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吸毒预防论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 英文题名:The Prevention of Drug Abuse
  • 作者:陈谞
  • 论文级别:博士
  • 学科专业名称:刑法学
  • 学位年度:2004
  • 导师:王牧
  • 学科代码:030104
  •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 论文提交日期:2004-10-01
摘要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禁毒执法部门坚定不移地贯彻严打方
    针,始终保持对毒品犯罪的高压态势,但我国的禁吸戒毒工作所面临的
    形势依然不容乐观,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吸毒人数仍然居高不下,吸毒人口呈现年轻化和低龄化趋势。
    截止2003年底,我国累计登记在册的吸毒人员已达到105.3万人,72.2%
    是35岁以下的青少年,这其中还不包括4~7倍于此、数量庞大的隐性
    吸毒人口。
     二是涉毒区域仍在扩大,吸毒人员的职业结构和社会阶层日趋复杂
    化。中国公安部2003年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内地31个省(自治区、
    直辖市)都存在吸毒问题,涉毒县(市、区)已达到2148个,其中比较
    严重的,也就是吸毒人员超过1000人的县(市、区)有214个。
     三是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活动猖獗,因吸毒而诱发卖淫、
    盗窃、抢劫等违法犯罪现象突出。吸毒与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
    是共生互动、互相依存的关系,既然境外毒源无法铲除,贩毒和吸毒也
    就不可能根治;反过来,也由于国内存在庞大的吸毒群体,这一群体对
    毒品的巨大需求所产生的暴利,又会刺激毒品的制造、走私、运输和贩
    卖。尽管禁毒机关不断加大对毒品犯罪的打击力度,但在国际交往频繁、
    制毒贩毒依然十分活跃的大环境背景下,要想在中国这个局部战场短期
    内彻底根治毒品犯罪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现实的。
    
     四是由于吸毒是高开销的持续性行为,在强烈毒瘾的折磨下,为了
    尽快获得毒资,他们在骗光、偷光、拖跨自己的家庭和朋友之后,如果
    仍不能自拔的话,他们必然会非偷即抢、以贩养吸、以卖淫养吸,从而
    给社会治安带来极为严重的后果。据大量调查,在吸毒成瘾者中有70~
    75%左右曾有违法犯罪行为。
     五是对吸毒人员的执法难和收治率低,戒毒人员的康复矫治效果不
    理想。多年来我国戒毒机构对吸毒人员的收戒方式始终走不出一种怪圈:
    戒毒所收治一部分吸毒人员,社会上还有一部分吸毒人员,等这批戒毒
    人员出所后,再把另一部分人收治进来,可前一批戒毒人员出所后又很
    快复吸,如此循环反复,导致戒毒工作始终处于“屡吸屡戒,屡戒屡吸”
    的恶性循环状态。
     六是吸毒预防的宣传教育设计不够科学,效果不理想,没有充分调
    动群众以形成全民禁毒的工作态势。
     因此,针对不断变化着的毒品犯罪和吸毒现象,如何更有效地从吸
    毒预防角度来地开展宣传教育,规范和完善戒毒医疗康复制度,解决立
    法和对策的滞后性问题,以便更好地遏止毒品犯罪,减缓新吸毒人员的
    滋生,最大限度降低吸毒所带来的社会危害,这方面的理论研究和实践
    方法的探索显得格外迫切和重要。
     广义上的行为预防既包括行为发生前的预防,也包括控制、制止行
    为的全部过程,但这其中又以行为发生前的预防最为重要。鉴于目前在
    戒毒康复方面还有很多难题尚未攻克,吸毒行为的前期预防也就显得格
    外重要。因此,在当前我国吸毒治理工作面临严峻挑战的新形势下,吸
    毒预防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第一,吸毒预防开展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能否扭转当前我国禁
    吸戒毒工作的被动态势。
     第二,就如何杜绝和减少吸毒行为的发生来看,预防比禁毒戒毒更
    
    具可行性,也更容易有成效。
     第三,吸毒预防对减少青少年吸毒行为的发生意义尤为重大,这是
    由青少年性格行为的可塑性以及青少年吸毒行为发生的特点所决定。
     第四,国内外一些有益探索及其经验也证明了吸毒预防的重要意义。
     为此,本文采取了以下的研究视角、思路和方法:
     (一)研究视角
     在分析吸毒的成因时,国内的很多学者首推毒品的可获得性、毒品
    黑市的猖獗,认为这是产生吸毒行为的重要原因。然而笔者认为,任何
    消费品没有需求和市场,也就丧失了存在的前提。作为国家严厉控制查
    处的违禁品,毒品的存在同样离不开非法消费的市场和群体,贩卖、运
    输、制造毒品的最终收益也是取决于毒品的需求。如果我们能够从源头
    上探究出人们吸毒的原因,并相应地调整预防和矫治措施,从而有效地
    控制和减少社会对毒品的需求,相信这对我们的禁毒工作会有更大的帮
    助和启益。因此,本文选择吸毒预防的研究视角,尝试从源头上去全面
    深入地探讨预防和减少吸毒行为的发生的方法和途径,以期能在借鉴前
    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有所突破,从而为我国的禁吸戒毒工作提供有益的
    启示,扭转当前我国禁吸戒毒工作所面临的被动局面。
     (二)研究思路
     吸毒行为的发生是外部社会客观条件和个体主观要素相互交织、共
    同作用的结果,从理论上讲,很难认定吸毒者由于单一的原因而吸毒,
    多种原因要素需要在一定的条件、一定的情境和一定的过程中互动。在
    这些复杂的要素中,一些是具有共性的,一些具有个别性的特点;多种
    要素也具有层次性,一些是本质性的、决定性的、具有直接影响作用的
    因素,一些是次要的、辅助的、间接的因素。具有共性的因素反映了吸
    毒者相同或相似的主体观念和人格特点;具有个别特点的要素反映了吸
    毒者不同的吸毒行为的动机,即激起吸毒行为的内心起因和意志
Since the eighties of the 20th century, the anti-drug departments of our country have carried out the crack down on drug abuse to the end and kept the high-handed measure on the drug related crimes. But we still must face the grim situation of the anti-drug movement, which can be manifested in the following points:
    First of all, there are enormous drug addicts in our country, who become younger in average age. By the end of 2003, the registered drug addicts are 1.053 million, and 72.2% of them are under 35 years old. What' more, this statistics doesn't include the unregistered drug addicts who are 4-7 times more than the registered ones.
    Secondly, the drug related region is enlarging and the social class of those drug addicts becomes more and more complex. According to the statistics of the Ministry of Pubic Security, all the provinces(autonomous regions , municipalities directly under the Central Government) of the main land all have the drug problems, and the drug related counties(cities , districts)has been up to 2148. There are 214 counties have comparatively critical problems since the registered drug addicts are more than 1000 in each of them.
    Thirdly, the crimes of drug smuggling , trafficking , transporting and manufacturing are still rampant, and drug related crimes such as prostitution , stealing , robbery are very comm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rug taking and drug smuggling , trafficking, transporting and manufacturing is coexisted and interacting.
    
    
    Since the drug suppliers can't be rooted out, so we can't wipe out the crime of drug trafficking and drug taking off our country. Conversely, the large consumers in the domestic drug market and big profit generated from it will increase the crimes of drug smuggling , trafficking , transporting and manufacturing. Although the anti-drug forces fight against those crimes hardly, but under the circumstance of the globalization and liveliness of drug related crimes, it is still a day dreaming to say that we can root out drug related crimes in a short period of time in China singularly.
    And then, the drug taking is a very costly continuous consuming action. Tortured by the strong drug addiction, in order to get the money paid for the drug as soon as possible, those drug addicts doom to steal or robber, prostitute, even traffic drug just to make the money to buy drug, after they fail to get money from their friends, relatives or families. And what they have done causes lots of trouble to the whole society. Judging from the survey, 70~75% of those drug addicts have crime records.
    The fifth is the inefficiency of the work of the anti-drug officers and the low proportion of the compulsory drug taking giving up. Actually the way on which our drug giving up agencies work is just a blind alley: some drug addicts are put into the agencies, but there are still many of them linger on the street, and then, somebody release from the agency, the others are put into again, just like a endless circles. No way out.
    Finally, the system of propaganda and education of the prevention of drug abuse is not so scientific, which leads to the poor ends. Generally speaking, we just failed to mobilize the enthusiasm of the masses.
    Therefore, in order to cope with the changeable drug related crimes and drug taking, how do we set up an efficient system to wage a war to prevent the
    
    
    drug abuse? How do we standardize and improve the drug giving up system? How do we correct the lagging of anti-drug policies and law making? We can learn the importance of concerning research and practice from the above questions.
    Generally speaking, the prevention of a conduct compromises the prevention before committing the conduct, and the whole process of controlling and restraining the conduct. And most important is the prevention before conducting. Seeing that there are lots of unsolved difficulties in the process of giving up and rehabilitation of the drug taking, the prevention beforehand come to be more and more crucial, where lies in the importance of the research of the prev
引文
一、期刊文献:
    (一)中文期刊或电子文献:
    1、颜锦忠:《如何提高禁毒宣传效果》,载《毒品违法犯罪心理研究》,广东心理学会法制心理专业委员会2000年7月编。
    2、谢仁谦:《兰州市戒毒人员重返社会后的状况》,载《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2003年第9卷第1期。
    3、金莲:《关于立法治理吸毒行为的思考》,载《云南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第1期。
    4、蒋庆明:《对吸毒人员开展社会帮教的调查与思考》,《浙江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第5期。
    5、郭莉、曹颖丽:《浅谈强制戒毒的几个问题》,载《江西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第1期。
    6、云南省公安厅禁毒局综合处:《云南省禁吸戒毒工作新途径》,载《云南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第2期。
    7、谈明宗、赖慧文:《当前我国强制戒毒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载《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3年第2期。
    8、杨玲:《女性吸毒行为与其社会处境的相关研究》,载《西北师大学报》2002年第11期。
    9、林贤浩:《禁毒工作的经济学思考》,载《政法学刊》2003年第2期。
    10、姚建龙:《我国现行戒毒体系的反思与重构》,见http://www.codechina.net。
    11、张军:《对我国戒毒工作的思考》,转引自“2004禁毒论坛”。
    12、黄坚:《关于劳动教养制度戒毒的法律思考》,转引自“2004禁毒论坛”。
    13、刘文清:《浅谈劳教戒毒如何降低复吸率》,北京禁毒在线2004年8月24日。
    
    14、庄孔韶:《“虎日”模式——小凉山彝区防治艾滋病和禁戒毒实践》,北京禁毒在线2004年8月2日。
    15、苏中华、郝伟:《长沙市芙蓉区创建“无毒社区”和社会帮教工作的评估》,北京禁毒在线2004年8月24日。
    16、杨茂彬:《云南戴托普治疗社区在中国的实践》,北京禁毒在线2004年8月24日。
    17、李建华:《云南省公安厅“外传内”劳动戒毒康复工作考察报告》,北京禁毒在线2004年8月24日。
    18、王志强:《治疗社区(TC)与我国强制戒毒相融合的实践与探讨》,北京禁毒在线2004年8月15日。
    19、范志海:《跨越迷墙——禁毒社会工作模式初探》,北京禁毒在线2004年8月24日。
    20、王建国:《对推动城区戒毒工作社会化的实践与认识》,北京禁毒在线2004年8月12日。
    21、黄小燕:《探讨降低毒品危害的方法——一份来自戒毒人员家属的调查报告》,北京禁毒在线2004年8月25日。
    22、周路:《对云南省劳动康复模式的思考》,北京禁毒在线2004年8月25日。
    23、周珊:《现行戒毒模式之我见》,北京禁毒在线2004年8月24日。
    24、莫祝安、张军:《从湖南劳教戒毒的探索历程谈我国戒毒工作的发展策略》,北京禁毒在线2004年8月2日。
    25、刘洋:《戒毒劳动教养的立法思考》,北京禁毒在线2004年8月2日。
    26、赵成正、赵冬、刘彦红、安玉泉、郑继旺:《对禁毒、戒毒工作的一点思考》,北京禁毒在线2004年8月20日。
    27、曹义鸿、武永强:《大力强化禁吸戒毒有效减少毒品危害》,北京禁毒在线2004年8月20日。
    28、王彩云、沈洪仕:《大力倡导自助戒毒有效降低复吸率》,北京禁毒在线2004年8月20日。
    
    29、徐向群:《青少年吸毒行为及其防控的社会学分析》,载《青年研究》2000年第3期。
    30、郭卜乐:《吸毒者生存状态调查报告》,中国心理热线 http://www.zgxl.net。
    31、王志强等:《海洛因依赖者初始吸毒的人口学特征》,载《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2003年第9卷第6期。
    (二)外文期刊文献:
    1、Riley, Sarah C.E: “Patterns, Trends, and Meanings of Drug Use by Dance-drug Users in Edinburgh, Scotland”,Drugs:Education, Prevention and policy, Jun2004, Vol.11 Issue 3.
    2 Martin, Moira: “Reasons for illicit drug use”, http://www.drugsalcohol.info.
    3、White, Helene Raskin: “Empirical validity of Theories of Drug Abuse: Introductory Comments”, Joural of Drug Issues, Spring96,Vol.26 Issue 2.
    4、Joshi, Vandana Grella, Christine E.: “Drug Abuse and Treatment Initiation Patterns: Differences by Birth Cohorts”: Journal of Drug Issues; Fall2001, Vol. 31 Issue 4.
    5、Wodarski, J.S.:“Adolescent Substance Abuse: Practice Implications” Adolescence; Fall90, Vol. 25 Issue 99.
    6、Skiba, David: “Adolescent Substance Use: Review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Prevention Strategies”, Social Work; Jul2004, Vol. 49 Issue 3.
    7、Linda Wong: “What Policy Approaches to Addiction Should We Adopt: Supply/Demand Reduction, Harm Reduction, or Prevention?” http://www.policy.ca.
    
    二、图书文献:
    (一)中文图书文献:
    1、杨丽君著:《中国当代吸毒问题成因与治理》,群众出版社2003年6月第1版。
    2、郭建安、李荣文主编:《吸毒违法行为的预防与矫治》,法律出版社1999年11月第1版。
    
    3、欧阳涛等主编:《毒品犯罪及对策》,群众出版社1992年4月第1版。
    4、苏智良著:《中国毒品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1月第1版。
    5、赵世龙、戈叔亚著:《解毒金三角——中国记者跨国采访手记》,经济日报出版社2003年4月第1版。
    6、马模贞主编:《毒品在中国》,北京出版社1993年8月第1版。
    7、倪寿明、邓早阳编著:《毒品面面观》,东方出版社1992年6月第1版。
    8、苏智良、赵长青主编:《禁毒全书》(上册),中国民主法制出版1998年3月第1版。
    9、孙大虹主编:《冰毒危害与防范》,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2年6月第1版。
    10、崔敏主编:《毒品犯罪发展趋势与遏制对策》,警官教育出版社1999年6月第1版。
    11、郑继旺主编:《禁毒与戒毒》,群众出版社1997年12月第1版。
    12、姜佐宁主编:《毒品危害与防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13、顾慰萍、刘志民主编:《毒品预防与管制》,经济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
    14、董玉整、董莉等著:《毒祸论》,中南工业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15、李年等编著:《吸毒危害与戒毒》,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9年版。
    16、罗秉森、梁晋云、杨红屏主编:《禁毒问题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4年3月第1版。
    17、周湘斌、田绪永编著:《中国社会工作》,河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18、宋林飞、朱力主编:《社会工作概论》,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9、张乐天主编:《社会工作概论》,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20、邓正来著:《市民社会理论的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21、宋智贤主编:《心理学大词典》,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22、郭翔等编《中国当前的毒品问题与治理对策》中国青年出版社1997年第1 版。
    23、乐国安主编:《当代中国社会越轨行为》,知识出版社1994年12月第1版。
    
    24、蔺剑著:《毒品犯罪的定罪与量刑》,人民出版社2000年3月第1版。
    25、李东燕著:《正义与邪恶的较量》,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2月第1版。
    26、张文峰主编:《当代世界毒品大战》,当代世界出版社1995年9月第1版。
    27、郭翔等主编:《中国当前的毒品问题与治理对策》,中国青年出版社1997年8月第1版。
    28、陈大鹏编撰:《触目惊心毒镜头》,红旗出版社1998年9月第1版。
    29、赵秉志主编:《毒品犯罪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3年7月第1版。
    30、方贻儒主编:《迷失的乐园——烟、酒、毒品成瘾行为案例》,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月第1版。
    31、[美]托夫勒著:《第三次浪潮》,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4年版。
    32、[美]丹尼尔·贝尔著:《资本主义文化矛盾》,三联书店1987年版。
    33、[英]维特斯坦:《文化和价值》,清华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34、[美]O.瑞、C.科塞著:《毒品、社会与人的行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10月第1版。
    35、[美]文森特?帕里罗等:《当代社会问题》(第四版),华夏出版社2002年1月第1版。
    36、[美]杰克?D?道格拉斯、弗兰西斯?D?瓦克斯勒著:《越轨社会学概论》,河北人民出版社1987年3月第1版。
    37、[法]安托万?波罗、莫里斯?波罗著:《嗜毒癖》,商务印书馆1998年8月第1版。
    
    (二)外文图书文献
    1、Robert H. Lauer: Social Problem and the Quality of Life.the McGraw-Hill Companies,Inc,1998.
    2、Weldon L.Witters, Peter Venturelli: Drugs and Society. Jones and Bartlett Publishers, Inc,1998.
    
    3、Charles R.Carroll: Drugs in Modern Society. Wm.c Brown Publish,1985.
    4、Goode E.: Drugs in American Society.the McGraw-Hill Companies,Inc,1998.
    5、Goode E.: The Marijuana Smokers. Basic Books, 1970.
    6、Grund, Jean-Paul C.,: Drug Use as a Social Ritual, Rotterdam: Institute voor Verslavingsonderzoek, 1993.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