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信仰问题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论文首先运用实践唯物主义研究方法对当代中国主要群体的马克思主义信仰现状调查,指出了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现存问题展开。首先,信仰和马克思主义信仰概念的解析,对信仰和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概念解析构成本文研究的逻辑起点。信仰是人们对体现人生最高价值和社会最高理想的对象极度信服、景仰和追求,它具有超越性、理想性、专一性和神圣性特征。信仰是人生的意义指南、是社会的精神支柱、是民族的凝聚力之源,信仰与理想、信念有密切联系,它们共同构成价值观的核心和灵魂。马克思主义信仰是指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极度信服和对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坚定执着,并以此作为自己精神支柱和行动指南。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产生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和阶级斗争激化的必然产物,是对资本主义制度所造成的苦难现实的抗议和超越,是工人阶级意识形态的集中体现。马克思主义信仰是人类信仰史上的一种崭新信仰,它是立足于真理的科学信仰、立足于现实的崇高信仰、立足于实践的积极信仰。
     其次,论文阐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信仰危机的种种表现以及危害性。马克思主义信仰危机在理论与实践上都遭遇到了严重的挑战,一方面马克思主义理论在现实中未能实现,与人们的期待有一定的距离,另一方面各种思潮和信仰对之进行激荡与博弈,马克思主义的主导地位、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认同、马克思主义理论普及工作以及马克思主义信仰者的形象都受到巨大冲击。危害我们党的执政基础—广大人民群众对党领导的威信度,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感和坚定信心,理想、信念淡漠化;人民的信仰虚无化,信仰空虚转而皈依宗教日益普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面临挑战,不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使马克思主义建设和宣传边缘化,排斥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信仰危机导致社会主义信仰体系日益走向崩溃;学术与理论研究日益功利化、片面化和教条化。
     再次运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办法,论文重点阐述了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时期马克思主义信仰危机表现及其原因。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经济体制改革和市场经济使中国社会进入了一个加速转型期,这一时期,新旧价值观念交织,中外思想文化激荡,造成了我国社会各阶级、各阶层、各群体程度不同、表现各异的信仰危机。再加之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严重挫折、精神文明建设的滞后和西方敌对势力的和平演变战略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马克思主义信仰遇到了它产生以来最大的挑战。
     论文最后运用认知与评价相统一的原则探讨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信仰建设与教育的极端重要性和根本途径。转型期严重的信仰危机提醒我们必须重视马克思主义信仰建设与教育问题。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信仰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它既包括马克思主义信仰自身各种因素的建设,也包括对马克思主义信仰有直接影响的外围因素的建设。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信仰建设的过程中,还要正确处理作为主导信仰的马克思主义信仰与其它各种信仰形态的关系,构建马克思主义信仰主导和引领下的和谐有序信仰格局时要大力突出马克思主义信仰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坚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功能,坚持理论自信、道路自信。深入分析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价值、意义与作用的问题,论文结束部分展望了新世纪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未来。
Firstly, the use of practical materialism research methods to investigate the statusquestion of the major groups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Marxism belief that the mainproblems, combined with existing issues. First, the concept of faith and belief inMarxism resolve parse constitute the logical starting point of this study, the conceptof faith and belief in Marxism. Faith is extreme convince people object embodies thehighest ideal of the highest value in life and society, admired, and the pursuit of it hasa transcendent ideal, loyal and sacred character. Faith is the guide of the meaning oflife, the spiritual pillar of the community, is a source of national cohesion, are closelylinked to the beliefs and ideals, beliefs, which together constitute the core and soul ofthe values. Marxist faith is extremely convinced of the scientific theory of Marxismand the lofty ideal of communism firm attachment, and as their spiritual pillar and aguide to action. The generation of the Marxist faith is the inevitable product of theintensification of the basic contradictions of capitalism and class struggle, protest andgo beyond the reality of the suffering caused by the capitalist system, is aconcentrated expression of the ideology of the working class. The belief in Marxismis a new faith in the history of human faith, it is based on the scientific belief of thetruth, based on the reality of lofty faith, based in active practice faith.
     Secondly, the paper described the performance as well as the dangers ofMarxism of contemporary China all the crisis of faith. Marxist crisis of faith in thetheory and practice have encountered serious challenges, on the one hand, the Marxisttheory failed to achieve in the real world, people expect a certain distance, the otherhand, the various trends of thought and belief of conduct agitation game, thedominance of Marxism, Marxist ideals and beliefs agree popularization of Marxisttheory, and the image of the Marxist believers have been a huge hit. Endanger thefoundation of our party's ruling-the masses to the prestige of the party leadership,sense of identity and strengthen confidence on the road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characteristics, ideals, beliefs indifference of emptiness; faith of the people, empty faith instead turned to religion is increasingly common; challenges the constructionof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 system is not conducive to the building of socialist spiritualcivilization; to Marxism-building and advocacy marginalized rejection of Marxism;crisis of faith Marxist socialist belief system increasingly collapse; academic andtheoretical research increasingly utilitarian, one-sided and dogmatic.To again use a combination of theory and practice, the paper focuses on Marxismbelief crisis and the cause of contemporary China's social transformation period.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of the Chinese society has entered an acceleratedtransition period, during this period, the old and new values intertwined, the Chineseand foreign ideology and culture agitation caused by our various social classes, allwalks of life, various groups of different levels, the performance of different faithcrisis. Serious setbacks coupled with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st movement, spiritualcivilization lag and Western hostile forces of peaceful evolution strategy and otherfactors role Marxism the beliefs encountered the biggest challenge since it produces.
     Finally, using the principle of unity of cognition and evaluation of contemporaryChinese Marxism Faith extreme importance and fundamental way. Transition seriouscrisis of faith reminds us that we must attach importance to the Marxist faith-building.The contemporary Chinese Marxism Faith is a complex social system project, bothincluding a belief in Marxism construction of various factors, including theconstruction of the external factors have a direct impact on the belief in Marxism. Inadvancing the proces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Marxist faith, but also to correctlyhandl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aith and all faiths form of Marxism as the dominantfaith, build faith belief in Marxist-led government and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harmonious and orderly pattern. Papers concluding part outlook for the future of thenew century Marxist beliefs. In recent years, the critique of new-liberalism, Marxismand socialism calling more and more places on earth to be heard. Wave after wave ofMarx heat has been confirmed and is confirmed Deng's prophecy:" will there be morepeople in favor of the Marxist world."
引文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39页。
    2周新城.20世纪90年代以来反马克思主义的几种主要社会思潮[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0(12):11-13.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第270页。
    1刘建军.马克思主义信仰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89.
    2刘建军.论马克思主义信仰[J].马克思主义研究,1997,(2).
    3陈建民,阳鲁平.科学认识马克思主义信仰[J].求索,2004,(6).
    1马永忠.试论马克思主义信仰[J].甘肃理论学刊,2000,(1).
    2秦维红.“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提法不能回避[J].晋阳学刊,2007,(5).
    1危琦,虞新胜.论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建立[J].求实,2006,(12).
    2荆学民,李旭炎.信仰·宗教·哲学·终极关怀[J].南开学报,1999,(2).
    3孙正聿.哲学通论[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03.第191-193页。
    4吴友军.信仰与人的历史性存在[J].思想战线,2003,(2)
    5姚从军.马克思主义信仰是科学的信仰[J].传承,2008,(2).
    6刘晓凯.信仰的一般本质与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树立[J].人文杂志,2000,(6).
    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第23-24页
    9黄明理.论马克思主义的当代魅力[J].学海,2008,(3).
    1吴友军.信仰与人的历史性存在[J].思想战线,2003,(2).
    2陈世润,虞新胜.论马克思主义信仰困惑[J].甘肃理论学刊,2004,(4)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52页。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43页。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43页。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270页。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270页。
    1弗洛姆:心理分析和宗教信仰[M].,华夏出版社,1987年,第34页。
    1贺麟:《文化与人生》[M].,商务印书馆,1988年,第92页
    1《马克思思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第248页。
    1任春晓:论信仰的类型[J].南昌大学学报,2002年第4期。
    2[德]黑格尔.精神现象学(下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185.
    3[美]保罗·蒂利希.文化神学[M].北京:工人出版社,1988:9.
    1[美]梯利著,伍德(增补).西方哲学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1632.
    2[德]康德,李秋零(编).康德著作全集(第6卷)[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7117113435
    3叔贵峰.马克思宗教批判的革命变革——从理性的批判到实践的批判[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91.
    1[德]黑格尔.宗教哲学[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1999.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
    1[英]约翰·波尔金霍恩,等.关于上帝信仰的对话[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17.
    2[德]黑格尔.宗教哲学[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1999.681
    3[美]梯利著,伍德(增补).西方哲学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580
    4[德]恩斯特·卡西尔.人论[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34-35.
    1荆学民林雪原目前大学生信仰问题的调查与分析《北京教育·(德育)》2010.06注:本文为教育部2009年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专项任务项目“青年大学生信仰问题”课题(批准文号:09jd710018)结项成果
    1刘爱莲,刘心一社会主要群体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比较研究——以江苏省调查为例[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科学无神论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中的作用”(09BZX073)。的一部分。
    1荆学民.关于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信仰的理论思考[J].马克思主义研究,1999,(5).
    2陈世润,虞新胜.论马克思主义信仰困惑[J].甘肃理论学刊,2004,(4).
    1《解放军报》,2000年07月06日第6版。
    2尼·雷日科夫:《大动荡的十年》,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年版,第3页。
    3瓦·博尔金:《戈尔巴乔夫沉浮录》,中央编译出版社1996年版,第1页。
    1《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63页。
    2《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69、71页。
    1《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28页。
    1《哲学辞典》,吉林人民出版社,1985年5月第1版,第50-51页
    1万俊人:《信仰危机的“现代性”根源及其文化解释》,《清华大学学报》,2001年第1期。
    1荆学民《社会转型与信仰重建》,山西教育出版社,1999年12月第1版,第259-260页
    2弗洛姆:《在幻想锁链的彼岸》,湖南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131页
    1《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11月第1版,第172页。
    2《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11月第1版,第344页。《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北京:
    1郑永廷等:《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研究》,人民出版社,1993年11月第1版,第345页中山大学出版社,1999年4月第1版,第288页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七卷,人民出版社,1959年,第240页。
    2参见衣俊卿:《论中国社会转型的特殊历史定位》,《哲学动态》,1995年第2期
    1陈晏清主编:《当代中国社会转型论》,山西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第6页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82页
    3参见[美]阿尔文·托夫勒:《第三次浪潮》,北京,新华出版社,1996年版,转引自《当代国外社会思潮》,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6月第1版,第14页
    1参见[美]约翰·奈斯比特:《大趋势》,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转引自《当代国外社会思潮》,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6月第1版,第19页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82页。
    3[德]黑格尔:《精神现象学》上卷,商务印书馆,1979年6月第2版,第144-145页
    1《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11月第1版,第203页
    1陈晏清主编:《当代中国社会转型论》,山西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第7页
    2陈晏清主编:《当代中国社会转型论》,山西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第6-8页
    1荆学民:《社会转型与信仰重建》,山西教育出版社,1999年12月第1版,第28页
    2荆学民:《社会转型与信仰重建》,山西教育出版社,1999年12月第1版,第173页
    1参见张翔等:《论新时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当代思潮,2000年第4期;
    2谢晓娟等:《意识形态在文化全球化背景下面临的新挑战》,社会主义研究,2002年第4期;
    1《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8月第1版,第159页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55页
    2王列、杨雪冬编译:《全球化与世界》,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年版,第10页
    3王列、杨雪冬编译:《全球化与世界》,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年版,第11页
    4林娅:《环境哲学概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10月1版,第7-8页
    1美国前总统乔治·赫伯特·沃克·布什在1990年5月24日的讲话。
    2陈先达:《马克思主义永放光芒—纪念马克思逝世120周年》,《光明日报》2003年4月1日。
    1《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11月第1版,第287页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35一36页。
    2拉法格:《思想起源论》中文版,第13页。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二版,第112页。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42页。
    1尼采:《权力意志——重估一切价值的尝试》,张念东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1年,第577页。
    2侯惠勤:《正确世界观人生观的磨砺——马克思主义著作精要研究》,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25页。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305-306页。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456页。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年,第107-108页。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30页。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51页。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32页。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第57页。
    1黄慧珍.此在生存之根的理论反思:生存论视域内的信仰学研究[J].北方论丛,2005,(5).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第57页。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第1页。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第41页。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第2页。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第40页。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第42页。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第41页。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年,第448页。
    1邓小平文选:第3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190.
    1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
    1《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40页
    2《江泽民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88页
    1《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10页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14页
    3《邓小平文选》第一卷,人民出版社版1989年版,第261页
    4管仲·《管子》
    5《毛泽东文集》第六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96页。
    6见第7页注释①歌德:《东西集·注释》,转引自《伦理学体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363页
    1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1-07-02(2)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89页。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89页。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89页。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76页。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86页。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87页。
    1[法]雅克·德里达:《马克思的幽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8月版,第115-119页。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十六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2.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1版·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
    [6]《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七卷,人民出版社,1959年。
    [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年。
    [8]《恩格斯全集》(第二十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年。
    [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1版·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
    [10]《马克思思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
    [11]《马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
    [1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
    [1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版,第44卷。
    [1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版,第1卷。
    [1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50卷。
    [16]《马克思恩格斯给美国人的信》,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17]《马克思恩格斯给美国人的信》,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18]《列宁全集》(中文第二版)第15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19]《列宁全集》(中文第二版)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20]列宁选集(第二卷)
    [21]《列宁全集》中文第二版第24卷.
    [22]克鲁普斯卡娅《论列宁》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
    [23]《列宁全集》中文第二版第15
    [24]《列宁全集》中文第二版第4卷
    [25]斯诺《西行漫记》三联书店1979年版
    [26]《毛泽东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7]《毛泽东早期文稿》第1卷,长沙:湖南出版社,1990.
    [28]《毛泽东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9]《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年。
    [30]《毛泽东文集》第六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
    [31]《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32]《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33]《邓小平文选》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
    [34]《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35]《邓小平文选》第一卷,人民出版社版1989年。
    [36]《邓小平文选》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
    [37]《江泽民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38]《爱因斯坦文集》第1卷
    [39]钱学森:《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纵横观》
    [40]博尔金:《戈尔巴乔夫沉浮录》,中央编译出版社1996年版,第1页。
    [41]《哲学辞典》,吉林人民出版社,1985年5月第1版。
    [42]洛克:《人类理解论》(下册),商务印书馆,1991年版,
    [43]荆学民《社会转型与信仰重建》,山西教育出版社,1999年12月第1版,
    [44]弗洛姆:《在幻想锁链的彼岸》,湖南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45]约翰·波尔金霍恩,等.关于上帝信仰的对话[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17.
    [46]黑格尔.宗教哲学[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1999.
    [47]梯利著,伍德(增补).西方哲学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48]恩斯特·卡西尔.人论[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
    [49]孙亦平.西方宗教学名著提要[Z].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
    [50]郑永廷等:《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研究》,中山大学出版社,1999年4月第1版,
    [51]弗洛姆《心理分析和宗教信仰》,华夏出版社,1987.
    [52]罗素《我的信仰》,东方出版社,1989年。
    [53]《文化与人生》,商务印书馆,1988年。
    [54]尼·雷日科夫:《大动荡的十年》,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年版。
    [55]荆学民:《社会转型与信仰重建》,山西教育出版社,1999年12月第1版。
    [56]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第8卷)[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6.
    [57][德]黑格尔.精神现象学(下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58][美]保罗·蒂利希.文化神学[M].北京:工人出版社,1988.
    [59]梯利著,伍德(增补).西方哲学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60]康德,李秋零(编).康德著作全集(第6卷)[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61]叔贵峰.马克思宗教批判的革命变革—从理性的批判到实践的批判[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62]黑格尔.宗教哲学[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1999.
    [63]陈晏清主编:《当代中国社会转型论》山西教育出版社,1998年。
    [64][美]阿尔文·托夫勒:《第三次浪潮》,北京,新华出版社,1996年版,转引自《当代国外社会思潮》,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6月第1版。
    [65][美]约翰·奈斯比特:《大趋势》,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
    [66]自《当代国外社会思潮》,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6月第1版。
    [67][德]黑格尔:《精神现象学》上卷,商务印书馆,1979年6月第2版。
    [68]《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8月第1。
    [69]杨雪冬编译:《全球化与世界》,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年。
    [71]《环境哲学概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10月1版。
    [72]拉法格:《思想起源论》中文版。
    [73]冯契主编:《哲学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年。
    [74]贺麟:《文化与人生》,商务印书馆,1988年。
    [75]张锡金:《人生哲语:信仰说》,安徽人民出版社,1992年。
    [76]郑永扣《道德信仰与自我超越》,河南人民出版社,2004年。
    [77]荆学民:《社会转型与信仰重建》,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1998年。
    [78]尼采:《权力意志——重估一切价值的尝试》,张念东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1年。
    [79]侯惠勤:《正确世界观人生观的磨砺——马克思主义著作精要研究》,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
    [80]《〈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
    [81]塞缪尔·斯迈尔斯.信仰的力量[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0.
    [82]荆学民人类信仰论[M].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1992.
    [83]歌德:《东西集·注释》,转引自《伦理学体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
    [84]雅克·德里达:《马克思的幽灵》[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8月版。
    [85]陈希编《民族复兴之路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
    [86]俞可平:《人的基本理论研究》,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7年。
    [87]薛晓源等主编:《全球化与风险社会》,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
    [88]孙正聿哲学通论[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03.
    [89]侯惠勤《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批判与当代中国》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5月第一版.
    [90]李慎明主编:历史在这里沉思:苏联解体20周年祭[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
    [91]瓦·博尔金:《戈尔巴乔夫沉浮录》,中央编译出版社1996年版。
    [92]荆学民:《人类信仰论》,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
    [1]俞可平.这才是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悼吴江同志[J].《文汇读书周刊》
    [2]周新城.20世纪90年代以来反马克思主义的几种主要社会思潮[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0(12):11-13.
    [3]邓晓芒.中西信仰观之辨[J].东南学术,2007(02).
    [4]刘建军.论马克思主义信仰[J].马克思主义研究,1997,(2).
    [5]陈建民,阳鲁平.科学认识马克思主义信仰[J].求索,2004,(6).
    [6]马永忠.试论马克思主义信仰[J].甘肃理论学刊,2000,(1).
    [7]秦维红.“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提法不能回避[J].晋阳学刊,2007,(5).
    [8]刘晓凯.信仰的一般本质与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树立[J].人文杂志,2000,(6).
    [9]姚从军.马克思主义信仰是科学的信仰[J].传承,2008,(2).
    [10]吴友军.信仰与人的历史性存在[J].思想战线,2003,(2).
    [11]危琦,虞新胜.论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建立[J].求实,2006,(12).
    [12]荆学民,李旭炎.信仰·宗教·哲学·终极关怀[J].南开学报,1999,(2).
    [13]黄明理.论马克思主义的当代魅力[J].学海,2008,(3).
    [14]吴友军.信仰与人的历史性存在[J].思想战线,2003,(2).
    [16]荆学民.关于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信仰的理论思考[J].马克思主义研究,1999,(5).
    [17]陈世润,虞新胜.论马克思主义信仰困惑[J].甘肃理论学刊,2004,(4).
    [18]黄明理,徐明德.当代我国公民信仰的特点与信仰危机辩析[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05,(6).
    [19]吴友军.信仰与人的历史性存在[J].思想战线,2003,(2).
    [20]赵建芳.转型期我国社会信仰危机的成因及出路探析[J].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05,(6).
    [22]万俊人.信仰危机的“现代性”根源及其文化解释[J].《清华大学学报(哲社版)》,2001年第1期。
    [23]张之沧.论信仰从盲目到多元的延异[J].天津社会科学,2007(6).11—16
    [25]荆学民,林雪原.目前大学生信仰问题的调查与分析《北京教育·(德育)》2010.06注:本文为教育部2009年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专项任务项目“青年大学生信仰问题”课题(批准文号:09jd710018)结项成果的一部分。
    [26]刘爱莲,刘心一.社会主要群体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比较研究——以江苏省调查为例[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科学无神论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中的作用”(09BZX073)。
    [27]荆学民.关于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信仰的理论思考[J].马克思主义研究,1999,(5).
    [28]衣俊卿.论中国社会转型的特殊历史定位[J].哲学动态,1995年第2期
    [29]刘昀献.论20世纪以来西方主流意识形态的演变及功能[J].河南大学学报,2004年第3期
    [30]庄穆[J].“信仰”之我思[J].福建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1).
    [31]孙伟平.作为价值哲学的马克思主义哲学[J].学术研究2007年第1期
    [32]陈志尚.谈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J].人民网《新闻论坛》2010.6.16
    [33]胡和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几点思考[J].理论学刊2010.8月第146页
    [34]武东生,孙晓华.大众视角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刍议[J].理论学刊2010第9期第98页
    [35]王勇.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若干问题探析[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10年10月第14卷第5期第89页
    [36]欧祝平.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探析[J].湖南社会科学,2010年第3期第112页
    [37]王桂泉,徐海峰.经典作家关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理论与实践[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10年10月第14卷第5期第165页
    [38]杨楹,卢坤.大众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体维度[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9年第9期第156页
    [39]魏庆东.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与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探析[J]石河子大学学报,2011年第5期.
    [40]冯天策.略论信仰本体的起源、分类和本质[J].东岳论丛,2007(1).
    [41]陈新汉.论信仰中的理性、非理性及其相互转化[J].哲学研究,1996(7).
    [42]张之沧.论信仰从盲目到多元的延异[J].天津社会科学,2007(6).
    [43]任春晓,肖国飞.论信仰的类型及意义[J].南昌大学学报,2002(2).
    [44]荆学民.关于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信仰的理论思考[J].马克思主义研究,1999(5).
    [45]王增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创新的境遇[J].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
    [46]余艳.从价值取向看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及培育[J].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
    [47]姚轩鸽.全球化背景中的伦理冲突与重建策略[J].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
    [48]侯惠勤.当代中国的信仰问题的出路是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思政治研究[J].2011,(2).
    [49]王一木.论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当代困境与时代坚守[J].思想政治研究,2011,(2).王玉萍.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信仰”研究综述[J].27第3期
    [50]刘晓凯.信仰的一般本质与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树立[J].人文杂志,2000,(6).
    [51]姚从军.马克思主义信仰是科学的信仰[J].传承,2008,(2).
    [52]吴友军.信仰与人的历史性存在[J].思想战线,2003,(2).
    [53]危琦,虞新胜.论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建立[J].求实,2006,(12).
    [54]荆学民,李旭炎.信仰·宗教·哲学·终极关怀[J].南开学报,1999,(2).
    [55]孙正聿.哲学通论[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03.
    [56]黄明理.论马克思主义的当代魅力[J].学海,2008,(3).
    [57]荆学民.关于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信仰的理论思考[J].马克思主义研究,1999,(5).
    [58]赵建芳.转型期我国社会信仰危机的成因及出路探析[J].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05,(6).
    [59]黄明理,陈悦.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历史演进及其启示[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2期
    [60]潘一鸣,秦淑琨.重塑青年一代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对青年信仰危机的分析与思考[J].江西煤炭集团公司2012.1
    [61]刘爱莲,刘心一.社会主要群体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比较研究——以江苏省调查为例[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62]刘增增.马克思主义信仰危机的出现及其重建[D].首都师范大学2009硕士学位论文
    [63]张秀芹.信仰的再认识[J].前沿20115
    [64]彭方来,谢成宇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本质特征及其当代价值[J].理论月刊20073
    [65]李战奎.信仰、科学信仰与马克思主义信仰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J].20105
    [66]刘建军.论马克思主义信仰[J].湖南工学院党校20081028
    [67]聂立慧.马克思主义信仰危机及其重塑[D].山东大学硕士论文2010
    [68]潘德礼.论苏联剧变的思想政治根源[J].东欧中亚研究2001年第5期。
    [69]肖枫:苏联解体深层原因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J].理论前沿2002年第4期。
    [70]金民卿:自觉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胡锦涛总书记7月23日重要讲话解读[J].中国社会科学网2011815
    [71]孟迎辉.政治信仰与苏联剧变[D].中共中央党校博士论文2004
    [72]张秀琴.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的当代阐释[D].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7月第1版,第6页
    [73]曹毅哲.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研究[D].吉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
    [74]胡河宁:《走出信仰的低谷》,[J].道德与文明,1999年第4期
    [75]曹毅哲.挑战与建构[D].东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2
    [76]吴江,季正矩.社会主义前途与马克思主义的命运[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3年第2期
    [77]杨楹,张禹东.论当代中国生活视野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J].《东南学术》2004年第5期
    [78]王裴然.马克思主义信仰研究[D].中共辽宁省委党校2011硕士学位论文
    [79]张志强.转型期民众社会主义信仰问题研究[J].河南社会科学研究200411
    [80]李明.对当前马克思主义信仰危机的哲学思考[J].山东社会科学2006第1期
    [81]徐俊,刘魁马克思主义信仰中国化论析[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1年第2期
    [82]周勇.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新探[J].理论前沿20106
    [83]佟玲.挑战与建构—信仰问题的马克思主义解答[D].中央民族大学硕士论文2010
    [84]侯惠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J].载《江西社会科学》2007年第11期。
    [85]牟钟鉴、安乐哲.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文化反思[J].《中国读书评论》2007年第1期。)
    [86]庄穆.“信仰”之我思[J].福建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1).
    [87]黄慧珍.此在生存之根的理论反思:生存论视域内的信仰学研究[J].北方论丛,2005,
    [88]靳安.广论信仰的危机与建设[J].学术论坛2011第3期
    [89]李钟麟.论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地位与功能[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8年1月
    [90]张骥,赵学琳.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引领社会思潮基本经验研究
    [91]赵丹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信仰问题研究[D].硕士论文2005安徽大学
    [92]王福民.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不能动摇[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2年第4期
    [93]李孝纯.划清马克思主义与反马克思主义的界限[J].红旗文摘201002
    [94]王福民.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导地位的存在论逻辑[J].学术研究2012年第5期
    [95]姚宏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华民族前途命运问题的解答[J].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2012年3月
    [96]刘魁,徐俊.全球化、民族认同与马克思主义信仰中国化[J].学术论坛2010第3期
    [97]孙凤蕾.从全球化角度看马克思主义的命运[J].山东社会科学2007年第1期
    [98]王伟光.国际金融危机与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命运[J].求是杂志2010·21
    [99]孙伟平.作为价值哲学的马克思主义哲学[J].学术研究2007
    [100]王艳华.信仰的人学价值意蕴[D].吉林大学博士论文2004
    [101]黄慧珍.此在生存之根的理论反思:生存论视域内的信仰学研究[J].北方论丛,2005,(5).
    [1]马克思主义研究网:http://myy.cass.cn
    [2]人民网:http://www.people.com.cn
    [3]哲学研究网:http://202.112.112.222/researchi
    [4]中国人民大学哲学在线:http://www.philosophyol.com
    [5]人民网http://theory.people.com.cn
    [6]《解放军报》,2000年07月06日第6版。
    [7]《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引自《人民日报》2009年9月28
    [8]陈志尚.谈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人民网【新闻论坛】,2010.6.10.(人民日报2012年11月28日来源:)
    [9]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2007年10月25日第1版。
    [10]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1—07—02(2).
    [11]《认真学习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不动摇》,《人民日报》1998年9月30日
    [12]谢伏瞻.牢牢把握主题主线奋力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人民网2011.3.23
    [13]陈先达:《马克思主义永放光芒—纪念马克思逝世120周年》,光明日报2003年4月1日。
    [14]美国前总统乔治·赫伯特·沃克·布什在1990年5月24日的讲话。
    [15]胡锦涛.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J].光明日报,2010.09.07.
    [16]练庆伟.重视作为信仰的马克思主义2012年02月06日09:48来源:光明日报
    [17]社会信仰体系崩溃:前苏联制度颠覆的一个重要根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网络(http://www.cssn.cn/n)》
    [18]信仰的旗帜引领事业发展的方向-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网络(http://www.cssn.cn/n)》-
    [19]金民卿;影响我国社会稳定的几个因素简析-《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2010-11-30
    [20]侯惠勤:越有钱越空虚迷失的信仰该去哪找回-中华国学网--全球华人的国学门户网站-《网络(http://www.iguoxue.c)》-
    [21]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党委书记教授侯惠勤-《光明日报》-2011-01-10不应迷失的信仰
    [22]李红霞;-当前面临的信仰困境和出路《人民论坛》-2011-10-15
    [23]侯惠勤:越有钱越空虚迷失的信仰该去哪找回-中华国学网--全球华人的国学门户网站《网络(http://www.iguoxue.c)》-2012-01-20
    [24]德意志意识形态(节选)_嘉华先锋-《网络(http://blog.sina.com)》-理论在线_
    [25]厦门网《网络(http://www.xmnn.cn/l)》-2012-08-26
    [26]王伟光;-《理论视野》-2011-01-15世界金融危机和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历史命运_苍龙在天《网络(http://blog.sina.com)》-2012-10-04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