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和旅游的哲学阐释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随着全球旅游业的迅猛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科学技术”与“旅游”的逐步结合,科学技术旅游(以下简称科技旅游)蓬勃兴起,已成为现代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旅游实践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1世纪的旅游业是现代高科技产业,无论是旅游管理、旅游开发规划和旅游景点建设,还是旅行社运营、旅游交通工具的提升、旅游产品的开发以及旅游服务体系方面,无不注入了现代科学技术的元素。科学技术对未来旅游业的产业结构、产品形式、旅游营销、旅游服务形式、旅游交通通信及旅游业的空间联系方式和地理结构都有着重大影响。科学技术与旅游的结合是一种双赢组合,既有经济效益又有社会效益,发展前景看好,表明了科学技术发展的一种走向。但作为国内新兴的一种旅游方式,目前我国的科技旅游在理论研究、线路开发及场馆建设等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只有构建全民参与的科技旅游社会化组织框架,遵循市场规律,充分挖掘科技旅游自身内涵,才能使之走上可持续的、健康的发展道路。文章根据国内外科技旅游发展情况及研究状况,对河南省开封市科技旅游发展的现状进行比对分析,提出以组织观念、管理模式和促销方式转变为保障,通过创新产品、明确市场、行业联合实现开封市科技旅游开发研究的新思路。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global tourism,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ntinues to progres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travel" the gradual integratio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ourism booming,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part of modern tourism, and tourism play a more practical and more important role. Tourism is a modern 21st century high-tech industry, both tourism management, tourism development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sites, or travel agency operations, upgrading of tourist transport, tourism product development and tourism services system, the all elements of modern technology into the .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n the future of tourism in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product form, tourism marketing, tourism services in the form of travel and tourism, space communications and contact information and geographical structure have a significant impact. The combinatio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tourism is a win-win combination, both have social economic development prospects. But as a travel domestic new way of traveling our country's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research in the theory, line and other aspects of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of venues are still many problems, only for People in Tourism social organizatio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ramework that follows the laws of the market, fully tap the technology Tourist own content, to make the path of sustainable and healthy development. Article under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tourism development of technology and research status, Kaifeng City, Henan Province,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ourism development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an on analysis, on this basis, propose to organize ideas, change management and promotions for the protection, through innovative products, clear the market, indu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mbined to achieve tourism development in Kaifeng new ideas.
引文
①吴昌南:“科技旅游浅探”,韶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4期。
    ①夏征农等:《辞海》,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0年,第1746页。
    ①赵林:“现代信息技术时代旅行社业的发展战略”,贵州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第3期。
    ②巫宁,杨路明:《旅游电子商务理论与事务》,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3年,第4页。
    ①王大悟:《21世纪饭店发展趋势》,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年,第12页。
    ②翁刚民:《现代饭店管理》,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9页。
    ③何建民:《现代酒店管理经典》,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年,第3页。
    ①赵黎明,肖亮:“国内旅游科技研究综述”,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10年,第1期。
    ①吴承照:“中国旅游规划30年回顾与展望”,旅游学刊,2009年,第1期。
    ②朱菲,李庆雷,明庆忠:“可再生能源技术在我国旅游循环经济发展中的应用”,资源开发与市场,2007年,第8期。
    ③李廷勇:“论科技旅游”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2期。
    ①赵万里:“科学技术与社会风险”科学技术与辩证法,1998年,第3期。
    ①徐瑞萍:“论现代化进程中的社会风险与危机教育”,自然辩证法研究,2006年,第4期。
    ②托马斯.古德尔,杰弗瑞.戈比,成素梅,季斌,马惠娣:《人类思想史中的休闲》,昆明:云南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119页。
    ③李益:“论科技进步与休闲”,云南:广西大学,2003年,第5期。
    ④吴必虎:“旅游系统:对旅游活动与旅游科学的一种解释”,旅游学刊,1998年,第1期。
    ①课题组:“河北省旅游景区弘扬科学精神对策研究”,河北学刊,2003年,第5期。
    ②徐瑞萍:“科技时代的社会风险与政府管理——贝克的风险社会理论及其对政府危机管理的启示”,自然辩证通讯,2006年,第4期。
    ③[美]约翰.凯利,赵冉译:《休闲社会学新论》,昆明:云南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276页。
    ①李廷勇:“论科学技术旅游”,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2期。
    ②张燕:“挖掘旅游资源的科学文化内涵,提高旅游产品的文化品位”,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第1期。
    ①张捷,温明华:“知识经济与21世纪的旅游、闲暇业”,旅游学刊,1998年,第4期。
    ①靳涛:“我国科学技术旅游现状和发展对策的研究”,研究与探索,2005年,第9期。
    ①朱丽君:“我国科学技术旅游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科学技术进步与对策,2007年,第4期。
    ②于洪贤:“我国科普旅游的发展现状及发展对策”,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1年,第4期。
    ①张纯成:“科学和技术:是天使亦是魔鬼”,自然辩证法通讯,2004年,第4期。
    ①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北京:北京科学出版社,1990年,第79页。
    ①丘萍,张仁俊,张鹏:“我国城市旅游的科技竞争力评价”,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年,第8期。
    ②曹晨:“略论发展农业科学技术生态观光旅游业”,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第1期。
    ③吴昌南:“科学技术旅游研究述评”,科学技术管理研究,2008年,第7期。
    ①李廷勇:“论科技旅游”,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4年,第3期。
    ①陈志坤:“广西钦州旅游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钦州学院学报,2007年,第6期。
    ②张义芳:“借鉴国外经验,发展我国的青少年科普事业”,科普研究,2000年,第6期。
    [1]夏征农等.辞海[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0.
    [2]Dimitrios Buhalis著,马晓秋,张凌云译.旅游电子商务[M].旅游教育出版社,2004.
    [3]巫宁,杨路明.旅游电子商务理论与事务[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3.
    [4]王大悟.21世纪饭店发展趋势[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
    [5]翁刚民.现代饭店管理[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4.
    [6]何建民.现代酒店管理经典[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7][美]约翰.凯利.赵冉译.休闲社会学新论[M].昆明:云南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8]丁季华.旅游资源学[M].上海:三联书店,1999.
    [9]甘枝茂,马耀峰.旅游资源与开发[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0.
    [10]刘纯.旅游心理学[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0.
    [11]中国科学院.2003高技术发展报告[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12]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M].北京:北京科学出版社,1990.
    [13]周彬.会展旅游管理[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
    [14]麦克尔?波特.竞争优势(夏忠华等译) [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8.
    [15]托马斯.古德尔,杰弗瑞.戈比,成素梅,季斌,马惠娣.人类思想史中的休闲[M].昆明:云南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1]吴昌南.科技旅游浅探[J].韶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4):104-107.
    [2]金颖若.科技旅游论[J].江汉论坛,2003,(10):35-37.
    [3]李耀珍,张妍蕊.信息技术对中国旅行社的影响[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5,(6):43-44.
    [4]黄耀丽,郑坚强,罗平等. GIS和多媒体技术结合在旅行社产品销售中的应用[J].商业研究,2003,(8):19-21.
    [5]谢祥明.科技对现代化饭店的影响[J].饭店现代化,2004,(5):38-40.
    [6]马祥.GPS技术在黄山风景区航测数字化测图中的应用[J].城市勘测,2008,(1):47-50.
    [7]黄河清,杨小川,李全宝.GPS-RTK技术在风景区范围定测中的应用[J].现代测绘,2008,(3):57-59.
    [8]刘海,吴希冰,邓文胜.基于“3S”技术的城郊森林公园土地利用问题分析——以武汉市马鞍山森林公园为例[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7,(12):63-65.
    [9]陈永贵,陈英存,杨润等. GIS技术支持下森林公园道路选线的辅助设计[J].西北林学院学报,2008,(4):71-73.
    [10]王维强.科技博物馆信息服务系统人机界面的设计与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5(4):66-69.
    [11]赵黎明,肖亮.国内旅游科技研究综述[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10,(1):42-45.
    [12]邱宜动.我国旅游交通面临的挑战、机遇与对策[J].企业经济,1995,(2):17-20.
    [13]万德梅.试论武汉市城市旅游功能[J].华中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3):53-56.
    [14]方雪娇,宫辉力. GIS技术在溶洞景区旅游规划中的应用[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5):71-74.
    [15]刘丹丹.3S技术在森林公园规划和管理中的应用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05(6):36-39.
    [16]曾群.遥感技术在旅游规划中的应用[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1):44-46.
    [17]刘颂.航空遥感技术在风景资源调查中的应用——以青岛市“八大关”风景度假区为例[J].同济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5,(2):63-66.
    [18]何华春.RS及GIS技术在风景区规划制图中的应用[J].中南林业调查规划,2002,(4):47-49.
    [19]吴承照.中国旅游规划30年回顾与展望[J].旅游学刊,2009,(1):83-85.
    [20]朱菲,李庆雷,明庆忠.可再生能源技术在我国旅游循环经济发展中的应用[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7,(8):32-34.
    [21]林妙花,陶卓民,沙润.国内外科技旅游的发展及研究综述[J].改革与战略,2009,(2):43-46.
    [22]朱丽君.我国科技旅游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7,(4):32-35.
    [23]李廷勇.论科技旅游[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46-48.
    [24]吴昌南.科技旅游研究述评[J].科技管理研究,2008,(7):23-25.
    [25]伍蓓,伍蕾.基于Web技术的旅游市场信息管理系统[J].计算机与现代化,2000,(5):66-68.
    [26]许碧霞.旅游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应用[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008:81-83.
    [27]陈菁.基于GIS的福建省旅游信息系统研究[J].经济地理,2002,(1):44-46.
    [28]林德荣,郭晓琳.旅游电子商务研究述评[J].旅游学刊,2008,(12):53-55.
    [29]吴春阳,何友全.数据挖掘技术及其在旅游线路规划系统的应用[J].计算机技术与发展,2008,(9):77-79.
    [30]刘传昌.WEB服务平台关键技术及旅游规划引擎的研究[D].北京:北京邮电大学,2007(9):81-83.
    [31]王璐.赛博空间技术及其在虚拟旅游规划中的应用前景初探[J].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3):93-95.
    [32]赵万里.科学技术与社会风险[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1998,(3):97-99.
    [33]徐瑞萍.论现代化进程中的社会风险与危机教育[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6,(4):101-103.
    [34]吴必虎.旅游系统:对旅游活动与旅游科学的一种解释[J].旅游学刊,1998,(1):24-26.
    [35]李益,论科技进步与休闲[D].云南:广西大学,2003,(5):55-57.
    [36]课题组.河北省旅游景区弘扬科学精神对策研究[J].河北学刊,2003,(5):44-46.
    [37]徐瑞萍.科技时代的社会风险与政府管理——贝克的风险社会理论及其对政府危机管理的启示[J].自然辩证通讯,2006,(4):39-41.
    [38]马惠娣.自由时间:人是自由的吗?——兼及消费主义批判[EB/DL]. http.//www.taosl.net/mahdo3.htm.
    [39]刘婷,陈红兵.生态心理学研究述评[EB/DL]. http://www.ecopsychology.athabscall.
    [40]陈荣.浅谈现代科技的发展给旅游业带来的机遇和挑战[J].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8,(6):112-114.
    [41]杨全新.科技旅游渐成热点[N].西藏日报,2000,(7).
    [42]孙兴勤.开发“科技旅游”实现寓教于乐[J].云南科技管理,2000,(1):73-74.
    [43]张金珂.科学技术——现代旅游业发展的强大推力[J].经济论谈,1999,(9):99-100.
    [44]张捷.温明华:知识经济与21世纪的旅游、闲暇业[J].旅游学刊,1998,(4):117-119.
    [45]郭琳,李翠军.浅谈科技和旅游[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3,(增刊):44-47.
    [46]尹泽生.旅游发展中的科技作用[J].旅游学刊,2004,(4):36-38.
    [47]张捷.科技与旅游发展[J].旅游学刊,2004,(3):67-69.
    [48]李廷勇.国外科技旅游的发展状况及启示[J].中国软科学,2003,(12):100-105.
    [49]靳涛.我国科技旅游现状和发展对策的研究[J].经济视角,2005,(9):88-91.
    [50]潘子欣.广东科技旅游发展探讨[J].广东科技,2007,(8):49-50.
    [51]朱宏.科学技术与旅游结合模式探析[J].广东科学技术,2004,(4):24-26.
    [52]于洪贤.我国科普旅游的发展现状及发展对策[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1(4):17-19.
    [53]金艳春,王慧.辽宁科技旅游开发方式创新初探[J].经济研究导刊,2007,(3):154-156.
    [54]王湘,李凌鸥.论旅游业的投入产出问题[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1999,(4):19-21.
    [55]李廷勇.浅论我国新兴旅游产业——科学技术旅游的开发[J].经济问题,2004,(2):67-69.
    [56]陈南江.强化旅游科技,发展科技旅游[J].广东科技,2004,(4):17-18.
    [57]于洪贤,何卓,朱井丽.我国科普旅游的发展现状及发展对策[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4,(3):83-85.
    [58]丘萍,张仁俊,张鹏.我国城市旅游的科技竞争力评价[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8):47-49.
    [59]曹晨.略论发展农业科学技术生态观光旅游业[J].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1):46-48.
    [60]吴昌南.科技旅游研究述评[J].科学技术管理研究,2008,(7):66-69.
    [61]王素萍.对山西发展科学技术旅游的思考[J].经济问题,2005,(4):75-77.
    [62]张义芳.借鉴国外经验,发展我国的青少年科普事业[J].科普研究,2000,(6):66-68.
    [63]张纯成.科学和技术:是天使亦是魔鬼[J].自然辩证法通讯,2004,(4):37-39.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