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关于增设危险驾驶罪的思考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关于增设“危险驾驶罪”在近些年来一直处于讨论之中,直到2009年“杭州飙车案”一石惊起千层浪。而随后相继出现的其他几起类似的危险驾驶类行为所致的犯罪更是引起了广泛的热议。随着几起案件相继被判决,人们在讨论这几起案件是否被判处了合适刑罚的同时,也在考虑增设“危险驾驶罪”。本文即在此基础之上进行讨论分析。
     危险驾驶行为目前在我国并没有一个确切的定义。笔者认为危险驾驶行为的认定应把握住危险驾驶行为的核心要件,也即危险驾驶行为的本质,而不宜用过于具体的行为方式来进行列举。笔者认为危险驾驶行为的本质在于:1.行为人处于难以正常驾驶的状态,包括但不限于醉酒驾驶、吸毒驾驶、超速驾驶、无证驾驶等。2.有给他人人身、财产造成损害的危险。3.行为人对于危险驾驶行为本身的主观心态为故意。危险驾驶行为与相近似的行为--交通肇事行为和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行为有着很大的差别:危险驾驶行为强调行为本身的危险性,并非一定要有结果;危险驾驶行为只要求行为人对危险驾驶行为本身的主观状态为故意,对于危害结果所持心态,在所不论。
     本文介绍了我国目前对于危险驾驶行为进行处理的手段:以刑法中的交通肇事罪和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来进行惩处,但是这两罪在处理危险驾驶行为时,存在着很大的不足:交通肇事罪和115条所规定的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均要求结果的发生,而114条规定的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又存在着危险驾驶是否符合“其他危险方法”的问题;对犯罪人的主观方面有要求,不利于对犯罪人的定罪量刑;两罪的量刑幅度相差悬殊,容易造成“过轻”或者“过重”现象的发生。
     为解决存在的不足和困境,笔者赞同增设危险驾驶罪。从必要性和可行性方面来考虑:各种危险驾驶现象已凸显,亟待解决,而现有法律并不能完善地解决这些危险驾驶类的问题;大部分法学家和社会公众对此均持肯定态度;将危险驾驶入罪有利于预防和控制此类行为,突出刑法的预防功能和威慑功能。
     本文采用犯罪构成四要件说对危险驾驶罪进行了立法设计:危险驾驶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主观方面只要求行为人对危险驾驶行为本身持有故意的心态,行为人对于危险驾驶行为所造成的危害结果所持心态,不影响对本罪的认定;危险驾驶行为所侵害的客体为社会公共安全和国家交通管理秩序;客观方面主要探讨了危险驾驶行为的认定和犯罪结果问题,不以造成严重后果为前提。危险驾驶罪的刑罚设置坚持罪责刑相适应原则、参考国外立法、结合我国具体国情的原则和注重刑法的谦抑性的原则。区分犯罪人主观状态的初犯、再犯,是否造成严重后果,设计了包括罚金、有期徒刑,最高刑可至无期徒刑在内的量刑规则。
引文
1.高铭暄、马克昌主编:《刑法学》(第三版),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2.张明楷著:《刑法学》(第三版),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
    3.曲新久著:《刑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4.苏惠渔主编:《刑法学》(修订二版),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5.陈兴良著:《刑法全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7年4月版。
    6.杨春洗、杨敦先、郭自力主编:《中国刑法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7.王作富主编:《中国刑法的修改与补充》,中国检察出版社,1997年版。
    8.严军兴、周立权、程万高主编:《新刑法通释》,光明日报出版社,1997年版。
    9.赵秉志主编:《英美刑法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10. [日]西田典之著刘明祥,王昭武译:《日本刑法各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11.张旭主编:《英美刑法论要》,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12.中国政法大学澳门研究中心,澳门政府法律翻译办公室编澳门政府法律翻译办公室译:《澳门刑法典澳门刑事诉讼法典》,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
    13.张明楷著:《外国刑法纲要》(第二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14.中国人民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组织编写:《刑事法学的当代展开》,中国检察出版社,2008年版。
    15.赵秉志主编赵秉志,杨正根,肖中华撰:《香港刑法学》,河南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16.丁后盾著:《刑法法益原理》,中国方正出版社,1999年版。
    1.刘传稿:《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与交通肇事罪的区别——以胡斌飙车案为分析视角》,载《法制与经济》,2009年05期。
    2.卢晖:《论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在驾驶机动车时)与交通肇事罪的区别》,载《道路交通与安全》,2003年第3期。
    3.沈玉忠:《交通肇事的犯罪化与非犯罪化之思考》,载《南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4期。
    4.吴云:《交通肇事罪认定若干问题研究》,载《政治与法律》(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2009年第8期。
    5.侯国云:《交通肇事罪司法解释缺陷分析》,载《法学》( Law Science)2002年第7期。
    6.杨清惠:《浅议危害公共安全罪》,载《法制与社会》( Legal System and Society)2007年第7期。
    7.王周:《交通肇事罪的重构》,载《法制与社会》( Legal System and Society)2009年第25期。
    8.程曙明等:《交通肇事罪立法完善之探讨》,载《吉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第1期。
    9.周光权:《有必要在我国增设危险驾驶罪》,载《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9年9月10日版。
    10.石红卫、陆之悦:《危险驾驶行为的刑事处罚探析》,载《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09年第5期。
    11.刘宪权:《处理高危驾车肇事案件的应然标准》,载《法学》2009年第9期。
    12.陈兴良:《一般预防论》,载《中南政法学院学报》,1993年第2期。
    13.刘明祥:《有必要增设危险驾驶致人死伤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研究项目《犯罪与行政违法行为的界限与惩罚机制的协调》成果之一。
    14.陈兴良:《刑法谦抑的价值蕴含》,载《现代法学》,1996年第3期。
    15.《杭州富家子弟飙车撞飞行人路人斥其态度差》,载搜狐新闻网http://news.sohu.com/20090508/n263843141.shtml
    16.《3万次的拷问上半年全国交通事故29866人死亡》,载中国新闻网http://news.cnwest.com/content/2009-08/04/content_2283823.htm,2009年8月4日。
    17.《2009年上半年全国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107193起》,载http://news.wanjingchina.com/html/120-1/1644.htm,2009年7月20日。
    18.李志勇:《交通事故死亡率居高不下不怨天灾责在“人祸”》, http://news.qq.com/a/20070413/001537.htm,2007年4月13日
    19.邓为:《应讨论一下“饮酒醉酒驾车罪”可行性》, http://cd.qq.com/a/20090806/001710.htm
    20.《醉酒驾车造成重大伤亡的按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定罪》,载人民法院报http://rmfyb.chinacourt.org/public/detail.php?id=131719
    21.袁爽柴燕菲:《杭州飙车案被告胡斌一审获刑3年》,载http://news.sina.com.cn/c/2009-07-20/165318259141.shtml,2009年7月20日。
    22.刘侠宋艳安显韬张进春:《成都醉酒驾车司机孙伟铭二审被改判为无期徒刑》,载http://news.sina.com.cn/s/p/2009-09-08/085418603938.shtml,2009年9月8日。
    23.禹海君:《杭州飙车案一审判决为何如此轻》,载http://fz.voc.com.cn/www/10/2009-07/27064.html,2009年7月21日。
    24.褚玉龙:《论飙车肇事的刑法规制——以杭州飚车案为例》,载http://www.bloglegal.com/blog/cac/2350034167.htm#。
    1搜狐新闻网:《杭州富家子弟飙车撞飞行人路人斥其态度差》,http://news.sohu.com/20090508/n263843141.shtml,2009年5月8日。
    2程曙明等:《交通肇事罪立法完善之探讨》,载《吉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第1期。
    3周光权:《有必要在我国增设危险驾驶罪》,载《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9年09月10日版。
    4石红卫、陆之悦:《危险驾驶行为的刑事处罚探析》,载《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09年第5期。
    5李婷:《3万次的拷问上半年全国交通事故29866人死亡》,载中国新闻网http://news.cnwest.com/content/2009-08/04/content_2283823.htm,2009年8月4日。
    6《2009年上半年全国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107193起》,载http://news.wanjingchina.com/html/120-1/1644.htm,2009年7月20日。
    7李志勇:《交通事故死亡率居高不下不怨天灾责在“人祸”》,载http://news.qq.com/a/20070413/001537.htm,2007年4月13日。
    8李志勇:《交通事故死亡率居高不下不怨天灾责在“人祸”》,载http://news.qq.com/a/20070413/001537.htm,2007年4月13日。
    9李志勇:《交通事故死亡率居高不下不怨天灾责在“人祸”》,载http://news.qq.com/a/20070413/001537.htm,2007年4月13日。
    10邓为:《应讨论一下“饮酒醉酒驾车罪”可行性》,载http://cd.qq.com/a/20090806/001710.htm,2009年7月20日。
    11《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它特别恶劣情节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7年以上有期徒刑。”
    12何秉松主编:《刑法教科书》,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年版,第717页。
    13第一百一十四条:“放火、决水、爆炸、投毒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破坏工厂、矿场、油田、港口、河流、水源、仓库、住宅、森林、农场、谷场、牧场、重要管道、公共建筑物或者其他公私财产,危害公共安全,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第一百一十五条:“放火、决水、爆炸、投毒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过失犯前款罪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14何秉松主编:《刑法教科书》,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年版,第674页
    15《醉酒驾车造成重大伤亡的按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定罪》,载人民法院报http://rmfyb.chinacourt.org/public/detail.php?id=131719,2009年9月9日。
    16何秉松主编:《刑法教科书》,中国法制出版社2006年版,第674页。
    17何秉松主编:《刑法教科书》,中国法制出版社2006年版,第720页。
    18《醉酒驾车造成重大伤亡的按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定罪》,载人民法院报http://rmfyb.chinacourt.org/public/detail.php?id=131719,2009年9月9日。
    19张明楷主编:《刑法学》,法律出版社2008年版,第521页。
    20刘宪权:《处理高危驾车肇事案件的应然标准》,载《法学》2009年第9期。
    21袁爽柴燕菲:《杭州飙车案被告胡斌一审获刑3年》,载http://news.sina.com.cn/c/2009-07-20/165318259141.shtml,2009年7月20日。
    22刘侠宋艳安显韬张进春:《成都醉酒驾车司机孙伟铭二审被改判为无期徒刑》载http://news.sina.com.cn/s/p/2009-09-08/085418603938.shtml,2009年9月8日。
    23禹海君:《杭州飙车案一审判决为何如此轻》,载http://fz.voc.com.cn/www/10/2009-07/27064.html,2009年7月21日。
    
    25《刑法学》曲新久等著,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6页。
    26《刑法学》曲新久等著,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02页。
    
    27马克昌主编:《刑罚通论》,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206页。
    28陈兴良:《一般预防论》,载《中南政法学院学报》,1993年第2期。
    29丁后盾著:《刑法法益原理》,中国方正出版社1999年版,第105页。
    30周光权:《有必要在我国增设危险驾驶罪》,载《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9年09月10日版。
    31刘明祥:《有必要增设危险驾驶致人死伤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研究项目《犯罪与行政违法行为的界限与惩罚机制的协调》成果之一,2009年5月20日。
    32褚玉龙:《论飙车肇事的刑法规制——以杭州飚车案为例》,载http://www.bloglegal.com/blog/cac/2350034167.htm#,2009年8月10日。
    33赵秉志主编:《英美刑法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351页。
    
    34赵秉志主编:《英美刑法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352页。
    35赵秉志主编:《英美刑法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336页。
    
    36张明楷著:《外国刑法纲要》,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458页。
    37赵秉志主编:《英美刑法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336页。
    38《毒品及其危害》,载浙江禁毒网http://www.zjjd.org/yfjy/content/2009-11/10/content_119_4.htm,2009年11月10日。
    39崔元苑:《超速驾驶危害生命》,载《信息时报》http://auto.people.com.cn/GB/25959/30307/30308/7492731.html,2008年7月10日。
    40《刑法学》曲新久等著,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3页。
    
    41陈兴良:《刑法谦抑的价值蕴含》,载《现代法学》,1996年第3期。
    42陈兴良:《刑法谦抑的价值蕴含》,载《现代法学》,1996年第3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