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在乎手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董其昌是中国美术史上的重要人物,也在近几十年中得到不断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本文从董其昌的人生入手,展现了他在晚明复杂的社会环境下如何选择了自己的艺术人生,并对晚明的鉴藏世界进行分析。董其昌大多的人生时光都是在家乡度过,他的很多鉴藏活动虽然与仕宦生涯有关,但与在家赋闲的时光关系更加密切。他在松江修建了豪华的园林与宅第,与朋友们进行风雅的鉴藏活动。董其昌一生在仕途上数进数退,他的朋友来自各种不同的政治集团或社会领域。本文以着重按照他与陈继儒、吴正志、袁氏父子等人的交往为线索,来探讨他对书画艺术的理解,以及他是如何逐步形成自己的艺术观点的。董其昌的成就,除了书画创作外,他的鉴藏活动对后世认知美术史起着重要作用。他是在鉴藏中获得人生的真知,逐步建立了书画史的历史框架,并形成了最后的艺术理论。通过研究他的鉴藏,才能发现很多美术史的观念是如何形成的,才能对董其昌的人生与艺术有正确的理解。
In the last few decades, researches on Dong Qichang, the prominent figure in Chinese art history,have been rose continuously, and also achieved quite number of results. This article starts with hislifetime, spreading that how he made choices in his path to art and life surrounded by such adownright complicated social environment in the late Ming Dynasty. Above all of theseencouraged him finding a program, which made the complex stuff in connoisseurship andcollection could be analysed and told.
     He spent his most time in hometown, so I assumed that his connoisseurships are much moreclosely to his spare time when he is out of court rather than in. He built a luxury mansion in towncontaining exquisite private gardens, which place he used to hold his elegant art activities.Owed to his official post up and down, he got so many friends from different parts and fieldsthroughout his life. It will aim at explaining his understanding of artwork, following the clue of hisfriendships with Chen Jiru, Wu Zhengzhi and the father and son in Yuan's. The last, he willperform a mature system step by step, and which containing his view of politics, opinion of art,outlook on life.
     In addition to his own artworks, Dong’s the eminent achievement should be that his connoisseuractivities opened an area of cognition in art history for the later generations. He got the Varitas oflife in his connoisseur events day by day, and gradually established a historical frame of paintingand calligraphy, by which he formed a theory of art ultimately.By studying his connoisseurship and collection, we can find how the formed concepts get formed,also renew our understanding of that who the Dong Qichang was, how was his life going on andwhat about his artwork on earth.
引文
1均见于乾隆题跋“子明卷”《富春山居图》。
    1明·陈继儒《妮古录》卷二,丛书集成初编,据《宝颜堂秘籍》本排印,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第22页。
    1明·王世贞《艺苑卮言论画》,俞剑华编《中国古代画论类编》上册第一编《泛论》,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98年,第116页。
    1参见黄裳《古书的作伪》,《读书》,1979年06期。曹之《古书作伪50例》,河南图书馆学刊,1988年02期。
    1梁穆敬序大魁堂本《画禅室随笔》,中国美术学院还藏有光绪十四年(1888)戊子重刊大魁堂本。
    2谢巍《中国历代画学著作考录》,上海书画出版社,1998年7月,第363至369页。亦参见黄朋《关于<画禅室随笔>编者的考订》,《南宗北斗——董其昌书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澳门艺术博物馆,2008年,第
    242至247页。
    3谢巍《中国历代画学著作考录》,上海书画出版社,1998年7月,第370页。
    1分别参见《白云堂藏画》卷上,载于郑威《董其昌年谱》,以及《退庵所藏金石书画跋尾》卷十八,载于《中国书画全书》第9册,上海书画出版社,2009年1月,第1100页。
    2清·方浚颐《梦园书画录》卷十三《明董香光书雪诗条轴》,第11册,第24页。
    1《明太祖宝训》,张德信、毛佩奇主编《洪武御制全书》,合肥,黄山出版社,1995。
    2明·余继登《典故纪闻》卷十七。北京,中华书局,2011,第300页。
    3郑威《董其昌年谱》,上海书画出版社,1989年6月,第9至10页。
    1《明史》卷九十四《刑法志》,北京,中华书局,1974。
    2参照《明史·循吏传》的记载,有明一代的清官,仅洪武朝之数便已占了三分之二。
    3明·余继登《典故纪闻》卷十七。北京,中华书局,2011,第300至301页。
    4对严嵩之死,史上说法有二。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卷五十四云“嵩寄食故旧以死。”《明史》卷三百八则云:“嵩老病寄食墓舍以死。”盖严嵩耄耋之年应是仰仗故旧以活而终死于墓舍。
    1郑威《董其昌年谱》,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89年6月。
    2明·董其昌《画禅室随笔》卷四《禅悦》。上海远东出版社,2011年8月,第207页。
    3明·李日华《味水轩日记》万历三十七年九月二十九日条:“二十九日,蚤发,至东湖,登弄珠楼。楼颇轩爽,前有一塔耸峙,左右有水九派,潮汐所通,俗谓之九龙吐珠,故以名楼。萧明府象林重创,增伟丽焉。董太史思白题扁,甚庄雅可观。暮抵家,夜雨。”上海远东出版社,2011年8月,第48页。
    4参见徐恭时《“东吴弄珠客”系董其昌考》,上海师范大学学报,1990年02期。
    1清·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卷六十七《争国本》。《明史》卷二八八《董其昌传》。
    2《明史》卷七十《选举志·二》,北京,中华书局,2011年3月,第1702页。
    1俞鹿年《历代官制概略》。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78年10月。
    2清·计六奇《明季北略》卷之十一《董其昌致仕》。北京,中华书局,2012年6月,第168页。
    3明·李绍文《云间杂识》卷二《考童生题》。松江县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1997年12月,第193页。
    1明·董其昌《容台文集》卷五《引年乞休疏》。二十卷本《容台集》,第57至58页。
    2《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五百十。
    3《明史》卷二百四十《刘一燝传》。北京,中华书局,2011年3月,第6240页。
    1《明史》卷二八八《董其昌传》。北京,中华书局,2011年3月,第7396页。
    1明·董其昌《容台集》卷一《冯少墟集序》。二十卷本《容台集》,第14至15页。
    1《明熹宗实录》卷七十一。
    2明人《天变邸抄》。载于尹韵公《中国明代新闻传播史》,重庆,重庆出版社,1997年10月,第122至126页。
    1《明史》卷三百五《宦官二·张彝宪传》。北京,中华书局,2011年3月,第7827至7828页。
    3明·董其昌《容台别集》卷二《跋景州王中翰酬答尺牍》。二十卷本《容台集》,第38页。
    4(美)李慧闻《董其昌政治交游与艺术活动的关系》。朵云编《董其昌研究文集》,1998年11月,第805至828页。
    5明·黄道周撰《容台集序》。崇祯八年本《容台集》,北大图书馆藏。
    1明·董其昌《容台文集》卷五《乞身疏》。二十卷本《容台集》,第59至60页。
    2明·陈继儒《陈眉公先生集》卷三十六《思白董公暨元配龚氏合葬行状》。
    3明·黄道周撰《容台集序》。崇祯八年本《容台集》,北大图书馆藏。
    4明·叶有声撰《容台集序》。二十卷本《容台集》。
    1明·董其昌《容台别集》卷三。二十卷本《容台集》,第2页。
    2《明史》卷三百八《严世蕃传》,北京,中华书局,2011年3月,第7921页。
    3明·田艺蘅《留青日札摘抄》卷四。《丛书集成》本,上海,商务印书馆,1937年6月,第212页至228页。
    3转引自李玉安、陈传艺《中国藏书家辞典》。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89年9月,第125页。
    4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卷八《权臣籍没怪事》。北京,中华书局,2012年2月。第211页。
    1明·焦竑《玉堂丛语》卷五《廉介》。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8月,第162页。
    2有关苏州地区收藏家的研究参看黄朋《明代中期苏州地区书画鉴藏家群体研究》,2002年南京艺术学院博士论文。
    3明·王世贞《觚不觚集》。
    1《石渠宝笈三编》延春阁藏,《李衎墓志铭》后项元汴跋。《秘殿珠林石渠宝笈汇编》,北京出版社,2004年1月,第1513页。
    2清·吴荣光《辛丑销夏录》。《中国书画全书》第13册,上海书画出版社,2009年1月,第860页。
    3(韩)郑银淑《项元汴之书画收藏与艺术》。台湾,文史哲出版社,1984年10月,第56页。
    1明·王弘《山志》出集卷一《仇紫巘》。北京,中华书局,1999年9月,第19至20页。
    2明·张丑《清河书画舫》卷二,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8月,第75至76页。
    1明·文嘉《钤山堂书画记》。《丛书集成初编》据《知不足斋丛书》本排印,上海,商务印书馆,1937年
    12月,第1页。
    2明·詹景凤《东图玄览编》卷一。《中国书画全书》,上海书画出版社,2009年1月,第4页。
    1容庚《丛帖目》所载《停云馆帖》卷一,褚遂良名下有《度人经》,并有范正思跋,柳公权名下仅有《消灾经》而无《度人经》。《丛帖目》第一册,北京,中华书局,2012年1月,第222页。
    2明·陈继儒《妮古录》卷四。《丛书集成初编》,据《宝颜堂秘笈》本排印,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第47页。
    3明·汪珂玉《珊瑚网·法书题跋》卷二。成都,成都古籍书店,1985年,第32至33页。
    4《戏鸿堂法书》卷一董其昌跋《柳诚悬书太上老君常清静经》。亦见明·张丑《清河书画舫》卷五下。
    1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卷八《籍没古玩》。北京,中华书局,2012年2月。第211页。
    2清·赵翼《廿二史札记》卷三十二《明官俸最薄》。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1月,第750页。
    3明·黄瑜《双槐岁钞》卷九《京官折俸》。北京,中华书局,2012年5月,第184页。
    1《明史》卷二百二十《万士和传》,北京,中华书局,2011年3月,第5784页。同书卷二百二十四《陈有年传》,第5897页。
    2同上,卷二百二十九《刘台传》,第5990页。
    3同上,卷二百三十五《余懋学传》,第6119页。
    4俞鹿年《历代官制概略》。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78年10月,第495页。
    1清·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卷六十一《江陵柄政》。
    2明·王世贞《嘉靖以来首辅传》卷八。亦见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卷八《籍没二相之害》。北京,中华书局,2012年2月。第212至213页。
    3清·査继佐《罪惟录》列传二十九下《宦寺列传下》。浙江古籍出版社,2012年4月,第2617至2619页。
    4明·陆容《菽园杂记》卷四。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8月,第41页。
    5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卷六《大珰同姓》。北京,中华书局,2012年2月,第170页。
    1参见徐邦达《<清明上河图>的初步研究》。《故宫博物院院刊》,1958年01期。
    2明·张丑《南阳书画表》卷上序。《中国历代书画艺术论著丛编》,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年5月,第11页。
    1明·王世贞《弇州山人题跋》卷之十七《题文与可画竹苏子瞻诗后》。《中国艺术文献丛书》,杭州,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12年7月,第463页。
    2明·董其昌《容台别集》卷四《书品》。二十卷本《容台集》,第58页。
    3民国七年(1918)修《太仓州志》卷十九,第1194页。
    1明·张丑《清河书画舫》卷六,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8月,第296页。
    2明·董其昌《画禅室随笔》卷二。屠友祥校注,上海,远东出版社,2011年8月,第123页。
    3明·张丑《南阳书画表》卷下。《中国历代书画艺术论著丛编》,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年5月,第14页。
    1明·王世贞《弇州史料后集》卷三十六《国朝从记·严氏富赀》。谢国桢《明代社会经济史料选编》,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4年5月,第406页。
    2清·王初桐辑《奁史》卷七十七。北京图书馆藏,嘉庆二年王初桐序、伊江阿古香堂刊本。
    3明·董其昌《墨林项公墓志铭》。上海图书馆藏二十卷本《容台集·文集》卷九。
    4封治国《与古为徒——项元汴书画鉴藏研究》。中国美术学院2011年博士毕业论文,第57页。
    5明·董其昌《墨林项公墓志铭》。上海图书馆藏二十卷本《容台集·文集》卷九。
    1裴景福《壮陶阁书画录》卷十一《明董香光天籁阁观画记》。北京,学苑出版社,2006年4月,第389页。
    2据谢巍考证,《筠轩清閟录》与明·张应文《清秘藏》二卷相同,大异者仅书名与卷数而已。是书系抄录张氏之书,或后人委托董氏所撰。张应文之女则嫁于董其昌。详见《中国历代画学著作考录》,上海书画出版社,1998年7月,第370页。
    3(传)明·董其昌《筠轩清閟录》卷下《叙赏鉴家》。丛书集成初编,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第27
    1明·周应愿《印说》之《好事》。
    2明·何良俊《四友斋丛说》卷之二十八《画一》。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8月,第255页。
    1明·何良俊《四友斋丛说》卷之二十八《画一》。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8月,第257页。
    2周道振辑校《文徵明集》卷二十五《沈先生行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第593至597页。
    3明·钱谷《吴都文粹续集》卷四十,王鏊撰《石田先生墓志铭》,第14页。
    4明·史鉴《西村集》卷首吴宽撰《墓表》,四库全书。
    1明·王鏊《资善大夫礼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赠太子太保谥文定吴公神道碑》。《震泽集》卷二十二,文渊阁《四库全书》影印本,第1256册,台北,商务印书馆,1986年。
    2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卷二十六《玩具·时玩》,北京,中华书局,2012年2月,第653页。
    3明·祝允明《怀星堂集》卷二十五《跋钟元常荐焦季直表真迹》。西泠印社出版社,2012年4月,第540至541页。
    1明·张丑《清河书画舫》卷一上。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8月,第5至6页。
    2《无锡金匮县志》卷二十二,第14页。
    1明·文嘉《钤山堂书画记》,《丛书集成初编》据《知不足斋丛书》本排印,上海,商务印书馆,1937年
    12月,第3页。“○”之后的文字系后人校勘之语,详见谢巍《中国画学著作考录》。
    2明·陈继儒《妮古录》卷一,丛书集成初编,据《宝颜堂秘笈》本排印,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第
    8页。
    1明·董其昌《画禅室随笔》卷一《跋自书·临颜平原诰书后》。杭州,中国美术学院藏光绪十四年刊本,第17页。
    2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卷二十六《假古董》。北京,中华书局,2012年2月。第655页。
    3《朱巨川诰》著录于《石渠宝笈》卷十三“贮养心殿四”。清·阮元《石渠随笔》卷一。杭州,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11年12月,第13页。
    1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卷二十六《小楷墨刻》。北京,中华书局,2012年2月,第658页。
    1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卷二十六《谐谑》。北京,中华书局,2012年2月,第665页。
    2明·李绍文《皇明世说新语》卷七。《明代传记丛刊·学林类》第26册,第442至443页。
    3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卷八《严相处王弇州》、补遗卷二《后辈侮前辈》。北京,中华书局,2012年
    2月,第208页、第843页。
    4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补遗卷二《伪画致祸》。北京,中华书局,2012年2月,第827页。
    5徐邦达《清明上河图的初步研究》一文对《清明上河图》的收藏历史有非常详细的研究。《故宫博物院院刊》,1958年01期。吴晗《<清明上河图>与<金瓶梅>的故事及其衍变》与《补记》两篇文章也交代明晰。《吴晗史学论著选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9月。研究《清明上河图》的文章颇多,此二篇最具道理,尤其徐文精辟无人可越。关于昆山顾氏,徐文推断乃顾鼎臣家更有依据。分析《清明上河图》与王世贞家的关系,定要在复杂的材料中辨别出原始材料与后世材料的关系。王氏所藏确为赝本《清明上河图》,未藏过真本《清明上河图》。至于被权要胁迫索画一事乃张居正向王氏索要《雪江归棹图》,详见此图后王世懋跋。由于王忬父子当年盘桓严嵩门下,献画之事常有,定然真伪情况复杂。又王氏家难昭著于史书,后世渐渐将各种传说嫁接组装,遂成献《清明上河图》故事。今人仍有文章认为此事属实,恐是大谬。非本文重点,仅赘述于此。
    1明·黄省曾《吴风录》,《续修四库全书》733册,史部地理类,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第790页。
    2参见杨臣彬《谈明代书画作伪》,载于《文物》1990年第8期。有关黄彪的考证参见叶康宁《明代后期的书画作伪高手黄彪》,载于《书画艺术》2010年第5期。有关汤臣,参见中国美术学院2011年博士毕业论文封治国《与古为徒——项元汴书画鉴藏研究》第73页。以及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博士论文叶康宁《竞尚清雅:明代嘉万时期的书画消费》第15至17页。
    3明·詹景凤《詹东图玄览编》卷一。《中国书画全书》,上海书画出版社,2009年1月,第5页。
    1有关《自叙帖》真伪的鉴定参见启功《论怀素<自叙帖>墨迹本与宋刻本》,《启功丛稿》,北京,中华书局,2000年8月。王裕民《假国宝——怀素<自叙帖>研究》,台北,2004年。李郁周《怀素<自叙帖>鉴识论集》,台北蕙风堂笔墨有限公司,2004年。傅申《书法鉴定——怀素<自叙帖>与临床诊断》,台北,典藏艺术家庭,2004年。另有关文氏兄弟作伪之事参考封治国《与古为徒——项元汴书画鉴藏研究》第三章第二节相关部分。
    2清·顾复《平生壮观》卷五,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8月,第173至174页。
    3同上,卷十,第390至391页。
    1清·叶廷琯《鸥陂渔话》载《董思翁论书示子帖》。大达图书供应社刊印,1942年11月,第5页。
    2同上。
    1明·李绍文《云间杂识》卷二《华亭鹤胎生》。松江县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1997年12月,第194页。
    2《世说新语校笺》卷下《尤悔第三十三》。北京,中华书局,2001年8月,第479页。
    3明·李绍文《云间杂识》卷一《陆平原墓》。松江县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1997年12月,第146页。
    4《晋书》卷五十四《陆云传》。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12月,第1482页。
    1《明史》卷一百四十九《夏原吉传》。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12月,第4150页。亦见嘉庆二十二年刊《松江府志》卷十《山川志》。中国方志丛书,台北,成文出版社,1970年,第261页。
    2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卷十九《三江》。亦见嘉庆二十二年刊《松江府志》卷十《山川志》。中国方志丛书,台北,成文出版社,1970年,第271页。又同书卷十一《山川志》,第273页。然仍有一说认为许应逵疏浚是在万历十六年。
    3明·范濂《云间据目抄》。松江县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1997年12月,第103页。
    1徐宗鲁,字希曾,号南湖,华亭人。嘉靖八年进士,后官御史,巡按入闽。见嘉靖二十二年《松江府志》卷五十三《徐宗鲁传》。中国方志丛书,台北,成文出版社,1970年,第1177页。
    2明·范濂《云间据目抄》。松江县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1997年12月,第85至86页。
    3明·李绍文《云间杂识》卷二《华亭县志》。松江县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1997年12月,第191页。
    4明·范濂《云间据目抄》。松江县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1997年12月,第85页。
    1明·王沄《云间第宅志》。《丛书集成初编》,商务印书馆,1937年12月,第3至4页。董祖京为董其昌
    1明·王沄《云间第宅志》。《丛书集成初编》,商务印书馆,1937年12月,第6页。王沄记云在西北隅,今观嘉靖二十二年府城图与现代地图可知应为东北隅。
    2明·范濂《云间据目抄》。松江县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1997年12月,第93页。
    3《民抄董宦事实》。明代野史丛书,北京古籍出版社,2002年9月,第286页。
    4《石渠宝笈续编》第十八册《董其昌临王帖三种一卷》陈继儒跋。《秘殿珠林石渠宝笈汇编》,北京出版社2004年1月,第1638页。
    1明·李绍文《云间杂识》卷二《城市不如郊郭》。松江县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1997年12月,第
    194页。同书卷二《孙雪居》,第133页。
    2嘉庆二十二年刊《松江府志》卷九《山川志》。中国方志丛书,台北,成文出版社,1970年,第230页。
    3明·董其昌《容台诗集》卷二《五日龙潭观水戏》,二十卷本《容台集》。
    4清·韩泰华《玉雨堂书画记》卷三《董文敏书画册》。
    5《民抄董宦事实》,明代野史丛书,北京古籍出版社,2002年9月。
    6明·董其昌《容台别集》卷六《题跋》。二十卷本《容台集》。
    7嘉庆二十二年刊《松江府志》。中国方志丛书,台北,成文出版社,1970年。
    8光绪《松江府续志》。
    1孙家振《退醒庐笔记》。上海书店出版社,1997年1月。
    2(清)王韬《瀛壖杂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5月。
    3明·范濂《云间据目抄》。松江县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1997年12月,第92页。
    4明·王沄《云间第宅志》。《丛书集成初编》,商务印书馆,1937年12月,第6页。
    5明·范濂《云间据目抄》。松江县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1997年12月,第95页。
    6明·李绍文《云间杂识》卷二《台楼现怪》。松江县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1997年12月,第167页。
    7同上。第94页。
    1《明史》卷二百十六《陆树声传》。嘉庆二十二年刊《松江府志》卷五十三《陆树声传》。台北,成文出版社,1970年,第1192页。
    2明·李绍文《皇明世说新语》卷之二《言语下》。明代传记丛刊学林类第26册,明文书局印行,1991年,第103页。
    1清·陈田《明诗纪事·戊笺》卷二十一陆树声《北禅双树》诗后陈田按语。明代传记丛刊学林类第11册,明文书局印行,1991年,第400页。
    2《皇明宝善类编》之《达观》。明代传记丛刊学林类第26册,明文书局印行,1991年,第934至935页。
    3清·顾麟士《过云楼续书画记》卷五·画类三《董文敏对题山水巨册》。顾荣木、汪葆楫点校,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年8月,第46页。
    4明·董其昌《画禅室随笔》卷二。屠友祥校注,上海,远东出版社,2011年8月,第142页。
    5嘉庆二十二年刊《松江府志》卷五十三《莫如忠传》。中国方志丛书,台北,成文出版社,1970年,第1179页。
    1《容台文集》卷二《戏鸿堂稿自序》。二十卷本,第7至8页。
    2明·董其昌《画禅室随笔》卷一《评法书》。屠友祥校注,上海,远东出版社,2011年8月,第28页。
    1明·范濂《云间据目抄》。松江县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1997年12月,第19页。
    1同上。第20页。
    2有关莫是龙著作及生平问题参考张连《形式美新论》,上海书画出版社,2001年。汪世清《<画说>究为谁著》,载于《董其昌研究论文集》,朵云编辑部,1998年。以及王安莉《莫是龙小雅堂的几个问题》。《文艺研究》2012年第2期。
    3明·董其昌《容台别集》卷四《杂记》。二十卷本,第19页。
    4莫是龙与禅学的关系,参考傅申《<画说>作者问题研究》。然傅先生行文为了区别莫、董二人的差别,将二人作为了对立的双方进行分析,容易造成二人关系不密切的错觉,实则董氏对莫氏推崇备至,并受其启蒙。
    5莫是龙《石秀斋集》卷八《知唐元徵、董玄宰俱下第,志感》,诗云:“故人摇落青云路,无奈天涯春草芳。壮志独怜陈仲举,高才空忆蔡中郎。书将误说投燕相,玉抱贞心泣楚王。騄耳尚淹千里足,驽骀何意向康庄。”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188册,齐鲁书社,1997年,第473页。据汪世清先生考证,此诗云二人同时落第,故应作于万历十年壬午(1582)之前,而非“莫氏去世的两年前”即万历十三年(1585),因为此年唐文献中举,次年(1586)中状元。
    1明·李绍文《云间杂识》卷一《莫廷韩》。松江县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1997年12月,第194页。
    2明·董其昌《画禅室随笔》卷一《评法书》。屠友祥校注,上海,远东出版社,2011年8月,第167页。
    3明·陈继儒《莫廷韩集选序》。《小雅堂集》,国家图书馆藏孤本。
    4清·高士奇《江村销夏录》卷三《宋郭河阳溪山秋霁图卷》。佘彦焱点校,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8月,第340页。此段跋文堪称著名,此作后来《大观录》、《式古堂书画汇考》均有收入。有点校者于“以为真赏甲科后归潘光禄”句误点为“以为真赏,甲科后归潘光禄”。又有不辨者旁加演绎,以至于鲁鱼豕亥,不可分辨。实应为“以为真赏甲科。后归潘光禄”。验之佘彦焱点校本正确。另李慧闻氏《董其昌的人生》一文引用亦正确。
    1明·董其昌《容台文集》卷三《崇兰帖题词》。二十卷本,第52至54页,此段以抄本缀补。
    2明·李绍文《皇明世说新语》卷之二《言语下》。明代传记丛刊学林类第26册,明文书局印行,1991年,第131页。
    3同上,卷之五《企羡》,第322页。
    4同上,卷之五《豪爽》,第301至310页。
    1同上,卷之五《栖逸》,第344页。
    2明·莫是龙《石秀斋集》。
    3明·范濂《云间据目抄》。松江县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1997年12月,第92页。
    4明·董其昌《画禅室随笔》卷二《评旧画》。屠友祥校注,上海,远东出版社,2011年8月,第162页。
    1同上。第154页。
    2有关此句的理解,张连《南北宗刍议》说启功与傅申认为是指顾正谊“如禅宗之神秀”,莫是龙“如禅宗之慧能”,但他自己的观点是否定的。这里仍取启、傅二位先生的意见。
    3明·詹景凤《詹氏性理小辩》卷四十二《画旨下》。
    4《故宫书画录》第三册卷五,第435页。
    1《龙宿郊民图》董其昌跋,《秘殿珠林石渠宝笈汇编》,北京出版社,2004年1月,第2650页。
    2明·董其昌《容台别集》卷六《题跋》。二十卷本,第39页。
    3明·董其昌《容台别集》卷六《画旨·题陡壑密林图》。二十卷本,第38页。
    1明·范濂《云间据目抄》卷二。松江县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1997年12月,第44至45页。
    2清·张庚《图画精意识·黄大痴夏山图》光绪戊子朱氏刊本,第10页。
    3清·庞元济《虚斋名画录》卷一《五代董北苑夏山图卷》。《中国历代书画艺术论著丛编》,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年5月,第17册,第54页。
    1清·高士奇《江村销夏录》卷一《五代董北苑溪山行旅图》。佘彦焱点校,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8月,第340页。
    2吴廷,号江村,见汪世清《董其昌的交游》。载于《卷怀天地自有真》,第160页。
    1董其昌跋文徵明《五冈图》。
    2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卷三。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年1月,第65页。
    1董其昌《初致冯开之书》,图见古原宏伸《董其昌の书画》图版编,东京二玄社,1981年,第68至71页。
    2宋·米芾《画史》。黄正雨、王心裁辑校《米芾集》,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5月,第147页。
    3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卷一。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年1月,第20页。
    1宋·沈括《梦溪笔谈》卷十七《书画》。《梦溪笔谈校正》,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
    2宋·米芾《画史》。黄正雨、王心裁辑校《米芾集》,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5月,第146、160页。
    3宋·米芾《画史》。黄正雨、王心裁辑校《米芾集》,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5月,第167页。
    1《宣和画谱》卷第十一。元大德本,第1至3页。
    2元·汤垕《画鉴》。《中国历代书画艺术论著丛编》,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年5月,第641、645页。夏文彦《图绘宝鉴》关于董源的资料乃剽窃汤垕。
    1明·董其昌《容台别集》卷四。二十卷本《容台集》,第63至64页。
    2明·董其昌《画禅室随笔》卷一。上海远东出版社,2011年8月,第24页。
    3明·董其昌《容台别集》卷六。二十卷本《容台集》,第36页。
    4明·董其昌《画禅室随笔》卷二。上海远东出版社,2011年8月,第135至136页。
    5明·董其昌《容台别集》卷六。二十卷本《容台集》,第54页。
    1《宣和画谱》卷十二。元大德本,第11至12页。
    2宋·米芾《画史》。黄正雨、王心裁辑校《米芾集》,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5月,第147、155至156、
    166页。
    1清·陆心源《穰梨馆过眼要录》卷二《宋释巨然长江万里卷》。《中国历代书画艺术论著丛编》,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年5月,第91页。
    2古原宏伸《董其昌の书画》,图版编,东京二玄社,1981年,第72至74页。
    3明·董其昌《画禅室随笔》卷二《题画赠眉公》。上海远东出版社,2011年8月,第145至146页。
    4见无用师卷《富春山居图》前隔水。
    1《石渠宝笈》卷四十二《宋江参千里江山图一卷》。《秘殿珠林石渠宝笈汇编》,北京出版社,2004年1月,第1238至1239页。
    2见《潇湘图》董其昌跋,载于《容台别集》卷六《题跋》。二十卷本《容台集》,第31页。
    3明·董其昌《画禅室随笔》卷二。上海远东出版社,2011年8月,第120页。
    4关于莫是龙的女婿潘光禄究竟是何人,现在没有定论,故此处仍称其为潘光禄。郑威言是潘恩之子潘允端,但汪世清言潘光禄名虞则,而明代范濂则称其为云骙。参见王安莉《“潘光禄”究为何人——兼论董其昌对莫是龙藏画的继承》,但并无研究结果。《新美术》2012年03期。
    1参见石守谦《董其昌<婉娈草堂图>及其革新画风》,收录于《董其昌研究文集》,上海书画出版社,1998年11月。
    2启功认为此作应为《龙袖骄民图》,参见《董源龙袖骄民图》一文。
    1《董源龙宿郊民图》董其昌跋。《秘殿珠林石渠宝笈汇编》,北京出版社,2004年1月,第2605页。
    2《山东通志》卷二十八之三。《明史》卷一百十《宰辅年表二》,北京中华书局,2011年3月,第3379至3380页。
    1《董华亭书画录·仿十六家巨册》第十四帧《仿北苑水墨》。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第21页。
    2《董华亭书画录·仿董北苑笔意》。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第17页。
    3清·庞元济《虚斋名画录》卷一《五代董北苑夏山图卷》。《中国历代书画艺术论著丛编》,中国大百科全
    1明·董其昌《画禅室随笔》卷二。上海远东出版社,2011年8月,第120页。
    1《董华亭书画录·仿十六家巨册》第五帧《仿李成水墨》。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第19页。
    1明·董其昌《容台别集》卷六:“余家有董源《溪山图》,墨法沉古。”二十卷本。《画禅室随笔》卷二云:“董北苑《蜀江图》、《潇湘图》,皆在吾家。”又云:“余家所藏北苑画,有《潇湘图》、《商人图》、《秋山行旅图》。又二图不著其名,一从白下徐国公家购之,一则金吾郑君与余博古。”又云:“董北苑《潇湘图》《征商图》、《云山图》、《秋山行旅图》宋元人册页十八幅。”
    2徐弘基,字绍公,号六岳。徐达之后,父维志,袭封魏国公。卒后王铎为其撰《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少傅魏国公六岳徐公神道碑》,载于《拟山园选集》卷二十六。《明史》卷一百五《功臣世表》:“弘基,万历二十三年七月己亥袭,佥书南京军府。三十五年协守南京,领后府。三十七年四月提督操江。天启元年以疾辞任,加太子太保。崇祯十四年复守南京,加太傅。卒谥庄武。”《明史》卷一百二十五:“自承宗至弘基,六世皆守备南京,领军府事。弘基累加太傅卒。”分别载于《明史》,北京,中华书局,2011年3月,第3001至3002页,3732页。王鉴《染香庵跋画》:“因思向年游秣陵,见魏府收藏叔明、云林合作。”俞丰《王鉴画论译注》,北京,荣宝斋出版社,2012年3月,第3页。
    3明·董其昌《容台别集》卷一。二十卷本,第6页。
    1明·董其昌《画禅室随笔》卷二。上海远东出版社,2011年8月,第128至133页。
    1明·董其昌《画禅室随笔》卷二。上海远东出版社,2011年8月,第116页。
    2明·陈继儒《陈眉公先生集》卷三十六《太子太保礼部尚书思白董公暨元配诰封一品夫人龚氏合葬行状》。明·吴震元刻本,北京大学图书馆藏。
    1明·董其昌《容台文集》卷一《袁伯应诗集叙》。二十卷本,第61至62页。
    2明·王铎《拟山园选集》卷六十二《太子少保兵部尚书节寰袁公神道碑》。四库禁毁丛书·集部,第88册,第131至134页。
    3清·陆时化《吴越所见书画录》卷五。上海图书馆藏怀烟阁本,第50页。
    1清·陈寿祺编《黄漳浦集》卷三十五《节寰袁公传》。北京大学图书馆藏道光八年福州陈氏刻本,第15至18页。另《黄漳浦文选》卷五同文皆作“五世生公”。“国史馆”台湾文献馆出版,1994年5月。
    2清·王椷《秋灯丛话》卷四。华莹点校,济南,黄河出版社出版,1990年6月,第66页。
    3清·陆时化《吴越所见书画录》卷五。上海图书馆藏怀烟阁本,第51页。
    1有关乔一琦之死有二说。《明史》、《大清一统志》皆言乔一琦投崖而死,而《皇清开国方略》、《钦定盛京通志》、《皇朝文献通考》皆持乔一琦自缢之说。
    1《四库全书总目》卷一百二十七,中华书局,2003年8月,第1099页。
    2清·陆时化《吴越所见书画录》卷五《又董文敏重修宋忠武岳鄂王精忠祠记册》。
    3明·董其昌《容台文集》卷九。二十卷本,第68至71页。
    1《明熹宗实录》卷之三十三《天启三年四月戊子》。《辽海丹忠录》第二十二回。
    2《朝鲜仁祖实录》卷一《仁祖元年三月壬子》
    3《明熹宗实录》卷之三十三《天启三年四月戊子》。
    4《明熹宗实录》卷之三十七《天启三年八月丁丑》。董其昌书《节寰袁公行状》:“公谓李倧以臣纂君,以侄废伯,当亟为声罪致讨,以振王纲。”
    5清·王士祯《池北偶谈》卷二《朝鲜疏》。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1月,第44至48页。
    1《明熹宗实录》卷四十《天启四年三月丁巳》。
    2明·方以智《物理小识》卷二《海市山市》。万有文库,商务印书馆,1937年3月,第55页
    3明·袁可立《甲子仲夏登署中楼观海市并序》。
    4《睢州志·袁可立传》,清·马世英修,陈应辅纂,北大图书馆藏康熙刻本。
    1清·彭定求《道藏辑要·在陆肇祥》:“襄邑(睢县)有袁家山,明兵部尚书袁可立在陆园地也。四围林树高耸,岩壑水水,木清华景逾濯锦。额曰:‘梦觉迷津’。后供吕帝阖目睡像,趺坐胡床前。设丹炉,最后高亭四敞,豁达清虚。上供长生大帝及八洞仙祖圣像,皆飞现云中。前后壁之间,留题圣迹颇多。而晚尤爱道,故于在陆园崇建殿宇数重,位置悉系梦中指点。皆隐寓丹诀之秘,至今灵应昭然焉。”
    2孔贞运撰《节寰袁公墓志铭》,袁枢曾任职户部,故称“计部君”。
    3同上。
    1明·钱谦益《牧斋全集·南征吟小引》,清·钱曾笺注,民国十四年,上海文明书局铅印本,北大图书馆藏。
    2清·田兰芳《前明分守河南大梁兵巡道布政司右参政兼按察司佥事石袁公葬墓志铭》。载于《逸德轩文集》。
    3清·王时敏《王奉常书画题跋·题自画赠关使君袁环中》。参见俞丰《王时敏画论译注》,荣宝斋出版社,2012年3月,第56页。
    1董源《潇湘图》后袁枢题跋。
    2参见《福建通志》卷三十八、六十八。
    3《白云堂藏画》卷上,见郑威《王鉴年谱》。
    1清·吴升《大观录》卷十九《仿范华原山水轴》。《中国历代书画艺术论著丛编》第31册,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年5月,第734页。
    2此作现存上海博物馆,见《中国古代书画图目》第三册,文物出版社,1997年9月,第36页。
    1参见郑威《董其昌年谱》上海书画出版社,1989年6月,第232至233页。以及郑威《董其昌的字号、卒月和墓地散考》,同书,第829至832页。
    2清·陆时化《吴越所见书画录》卷六。参见俞丰《王鉴画论译注》,第20页。
    3清·张庚《国朝画征录》附录,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11年12月,第117页。
    4王鉴《仿董源山水手卷》,中贸圣佳2006年春季艺术品拍卖会。参见俞丰《王鉴画论译注》,第89页。
    1清·陆时化《吴越所见书画录》卷六。参见俞丰《王鉴画论译注》,第97页。
    2明·董其昌《容台别集》卷二《跋唐子畏画册》。二十卷本《容台集》,第6至7页。此处《容台集》所刻为“罗大纮”,实应为南宋罗大经,所著《鹤林玉露》卷四引北宋唐庚《醉眠》诗句云:“山静似太古,日长如小年。”罗大纮,字公廓,吉水人,乃万历十四年进士。
    3同上,卷四《题跋》,第38页。
    1明·董其昌《容台别集》卷四《题跋》。二十卷本《容台集》,第29页。
    1同上,卷六《题跋》,第37页。
    2《明神宗实录》卷五百四十六“万历四十四年六月己未”。
    3参见傅衣凌《周玄暐<泾林续记>事件辑录——明末社会变革与动乱杂考之一》。明史研究论丛(第一辑),1982年4月。傅衣凌对这两次民变事件有着精辟分析,他说:“这两次风潮相继而起,应该说是和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的发达有关系的,暴露出一般下层士绅和城市平民对于封建地主官僚的不满,但若究其性质,则似有区别。民抄董其昌一事,虽为士子所发难,却带有某些市民斗争的意义在内。其中士变与奴变合在一起,出现有些奴仆为争取发展自己的私有经济和独立的社会地位起而反抗主人,且有各地的客商参加,提出‘若要柴米强,需杀董其昌’的口号。而周玄暐的《泾林续记》事件,则是在阶级矛盾十分尖锐的时候,统治阶级的内争亦随之激化的场合下,爆发出来的。进而人们利用一般民众对于周张两家的恶感,掀起暴动,终则两败俱伤。这一事件,表面上虽牵涉到中央政府与地方地主的矛盾,实质上则纯是地方上大小地主之间的内争,周张两家的矛盾。”
    1明·范濂《云间据目抄》卷二《记风俗》。松江县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1997年12月,第40至
    42页。
    2明·李绍文《云间杂识》卷二《徐阶诗》。松江县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1997年12月,第156页。
    3同上,卷一《董幼海》,第126至127页。
    4明·文秉《定陵纪略·董氏焚劫始末》。参见明代野史丛书《民抄董宦事实》附。北京古籍出版社,2002年9月,第322页。
    1赵宧光跋《停云馆帖》。
    2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卷二十六《小楷墨刻》。北京,中华书局,2012年2月,第658页。
    3明·王肯堂《笔麈》。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第64册,子部·杂家类,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2000年7月,第598页。
    4清·王澍《淳化祕閣法帖考正》卷十一。
    5清·王文治《快雨堂题跋》。
    1明·屠隆《考槃馀事》卷一《墨迹难辨》、《古今帖辨》、《赝帖》。杭州,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11年
    12月,第192至194页。
    2明·范大澈《范氏碑帖纪证·淳化阁帖》,金石书画题跋丛刊,台北,学海出版社,1977年4月,第17页。
    1明·董其昌辑刻《戏鸿堂帖》卷一。又见《画禅室随笔》卷一《跋杨义和黄庭经后》,然文字稍有出入。上海远东出版社,2011年8月,第89页。
    1明·王肯堂《郁冈斋笔麈》卷四。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第64册,子部·杂家类,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2000年7月,第598至599页。
    1明·董其昌《画禅室随笔》卷一《临洛神赋书后》。上海远东出版社,2011年8月,第71页。
    2唐·张彦远《法书要录》卷二。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2年1月,第77页。
    1清·杨守敬《评帖记》卷二《乐毅论·余清斋绢本》。《杨守敬集》第8册,湖北人民出版社,湖北教育出版社,1988年4月,第606页。
    2参见王连起《从董其昌的题跋看他的书画鉴定》,载于《南宗北斗——董其昌书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澳门艺术博物馆2008年6月,第265页。
    1明·董其昌《画禅室随笔》卷一《跋自书》:“此韩宗伯家藏子敬洛神十三行真迹。予以闰三月十一日登舟,以初八日借临。是日也,友人携酒过余旅舍者甚多。余以琴棋诸品分曹款之,因得闲身仿此帖。既成,具得其肉,所乏神采,亦不足异也。”上海远东出版社,2011年8月,第61页。
    2明·董其昌《容台别集》卷五《题跋》。二十卷本《容台集》。又见《画禅室随笔》卷一《题大令洛神十三行真迹》。上海远东出版社,2011年8月,第88页。
    3明·董其昌《画禅室随笔》卷一《跋自书·临洛神赋后》,上海远东出版社,2011年8月,第49页。
    1明·董其昌《画禅室随笔》卷一《跋自书》,上海远东出版社,2011年8月,第61页。
    2同上,第62页。
    3北京古籍出版社《中国善本丛帖集刊》影印《戏鸿堂帖》拓本无米芾《西园雅集图记》。
    4明·董其昌《容台别集》卷三:“余在京师得古画二十余册,中有李伯时《西园雅集图》米元章书序。余刻之鸿堂帖行于世。”又:“米海岳行草书传于世间,与晋人几争道驰矣。顾其平生所自负者为小楷,贵重不肯多写。以故罕见其迹。余游京师,曾得鉴李伯时《西园雅集图》,有米南宫蝇头题后,甚似《兰亭》笔法。”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171册,齐鲁书社,1997年,第700页。另裴景福《壮陶阁书画录》卷十二《明董香光临西园雅集记册》与《湘管斋寓赏编》卷四《董思白临西园雅集记》均有此题跋,分别为四月一日与二日两天所临并题。
    5明·董其昌《画禅室随笔》卷一《临海岳千文跋后》:“米海岳行草书,传于世间,与晋人几争道驰矣。顾其平生所自负者为小楷,贵重不肯多写,以故罕见其迹。予游京师,曾得鉴李伯时《西园雅集图》,有米南宫蝇头题跋,最似《兰亭》笔法。已丑四月,又从唐完初获借此千文,临成副本,稍具优孟衣冠。大都海岳此帖,全仿褚河南《哀册》、《枯树赋》,间入欧阳率更,不使一实笔。所谓无往不收,盖曲尽其趣。恐真本既与余远,便欲忘其书意。聊识之于纸尾。此余已丑所临也,今又十年所矣。笔法似昔,未有增长。不知何年得入古人之室。展卷太息,不止书道也。戊戌四月三日。”上海远东出版社,2011年8月,第70页。另《余清斋帖》刻有米芾书千字文,然校之张丑《真迹日录》记载发现问题很多,不知是否与唐氏所
    1(清)卞永誉《式古堂书画汇考·书卷十一》,见《中国书画全书》第6册,上海书画出版社,2009年1月,第317页。
    2徐桂,字茂吴,见《明人室名别称字号索引》下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1月,第320页。又据吴秀之等修曹允源等纂民国二十二年铅字本影印《吴县志》卷十《选举表二》:“徐桂,茂吴,一字子芳。余杭籍,见选士。”又卷十二《选举表四》:“徐桂,茂吴,袁州推官。《甫里志》作甲戌选士,字子芳。”台北,成文出版社,1970年,第137、160页。又康熙九年修《袁州府志》卷之五《郡官》,台北,成文出版
    1《石渠宝笈》卷之一“贮养心殿一,列朝人书册上等,晋王羲之快雪时晴帖一册”。《秘殿珠林石渠宝笈汇编》,北京出版社,2004年1月,第458页。
    1清·安岐《墨缘汇观》,广州,岭南美术出版社,1994年11月,第209页。
    2明·汪珂玉《珊瑚网》卷十九《唐宋元宝绘》,成都古籍书店,1985年9月,第1207页。
    3《石渠宝笈》卷之一,《秘殿珠林石渠宝笈汇编》,北京出版社,2004年1月,第458页。
    4同上,第458至459页。
    1同上。
    2明·董其昌《容台别集》卷五,二十卷本《容台集》,第32页。
    1吴廷跋《思想帖》后,《余清斋法帖》,北京古籍出版社,2003年1月。嵇泰峰,即嵇应科,常州人,曾任兵部员外郎,富于收藏。詹景凤《东图玄览编》卷之二:“北宋人山水一片,无款以上皆嵇职方文甫,文甫名应科。”
    1清·杨守敬《评帖记》卷一《思想帖》。《杨守敬集》第8册,湖北人民出版社,湖北教育出版社,1988年4月,第592页。
    2清·孙承泽《庚子销夏记》卷一《右军裹鲊帖》:“如右军《思想帖》,乃双勾本也。”佘彦焱校点,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8月。
    1董其昌跋《胡母帖》后,《余清斋法帖》,北京古籍出版社,2003年1月。
    2清·张丑《真迹日录》卷三《书载记略》。
    1有关董其昌与《兰亭序》的关系,参见李慧闻《董其昌所见所评唐临摹本<兰亭序>及其1618年赠人的一本<兰亭>:关于鉴定学的一项个案研究》,载于《兰亭论集》,苏州大学出版社,2000年9月。
    2董其昌跋天历本《兰亭序》,见《虞世南临<兰亭序>》,吉林文史出版社,2009年1月。
    3吴治是徽州人,寓居真州,王世贞曾记云:“新安吴生孝父,以赵文敏篆书千文乞余跋”参见《弇州四部稿》卷一百三十一,《四库全书》集部,第1281册,第185页。
    4明·陈继儒《妮古录》卷之二,丛书集成初编,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第15页。
    1《石渠宝笈》卷二,贮乾清宫《明董其昌临兰亭叙一册,上等月三》,《秘殿珠林石渠宝笈汇编》,北京出版社,2004年1月,第312页。据此记载,此作为“宣徳镜光笺乌丝阑本”。另一临本并题跋刻入杨继鹏《铜龙馆帖》。
    2同上。明·董其昌《容台别集》卷四《题跋》,二十卷本《容台集》。亦见于《画禅室随笔》卷一《跋禊帖后》。上海远东出版社,2011年8月,第75页。
    3嘉庆二十二年刊《松江府志》卷五十二《古今人传》。中国方志丛书,台北,成文出版社,1970年,第1152页。
    4雍正十一年刊本《扬州府志》卷之二十九《人物》。中国方志丛书,台北,成文出版社,1975年,第507页。
    5明·王世贞《弇州山人题跋》卷之十二《宋搨兰亭帖》。杭州,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12年7月,第
    1容庚《丛帖目》第三册,卷十四《铜龙馆帖六卷》之卷第五《兰亭叙》。北京,中华书局,2012年1月,第1260页。
    1见董其昌《临柳公权书兰亭诗》,载于王杰等编《石渠宝笈续编》第三册《重华宫藏·卷八》,《秘殿珠林石渠宝笈汇编》,北京出版社,2004年1月,第1664至1668页。
    2陈继儒跋天历本《兰亭序》,见《虞世南临<兰亭序>》,吉林文史出版社,2009年1月。
    1杨宛跋天历本《兰亭序》,同上。
    2宋·楼钥《攻媿集》卷四。四库全书。
    1宋·苏泂《泠然斋诗集》卷一。四库全书。
    2赵孟頫与鲜于枢跋参见《姜夔跋王献之保母帖》,上海辞书出版社,2012年6月。
    3元·张雨《句曲外史贞居先生诗集》,上海书店,四部丛刊初编,第242册。
    4明·宋濂《文宪集》卷十四《跋王献之保母帖》。四库全书。
    5清·朱彝尊《曝书亭集》卷四八《晋王大令保母砖志宋拓本跋》。四库全书。
    1明·董其昌《画禅室随笔》卷一《题娑罗树碑后》,上海远东出版社,2011年8月,第77页。
    2明·陈继儒《妮古录》卷之一,丛书集成初编,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第4页。
    3明·汪珂玉《珊瑚网》卷二十《王大令保母帖》,成都古籍书店,1985年9月,第465页。
    1有关《保母志》的真伪考证参见王力春《从鉴藏视角看王献之<保母志>之伪》,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11年02期。
    2董其昌跋欧阳询《千字文》后,《戏鸿堂法帖》卷四,北京古籍出版社,2002年10月。
    3有关传为欧阳询《千字文》的考辨,参见启功《从<戏鸿堂帖>看董其昌对法书的鉴定》,北京,中华书局,1999年7月,第133至134页。
    1历史上流传《东山松帖》不止一本。清末完颜景贤曾藏另一本异于故宫藏本。参见徐邦达《古书画伪讹考辨》,江苏古籍出版社,1984年11月。
    2杨明时跋《东山帖》,《余清斋法帖》,北京古籍出版社,2003年1月。
    3明·文徵明《甫田集》卷二十一《跋送梨、思言二帖石本》,陆晓东点校,杭州,西泠印社出版社,2012年4月,第286页。
    4明·王世贞《弇州山人题跋》卷之六《王大令送梨帖》。杭州,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12年7月,第
    147页。
    1董其昌跋《十二月割至帖》后,《戏鸿堂法帖》卷三,北京古籍出版社,2002年10月。
    2《石渠宝笈》卷二十九。亦见于清·顾复《平生壮观》卷一,然文字稍有错讹,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8月,第8页。
    3明·张丑《清河书画舫》卷二,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8月,第73页。
    4明·汪珂玉《珊瑚网》卷一《二王行穰中秋两帖》,成都古籍书店,1985年9月,第7页。
    1有关《中秋帖》考证,参见徐邦达《古书画伪讹考辨》,江苏古籍出版社,1984年11月。
    2明·王世贞《弇州山人题跋》卷之六《墨迹跋·隋贤书出师颂》,杭州,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第148页。
    3明·王世贞《弇州四部稿》卷一百五十四《说部·艺苑卮言附录三》,明代论著丛刊,台北,伟文图书出版社,1976年6月,第7025页。
    1明·詹景凤《詹东图玄览编》卷三。《中国书画全书》,上海书画出版社,2009年1月,第26页。
    2明·孙鑛《书画跋跋续》卷一《墨迹》,
    1董其昌跋索靖《出师颂》后,《戏鸿堂法帖》卷三,北京古籍出版社,2002年10月。
    1有关《出师颂》的考证,参见徐邦达《隋无名氏<出师颂>》;施安昌《文献与刻帖所见的<出师颂>》;单国霖《存世<出师颂>墨迹本与刻本关系考》。均载于《故宫博物院院刊》2003年第6期。
    2明·张丑《清河书画舫》卷一,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8月,第20页。
    3清·顾复《平生壮观·法书》卷一,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8月,第2至3页。
    1清·安岐《墨缘汇观·法书上卷》,广州,岭南美术出版社,1994年11月,第40页。
    2清·吴其贞《书画记》卷四《索靖出师颂一卷》:“书法秀键,丰神飘逸,为绝妙书法,然非索靖,乃唐人书也。纸墨尚佳,为宋时刻入石之祖本。卷后米元晖题跋云‘隋贤书’,但不知隋贤是何人。仍有题识,惜忘记之。此系宋思陵物。”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年9月,第338页。
    3有关《出师颂》文本考证,参见王亦旻《史孝山<出师颂>的史实与文字考异》,载于《故宫博物院院刊》2003年第6期。
    4明·范大澈《范氏碑帖纪证》,台北,学苑出版社,1977年4月,第25页。
    5有关《宝晋斋帖》,参考徐森玉《宝晋斋帖考》;程文荣《南村帖考》;林志钧《帖考》;容庚《丛帖目》。
    1明·董其昌《容台别集》卷二《论书》。二十卷本《容台集》,第22页。
    2同上,卷四,第21至22页。
    3同上,第57页。
    4同上,卷五,第48页。
    1明·张丑《清河书画舫》卷一,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8月,第24页。然而米芾《书史》记载则说是“晋贤十四帖”。
    1清·顾复《平生壮观》卷一,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8月,第5页。
    2米芾此诗见《宝晋山林集拾遗》卷二,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第89册,集部·宋别集类,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8年12月,第176页。
    3董其昌跋《告渊朗帖》后,《余清斋法帖》,北京古籍出版社,2003年1月。
    1明·詹景凤《詹东图玄览编》卷二,《中国书画全书》,上海书画出版社,2009年1月,第23页。
    2清·安岐《墨缘汇观·法书续录》,广州,岭南美术出版社,1994年11月,第162页。
    3《石渠宝笈》卷之一《贮养心殿·晋王、谢雨后、中郎二帖一册》。《秘殿珠林石渠宝笈汇编》,北京出版社,2004年1月,第459至460页。
    4据徐邦达《古书画伪讹考辨》记载,然《石渠宝笈》竟未著录,不知为何,暂存疑。江苏古籍出版社,1984年11月,第18页。
    1清·吴升《大观录》卷一,《中国历代书画艺术论著丛编》,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年5月,第30页。
    2宋·岳珂《宝真斋法书赞》卷二十,四库全书本。
    3明·董其昌《容台别集》卷五。二十卷本《容台集》,第7至8页。
    1明·李绍文《云间杂识》卷二《松郡杂摊》,松江县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1997年12月,第173页。
    2明·陈继儒《陈眉公先生全集》卷三十五,代董其昌撰《绳武何公暨配季孺人墓志铭》。转引自汪世清《董其昌的交游》,第157至158页。
    3明·陈继儒《岩栖幽事》,《宝颜堂秘笈》本,丛书集成,商务印书馆,1936年,第10至11页。
    1明·汪珂玉《珊瑚网·画录》卷十八《董玄宰自题画幅》,成都古籍书店,1985年9月,第1190页。
    2明·董其昌《容台别集》卷四,二十卷本《容台集》,第7页。
    1清·庞元济《虚斋名画录》卷四《明董文敏仿米南宫山水卷》。《中国历代书画艺术论著丛编》,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年,5月,第17册,第481页。
    2清·顾复《平生壮观》卷十:“吴兴朱氏所藏画册,翁避地往来于京口、吴兴间。朱氏,其同年也,其家字迹最多,曾作画册十二页,设色者二,余水墨,甚佳。”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8月,第390页。
    3董其昌与杭州的关系,我已在硕士论文《董其昌杭州诸问题综考》中作了详细梳理,此处不再展开。
    1嘉庆二十二年刊《松江府志》卷七《山川志》。中国方志丛书,台北,成文出版社,1970年,第188页。
    2明·董其昌《容台别集》卷四,二十卷本《容台集》,第8页。
    1嘉庆二十二年刊《松江府志》卷七《山川志》。中国方志丛书,台北,成文出版社,1970年,第189页。
    2清·缪曰藻《寓意录》卷四,又见《历代流传书画作品编年表》第94页。
    1明·陈继儒《陈眉公先生全集》六十卷本并年谱一卷,明·吴震元刻,北京大学图书馆藏。
    2清·黄宗羲《思旧录》,《黄宗羲全集》第一册,浙江古籍出版社,1985年11月,第340至341页。
    3明·陈继儒《岩栖幽事》,《宝颜堂秘笈》本,丛书集成,商务印书馆,1936年,第10页。
    4明·董其昌《白石樵真稿序》。《白石樵真稿》,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6月,附录二。
    5明·陈继儒《白石樵真稿》卷八,同上,第166至167页。
    1明·董其昌《容台诗集》卷一《丙申闰秋,舟行池州江中,题陈征君仲醇小昆山舟中读书图》,二十卷本《容台集》,第15页。
    2明·董其昌《容台别集》卷四《随笔》。二十卷本《容台集》,第16页。
    3明·陈继儒《岩栖幽事》,《宝颜堂秘笈》本,丛书集成,商务印书馆,1936年,第16页。
    1明·董其昌《妮古录》卷之四,学海类编本,丛书集成初编,1985年,第44页。
    2明·《容台别集》卷四,二十卷本《容台集》,第6页。
    1明·陈继儒《岩栖幽事》,《宝颜堂秘笈》本,丛书集成,商务印书馆,1936年,第5页。
    2同上,第2页。
    3清·陈焯《湘管斋寓赏编》卷六《董思白山水卷》。此画为美国翁万戈旧藏,见《董其昌书画编年图录》上册,第26至27页。
    4明·董其昌《容台诗集》卷三《赠陈仲醇征君东佘山居诗三十首》,二十卷本《容台集》。亦见清·陆时化《吴越所见书画录》卷五《明董文敏小楷书赠陈征君眉公诗三十首册》,款云:“赠陈仲醇征君《东佘山
    1明·董其昌《画禅室随笔》卷二《画源》,上海远东出版社,2011年8月,第142页。
    2同上,第123页。
    3同上。
    4明·董其昌《妮古录》卷之四,学海类编本,丛书集成初编,1985年,第36页。
    5同上,第49页。
    6明·董其昌《画禅室随笔》卷二《画源》,上海远东出版社,2011年8月,第137至138页。
    1明·董其昌《容台文集》卷二《寿陈征君元配卫孺人六十叙》,二十卷本《容台集》,第55至57页。
    2明·王衡《缑山先生集》卷五。万历四十五年刻本。
    3引自郑威《董其昌年谱》上海书画出版社,1989年6月,第191页。
    4《石渠宝笈》卷之二《明董其昌书七言律诗一册》,素笺本,有王铎识语。《秘殿珠林石渠宝笈汇编》,北京出版社,2004年1月,第318页。
    5何创时书法基金会藏《草书怀素自叙卷》,《翰海》2000年春拍,Lot.289。
    6清·裴景福《壮陶阁书画录》卷四《宋黄山谷书王长者史诗老墓志铭卷》,北京,学苑出版社,2006年4月,第120至122页。
    7清·韩泰华《玉雨堂书画记》卷三《董文敏仿子久峰峦浑厚图》。
    1清·方浚颐《梦园书画录》卷十三《明董香光书雪诗条轴》,第11册,第24页。
    1《江南通志》卷一百二十九《选举志·举人》记载万历十六年戊子科举人有潘守正,为宜兴人。而卷一百二十三《选举志·进士》记载己丑科焦竑榜,又云潘守正为武进人。
    2《明史》卷二百二十七本传云:“吴达可,字安节,宜兴人,尚书俨从孙也。万历五年进士。”可知吴达可非吴俨亲孙,而是从孙。
    3明·董其昌《容台别集》卷六《画旨》,二十卷本《容台集》。亦见于《画旨》,西泠印社,2008年1月,第91页。
    1吴正志传记,见万斯同《明史》卷三三九,亦参见嘉庆二年刊《宜兴县志》卷八,台北,成文出版社,1970年,第262至263页。
    2万历四十五年丁巳,吴正志跋《荆溪招隐图》:“余识玄宰在未第前。”
    3事见《明史》卷二百三十《万国钦传》。又陈与郊,海宁人,陈瓛之父,万历二年进士,卒于万历三十八年十二月,董其昌为撰《神道碑》。
    4宜兴《吴氏宗谱》卷九十二,参见宗伟方《荆溪招隐云还山——董其昌的宜兴缘》,《宜兴日报·阳羡人文》2012年1月13日。此文发于报刊,流传很广,然此文仅有大概,且错误百出,亟需考辨。
    5《石渠宝笈》卷之一《明董其昌书辋川诗一册》。《秘殿珠林石渠宝笈汇编》,北京出版社,2004年1月,第478页。
    6明·董其昌《画禅室随笔》卷四《杂言下》:“今年谷日行三山道中,梦书韩昌黎《送李愿归盘谷序》,且题于后曰:“《盘谷》,唐人名手无书者。岂昌黎所云‘吾文自谓大好,人必大笑之’耶?”觉而心异之,厥明,闻已在弹事中。时陈中丞遗书相讯,谓不知复诋何语。予答之曰:“昔年以盘礴达聪听,唯作书未及。今之罪案,当在此耳。”已而果然。昔管宁渡海,风涛大作。舟人请各通罪过,宁曰:“吾尝三朝露坐,一朝科头。平生罪过,其在斯乎?”予何敢望幼安,而以书画见诋,此为幸矣。宋时苏、黄书,虽收藏之家辄抵罪,何止及身。此又非予幸中之幸耶?因题六图曰“枕漱闲动”,而系之以此。庚子四月之望。”上海远东出版社,2011年8月,第205页。
    1清·李佐贤《书画鉴影》卷十九《米襄阳云起楼图轴》,清华大学图书馆藏,同治十年刊本,第七册,第
    14页。今此画藏于华盛顿弗利尔美术馆。
    2同上,第13页。
    3董其昌跋《荆溪招隐图》。
    4万历四十一年,董其昌曾受征召,拟授河南、山东等地职位,皆辞不出。《古芬阁书画记》卷十六《烟江叠嶂图卷》:“余近以中州之意,不获肆情山水间。秋杪,登南徐甘露寺,见西江范然,万顷远望,诸山明
    1《石渠宝笈初编》乾清宫七《苏轼阳羡帖卷》。《秘殿珠林石渠宝笈汇编》,北京出版社,2004年1月。
    1《石渠宝笈》卷十七贮养心殿八《明董其昌奇峰白云图一轴》。《秘殿珠林石渠宝笈汇编》,北京出版社,2004年1月,第658页。今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2董其昌临本清代为阮元收藏,有《题董文敏摹赵文敏<鹊华秋色图>诗并序》,且云:“鸥波图旧为董思翁所藏,思翁摹之不止一本。元今所藏,乃思翁癸卯年所摹。带水长林浮烟远岫,草窗松雪,风韵双清。”参见丁羲元《国宝鉴读》,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年2月。有关赵孟頫《鹊华秋色图》真伪,丁羲元、李铸晋、赵志成曾有论辩。
    3清·吴荣光《辛丑销夏记》卷五《文徵明仿鹊华秋色图卷》:“昔人评右丞,以为云峰石色,迥出天机,笔意纵横,参乎造化。余见《辋川》诸图行世,米元晖以刻画少之,当由未见真物耳。赵文敏在燕都得遍观内府名迹。余家所藏《鹊华秋色卷》,乃其学摩诘致佳笔。此衡山拟其意,杂以赵令穰,皆一家眷属也。精工古雅,有唐宋名家风格,胜国画手不足师矣。万历三十三年,武昌公廨题,董其昌。”
    4乾隆四十五年(1780),王文治题薛素素《吹箫仕女图》轴(今藏南京博物院)云:“薛素素,南都院妓。姿性澹雅,工书,善画兰,时复挟弹走马,翩翩男儿俊态。后从金坛于褒甫玉嘉,有约矣而未果。吾郡沈虎臣德符(沈德符)竟纳为妾,合欢之夕,郡中沈少司马纯甫(沈鍊,会稽人)、李孝廉伯远(李应徵,嘉兴人。万历元年〔1573〕进士)偕诸名士送之,姚叔祥(姚士粦,海盐人)有诗。”见《像应神全——明清人物肖像画特集》册2,页185,澳门艺术博物馆,2008年9月。
    1吴景运跋赵孟頫《鹊华秋色图》,亦见《石渠宝笈》卷三十三贮御书房六《元赵孟頫鹊华秋色一卷》。《秘殿珠林石渠宝笈汇编》,北京出版社,2004年1月,第1000页。
    2同上。
    3董其昌跋无用师卷《富春山居图》。
    1明·董其昌《容台文集》卷四《兰墅后记》,二十卷本《容台集》,第20页。
    2参见黄观《吴之矩与云起楼》,原载《明报月刊》113期,1975年,第42至45页。收于《富春山居图真伪》,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年8月。张光宾《无用师与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卷>》一文认为董其昌将此画质押千金给吴正志,是因为万历四十四年“民抄董宦”事件使董其昌陷入了经济困难,张先生说:“照沈颢记吴问卿口述,谓董玄宰晚年以千金质押给他的祖父吴达可,也许就在这个时候。”但是张先生误以吴问卿所说先太仆为吴达可,吴达可担任通政使,不称太仆。董其昌挚友实为吴正志,因其担任过光禄寺丞,不应称太仆,可见沈氏所述疏漏。
    3明·汪珂玉《珊瑚网·画录》卷九《又子久山水》,成都古籍书店,1985年9月,第936页。
    1明·张丑《清河书画舫》卷十一《黄公望》,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8月,第533页。
    2同上,第573页。
    3参见纪学艳《张丑书画著录与鉴藏研究》,中央美术学院2006年硕士论文。
    4参见黄观《吴之矩与云起楼》,原载《明报月刊》113期,1975年,第42至45页。收于《富春山居图真伪》,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年8月。吴湖帆《元黄大痴<富春山居图卷>烬余本》所列宜兴吴氏世系表有误。徐邦达《黄公望和他的<富春山居图卷>》云:“吴正志的第二个儿子吴问卿,名洪裕的。”亦有误,吴洪裕字问卿为幼子,当以黄观考证为是。然黄观文中既考证吴正志卒于天启之前,而其次子洪昌为崇祯七年才成进士,后文云:“吴之矩去世时,吴问卿恐怕仍是弱冠之年,一兄早卒,一兄在外为官,父亲遗下的园林宅第,书画古玩,多归他一人享受。”此说则自相矛盾,因吴正志卒时,次子吴洪昌尚未中进士,何以在外为官,故言之太过笼统致误。
    1明·董其昌《容台别集》卷二《李唐江山小景卷》,二十卷本《容台集》,第19页。
    2明·董其昌《容台别集》卷二《跋周挹斋宋元画册》,二十卷本《容台集》,第11页。
    1《纪游册》与《烟江图》均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烟江图》又称《烟云万里图》。
    4同上,《河渠志二·黄河下》,第2056页。
    5彭城驿于嘉靖二十二年(1543)移于今徐州市东黄河故道的西岸。参见明·黄汴《天下水陆路程》卷之五,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92年9月,第143页。
    1明·董其昌《容台别集》卷五,二十卷本《容台集》,第31至32页。
    1蒋长源为米芾好友,《画史》有三处说他字“永仲”,二处作“仲永”。古原宏伸《画史集注》认为《宝晋山林集拾遗》作字“永仲”是正确的。
    2宋·米芾《书史》,黄正雨、王心裁辑校《米芾集》,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5月,第122页。
    3参见王连起《再晤兰亭——<兰亭序>重要传本简略评述》,载于上海博物馆编《兰亭》,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9月,第49至51页。
    4明·董其昌《容台别集》卷五,二十卷本《容台集》,第18页。
    1明·董其昌《容台别集》卷四,二十卷本《容台集》,第7页。
    2董其昌《纪游册》,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1《米芾集·诗集》卷一,黄正雨、王心裁辑校,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5月,第14页。
    2明·董其昌《容台别集》卷四,二十卷本《容台集》,第56至57页。
    1同上,卷五,第13至14页。
    2光绪五年刊《丹徒县志》,台北,成文出版社,1970年,第634页。
    3有关惠崇《溪山春晓图》的考证,参见凌利中《惠崇小景及<江南春图卷>考》,东方早报,2013年3月
    20日。
    4(日)古原宏伸《董其昌の书画》图版编,东京二玄社,1981年11月,第84页。
    5《中国古代书画图目》第1册,北京,文物出版社,1994年6月,第12页。
    6(日)古原宏伸《董其昌の书画》图版编,东京二玄社,1981年11月,第140页。
    1王世贞题曰:“惠崇诗僧也,画品不能当荆关半。而今所观平湖小屿,汀花水禽,渔舟茅舍,便娟映带,种种天趣,故非南渡后人所及。昔老米(米芾)谓五季以来画江南景,稍清远者辄以为王摩诘,而实非。使不作惠崇题识,将无以为摩诘耶?此卷自杨先生应宁而归之陈从训,从训亦京口人也。春时唤小刀泛焦山、北固,间出图而歌张志和桃花流水,按之当与江山俱响应矣。”《弇州山人题跋》卷之十九《题惠崇江南春意》,杭州,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12年7月,第517页。王穉登题跋卷后云:“读长沙公题,则此图盖长洲陆太宰物,后举赠邃庵相国。两公并好古博物之士,宜其馈莫非名品。今归陈文学从训,从训尚慎啬之,勿为他人所攘。虽然空诸所有,禅宗之绪言,何我、何人一切皆幻。惠公而在,且将拊掌余言矣。”宋懋晋《仿古山水图册》:“京口陈氏所藏《秋庄放鸭图》,因卷首为元人误题‘溪山春晓’四字,跋者无虑数十人,俱因其误而误之。余尝见文太史仿此图题《仿惠崇笔》,则知惟太史能赏此,惜乎无其跋也。今在黄黄石家。”《松江绘画——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2007年11月,第126至131页。
    2明·董其昌《容台别集》卷六,二十卷本《容台集》,第30至31页。
    3明·詹景凤《东图玄览编》卷二,《中国书画全书》,上海书画出版社,2009年1月,第24页。
    4光绪五年刊《丹徒县志》,台北,成文出版社,1970年,第675页。
    1明·朱谋垔《画史会要》卷五。《中国历代书画艺术论著丛编》,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年5月,第一册第734至735页。
    2明·朱谋垔《画史会要》卷三:“王蒙,字叔明京口张修羽家藏有巨幅《香光居士图》,笔势飘举,皴法有极细者,点苔用秃笔正锋。赵希远爱而临之。”同上,第657页。
    3这四件作品分别著录于《石渠宝笈初编》卷三十一,第932页;卷十三,第525页;卷二十九,第879至880页;卷三十三,第1030页。
    4明·张丑《清河书画舫》卷三:“虞永兴书,当以张修羽家《夫子庙堂碑》真迹为第一。”徐德明点校,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8月,第94页。
    5同上,卷七:“又有燕文贵《秋山萧寺短卷》,极精,乃宋秘书省官画也,今归张修羽家。”第340至343页。
    6姜绍书《韵石斋笔谈》卷下《山谷书法华经辨》:“戊子夏日,观张修羽所藏黄山谷书《法华经》七卷,以朱丝界行,楮素精好,真宋迹也。然断以为涪翁书,则不能无疑。结体虽出双井,颇乏灵骨秀韵。尝阅苏黄墨迹,即赫蹏数行,未有不识款及岁月者,岂手书至七卷之多,而不落一款、不钤一印?恐涪翁之铲迹逃名,不至是也。此必赵宋高僧深于黄体者所书,若李怀琳之仿嵇叔夜耳。余每见宋书藏经,结体多是眉山形模宛肖。若遽谓东坡真迹,则不然矣。修羽所藏乃檀那珍品,而非墨池奇迹。”
    7《中国古代书画图目》第七册,北京,文物出版社,1989年,第26至27页。
    1清·王时敏《王奉常书画题跋》,《题自画<秣陵秋色图>》、《题仿子久<秋山图>赠金治文》,俞丰《王时敏画论译注》,北京,荣宝斋出版社,2012年3月,第42、143页。
    2清·王鉴《仿黄公望<秋山图>》题跋,俞丰《王鉴画论译注》,北京,荣宝斋出版社,2012年3月,第
    124页。
    3清·王时敏《王奉常书画题跋》,《题自摹<浮峦暖翠图>》、《题自仿子久<浮峦暖翠图>》,俞丰《王时敏画论译注》,北京,荣宝斋出版社,2012年3月,第109、114页。
    4明·董其昌《画禅室随笔》卷二《画源》,屠友祥校注,上海远东出版社,2011年8月,第124页。
    5明·董其昌《容台别集》卷四,二十卷本《容台集》,第46至47页。
    6《石渠宝笈》卷五《明董其昌仿黄公望山水一卷》。《秘殿珠林石渠宝笈汇编》,北京出版社,2004年1月,第399页。
    7有关开皇本《兰亭序》,参见郭丹《辽宁省博物馆藏<开皇兰亭>(董其昌本)流传考及相关问题》,收于故宫博物院2011年兰亭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第383至402页。
    8光绪五年刊《丹徒县志》卷三十四:“张孝思,字则之,觐宸子。觐宸隐居不仕,居培风阁,收藏法书名画为事,命孝思收掌之,以故孝思名贤书画相对,落笔无一点尘埃气。小楷有黄意,亦善画,而兰草尤佳。”台北,成文出版社,1970年,第661页。
    1董其昌《纪游册》,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1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11月,第18至19页。
    2明·董其昌《容台别集》卷六,二十卷本《容台集》,第46页。
    1明·董其昌《容台诗集》卷三,二十卷本《容台集》,第49页。
    2董其昌《纪游册》,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3民国十七年铅印本《沙县志》,台湾,成文出版社,1975年6月,第241页。孙大焜诗云:“吏庭闲寂好
    1《后汉书》卷二十四《马援传》,北京,中华书局,2003年8月,第838页。
    2中州古籍出版社本、暨南大学出版社本即是如此。中州本注曰:马子才:宋代乐平人马存,字子才。《醉古堂剑扫》作“马少游”。《醉古堂剑扫》即《小窗幽记》。另吉林文史出版社、江苏古籍出版社、华夏出版社等版本此条都作“古今我爱陶元亮,乡里人称马才子。吉林文史本注:“马才子:指游手好闲或少事劳动之人。”则属于以讹传讹。
    3《江西通志》卷八十七,四库全书本。
    4董其昌《纪游册》,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1《石渠宝笈三编》延春阁十三《宋李唐文姬归汉图》,韩世能跋。《秘殿珠林石渠宝笈汇编》,北京出版社,2004年1月,第1475页。
    2董其昌《纪游册》,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1清·青浮山人《董华亭书画录·潇湘白云图画卷》吴廷跋文,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第7至8页。
    1参见《董其昌杭州诸问题综考》,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12年1月。
    1董其昌绘《烟江图》,故宫书画图录,第448页。
    1董其昌跋《长江图》,此图曾为陆心源所藏,定为巨然所绘,今藏美国弗利尔美术馆。
    2明·董其昌《容台别集》卷四,二十卷本《容台集》,第16至17页。
    2明·董其昌《画禅室随笔》卷四《楚中随笔》,屠友祥校注,上海,远东出版社,2011年8月,第203页。
    3明·董其昌《容台别集》卷四,二十卷本《容台集》,第8页。
    4同上,卷五:“余以丙申秋奉使长沙,浮江归道,出齐安时,余门下士徐旸华为黄冈令,请余大书东坡此词曰:‘且勒之赤壁。’余乘利风解缆后作《小赤壁诗》,为吾松赤壁解嘲。已余两被朝命,皆在黄武间,览
    1《明史》卷一百十七《诸王二》,北京,中华书局,2011年3月,第3588页。
    2有关张居正霸占辽王宫的事情,参见陈礼荣《张宅并非辽府考——张居正侵夺废辽王府“攘以为第”说辨》,长江大学学报,2005年01期。然此文未引用董其昌此条资料,甚为可惜。
    3明·黄汴《天下水陆路程》卷之七,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92年9月,第204页。
    1《天下路程图引》卷一,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92年9月,第356页。
    1《故宫书画录》第四册,第六卷,台北,故宫博物院,1965年,第171至173页。参见路易斯·耶华《中国画家与赞助人(八)——赞助人王世贞》,北京,荣宝斋,2004年06期。
    1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卷一《论气韵非师》,黄苗子点校,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年1月,第
    14至15页。
    2明·董其昌《容台别集》卷六,二十卷本《容台集》,第1页。
    3清·王时敏《王奉常书画题跋·题自画归吴圣符》,见俞丰《王时敏画论译注》,北京,荣宝斋出版社,2012年3月,第75页。
    4明·董其昌《容台别集》卷一《题唐宋元画册》,二十卷本《容台集》,第7页。
    3清·王士禛《池北偶谈》卷二十三《谈异四·董宗伯》。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1月,第548页。
    《史记》,中华书局,北京,2006年。
    《世说新语校笺》,北京,中华书局,2001年8月。
    《明史》,北京,中华书局,2011年3月。
    《明实录》,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校印,1962年。
    《明太祖宝训》,张德信、毛佩奇主编《洪武御制全书》,合肥,黄山出版社,1995。
    清·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2月。
    唐·张彦远《法书要录》,范祥雍点校,启功、黄苗子参校,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64年。
    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年1月,
    宋·米芾《画史》,文渊阁四库全书,子部,艺术类,第8册。
    黄正雨、王心裁辑校《米芾集》,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5月。
    宋·沈括《梦溪笔谈》,《梦溪笔谈校正》,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
    《宣和画谱》,元大德本,国立故宫博物院印行。
    元·汤垕《画鉴》,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59年12月。
    元·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北京,中华书局,2008年1月。
    明·余继登《典故纪闻》卷十七。北京,中华书局,2011年11月。
    明·陈洪谟著《治世余闻·继世纪闻》,北京,中华书局,
    明·张瀚《松窗梦语》,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5月。
    明·文徵明《甫田集》,陆晓东点校,杭州,西泠印社出版社,2012年4月。
    明·王世贞《弇州山人题跋》,《中国艺术文献丛书》,杭州,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12年7月。
    明·黄汴《天下水陆路程·天下路程图引·客商一览醒迷》,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92年9月。
    明·陈子龙《明经世文编》,北京,中华书局,1987年3月。
    明·佚名《天水冰山录》。丛书集成初编,上海,商务印书馆,1937年6月。
    明·周玄暐《泾林续记》,《丛书集成初编》,上海,商务印书馆,1939年12月。
    明·张四维《条麓堂集》,据山西大学图书馆藏明万历二十三年张泰征刻本影印,续修四库全书,集部,别集类,第1531册。
    明·莫是龙《石秀斋集》,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188册,齐鲁书社,1997年。
    明·莫是龙《小雅堂集》,国家图书馆藏本。
    明·焦竑《玉堂丛语》卷五《廉介》。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8月。
    明·董其昌《容台集》,上海图书馆藏二十卷本。
    明·董其昌《容台集》,杭州,西泠印社出版社,2012年4月。
    明·董其昌《画禅室随笔》,杭州,中国美术学院藏光绪十四年刊本。
    明·董其昌《画禅室随笔》,屠友祥校注,上海,远东出版社,2011年8月。
    明·董其昌《筠轩清閟录》,丛书集成初编,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
    明·陈继儒《妮古录》,丛书集成初编,据《宝颜堂秘笈》本排印,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
    明·陈继儒《岩栖幽事》,《宝颜堂秘笈》本,丛书集成,商务印书馆,1936年。
    明·陈继儒《陈眉公先生全集》,明·吴震元刻本,北京大学图书馆藏。
    明·陈继儒《白石樵真稿》,王凯符选注,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6月。
    明·陈继儒《小窗幽记》,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8年1月。
    明·黄瑜《双槐岁钞》,北京,中华书局,2012年5月。
    明·田艺蘅《留青日札摘抄》卷四。《丛书集成》本,上海,商务印书馆,1937年6月
    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北京,中华书局,2012年2月。
    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褚绍唐、吴应寿整理,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11月。
    明·王衡《缑山先生集》,万历四十五年刻本。
    明·郎瑛《七修类稿》卷五十《不知画》。《续修四库全书》第1123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4月。
    明·史鉴《西村集》卷首吴宽撰《墓表》,四库全书。
    明·王鏊《震泽集》,文渊阁《四库全书》影印本,第1256册,台北,商务印书馆,1986年。
    明·祝允明《怀星堂集》,孙宝点校,杭州,西泠印社出版社,2012年4月。
    明·范濂《云间据目抄》,民国戊辰五月奉贤褚氏重刊本。
    明·范濂《云间据目抄》,松江县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1997年12月。
    明·李绍文《云间杂识》,松江县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1997年12月。
    明·李绍文《皇明世说新语》,明代传记丛刊学林类第26册,明文书局印行,1991年。
    明·苏茂相《皇明宝善类编》,明代传记丛刊学林类第26册,明文书局印行,1991年。
    明·何良俊《四友斋丛说》,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8月。
    明·王弘《山志》,北京,中华书局,1999年9月。
    明·陆容《菽园杂记》卷四。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8月
    明·张丑《清河书画舫》,徐德明点校,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8月。
    明·文嘉《钤山堂书画记》。《丛书集成初编》据《知不足斋丛书》本排印,上海,商务印书馆,1937年12月。
    明·黄省曾《吴风录》,《续修四库全书》733册,史部地理类,上海古籍出版社。
    明·王沄《云间第宅志》,丛书集成初编,商务印书馆,1937年12月。
    明·詹景凤《东图玄览编》,中国书画全书,上海书画出版社,2009年1月。
    明·王肯堂《笔麈》。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第64册,子部·杂家类,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2000年7月。
    明·屠隆《考槃馀事》,杭州,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11年12月。
    明·范大澈《范氏碑帖纪证》,金石书画题跋丛刊,台北,学海出版社,1977年4月。
    明·汪珂玉《珊瑚网》,成都古籍书店,1985年9月。
    明·佚名《民抄董宦事实》,明代野史丛书,北京古籍出版社,2002年9月。
    明·黄道周《黄漳浦集》,清·陈寿祺编,北京大学图书馆藏道光八年福州陈氏刻本。
    明·黄道周《黄漳浦文选》,“国史馆”台湾文献馆出版,1994年5月。
    明·钱谦益《牧斋初学集》,上海古籍出版社,上海,1985年。
    明·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上海古籍出版社,上海,1983年。
    明·方以智《物理小识》卷二《海市山市》。万有文库,商务印书馆,1937年3月。
    明·文秉《定陵纪略·董氏焚劫始末》。明代野史丛书《民抄董宦事实》附。北京古籍出版社,2002年9月。
    明·文震亨《长物志》,杭州,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11年12月。
    清·黄宗羲《思旧录》,《黄宗羲全集》第一册,浙江古籍出版社,1985年11月。
    清·朱彝尊《静志居诗话》。人民文学出版社,北京,2006年。
    清·恽寿平《南田画跋》,吕凤棠点校《瓯香馆集》,杭州,西泠印社出版社,2012年4月。
    清·安岐《墨缘汇观》,广州,岭南美术出版社,1994年11月。
    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贺次君、施和金点校,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3月。
    清·陈田《明诗纪事》,明代传记丛刊学林类第11册,明文书局印行,1991年。
    清·阮元《石渠随笔》,杭州,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11年12月。
    清·王初桐辑《奁史》,北京图书馆藏,嘉庆二年王初桐序、伊江阿古香堂刊本。
    清·査继佐《罪惟录》,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86年5月。
    清·李延昰《南吴旧话录》,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9月。
    清·计六奇《明季北略》,北京,中华书局,2012年6月。
    清·高士奇《江村销夏录》,佘彦焱点校,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8月
    清·孙承泽《庚子销夏记》,佘彦焱校点,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8月。
    清·张庚《图画精意识》,光绪戊子朱氏刊本。
    清·赵翼《廿二史札记》卷三十六。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1月。
    清·吴其贞《书画记》,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年9月。
    清·陆时化《吴越所见书画录》,复旦大学图书馆藏初刻本。
    清·陆时化《吴越所见书画录》,上海图书馆藏怀烟阁本。
    清·王澍《竹云题跋》,北京,中华书局,1991年。
    清·顾复《平生壮观》,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8月。
    清·吴荣光《辛丑销夏记》,杭州,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12年6月。
    清·叶廷琯《鸥陂渔话》。大达图书供应社刊印,1942年11月
    清·裴景福《壮陶阁书画录》卷十一《明董香光天籁阁观画记》,北京,学苑出版社,2006年4月。
    清·王韬《瀛壖杂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5月。
    清·顾麟士《过云楼续书画记》,顾荣木、汪葆楫点校,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年8月。
    清·杨守敬《杨守敬集》,湖北人民出版社,湖北教育出版社,1988年4月。
    清·李佐贤《书画鉴影》,清华大学图书馆藏,同治十年刊本。
    清·庞元济《虚斋名画录》,近代四大书画收藏家著录汇刊,陈麦青汇辑,西泠印社出版社,杭州,2007年。
    清·陆心源《穰梨馆过眼要录》,台北,学海出版社,1975年。
    清·青浮山人《董华亭书画录》。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
    清·王椷《秋灯丛话》,华莹点校,济南,黄河出版社出版,1990年6月。
    清·王士祯《池北偶谈》卷二《朝鲜疏》。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1月。
    清·卞永誉《式古堂书画汇考》,《中国书画全书》第6册,上海书画出版社,1992年。
    清·程文荣《南村帖考》,台北,学海出版社,1977年4月。
    民国八年刊本《太仓州志》,台北,成文出版社,1975年。
    光绪七年刊本《无锡金匮县志》,台北,成文出版社,1970年6月。康熙二年修《康熙松江府志》,国家图书馆藏本。
    光绪九年刊本《松江府志续志》,中国方志丛书,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印行,台北,1989年。
    乾隆五十六年(1792)刊本《华亭县志》,中国方志丛书,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印行,台北,1983年。
    民国十一年(1922)铅印本《杭州府志》,中国方志丛书,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印行,台北,1974年。
    嘉庆二十二年刊《松江府志》,中国方志丛书,台北,成文出版社,1970年。
    嘉庆二年刊《宜兴县志》卷八,台北,成文出版社,1970年。
    民国二十二年铅字本影印《吴县志》,台北,成文出版社,1970年。
    康熙九年修《袁州府志》,台北,成文出版社,1970年。
    乾隆三十年修《海宁县志》,台北,成文出版社,1984年。
    雍正十一年刊本《扬州府志》,中国方志丛书,台北,成文出版社,1975年。
    《秘殿珠林》。文津阁四库全书.第273至276册,子部艺术类,商务印书馆,北京,2005年。
    《秘殿珠林续编》。续修四库全书,子部艺术类,上海古籍出版社,上海,2002年。
    《石渠宝笈》。文津阁四库全书,第273至276册,子部艺术类,商务出版社,北京,2005年。
    《石渠宝笈续编》。续修四库全书,子部艺术类,上海古籍出版社,上海,2002年。
    《秘殿珠林石渠宝笈汇编》。北京出版社,北京,2004年1月。
    《佩文斋书画谱》。文渊阁四库全书,商务印书馆,台北,1986年。
    《三希堂法帖》。中国书店出版社,北京,1991年。
    《中国历代书画艺术论著丛编》,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年5月。
    《中国古代书画图目》,文物出版社,1997年9月。
    《故宫书画图录》,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印行,1995年。
    《故宫历代法书全集》,台北故宫博物院编,1977年。
    齐渊《董其昌书画编年图目》,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7年6月。
    林志钧《帖考》,台北,华正书局,1985年7月。
    汪世清《卷怀天地自有真——汪世清艺苑查疑补证散考》,台北,石头出版,2006年。
    谢国桢《明代社会经济史料选编》,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4年5月。
    徐邦达《古书画过眼要录》,湖南美术出版社,1987年6月。
    徐邦达《古书画伪讹考辨》。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4年。
    俞剑华编《中国古代画论类编》,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98年。
    任道斌《董其昌系年》,北京,文物出版社,1988年3月。
    郑威《董其昌年谱》,上海书画出版社,1989年6月。
    王永顺《董其昌史料》,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12月。
    张升《王铎年谱》,上海书画出版社,2007年1月。
    俞鹿年《历代官制概略》。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78年10月。
    尹韵公《中国明代新闻传播史》,重庆,重庆出版社,1997年10月。
    朵云编《董其昌研究文集》,上海书画出版社,1998年11月。
    朵云编《清初四王画派研究》,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年7月。
    朵云编《解读<溪岸图>》,上海书画出版社,2003年10月。
    李玉安、陈传艺《中国藏书家辞典》。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89年9月。
    容庚《丛帖目》,北京,中华书局,2012年1月。
    王壮弘《帖学举要》,上海书店出版社,2008年10月。
    罗勇来、衡正安《米芾研究》,北京,文物出版社,2012年6月。
    谢巍《中国历代画学著作考录》,上海书画出版社,1998年7月。
    周道振辑校《文徵明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
    吴晗《江浙藏书家史略》,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1月。
    《吴晗史学论著选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9月。
    《启功丛稿》,北京,中华书局,2000年8月。
    孙家振《退醒庐笔记》。上海书店出版社,1997年1月。
    张连《形式美新论》,上海书画出版社,2001年。
    丁羲元《国宝鉴读》,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年2月。
    《富春山居图真伪》,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年8月。
    俞丰《王鉴画论译注》,北京,荣宝斋出版社,2012年3月。
    俞丰《王时敏画论译注》,荣宝斋出版社,2012年3月。
    《南宗北斗——董其昌书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澳门艺术博物馆2008年6月。
    《中国法帖全集》。启功、王靖宪主编,湖北美术出版社,武汉,2002年。
    《快雪堂帖》,《法帖全集》第14册,国家图书馆藏清初涿拓本。武汉,湖北美
    术出版社,2002年3月。
    《戏鸿堂法帖》,北京古籍出版社,2002年10月。
    《余清斋法帖》,北京古籍出版社,2003年1月。
    《明人室名别称字号索引》,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1月。
    《兰亭论集》,苏州大学出版社,2000年9月。
    《虞世南临<兰亭序>》,吉林文史出版社,2009年1月。
    《姜夔跋王献之保母帖》,上海辞书出版社,2012年6月。
    陈一梅《宋人关于<兰亭序>的收藏与研究》,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11年3月。
    万木春《味水轩里的闲居者——万历末年嘉兴的书画世界》,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8年3月。
    封治国《与古同游——项元汴书画鉴藏研究》,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13年3月。
    马躏非《董其昌研究》,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10年5月。
    张郁乎《画史心香——南北宗论的画史画论渊源》,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6月。
    上海博物馆编《兰亭》,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9月。
    楼秋华《<富春山居图>真伪》,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年10月。
    李铸晋《赵孟頫鹊华秋色图》,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89年6月。
    刘晞仪《董其昌书画鉴藏题跋年表》。载于何惠鉴The Century of Tung Ch’i—ch’ang1555—1636,The Nelson—Atkins Museum of Art,The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Press,Seattle and London,1992年。
    何惠鉴The Century of Tung Ch’i—ch’ang1555—1636,The Nelson—AtkinsMuseum of Art,The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Press,Seattle and London,1992年。徐森玉《宝晋斋帖考》,《文物》1962年12期。
    (美)李慧闻TUNG CH’I-CH’ANG’S LIFE(1555-1636):THE INTERPLAY OFPOLITICS AND ART.A thesis presented by Celia Carrington Riely to The Departmentof Fine Arts.in partial fulfillment of the requirements for the degree of Doctor ofPhilosophy in the subject of Fine Arts.Harvard University Cambridge,Massachusetts,November,1995.
    (美)史景迁《前朝梦忆——张岱的浮华与苍凉》,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9月。
    (加)卜正民《纵乐的困惑——明代的商业与文化》,北京,三联出版社,2004年1月。
    (加)卜正民《为权利祈祷——佛教与晚明中国士绅社会的形成》,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年4月。
    (加)卜正民《明代的社会与国家》,合肥,黄山书社,2009年6月。
    (韩)郑银淑《项元汴之书画收藏与艺术》。台湾,文史哲出版社,1984年10月。
    (日)古原宏伸《董其昌の书画》图版编,东京二玄社,1981年。巫仁恕《品味奢华——晚明的消费社会与士大夫》,北京,中华书局,2008年7月。
    傅衣凌《周玄暐<泾林续记>事件辑录——明末社会变革与动乱杂考之一》。明史研究论丛(第一辑),1982年4月。
    启功《论怀素<自叙帖>墨迹本与宋刻本》,《启功丛稿》,北京,中华书局,2000年8月。
    启功《从<戏鸿堂帖>看董其昌对法书的鉴定》,《启功丛稿》,北京,中华书局,1999年7月
    封治国《与古为徒——项元汴书画鉴藏研究》,中国美术学院2011年博士毕业论文。
    徐邦达《<清明上河图>的初步研究》,《故宫博物院院刊》,1958年01期。
    徐邦达《清明上河图的初步研究》,《故宫博物院院刊》,1958年01期。
    杨臣彬《谈明代书画作伪》,《文物》1990年第8期。
    王裕民《假国宝——怀素<自叙帖>研究》,台北,2004年。
    李郁周《怀素<自叙帖>鉴识论集》,台北蕙风堂笔墨有限公司,2004年。
    傅申《书法鉴定——怀素<自叙帖>与临床诊断》,台北,典藏艺术家庭,2004年。
    叶康宁《明代后期的书画作伪高手黄彪》,《书画艺术》2010年第5期。
    叶康宁《竞尚清雅:明代嘉万时期的书画消费》,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博士论文。
    傅申《<画说>作者问题研究》,载于《董其昌研究论文集》,朵云编辑部,1998年。
    汪世清《<画说>究为谁著》,《董其昌研究论文集》,朵云编辑部,1998年。
    黄观《吴之矩与云起楼》,《明报月刊》113期,1975年。
    纪学艳《张丑书画著录与鉴藏研究》,中央美术学院2006年硕士论文。
    石守谦《董其昌<婉娈草堂图>及其革新画风》,《董其昌研究文集》,上海书画出版社,1998年11月。
    王连起《从董其昌的题跋看他的书画鉴定》,《南宗北斗——董其昌书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澳门艺术博物馆2008年6月。
    付瑛《王祖嫡年谱》,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年01期。
    李慧闻《董其昌所见所评唐临摹本<兰亭序>及其1618年赠人的一本<兰亭>:关
    于鉴定学的一项个案研究》,《兰亭论集》,苏州大学出版社,2000年9月。
    汪世清《董其昌的交游》。《卷怀天地自有真——汪世清艺苑查疑补证散考》,台北,石头出版,2006年。
    王力春《从鉴藏视角看王献之<保母志>之伪》,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11年02期。
    王亦旻《史孝山<出师颂>的史实与文字考异》,《故宫博物院院刊》2003年第6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