤管理与改革(论文集)》1994年12月。
    [48] 罗建华:《高校后勤服务社会化》,《建材高教理论与实践》1999年第1期。
    [49] 詹先虎:《关于后勤社会化问题的思考》,《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21卷第3期。
    [50] 柳军:《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深化高校后勤改革》,《高教研究与实践》1996年第2期。
    [51] 王玉斌、张建华等:《国企改革对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启示》,《中国高校后勤研究》2002年第6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