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媒介场中的文学生产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本论文以新世纪以来发表、出版的小说为研究对象,从文学期刊、出版、网络和影视四种媒介对新世纪文学生产的影响入手,具体分析四大媒介如何次场间相互交错,并借政治、经济之力,内爆媒介场的权力以影响新世纪文学的样貌、成规,以及对新世纪文学未来走向产生的影响。同时,试图展现新世纪文学生产过程中整个文学生产机制的动态运作。保持文学研究与文学现状的同步进行,实现对当下文学现实的干预。本文由前言、正文和结语三部分组成。
     前言部分介绍目前新世纪小说的研究现状,阐明本论文选题的价值和意义。
     正文分为四章。
     第一章市场化与新世纪文学期刊样貌,主要分析文学期刊的生存环境和改版模式及其对新世纪文学样貌的影响。
     第二章市场化与新世纪文学出版策略,主要分析新世纪以来出版政策、出版环境的变化,畅销书的市场策划,获奖书的抢滩出版,并以“21世纪文学大系”的出版为例探析政治权力与市场经济对文学出版的影响。
     第三章影视媒介与新世纪文学生产,主要从影视与出版的互动式消费,作家影视双栖的影像化书写,青春文学的动漫元素几方面探讨视图媒介的发展对新世纪文学的影响。
     第四章网络平台与新世纪十年文学,主要分析网络写手、网络读者和网络运营者的不同触网心理,导致网络写作的产业化和集团化,以此探讨网络平台对新世纪文学书写的影响。
     结语部分主要指出尽管媒介愈加丰富,媒介间关系日益复杂,媒介场内文学生产的复杂性、多样性和丰富性也随之呈现出来,但拥有大量消费者的文学作品依然是那些贴近民众生活,关注社会基本矛盾和人的基本生活欲求,表现人性永恒主题的作品。
The dissertation analyzes how periodicals, publication, video and film and network interact with each other by studying the new-century-novle and how the four media influence on the features, set rules, developing direction of new-century-novel by expanding the media right with political and ecnomic force.It also try to disclose the dynamic operation of literature production mechanism in the process of producing new-century-novle so that the literary study can keep in step with literary current situation and intervent the reality of contemporary literature.The dissertation comprises of three parts, which are the introduction, the main body, and the complementary part.
     The introduction part gives the current status of the studies on new-century-novel and demonstrates the meanings of this topic.
     The main body contains four chapters.
     The fist chapter studies the relation between marketization and new-century literary periodicals. It mainly analyzes the living environment, the correcting mode, the publishing rules of literary periodicals and their influenceon the features of new-century-novel
     The second chapter studies the relation between marketization and new-century publishing tactics. It analyzes the alteration of publishing policy and publishing enviornment, the market design of best-seller books, the publication of award-winning works and the political right and market economy influence on literature publication which illustrates by the series of century 21 Chinese literature publication.
     The third chapter studies the relation between visual media and the new-century-novel.It analyzes the interactive consuming between movie and TV and book publication, the writers'filmic writing, the cartoon element in Youth literature and the visul media influences new-century-novel.
     The forth chapter studies the relation between net medium and the new-century novel. It analyzes the different using psychology of internet writers, internet readers and internet operators and which leads to the industrialization and collectivization of network writing to approach how the net medium influences on new-century-novel.
     The complementary part aims to presume the predicament of Chinese literature in the process of industrialization and collectivization with the interaction of the four media.
     The conclusion part indicates that consumers still love works which pay attention to basic contradictions and desire in their life and permanent human, although there are more and more media and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m is more complicated, so that the new-century literature in the complex media field presents complexity, diversity and richness.
引文
1 [法]布尔迪厄著,包亚明译:《场的逻辑》,《文化资本与社会炼金术——布尔迪厄访谈录》,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P141-153。
    1 邵燕君:《倾斜的文学场——当代文学生产机制的市场化转型》,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年,P28。
    2 邵燕君:《倾斜的文学场——当代文学生产机制的市场化转型》,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年,P39。
    3 蒋庆:《郭敬明登陆<收获>引争论,文学期刊不低头就死?》,载《成都商报》2010年7月1日。
    4 蒋庆:《郭敬明登陆<收获>引争论,文学期刊不低头就死?》,载《成都商报》2010年7月1日。
    1 李鹏:《痛并坚持着文学期刊自我救赎》,载《中国图书商报》2008年12月5日(C02)1-3。
    2 李培:《纯文学杂志集体涨价潜伏“暗战”》,载《南方日报》2009年1月8日。
    1 蒋庆:《郭敬明登陆<收获>引争论,文学期刊不低头就死?》,载《成都商报》2010年7月1日。
    2 赵抗卫:《文学作品与现代传媒》,《文艺理论研究》,2000(5):14。
    1 杨江帆编:《纸质收藏品与茶化》,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P136。
    2 孙玉蓉:《天津文学的历史足迹》,大众文艺出版社,P218页。
    3 晓虹:《<湖南文学>改版<母语>》,载《中国青年报》2000年1月31日。
    1 傅小北:《调整的目的在于创新——<青年文摘·人物版>诞生前后》,《出版发行研究》,1999(7):32-33。
    1 陆梅:《文学期刊:让经营和编辑并重》,载《文学报》2001年11月22日,第1版。
    1 闻立:《走向市场》,《当代》,2000年2期。
    2 蒲荔子:《<译文>停刊引生存思考:人文杂志进“冰冻期”?》,载《南方日报》,2008年11月20日。
    1 李鹏:《痛并坚持着文学期刊自我救赎》,载《中国图书商报》2008年12月5日,第C02版。
    1 王研:《谁来做文学价值守门人》,载《辽宁日报》2010年6月9日。
    2 术术:《<钟山>增刊关注女作家》,载《新京报》2004年5月3日。
    1 李尔葳:《张艺谋说》,春风文艺出版社,1998年,P10。
    1 陈村:《网络先锋主持人语》,《十月》,2005年第4期。
    1 韩作荣:《答龙源期刊网记者问》,《人民文学》,2005年第10期。
    1 刘心武:《刘心武:1978年恢复<爱情的位置>》,载《解放军报》2008年12月11日。
    2 张弘:《创刊人讲叙:<十月>为新时期文学局面破冰》,载《新京报》2006年5月25。
    3 李剑:《“歌德”与“缺德”》,《河北文艺》,1979年6月。
    1 刘宾雁:《文学、生活和政治》,《十月》,1979年第4期,P8。
    2 王蒙:《生活、倾向、辩证法和文学》,《十月》,1980年1期,P182。
    1 胡殷红:《<十月>的精神——访<十月>主编王占军》,载《文艺报》2002年1月5日,第1版。
    1 新闻出版总署报纸期刊管理司:《中国期刊名录:2003年版》,中国ISBN中心,P304。
    2 顾顾:《<十月>研讨会——作家探讨小说创作核心话题》,新浪读书http://book.sina.com.cn,2005年11月9日。
    3 郝振省,汤潮:《乘着改革步伐飞驰的<十月>——访<十月>副主编宁肯》,《期刊主编访谈》,中国书籍出版社,2009年。
    4 《十月》编辑部:《要重视新人新作的发现和扶植》,《中国出版》1980年7期,P6。
    1 《十月》编辑部:《要重视新人新作的发现和扶植》,《中国出版》1980年7期,P9。
    2 张守仁:《文坛风景:我与当代作家》,中国工人出版社,2002年,P372。
    1 佟志红:《扶持青年作家,<十月>颁发2007新锐人物奖》,新华网,2007年10月31日。
    1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1 宋原放:《中国出版史料》(第三卷),山东教育出版社,2001年。
    2 宋原放:《中国出版史料》(第三卷),山东教育出版社,2001年。
    3 宋原放:《中国出版史料》(第三卷),山东教育出版社,2001年。
    4 宋原放:《中国出版史料》(第三卷),山东教育出版社,2001年。
    4 宋原放:《中国出版史料》(第三卷),山东教育出版社,2001年。
    1 宋原放:《中国出版史料》(第三卷),山东教育出版社,2001年。
    2 陈昕:《中国出版产业论稿》,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年。
    3 陈昕:《中国出版业集团化建设的由来、现状与趋势——陈昕在新加坡世界书展研讨会上的演讲》,《中国图书商报》2004年6月18日。
    1 朱月怡:《他们唤醒了文学的第二春》,《商界时尚》,2010年1月。
    2 钟鼎文:《中国:出版集团实力版图》,载《中国图书商报》,2006年8月29日。
    1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中国新闻年鉴2008》,中国新闻年鉴出版社,2008年,P646。
    1 卫朝峰:《图书阅读率持续走低,网络阅读率大幅增长》,载中国出版网http://www.chuban.cc/hw/,2006年4月23日。
    2 王扬:《去年我国成人图书阅读率为49.3%,人均阅读图书4.72本》,中国出版网,2009年4月22日。
    3 张晶:《“第七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最终成果发布》,中国出版网,2010年4月19日。
    4 张晶:《“第七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最终成果发布》,中国出版网,2010年4月19日。
    5 张晶:《“第七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最终成果发布》,中国出版网,2010年4月19日。
    1 肖李:《“80后”作家群体自我瓦解》,《社会科学报》,2006年8月31日。
    2 许嘉俊:《青春文学成也书商,败也书商——80后作家群后劲不足跌入低谷》,载《文汇读书周报》,2006年9月15日。
    1 郝洪捷:《影视书不做跟屁虫,今年开抢热播剧风头》,载《法制晚报》,2005年10月28口。
    2 新华书日报数据分析小组:《影视同期书成出版热点,全媒体时代迎销量新高——影视同期书读者倾向调查问卷分析报告》,载《新华书日报》,2010年4月21日。
    3 军辉:《文学图书销量排行》,载《新商报》年2005年11月7日。
    4 郝洪捷:《影视书不做跟屁虫,今年开抢热播剧风头》,载《法制晚报》,2005月10月28日。
    1 郝建东:《连环营销做“活”影视同名书》,《出版参考》,2009年第19期,P30。
    2 牟尼:《<哈利·波特>:一个全球性文化现象》,《小康》,2007年9月18日。
    1 白冰:《<英国病人>延迟两年出版为了什么》,《编辑学刊》,2008年第5期,P58-60。
    2 王元勇,王增明:《如何打造品牌:强势品牌创建与发展》,中国工商出版社,2002年版,P3。
    1 韩惠言,《论图书品牌的特性和培育》,《中国图书年鉴》(2003),2004年,P49。
    1 《1949.10——1999年稿酬制度变动情况简表》,《出版经济》,2001年第3期,P55。
    2 国家版权局:《出版文字作品报酬规定》,1999年4月5日。
    3 罗乔欣:《金丽红:我选择离开》,北京现代商报,2003年5月28日。
    1 安波舜:《“金布老虎爱情小说”征稿启事》,《中华读书报》,1999年12月27日。
    1 雨悦,李可:《躲在杜拉拉背后的“大赢家”》,文化中国-中国网culture.china.com.cn,2010年5月28日。
    2 路艳霞:《“杜拉拉”品牌确立,小说衍生品创出3亿元产值》,载《北京日报》2010年7月1日。
    1 安波舜:《“金布老虎爱情小说”征稿启事》,载《中华读书报》,1999年12月27日。
    1 王嘉:《十位“牛人”当“书探”,各种形式卖书的内容》,载《成都日报》2009年12月25日。
    1 李光敏:《畅销书背后有“高人”,像找明星一样找好书》,载《环球人物》,2010年1月11日。
    2 李光敏:《畅销书背后有“高人”,像找明星一样找好书》,载《环球人物》,2010年1月11日。
    3 李光敏:《畅销书背后有“高人”,像找明星一样找好书》,载《环球人物》,2010年1月11日。
    4 赵婷:《网络书探的快意人生》,载《中国新闻出版报》2010年6月17日,第8版。
    5 一草:《十大出版编辑做客天涯在线访谈》,载《出版商务周报》2009年1月15日。
    6 一草:《十大出版编辑做客天涯在线访谈》,载《出版商务周报》2009年1月15日。
    1 一草:《十大出版编辑做客天涯在线访谈》,载《出版商务周报》2009年1月15日。
    1 陈熙涵;《业余作家作品为何“火”》,载《文汇报》2005年07月18日。
    2 王伟:《旅加华裔作家张翎:太穷太富都不利于产生好作品》,载中国新闻网2007年2月11日。
    1 荏苒:《低调做人,高调出书》,载《图书馆报》2010年9月15日,第156期。
    2 叶成云:《哈利波特魔法产业链:十年创造60亿美元》,载《广州日报》2007年8月19日。
    3 蔡明菲:《杜拉拉经典全记录:我们的杜拉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1 蔡明菲:《杜拉拉经典全记录:我们的杜拉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 唐骋华,华玉敏:《一团滚出金子的畅销书雪球》,《生活周刊》。
    3 一草:《十大出版编辑做客天涯在线访谈》,载《出版商务周报》2009年1月15日。
    1 黄发有:《文学出版与90年代小说》,《文艺争鸣》2002年第4期,P58。
    2 李春林,秦晋:《作家出版社坚持正确导向大力推进改革成为传播先进文化的生力军》,《作家文摘》,2000年10月第403期。
    3 蓝星:《人民文学出版社50华诞经典好书传天下》,载《北京青年报》2001年3月28日。
    1 卓文:《诺奖作品能否成为中中书业摇钱树》,载《中国青年报》2004年11月2日。
    2 卓文:《诺奖作品能否成为中国书业摇钱树》,载《中国青年报》2004年11月2日。
    1 蒋楚婷:《略萨,能否突破诺奖作品销售怪圈?》,载《文汇读书周报》2010年10月15日第1版。
    2 周明燕:《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当代诺贝尔文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3月,P5。
    1 [土]帕慕克著,沈志兴译:《我的名字叫红》,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8月,P2。
    2 蔡明烨:《小书房大天地》,立绪文化事业有限公司,2010年4月,P178-179。
    1 徐林正:《第五届茅盾文学奖的“改邪归正”和余华的缺席》,《文化嘴脸——丑陋的中国文艺界》,台海 出版社2001年3月。
    1 胡平:《我所经历的第四届茅盾文学奖》,《小说评论》,1998年第4期。
    2 陶澜:《茅盾奖成名利场?批评声四起,现实作品榜上无名》,载《北京青年报》2003年11月17日。
    1 余广:《鲁迅文学奖首次邀请网络文学参加引争议》,载《文汇读书周报》2010年9月27日。
    2 白烨,何鹏:《2005年中国文坛大事记》(1月-6月),《北京文学》,2006年第1期。
    1 杨扬:《幽暗时光隧道里的24年记忆——<中国新文学大系(1976—2000年)·史料·索引卷>序言》,《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1期,P46-52。
    1 阎连科:《受活》,春风文艺出版社,2004年1月。
    1 刘雪明:《王刚:我的写作和乌鲁木齐有关》,载《乌鲁木齐晚报》,2007年1月24日。
    2 根据21世纪中国文学大系2001-2009年卷中篇及后附长篇存目整理。
    1 陈思和:《陈思和自选集》,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9月。
    2 常晶:《为世纪文学存栏的系统工程》,载《三湘都市报》2003年7月28日。
    3 陈思和:《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3月。
    1 陈思和:《我们如何面对新世纪的文学——<21世纪中国文学大系>(2001卷)总序》,吴义勤主编:《2001年中国最佳中篇小说》,春风文艺出版社,2002年版。
    2 苏童:《碧奴》,重庆出版社,2006年9月。
    1 崔立秋:《我心中的雪莲湾——与关仁山谈<白纸门>》,河北新闻网,2007年4月13日。
    2 孙品:《文化霸权理论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4月,P142。
    1 孙晶:《文化霸权理论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4月,P143。
    1 杨文轩:《传统出版商的困境》,载《出版商务周报》2010年9月13日。
    1 李尔葳:《张艺谋说》,春风文艺出版社,1998年版。
    2 宋平:《“杜拉拉”产业链:一本书的吸金效应》,载《中华读书报》2010年5月30日。
    3 贾平凹:《我和高兴》,《高兴》,作家出版社,2007年版,P430。
    1 雪风:《我看的时候突然间就流泪了——<风声>作者麦家专访》,《电影世界》,2010年第10期,P22。
    2 冯遐:《<手机>平均收视率6.5%两条线缺乏勾连》,载《北京晨报》2010年5月13日。
    3 郝岩:《贾平凹谈<高兴>小说改编电影很成功》,载《大连晚报》,2009年2月9日。
    1 [苏]C·格拉西莫夫:《电影导演的培养》,中国电影出版社,1987年版。
    2 张俊祥:《电影就是文学——用电影表现手段完成的文学》,《电影通讯》,1980年第11期。
    3 张翎:《张翎:<余震>表达的是一个“疼”字》,载《文汇报》,2010年7月27日。
    1 张世豪:《“央视2005年收视上”<亮剑>稳坐冠军宝座》,《成都商报》,2005年12月12日。
    2 朱光:《小说<荒村公寓>改编同名话剧月底将亮相舞台》,新民网2010年9月19日。
    3 王嘉:《麦家新作<风声>18日将在成都全国首发》,载《成都口报》2007年10月11日。
    1 郭珊,贺敏洁,周梅森:《不会为了迎合影视而创作小说》,载《南方日报》2003年3月24日。
    2 杨晓芳:《热播影视剧带动原著图书销售<非诚勿扰>等原著热销》,中国新闻出版网2009年4月18日。
    3 舒晋瑜:《影视红图书火出版追着演员跑》,载《光明日报》2001年3月8日。
    1 艾米:《山楂树之恋》,江苏人民出版社,2010年9月。
    2 艾米:《山楂树之恋》,江苏人民出版社,2010年9月。
    3 刘娟:《<山楂树之恋>电影引发图书再次热销》,载《出版商务周报》,2010年9月27日。
    1 舒晋瑜:《影视红 图书火 出版追着演员跑》,载《光明口报》2001年3月8日。
    1 孟凡,李君:《影视捧热的名著还需穿新鞋走老路》,《新华书日报》,2010年10月8日。
    1 郦亮:《影视“同期书”突然遇冷》,载《青年报》2006年10月11日。
    2 杨宜锦:《影视同期书顺风,未必拉风》,载《郑州晚报》2009年1月20日,A23版。
    3 冉茂金,喻静:《双赢的可能性之一:六位作家对一份问卷的回答》,白烨选编:《2001国国年度文坛纪事》,漓江出版社,2002年版,P79。
    4 张英:《刘震云:“废话”说完,“手机”响起》,载《南方周末》2004年2月5日。
    5 柴春霞:《<手机>平均收视率6.5%两条线缺乏勾连》,载《北京晨报》2010年5月13日。
    1 姜妍,陈瑶涵,钟华友:《陆天前用文学的力量遏制腐败》,《民主与法制》,2005年第9期。
    2 李明:《<乔家大院>收视夺冠》,载《北京晚报》2006年2月22日。
    3 术术:《朱秀海做客新浪谈<乔家大院>聊天实录》,载《新浪读书》2006年3月30日。
    4 冉茂金,喻静:<双赢的可能性之一:六位作家对一份问卷的回答>,白烨选编:《2001中国年度文坛纪事》,漓江出版社,2002年版,P78。
    1 李今:《海派小说与现代都市文化》,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1 鲍晓倩:《作家纷纷触电影视创作心态各不相仿》,载《中国读书报》,2003年11月26日。
    2 刘江华:《刘恒讲述当导演的幸福生活》,载《北京青年报》2002年11月27日。
    3 一草:《十大出版编辑做客天涯在线访谈》,载《出版商务周报》2009年1月15日。
    1 郑崇选:《镜中之舞—当代消费文化语境中的文学叙事》,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P48。
    1 梁振华:《世纪之交中国文学影像化叙事的双向表征》,《理论学刊》,2007年第8期,P122。
    1 戴逸如:《世界漫画大师精品珍赏》,上海文化出版社,1991年版。
    1 李伟长:《<刀语>:日本小说产业化的典范》,腾讯动漫2010年7月1日。
    1 舒晋瑜:《飞烟:写黑帮小说的青年女教师》,《中华读书报》,2009年5月20日。
    2 飞烟:《夜凝夕》,燕山出版社,2009年1月。
    1 顾漫:《微微一笑很倾城》,江苏文艺出版社,2009年8月。
    1 黄长怡,肖丽丹:《我对社会没有顾忌》,载《南方都市报》2008年1月12日,GB12。
    1 钱亦蕉:《痞子蔡:网络不是终南捷径,想当作家不必上网写》,载《新民周刊》2009年2月17日。
    2 石毅,毕磊:《BBS造就“网络红人”宁财神:我走了狗屎运》,载《京华时报》2007年1月29日。
    3 舒晋瑜:《李寻欢:对李寻欢的放弃》,载《中华读书报》2002年10月23日。
    4 安妮宝贝:《网络上的陌生人》,作家出版社,2001年版。
    5 王磊:《网络写作三大疑问——网络写手与传统作家大辩论》,载《中国青年报》2000年7月27日。
    1 当年明月:《明朝那些事儿(1-9)》,中国海关出版社,2009年4月。
    1 孤云:《以聊天的方式写作——与慕容雪村谈<成都,今夜请把我遗忘>》,《江南时报》,2002年11月19日。
    2 孤云:《以聊天的方式写作——与慕容雪村谈<成都,今夜请把我遗忘>》,《江南时报》,2002年11月19日。
    1 [美]M.H.艾布拉姆斯著,郦稚牛等译:《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1月。
    1 第2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调查统计报告,CNNIC,2008年7月19日。
    1 温爽:《网络文学盈利模式催生“舒马赫”》,载《中国青年报》2010年1月7日。
    2 温爽:《网络文学盈利模式催生“舒马赫”》,载《中国青年报》2010年1月7日。
    1 旺报:《盛大文学转由全版权方式经营》,《版权周刊》,2010年第2期,P3。
    2 金煜:《盛大文学600多万版权交易金重赏网络写手》,载《新京报》2010年4月21。
    1 尼莫:《“这钱赚得太辛苦”》,载《南国都市报》,2009年12月29日。
    2 罗皓菱:《韩寒新作<他的国>12月1日试水“付费阅读”》,载《北京青年报》2008年11月23日。
    3 《网络文学要向传统文学借力 与之共生共存》,载《中国新闻出版报》2010年6月18日。
    4 卜昌伟:《韩寒<他的国>网络打擂落败 继续调侃郭敬明》,载《京华时报》,2009年1月7日。
    1 王力:《传统出版争抢网络文学》,载《经济参考报》,2005年2月28日。
    1 峻石:《网络小说的改编趋势》,出自“网络文学与影视、游戏的关系”会议,2010年10月26日。
    2 夏琦:《作品出版受网络、影视挑战 传统文学咋突围?》,载《新民晚报》,2008年10月5日。
    3 峻石:《网络小说的改编趋势》,出自“网络文学与影视、游戏的关系”会议实录,2010年10月26日,北京北辰洲际酒店。
    1 天海川:《<美人心计>27万人观看 网友戏称犯罪率下降》,网易娱乐,2010年3月19日。
    2 肖婷:《网络小说收视率创新高,拍成影视剧掀起改编热》,载《都市晨报》2010年7月29日。
    1 谢鸣晓等:《城市,今夜请将我遗忘——与导演谢鸣晓一起解读<成都,今夜请将我遗忘>》,《世界电影之窗》,2006年第11期。
    2 廖小珊:《网络小说改编影视:前途光明路漫漫》,载《中国新闻出版报》,2010年10月21日第六版。
    1 廖小珊:《网络小说改编影视:前途光明路漫漫》,载《中国新闻出版报》,2010年10月21日第六版。
    2 根据腾讯游戏整理。
    1 李雅宁:《网络小说游戏改编权销售趋热》,载《中国图书商报》2007年8月24日。
    2 李雅宁:《网络小说游戏改编权销售趋热》,载《中国图书商报》2007年8月24日。
    3 李雅宁:《网络小说游戏改编权销售趋热》,载《中国图书商报》2007年8月24日。
    4 李雅宁:《网络小说游戏改编权销售趋热》,载《中国图书商报》2007年8月24日。
    1 郑丽虹:《网络类型小说:一时代之文学》,载《深圳特区报》2008年9月17日D2版。
    1 黄易:《月魔》,华艺出版社,1999年版。
    2 范伯群,孔庆东主编:《通俗文学十五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P10。
    3 黄孝阳:《谈中国玄幻》,《2006中国玄幻小说年选》,花城出版社,2006年版。
    1 犬犬:《第一皇妃》,朝华出版社,2007年4月版。
    1 漠妖:《关于“女尊男卑”》,《绝色夫郎》,小说阅读网,2010年7月26日。
    1 暗夜流光:《十年》,露西弗出版社,2005年版。
    1 Dryorange:《YY无罪做梦有理》,《流行阅》,2008年9月,总第1期。
    蔡智恒:《第一次亲密接触》,北京,知识出版社,1999年1月。
    铁凝:《大浴女》,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2000年3月。
    贾平凹:《怀念狼》,北京,作家出版社,2000年6月。
    李寻欢:《迷失在网络中的爱情》,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0年7月。
    韩寒:《零下一度》: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8月。
    蔡智恒:《雨衣》,北京,知识出版社,2000年10月。
    孟繁华:《21世纪中国文学大系·2000-2009年中篇小说》,沈阳,春风文艺出版
    社,20012010年。
    李寻欢:《边缘游戏》,北京,知识出版社,2001年1月。
    邢育森:《当我再也无法离开》,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1年1月。
    邢育森:《极乐世界的下水道》,北京,知识出版社,2001年1月。
    阎连科:《坚硬如水》,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1年1月。
    尤凤伟:《中国:一九五七》,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1年1月。
    李寻欢:《女人心事风过留香》,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2001年3月。
    莫言:《檀香刑》,北京,作家出版社,2001年3月。
    邢育森:《网侠》,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1年3月。
    成一:《白银谷》(上下),北京,作家出版社,2001年9月。
    郭敬明:《爱与痛的边缘》,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01年9月。
    阎真:《沧浪之水》,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年10月。
    韩寒:《像少年啦飞驰》,北京,作家出版社,2002年1月。
    红柯:《西去的骑手》,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1月。
    李洱:《花腔》,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1月。
    张一弓:《远去的驿站》,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2年5月。
    雪漠:《大漠祭》,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2002年7月。
    张懿翎:《把绵羊和山羊分开》,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7月。
    韩寒:《毒》,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年10月。
    麦家:《解密》,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年10月。
    春树:《北京娃娃》,呼和浩特,远方出版社,2002年11月。
    郭敬明:《幻城》,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2003年1月。
    慕容雪村:《成都今夜请将我遗忘》,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3年1月。
    李佩甫:《城的灯》,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3年3月。
    张炜:《丑行或浪漫》,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3年3月。
    董立勃:《白豆》,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年4月。
    小饭:《我的秃头老师》,中国民族摄影艺术出版社,2003年4月。
    小饭:《不羁的天空》,浙江文艺出版社,2003年4月。
    郭敬明:《左手倒影右手年华》,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年5月。
    春树:《北京娃娃》,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年6月。
    春树:《长达半天的欢乐》,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年6月。
    张悦然:《葵花走失在1890》,北京,作家出版社,2003年6月。
    何员外:《毕业那天我们一起失恋》,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7月。
    林白:《万物花开》,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年7月。
    王海鸰:《不嫁则已》,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3年7月。
    周嘉宁:《流浪歌手的情人》,东方出版中心,2003年7月。
    郭敬明:《赤道划破城市的脸》,海口,南海出版社,2003年8月。
    柯云路:《龙年档案》,新华出版社,2003年9月。
    韩寒:《通稿2003》,北京,作家出版社,2003年9月。
    阳阳:《时光魔琴》,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03年9月。
    叶兆言:《我们的心多么顽固》,沈阳,春风文艺出版,2003年9月。
    郭敬明:《梦里花落知多少》,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2003年11月。
    范稳:《水乳大地》,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年1月。
    郭敬明:《刻下来的幸福时光》,南昌,21世纪出版社,2004年1月。
    刘庆:《长势喜人》,桂林,漓江出版社,2004年1月。
    阎连科:《受活》,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2004年1月。
    韩寒:《三重门》,北京,作家出版社,2004年2月。
    慕容雪村:《天堂向左,深圳往右》,北京,作家出版社,2004年2月。
    张平:《国家干部》,北京,作家出版社,2004年2。
    文迪:《成都粉子》,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4年3月。
    姜戎:《狼图腾》,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4年4月。
    乔叶:《我是真的热爱你》,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4年4月。
    马原主编:《重金属——80后实力派五虎将精品集》,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04年5月。
    小蒋峰:《维以不永伤》,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2004年5月。
    张悦然:《是你来检阅我的忧伤了吗》,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年5月。
    周嘉宁:《夏天在倒塌》,文化艺术出版社,2004年6月。
    李洱:《石榴树上结樱桃》,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4年7月。
    李傻傻:《红X》,广州,花城出版社,2004年7月。
    孙惠芬:《上塘书》,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年7月。
    文兰:《命运峡谷》,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4年7月。
    张悦然:《红鞋》,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年7。
    张悦然:《十爱》,北京,作家出版社,2004年7月。
    春树:《抬头望见北斗星》,上海,东方出版社,2004年8月。
    李傻傻:《被当作鬼的人》,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04年8月。
    小饭:《毒药神童》,东方出版中心,2004年8月。
    徐星:《剩下的都属于你》,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4年8月。
    孙睿:《活不明白》,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4年8月。
    恭小兵:《云端以上,水面以下》,长春,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2004年9月。
    韩寒:《长安乱》,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年9月。
    六六:《王贵与安娜》,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9月。
    王刚:《英格力士》,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年9月。
    恭小兵:《无处可逃》,北京,大众文艺出版社,2004年11月。
    李伯勇:《恍惚远行》,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2005年1月。
    张悦然:《水仙已乘鲤鱼去》,北京,作家出版社,2005年1月。
    林白:《妇女闲聊录》,北京,新星出版社,2005年2月。
    曹文轩:《天瓢》,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5年3月。
    格非:《人面桃花》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2005年4月。
    贾平凹:《秦腔》,北京,作家出版社,2005年4月。
    范小青:《女同志》,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2005年5月。
    蒋韵:《隐秘盛开》,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5年5月。
    刘醒龙:《圣天门口》,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5月。
    王安忆:《遍地枭雄》,上海,文汇出版社,2005年5月。
    小饭:《我年轻时候的女朋友》,中国青年出版社,2005年5月。
    东西:《后悔录》,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7月。
    张悉妮:《假如我是海伦》,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7月。
    春树:《2条命:世界上狂野的少年们》,北京,作家出版社,2005年8月。
    李师江:《逍遥游》,呼和浩特,远方出版社,2005年8月。
    王安忆:《富萍》,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5年8月。
    余华:《兄弟》(上),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5年8月。
    张者:《零炮楼》,北京,作家出版社,2005年8月。
    毕飞宇:《平原》,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5年9月。
    孙睿:《草样年华Ⅱ》,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5年9月。
    杨志军:《藏獒》,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9月。
    陈励子:《看不懂你就不要看》,北京,作家出版社,2005年10月。
    蒋峰:《去年冬天我们都在干什么》,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年10月。
    六六:《双面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10月。
    慕容雪村:《伊甸樱桃》,北京,中信出版社,2005年10月。
    韩寒:《就这么飘来飘去》,南宁,接力出版社,2005年11月。
    青夏:《繁花泣露》,北京,华艺出版社,2005年12月。
    郭敬明:《无极》,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年1月。
    韩寒:《一座城池》,南昌,21世纪出版社,2006年1月。
    李傻傻:《李傻傻三年文集》,中国青年出版社2006年1月。
    莫言:《生死疲劳》:北京,作家出版社,2006年1月。
    铁凝:《笨花》,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年1月。
    小饭:《蚂蚁》,作家出版社,2006年1月。
    周嘉宁:《往南方岁月去》,春风文艺出版社,2006年1月。
    安妮宝贝:《莲花》,北京,作家出版社,2006年3月。
    余华:《兄弟》(下),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6年3月。
    都梁:《狼烟北平》,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6年4月。
    马丽华:《如意高地》,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6年4月。
    孙睿:《草样年华》,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年4月。
    周大新:《湖光山色》,北京,作家出版社,2006年4月。
    高璨:《阳光的脚步很轻》,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5月。
    赵剑平:《困豹》,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年5月。
    艾伟:《爱人有罪》,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2006年6月。
    范稳:《悲悯大地》,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年6月。
    宁财神:《武林外传》,上海,格致出版社,2006年6月。
    孙睿:《朝三暮四》,北京,北京出版社,2006年6月。
    蒋峰:《淡蓝时光》,北京,中信出版社,2006年9月。
    苏童:《碧奴》,重庆,重庆出版社,2006年9月。
    唐朝:《我衰我帅》,成都,四川少儿出版社,2006年11月。
    张悦然:《誓鸟》,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6年11月。
    杨七诗:《我们的,他们的爱》,北京,现代出版社,2006年12月。
    春树:《红孩子》,南昌,21世纪出版社,2007年1月。
    关仁山:《白纸门》,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2007年1月。
    刘静:《戎装女人》,北京,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07年1月。
    盛可以:《道德颂》,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7年1月。
    杨志军:《藏獒2》,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7年1月。
    叶广芩:《青木川》,西安,太白文艺出版社,2007年1月。
    兰晓龙:《士兵突击》,石家庄,花山文艺出版社,2007年2月。
    吴子尤:《谁的青春比我狂》,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2007年2月。
    张者:《桃花》,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7年4月。
    曹三公子:《孽宋》,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7年5月。
    郭敬明:《悲伤逆流成河》,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7年5月。
    储福金:《黑白》,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7年6月。
    韩寒:《光荣日》,南昌,21世纪出版社,2007年6月。
    张悦然:《樱桃之远》,济南,明天出版社,2007年6月。
    范小青:《赤脚医生万泉和》,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7年7月。
    王海鸰:《牵手》,北京,作家出版社,2007年7月。
    王海鸰:《大校的女儿》,北京,作家出版社,2007年7月。
    王海鸰:《中国式离婚》,北京,作家出版社,2007年7月。
    王海鸰:《新结婚时代》,北京,作家出版社,2007年7月。
    张海迪:《天长地久》,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7年7月。
    彭定安:《离离原上草》,沈阳,万卷出版公司,2007年8月。
    贾平凹:《高兴》,北京,作家出版社,2007年9月。
    龙一:《潜伏》,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9年9月。
    天下霸唱:《鬼吹灯全套》(1-8),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2007年9月。
    李建宏:《家有儿女》,郑州,海燕出版社,2007年10月。
    麦家:《风声》,海口,南海出版社,2007年10月。
    石康:《奋斗》(上下),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7年11月。
    六六:《蜗居》,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7年12月。
    中国小说学会主编:《新世纪中国小说排行榜精选:中篇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7年12月。
    千夫长:《长调》,北京,大众文艺出版社,2008年1月。
    唐朝:《把梦还我》,石家庄,花山文艺出版社,2008年1月。
    萧鼎:《诛仙全集》(1-6),石家庄,花山文艺出版社,2008年1月。
    小饭:《爱近杀》,明天出版社,2008年1月。
    杨大庆:《大明远征军之烈血春秋》,成都,成都时代出版社,2008年1月。
    杨志军:《藏獒3》,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年1月。
    中国小说学会主编:《新世纪优秀中篇小说选》(上,下),广州,花城出版社,2008年1月。
    曹三公子:《流血的仕途》,北京,中信出版社,2008年3月。
    韩寒:《韩寒五年》,南昌,21世纪出版社,2008年4月。
    严哥苓:《小姨多鹤》,北京,作家出版社,2008年4月。
    安妮宝贝:《安妮宝贝作品集》,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8年5月。
    孙皓辉:《大秦帝国》,郑州,河南文艺出版社,2008年5月。
    红柯:《乌尔禾》,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9年8月。
    蒋子龙:《农民帝国》,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年9月。
    《中篇小说选刊》编:《新世纪第一界中篇小说获奖作品集》,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2008年9月。
    《中篇小说选刊》编:《新世纪第二界中篇小说获奖作品集》,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2008年9月。
    《中篇小说选刊》编:《新世纪第三界中篇小说获奖作品集》,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2008年9月。
    《中篇小说选刊》编:《新世纪第四界中篇小说获奖作品集》,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2008年9月。
    郭敬明:《小时代》,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8年10月。
    吴玄:《陌生人》,重庆,重庆出版社,2008年10月。
    方方:《水在时间之下》, 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8年12月。
    李军洋:《沉淀》,济南,济南出版社,2008年12月。
    韩寒:《他的国》,沈阳,万卷出版公司,2009年1月。
    高璇,任宝茹:《我的青春谁做主》,石家庄,花山文艺出版社,2009年3月。
    兰晓龙:我的团长我的团(上下),北京,新星出版社,2009年3月。
    高满堂,孙建业:《闯关东》,沈阳,万卷出版公司,2009年6月。
    韩寒:《草》,沈阳,万卷出版公司,2009年6月。
    阳光已至:《时间浪潮:最干净的90后成长小说》,北京,现代出版社,2009年6月。
    朱苏进:《我的兄弟叫顺溜》,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9年6月。
    南派三叔:盗墓笔记(1-5),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09年7月。
    沧月:《沧月作品集-夕影卷》,南昌,21世纪出版社,2009年8月。
    沧月:《沧月作品集-凝碧卷》,南昌,21世纪出版社,2009年8月。
    沧月:《沧月作品集-紫微卷》,南昌,21世纪出版社,2009年8月。
    沧月:《沧月作品集-拜月卷》,南昌,21世纪出版社,2009年8月。
    沧月:《沧月作品集-承影卷》,南昌,21世纪出版社,2009年8月。
    沧月:《沧月作品集-流光卷》,南昌,21世纪出版社,2009年8月。
    唐朝:《坐着看花,站着消逝》,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9年8月。
    石康:《奋斗乌托邦》,沈阳,万卷出版公司,2009年11月。
    艾米:《山楂树之恋》,江苏人民出版社,2010年9月。
    Pierre Bourdieu et al (1996), The Rules of Art:Genesis and Structure of the Literary Field, Stanford,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Hesmondhalgh, D. (2002) The Cultural Industries, London, Thousand Oaks, CA and New Delhi:Sage.
    Hesmondhalgh, D, and Baker, S. (2010) Creative Labour:Media Work in Three Cultural Industries, Abingdon and New York:Routledge.
    [法]布尔迪厄著,包亚明译:《文化资本与社会炼金术——布尔迪厄访谈录》,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1月。
    [法]米歇尔·福柯著,严锋译:《权力的眼睛—福柯访谈录》,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1月。
    [美]尼古拉·尼葛洛庞帝著,胡泳等译:《数字化生存》,海口,海南出版社,1997年2月。
    [法]雅克·德里达著,赵兴国译:《文学行动》,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3月。
    [德]彼得·比格尔,周宪译:文学体制与现代化[J].国外社会科学,1998年第4期。
    [德]哈贝马斯著,曹卫东等译:《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上海,学林出版社,1999 年1月。
    [美]弗雷德里克·詹姆逊著,王逢振译:《政治无意识》,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8月。
    [美]迈克·费瑟斯通著,王晓珏,宋伟杰译:《消费文化与后现代主义》,南京,译林出版社,2000年5月。
    [美]弗雷德里克·詹姆逊:《文化转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10月。
    [加]马歇尔·麦克卢汉:《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仲》,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年10月。
    [法]皮埃尔·布迪厄著,刘晖译:《艺术的法则:文学场的生成与结构》,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3月。
    [美]戴安娜·克兰著,赵国新译:《文化生产:媒体与都市艺术》,南京,译林出版社,2001年4月。
    [英]尼克·史蒂文森,王文彬译:《认识媒介文化》,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年5月。
    [德]瓦尔特·本雅明著,王才勇译:《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2年1月。
    [美]马泰·卡林内斯库著,顾爱彬,李瑞华译:《现代性的五副面孔》,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年5月。
    [德]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年12月。
    [斯洛文尼亚]艾尔雅维茨著,胡菊兰,张云鹏译:《图像时代》,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年2月。
    [法]阿芒·马特拉著,陈卫星译:《世界传播与文化霸权》,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5年2月。
    [美]马克·波斯特:《第二媒介时代》,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8月。
    [美]迈克尔·科达著,卓妙容译:《畅销书的故事》,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12月。
    [法]米歇尔·福柯,刘北成等译:《规训与惩罚》,北京,三联书店,2007年4月。
    [法]米歇尔·福柯:《知识考古学》,北京,北京三联书店,2007年4月。
    [美]阿恩海姆著,孟沛欣译:《艺术与视知觉》,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8年8月。
    [法]让·波德里亚著,刘成富,金志刚译:《消费社会》,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10月。
    陈思和:《陈思和自选集》,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9月。
    李尔葳:《张艺谋说》,春风文艺出版社,1998年10月。
    高江波:《期刊求索录》,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12月。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8月。
    李频:《期刊策划导论》,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1月。
    喻国明:《媒介的市场定位:一个传播学者的实证研究》,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0年1月。
    陆扬、王毅:《大众文化与传媒》,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10月。
    王逢振主编:《电视与权力》,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0年10月。
    王逢振主编:《视觉潜意识》,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0年10月。
    王逢振主编:《网络幽灵》,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0年10月。
    李今:《海派小说与现代都市文化》,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年12月。
    南帆:《双重视域—当代电子文化分析》,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年4月。
    刘华蓉:《大众传媒与政治》,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11月。
    潘知常、林玮:《大众传媒与大众文化》,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3月。
    洪子诚:《问题与方法:中国当代文学史研究讲稿》,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年8月。
    张守仁:《文坛风景:我与当代作家》,中国工人出版社,2002年12月。
    张咏华:《媒介分析:传播技术神话的解读》,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12月。
    范伯群,孔庆东主编:《通俗文学十五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1月。
    欧阳友权:《网络文学论纲》,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年4月。
    金丹元:《“后现代”语境与影视审美文化》,上海,学林出版社,2003年5月。
    陈平原、山口守编:《大众传媒与现代文学》,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3年10。
    陈听:《救赎与消费—当代中国日常生活中的消费主义》,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年10月。
    邵燕君:《倾斜的文学场—当代文学生产机制的市场化转型》,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年10月。
    张昆:《大众媒介的政治社会化功能》,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年11月。
    孟繁华:《传媒与文化领导权—当代中国的文化生产与文化认同》,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3年12月。
    黄鸣奋:《网络媒体与艺术发展》,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4年1月。
    蒋原伦:《媒体文化与消费时代》,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年1月。
    于洋、汤爱丽、李俊:《文学网景—网络文学的自由境界》,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年1月。
    孙晶:《文化霸权理论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4月。
    欧阳友权:《网络文学本体论》,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4年5月。
    陈平原:《文学的周边》,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4年7月。
    蒋荣昌:《消费社会的文学文本:广义大众传媒时代的文学文本形态》,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4年7月。
    王铁仙、王文英主编:《二十世纪中国社会科学·文学学卷》,上海,上海人民出版 社,2005年9月。
    孙绍先:《文学艺术与媒介关系研究》,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5月。
    陈昕:《中国出版产业论稿》,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年12月。
    郑崇选:《镜中之舞—当代消费文化语境中的文学叙事》,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12月。
    王本朝:《中国当代文学制度研究》,北京,新星出版社,2007年6月。
    杨聚臣:《20世纪辩论:中国文学期刊与思潮(1949-2000)》,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7年10月。
    欧阳有权:《网络文学概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1月。
    欧阳文风,王晓生等:《博客文学论》,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8年3月。
    徐巍:《视觉时代的小说空间:视觉文化与中国当代小说演变研究》,上海,学林出版社,2008年3月。
    李建伟:《新锐飞扬:期刊策划著名案例》,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10月。
    王铁仙:《中国现代文学精神》,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年11月。
    欧阳友权:《网络文学发展史》,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8年12月。
    陶东风主编:《粉丝文化读本》,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2月。
    宋应离等编:《中国当代出版史料》(共8卷),郑州,大象出版社,1999年9月。
    宋原放:《中国出版史料》,山东教育出版社,2001年7月。
    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编:《中国出版年鉴》2000——2010年卷,北京,商务印书馆出版。
    白烨选编:《中国文坛年度纪事》(2000——2003),桂林,漓江出版社。
    白烨选编:《中国文坛年度纪事》(2004),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
    白烨选编:《中国文坛年度纪事》(2005——2006),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
    白烨选编:《中国文坛年度纪事》(2007——2008),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方厚枢:中国当代出版史料文丛,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07年5月。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中国新闻年鉴2008》,中国新闻年鉴出版社,2008年9月。
    《中华读书报》2000——2010年.
    《收获》、《上海文学》、《萌芽》、《人民文学》、《当代》、《十月》、《作家》、《天涯》、
    《钟山》、《花城》等文学期刊1998年后出版部分。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