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民族资本主义政策论析(1940-1956年)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民族资本主义,是在外国帝国主义、本国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夹缝中生存,没有得到充分发展。它是中国近代社会经济结构中的一种新的成份。中国共产党在为实现共产主义的目标而奋斗的过程中,必须处理好同民族资产阶级的关系。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对民族资本主义的政策经历了一个保护、奖励、广泛发展到利用、限制、改造直至使其“绝种”、再发展的曲折过程。
     党对民族资本主义的政策的变化,是同党对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相伴而行的。党对资本主义的政策从保护发展到广泛地发展,再到利用、限制以及改造是符合当时的实际需要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那就是对资本主义改造的时间过于提前,改造的进程过于急促,并最终要使资本主义绝种,小生产者绝种,从而使国家的经济建设陷入了长期缓慢发展甚至停滞的局面。
     分析党对资本主义政策发生的急剧变化,有其深刻的原因:既有发展国民经济的现实需要,又有争取同盟者的政治因素,既有中国共产党人对经典社会主义的理论认识,又有对不同阶段社会矛盾的分析上的偏差,直到最后表现为急于实现社会主义,犯了超越阶段的错误。同时在特殊历史条件下个别领导人地位的特殊性也成为对资本主义政策变化的一个因素。而这些因素又是和国内国际的大背景紧密相联的。
     今天,回顾党在这一历史时期对资本主义的政策,并不是苛求前人,而是要反思其变化的原因,也不是去埋怨历史,而是要总结经验,从中得到启示,以便在新的形势下处理好同社会各个阶层之间的关系。这就要求我们:
    一、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二、必须明确生产力标准是衡量社会更替的根本标准;三、充分认识到经济文化落后国家跨越社会形态的条件性;四、党的决策程序要实现民主化、科学化、制度化;五、要正确处理拒绝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同利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关系;六、正
    
    
    确处理同资本主义的关系是经济文化落后国家革命和建设的一个重大而特殊的课题。
    同时在实践中坚持以下原则:一是保证社会主义方向,不放弃自己的政治优势;二是不照抄照搬,搞全盘西化;三是对资本主义腐朽丑恶的东西要坚决抵制;四是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大胆学习借鉴资本主义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积极成果,为我所用。
    在思想方法上,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打破教条主义的束缚。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在现阶段则要对私营企业主进行界定,无论是定为阶级还是阶层,都要充分认识他们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明确各种形式的私营经济的发展也是我国的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
National capitalism didn't develop to the fullest extent in the narrow space between foreign imperialism and native feudalism and bureaucratic capitalism. It was a new component part in social economic structure of china.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must get along well with national capitalism while struggling for the realization of communism During New Democratic revolution and construction, CPC's policies for national capitalism had been varied from protecting it, encouraging it, making use of it to restricting it, transforming if, "eliminating" it, and then redeveloping it.
    The modification of CPC's policies for national capitalism went with the exploration of the new democratic revolution and socialism construction. The modification of policies was consistent with the practical situation at the time. However, it had some defects and problems, too. The course of transforming was too early and pressing, finally resulting in the extinction of capitalism and small producers, which in turn caused the slow development, even a standstill of the national economy.
    There were profound reasons for the rapid change of CPC's policies for national capitalism: not only because of the practical need of developing national economy, but also because of the political factor to win over alliances; the party was over anxious for socialism and over stepped stages. In addition, in the special historical phase some exception leader had special position, which also contributed to the sharp changes of policies. All those factors were related with national and international situation.
    Now, looking back upon those policies during this historical period doesn't mean complaining history and predecessors, but to sum up experience and gain enlightenment in order to handle properly the relation with various social strata in new situation. This demands us:
    Ⅰ, to understand socialism and capitalism correctly; Ⅱ, to make clear
    
    
    that productive forces are fundamental standards to judge the history of social development; Ⅲ, to fully understand that backward economy and culture caused the party to overstep social formation; Ⅳ, to decide policy democratically, scientifically and systematically. Ⅴ, to reject capitalism road and make use of capitalism's mode of production; Ⅵ, to understand it is significant to deal with the relation with capitalism appropriately in a backward country .
    In practice we should uphold the following principles: Ⅰ, stick to the socialist road, and don't give up the political superiority; Ⅱ, Don't indiscriminately imitate the occident completely; Ⅲ, Resolutely resist decadence in capitalism; Ⅳ, According to the policy of "three advantage’s" from capitalism on economy, politics and culture to develop our own country.
    As for method for thinking, we should not only be practical and realistic, but also free ourselves from old ideas and dogmatism. Meanwhile we should keep up with the times and bring forth new ideas continually.
    At present we should be aware that whether private enterprises are defined as a class or a stratum, they are socialism constructors. In a word, various forms of private enterprises are indispensable parts in our socialist modernization.
引文
[1][43][62]《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78—679、563、605页
    [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年谱》(一八九三——一九四九)中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8月版,第207页
    [3][4][23]《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58、1060、1074页
    [5]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在七大的报告和讲话集》,中央文献出版社,1995年版,第101页
    [6][9][37][53]《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254、1431—1432、1477、1432页
    [7]《张闻天选集》,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408——410页
    [8]《毛泽东书信选集》,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306页
    [10][11]白雁编:《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联益出版社,1950年版,第11、10页
    [12][14]吴序光:《风雨历程——中国共产党认识与处理与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问题 的历史经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393、415页
    [13][34]《周恩来选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82——83、105页
    [15][20][47][50]《毛泽东选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第65、198——199、181——182、181——182页
    [16][21][46][51][52]薄一波著:《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上卷,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第213——214、433——434、363、364、427页
    [17][29][38][45]《毛泽东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16、231、437、437页
    
    [18]《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大事辑要(1949—— 1985)》第57页
    [19]胡绳:《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中共党史出版社,1991年版,第330页
    [22]《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1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5年版,第234页
    [24][25][26][27]《在中国失掉的机会》,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9年版,第327、260——261、259、259页
    [28]《胡乔木回忆毛泽东》第1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98页
    [30]《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6卷,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第419页
    [31]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32]新华月报编委会:《新华月报》,人民出版社1953年第12期
    [33]《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文件》,人民出版社,1953年版
    [35]新华月报编委会:《新华月报》人民出版社1954年版,第2期
    [36]中共中央党校党史教研室编:《中共党史参考资料》(八),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45页
    [39][41]《建国以来农业合作化史料汇编》中共党史出版社,1992年版,第28、42页,
    [40]《中国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当代中国出版社,1999年版,第285页
    [42][48]《胡乔木谈中共党史》,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45、351页
    [44]《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60页
    [49](苏)奥·鲍·鲍里索夫、鲍·特·科洛斯科夫等著,肖东川、谭实译:《中苏关系1945——1980》,三联书店,1982年版,第109——110页
    [54]毛泽东:《农业合作化的一场辩论和当前的阶级斗争》1955年10月
    
    [55]《列宁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529页
    [5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 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83页
    [5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8卷,人民出版社,1965年版,第610—611页
    [5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人民出版社,1965年版,第435—436页
    [59][60]《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7卷,人民出版社,1971年版,第324、435页
    [61]《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33页
    
    
    
    参考文献
    
    1、刘琳著:《开拓 超越 创新——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现代化思想比较研究》,新华出版社,2002年8月版。
    2、白雁编:《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联益出版社,1950年10月第二版。
    3、顾龙生著:《毛泽东经济评传》,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年1月版。
    4、萧心力主编:《毛泽东与共和国重大历史事件》,人民出版社,2001年7月版。
    5、虞和平主编:《中国现代化历程》第三卷——改道与腾飞,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年9月版。
    6、张静如主编:《中国共产党思想史》,青岛出版社,1991年6月版。
    7、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编:《中共党史大事年表》,人民出版社,1987年4月版。
    8、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党的文献》编辑部编、杨胜群主编:《毛泽东重要著作和思想形成始末》,人民出版社,1993年12月版。
    9、《中国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资料丛书编辑部编:《伟大的历史创举——中国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学术讨论论文集》,中共党史出版社,1992年4月版。
    10、赵文绪主编:《毛泽东经济思想体系概论》,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4年9月版。
    1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年谱》(一八九三——一九四九)上、中、下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8月版。
    12、《刘少奇选集》上卷,人民出版社,1981年12月版。
    13、薄一波著:《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上卷,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5月版。
    14、林蕴晖、范守信、张弓著:《凯歌行进的时期》,河南人民出版社,1989年12月版。
    
    15、顾龙生编著:《毛泽东经济年谱》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3年3月版。
    16、张玉瑜著:《毛泽东与中国社会主义》,学林出版社,2001年10月版。
    17、吴序光主编:《风雨历程——中国共产党认识与处理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问题的历史经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1月版。
    18、周罗庚、夏禹龙、谢维俭著:《市场经济与当代中国社会结构》,上海三联书店2002年9月版。
    19、[埃及]萨米尔·阿明著,任友谅等译:《世界一体化的挑战》,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2月版。
    20、郑德荣主编:《国情·道路·现代化》吉林文史出版社,2001年5月版。
    21、胡绳著:《马克思主义与改革开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10月版。
    22、“从五四运动到人民共和国成立”课题组著:《胡绳论“从五四运动到人民共和国成立”》,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5月版。
    2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在七大的报告和讲话集》(一九四五年四月——六月),中央文献出版社,1995年4月版。
    24、田克勤主编:《中国新民主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3月版。
    25、范守信著:《走历史必由之路——毛泽东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9年12月版。
    26、吴江著:《社会主义资本主义沟通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4月版。
    27、张秀华著:《新中国国际战略——从结盟到不结盟》,吉林人民出版社,2002年7月版。
    28、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逢先知、金冲及主编:《毛泽东传1949——1976》(上、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12月版。
    29、曹仲彬著:《开天辟地大事变》,吉林大学出版社,2001年6月版。
    30、宫力、朱地、陈述著:《毛泽东在重大历史关头》,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3年12月版。
    31、肖浩辉著:《毛泽东决策思想研究》,湖南人民出版社,1999年11月版。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