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台梭利游戏思想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 英文题名:A Research on Montessori's Game Thought
  • 副题名:基于对《蒙台梭利幼儿教育科学方法》的文本解读
  • 英文副题名:Interpretation of "Montessori Pre-school Education Scientific Method"
  • 作者:段锦丝
  • 论文级别:硕士
  • 学科专业名称:学前教育学
  • 中文关键词:蒙台梭利 ; 游戏 ; 工作
  • 英文关键词:Montessori ; game ; work
  • 学位年度:2010
  • 导师:李姗泽
  • 学科代码:040105
  •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 论文提交日期:2010-04-15
摘要
哲学诠释学认为理解是历史性的,文本的意义具有无限可能性。在这种思想指导下,研究者确信本研究在理论上具有可行性。对蒙台梭利游戏思想进行研究,还缘于蒙台梭利教育法及实践活动在中国的蓬勃发展;游戏在儿童生活中的重要性;教育界对蒙台梭利游戏思想解读视角单一化对蒙台梭利游戏思想的健康发展可能造成的危险性。
     首先,研究者以文本《蒙台梭利幼儿教育科学方法》为研究对象,细读,精读,并做大量笔记,记录译著原文,利用文本解读理论,尝试把文本、作者、读者三方有机联系起来,在尊重作者原意的基础上,分析了她的自然游戏观。自然游戏的最大特点就是充满娱乐性。蒙台梭利认为儿童在这种游戏中会丧失理智。无限制地沉溺于游戏中会使现实与游戏相互对立和冲突,这种对立和冲突会妨碍儿童的健康成长,甚至可能造成许多社会问题。
     其次,研究者自觉接受当代游戏理论影响,努力尊重文本的客观性和作者的主观性,在文本解读理论指导下,经过思辨分析,认为蒙台梭利的“工作”概念对研究蒙台梭利游戏思想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顺着这样一条线下去,研究者竟然发现蒙台梭利的“工作”与现代游戏思想不期而遇。
     再次,研究者又从三因素角度对自然游戏与“工作”进行了比较说明。游戏作为一种活动,虽然种类繁多,形式多样,但一定包含以下三个不可或缺的因素:游戏者、游戏对象或内容、游戏程序。当成人试图干扰其中任何一个因素时,都将导致游戏体系及其功能的改变。正是基于对三因素的认识,研究者认为自然游戏之所以是自然的,是因为游戏中没有成人介入,游戏设计者仅仅是游戏者本人;而“工作”是经过成人改造的游戏。
     最后,研究者分析了蒙台梭利游戏思想存在的两大缺陷:一是高估工作价值,二是低估自然游戏作用。这种缺陷导致了大多数解读者或者认为蒙氏无游戏思想,或是简单地把其理解为“主张工作,反对游戏”。虽然蒙台梭利本人在主观上,自觉地、刻意地分裂“工作”与游戏,但正是由于她的这种做法,反而彰显了对游戏“改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时也提醒了现代游戏在“改造”游戏的过程中一定要操之有度,不能过度“改造”。
     蒙台梭利游戏思想的缺陷并不能掩盖它具有的价值。蒙台梭利游戏思想预示着游戏本质观的嬗变,同时也成全了现代游戏在游戏思想史上的学术地位。
Philosophical hermeneutics think Understanding is historic and the meaning of Text is full of unlimited possibilities. In this thought, the researcher believes the study is theoretically feasible. Why we study Montessori'game thought? First, in china, Montessori education law and practice is blooming. Second, children gam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ir life.Third, thoughts based on the single perspective mean the danger of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Montessori's thought.
     First, the researcher takes the text "Montessori pre-school education scientific method" as the study object, reads it carefully. Then, does a lot of notes, records the original text, uses the theory of text interpretation to try to link the text, author and researcher. At the base of author's original meaning, traces author's own view about the game and analysis the view of her natural game thought. The largest natural feature of the game is full of entertainment. Montessori thinks children will lose the game in this sense.Unlimited game will indulge in the confrontation between reality and games, and conflict, confrontation and conflict that will impede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children and may even cause many social problems.
     Next, the researcher accepts the view of modern game theory, try to respect author'objectivity and researcher'subjectivity, tries to apply Text Interpretation Theory to interpretate Montessori's game thought. Through the speculative analysis, the researcher considers that the concept of "wok" of Montessori have an important part in the research of Montessori's game thought under the guidance of text interpretation theory. Ultimately, the researcher even finds that Montessori's "work" meet modern game thought by chance.
     Thirdl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three factors, researcher discusses between natural game and "work".As an activity, game also contains three essential elements:subject,object and means. When adults try to interfere with any one factor which will lead to changes in the game system and its functions. It is based on the understanding of three factors, the researcher believes the reason is the nature of natural game because the game is a game designer himself; and "work" is the result of adult transformation of the game.
     Finally, there are two major drawbacks in Montessori's game thought. First, over-estimated value of work, and second, underestimating the role of natural game. This deficiency has led to most of the interpreters or that Montessori ideology-free game, or simply understood as "ideas to work against the game".Montessori deliberately splits "work" and the game, but her approach demonstrates the game "reform"is important and necessary, and also to remind the modern game that it can not be over "reform".
     The shortcomings of Montessori's game thought can not cover up the shortcomings of its value. Montessori's game thought indicates evolution of the idea. Montessori's game thought establishes the status of Modern game thought in the intellectual history.
引文
1.鲍亚.蒙台梭利儿童课程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
    2.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编.陈鹤琴全集(第二卷)[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1.
    3.陈惠虹.论蒙台梭利体系之感觉教育[D].华东师范大学,2006.
    4. 陈学东.蒙台梭利教学法园本化探索[D].华中师范大学,2006.
    5.陈卫平.蒙台梭利实验班中的幼儿异龄互动行为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
    6.陈学东.蒙台梭利教学法园本化探索[D].华中师范大学,2006.
    7.陈闽光.浅析蒙台梭利教育的中国化历程[J].现代企业教育,2008(24).
    8.陈萍.蒙台梭利学前教育思想在中国的引进及其影响[D].山西大学,2009.
    9. (德)加达默尔著,洪汉鼎译,真理与方法[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
    10.(德)加达默尔著;夏镇平,宋建平译.哲学解释学活[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
    11.(德)伽达默尔,(法)德里达著,孙兴,孙善春编译.德法之争:伽达默尔和德里达的对话[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4.
    12.(德)伽达默尔著,薛华等译.科学时代的理性[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8.
    13.(德)伽达默尔著,严平编选;邓安庆等译.伽达默尔集[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1997.
    14.丁海东编著.学前游戏论[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
    15.丁海东,杜传坤著.儿童教育的人文解读[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8.
    16.丁海东.儿童游戏本质观的演变及其主体性本质观的建立[J].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2001(4).
    17.董学文,江溶主编.当代世界美学艺术学辞典[M].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1990.
    18.(法)让-克罗德·高概.范式·文本·述体——从结构主义到话语符号学[J].国外文学,1997(2).
    19.(法)利科尔著,陶远华等译.解释学与人文科学[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87.
    20.(法)保罗·利科著,莫伟民译.解释的冲突:解释学文集[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
    21.傅修延.文本学:文本主义文论系统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22.郭亨贞.蒙台梭利“适宜的环境”对幼儿家庭环境创设的启示[J].新疆石油教育学院学报:教育社科综合版,2005(4).
    23.郭玲.蒙台梭利智障儿童感官教育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
    24.顾鸣塘编著.游戏娱乐[M].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上海分店,1989.
    25.(荷兰)约翰·赫伊津哈著;多人译.游戏的人:关于文化的游戏成分的研究[M].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6.
    26.黄人颂.学前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
    27.黄人颂.学前教育学参考资料[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28.胡经之,王岳川著,文艺美学方法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
    29.姜威.蒙氏教育儿童智力水平和行为问题的调查[D].吉林大学,2006.
    30.纪秀琴.蒙台梭利教育法及其对幼儿园课程设计的启示[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1).
    31.蒋成瑀著.读解学引论[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
    32.霍力岩.试论蒙台梭利的儿童观[J].比较教育研究,2000(6).
    33.霍力岩.论蒙台梭利教师在儿童主动学习中的角色[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2008(4).
    34.霍力岩.蒙台梭利教育法与幼儿教育改革——借鉴蒙氏教育法的两个基本思路[J].比较教 育研究,1999(5).
    35.霍力岩.略论蒙台梭利教育法之精要[J].幼儿教育,2008(5).
    36.霍力岩.当前我国借鉴蒙台梭利教育法的主要误区、关键问题与基本思路[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2008(2).
    37.洪汉鼎主编.理解与解释——诠释学经典文选[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1.
    38.华爱华著.幼儿游戏理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39.蒋成璃著.读解学引论[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
    40.罗英智.蒙台梭利儿童观与教育观[J].学前教育研究,1995(6).
    41.兰小茹,刘文.蒙氏教学中的幼儿工作曲线探析[J].科技信息,2008(27).
    42.李燕主编.游戏与儿童发展[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8.
    43.李冬霞.在家庭教育中注重幼儿敏感期的教育及其训练——关于蒙台梭利的儿童敏感期思想的实践[J].中国家庭教育,2007(2).
    44.刘焱著.儿童游戏通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45.刘雯.论蒙台梭利儿童个性发展理论的现实意义[J].教育科学,1997(3).
    46.刘文,林红霞.蒙台梭利教育模式中国化探索[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3(6).
    47.刘文.蒙台梭利教育实践在中国的发展与展望[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2008(3).
    48.刘宝根.蒙台梭利教育与传统教育效果的比较——来自国外的声音[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2008(2).
    49.刘小枫,陈少明主编.阅读的德性[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6.
    50.刘一民著.运动哲学研究:游戏运动与人生[M].台北:师大书苑有限公司,1991.
    5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编著.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52.马荣根.蒙台梭利方法述评[J].比较教育研究,1984(1).
    53.马新国主编.西方文论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54.(美)波林·罗斯诺著,张国清译.后现代主义与社会科学[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8.
    55.(美)莫提默·J·艾德勒,查尔斯·范多伦著;郝明义,朱衣译.如何阅读一本书[M].北京:商务印书馆.
    56.(美)约翰逊等编著;华爱华等译.游戏与儿童早期发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57.(美)珍妮特·沃斯,(新西兰)戈登·德莱顿著;顾瑞荣,陈标,许静译.学习的革命:通向21世纪的个人护照[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8.
    58.(美)W.George Scarlett[等]著.谭晨译.儿童游戏——在游戏中成长[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
    59.聂懿.回归真实的蒙台梭利教育思想[J].教育导刊(幼儿教育),2009(3).
    60.潘德荣著.文字·诠释·传统:中国诠释传统的现代转化[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
    61.彭茜.蒙台梭利适宜教学环境的要素与要求[J].山东教育:幼教版,2007(1).
    62.彭启福.理解之思——诠释学初论[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5.
    63.彭启福.西方诠释学重心的转换及其合理走向[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2).
    64.彭兆丰.浅谈蒙台梭利教育法与幼儿创新教育[J].温州师范学院学报,2002(1).
    65.邱永.蒙台梭利教育思想在近代中国[J].教育史研究,2008(1).
    66.邱学青著.学前儿童游戏[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
    67.钱秀华.在我国幼儿园实践混龄教育的困难与建议[J].学前教育研究,2008(2).
    68.钱文.蒙台梭利教育法在孤残儿童早期教育中的应用[J].社会福利,2009(2).
    69.钱文.蒙台梭利教育法的是与非[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2008(2).
    70.钱文.蒙台梭利教育法中国化研究之我见[J].早期教育:教师版,2006(4).
    71.任代文主译校.蒙台梭利幼儿教育科学方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
    72.日本世界教育史研究会编 梅根悟主编.世界幼儿教育史(下册)[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86.
    73.师远贤.儿童心理的吸收力——蒙台梭利幼儿教育思想探微[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2005(4).
    74.盛帼昕.我国蒙台梭利教育研究十年概览[J].教育导刊:幼儿教育,2004(6).
    75.孙振东著.教育研究方法论探索[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8.
    76.田正平.蒙台梭利教育思想在近代中国——纪念蒙台梭利“儿童之家”创办一百年[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4).
    77.吴式颖,任钟印主编.外国教育思想通史[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2.
    78.吴振东.蒙台梭利关于幼儿教师角色论述的启示[J].中国教育学刊,2001(4).
    79.吴幸玲著.儿童游戏与发展[M].台北:扬智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2003.
    80.吴明伦.蒙台梭利教育中的教室生活常规[J].早期教育:上半月版,2003(1).
    81.王雪梅,王怡.蒙台梭利纪律教育的分析及启示[J].延安教育学院学报,2006(1).
    82.王先霈,王又平主编.文学批评术语词典[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9.
    83.王银玲.游戏的秘密与美好的教育[D].南京师范大学,2002.
    84.徐琳.蒙台梭利儿童社会性发展与教育理论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
    85.薛海滨著.游戏的原罪[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2004.
    86.辛丽春.论教师对教材文本的解读[D].曲阜师范大学,2005.
    87.杨玥.儿童心理发展的普遍性特质分析[D].吉林大学,2007.
    88.杨莉君.试论蒙台梭利教育方案的现代化与中国化[J].学前教育研究,2002(5).
    89.姚素慧.蒙台梭利的“工作”教育理论及其在幼儿园中的应用[J].学前教育研究,2006(7).
    90.袁丽颖.接受蒙氏教育儿童智力和行为发展追踪调查[D].吉林大学,2007.
    91.约翰·赫伊津哈著,多人译.游戏的人[M].北京: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6.
    92.(意)蒙台梭利著;高潮,薛杰译.有吸收力的心灵[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3.
    93.采,杨汉麟主编.外国学前教育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94.静.浅谈蒙台梭利教育活动中教师的角色定位[J].学前课程研究,2007(4).
    95.张辉.蒙台梭利自由教育思想体系浅析[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3).
    96.郑梅珍.蒙台梭利教育模式对幼儿社会适应行为发展影响的实验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3.
    97.郑也夫著.游戏人生[M].海口:海南出版社,1997.
    98.曾洁女.蒙台梭利教育法的传播及本土化初探[D].华东师范大学,2001.
    99.中国学前教育史编写组编.中国学前教育史资料选:全一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100.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编.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大事记:1949-1982[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101.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幼儿教育重要文献汇编[C].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102.章启群著.意义的本体论:哲学诠释学[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2.
    103.朱燕平.梁志燊教授谈蒙台梭利教育[J].早期教育:教师版,2006(4).
    1马荣根.蒙台梭利方法述评[J].比较教育研究,1984(1).
    2罗英智.蒙台梭利儿童观与教育观[J].学前教育研究,1995(6).
    3刘雯.论蒙台梭利儿童个性发展理论的现实意义[J].教育科学,1997(3).
    4霍力岩.试论蒙台梭利的儿童观[J].较教育研究,2000(6).
    1吴振东.蒙台梭利关于幼儿教师角色论述的启示[J].中国教育学刊,2001(4).
    2吴明伦.蒙台梭利教育中的教室生活常规[J].早期教育:上半月版,2003(1).
    3徐琳,郑蓓.蒙台梭利教育模式简介[J].早期教育:教师版,2005(8).
    4师远贤.儿童心理的吸收力——蒙台梭利幼儿教育思想探微[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2005(4)
    5郭亨贞.蒙台梭利“适宜的环境”对幼儿家庭环境创设的启示[J].新疆石油教育学院学报:教育社科综合版,2005(4).
    6陈惠虹.论蒙台梭利体系之感觉教育[D].华东师范大学,2006.
    7邱琼慧.蒙台梭利教育的基本精神与启示[J].早期教育:教师版,2006(4).
    1王雪梅,王怡.蒙台梭利纪律教育的分析及启示[J].延安教育学院学报,2006(1).
    2郭玲.蒙台梭利智障儿童感官教育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
    3张辉.蒙台梭利自由教育思想体系浅析[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3).
    4鲍亚.蒙台梭利的自然教育[J].学前课程研究,2007(2).
    5杨玥.儿童心理发展的普遍性特质分析[D].吉林大学,2007.
    6彭茜.蒙台梭利适宜教学环境的要素与要求[J].山东教育:幼教版,2007(1).
    7李冬霞.在家庭教育中注重幼儿敏感期的教育及其训练——关于蒙台梭利的儿童敏感期思想的实践[J].中国家庭教育,2007(2).
    8静.浅谈蒙台梭利教育活动中教师的角色定位[J].学前课程研究,2007(4).
    9鲍亚.蒙台梭利儿童课程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
    1霍力岩.论蒙台梭利教师在儿童主动学习中的角色[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2008(4).
    2聂懿.回归真实的蒙台梭利教育思想[J].育导刊(幼儿教育),2009(3).
    3姚素慧.蒙台梭利的“工作”教育理论及其在幼儿园中的应用[J].学前教育研究,2006(7).
    4小茹,刘文.蒙氏教学中的幼儿工作曲线探析[J].科技信息,2008(27).
    5钱秀华.在我国幼儿园实践混龄教育的困难与建议[J].学前教育研究,2008(2).
    6郑梅珍.蒙台梭利教育模式对幼儿社会适应行为发展影响的实验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3.
    7陈学东.蒙台梭利教学法园本化探索[D].华中师范大学,2006.
    1姜威.蒙氏教育儿童智力水平和行为问题的调查[D].吉林大学,2006.
    2袁丽颖.接受蒙氏教育儿童智力和行为发展追踪调查[Dl.吉林大学.2007.
    3徐琳.蒙台梭利儿童社会性发展与教育理论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
    4陈卫平.蒙台梭利实验班中的幼儿异龄互动行为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
    1霍力岩.蒙台梭利教育法与幼儿教育改革——借鉴蒙氏教育法的两个基本思路[J].比较教育研究,1999(5).
    2彭兆丰.浅谈蒙台梭利教育法与幼儿创新教育[J].温州师范学院学报,2002(1).
    3纪秀琴.蒙台梭利教育法及其对幼儿园课程设计的启示[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1).
    4钱文.蒙台梭利教育法在孤残儿童早期教育中的应用[J].社会福利,2009(2).
    5霍力岩.略论蒙台梭利教育法之精要[J].幼儿教育,2008(5).
    6霍力岩.当前我国借鉴蒙台梭利教育法的主要误区、关键问题与基本思路[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2008(2)
    7钱文.蒙台梭利教育法的是与非[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2008(2).
    8刘宝根.蒙台梭利教育与传统教育效果的比较——来自国外的声音[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2008(2).
    1曾洁女.蒙台梭利教育法的传播及本土化初探[D].华东师范大学.2001.
    2杨莉君.试论蒙台梭利教育方案的现代化与中国化[J].学前教育研究,2002(5)
    3刘文,林红霞.蒙台梭利教育模式中国化探索[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3(6).
    4杨莉君.蒙台梭利教育法需要科学地解读和本土化[J].人民教育,2004(11).
    5陈学东.蒙台梭利教学法园本化探索[D].华中师范大学,2006.
    1钱文.蒙台梭利教育法中国化研究之我见[J].早期教育:教师版,2006(4).
    2朱燕平.梁志燊谈蒙台梭利教育[J].早期教育:教师版,2006(4).
    3盛帼昕.我国蒙台梭利教育研究十年概览[J].教育导刊:幼儿教育,2004(6).
    4田正平.蒙台梭利教育思想在近代中国——纪念蒙台梭利“儿童之家”创办一百年[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4).
    5邱永.蒙台梭利教育思想在近代中国[J].教育史研究,2008(1).
    6陈闽光.浅析蒙台梭利教育的中国化历程[J].现代企业教育,2008(24).
    1文.蒙台梭利教育实践在中国的发展与展望[J].幼儿教育(育科学版)2008(3).
    2萍.蒙台梭利学前教育思想在中国的引进及其影响[D]山西大学.2009.
    3采杨汉麟主编.外国学前教育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323.
    4京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编.陈鹤琴全集(第二卷)[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1:90.
    1日本世界教育史研究会编梅根悟主编.世界幼儿教育史(下册)[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86:11.
    2任代文主译校.蒙台梭利幼儿教育科学方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12
    3任代文主译校.蒙台梭利幼儿教育科学方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14.
    4黄人颂.学前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248.
    5丁海东编著.学前游戏论[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244.
    1(意)蒙台梭利著高潮,薛杰译.有吸收力的心灵[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3.
    2董学文,江溶主编.当代世界美学艺术学辞典[M].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1990:296-297.
    3王先霈,王又平主编.文学批评术语词典[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9:168.
    1同上.
    2同上.
    3(法)让-克罗德·高概.范式·文本·述体——从结构主义到话语符号学[J].国外文学,1997(2).
    4(美)波林·罗斯诺著,张国清译.后现代主义与社会科学[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8:50.
    5蒋成璃著.读解学引论[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10-11.
    1任代文主译校.蒙台梭利幼儿教育科学方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467.
    2任代文主译校.蒙台梭利幼儿教育科学方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418.
    1任代文主译校.蒙台梭利幼儿教育科学方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734.
    2任代文主译校.蒙台梭利幼儿教育科学方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597.
    3任代文主译校.蒙台梭利幼儿教育科学方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570.
    4任代文主译校.蒙台梭利幼儿教育科学方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569.
    5任代文主译校.蒙台梭利幼儿教育科学方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532.
    6任代文主译校.蒙台梭利幼儿教育科学方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540.
    7任代文主译校.蒙台梭利幼儿教育科学方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541.
    1任代文主译校.蒙台梭利幼儿教育科学方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744.
    2任代文主译校.蒙台梭利幼儿教育科学方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675.
    1项贤明著.泛教育论:广义教育学的初步探索[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0.
    1郑也夫.功利·游戏·求道[J].读书,1992(3):22-23.
    2任代文主译校.蒙台梭利幼儿教育科学方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597.
    1(奥)茨达齐尔著.李其龙译.教育人类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1(奥)维特根斯坦著,李步楼译.哲学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47-48.
    2任代文主译校.蒙台梭利幼儿教育科学方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170.
    1任代文主译校.蒙台梭利幼儿教育科学方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171.
    2任代文主译校.蒙台梭利幼儿教育科学方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175.
    3任代文主译校.蒙台梭利幼儿教育科学方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185.
    4任代文主译校.蒙台梭利幼儿教育科学方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189.
    5任代文主译校.蒙台梭利幼儿教育科学方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190.
    6任代文主译校.蒙台梭利幼儿教育科学方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198.
    7任代文主译校.蒙台梭利幼儿教育科学方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218.
    8任代文主译校.蒙台梭利幼儿教育科学方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267.
    9任代文主译校.蒙台梭利幼儿教育科学方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268.
    10任代文主译校.蒙台梭利幼儿教育科学方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290.
    1任代文主译校.蒙台梭利幼儿教育科学方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599.
    2任代文主译校.蒙台梭利幼儿教育科学方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600.
    3任代文主译校.蒙台梭利幼儿教育科学方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358-359.
    1任代文主译校.蒙台梭利幼儿教育科学方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471.
    2任代文主译校.蒙台梭利幼儿教育科学方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481.
    3任代文主译校.蒙台梭利幼儿教育科学方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484.
    1任代文主译校.蒙台梭利幼儿教育科学方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813.
    2任代文主译校.蒙台梭利幼儿教育科学方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817.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