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游七言律诗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陆游是南宋中兴时期出现的一位诗歌大家,他的诗歌创作从思想与艺术上达到了一个高峰,而他的七言律诗,是其诗歌中尤为出彩的部分。本文拟就他的七言律诗,做一个相对全面系统的研究,全文共分为六个部分:
     论文的第一章着重讨论陆游七言律诗的诗歌内容。陆游现存的9000余首诗歌中,七言律诗占据三分之一。其内容分别为田园诗、山水诗、教育诗、读书诗、闲适诗和自我形象诗等六个部分。它们构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从个人的思想、情感、意趣及对待生活的态度等等方面展示了一个多维的、全面的、立体的陆游。原来简单的被冠之以“爱国主义诗人”称号的陆游在其七律诗歌中也变得血肉丰满、活泼生动起来。
     论文的第二章考察了陆游七言律诗的语汇特色。从虚词、色彩词、叠音、地名和口语五个方面入手。陆游的七律运用了大量的虚词,为形成其细腻流畅又自然精致的语言风格起到重要作用。色彩词、叠音词和地名的大量运用,也使诗歌产生了多重情调和跌宕纵横之气势。丰富的口语词汇,为其七律诗歌打上了质朴、鲜活和纯真的底色。
     第三章论述了陆游七言律诗的结构特色。七律从唐代宫廷中诞生,最后成长为具有强大生命力的诗歌形式与其内在的结构规律不无关系。本章从开篇、结尾及章法三个方面分析了陆游七律的结构特色。他七律的开篇方式多种多样,不乏突兀而起,出手不凡之笔,但他却更喜欢采用渲染气氛式的开头方法。他七律的结尾则大多是直抒胸臆,无所窒碍,少有含蓄隽永之尾联,这大约也与陆游爽朗简单的个性有关。陆游七律的章法以“三部式”的结构布局为最多,最直接的原因就是陆游善用对仗。
     论文的第四章讨论了陆游七律的修辞运用。以比喻、典故和意象为主要着眼点逐一做了分析。陆游喜欢采用忠臣和侠客类型的典故入诗,他所用典故一般都是人们熟悉的。他注重情景与典故的高度契合,能运化典故浑融无迹。另外,七律篇幅有限制,不能像词或者古诗一样,用大手笔为历史人物营造一个广阔的活动空间来渲染情感,所以,陆游在近体诗中运用典故,多注重暗合人物的内心感受,期望引起读者深层次的情感共鸣。他的七律喜欢运用“萤”这种特殊的意象,“萤”不仅代表着微小的希望和不屈不挠的精神,陆游更是赋予了“萤”意象壮志难酬的悲愤内涵。陆游七律中的比喻,出现了非常多的“……似……,……如……”式的固定句式,虽然多有重复之处,却并不仿碍人对其精警之句的赞叹与欣赏。
     论文第五章着重论述了陆游七律的美学风格。将陆游七律与杜甫七律进行比较。从二人七律的创作数量、创作题材、创作的精神内涵、艺术技巧、篇章结构和风格等六个方面展开讨论。杜甫是第一位大力创作七律的诗人,而陆游的七言律诗数量为宋代之冠。杜甫151首七律,有深刻反映社会现实、揭示社会尖锐矛盾的激愤之作:有吊古伤今,借古抒怀之作;也有咏物、写景、酬唱、表现日常生活情事等等作品,囊括了现实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而陆游3000余首七律,则继承了杜甫的这种品格。在“子美集开诗世界”的基础上,更趋于深化与细化。杜甫首次将社会政治、历史人生引入七律中,陆游也在七律中熔铸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忧国忧民的激情。杜甫七律中的政治内涵具有多重指向,呈现出发射状模式。陆游却不同,他七律诗歌中的政治内涵则集中指向一端,即北伐复国。虽然也有少量关心民寞之作,但远不及对恢复事业的关注,所呈现出的是点对点的映射状态。此外,陆游七律在创作技巧之上也有多处向杜甫学习之处。而他模仿杜甫七律悲壮苍凉的作品,也因为特有的超然放旷和俊雅朗健表现出与杜甫不一样的气质来。在本章的第二节,通过对陆游诗学思想和七律诗歌的分析总结出陆游七律“豪”、“奇”、“健”、“清”的美学风格。
     论文第六章讨论了陆游七律的影响。他的七律无论在当时还是后世都产生了巨大的反响。其中上饶二泉、刘克庄、戴复古和钱谦益、查慎行等人更是喜欢学习与模仿。但后代诗人效法、摹仿陆游七律的多是其平淡清丽之作,喜欢陆游的对仗精工、喜欢他的遣词用句,语出自然,更喜欢他平易晓畅的诗风,而对其七律豪放一格,则少有承袭。
Lu You is the Southern Song period a great poet, his Poetry from thinking and art has reached a peak, His Seven Poems is Poetry especially exciting part , This paper on his Seven Poems, Done a relatively comprehensive and systematic study, The text is divided into six parts:
     Papers focused on talk about the first chapter of the Poetry Lu Yu Seven Poems content, occupy one third of Seven Poems, in the 9,000 poems of lu you, occupy one third of Seven Poems, Its contents were idyllic, Landscape Poetry, education poetry, reading poetry, poetry and carefree self-image poetry make constitute a unified whole, From the individual's ideological, emotional, treat life attitude, etc. showed a multi-dimensional, comprehensive, three-dimensional Lu You. Lu Yu was known as the "poet of patriotism." Seven Poems becoming full, lively and vivid.
     The paper of chapter II study Lu You Seven Poems characteristics of the vocabulary, From Empty Words, color words, overlapping word, places and oral. These five areas to study ,Seven Poems of Lu You use a lot of Empty Words, For a smooth and refined its exquisite natural language style play an important role, Extensive use of color words, the Permian syllable word and places, Poetry also had a multiple exotic aspect of momentum. Oral rich vocabulary, for the Seven Poems added a simple, fresh and pure background.
     The third chapter discusses Lu Yu Seven Poems the structure of characteristics, Finally poetry grow with great vitality of the form, with its internal structure to do with the law. From the beginning of the article, at the end of the article and rules three aspects of the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analysis Lu You Seven Poems, He Seven Poems in the opening variety of ways very stright. Written choreographed to wonderful. However, he was more like the beginning of the article, by rendering the atmosphere approaches. He is generally in the Qilu Poems of end straight lyrical sense, no stifling, few of the end of the implicit Meaningful, perhaps about Lu Yu personality. Lu You Seven Poems of the art "3" for the structure and layout of the largest, most direct reason is that the use of antithesis.
     Chapter IV of the papers discussed the use of Lu Yu Seven Poems Rhetoric. By analogy, stories and images as the main focus of the analysis done by. Lu You prefer loyal and valiant types of allusions into poetry, He used allusions are generally familiar, He attached importance to the integration scenarios and stories, Allusions to use with no indication, In addition, the Qilu Poems space there is a restriction, not the same as the word or ancient poetry. Generous use of historical figures to create a vast space to express feelings, so, Lu Yu in the last poem of the use of allusions, People with more emphasis on feelings and expectations of readers of deep-seated emotional resonance, He's Seven Poems like using "fireflies" such a special imagery, "Fireflies" not only represents a tiny hope and the indomitable of spirit, Lu You are given "fireflies" Image difficult aspiration of equal pay for equal grief connotation. Lu You Seven Poems in the analogy, there has been a lot of "......like......,............such as" fixed-Sentence. Although many of duplication, it does not hinder of the praise and appreciation its exquisite sentence.
     Papers Chapter V focuses on Lu You the Seven Poems,aesthetic style compared with Du Fu's Seven Poems, From the number of creative art materials, the spirit of creative content, artistic skills, structure and style of chapter discussed the Seven Poems Du Fu is the first poet to create Seven Poems,in the song Lu You Seven Poems was highest one. Du Fu's 151 Seven Poems are profoundly reflect social reality, revealed sharp social contradictions indignantly. Ancient today deplored a sigh, express feelings through ancient, Also praise, sketch, unpaid singing performance works daily violations, etc.
     Covers all aspects of life, Lu You more than 3,000 first Seven Poems, a succession of such character Du Fu, on the basis of Dufu, Tends to be more refined and deepened, Du Fu is the social, political, and historical life into the Seven Poems, In the Lu You Seven Poems have a strong sense of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care for the fate of passion. Du Fu Seven Poems of the political content of a multi-point, showing a launch-mode. Lu You are different, he Seven Poems poetry in the political content of the concentrate , that is, the Northern Expedition recovery. Although a small amount of concern for the people. But far from the restoration of the cause of concern is that by showing a state of point-to-point mapping. In addition, Lu You Seven Poems on the creative skills to have multiple learning of the Du Fu, His imitation of Du Fu's Seven Poems tragic desolation works, Because of the unique and elegant hearty and Du Fu's not the same temperament,
     In Section II of this chapter, by Lu You Poetics thinking and the analysis poetry summed up Lu You Seven Poems "Uninhibited" and "surprising", "Glorious","-" aesthetic style.
     Chapter VI papers discussed the impact of Lu Yu Seven Poems, He's Seven Poems whether at the time or later have had enormous repercussions,Shang raoerquan ,liu kezhuang ,dai fugu and qian quanyi, and others is like learning and imitation, But future generations of poets follow, imitate Lu You Qilu Poems is the more bland works like Lu You's Antithesis beautiful, like his terms and sentence, natural language, the more he liked the poems accessibiltystyle and an uninhibited its Qilu Poems , the rare inherited
引文
[1]孙望、常国武主编,《宋代文学史》,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年9月版,第125页。
    [2]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1页。
    [3]孙望、常国武主编,《宋代文学史》,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年,第114页。
    [4]孙望、常国武主编,《宋代文学史》,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年,第114页。
    [5]徐丹丽《陆游诗研究》2005年南京大学博士论文。第73页。
    [6]参见孔凡礼、齐治平《古典文学研究资料汇编陆游卷》北京:中华书局,1962年。这其中收录了从南宋至近代约280余位论者对陆游的评价。涉及到陆游的婚姻、仕途、人际关系、身后评价、诗歌、散文、词、书法艺术等众多方面。
    [1][德]艾克曼整理,洪大富译《歌德谈话录》,南京:译林出版社2002年版,第59页。
    [2]周子翼博士学位论文《北宋七言绝句研究》南京师范大学,第4页。
    [1]洪亮吉《北江诗话》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第26页。
    [2]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1140页。
    [3]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1376页。
    [1]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803页。
    [2]王守谦、金秀珍《诗经评注》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年第148页。
    [3]王守谦、金秀珍《诗经评注》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年第8页。
    [4]柯庆明《中国文学的美感》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第271页。
    [1]杨万里《杨万里诗文集》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1271页。
    [2]《桐江续集》卷八,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3]葛晓音《中国山水田园诗派研究》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1993年第55页。
    [4][美]R·W爱默生《自然沉思录》博凡译,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7年,第28页。
    [5]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261页。
    [6]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998页。
    [7]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890页。
    [1]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798页。
    [2]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3883页。
    [1]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820页。
    [2]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3312页。
    [3]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3312页。
    [4]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4245页。
    [5]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1317页。
    [6]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890页。
    [7]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2507页。
    [8]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1319页。
    [1]杨义《李杜诗学》北京:北京出版社,2001年第298页。
    [2]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219页。
    [3]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4417页。
    [4]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4460页。
    [5]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1264页。
    [6]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31页。
    [1]韩元吉《南涧甲乙稿》卷十四,清乾隆福建翻刻武英殿聚珍版。
    [2]韩元吉《南涧甲乙稿》卷十四,清乾隆福建翻刻武英殿聚珍版。
    [3]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228页。
    [4]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794页。
    [5]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3499页。
    [6]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1041页。
    [1]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998页。
    [2]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820页。
    [3]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306页。
    [4]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1964页。
    [5]刘应时《颐庵居士集》卷一,四明丛书,第六集。
    [6]王夫之《清诗话》,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63年第544页。
    [7]林景熙《霁山集》卷五《王修竹诗集序》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第137页。
    [8]维廉·狄尔泰《体验与诗》,三联书店,2003年版,第3页。
    [9]赵翼《瓯北诗话》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第93页。
    [1]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730页。
    [2]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821页。
    [3]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1656页。
    [4]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2577页。
    [5]钱钟书《谈艺录》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第131页。
    [6]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3184页。
    [7]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2871页。
    [8]张戒《岁寒堂诗话》丁福保辑《历代诗话续编》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第465页。
    [9]杨时《龟山先生语录》(卷一)续古逸从书,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
    [10]苏轼《苏轼诗集》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第2271页。
    11 苏轼《苏轼全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第595页。
    12 朱德才、薛祥生、邓红梅编著《辛弃疾词新释辑评》北京:中国书店,2006年第583页。
    13 朱德才、薛祥生、邓红梅编著《辛弃疾词新释辑评》北京:中国书店,2006年第839页。
    14 黎靖德编、王星贤点校《朱子语类》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第874页。
    [1]陆游《陆游集》北京:中华书局,1976年第2252页。
    [2]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1903页。
    [3]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3888页。
    [4]冉苒校点,爱新觉罗·弘历等.唐宋诗醇(卷四十二)北京:中国三峡出版社,1997年第896页。
    [5]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2102页。
    [6]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1060页。
    [7]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207页。
    [1]傅璇琮主编《全宋诗》卷1578,北京:北京出版社,第17902页。
    [2]傅璇琮主编《全宋诗》卷1820,北京:北京出版社,第20260页。
    [3]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3872页。
    [4]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1079页。
    [5]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1065页。
    [6]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2425页。
    [7]王士禛《带经堂诗话》卷1,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版,第43页。
    [1]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4357页。
    [2]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2302页。
    [3]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4092页。
    [4]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4091页。
    [5]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2294页。
    [6]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2469页。
    [7]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1743页。
    [8]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4126页。
    [9]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4104页。
    10]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4104页。
    11 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2473页。
    12 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2474页。
    13 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948页。
    14 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2003页。
    15 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1444页。
    [1]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3710页。
    [2]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3487页。
    [3]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2786页。
    [4]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4198页。
    [5]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3776页。
    [6]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1748页。
    [1]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4148页。
    [2]脱脱《宋史》(卷四二三李韶传)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第9885页。
    [3]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2455页。
    [4]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3718页。
    [5]陆游《陆游集》(卷四),北京:中华书局,1976年第2007页。
    [6]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3402页
    [7]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1757页
    [8]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2100页
    [9]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18页。
    [1]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3738页。
    [2]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1314页。
    [3]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2162页
    [4]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2298页。
    [5]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2606页。
    [6]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3988页。
    [7]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2943页。
    [8]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3515页。
    [1]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2010页。
    [2]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113页。
    [3]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3050页。
    [4]徐复观《中国人的生命精神》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2004年,第133-134页。
    [5]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2599页。
    [6]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3050页。
    [7]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2049页。
    [8]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2953页。
    [9]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2274页。
    [10]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2138页。
    11 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4461页。
    12 按:陶渊明只有六首作品表现自己的躬耕感受。《归园田居》其二、其三,《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丙辰岁八月于下澳田舍获》。
    13 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3894页。
    [1]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1664页。
    [2]查慎行《得树楼杂钞》卷十五,《适园丛书》第七集。
    [3]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1897页。
    [4]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1316页。
    [5]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2400页。
    [6]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2416页。
    [7]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2468页。
    [8]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2468页。
    [9]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2468页。
    [1]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2468页。
    [2]欧阳修《新五代史》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第842页。
    [3]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2211页。
    [4]高承《事物纪原》北京:中华书局,1989年第439页。
    [5]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4255页。
    [6]沈作宾,施宿《嘉泰会稽志》北京:中华书局,1990年影印《宋元方志丛刊》本。
    [7]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2469页。
    [8]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3514页。
    [9]吴开,优古堂诗话·引王羲之镜湖诗,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0]方东树《昭味詹言》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1年第460页。
    11 陆游《陆游集》北京:中华书局,1976年第2267页。
    [1]杨义《陆游:诗魂与越中山水魂》《文学遗产》2006年第三期第61-64页。
    [2]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1663页。
    [3]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1912页。
    [4]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1275页。
    [5]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3388页。
    [6]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2245页。
    [7]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890页。
    [8]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3351页。
    [9]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2123页。
    [10]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3703页。
    [1]威尔·金里卡著 刘莘译《当代政治哲学》上海:三联书店,2004年第15页。
    [2]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4219页。
    [3]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4310页。
    [4]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3313页。
    [5]逯钦立辑校:《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上册,学海出版社,1984年第711页。
    [6]战国苟况著,清王先谦撰《荀子集解》北京:中华书局,1997年,第128页。
    [1]逯钦立辑校:《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中册,学海出版社,1984年第1703页。
    [2]徐鹏校注《孟浩然集校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年第254页。
    [3]仇兆鳌注《杜诗详注》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第1337页。
    [4]沈幼征笺注《林和靖诗集》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86年第9页。
    [5]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3980页。
    [1]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4412页。
    [2]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4475页。
    [3]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3334页。
    [4]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2808页。
    [5]于北山《陆游年谱》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第472页。
    [6]陆游《陆游集》北京:中华书局,1976年第2256页。
    [7]鲁伊基·肇嘉《父性》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第350页。
    [1]冯集梧注《樊川诗集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62年第58页。
    [2]李谊校注《韦庄集校注》成都: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6年第407页。
    [1]叶葱奇疏注《李商隐诗集疏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第657页。
    [1]钱仲联集释《韩昌黎诗系年集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第952页。
    [2]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1818页。
    [3]朱光潜《文艺心理学》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173页。
    [1]沈幼征笺注《林和靖诗集》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86年第132页。
    [2]苏轼《苏轼诗集》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第2535页。
    [3]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2155页。
    [4]陆游《陆游集》北京:中华书局,1976年第2129页。
    [5]陆游《放翁家训》,《丛书集成初编》0974册,上海:商务印书馆1938年版。
    [6]梁章钜《退庵随笔》,郭绍虞编选《清诗话续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第1979页。
    [1]陆游《放翁家训》,《丛书集成初编》0974册,上海:商务印书馆1938年版。
    [2]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2097页。
    [3]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3386页。
    [4]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3183页。
    [5]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3506页。
    [6]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3386页。
    [7]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3281页。
    [8]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3227页。
    [9]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2279页。
    [10]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4335页。
    [1]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3574页。
    [2]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2975页。
    [3]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3507页。
    [4]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3062页。
    [1]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2972页。
    [2]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1112页。
    [3]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2297页。
    [4]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532页。
    [5]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2683页。
    [6]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2998页。
    [7]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1873页。
    [8]朱金城《白居易集笺校》卷28,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第1959页。
    [9]朱金城《白居易集笺校》卷35,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第2460页。
    [10]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1993页。
    [1]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2902页。
    [2]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3174页。
    [3]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3621页。
    [4]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248页。
    [5]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2102页。
    [1]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2450页。
    [2]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1080页。
    [3]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3418页。
    [4]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3770页。
    [5]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1915页。
    [1]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2879页。
    [2]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3653页。
    [3]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4055页。
    [4]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3245页。
    [5]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3828页。
    [6]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181页。
    [7]俞正燮《癸巳存稿》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3年,第369页。
    [8]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4234页。
    [9]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656页。
    [10]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1604页。
    11 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3928页。
    12 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4540页。
    13 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1999页。
    14 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4299页。
    15 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3713页。
    [1]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670页。
    [2]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3856页。
    [3]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2942页。
    [4]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3680页。
    [5]沈复《浮生六记》北京:华夏出版社,2006年,第159页。
    [6]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2819页。
    [1]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3954页。
    [2]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2784页。
    [3]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2784页。
    [4]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3248页。
    [5]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3248页。
    [1]陆游《陆游集》北京:中华书局1976年,第2297页。
    [2]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2109页。
    [3]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3830页。
    [4]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3499页。
    [5]陆游《陆游集》北京:中华书局1976年,第2142页。
    [6]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2925页。
    [7]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3076页。
    [8]莫砺锋《陆游读书诗的文学意味》浙江社会科学,2003年第二期第155页。
    [9]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2611页。
    [10]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2100页。
    11 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4204页。
    12 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1991页。
    [1]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1208页。
    [2]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3610页。
    [3]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1732页。
    [4]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551页。
    [5]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85页。
    [6]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2959页。
    [7]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2975页。
    [1]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3240页。
    [2]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1208页。
    [3]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1798页。
    [4]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3674页。
    [5]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1439页。
    [6]莫砺锋《陆游“读书”诗的文学意味》浙江社会科学,2003年第二期第156页。
    [7]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1818页。
    [1]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3295页。
    [2]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3427页。
    [3]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2723页。
    [4]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1717页。
    [1]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1276页。
    [2]袁行霈《中国古典诗歌的意象》,《中国诗歌艺术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56页。
    [3]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2928页。
    [4]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1314页。
    [1]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1786页。
    [2]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2358页。
    [3]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1208页。
    [4]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1798页。
    [1]劳思光:《新编中国哲学史》(一),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109页。
    [2]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1828页。
    [3]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863页。
    [4]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2611页。
    [5]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3401页。
    [6]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4325页。
    [7]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3540页。
    [8]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2357页。
    [9]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3018页。
    [10]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2241页。
    11 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3864页。
    12 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1897页。
    [1]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4013页。
    [2]陈铁民注《王维诗注》西安:三秦出版社,2004年第81页。
    [3]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1507页。
    [4]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1794页。
    [1]唐君毅《人生之体验续编》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131至132页。
    [2]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李维武编徐复观文集·第(4)卷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53-54页。
    [3]徐复观《中国文学论集》第5版,台北:学生书局1990年,第87,89,页。
    [4]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沣》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2279页。
    [1]莫砺锋《陆游诗中的生命意识》《江海学刊》,2003年第五期,第172-177页。
    [2]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1762页。
    [3]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2627页。
    [1]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2244页。
    [2]夏春豪《陆游诗的自省意识》《淮阴师专学报》1997年第三期,第13页。
    [3]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4393页。
    [4]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531页。
    [5]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531页。
    [6]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2396页。
    [7]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4273页。
    [1]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3244页。
    [2]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3828页。
    [3]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2965页。
    [4]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1828页。
    [1]本章节因较多引用陆游七律诗歌,故部分诗歌随文注出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页码。令本章内容在外部形式上参考了2004年山东大学于年湖的博士论文《杜诗语言艺术研究》。
    [2]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第339页。
    [3]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第117页。
    [4]谢榛《四溟诗话》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1年第19页。
    [5]郭绍虞编选《清诗话续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第582页。
    [6]刘大櫆《论文偶记》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第8-9页。
    [7]袁仁林《虚字说》,丰县熊氏校刊本,第38页。
    [8]李东阳在《麓堂诗话》《历代诗话续编》,北京:中华书局,2001年第1376页。
    [1]郭绍虞编选《清诗话续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第2375页。
    [2]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3897页。
    [3]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1476页。
    [1]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568页。
    [2]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1439页。
    [3]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449页。
    [4]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4412页。
    [5]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2744页。
    [6]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2318页。
    [1]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2272页。
    [2]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4070页。
    [3]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4357页。
    [4]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555页。
    [5]葛兆光《文学评论》《近体诗中一种语言现象的分析》1993年第1期,第77-85页。
    [6]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1525页。
    [7]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1500页。
    [8]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1019页。
    [9]杨义《李杜诗学》,783,北京:北京出版社,2001年第783页。
    [10]葛兆光《文学评论》《近体诗中一种语言现象的分析》1993年第1期,第80页。
    [1]宗白华《宗白华美学文学译文选》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2年,第238页。
    [2]朱光潜《美学》第三卷上,商务印书馆1984年,第282页。
    [3]陈世杰《试论诗歌中的色彩学》,《河南财经学院学报》,1986年第三期,第113页。
    [1]范晞文《对床夜语》丁福保辑《历代诗话续编》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第423页。
    [2](美)鲁道夫·阿恩海姆著.滕守尧、朱疆源译.艺术与视知觉.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第471页。
    [3](美)鲁道夫·阿恩海姆著.滕守尧、朱疆源译.艺术与视知觉.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第471页。
    [4](美)鲁道夫·阿恩海姆著.滕守尧、朱疆源译.艺术与视知觉.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第471页。
    [1]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吉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2301页。
    [1]彼得罗夫斯基:《普通心理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年版,第208页。
    [2]彼得罗夫斯基:《普通心理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年版,第201页。
    [1]黄霖编著《文心雕龙汇评》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第151页。
    [2]钱钟书《旧文四篇》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第33页。
    [3]钱钟书《旧文四篇》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第34页。
    [1]王逢振:《意识与批评》,桂林:漓江出版社1988版,第5页,
    [2]王逢振:《意识与批评》,桂林:漓江出版社1988版,第12页。
    [3]阿恩海姆《色彩论》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0年第6页。
    [4]阿恩海姆《色彩论》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0年第6页。
    [1]胡震亨《唐音癸签》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第29页。
    [2]王士禛《古夫于亭杂录》北京:中华书局1988第109页。
    [3]叶梦得《石林诗话》《历代诗话》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第411页。
    [4]顾炎武《日知录集释》石家庄:花山文艺出版社,1990年第929页。
    [5]范晞文《对床夜语》丁福保辑《历代诗话续编》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第419页。
    [1]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1814页。
    [2]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1964页。
    [3]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2136页。
    [4]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3312页。
    [1]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2215页。
    [2]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1430页。
    [3]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1065页。
    [4]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387页。
    [5]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3288页。
    [6]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560页。
    [7]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3631页。
    [8]王力《近体诗格律学》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2003年第240页。
    [1]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3729页。
    [2]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3776页。
    [3]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401页。
    [4]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408页。
    [5]施补华《岘佣说诗》王夫之《清诗话》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63年第996页。
    [6]胡应膦《诗薮》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58年第25页。
    [7]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1651页。
    [8]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1060页。
    [9]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2460页。
    [1]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2032页。
    [2]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85页。
    [3]陈植锷《诗歌意象论》,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第13页。
    [4]罗兰·巴尔特《符号学原理》北京:三联书店,1988年第184页。
    [1]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1346页。
    [1]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639页。
    [1]胡蓉蓉:《论陆游的蜀中诗》,《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1994年第4期第122-127页。
    [1]沈伯峻:《陆游梦绕魂牵巴蜀情》,《今日四川》,2001年第1期第39-39页。
    [2]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851页。
    [3]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2772页。
    [4]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1864页。
    [5]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863页。
    [6]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1394页。
    [7]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48页。
    [1]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18页。
    [1]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第692页。
    [2]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第104页。
    [3]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第108页。
    [1]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第200页。
    [2]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第519页。
    [3]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第608页。
    [4]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第610页。
    [5]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第678页。
    [6]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第683页。
    [7]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第671页。
    [8]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第779页。
    [1]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第626页。
    [2]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第520页。
    [3]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第734页。
    [4]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第733页。
    [5]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第773页。
    [6]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第526页。
    [1]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第13页。
    [2]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第15页。
    [3]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第99页。
    [4]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第114页。
    [5]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第114页。
    [6]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第118-121页。
    [7]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第268页。
    [1]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第268页。
    [2]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第340页。
    [3]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第390页。
    [4]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第408页。
    [5]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第414页。
    [6]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第529页。
    [7]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第530页。
    [1]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第526页。
    [2]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第535页。
    [3]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第532页。
    [4]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第781页。
    [5]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第782页。
    [6]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第787页。
    [7]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第787页。
    [8]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第787页。
    [1]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第375页。
    [2]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第374页。
    [3]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第788页。
    [4]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第792页。
    [5]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第807页。
    [1]弗·詹姆逊《文化转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第109-110页。
    [2]铃木大拙《通向禅学之路》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第38页。
    [1]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168页。
    [2]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1361页。
    [3]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758页。
    [4]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511页。
    [5]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3981页。
    [6]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3945页。
    [7]卡西尔《人论》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年,第200页。
    [8]邓程《论新诗格律不可能实现的原因》,《四川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第1期,第68页。
    [1]宋荦《漫堂说诗》《清诗话》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63年,第418页。
    [2]方东树《昭昧詹言》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1年,第375页。
    [3]范晞文《对床夜语》《历代诗话续编》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第422页。
    [4]胡震亨《唐音癸签》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第21-22页。
    [1]何文焕辑《历代诗话》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第729-730页。
    [2]胡应麟:《诗薮》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58年,第83页。
    [3]胡应麟:《诗薮》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58年,第83页。
    [1]胡应麟:《诗薮》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58年,第22页。
    [2]郭绍虞编选《清诗话续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第2397页。
    [3]方东树《昭味詹言》,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1年,第377页。
    [1]杨载《诗法家数》,《历代诗话》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第729页.
    [2]厉志《白华山人诗说》,郭绍虞编选《清诗话续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2287页。
    [3]方东树《昭味詹言》,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1年,第377页。
    [4]孙钦善校注《高适集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第62页。
    [5]仇兆鳌注《杜诗详注》,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第1766页。
    [6]仇兆鳌注《杜诗详注》,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第1484页。
    [1]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1346页。
    [2]朱东润《陆游选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第97页。
    [1]方回选评李庆甲集评校点《瀛奎律髓汇评》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第1372页。
    [2]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4061页。
    [3]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885页。
    [4]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511页。
    [1]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558页。
    [2]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4484页。
    [3]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3165页。
    [1]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2141页。
    [2]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1477页。
    [3]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1051页。
    [4]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4175页。
    [1]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607页。
    [2]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4159页。
    [3]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525页。
    [4]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1317页。
    [5]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794页。
    [6]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2053页。
    [1]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604页。
    [2]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299页。
    [3]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618页。
    [4]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818页。
    [5]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225页。
    [6]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190页。
    [1]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500页。
    [2]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1071页。
    [3]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3327页。
    [4]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3715页。
    [5]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4160页。
    [6]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408页。
    [1]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762页。
    [2]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2571页。
    [3]宗白华《新诗略谈》,《宗白华全集》第1册,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4年,第168页。
    [4]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4012页。
    [1]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760页。
    [2]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2627页。
    [3]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401页。
    [4]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3282页。
    [5]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315页。
    [6]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3417页。
    [1]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2241页。
    [2]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636页。
    [3]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1794页。
    [4]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1802页。
    [5]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1776页。
    [6]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3040页。
    [7]詹锳主编《李白全集校注汇释集评》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96年第2631页。
    [8]詹锳主编《李白全集校注汇释集评》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96年第1855页。
    [9]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1305页。
    [10]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3706页。
    11 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3416页。
    12 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2279页。
    [1]仇兆鳌注《杜诗详注》,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第638页。
    [2]顾学颉校点《白居易集》,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第974页。
    [3]郭知达《九家集注杜诗》(卷十三)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4]何世瑾《然镫记闻》王夫之《清诗话》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63年,第120页。
    [5]施润章《蠖斋诗话》王夫之《清诗话》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63年,第389页。
    [1]沈德潜《说诗啐语》王夫之《清诗话》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63年,第536页。
    [2]谢榛《四溟诗话》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1年,第30页。
    [3]吴乔《围炉诗话》郭绍虞编选《清诗话续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第527页。
    [4]方东树《昭昧詹言》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1年,第239页。
    [5]旌补华《岘傭说诗》王夫之《清诗话》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63年,第999页。
    [1]金圣叹《金圣叹全集》(四)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5年,第42页。
    [2]金良年《孟子译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第268页。
    [3]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2611页。
    [1]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2324页。
    [2]金良年《论语译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第173页。
    [3]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3216页。
    [4]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1496页。
    [1]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3388页。
    [2]方东美,《生命情调与美感》,见刘梦溪主编《方东美卷》,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年,第234页。
    [3]方东树《昭昧詹言》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1年,第377页。
    [1]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4317页。
    [2]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908页。
    [3]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3684页。
    [1]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1327页。
    [2]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2964页。
    [3]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555页。
    [4]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831页。
    [5]胡震亨《唐音癸签》,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第21页。
    [1]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3239页。
    [2]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1564页。
    [3]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3366页。
    [4]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207页。
    [5]韩成武《杜甫律诗章法研究》《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第六期,第1页。
    [6]方东树《昭昧詹言》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1年,第375页。
    [7]李东阳《麓堂诗话》丁福保辑《历代诗话续编》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第1376页。
    [1]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4485页。
    [2]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306页。
    [1]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605页。
    [2]周弼《三体唐诗》(原序),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3]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3462页。
    [1]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1389页。
    [2]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3759页。
    [1]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3552页。
    [2]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2233页。
    [3]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2444页。
    [1]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574页。
    [2]赵翼《瓯北诗话》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第161页。
    [3]叶燮《原诗》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第74页。
    [4]胡震亨《唐音癸签》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第21-22页。
    [1]黄霖编著《文心雕龙汇评》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第122页。
    [2]钱钟书《旧文四篇》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第37页。
    [3]储泽祥《相似性的“N1似的N2”格式》《语言教学与研究》,1999第4期,第110-117页
    [4]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3216页。
    [5]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1368页。
    [6]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2817页。
    [7]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1369页。
    [1]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1388页。
    [2]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216页。
    [3]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4114页。
    [4]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2585页。
    [5]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3938页。
    [6]恩斯特·卡西尔《语言与神话》三联书店1988年版,第114页。
    [7]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366页。
    [8]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1345页。
    [1]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2852页。
    [2]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3683页。
    [3]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576页。
    [4]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2272页。
    [5]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272页。
    [6]储泽祥《相似性的“N1似的N2”格式》《语言教学与研究》1999第四期,第115页。
    [7]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139页。
    [1]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2789页。
    [2]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2138页。
    [3]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1605页。
    [4]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3591页。
    [5]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2365页。
    [6]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1444页。
    [7]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2578页。
    [8]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3808页。
    [1]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2441页。
    [2]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1111页。
    [3]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1450页。
    [4]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1626页。
    [5]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1172页。
    [6]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3810页。
    [7]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2435页。
    [8]朱彝尊《曝书亭集》卷52,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9]李重华《贞一斋诗说》王夫之《清诗话》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63年,第936页。
    [10]真正创作诗歌的数量远远超过此数。详见朱东润《陆游研究》,北京:中华书局1961年,第112-115页。
    [1]朱寿桐《文学与人生十五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143页。
    [2]黄霖编著《文心雕龙汇评》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第125页。
    [3]黄霖编著《文心雕龙汇评》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第125-126页。
    [4]杨义《李白诗歌用典的诗学谋略》,《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9年第5期,第9页。
    [5]杨胜宽《用典:文学创作的一场革命》《复旦学报》1994年第六期,第104页。
    [6]杨义《李白诗歌用典的诗学谋略》,《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9年第5期,第10页。
    [1]金良年《论语译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第27页。
    [2]金良年《论语译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第4页。
    [3]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2312页。
    [4]班固《汉书》(卷五十四,列传第二十四)北京:中华书局1962年,第2462-2467页。
    [1]刘昫《旧唐书》(列传第一百三十七)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第4899-4902页。
    [2]杨义《李白诗歌用典的诗学谋略》,《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9年第5期,第11页。
    [3]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1346页。
    [4]陈寿《三国志》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第412页。
    [5]陈熙晋笺注《骆临海集笺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第165页。
    [1]杨炯《杨炯集》台北:源流文化公司,1983年,第19页。
    [2]李华《李遐叔文集》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72年,第51页。
    [3]安旗主编《李白全集编年注释》成都:巴蜀书社,1992年,第133页。
    [4]钟振振《陆游(书愤)诗以诸葛亮自比说质疑》古典文学知识,2003年第三期,第81页。
    [5]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2279页。
    [6]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578页。
    [7]脱脱《宋史》(卷三六零《宗泽传》)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第11284-11285页。
    [1]徐梦莘《三朝北盟会编》卷四八,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2]陈亮《龙川文集》(卷七),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3]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3122页。
    [4]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803页。
    [5]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1038页。
    [6]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1638页。
    [1]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1901页。
    [2]刘向《战国策·燕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第1137页。
    [3]张双棣译注《吕氏春秋译注》,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292页。
    [1]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2312页。
    [2]荣格《艺术与精神分析》(中译本)北京:三联书店,1987年第124页。
    [3]仇兆鳌注《杜诗详注》,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第487页。
    [4]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65页。
    [1]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195页。
    [2]仇兆鳌注《杜诗详注》,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第1276页。
    [3]仇兆鳌注《杜诗详注》,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第1469页。
    [4]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3521页。
    [1]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2443页。
    [2]仇兆鳌注《杜诗详注》,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第2208页。
    [3]杨义《李白诗歌用典的诗学谋略》,《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9年第5期,第9页。
    [4]齐治平《陆游传论》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第146页。
    [1]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3042页。
    [2]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345页。
    [3]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388页。
    [4]《桐江集》(卷四《跋所抄陆放翁诗后》),《宛委别藏》本。
    [5]周密《齐东野语》济南:齐鲁书社,2007年,第129页。
    [6]邱鸣皋《陆游评传》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175页。
    [1]周必大《文忠集》(《送陆务观赴七闽提举常平茶事》四首其四,卷七)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2]邱鸣皋《陆游评传》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176页。
    [3]房玄龄《晋书》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第2930页。
    [4]房玄龄《晋书》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第2930页。
    [1]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1906页。
    [2]杨胜宽《用典:文学创作的一场革命》《复旦学报》1994年第6期第104页。
    [3]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707页。
    [1]许嘉璐主编《二十四史全译》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4年,第1311页。
    [2]房玄龄《晋书》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第1375-1376页。
    [3]皮日休《皮子文薮》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第195页。
    [4]方东树《昭昧詹言》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1年,第468页。
    [5]陈衍《宋诗精华录》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197页。
    [6]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1535页。
    [7]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703页。
    [8]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1679页。
    [1]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2325页。
    [1]李天华校注《世说新语新校》长沙:岳麓书社,2004年第200页。
    [3]杨义《李白诗歌用典的诗学谋略》,《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9年第5期,第11页。
    [4]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257页。
    [5]查慎行《得树楼杂钞》卷六,《适园丛书》第七集。
    [1]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3248页。
    [2]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2121页。
    [3]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1432页。
    [4]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2647页。
    [5]陈衍《石遗室诗话》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年第191页。
    [1]王守谦、金秀珍《诗经评注》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年第381页。
    [2]欧阳询《艺文类聚》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第1685页。
    [3]欧阳询《艺文类聚》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第1685页。
    [1]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2940页。
    [2]朱丹琼,范立舟《南宋中期政治特性之形成与治国理念之嬗递》《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05年第二期,第97页。
    [1]骆宾王《骆宾王集》长沙:岳麓出版社,2001年,第20页。
    [2]祖保泉《司空表圣诗文集笺校》,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49页
    [3]祖保泉《司空表圣诗文集笺校》,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7页
    [4]金贝翎《论唐诗中的萤意象》,《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第10期,第38页。
    [5]恩斯特·卡西尔《人论》,甘阳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年,第192页。
    [6]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3379页。
    [1]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1773页。
    [2]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1178页。
    [1]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890页。
    [2]严修《陆游诗集》成都:巴蜀书社1996年,第35页。
    [1]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2032页。
    [2]严北溟译注《列子译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第75页。
    [3]王世瞬译注《庄子译注》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84年第155页。
    [4]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11-12页。
    [1]仇兆鳌注《杜诗详注》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第612页。
    [2]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2815页。
    [3]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3615页。
    [4]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3537页。
    [5]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3987页。
    [6]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995页。
    [7]闻一多《神话与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56年,第351-352页。
    [8]杨杰《思想的反射精神的折光》(《郑州大学学报》1984年第1期),程杰《宋代咏梅文学的盛况》(《阴山 学刊》2002年第1、2期)丁存越《从句法特征看陆游咏梅诗的风格成因》(《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第5期)何玉兰《陆游在蜀咏梅诗刍议》(《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第3期)邱占勇《宋人咏梅的三种境界》(《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1999年第l期)等文章都对陆游与梅花之关系做了详尽全面的分析,可做参看。
    [1]朱东润《陆游传》,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4年,第119页。
    [2]邱鸣皋《陆游评传》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141页。
    [3]爱心觉罗·弘历《唐宋诗醇》卷四二,北京:中国三峡出版社.1997年,第896页。
    [1]陆游《陆游集》(《文集》卷十七)北京:中华书局,1976年,第2134页。
    [2]朱东润《陆游传》,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4年,第119页
    [3]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4276页
    [4]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679页。
    [5]《全宋诗》(《读放翁剑南集》)北京:北京出版社1991年,第38册,第24226页。
    [6]陆时化.吴越所见书画录,见:续修四库全书(1068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第40页。
    [7]据韩成武《试论七律的定型与成熟》,河北大学学报,1997年3月,第41-48页,赵谦,《唐七律艺术史》文津出版社,1993年,第8页。
    [1]程千帆,张宏生.《七言律诗中的政治内涵》《文艺理论研究》1988第2期,第81页。
    [1]赵谦《唐七律艺术史》台北:文津出版社1993年。第123页,第156页,第182页。第192页,第213页,第235页,第293页,第297页。
    [2]徐丹丽《陆游诗歌研究》南京大学2005年博士学位论文,第73页。
    [3]苏轼诗今存2700多首,梅尧臣存诗2800多首。王安石存诗1500多首,范成大存诗1900余首。
    [4]李健莉《城斋诗及诗论研究》华东师范大学2002届硕士学位论文,第17页
    [5]赵谦《唐七律艺术史》台北:文津出版社,1993年,第35页
    [6]赵谦《唐七律艺术史》台北:文津出版社,1993年,第18页
    [7]胡震亨《唐音癸签》(卷十)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第93页
    [8]高步赢《唐宋诗举要》(卷五)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59年,第532页,
    [1]程千帆、张宏生《七言律诗的政治内涵》,《文艺理论研究》1988年第二期,第81页
    [2]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3763页。
    [1]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3774页。
    [2]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3848页。
    [3]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3937页。
    [1]钱钟书.《宋诗选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年.第172页。
    [2]朱寿桐《文学与人生十五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143页。
    [3]脱脱《宋史》列传第154,北京:中华书局。第12057页。
    [1]脱脱《宋史》列传第154,北京:中华书局,第12057页。
    [2]陆游《陆游集》(渭南文集卷五,《辞免赐出身状》)北京:中华书局,1976第201l页。
    [3]褚人获《坚瓠集》清康熙间四雪草堂刻本,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影印,2002年。
    [4]林景熙《霁山集》卷三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第100页。
    [1]许世荣《杜甫与七言律诗》,《杜甫研究学刊》1994年第三期,第17页。
    [2]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2313页。
    [3]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2619页。
    [4]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141页。
    [5]沈德潜《说诗啐语》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第250页。
    [6]仇兆鳌注《杜诗详注》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第736页
    [7]仇兆鳌注《杜诗详注》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第736页
    [1]何文焕辑《历代诗话》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第420页。
    [2]方牧《论杜甫的七律(续)》<浙江海洋学院学报》2005年第二期,第6页。
    [3]郭绍虞编选《清诗话续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第1439页。
    [4]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2314页。
    [5]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第2314页。
    [6]方回选评 李庆甲集评校点《瀛奎律髓汇评》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第381页。
    [1]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1990页。
    [2]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603页。
    [3]方牧《论杜甫的七律(续)》《浙江海洋学院学报》2005年第二期,第8页。
    [4]仇兆鳌《杜诗详注》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第746页
    [5]仇兆鳌《杜诗详注》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第1982页
    [6]仇兆鳌《杜诗详注》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第1098页
    [7]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1673页。
    [8]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661页。
    [9]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1849页。
    [10]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723页。
    11 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4011页。
    12 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3591页。
    [1]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1945页。
    [2]陆游《陆游集》(《文集》卷十四,《杨梦锡集句杜诗序》)北京:中华书局,1976年,第2108页
    [3]郭绍虞编选《清诗话续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第1439页。
    [4]陆游《陆游集》(《渭南文集》卷一五《澹斋居士诗序》)北京:中华书局,1976年,第2110页。
    [1]陆游《陆游集》(《渭南文集》卷一五《傅给事外制集序》)中华书局,1976年,第2111页。
    [2]陆游《陆游集》(《渭南文集》卷二八《跋张监丞云庄诗集》)中华书局,1976年第2252页。
    [3]详见赵谦,《唐七律艺术史》文津出版社,1993年,第89页
    [4]方回《桐江集》卷一《委宛别藏》本。
    [5]仇兆鳌注《杜诗详注》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第1499页。
    [6]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4202页。
    [1]姚范《援鹑堂笔记》卷40,续修四库全书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2]朱寿桐《文学与人生十五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162页。
    [3]朱寿桐《文学与人生十五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172页。
    [1]姚鼐,《今体诗钞·序目》,四部备要集部。
    [2]陆游《陆游集》北京:中华书局1976年,第2084页。
    [3]吕祖谦《东莱集》(卷九《尺牍三》),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叶绍翁《四朝闻见录》西安:三秦出版社2004年,第94页。
    [2]童庆炳《文体与文体的创造》,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207页。
    [3]钱钟书《谈艺录》,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第163页
    [4]童庆炳《文体与文体的创造》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207页。
    [5]张戒《岁寒堂诗话》丁福保辑《历代诗话续编》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第459页。
    [6]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1232页。
    [1]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1115页。
    [2]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1487页。
    [3]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3672页。
    [4]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957页。
    [5]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1275页。
    [6]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818页。
    [7]叶嘉莹《迦陵论诗丛稿》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第65页。
    [8]王士稹《带经堂诗话》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第132页。
    [1]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1页。
    [2]陆游《陆游集》(《渭南文集》卷一四《吕居仁集序》)北京:中华书局1976年,第2102页.
    [3]魏庆之《诗人玉屑》卷五引吕居仁《吕氏童蒙训》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58年第116页。
    [4]刘克庄《江西诗派小序》(引吕本中《夏均父集序》)知不足斋丛书.第十集。
    [5]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2115页。
    [1]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91页。
    [2]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145页。
    [3]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3264页。
    [4]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2734页。
    [5]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2454页。
    [6]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3657页。
    [7]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3826页。
    [8]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84页。
    [9]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359页。
    [10]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464页。
    11 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1371页。
    12 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550页。
    13 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906页。
    [1]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1530页。
    [2]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3116页。
    [3]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4275页。
    [4]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1087页。
    [5]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4367页。
    [6]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1801页。
    [7]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4322页。
    [8]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2508页。
    [9]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1649页。
    [10]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503页。
    11 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3245页。
    12 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4161页。
    13 周密《浩然斋雅谈》卷中,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4 杭世骏《道古堂文集》(卷十三《申改翁出蜀集序》)乾隆四十一年刻光绪十四年汪曾唯增修本。
    15 刘克庄《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三十六《题放翁像两首》)四部丛刊本。
    [1]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3474页。
    [2]刘克庄《后村先生大全集》(续集卷三)四部丛刊本。
    [3]童庆炳《文体与文体的创造》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127页
    [4]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1785页。
    [5]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4401页。
    [6]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2613页。
    [7]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1065页。
    [8]戴复古《石屏诗集》(卷六《读放翁先生剑南诗草》)四部丛刊本。
    [1]陆时化.吴越所见书画录,见:续修四库全书(1068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第40页。
    [2]苏轼《苏轼文集》(赵眘《〈苏轼文集〉序》),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第2385页。
    [3]陆游《陆游集》(《渭南文集》卷四《上殿札子》其二)北京:中华书局1976年,第2002页。
    [4]陆游《陆游集》(《渭南文集》卷一四《方德亨诗集序》)北京:中华书局1976年,第2104页。
    [1]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1516页。
    [2]陆游《陆游集》(《渭南文集》卷一三《上辛给事书》)北京:中华书局1976年,第2087页。
    [3]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1461页。
    [4]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1588页。
    [5]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1962页。
    [6]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2032页。
    [7]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3086页。
    [8]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1477页。
    [1]姚范《援鹑堂笔记》卷40,续修四库全书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2]张谦宜《絸斋诗谈》卷五,《清诗话续编》,第857页。
    [3]赵翼《瓯北诗话》卷六,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第80页。
    [4]牟原相《小澥草堂杂论诗》郭绍虞编选《清诗话续编》,第919页。
    [5]陆游《陆游集》(《渭南文集》卷二八《跋许用晦〈丁卯集〉》)北京:中华书局1976年,第2253页。
    [6]钱仲联注《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4398页。
    [7]《沧浪会稽十咏序》,《桐江集》卷一,《宛委别藏》本
    [8]《养-斋诗话》卷五,郭绍虞编选《清诗话续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第2074页。
    [9]方回选评 李庆甲集评校点《瀛奎律随汇评》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 第1658页。
    [10]方回选评 李庆甲集评校点《瀛奎律随汇评》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 第510页。
    [1]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1218页。
    [2]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2179页。
    [3]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4512页。
    [4]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1688页。
    [5]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1306页。
    [6]蒋寅《古典诗学中清的概念》,《中国社会科学》,2000年第一期,第154页。
    [7]蒋寅《古典诗学中清的概念》《中国社会科学》,2000年第一期,第155页。
    [8]贺裳《载酒园诗话》郭绍虞编选《清诗话续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第453页。
    [9]韩淲《涧泉集》(卷六《陆丈剑南诗斯远约各赋一首》),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沈辰垣编《御选历代诗馀》卷一百十八,杭州古籍书店影印,1984年,
    [2]齐治平《陆游传论》,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第153页。
    [1]于北山《陆游年谱》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第299页。
    [2]于北山《陆游年谱》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第256页。
    [3]赵蕃《淳熙稿》卷十二(《呈陆严州二首》),文渊阁四库全书。
    [4]赵蕃《淳熙稿》卷十二(《呈陆严州二首》),文渊阁四库全书。
    [5]赵蕃《淳熙稿》卷十四(《晚晴四首》其四),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6]陈衍《宋诗精华录》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189页。
    [7]赵著《淳熙稿》卷一(《呈陆严州二首》),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191页。
    [2]贺裳《载酒园诗话》《清诗话续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第154页。
    [3]韩淲《润泉集》卷14,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4]刘克庄《后村先生大全集》(卷194林希逸《后村先生刘公行状》),四部丛刊本。
    [5]叶适《水心集》(卷29《题刘后村〈南岳诗稿〉》),四部丛刊本。
    [6]刘克庄《后村先生大全集》(卷194林希逸《后村先生刘公行状》),四部丛刊本。
    [7]刘克庄《后村先生大全集》(卷194林希逸《后村先生刘公行状》),四部丛刊本。
    [8]刘克庄《后村先生大全集》(《刻楮集序》,卷96),四部丛刊本
    [1]叶矫然《龙性堂诗话》郭绍虞编选《清诗话续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第1017页。
    [2]《跋胡直内诗》,《桐江集》卷四,《宛委别藏》本。
    [3]刘克庄《后村诗话》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第31页。
    [4]钱钟书《宋诗选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第250页。
    [5]刘克庄《后村先生大全集》四部丛刊本
    [6]刘克庄《后村先生大全集》四部丛刊本
    [7]刘克庄《后村先生大全集》四部丛刊本
    [8]赵翼《瓯北诗话》卷六,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第80页。
    [9]刘克庄《后村先生大全集》(《赵孟侒诗跋》卷一零六),四部丛刊本。
    [10]刘克庄《后村先生大全集》(《竹溪诗序》卷九四),四部丛刊本。
    [1]刘克庄《后村先生大全集》(卷3033)四部丛刊本。
    [2]刘克庄《后村先生大全集》(卷3033)四部丛刊本。
    [3]胡云翼的《宋诗研究》(《下编》第十七章《反江西的诗人》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2004年,第134页。
    [4]复旦大学中文系古典文学组学生集体编著《中国文学史》(中),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第283页。
    [5]赵仁珪《宋诗纵横》,北京:中华书局1994年,第271页。
    [6]戴复古《石屏诗集》卷首《楼钥序》四部丛刊本。
    [7]戴复古《石屏诗集》卷三《诸诗人会吴门》四部丛刊本。
    [8]戴复古《石屏诗集》卷六《读放翁先生剑南诗草》,四部丛刊本。
    [1]戴复古《石屏诗集》卷六,《论诗十绝》,四部丛刊本。
    [2]毛奇龄《西河诗话》清康熙中李(土恭)等刊《西河合集》本.
    [3]毛奇龄《西河文集》(《盛元白诗序》)乾隆间萧山书留草堂刊本.
    [4]龚鼎孳.定山堂诗集(吴梅村.定山堂诗集序卷首)光绪九年龚彦绪刊本.
    [5]蒋寅《陆游诗歌在明末清初的流行》,《中国韵文学刊》2006年第3期,第16页。
    [6]朱庭珍《筱园诗话》郭绍虞编选《清诗话续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第2401页。
    [7]钱仲联《梦苕庵诗话》,载《中央时事周报》第二、三卷。
    [8]钱谦益《牧斋初学集》(卷五《崇祯元年元日立春》),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第162页。
    [9]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2972页。
    [10]钱谦益《牧斋初学集》(卷十一《次韵答士龙二首》其一),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第357页。
    11 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909页。
    12 蒋寅先生在《陆游诗歌在明末清初的流行》一文中对钱谦益袭用陆游诗语做了详细归纳,可作参看。
    [1]钱谦益《牧斋初学集》(《天启乙丑五月奉诏削籍南归自路河登舟两月方达京口涂中衔恩感事杂然成咏凡得十首》其十,卷三)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第100页。
    [2]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3153页。
    [3]钱谦益《牧斋初学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第163页。
    [4]朱庭珍《筱园诗话》郭绍虞编选《清诗话续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第2358页。
    [5]洪亮吉《北江诗话》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第26页。
    [6]查慎行《敬业堂诗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第162页。
    [1]查慎行《敬业堂诗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第163页。
    [2]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版,第1453页。
    [3]赵翼《瓯北诗话》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第161页。
    [4]赵翼《瓯北诗话》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第80页。
    [5]王士禛《带经堂诗话》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第132页。
    [6]洪亮吉《北江诗话》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第26页。
    [1]林景熙《霁山集》卷五《王修竹诗集序》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第137页。
    [2]郑板桥《郑板桥集》(《板桥诗钞》自序)扬州: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1997年第1页。
    [3]钱钟书《谈艺录》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第118页。
    [4]钱钟书《宋诗选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年,第170页。
    [5]钱钟书《谈艺录》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第130页。
    [6]赵翼《瓯北诗话》,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第161页。
    [7]朱光潜《文艺心理学》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208页。
    [1]袁枚《随园诗话》扬州: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1998年,第56页。
    [2]钱钟书《宋诗选注》北京:人民出版社,1989第170页。
    [1]丁福保辑.历代诗话续编[M].北京:中华书局,1983.
    [2]杨时.龟山先生语录[M].续古逸从书[C].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
    [3]苏轼.苏轼诗集[M].北京:中华书局,1982.
    [4]苏轼.苏轼全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
    [5]朱德才、薛祥生、邓红梅编著.辛弃疾词新释辑评[M].北京:中国书店,2006.
    [6]黎靖德编、王星贤点校.朱子语类[M].北京:中华书局,1986.
    [7]陆游.陆游集[M].北京:中华书局,1976.
    [8]钱仲联.剑南诗稿[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
    [9]冉苒校点,爱新觉罗·弘历等.唐宋诗醇[M].北京:中国三峡出版社,1997.
    [10]傅璇琮主编.全宋诗[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9.
    [11]王士禛.带经堂诗话[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
    [12]脱脱.宋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7.
    [13]徐复观.中国人的生命精神[M].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2004.
    [14]查慎行.得树楼杂钞[M].适园丛书[C].第七集.
    [15]高承.事物纪原[M].北京:中华书局,1989.
    [16]沈作宾,施宿.嘉泰会稽志[M].北京:中华书局,影印宋元方志丛刊[C].1990.
    [17]吴开,优古堂诗话·引王羲之镜湖诗[M].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8]方东树.昭味詹言[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1.
    [19]杨义.陆游:诗魂与越中山水魂[M]..文学遗产[M].2006第三期.
    [20]威尔·金里卡著 刘莘译.当代政治哲学[M1.上海:三联书店,2004.
    [21]逯钦立辑校:.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M].上册,学海出版社,1984第711.
    [22]战国荀况著,清王先谦撰.荀子集解[M].北京:中华书局,1997.
    [23]徐鹏校注.孟浩然集校注[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
    [24]仇兆鳌注.杜诗详注[M].北京:中华书局,1979.
    [25]沈幼征笺注.林和靖诗集[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86.
    [26]洪亮吉.北江诗话[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
    [27]王守谦、金秀珍.诗经评注[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
    [28]柯庆明.中国文学的美感[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
    [29]杨万里.杨万里诗文集[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6.
    [30]方回.桐江续集IM].卷八.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31]葛晓音.中国山水田园诗派研究[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1993.
    [32][美]R·W爱默生.自然沉思录[M].博凡译,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7.
    [33]杨义.李杜诗学[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1.
    [34]韩元吉.南涧甲乙稿[M].清乾隆福建翻刻武英殿聚珍版.
    [35]刘应时.颐庵居士集[M].四明丛书[C].
    [36]王夫之.清诗话[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
    [37]林景熙.霁山集[M].北京:中华书局,1960.
    [38]维廉·狄尔泰.体验与诗[M].三联书店,2003.
    [39]赵翼.瓯北诗话[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
    [40]钱钟书.谈艺录[M].北京:中华书局1984.
    [41]于北山.陆游谱I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42]鲁伊基·肇嘉.父性[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43]冯集梧注.樊川诗集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62.
    [44]李谊校注.韦庄集校注[M].成都: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6.
    [45]叶葱奇疏注.李商隐诗集疏注[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
    [46]钱仲联集释.韩昌黎诗系集释[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
    [47]朱光潜.文艺心理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48]陆游.放翁家训[M].丛书集成初编[C].0974册,上海:商务印书馆,1938.
    [49]梁章钜.退庵随笔[M].郭绍虞编选.清诗话续编[C].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
    [50]朱金城.白居易集笺校[M].卷28,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
    [51]莫砺锋.陆游读书诗的文学意味[J].浙江社会科学,2003第二期.
    [52]袁行霈.中国古典诗歌的意象[J].中国诗歌艺术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53]劳思光.新编中国哲学史[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54]陈铁民注.王维诗注[M].西安:三秦出版社,2004.
    [55]唐君毅.人生之体验续编[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56]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5.
    [57]徐复观.中国文学论集[M].第5版,台北:学生书局1990.
    [58]莫砺锋.陆游诗中的生命意识[J].江海学刊,2003第五期.
    [59]夏春豪.陆游诗的自省意识[J].淮阴师专学报1997第三期.
    [60]胡仔.苕溪渔隐丛话[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61]陶宗仪.南村辍耕录[M].北京:中华书局,1959.
    [62]谢榛.四溟诗话[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1.
    [63]刘大櫆.论文偶记[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
    [64]袁仁林.虚字说[M].丰县熊氏校刊本.
    [65]葛兆光.近体诗中一种语言现象的分析[J].文学评论1993第1期.
    [66]宗白华.宗白华美学文学译文选[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2.
    [67]朱光潜.美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
    [68]陈世杰.试论诗歌中的色彩学[J].河南财经学院学报1986第三期.
    [69]鲁道夫·阿恩海姆著.滕守尧、朱疆源译.艺术与视知觉[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
    [70]彼得罗夫斯基.普通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
    [71]黄霖编著.文心雕龙汇评[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
    [72]钱钟书.旧文四篇[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73]王逢振.意识与批评[M].桂林:漓江出版社,1988.
    [74]阿恩海姆.色彩论[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0.
    [75]胡震亨.唐音癸签[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76]王士禛.古夫于亭杂录[M].北京:中华书局,1988.
    [77]何文焕辑.历代诗话[M].北京:中华书局,1983.
    [78]顾炎武.日知录集释[M].石家庄:花山文艺出版社,1990.
    [79]王力.近体诗格律学[M].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2003.
    [80]胡应麟.诗薮[M].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58.
    [81]陈植锷.诗歌意象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
    [82]罗兰·巴尔特.符号学原理[M].北京:三联书店,1988.
    [83]胡蓉蓉.论陆游的蜀中诗[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1994第4期.
    [84]沈伯峻.陆游梦绕魂牵巴蜀情[J].今日四川.2001第1期.
    [85]弗·詹姆逊.文化转向[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86]铃木大拙.通向禅学之路[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
    [87]卡西尔.人论[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
    [88]宗白华.新诗略谈[A].宗白华全集[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4.
    [89]詹锳主编.李白全集校注汇释集评[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96.
    [90]孙钦善校注.高适集校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
    [91]朱东润.陆游选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92]顾学颉校点.白居易集[M].北京:中华书局,1979.
    [93]金圣叹.金圣叹全集[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5.
    [94]金良年.孟子译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
    [95]方东美,生命情调与美感[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
    [96]韩成武.杜甫律诗章法研究[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4第六期.
    [97]叶燮.原诗[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
    [98]储泽祥.相似性的“N1似的N2”格式[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9第4期.
    [99]朱寿桐.文学与人生十五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100]杨胜宽.用典:文学创作的一场革命[J].复旦学报1994第六期.
    [101]班固.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62.
    [102]刘昫.旧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5.
    [103]陈寿.三国志[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
    [104]陈熙晋.骆临海集笺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105]钟振振.陆游〈书愤〉诗以诸葛亮自比说质疑[J].古典文学知识,2003第三期.
    [106]脱脱.宋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7.
    [107]徐梦莘.三朝北盟会编[M].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08]荣格.艺术与精神分析[M].北京:三联书店,1987.
    [109]齐治平.陆游传论[M].北京:中华书局,1959.
    [110]邱鸣皋.陆游评传[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
    [111]方回.桐江集[M].宛委别藏[C].
    [112]周必大.周益国文忠公集·省斋文稿[M].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13]房玄龄.晋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4.
    [114]陈衍.宋诗精华录[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84.
    [115]李天华校注.世说新语新校[M].长沙:岳麓书社,2004.
    [116]陈衍.石遗室诗话[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
    [117]欧阳询.艺文类聚[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118]朱丹琼,范立舟.南宋中期政治特性之形成与治国理念之嬗递[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05第二期.
    [119]骆宾王.骆宾王集[M].长沙:岳麓出版社,2001.
    [120]祖保泉.司空表圣诗文集笺校[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2.
    [121]金贝翎.论唐诗中的萤意象[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第10期.
    [122]恩斯特·卡西尔.人论[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
    [123]严修.陆游诗集[M].成都:巴蜀书社,1996.
    [124]严北溟译注.列子译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125]王世瞬译注.庄子译注[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84.
    [126]闻一多.神话与诗[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56.
    [127]陆时化.吴越所见书画录,续修四库全书(1068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128]徐丹丽.陆游诗歌研究[M].南京大学2005博士学位论文.
    [129]程千帆,张宏生.七言律诗中的政治内涵[J].文艺理论研究.1988第2期.
    [130]赵谦.唐七律艺术史[M].台北:文津出版社,1993.
    [131]高步赢.唐宋诗举要[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59.
    [132]褚人获.坚瓠集[M].清康熙间四雪草堂刻本.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影印,2002.
    [133]许世荣.杜甫与七言律诗[J].杜甫研究学刊1994第三期.
    [134]方牧.论杜甫的七律(续)[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2005年第二期.
    [135]李庆甲.瀛奎律髓汇评[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136]姚范.援鹑堂笔记[M].续修四库全书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37]叶绍翁.四朝闻见录[M].西安:三秦出版,2004.
    [138]童庆炳.文体与文体的创造[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4.
    [139]叶嘉莹.迦陵论诗丛稿[M].北京:中华书局,2005.
    [140]魏庆之.诗人玉屑[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58.
    [141]周密.浩然斋雅谈[M].卷中,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42]杭世骏.道古堂文集[M].乾隆四十一刻光绪十四汪曾唯增修本.
    [143]刘克庄.后村先生大全集[M].四部丛刊本.
    [144]戴复古.石屏诗集[M].四部丛刊本.
    [145]苏轼.苏轼文集[M].北京:中华书局,1986.
    [146]蒋寅.古典诗学中清的概念[J].中国社会科学.2000年第一期.
    [147]赵蕃.淳熙稿[M].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48]钱钟书.宋诗选注[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
    [149]赵仁珪.宋诗纵横[M].北京:中华书局,1994.
    [150]毛奇龄.西河文集[M].乾隆间萧山书留草堂刊本.
    [151]钱谦益.牧斋初学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
    [152]查慎行.敬业堂诗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153]郑板桥.郑板桥集[M].扬州: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1997.
    [154]姚鼐.今体诗钞·序目.四部备要集部.
    [155]刘克庄.江西诗派小序.知不足斋丛书.第十集.
    [156]袁枚.随园诗话[M].扬州: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1998.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