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被告人认罪案件简化审的法律思考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随着刑事案件的日益增多,在现有的司法资源下,如何运用多样方式,在保证公正的前提下提高效率,迅速审结案件,成为司法部门积极探索的课题,案件繁简分流就是解决难题的有效途径之一。
     控辩双方的对抗是普通程序庭审方式的适用前提,一旦被告人选择作有罪答辩,承认控方指控的犯罪事实,则对抗消失,亦无必要再适用一般的普通程序。普通程序简化审在被告人作有罪答辩的前提下,在事实清楚、证据充分的基础上,着重简化了法庭调查、法庭辩论以快速审结案件。本文首先从立法、实践和国际环境三层面上肯定了简化审制度出台的合理性。然而,就现行规定而言,其同样存在诸多的缺陷与不足,如内容上不利于案件事实的发现,启动模式不无瑕疵;制度设计上亦存在口供重新成为“证据之王”和庭审重回“先定后审”老路的潜在危险。
     本文试从程序正当性的重构、完善的理论依据、程序内容和配套制度的建设四层面循序渐进地阐述了对被告人认罪案件适用简化审的完善。正当性依据的定位对任何一项司法制度的设计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更决定了该制度在司法实践中是否具有可行性和持久的生命力。笔者认为,“酌情予以从轻处罚”的规定过于模糊而不具操作性,缺乏对价,凸现出现行制度设计在正当性依据层面上的缺失,应予以重构,将“从轻处罚”明确化,明晰其正当性本质在于——被告人在这一程序适用中权益的“受偿”应大于其诉讼权利的减损与受限。在完善理论依据上,除了现代刑事诉讼强调的打击犯罪与保障人权并重,我们更要针对被告人认罪案件的特殊性引入诉讼交易和“双赢”的现实主义态度,承认有限正义和“正义”有价,认识到刑罚的最佳适用效果并非单纯地以“重典”求威慑力,而是在于刑罚适用的及时、迅速。最后,对具体程序内容的完善和配套制度的建设则重在帮助保障被告人的合法权益,保障其是在完全明了被指控的事实与罪名、认罪的后果和所放弃的诉讼权利,以及是在全面掌握双方证据力量对比的基础上“自愿、明知、理智”的选择作有罪答辩。
     现代刑事诉讼强调诉讼民主和维护人权,与传统刑事诉讼以打击犯罪为第一要旨不同,对被告人合法权益的保护逐渐进入理论界和实务界的视野之中。被告人认罪案件以其适用案件类型的特殊性,陷于公正与效率两大基本诉讼价值目标的冲突漩涡之中,引起了学界的广泛关注。本文作者才疏学浅,观点不乏浅薄之处,但期抛砖引玉,敬请方家不吝赐教。
With criminal cases mounting in the number, it has come to the attention and research of judicial departments how to achieve a higher efficiency by means of various cases dealing methods based on the current judicial resource, under the premise of guaranteeing the justice. Among them, applying different approaches to cases varying in complexity appears to be an effective way.
     The confrontation between the prosecutor and defendant constitutes the applicable premise for common trial. However, in case of the defendant’s confession, the necessity for such a common trial disappears with the confrontation vanishing. The current regulation of summary trial just tries to adopt a quicker approach to cases of confession based on clear fact and adequate evidence, mainly shortcutting the court investigation and disputes. This thesis, first of all, admits the reasonableness of design of the summary trial from three levels namely the legislature, practice and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 Nevertheless, the current regulation also sees various weaknesses such as defect in the function of fact discovery and the design of the procedure commencement, and potential risks for the confession returning to be the so-called“King of Evidence”and the trial reverting to the previous problem of judgment in advance before the trial.
     This thesis tries to illustrate its perfection for the summary trial in four progressive steps, namely, reconstruction of the procedure’s justness, consummation of relevant litigant ideas, completion of procedure design in detail and finally, construction of auxiliary systems. Positioning of the justness basis is of great meaning for the design of any judicial system, and furthermore, decides the possibility for the eligibility and consistent development of the system in judicial practice. The writer doubts that the current regulation as“the defendant may get lighter penalty in accordance with specific situations”appears somewhat ambiguous and lacking in clear operation. Moreover, it’s a dialogue without adequate consideration and getting the system of summary trial exposing to a lack of justness. Therefore, it’s to reconstruct the justness basis of the summary trial, clarifying the regulation for lighter penalty and crediting the essence of the justness to the fact that the defendant shall enjoy a compensation of rights for his reduced or restricted litigant rights due to application of the summary trial. On consummation of relevant litigant ideas, apart from the emphasis of modern criminal litigation on cracking down on crimes and protection of human rights in equality, we also need to, in respect of the specialty of the cases applicable, introduce into the idea of litigant deal and practical attitude so as to achieve mutual benefit, admit the limitation of and price for the justice, and realize the penalty application perfects in its quick and timely use, rather than merely threatening by means of several penalty. Finally, as for the completion of procedure design in detail and construction of auxiliary systems, the crucial point lays on protection of the legitimate interests of the defendant, and in particular, guarantee of the fact that his confession is a voluntary, knowing and reasonable choice based on his clear knowledge of the accused crime, the consequence of his confession, his waiver of certain litigant rights thereafter and evaluation of the evidence power on the two sides.
     The modern criminal litigation emphasized the litigant democracy and protection of human rights. Differentiating from the traditional criminal litigation, which merely cared for the cracking down on crimes and severe punishment for the criminal, the call for protecting the legitimate interests of the defendant has gradually come into the view of the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circle. With its specialty in the applicable cases of confession only, the summary trial finds itself in the sharp confliction between the two great procedural value goals as justice and efficiency, and therefore, arises wide attention in the academic world. Confined by limited knowledge, the writer feels sorry for some immature and superficial ideas that may appear in this thesis. However, the writer just attempts to cast away a brick and attract a jadestone, waiting for valuable guidance by experts.
引文
1 张平、徐光岩:《“被告人认罪案件”简易审中应注意的问题》,载《检察实践》2004 年第 5 期。
    2 王桂芳:《对“被告人认罪案件”简易审程序的理解与思考》,载《宝鸡文理学院学报》2003 年第 6 期。
    3 贝卡利亚:《论犯罪与刑罚》,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93 年版,第 57 页。
    4 贝卡利亚:《论犯罪与刑罚》,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93 年版,第 56-57 页。
    5 王家福:《WTO 与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制度建设问题》,载《中国法学》2001 年第 1 期。
    6 程建、陆晓芳:《简析美国辩诉交易制度——兼谈辩诉交易制度在我国的适用》,载《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2000 年第 4 期。
    7 陈卫东主编:《被告人认罪案件简化审理程序》,中国检察出版社 2004 年版,第 318-319 页。
    8 彭勃:《日本刑事诉讼法通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2 年版,第 332 页。
    9 [日]田口守一:《刑事诉讼法学》,刘迪等译,法律出版社 2000 年版,第 213 页。
    10 黄伟明:《意大利式辩诉交易制度评介》,载《烟台大学学报》2001 年第 2 期。
    11 如(1)可以适用替代刑或减轻三分之一的财产刑,或适用监禁刑(第 444 条第 1 款);(2)以辩诉交易程序处理的案件,被告人不会被判处支付诉讼费、适用附加刑(没收财产刑除外)和保安处分,并且,该判决“在民事审判或行政审判中也不具有效力”(第 455 条第 1 款);(3)通过该程序被判处刑罚的被告人,在一定条件下,经过一定时效,犯罪消灭。“在这种情况下,一切刑事后果均消灭”(第 455 条第 2 款)。
    12 陈卫东主编:《被告人认罪案件简化审理程序》,中国检察出版社 2004 年版,第 4 页。
    13 陈卫东主编:《被告人认罪案件简化审理程序》,中国检察出版社 2004 年版,第 323 页。
    14 张本鹏、瓮怡洁:《慎重对待刑事案件普通程序简便审》,载《法律适用》2002 年第 5 期。
    15 孙彩虹:《透析刑事案件普通程序简易化审理》,载《洛阳大学学报》2004 年第 1 期。
    16 张本鹏、瓮怡洁:《慎重对待刑事案件普通程序简便审》,载《法律适用》2002 年第 5 期。
    17 孙彩虹:《透析刑事案件普通程序简易化审理》,载《洛阳大学学报》2004 年第 1 期。
    18瓮怡洁:《普通程序简便审理应慎行》,载《律师世界》2002 年第 3 期。
    19 许建丽:《对“被告人认罪案件”简化审的反思》,载《法学》2005 年第 6 期。
    20 孙彩虹:《透析刑事案件普通程序简易化审理》,载《洛阳大学学报》2004 年第 1 期。
    21 卞建林:《如何看待被告人有罪答辩——辩诉交易的一点启示》,载《政法论坛》2002 年第 6 期。
    22 龙宗智、潘君贵:《我国实行辩诉交易的依据和限度》,载《四川大学学报》2003 年第 1 期。
    23 [英]边沁:《道德与立法原理导论》[M],商务印书馆 2002 年版,第 57 页。
    24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人民出版社 1972 年版,第 1 卷,第 71 页。
    25 洛克:《政府论》(下册),商务印书馆 1981 年版,第 636 页。
    26 菲利:《犯罪社会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1990 年版,第 80-98 页。
    27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3 卷,第 391 页。
    28 菲利:《犯罪社会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1990 年版,第 98 页。
    29 庞德:《通过法律的社会控制》,商务印书馆 1984 年版,第 55 页。
    30 转引自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哲学及其方法》,华夏出版社 1987 年版,第 8 页。
    31 彼得·斯坦等:《西方社会的法律价值》,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1990 年版,第 181 页。
    32 柯葛壮、杜文俊:《论认罪案件处理程序之简易化》,载《政治与法律》2003 年第 2 期。
    33 龙宗智、潘君贵:《我国实行辩诉交易的依据和限度》,载《四川大学学报》2003 年第 1 期。
    34 汤卫松:《辩诉交易制度在我国刑事诉讼中的运用》,载《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 年第 2 期。
    35 龙宗智:《相对合理主义及其局限性》[J],载《现代法学》2002 年第 4 期。
    36 龙宗智:《正义是有代价的——论我国刑事司法中的辩诉交易兼论一种新的诉讼观》,载《政法论坛》第 20卷第 6 期。
    37 龙宗智、潘君贵:《我国实行辩诉交易的依据和限度》,载《四川大学学报》2003 年第 1 期。
    38 项秀华、吴悠然:《被告人认罪案件简化审理中遇到的问题》,载《检察实践》2004 年第 3 期。
    39 孙彩虹:《透析刑事案件普通程序简易化审理》,载《洛阳大学学报》2004 年第 1 期。
    40 卞建林:《如何看待被告人有罪答辩——辩诉交易的一点启示》,载《政法论坛》第 20 卷第 6 期。
    41 卞建林:《如何看待被告人有罪答辩——辩诉交易的一点启示》,载《政法论坛》第 20 卷第 6 期。
    42 [英]边沁:《道德与立法原理导论》[M],商务印书馆 2002 年版,第 57 页。
    43 高一飞:《不能简化的权利——评刑事简易程序中的国际人权标准》,载《现代法学》2002 年第 4 期。
    44 钟菁:《程序公正的视野——我国刑事诉讼证据展示制度之重构》,载《重庆交通学院学报》2004 年第 3 期。
    45 许建丽:《对“被告人认罪案件”简化审的反思》,载《法学》2005 年第 6 期。
    46 林镜兰:《刑事案件普通程序简易审若干问题探讨》,载《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5 年第 3 期。
    47 樊崇义:《刑事诉讼实施问题与对策研究》〔M〕,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001 年版,第 106 页。
    48 孟梅:《辩护律师调查取证权的几个问题—兼论刑诉法第 37 条和 48 条之冲突》,载《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第 1 期。
    49 王戬:《从国际标准角度看我国律师辩护制度现状及改进》,载《江苏公安专科学院学报》2002 年第 3 期。
    1、梁玉霞著:《论刑事诉讼方式的正当性》,中国法制出版社 2002 年版。
    2、陈瑞华著:《刑事诉讼的前沿问题》,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5 年版。
    3、孙长永著:《沉默权制度研究》,法律出版社 2001 年版。
    4、陈正云著:《刑法的经济分析》,中国法制出版社 1997 年版。
    5、曲新久著:《刑法的精神与范畴》,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0 年版。
    6、[英]彼得·斯坦、约翰·香德著:《西方社会的法律价值》,王献平译,中国法制出版社 2004 年版。
    7、[意]贝卡里亚:《论犯罪与刑罚》,黄风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93 年版。
    8、[美]爱伦·豪切斯泰勒·斯黛丽、南希·弗兰克著:《美国刑事法院诉讼程序》,陈卫东、徐美君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2 年版。
    9、《德国刑事诉讼法典》,李昌珂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5 年版。
    10、《意大利刑事诉讼法典》,黄风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4 年版。
    11、彭勃著:《日本刑事诉讼法通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2 年版。
    12、《日本刑事诉讼法》,宋英辉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0 年版。
    13、《俄罗斯联邦刑事诉讼法》,黄道秀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3 年版。
    1、陈卫东主编:《被告人认罪案件简化审理程序》,中国检察出版社 2004 年版。
    2、陈光中主编:《辩诉交易在中国》,中国检察出版社 2003 年版。
    1、王俊民、仲正康:《刑事诉讼普通程序简化审定位》,载《法学》2003 年第 3期。
    2、李峰、沈达明:《普通程序简易审的理论反思》,载《鲁行经院学报》2003年第 3 期。
    3、倪业群、陈祖权:《刑事案件普通程序简易化审理中的司法正义与制度保障》,载《广西公安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 年第 4 期。
    4、姚莉:《认罪后的诉讼程序——简易程序与辩诉交易的协调与适用》,载《法学》2002 年第 12 期。
    5、赵敏:《再议我国刑事普通程序简化审》,载《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4 年第 1 期。
    6、袁文雄、黄友根:《析刑事案件普通程序简化审》,载《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3 年第 6 期。
    7、曾雨楼:《沉默自由、诉辩交易与坦白从宽》,载《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03年第 1 期。
    8、魏恒荣:《辩诉交易与诉讼效率——基于成本-收益的经济学分析》,载《福建公安高等专科学院学报》2003 第 2 期。
    9、汤卫松:《辩诉交易制度在我国刑事诉讼中的运用》,载《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 年第 2 期。
    10、万毅、何永军:《司法中公正和效率之关系辨证》,载《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4 年第 6 期。
    11、梁静:《刑事普通程序简易审的价值取向》,载《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第 4 期。
    12、张荣丽:《刑事简易程序比较研究》,载《河北法学》2004 年第 3 期。
    13、李玲、黄哓文、吴祥义、林静:《刑事案件普通程序简易化审理探索》,载《人民检察》2000 年第 10 期。
    14、郑建刚:《刑事案件普通程序简易化审理的经济分析》,载《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 年第 3 期。
    15、李麒、武克良:《刑事普通程序简易审的理念及制度设计》,载《山西大学学报》2002 年第 3 期。
    16、王鲁宁、刘娅琳:《刑事普通程序简化审理评析》,载《彭城职业大学学报》2002 年第 3 期。
    17、王桂芳:《对“被告人认罪案件”简易审程序的理解与思考》,载《宝鸡文理学院学报》2003 年第 6 期。
    18、闵春雷、孙记:《辩诉交易制度透析——兼论我国的“普通程序简化审”》,载《吉林公安高等专科学院学报》2003 年第 3 期。
    19、薛连清、饶光辉:《刑事案件普通程序简化审的理论与实践》,载《上海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 年第 1 期。
    20、张子祥、陈殿福:《再论刑事案件普通程序简便审》,载《法律适用》2002年第 9 期。
    21、刘玉清、曹勇:《简化刑事一审普通程序庭审方式探析》,载《法律适用》2001 年第 9 期。
    22、吴波:《走向平衡:被被害人和被告人权利保障的关系思考》,载《犯罪研究》2004 年第 5 期。
    23、舒海:《对普通程序刑事案件简便审理的探索》,载《徐州教育学院学报》2002 年第 2 期。
    24、朱建新、魏铭:《刑事普通程序简便审若干问题探讨》,载《法律适用》2001年第 12 期。
    25、张建伟:《辩诉交易与讨价还价中的正义》,载《法律适用》2004 年第 3 期。
    26、李忠强:《略论律师在普通程序简易审中的辩护》,载《律师世界》2001 年第 11 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