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刑罚思想中国化论纲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包含着马克思主义刑罚思想的中国化,即马克思主义刑罚思想与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形成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刑罚思想的过程及成果。多年來,我国理论界对马克思主义刑罚思想中国化的过程及成果没有予以足够的关注,尚未有学者对马克思主义刑罚思想中国化进行过专题系统研究。对马克思主义刑罚思想中国化进行全面深入细致的研究,有利于系统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刑罚思想,以及形成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刑罚思想的过程及成果;有利于明析我国刑罚理沦与马克思主义刑罚思想的传承与发展关系,厘清我国刑罚的理论渊源;有利于准确把握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刑罚思想对我国刑事立法、司法实践的影响,进一步用中国化的马克思丰义刑罚思想完善我国的刑事立法,指导我国的刑事司法实践;有利于总结马克思主义刑罚思想中国化的经验教训,推动马克思:仁义刑罚思想中国化的科学发展。
     全文分为绪论、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结语六个部分。绪论部分介绍了选题缘由、本文所涉及的刑罚的概念、刑罚与犯罪的关系、刑罚的本质与刑罚权、刑罚的目的、刑罚的功能、刑罚的基本原则等相关刑罚理论,介绍了有关学者在其他课题的研究中涉及到的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刑罚思想以及部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刑罚思想的研究情况,阐述了木文的研究目标和研究方法等。
     第一章对马克思主义刑罚思想进行了研究。通过对马克思主义有关经典文献的梳理和解读,阐述了马克思、恩格斯刑罚思想的主要内容,包括:体现的罪刑法定、罪刑相适应、刑罚面前人人平等、刑罚人道主义等原则;阐述的刑罚的本质是社会对付违犯它的生存条件的行为的自卫手段,国家不能转让刑罚权,刑罚是犯罪的结果,犯罪威胁着刑罚手段,刑罚只能惩罚人的行为而不能惩罚人的思想,刑罚的目的是惩罚与预防犯罪,资本主义社会的死刑是不公正不适宜的刑罚,劳动改造犯罪人的思想等刑罚的基本论断。阐述了列宁刑罚思想的主要内容,包括:特定时期要从速从严适用刑罚打击犯罪,对经济犯罪、贪污贿赂等犯罪要适用刑罚予以严惩,对犯罪的共产党员要严厉处罚,坚持适用死刑等从严适用刑罚的思想;坚持遵循的有罪必究、刑罚适用一律平等原则;关于高度重视刑罚惩罚与预防犯罪的目的,刑罚人道性、宽缓性,劳动改造罪犯,刑罚与其他手段相配合预防犯罪等基本论断。对马克思主义刑罚思想进行了简要评述,认为马克思主义刑罚思想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深刻的批判性、彻底的革命性、特定的历史性等基本特征,马克思主义刑罚思想借鉴吸收并发展了人类刑罚理论发展成果,分析了列宁刑罚思想对马克思、恩格斯刑罚思想的继承与发展以及列宁刑罚思想的局限性等。
     第二章对马克思主义刑罚思想中国化的第一次飞跃所形成的毛泽东思想中刑罚思想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毛泽东思想中的刑罚思想的主要内容为:阐述刑罚的目的是惩罚与预防犯罪,刑罚的对象不包括思想,罪刑相适应、刑罚适用一律平等、刑罚人道主义原则等符合中国国情的刑罚基本理论:阐明惩办与宽大相结合的刑罚政策思想,决不能废除死刑、坚持少杀慎杀方针、实行死刑缓期执行的死刑政策思想,适用刑罚严厉惩治贪污等职务犯罪,对犯罪的共产党员从重处罚等思想;提出适合中国国情的刑罚体系与执行制度,劳动改造罪犯等制度思想。论述了毛泽东思想中的刑罚思想对我国刑事法制建设实践的影响。对毛泽东思想中的刑罚思想进行了简要评述,论述了其强调了刑罚本质的阶级性、突出了刑罚建立及适用的革命性、体现了刑罚适用执行方法群众性、彰显了刑罚思想的实践实践性等基本特征。在简要概括毛泽东思想中的刑罚思想对马克思主义刑罚思想进行继承吸收的基础上,论述了毛泽东思想中的刑罚思想对马克思主义刑罚思想的创新发展主要体现在;提出了惩办与宽相结合、死刊缓期执行的刑罚思想,独创管制刑种,提出了刑罚体系与刑罚执行制度思想,注重发挥群众在适用执行刑罚打击犯罪、改造罪犯、创立刑罚制度中的作用等。同时还对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于特定时期形成的,一些不切实际、违背刑罚发展规律的刑罚的认识及其实践,如适用刑罚打击犯罪制定指标,刑罚打击的扩大化、法律虚无主义,废除旧法的简单化倾向等问题进行了分析。
     第三章对马克思主义刑罚思想中国化的第二次飞跃所形成的中国特色补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9罚思想进行了研究。分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刑罚思想主要包括:阐述涉及的罪刑法定、刑罚适用一律平等、刑罚人道主义原则,明确刑罚的对象与目的,提出刑罚不能适用于人的思想,刑罚具有惩罚犯罪、预防犯罪的目的等体现刑罚科学的刑罚基本理论;提出满足社会发展需要的坚持“严打”方针、依法从重从快适用刑罚"打击严重刑事犯罪,适用刑罚严厉打击经济犯罪、腐败犯罪的“严打”政策思想,惩办与宽大相结合、宽严相济的刑罚政策以及保留死刑并慎用死刑的死刑政策思想;强调建立统筹兼顾的刑罚与其他手段相配合进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以及劳动改造罪犯的制度思想等。论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沦体系中的刑罚思想对中国刑事法制建设实践的影响。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刑罚思想进行了简要评述,论述了其所具有的“严打”思想较为突出、刑罚法治思想得到彰显、适应社会发展的实践性较强、以人为本统筹发展性得到体现等特征。论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刑罚思想对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刑罚思想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发展。主要体现在:明确系统提出依法“严打”思想,在法律框架内依法适用刑罚严厉打击犯罪,将惩办与宽大相结合的刑罚思想发展为宽严相济的刑罚思想,明确提出刑罚与其他手段相配合进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刑罚思想,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刑罚思想的法治性、以人为本统筹发展性等。在此基础上,对马克思主义刑罚思想中国化的第二次飞跃进行了简要的总结。
     第四章对马克思主义刑罚思想中国化进行了评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刑罚思想中国化的特点,主要是:继承性与发展性的统一,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统一,阶段性与整体性的统一,系统性与开放性的统一。分析了马克思主义刑罚思想中国化的启示,就是: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上义刑罚思想为指导,必须立足于中国的国情,必须与与中国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必须与中国优秀传统刑罚文化相结合,必须借鉴吸收国际社会刑罚理论发展的文明成果等。分析了马克思主义刑罚思想中国化的意义,指出马克思主义刑罚思想中国化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刑罚思想,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刑罚思想,推动了中国的刑罚立法与司法实践的发展。
     结语部分对全文进行了简要总结。
     本文主要创新之处:
     一、选题的创新。无论是在刑事法领域还是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领域,目前尚未发现有学者对马克思主义刑罚思想中国化这一课题进行过专题研究,该课题的系统研究还是个空白。
     二、研究内容的创新。虽然有学者对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的部分刑罚思想以及我国的刑罚理论进行过分析研究,但尚未有学者对马克思主义刑罚思想与中国实际和吋代特征相结合,形成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刑罚思想的过程及成果进行过系统研究;尚未对毛泽东思想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刑罚思想,及其与马克思主义刑罚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关系进行过分原研究;尚未对毛泽东思想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刑罚思想对我国刑事立法、司法实践的影响作用进行过系统研究;尚未对马克思主义刑罚思想中国化的启示进行过分析总结,而上述内容均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三、研究方法创新。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专业与刑事法学业的研究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贯穿于整个研究过程。
Sinicization of Marxism contains the sinicization of Marxism penalty thought, namely the process and achievements that Marxist's penalty thought is combined with the specific situation and the stamp of the age, and forms the sinicization of Marxism penalty thought. Over the years, the theory circles haven't pay enough attention to the process and achievements of the sinicization of Marxism penalty thought and until now, there is no scholar to make systematic research on it. The thorough, deeper and comprehensive research of the Marxism penalty thought firstly can help to systematically master the penalty thought of classic writers of Marxism, as well as the process and achievements of the Marxism penalty thought's sinicization; secondly, it can contribute to acknowledge the relationship of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between the China penalty thought and the Marxism penalty thought and then to figure out the origins of our country's penalty thought; thirdly, it can be used to correctly master the influence of the Marxism penalty thought's sinicization on China's criminal legislation and judicial practice, so we can further use it to perfect our country's criminal legislation and guide our country's judicial practice; the last, it can benefit to draw lessons during the sinicization of Marxism penalty thought an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arxism penalty thought's sinicization.
     The full-text contains six parts-an introduction, four chapters and the conclusion. The first part introduces the reason to select this topic and the related penalty theories such as the involved definitions of penalty in the pap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nalty and criminal, the essence of penalty and the power of punishment, the aim and function of penalty as well as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penalty. In addition to those, it also introduces some Marxism classic writers'penalty thought involved in some scholars'research on other subjects and some research on Marxism penalty thought. In the end, the introduction explains the goal and the methods of research in this paper.
     The first chapter mainly studies the Marxism penalty thought. Through the review and interpretation of classical documents about Marxism, it explains the main ideas of Marxism penalty thought, which includes the principle of legality, the balance between a crime and a punishment, the equality before the criminal law, the principle of humanitarianism of punishment, etc. It also states some basic assertions about penalty. The essence of penalty means the self-defense methods which are used by society to handle with the deeds violating the living conditions. A country can't transfer the possession of the power of punishment. The punishment is the result of criminal and criminal threats the means of penalty. Penalty can only punish the behavior but not thought. The aim of penalty is to punish and prevent crime. The death penalty in capitalist society is unfair and unfortunate. Manual labor can remold ideology.
     The first chapter also illustrates the main ideas of Lenin's penalty thought which include the penalty in the special time should be quick and severe; severely punishment of the economic crime, the corruption and bribery and the communist who commit a crime; the adherence to deal with crime severely such as death penalty and the principles of the equality before the criminal law. For the purpose of highly attention to the punishment of penalty and the prevention of crime, the penalty should be humanitarian and lenient and remould criminal through manual labor; the penalty should coordinate with other means to prevent crimes. This chapter at last briefly comments the Marxism penalty thought which thinks that the penalty thought of Marxism has the distinct class character, deep critical character, thorough revolution character and particular historical character. Marxism refer, absorb and then develop the fruit of developed penalty theories as well as analyze how Lenin's penalty thought inherit and develop Marx and Engels' penalty thought and the limitation of Lenin's.
     The second chapter studies Mao Zedong's penalty thought which formed during the first leap of Marxism penalty thought's sinicization. It analyzes the main ideas of Mao Zedong's penalty thought which includes: the aim of penalty is to punish and prevent crime; the objects of penalty don't contain ideology; the balance between a crime and a punishment; the equality before the criminal law, the principle of humanitarianism of punishment, etc. All these conform to China's national condition. It clarifies the penalty thought which advocates punishment combined with the leniency and the death penalty firmly can't be abolished:the principle to kill less and cautiously; to carry out suspended death sentences; to severely punish the duty crime such as corruption and the communist who commit a crime; to put forward the penalty system, the executive procedure and the labor reform of criminal from the China's national situation. This chapter also discusses how Mao Zedong's penalty thought influences the practice of China's construction of criminal monocracy; briefly comments Mao Zedong's penalty thought and states its essential features:assert the class character of penalty, highlight the revolution character of the foundation and fitness of penalty, reflect the popular character of means to carry out the suitable penalty and exert the practicality of penalty thought. On the basis of the briefly conclusion on the Mao Zedong's penalty thought's inheritance and absorption of Marxism penalty thought, this chapter also states the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Mao's thought which is embodied in:put forward the thought-punishment combined with the leniency and suspended death sentences; original created regulation punishment; propose penalty system and punishment executing system; value the importance of the masses to fight crime, remould criminals and put up penalty system through carrying out penalty. At the same time it analyzes the problems which formed by China's communists representing as Mao Zedong in the special time. These include the cognition and practice which unpractical and violate the laws of penalty development such as to set indication in fighting with crime, the enlargement of cracking down on crime, legal nihilism and the trend of simplification during the abolishing of the old law.
     The third chapter studies penalty thought included in the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which formed during the second leap of Marxism penalty thought's sinicization the main ideas of which includes:to expound the principle of legality, the balance between a crime and a punishment, the equality before the criminal law, the principle of humanitarianism of punishment, etc.; clarify the target population and the aim; one of the aim of penalty is to punish and prevent crime. It puts forward the principle of clamping down to meet the needs of social development, the quickly and severely penalty to strike with the serious crimes; severely punishment of the economic crime, the corruption and bribery and the communist who commit a crime; the adherence to deal with crime severely such as death penalty and the principles of the equality before the criminal law. It emphasizes the foundation of overall penalty coordinated with other means to conduct all facets of public security as well as the thought of remoulding the criminals through labor. This chapter also illustrates how the penalty thought in the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nfluences the practice of China's criminal laws' construction and give it a briefly comment: states its features—highlights its "clamping down" thought, manifests the thought ruled by law, strengthens the practicality of coordination with the social development and reflects the overall development which put people first. And it also illustrates how the penalty thought consisted in the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s innovate and develop Marxism's sinicizing penalty thought on the basis of inheritance which mainly reflects in clarifying and systematically putting forward the thought of clamping down according to the law, severely striking crimes through properly applying to law, developing the punishment combined with the leniency into combining lenience and strictness, explicitly bringing up the conducts of all facets of public security through penalty with other means, developing the rule by law of Marxism and its sinicizing thought and the overall development of the thought that people first. And on this, it conducts the briefly conclusion on the second leap of Marxism penalty thought.
     The fourth chapter comments and expounds the characters of the sinicization of Marxism penalty thought which mainly includes the unification of inheritance and expansibility, theory and practice, periodicity and integrity and systematic and openness. This chapter analyses the revelation of sinicization of Marxism penalty thought which is that our penalty must be guided by Marxism penalty thought, base upon the condition of China and be combined with China's traditional and excellent penalty culture and then learn and absorb the fruit of international penalty development. This chapter also analyses the meanings of the sinicization of Marxism penalty thought. It helped to promote the fonnation of the Marxism penalty thought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the enrichment of Marxism penalty thought and the development of legislation and judicial practice of China.
     Conclusion part briefly summarized and summed up full text.
     There are some new points in this paper:
     First, the new point in the selected title. There is no scholar to make systematic research on the sinicization of Marxism penalty thought not only in the area of criminal law but also in Marxism penalty thought's sinicization. The systematic research is nearly a vacancy.
     Second, the new point in the research contents. Although some scholars have done some research on the Marxism-Leninism, Mao Zedong Thought and Deng Xiaoping Theory, there is no scholar to systematically study the process and fruit of Marxism penalty thought combined with China's practice and the features of the time and then formed the sinicizing Marxism penalty thought; no analysis about the Mao Zedong's thought and the penalty thought concluded in Socialist theory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s well as how it inherit and develop Marxism penalty thought; no study on how the penalty thought of Mao Zedong thought and Socialist theory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nfluence the criminal legislation and judicial practice; no conclusion about the revelation of the Marxism penalty thought's sinicization. However, all these contents are the emphasis of this paper.
     Third; the new point in research methods. This paper organically combines the research methods of the subject of Marxism's sinicization and the criminal law. These methods run through in the whole research course.
引文
①[苏]苏联司法部全苏法学研究室主编:《苏联刑法总论》(下册),彭仲文译,大东书局1950年版,第191页。
    ②陈兴良著:《走向哲学的刑法学》(第2版),法律出版社2008年版,第18页
    ③本选题于2010年6月被江苏省教育厅评为江苏省2010年度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参见苏教研[2010]6号《判刑公布“江苏省研究生培养创新工程”2010年度项目评选结果的通知》:于2011年5被扬州大学确定为2010年度校人文社科研究项目。
    ①马克昌主编:《刑罚通论》,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13页。
    ②王作富主编:《中国刑法通用》,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211页。
    ③何秉松主编:《刑法教科书》,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年修订版,第523页。
    ④张明楷著:《刑法学》,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第393页。
    ①高铭暄、王作富主编:《刑法总结》,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61页。
    ②[意]贝卡利亚著:《论犯罪与刑罚》,黄风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3年版,第60页。
    ③[意]贝卡利亚著:《论犯罪与刑罚》,黄风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3年版,第59页。
    ①[意]贝卡利亚著:《论犯罪与刑罚》,黄风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3年版,第56-57页。
    ②何秉松主编:《刑法教科书》,中国法制出版社1997年版,第63页。
    ③屈耀伦:《预防与报应:刑罚目的的二元构建》,载《法学评论》2006年第1期(总第135期)。
    ④董鑫主编:《刑法》,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6年版,第167页。
    ⑤何秉松主编:《刑法教科书》,中国法制出版社1997年版,第63页。
    ⑥曲新久著:《刑法的精神与范畴》,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8页。
    ①马克昌主编:《刑罚通论》,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39页。
    ②邱兴隆、许章润著:《刑罚学》,群众出版社1998年版,第57页; 何秉松主编:《刑法教科书》,中国法制出版社1997年版,第451-452页。
    ③邱兴隆、许章润著:《刑罚学》,群众出版社1998年版,第58页。
    ④李龙主编:《西方法学名著提要》,江西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90页。
    ①何秉松主编:《刑法教科书》,中国法制出版社1997年版,第455页。
    ②马克昌主编:《刑罚通论》,武汉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26-27页。
    ③张明楷著:《刑法学》(上册),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第397页。
    ④马克昌主编:《刑罚通论》,武汉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58页。
    ⑤马克昌主编:《刑罚通论》,武汉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59页。
    ⑥[英]戴维·M·沃克著:《牛津法律大辞典》,李双元等充,2003年7月版,第772页。
    ⑦邱兴隆等著:《刑罚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29页.
    ⑧[德]格尔著:《法哲学原理》,范扬、张企泰译,商务印书馆1962年版,第103页。
    ①陈兴良著:《走向哲学的刑法学》(第2版),法律出版社2008年版,第351页。
    ②田宏杰著:《中国刑法现代化研究》,中国方正出版社2000年12月版,第106页。
    ③邱兴隆等著:《刑罚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35页.
    ④[意]贝卡利亚著:《论犯罪与刑罚》,黄风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3年版,第42页。
    ⑤陈兴良著:《走向哲学的刑法学》(第2版),法律出版社2008年版,第353页。
    ①陈兴良著:《走向哲学的刑法学》(第2版),法律出版社2008年版,第355页。
    ②陈兴良著:《走向哲学的刑法学》(第2版),法律出版社2008年版,第63页。
    ③林山田著:《刑罚通论》下册,台北1998年增订6版,第696页。
    ④邱兴隆、许章润著:《刑罚学》,群众出版社1998年版,第69页
    ⑤马克昌主编:《刑罚通论》,武汉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41页。
    ①张明楷著:《刑法学》,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第407页。
    ②何秉松主编:《刑法教科书》,中国法制出版社1997年版,第458-461页。
    ③陈正云著:《刑法的精神》,中国方正出版社1999年版,第268页
    ①[意]贝卡利亚著:《论犯罪与刑罚》,黄风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3年版,第109页。
    ②周振想著:《刑罚适用论》,法律出版社1990年版,第160、199页。
    ③[法]孟德斯鸠著:《波斯人信札》,婉玲译,商务印书馆1962年版,第141页。
    ④曲新久著:《刑法的精神与范畴》,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451页。
    ⑤[意]贝卡利亚著:《论犯罪与刑罚》,黄风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3年版,第109页。
    ①[意]贝卡利亚著:《论犯罪与刑罚》,黄风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3年版,第109页。
    ②[法]孟德斯鸠著:《波斯人信札》,婉玲译,商务印书馆1962年版,第141页。
    ③[英]边沁著:《立法原理—刑法典原理》,孙力等译,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69-70页
    ④[英]边沁著:《立法原理—刑法典原理》,孙力等译,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70页
    ⑤王海明著:《公正平等人道—社会治理的道德原则体系》,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87页。
    ⑥[德]康德著:《法的形而上学原理》,沈叔平译,商务印书馆1991年版,第164页。
    ①邱兴隆著:《刑罚理性导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19-20页。
    ②邱兴隆著:《刑罚理性导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315-316页。
    ③曲新久著:《刑法的精神与范畴》,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578页。
    ④陈兴良著:《刑法人价值构造》,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430页。
    ⑤[英]洛克著:《政府论》(下),瞿菊农、叶启芳译,商务印书馆1964年版,笫59页。
    ⑥[意]贝卡利亚著:《论犯罪与刑罚》,黄风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3年版,第109页。
    ⑦[意]贝卡利亚著:《论犯罪与刑罚》,黄风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3年版,第109页。
    ①[意]贝卡利亚著:《论犯罪与刑罚》,黄风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3年版,第73-74页。
    ②高铭暄、马克昌主编:《刑法学》(上编),中国法制出版社1999年版,第421页。
    ③邱兴隆著:《刑罚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145-148页。
    ④[意]贝卡利亚著:《论犯罪与刑罚》,黄风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3年版,第45页。
    ⑤[意]贝卡利亚著:《论犯罪与刑罚》,黄风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3年版,第45页。
    ①陈兴良著:《刑法哲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645页。
    ②邱兴隆等著:《刑罚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380页。
    ③王作富主编:《中国刑法适用》,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286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379页。
    ⑤《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416页。
    ⑥霍小力:《马克思主义视角下的报应刑刑罚目的》,中国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3月。
    ⑦邸瑛琪、房清侠著:《马克思恩格斯刑法思想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236-237页。
    ⑧霍小力:《马克思主义视角下的报应刑刑罚目的》,中国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3月。
    ①李光灿、吕世伦主编:《马克思恩格斯法律思想史》(修订版),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第63页。
    ②蔡道通:《刑罚的限度性与改造教育目的—毛泽东刑罚哲学思想初论》,载《毛泽东思想研究》2004年3月第2期。
    ③宋世杰:《论毛泽东法学思想及其发展》,载《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3年11月第27卷第6期。
    ④张震:《关于毛泽东法律思想的综合评述》,载《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23卷。
    ⑤彭新林、杨维:《深入学习江泽民法治思想扎实进刑事法治建设》,载《法制与社会》2008年第2期。
    ⑥霍小力:《马克思主义视角下的报应刑刑罚目的》,中国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3月。
    ⑦邸瑛琪、房清侠著:《马克思恩格斯刑法思想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227-232页。
    ⑧蔡道通:《刑罚的限度性与改造教育目的—毛泽东刑罚哲学思想初论》,载《毛泽东思想研究》2004年3月第2期。
    ⑨朱红祥:《浅析毛泽东的法制思想及局限性》,载《唯实·法制建设》2008年第3期。
    ⑩霍小力:《马克思主义视角下的报应刑刑罚目的》,中国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3月。
    ①李光灿、吕世伦主编:《马克思恩格斯法律思想史》(修订版),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第109页
    ②胡玉鸿著:《司法公正和理论根据—经典作家的分析视角》,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第173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72页。
    ④霍小力:《马克思主义视角下的报应刑刑罚目的》,中国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3月。
    ⑤蔡道通:《毛泽东刑法哲学思想论纲》,南京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2年4月。
    ⑥邸瑛琪、房清侠著:《马克思恩格斯刑法思想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256页。
    ⑦李光灿、吕世伦主编:《马克思恩格斯法律思想史》(修订版),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第65页
    ①吕世伦主编:《列宁法律思想史》,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第661页。
    ②蔡道通:《刑罚的限度性与改造教育目的——毛泽东刑罚哲学思想初论》,载《毛泽东思想研究》2004年3月第2期。
    ③梅达成、胡兴:《论毛泽东的刑罚思想及其现实意义》,载《毛泽东思想研究》2005年7月期。
    ④高格:《马克思恩格斯论刑法的基本原则》,载《法制与社会发展》1997年第6期。
    ⑤王海英:《论马克思、恩格斯的刑法思想》,载《中国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2年第7期。
    ⑥邸瑛琪、房清侠著:《马克思恩格斯刑法思想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211-214页。
    ⑦李光灿、吕世伦主编:《马克思恩格斯法律思想史》(修订版),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第105页
    ①吕茂:《毛泽东刑法思想探略》,载《郴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10月第21卷第5期。
    ②家林:《试论邓小平对毛泽东刑法思想的发展》,载《宁德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第3期。
    ③沈志先:《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中国化的新成果(上篇)——江泽民的法治思想初探》,载《政治与法律》2008年第1期。
    ④邸瑛琪、房清侠著:《马克思恩格斯刑法思想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240-241页。
    ⑤王海英:《论马克思、恩格斯的刑法思想》,载《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2年第7期。
    ⑥吕世伦主编:《列宁法律思想史》,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第830页。
    ⑦家林:《试论邓小平对毛泽东刑法思想的发展》,载《宁德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第3期。
    ①蔡道通:《毛泽东刑法哲学思想论纲》,南京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2年4月。
    ②张震:《关于毛泽东法律思想的综合评述》,载《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23卷。
    ③权小虎:《马克思主义法学中国化的法制实践——略论中共三代领导核心的刑法思想》,载《新西部》2008年第8期。
    ④李光灿、吕世伦主编:《马克思恩格斯法律思想史》(修订版),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第107页
    ⑤李光灿、吕世伦主编:《马克思恩格斯法律思想史》(修订版),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第204页
    ⑥吕世伦主编:《列宁法律思想史》,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第700-701页。
    ⑦吕世伦主编:《列宁法律思想史》,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第799页。
    ⑧吕世伦主编:《列宁法律思想史》,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第673页。
    ⑨吕世伦主编:《列宁法律思想史》,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第25页。
    ①杨庆文:《当代中国刑法史研究》,浙江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5年4月。
    ②蔡道通:《毛洋东刑法法律思想的哲学意蕴》,载《法制现代化研究(第十一卷)》。
    ③蔡道通:《毛泽东刑法哲学思想论纲》,南京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2年4月。
    ④周会德:《毛泽东法律思想的历史地位及其当代价值》,载《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第5期。
    ⑤蔡道通:《毛泽东刑法哲学思想论纲》,南京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2年4月。
    ⑥高广瑞:《毛泽东法律思想述略》,载《政治与法律》1996年第6期。
    ⑦周会德:《毛泽东法律思想的历史地位及其当代价值》,载《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第5期。
    ⑧张震:《关于毛泽东法律思想的综合评述》,载《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23卷。
    ⑨刘为国:《邓小平刑事法治思想述评》,载《池州师专学报》2005年4月第19卷第2期。
    ⑩刘潇潇:《论邓小平对毛泽东法制思想的继承和超越》,载《求索》2003年第5期。
    ①吕世伦主编:《列宁法律思想史》,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第667-668页。
    ②沈志先:《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中国化的新成果(上篇)——江泽民的法治思想初探》,载《政治与法律》2008年第1期。
    ③朱红祥:《浅析毛泽东的法制思想及其局限性》,载《唯实·法制建设》2008年版第3期。
    ④白明政:《试析邓小平法制思想的主要内容》,载《理论与当代》2000年第9期。
    ⑤沈志先:《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中国化的新成果(上篇)——江泽民的法治思想初探》,载《政治与法律》2008年第1期。。
    ⑥李光灿、吕世伦主编:《马克思恩格斯法律思想史》(修订版),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第106页
    ⑦杜成华著:《马克思哲学与法律社会学理论研究》,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第55页。
    ①王友才:《试论毛泽东关于劳动改造罪犯的思想》,载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编:《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发展的贡献》,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610页。
    ②王友才:《试论毛泽东关于劳动改造罪犯的思想》,载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编:《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发展的贡献》,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610页。
    ③严水:《试论毛泽东法制思想》,载《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5年4月第26卷第4期。
    ④杨积堂:《邓小平刑罚思想初探》,载《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第23卷2001年第1期。
    ⑤钱叶六:《邓小平刑罚思想述要》,载《南都学坛》(人文社会科学学报)2008年5月第28卷第3期。
    ⑥周毓业:《略论邓小平的刑法思想》,载《法学探索》1994年第4期。
    ⑦蔡道通:《毛泽东刑法哲学思想论纲》,南京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2年4月。
    ⑧李光灿、吕世伦主编:《马克思恩格斯法律思想史》(修订版),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第22页
    ①梅达成、胡兴:《论毛泽东的刑罚思想及其现实意义》,载《毛泽东思想研究》2005年7月期。
    ②杨庆文:《当代中国刑法史研究》,浙江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5年4月。
    ③蒋传光:《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中国化及其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载《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7月第36卷第4期。
    ④杨积堂:《邓小平刑罚思想初探》,载《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第23卷2001年第1期。
    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88页。
    ②邸瑛琪、房清侠著:《马克思恩格斯刑法思想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223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141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61年版,第68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1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326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71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76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1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323-324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139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139-140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140-141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148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460页。
    ②[英]边沁著:《立法原理刑法典原理》,孙力等译,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68-69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52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12页。
    ⑤《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12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57版,第648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703。
    ③邸瑛琪、房清侠著:《马克思恩格斯刑法思想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202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57版,第118-119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1961版,第578-579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6版,第149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9版,第449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6版,第148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1961年版,第579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167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169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111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人民出版社1935年版,第197-198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8卷,人民出版社1964年版,第371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人民出版社1963年版,第546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09页。
    ②邸瑛琪、房清侠著:《马克思恩格斯刑法思想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68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1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323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701-702页。
    ⑤邸瑛琪、房清侠著:《马克思恩格斯刑法思想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35-36页。
    ⑥高明暄主编:《新中国刑法的理论与实践》,河南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28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2卷,人民出版社1962年版,第296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2卷,人民出版社1965年版,第235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74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379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43页。
    ③林准主编:《中国刑法教程》,人民法院出版社1989年,第36-38页。
    ④邸瑛琪、房清侠著:《马克思恩格斯刑法思想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28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390-091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140-141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71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623-624页。
    ①邸瑛琪、房清侠著:《马克思恩格斯刑法思想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237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16-17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16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17页。
    ⑤《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16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148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578页。
    ③付子堂著:《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82-83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148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72页。
    ②王立峰:《以法律惩罚的批判:马克思主义的进路》,载《战略与管理》2003年第6期。
    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1961年版,第578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623页。
    ①王海英:《论马克思、恩格斯的刑法思想》,载《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2年第7期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1961年版,第577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1961年版,第579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1961年版,第578页。
    ⑤《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05页。
    ①邸瑛琪、房清侠著:《马克思恩格斯刑法思想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240页。
    ②邸瑛琪、房清侠著:《马克思恩格斯刑法思想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241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49页。
    ④邱国梁著:《马克思主义犯罪学》,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8年版,第81页。
    ⑤王友才:《试论毛泽东关于劳动改造罪犯的思想》,载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编:《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发展的贡献》,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4年版,第610页。
    ①何秉松主编:《刑法教科书》,中国法制出版社1997年版,第50页。
    ②《列宁全集》第33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85页。
    ③《列宁全集》第33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369页。
    ①《列宁专题文集·论社会主义》,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01页。
    ②龚廷泰著:《列宁法律思想研究》,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76页。
    ③《列宁全集》第35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130页。
    ④《列宁全集》第36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375页。
    ①《列宁专题文集·论社会主义》,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08页。
    ②《列宁专题文集·论社会主义》,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09页。
    ③《列宁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428页。
    ④《列宁全集》第52卷,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238页。
    ⑤《列宁全集》第34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295页。
    ①《列宁论新经济政策》,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47页。
    ②《列宁论新经济政策》,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145页。
    ③《列宁专题文集·论无产阶级政党》,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83页。
    ④《列宁全集》第60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227页。
    ①《列宁全集》第52卷,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326-327页。
    ②《列宁专题文集·论社会主义》,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68页。
    ③《列宁专题文集·论无产阶级政党》,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32-333页。
    ④《列宁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426页。
    ①《列宁专题文集·论社会主义》,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09-310页。
    ②《列宁全集》第34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470页。
    ③《列宁全集》第37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175-176页。
    ④《列宁全集》第33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369页。
    ⑤《列宁全集》第52卷,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326页。
    ⑥《列宁全集》第43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186页。
    ⑦《列宁全集》第43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135页。
    ①《列宁全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364页。
    ②[意]贝卡利亚著:《论犯罪与刑罚》,黄风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3年版,第72页。
    ③[意]贝卡利亚著:《论犯罪与刑罚》,黄风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3年版,第42-43页。
    ①《列宁全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452页。
    ②《列宁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581页。
    ③《列宁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267页。
    ④《列宁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268页。
    ①《列宁专题文集·论社会主义》,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09页。
    ②《列宁全集》第51卷,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275-276页。
    ③《列宁全集》第51卷,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476-477页。
    ④《列宁全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364页。
    ①《列宁全集》第33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334页。
    ②《列宁全集》第33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342页。
    ③《列宁全集》第36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397页。
    ④《列宁全集》第36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412页。
    ⑤《列宁全集》第43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195-196页。
    ①《列宁全集》第60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227页。
    ②《列宁全集》第36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37页。
    ③《列宁全集》第36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150页。
    ④《列宁全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360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550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378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8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62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702-703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43页。
    ④《列宁全集》第16卷,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292页。
    ⑤《列宁专题文集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88页。
    ①《列宁全集》第39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378页。
    ②《列宁全集》第36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105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0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352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24页。
    ⑤《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648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70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3卷,人民出版社1962年版,第552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701页。
    ④《列宁全集》第33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271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1961年版,第580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人民出版社1965年版,第237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人民出版社1965年版,第567-568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61年版,第130页。
    ⑤《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860页。
    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人民出版社1965年版,第236页。
    ⑦《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人民出版社1965年版,第235页。
    ①《列宁全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360页。
    ②《列宁全集》第31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109页。
    ③《列宁全集》第12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317页。
    ④《列宁全集》第29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131页。
    ⑤《列宁全集》第39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377页。
    ⑥《列宁全集》第20卷,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16页。
    ⑦《列宁全集》第35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237页。
    ⑧龚廷泰著:《列宁法律思想研究》,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224页。
    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279页。
    ①龚延泰著:《列宁法律思想研究》,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290页。
    ②《列宁全集》第34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471页。
    ③吕世伦主编:《列宁法律思想史》,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第37-38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人民出版社1965年版,第111页。
    ⑤《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第121-122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22页。
    ②蔡宝刚著:《经济现象的法律逻辑——马克思法律反作用思想研究》,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2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61年版,第291-292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183页。
    ⑤《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61年版,第292页。
    ⑥《列宁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93页。
    ①《列宁全集》第41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55页。
    ②付子堂著:《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165页。
    ①《列宁全集》第34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263页。
    ②《列宁全集》第43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186页。
    ③《列宁全集》第33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371页。
    ④《列宁全集》第60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227页。
    ①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册,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42页。
    ②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三中全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册,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826页。
    ①蔡道通:《毛泽东刑法哲学思想论纲》,南京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2年4月。
    ②付子堂著:《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216页。
    ①《毛泽东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9页。
    ②《董必武选集》,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352页
    ③《董必武政治法律文集》,法律出版社1986年版,第524页。
    ④《毛泽东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98页。
    ⑤周恩来:《政务院关于加强人民司法工作的指示》,载《新华日报》1950年12月号。
    ①《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32页。
    ②《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31页。
    ③《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09页。
    ④《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5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1年版,第476页。
    ⑤《董必武政治法律文集》,北京法律出版社1986年版,第452页。
    ①《毛泽东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20页。
    ②《彭真文选》,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209页。
    ③《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1=6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年版,第546页。
    ①《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476页。
    ②《彭真文选》,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257页
    ③《董必武政治法律文集》,法律出版社1986年版,第536-537页。
    ④《毛泽东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9页。
    ⑤《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307页。
    ⑥《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3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89年版,第311页。
    ①《董必武政治法律文集》,法律出版社1986年版,第280-281页。
    ②《刘少奇选集》下册,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254页。
    ①《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767页。
    ②《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314页。
    ③《刘少奇选集》上册,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379-380页。
    ④《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238-1239页。
    ⑤《毛泽东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72页。
    ⑥《毛泽东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18页。
    ①《董必武政治法律文集》,法律出版社1986年版,第451-452页。
    ②《刘少奇选集》下册,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254页。
    ③《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26页。
    ①《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767页。
    ②《毛泽东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9页。
    ③《毛泽东文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307页。
    ④《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2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88年版,第124页。
    ⑤《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2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88年版,第296页。
    ⑥《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6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年版,第331页。
    ⑦《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6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年版,第97页。
    ⑧《毛泽东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08页。
    ①《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70页。
    ②《毛泽东农村调查文集》,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271页。
    ③《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767页。
    ④《毛泽东文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86页。
    ⑤《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271页。
    ⑥《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2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88年版,第296页。
    ⑦《毛泽东选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59页。
    ⑧《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1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87年版,第729页。
    ⑨《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2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88年版,第37页。
    ①《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8页。
    ②《毛泽东文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284页。
    ③《毛泽东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59页。
    ④《刘少奇选集》下册,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524-255页
    ⑤《毛泽东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44页。
    ⑥《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2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88年版,第295-296页。
    ①《毛泽东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23页。
    ②《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2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88年版,第280-281页。
    ③《毛泽东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21页。
    ④《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2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88年版,第358页。
    ①《毛泽东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91页。
    ①《毛泽东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93页。
    ②《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3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89年版,第127页。
    ③《毛泽东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9页。
    ④《董必武选集》,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58页
    ⑤《董必武选集》,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59页
    ①《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2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88年版,第112页。
    ②《毛泽东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91页。
    ③《毛泽东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21页。
    ④《毛泽东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94页。
    ⑤《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6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年版,第3页。
    ①《毛泽东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92-193页。
    ②《毛泽东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02页。
    ③《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2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88年版,第298页。
    ①《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296页。
    ②《毛泽东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98页。
    ③《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1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87年版,第417页。
    ④《毛泽东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41页。
    ⑤《毛泽东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23页。
    ⑥《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7页。
    ⑦中国法学会编:《毛泽东思想法学理论论文选》,法律出版社1985年版,第26页。
    ⑧王友才:《试论毛泽东关于劳动改造罪犯的思想》,载中国社会科学院研局编:《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发展的贡献》,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4年版,第612-613页。
    ⑨《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11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版,第65页。
    ①公丕祥著:《中国的法制现代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398页。
    ①高明暄主编:《刑法学原理》第1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3年版,第50页。
    ②《李先念文选》,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129页。
    ③《李先念文选》,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130页。
    ①《董必武选集》,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398页
    ②《彭真文选》,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374页。
    ③徐祥民、胡世凯主编:《中国法制史》,山东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352页。
    ④蒲坚主编:《中国法制史》修订本,光明日报出版社1999年版,第346页。
    ①高铭暄主编:《刑法学原理》第1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50页。
    ②《彭真文选》,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211页。
    ③《彭真文选》,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233页。
    ①《董必武选集》,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398页
    ②《刘少奇选集》下册,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254页。
    ③《毛泽东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35页。
    ④《彭真文选》,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233-234页。
    ①公丕祥著:《中国的法制现代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459-460页。
    ②《彭真文选》,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234页。
    ③《刘青山、张子善案件》,载ttp://baike.baidu.com/view/997656.htm,2011年7月19日访问。
    ④蒲坚主编:《中国法制史》修订本,光明日报出版社1999年版,第347页。
    ①公丕祥著:《中国的法制现代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454-455页。
    ①蒲坚主编:《中国法制史》修订本,光明日报出版社1999年版,第381页。
    ②韩延龙、常兆儒编:《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根据地法制文献选编》(第1卷),第38页。
    ③《彭真文选》,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236页。
    ①《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476页。
    ②《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476页。
    ①《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1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87年版,第417页。
    ②《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476页。
    ③《董必武法学文集》,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第349页。
    ④《董必武法学文集》,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第195页。
    ①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8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2年版,第150-152页
    ②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8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2年版,第150-152页。
    ③《董必武政治法律文集》,法律出版社1986年版,第45-46页。
    ④《董必武选集》,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339页。
    ①《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2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88年版,第300页。
    ②《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2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88年版,第281页。
    ③《彭真文选》,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229页。
    ④《彭真文选》,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230页。
    ⑤《董必武法学文集》,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第166页。
    ①公丕祥著:《中国的法制现代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501页。
    ②《董必武选集》,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448页
    ③《董必武选集》,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340-341页
    ④《彭真文选》,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261页。
    ①《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2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88年版,第168页。
    ②《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3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89年版,第151页。
    ①《刘少奇选集》(下册),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450页。
    ②《刘少奇选集》(下册),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451页。
    ③强世功:《惩罚与法治:中国刑事实践的法社会学分析(1976年-1982年)》上篇,载《刑事法评论》第9卷,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393-394页。
    ④《董必武选集》,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340-341页。
    ⑤韩延龙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制通史》卜卷,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8年版,第668-670页。
    ①《中央人民政府法令汇编》(1949年-1950年),法律出版社1982年版,第21页。
    ②公丕祥著:《中国的法制现代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421页。
    ③公丕祥著:《中国的法制现代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422-423页。
    ①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第206页。
    ②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第9页。
    ③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第241页。
    ①何秉松主编:《刑法教科书》,中国法制出版社1997年版,第69-70页。
    ②《邓小平论民主与法制》,改革出版社1996年版,第38页。
    ③《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46页。
    ①《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63页。
    ②《江泽民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511页。
    ③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册,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31-32页。
    ④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第72页。
    ⑤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第148页。
    ⑥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第397页。
    ①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913页。
    ②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载《人民法院报》2011年7月2日第2版。
    ③《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32页。
    ④《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52页。
    ①《江泽民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644页。
    ②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笫333页。
    ③《江泽民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30页。
    ④《江泽民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168页。
    ⑤《江泽民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180页。
    ⑥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第402页。
    ⑦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第74页。
    ⑧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第769页。
    ⑨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第24页。
    ①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第74页。
    ②李恩树:《孟建柱在全国反恐怖工作会议上强调坚决打击防范暴力恐怖犯罪活动》,载《法制日报》2011年8月5日第1版。
    ③《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52页。
    ④《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52页。
    ⑤《彭真文选》,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374页。
    ⑥蔡道通:《毛泽东刑法哲学思想论纲》,南京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2年4月。
    ①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笫323页。
    ②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第850页。
    ③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第438页。
    ④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第766页。
    ⑤周永康:《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保障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开《求是》2009年第3期。
    ⑥《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52-153页。
    ①《江泽民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643页。
    ②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笫323页。
    ③《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54页。
    ④《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404页。
    ⑤《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3页。
    ⑥《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53页。
    ①《江泽民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168页。
    ②《江泽民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326页。
    ③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册,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1688页。
    ④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第605页。
    ⑤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396页。
    ⑥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416页。
    ①孙中国、李健和主编:《中国严打的理论与实践》,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9页.
    ②《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74页。
    ③《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54页。
    ④《彭真文选》,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374页。
    ①《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3页。
    ②《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4页。
    ③《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4页。
    ④《彭真文选》,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02-603页。
    ⑤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第225页。
    ⑥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册,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878页。
    ①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册,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164-165页。
    ②《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09页。
    ③《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09页。
    ④《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09页。
    ⑤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第217-218页。
    ⑥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册,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458-459页。
    ①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册,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1028页。
    ②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册,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91-492页。
    ③《周永康在全国政法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载《人民日报》2010年12月21日第1版。
    ④李恩树:《孟建柱在全国反恐怖工作会议上强调坚决打击防暴力恐怖犯罪活动》,载《法制日报》2011年8月5日第1版。
    ⑤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54页。
    ①《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404页。
    ②《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404页。
    ③《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403页。
    ④《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403页。
    ⑤《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53页。
    ⑥《江泽民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55页。
    ⑦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册,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872页。
    ⑧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册,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165页。
    ⑨《江泽民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167页。
    ①《江泽民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75页。
    ②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册,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1751页。
    ③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第76页。
    ④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第465页。
    ⑤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第1028页。
    ⑥周永康:《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保障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载《求是》2009年第3期。
    ①《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97页。
    ②《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13-314页。
    ③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党的建设》,中央文献出版社、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8年版,第566页。
    ④《江泽民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180-181页。
    ⑤《江泽民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325页。
    ①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第431页。
    ②《江泽民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46页。
    ③《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176页。
    ④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第593页。
    ⑤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第605页。
    ⑥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第605页。
    ⑦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193页。
    ⑧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419页。
    ①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载《人民法院报》2011年7月2日第2版。
    ②《邓小平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21-122页。
    ③《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55页。
    ④《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14页。
    ⑤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册,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290-1291页。
    ①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第549页。
    ②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第462页。
    ③罗干:《在全国政法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载http://WWW.cpd.com.cn/gb/newspaper/2006/02/21/content_564546.htm.2011年4月20日访问。
    ④罗干:《在全国政法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载http://WWW.cpd.com.cn/gb/newspaper/2006/02/21/content_564546.htm.2011年4月20日访问。
    ⑤周永康:《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努力开创政法工作新局面》,载《求是》2008年第6期。
    ①周永康:《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建立健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载《人民法院报》2011年5月4日第2版。
    ②《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4页。
    ③《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52-153页。
    ④《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53页。
    ②《江泽民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168页。
    ③《江泽民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180页。
    ④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册,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476页。
    ⑤陈兴良著:《走向哲学的刑法学》(第2版)法律出版社2008年版,第360页。
    ⑥《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4页
    ⑦《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89页
    ①《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54-255页。
    ②《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63页。
    ③周永康:《认真总结20年探索实践积累的宝贵经验,推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在继承中创新发展》,载《人民法院报》2011年4月8日第1版。
    ④《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176-177页。
    ⑤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册,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164页。
    ⑥《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10页。
    ①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册,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456页。
    ②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册,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547页。
    ③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册,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1018页。
    ④周永康:《认真总结20年探索实践积累的宝贵经验,推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在继承中创新发展》,载《人民法院报》2011年4月8日第1版。
    ⑤周永康:《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建立健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管理体系》,载《人民法院报》2011年5月4日第2版。
    ①《彭真文选》,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408页。
    ②《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4页。
    ③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册,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11页。
    ①何秉松主编:《刑法教科书》,中国法制出版社1997年版,第63页。
    ②《彭真文选》,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382页。
    ①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册,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1245页。
    ②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册,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557页。
    ③高西江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修订与适用》,中国万正出版社1997年版,第4页。
    ④周斌、卢杰:《最高法公布两起职务犯罪典型案例,许迈永姜人杰被执行死刑》,载《法制日报》2011年7月2011第1版。
    ①周斌、卢杰:《严惩贪官不论职务大小,当判死刑决判》,载《法制日报》2011年7月20日第5版。
    ②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册,总和4835期出版社2008年1版,第4385页。
    ③《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载ttp://www.law.lib.com/law/law view.asp?id3430722011年7月4日访问。
    ①肖扬主编:《中国刑事政策和策略问题》,法律出版社1996年版,第156页。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三)》,载最高人民法院刑事审判第一庭、第二庭编:《刑事审判参考》2002年第1集(总第34集),法律出版社2002年4月版,第98-99页。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载http://www.law1ib.com/law/lawview.asp?id=343072,20112011年7月4日访问。
    ③张军:《认真学习刑法修正案(八),促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载《人民法院报》2011年5月4日第5版。
    ④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册,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00页。
    ①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册,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131页。
    ②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册,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496-497页。
    ③王胜俊:《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载《人民法院报》201O年3月19日第1版。
    ④王胜俊:《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载《人民法院报》总第4919期2011年3月20日第1版。
    ①《最高人民法院再次发出通知要求,依法严惩危害食品安全及相关职务犯罪》,载《人民法院报》2011年5月28日第1版。
    ②周永康:《认真总结20年探索实践积累的宝贵经验,推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在继承中创新发展》,载《人民法院报》2011年4月8日第1版。
    ①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册,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131页。
    ②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册,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830页。
    ③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册,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831页。
    ④《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载最高人民法院刑事审判第一庭编:《刑事审判参考》2000年第1集(总第6集),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第46-49页。
    ⑤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册,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1996页。
    ⑥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第51页。
    ⑦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第547页。
    ⑧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第441页。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五)》,载最高人民法院刑事审判第一庭、第二庭编:《刑事审判参考》2004年第6集(总第41集),法律出版社2005年6月版,第73-74页。
    ②《中国法治建设年度报告(2009)》,载《法制日报》2010年6月21日第67版。
    ③海伟:《认真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有力司法保障》,载《人民法院报》2010年12月16日第1版。
    ④《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载http://www.law lib.com/lawview.aspp?id3430722011年7月4日访问。
    ⑤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册,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557页。
    ①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册,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562页。
    ②肖扬:《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载《人民法院报》2006年3月12日第1版。
    ③贾春旺:《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载《检察日报》2006年3月12日第1版。
    ④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第665页。
    ①王胜俊:《在全国政法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载《人民法院报》2009年12月21日第1版。
    ②王胜俊:《人民法院工作与“三项重点工作”的十个结合点》,载《人民法院报》2010年4月25日第1版。
    ③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805页。
    ④《彭真文选》,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374页。
    ①张军:《认真学习刑法修正案(八),促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载《人民日报》2011年5月4日第5版。
    ②袁定波:《全国法院将进一步严控慎用死刑》,载《法制日报》2011年3月31日第1版。
    ③周斌、卢杰:《最高法公布两起职务犯罪典型案例,许迈永姜人杰被执行死刑》,载《法制日报》2011年7月2011第1版。
    ④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册,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444-1445页。
    ⑤周永康:《认真总结20年探索实践积累的宝贵经验,推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在继承中创新发展》,载《人民法院报》2011年4月8日第1版。
    ⑥周永康:《认真总结20年探索实践积累的宝贵经验,推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在继承中创新发展》,载《人民法院报》2011年4月8日第1版。
    ①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册,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665页。
    ②周永康:《认真总结20年探索实践积累的宝贵经验,推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在继承中创新发展》,载《人民法院报》2011年4月8日第1版。
    ①彭真:《新中国的政法工作》,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年版,第126页。
    ①刘家琛:《刑罚适用价值刍议》,载崔敏:《刑事诉讼与证据运用》第2卷,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4页。
    ①马登民、曲新久: 《“严打”政策的意象及其分析》,载《刑法热点疑难问题探讨》,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销317页。
    ①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第224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7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60页。
    ①《列宁全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161页。
    ①彭真:《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开《论新中国的政法工作》,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年版,第174-175页。
    ②彭真:《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开《论新中国的政法工作》,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年版,第201页。
    ③《彭真文选》,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598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379页。
    ②蔡枢衡著:《中国刑法史》,中国法制出版社2005年版,序言第2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第121-122页。
    ①黄丁全:<社会相当性理论研究>,载陈兴良:<刑事法评论》第5卷,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323页。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1-50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至1985年版。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1-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1-10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4.《列宁全集》(1-60卷),人民出版社1984年至1990年版。
    5.《列宁选集》(1-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6.《列宁专题文集》(1-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7.《毛泽东选集》(1-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8.《毛泽东文集》(1—8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至1999年版。
    9.《毛泽东书信选集》,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修订版。
    10.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著作专题摘编》(上、下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
    1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1-13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87年至1998午版。
    12.《刘少奇选集》(上、下卷),人民出版社1981午、1985午版。
    13.《周恩来选集》(上、下卷),人民出版社1980年、1984年版。
    14.《陈云文选》(1-3卷),人民出版社1984年至1986年版。
    15.《董必武选集》,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16.《董必武政治法律文集》,法律出版社1986年版。
    17.《董必武法学文集》,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
    18.《李先念文选》,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19.《彭真文选》,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20.《邓小平文选》(1-3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1994年、1993年版。
    21.《江泽民文选》(1-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2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
    23.江泽民:《论“三个代表”》,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
    24.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列宁论新经济政策》,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25.胡锦涛:《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载《人民法院报》2011年7月2日第1版。
    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编:《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26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
    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20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年至1998年版。
    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册、下册),人民出版社1982年出版。
    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二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册、中册、下册),人民出版社1986年至1988年版。
    5.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册、中册、下册),人民出版社1991年至1993年版。
    6.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册、中册、下册),人民出版社1996年至1999午版。
    7.中共中央文献研究主编:《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册、中册、下册),人民出版社2000年至2003年版。
    8.中共中央文献研究主编:《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册、中册、下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至2008午版。
    9.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册、中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2011年版。
    10.《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1.刘诚等著:《百年理论难题的破解与完善》,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版。
    2.刘诚等著:《周恩來与新中国政治文明建设》,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
    3刘诚著:《中国现代民主政治的新创造》,青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4.刘诚等著:《1989-2002中国民主法治建设》,补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版。
    5.周建超著:《秘密社会与中国民主革命》,福建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6.左用章、费迅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飞跃——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研究》,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7.俞良早著:《马克思主义东方社会理论研究》,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年版。
    8.俞良早著:《列宁主义研究》,广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9.俞良早著:《列宁后期思想探要》,湖北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10.蔡宝刚著:《经济现象的法律逻辑——马克思法律反作用思想研究》,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11.杜万华著:《马克思法哲学与法律社会学理论研究》,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12.吕世伦主编:《列宁法律思想史》,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13.于沛霖著:《恩格斯法律思想研究》,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14邸瑛琪、房清侠著:《马克思恩格斯刑法思想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5.龚廷泰著:《列宁法律思想研究》,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16.李龙主编:《毛泽东法律思想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17.李龙主编:《西方法学名著提要》,江西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18.李仲达著:《毛泽东法律思想和实践》,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
    19.中国检察学会编:《毛泽东法制思想论集》,中国检察出版社1993年版。
    20.蒲坚主编:《中国法制史》(修订本),光明日报出版社1999年版。
    21.舒龙、凌步机主编:《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史》,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22.白明政著:《毛泽东邓小平法制思想比较研究》,贵州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23.侯欣一著:《邓水平法律思想研究》,西北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24.张瑞生等著:《邓小平法制思想研究》,西安出版社1995年版。
    25.张建田、钱寿根编:《邓小平法制思想研究》,国防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26.陆云泉主编:《邓小平法制思想研究》,江苏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27.朱祥全、段永清、李九江著:《论邓小平法治思想》,成都时代出版社2004年版。
    23.郭伟、王建华主编:《邓小平法治思想及其发展》,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29.沈志先著:《中国马克思主义法制思想研究》,上海社会科院出版社2001年版。
    30.公丕祥主编:《中国法制现代化进程》(上卷),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31.公丕祥著:《中国的法制现代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32.赵震江主编:《中国法制四十年(1949-1989)》,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出版。
    33.肖扬主编:《依法治国论》,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
    34.张希坡著:《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史》,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35.周密著:《中国刑法史纲要》,群众出版社1985年版。
    36.周密著:《中国刑法史纲》,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37.蔡枢衡著:《中国刑法史》,中国法制出版社2005年版。
    33.何勤华主编:《西方法学名著精萃》,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39.肖扬主编:《中国刑事政策和策略问题》,法律出版社1996年版。
    40.游伟、谢锡美编:《严打政策与犯罪的刑事控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41.陈兴良著:《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42.陈兴良著:《刑法的启蒙》,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
    43.陈兴良著:《刑法的价值构造》,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44.陈兴良著:《刑法哲学》(修订三版),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45.高明喧、马克昌主编:《刑法学》,中国法制出版社1999年版。
    46.刘湘廉主编:《刑法学总论点要览》,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47.何秉松主编:《刑法教科书》,中国法制出版社1997年版。
    48.林准主编:《中国刑法教程》,人民法院出版社1989年版。
    49.陈兴良著:《刑法的人性基础》(第3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50.陈兴良著:《走向哲学的刑法学》(第2版),法律出版社2008年版。
    51曲新久著:《刊法的精神与范畴》,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52.周光权著:《刑法学的向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53.陈正云著:《刑法的精神》,中国方正出版社1999年版。
    54.张明楷著:《刑法的基本立场》,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年版。
    55.张明楷著:《刑法格言的展开》,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56.田宏杰著:《中国刑法现代化研究》,中国方正出版社2000年版。
    57.储槐植、许章润等著:《犯罪学》,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
    58.邱兴隆著:《刑罚学》,群众出版社1988年版。
    59.邱兴隆著:《刑罚理性学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60.邱兴降、许章润著:《刑罚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61.邱兴隆著:《刑罚理性评论:刑罚的正当性反思》,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62.邱兴隆著:《关于惩罚的哲学》,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63.邱兴隆著:《罪与罚讲演录》,中国检察出版社2000年版。
    64.邱兴隆著:《刑罚的哲理与法理》,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65.王立峰著:《惩罚的哲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66.于志刚著:《刑罚消灭制度研究》,法律出版社2002年生版。
    67.马克昌主编:《刑罚通论》,武汉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68马克昌主编:《刑罚通论》,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69.樊风林主编:《刑罚通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70.赵秉志主编:《刑罚总论探索》,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71黄荣坚著:《刑罚的极限》,台北元照出版公司1999年版。
    72.林山田著:《刑罚学》,台湾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
    73.胡云腾著X:《死刑通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79.曲可仲主编:《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史》,湖北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75.武步云著:《马克思主义法哲学引论》,陕西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76.李光灿、吕世伦主编:《马克思恩格斯法律思想史》(修订版),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
    77.吕世伦主编:《马列法学原著选读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78.公丕祥著:《马克思哲学思想述论》,河南人民出版社1992版。
    79.付子堂著:《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80.毛信庄著:《<资本论>法律思想研究》,三联书店上海分店1992年版。
    81周一平著:《毛泽东思想研究史稿》,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82.中国人民大学马列主义发展史研究所编:《马克思主义史》(1-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至1996年版。
    8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注释本》(修订),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84.中国人民大学马列主义发展史研究所编:《马克思恩格斯思想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85.中国人民大学马列主义发展史研究所编:《列宁思想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86.张静如主编:《中国共产党思想史》,青岛出版社1991年版。
    87.李龙著:《依法治国论》,武汉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88.郝铁川著:《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江泽民同志治思想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年版。
    89.唐之亨著:《法治:传承与创新:中国当代依法治国之路再探》,湖南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90.公毛祥著:《马克思的法哲学革命》,浙江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91.付子堂著:《法律意识形态的演进——从马克思到邓小平》,重庆出版社2000年版。
    92.孙国华著:《马克思主义法理学研究》,群众出版社1999年版。
    93.张文显著:《马克思主义法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94.[美]约翰·罗尔斯著:《正义论》,何怀宏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
    95.[日]西田太郎著:《中国刑法史研究》,段秋关译,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年4月出版。
    96.[意]贝卡利亚著:《论犯罪与刑罚》,黄风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3年版。
    97.[美]博登海默著:《法理学》,邓正来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98.[法]孟德斯鸠著:《论法的精神》(下册)),张雁深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
    99.[日]西原春夫著:《刑法的根据与哲学》,顾肖荣等译,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100.[法]福柯著:《规训与惩罚》,刘北成等译,三联书店2003年版。
    101[德]康德著:《法的形而上学原理——权利的科学》,沈叔平译,商务印书馆1991版。
    102.[德]康德著:《道德形而上学原理》,苗力田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103.[挪威]约翰尼斯·安德聂斯著:《刑罚与犯罪预防》,钟大能译,法律出版社1933年版。
    104.[英]边沁著:《立法原理刑法典原理》,孙力等译,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105.[美]德沃金著:《法律帝国》,李常青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年版。
    106.[德]黑格尔著:《法哲学原理》,范杨、张企泰译,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
    107.[法]卢梭著:《社会契约论》,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
    1.张清:《解读列宁:法律与经济的互动》,南京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2年5月。
    2.霍小力:《马克思主义视角下的报应刑刑罚日的》,中国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3月。
    3.樊晓磊:《马克思法律思想新探——从马克思市民社会观看马克思的法律思想寅进》,西南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年4月。
    4.施慧:《哲学导向下马克思法律思想的演进分析与当代意义》,首都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年5月。
    5.邵鸿飞:《恩格斯晚年法哲学思想研究》,河南大学硕士学位论义,2008年5月。
    6.唐宏强:《国家与社会:传统东方法律的运行机理》,南京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3年5月。
    7.汪家宝: 《马克思法哲学思想及其当代意义》,复旦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年4月。
    3.高正文:《列宁的法律革命思想——经济文化落后国家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沉 思》,南京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2年5月。
    9. 王建国:《列宁司法思想研究》,南京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年5月。
    10.蔡道通:《毛泽东刑法哲学思想论纲》,南京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2年4月。
    11.唐政秋:《邓小平立法思想研究》,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年4月。
    12.高艳玲:《邓小平、江泽民法治思想及其新发展》,大连海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年2月。
    13.陈根强:《江泽民法治思想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年5月。
    14.宋姑:《中共三代领导核心的法治思想比较研究》,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年3月。
    15.杨晖:《中国特色社主义法律体系形成轨迹研究》,河北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9年5月。
    16.姜敏:《对贝卡里亚刑法思想的传承和超越——<论犯罪与刑罚>解读》,西南政法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9年3月。
    17.杨庆文:《当代中国刑法史研究》,浙江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5年4月。
    18.董淑君:《刑罚的要义》,中国政法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3年5月。
    19.房绪兴:《刑罚制度的历史阶段演进》,中国政法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6年4月。
    20.李震:《论刑罚轻缓化》,山东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年3月。
    21.梅淼:《我国行刑思想的演进与实践研究》,兰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10月。
    22.倪永红:《经济犯罪的刑罚配置》,四川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年5月。
    23.蒲正春:《论我国刑罚体系的缺陷及补正——以刑罚功能的实现为视角》,西南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年4月。
    24.韩劲松:《论刑罚宽和化》,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年6月。
    25.李(?):《论刑罚权及其限制》,华东政法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04年4月。
    26.唐士明:《论中国刑罚轻刑化的发展改革》,华东政法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07 年月
    27.殷成洁:《我国刑罚政策合理化研究》,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年月。
    28.曹巧媚:《刑罚的性质与刑罚权的分化》,中国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3年5月。
    29.田春:《刑罚的一的般预防研究》西南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 年 月。
    30.尹振国:《刑罚进化论纲》,西南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 月。
    31.王永贞:《刑罚谦抑性研究》,西南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d月。
    32.郭军丽:《刑罚人道主义若干问题探讨》,郑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 年5月。
    33.魏军政:《刑罚效益研究》,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4月。
    1.王海英:《论马克思、恩格期的刊法思想》,载《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2年第7期。
    2.刘诚:《以人民利益为本: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根本价值追求》,载《高校理论战线》2009年第11期。
    3张清:《俄国村社传统与法律文化——1917年前列宁法律思想探要》,载《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2期。
    4.周建超:《周恩来与新中国政治文化建设》,载《学习与探索》2007年第1期。
    5.秦宣:《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载《求是》2009年第22期。
    6.秦宣:《新中国6 年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的基本经验》,载《北京社会科学》2009年第5期。
    7.宋柱修等:《思格斯晚年对马克思主义法学的贡献》,载《枣庄师专学报》1996年第4期。
    8.包毅:《恩格斯晚年对马克思主义法学的重大贞献》,载《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05年第1期。
    9.张秀琴:《恩格斯法律思想评述》,载《研究生法学》1999年第4期
    10.王立峰:《对法律惩罚的批判:马克思主义的进路》,载《战略与管理》2003 年第6期。
    11.张国安:《列宁的法制思想初探》,载《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1期。
    12. 龚廷泰:《列宁法律思想的基本特征及其时代意义》,载《法制现代化研究》(第七卷) 。
    高正文:《列宁社义法制建设思想初探》,载《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1期。
    14.王启富:《论列宁的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思想》,载《政法沦坛》 1991年第2期。
    15.胡玉鸿:《马克思主义法本质观之重述》,载《学习与探索》2006年第3期。
    16.王燕飞:《毛泽东刑书政策思想研究——谱系学的分析路径》,载《山东警察学院学报》200年第5期。
    17.梅达成、胡兴:《论毛泽东的刑罚思想及其现实意义》,载《毛泽东思想研究》2005年第7期。
    18.蔡道通:《刑罚的限度性与改造教育目的——毛泽东刑罚哲学思想初论》,载《毛泽东思想研究》 2004年第2期。
    19.蔡道通:《毛泽东的死刑观及其现实启示》,载《毛泽东思想研究》2001年第2期。
    20.阎少华:《毛泽东的刑罚思想与中国刑罚制度》,载《理论学刊》2001年第6期。
    21刘世恩:《毛泽东改造罪犯理论的创新研究——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10周年》,载《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3年第4期。
    22.高格:《论毛泽东的刑法思想(之一)》,载《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5年第1期。
    23.高格:《论毛泽东的刑法思想(之二)》,载《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5年第3期。
    24.高格:《论毛泽东的刑法思想(之三)》,载《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5年第期4期。
    25.熊昌茂:《毛泽东刑法思想探略》,载《郴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 年第5期。
    26.蔡道通:《毛泽东刑事法律思想的哲学意蕴》,载《法制现代化研究》(第十一卷)。
    27.陈永革:《毛泽东慎刑思想初探》,载《毛泽东思想研究》1994年第4期。
    28.马建文:《毛泽东同志关于死刑的思想》,载《公安与司法研究》1993年第2期。
    29.张震:《关于毛泽东法律思想的综合评述》,载《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23卷。
    30.张凌:《中国严刑峻罚的社会心理原因》,载《吉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学报》2006年第3期。
    31.朱红祥:《浅析毛洋东的法制思想及其局限性》,载《唯实·法制建设》2008年第3期。
    32.周会德:《毛泽东法律思想的历史地位及其当代价值》,载《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第5期。
    33.吴春雷:《毛泽东法律思想历史发展探析》,载《甘肃政法学院学报》1994年增刊。
    34.高广瑞:《毛泽东法律思想述略》,载《政治与法律》1996年第6期。
    35.金英玉:《毛泽东法制思想对马克思主义法学的贡献》载《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2年第3期。
    36.姚红健:《试论毛泽东的中国特色的法律思想》,载《湖州师专学报》1994年第4期。
    37.严永:《试论毛泽东法制思想》,载《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5年第 期。
    38.孔艳霞:《试论毛泽东的法制思想》,载《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5期。
    39.高文盛、熊金蝶:《毛泽东法制思想的时代特征及其局限》,载《河北法学》2002年第3期。
    40.黄国满、周越、王建伟:《论毛泽东的刑事法治思想》,载《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6期。
    41.贾孔会:《毛泽东早期法律思想述略》,载《毛泽东思想研究》2003年第1 期。
    42.宋世杰:《论毛泽东法学思想及其发展》,载《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3年第6期。
    43.郑春梅:《近十年来毛泽东法律思想研究综述》,载《毛泽东思想研究》2004年第1期。
    44.赖秀兰、江雪松:《周恩来法律思想探微》,载《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3期。
    45.赵秉志、时延安:《董必武刑事法治思想研究》,载《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2年第2期。
    46.樊凤林:《论董必武的刑法思想——纪念董必武诞辰响一百一十五周年专文》,载《中国刑事法杂志》2001年第3期。
    47.家林:《试论邓小平对毛泽东刑法思想的发展》,载《宁德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第3期。
    48.刘潇潇:《论邓小平对毛泽东法制思想的继承和超越》,载《求索》2003年第5期。
    49.杨积堂:《邓小平刑罚思想初探》,载《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1期。
    50.刘为国:《邓小平刑事法治思想述评》,载《池州师专学报》2005年第2期。
    51.钱叶六:《邓小平刑罚思想述要》,载《南都学坛》(人文社会科学学报)2008年第3期。
    52.蔡宝刚、吴玉岭:《邓小平刑法思想述评》,载《法学论坛》1995年第1期。
    53.刘永桂、谢玉童:《邓小平刑法思想探究》,载《理论前沿》2002年第18期。
    54.周毓业:《略论邓小平的刑法思想》,载《法学探索》1994年第4期。
    55.宫捷:《浅论邓小平对社会上义法治建设的贡献》,载《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1年第2期。
    56.刘瀚、谢鹏程:《论邓小平的法治观》,载《政治与法律》1995年06期。
    57.魏皓奔:《邓小平法律思想探究》,载《浙江学刊》1997年第1期。
    158.林国强:《邓小平与马克思主义法学中国化》,载《中共银川市委党校学报》2007年第1期。
    59.彭进《邓小平社会主义法治思想的历史背景及其特点》,载《哈尔滨学院学报》2004年第8期。
    60.方剑:《邓小平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思想》,载(河北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2期。
    61宫志刚:《邓小平“严打”思想研究》,载《公安大学学报》1998年第5期。
    62.时显群:《“法典就是人民自由的圣经”——马克思早期法学思想的精华》,载《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4年第5期。
    6贝黄淑华:《邓小平法制思想简述》,载《法学》1997年第4期。
    64.王继军、张林江:《邓小平法制思想论纲》,载《西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第1期。
    65.沈志先:《邓小平法制思想论略》,载《政治与法律》2004年第6期。
    6h.白明政:《试析邓小平法制思想的主要内容》,载《理论与当代》2000年第9期。
    67.孙健:《论邓小平法制思想及其实践》,载《社科纵横》1994年第2期。
    68.杜晋黔:《论邓小平具有创见性的法制思想》,载《黔东南民族师专学报》1999年第2期。
    69.赵长青、高一飞:《论新刑法对邓小平法制思想的体现》,载《现代法学》1997年第6期。
    70.肖晋、陈杰:《重读邓小平刑事法制思想》,载《淮阴工学院学报》第16卷第4期。
    71樊崇义:《缅怀和学习邓小平同志的刑事法制思想》,载《研究生法学》1997年第2期。
    72.沈志先:《试论邓小平法制思想主要贡献》,载《法治论从》2004年第6期。
    73.朱文丽:《试论邓小平的法制思想——学习邓小平文选的体会》,载《理论界》2004年第2期。
    74.权小虎:《马克思主义法学中国化的法制实践——略论中共三代领导核心的刑法思想》,载《新西部》2008年第8期。
    75.何开荣:《第三代领导集体对邓小平法制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载《探索》(哲社版)1999年第6期。
    76.秦位强:《论江泽民对邓小平法制教育思想的发展》,载《湖南社会科学》1999年6期。
    77.张文显:《论江泽民对邓小平法制思想的发展》,载《法学》1998年第8期。
    78.张绍平:《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从法制到法治思想研究》,载《四川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第5期。
    79.肖扬:《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新的里程碑——学习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上的报告的体会》,载《求是》1997年第22期。
    80.陆德生:《学习江泽民关于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论述》,载《江淮论坛》1999丰第1期。
    81.周新辉、姜文荣、尚桂玲:《民主政治与依法治国——江泽民民主法制思想述要》,载《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1期。
    82.彭新林、杨维:《深入学习江泽民法治思想扎实推进刑事法治建设》,载《法标与与社会》2008年第2期。
    83.沈志先:<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中国化的新成果(上篇)——江泽民的法治思想初探》,载《政治与法律》2008年第1期。
    84.沈志先:《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中国化的新成果(下篇)——江泽民的法治思想初探》,载《政治与法律》2008年第2期。
    85.严励:《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的发展与创新—以中共三代领导集体核心的法律观为视角》,载《法治论丛》2006年第3期。
    86.付子堂:《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中国化的第三次创新》,载《法学家》2006年第5期。
    87.段凡:《明锦涛法律思想初探》(上篇),载《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1期。
    88.谢冬慧:《全球化视野中的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中国化》,载《政治与法律》2008年第5期。
    89.付子堂:《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中中国化论纲》,载《现代法学》2007年第5期。
    90.付子堂:《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中国化研究论纲——写在现代法学首任主编黎国智教授80寿辰之际》,载《现代法学》2007年第5期。
    91.蒋传光、张波:《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中国化的哲学路径探析》,载《毛泽东 邓小平理论研究》2009年第6期。
    92.蒋传光:《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的中国化及其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载《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4期。
    93.邢冰:《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中国化的新发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生背景与内涵探究》,载《学术论从》2009年第5期。
    94.于语和、陈玉苗:《马克思主义法律观与中国传统法律文化》,载《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2009年第1期。
    95.付子堂:《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研究的社会理论视角——从现代社会理论到后现代理论》,载《北方法学》2008年第5期。
    96.龙霞《“实践”的内在张力与话语转换契机的开启——当代马克思主义法律理论研究新探》,载《现代哲学》2006年第1期。
    9.章辉:《马克思主义与刑法学》,载《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1989年第5期。
    98.李光灿:《马克思主义与刑法学》,载《法学》1983年第4期
    99.李光灿:《马克思主义与刑法学(续)》,载《法学》1983年第5期。
    100.何秉松:《对马克思主义与刑法学——文中儿个问题的商榷》,载《政法论坛》1985年第4期。
    101.马克昌:《“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与刑罚立法的完善》,载《法商研究》2007年第1期。
    102.陈兴良:《罪刑法定的当代命运》,载《法学研究》1996年第2期。
    103.何秉松:《试论新刑法的罪刑相当原则》,载《政法论坛》1997年第5期。
    104.龚举文:《论刑罚权的内容及其根根据》,载《人民司法》2003第4期。
    105.屈耀伦:《预防与报应:刑罚目的的二元构建》,载《法学评沦》2006年第1期。
    106.陈兴良:《刑罚目的新论》,载《华东政法学院学报》2001第3期。
    107.郭向军:《马克思恩格斯法本质观思想新探》,载《黑龙江社会科学》2008年第5期。
    108.田宏杰:《刑罚目的研究——对我国刑罚目的的理论的反思》,载《政法论坛》2000年第6期。
    109.李晖:《论马克思法律观的形成》,载《政法论丛》2004年第1期。
    110.朱永超:《对我国刑罚执行人道主义缺失的思考——以自由刑的执行为视角》,载《法制与社会》2009年第3期。
    111.高格:《马克思恩格斯论刑法的基本原则》,载《法制与社会发展》1997年第6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