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权的法律控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在房地产日益成为我国城镇居民财产的最重要组成部分,而实际掌握着城市规划权的城市政府又极度依赖“土地财政”的格局下,土地上的私权利和对其进行限制的城市规划权之间形成了极具张力的关系。如何对城市规划权进行法律控制已经成为重要而紧迫的课题。这就首先需要对实然层面的城市规划和土地开发的关系、城市规划权的构成和运作以及城市规划权法律控制的方式形成清晰而准确的认识。
     我国城市规划主要由以项目建设为目的、表现为具体指令的项目建设式规划和以土地开发为目的、表现为普遍规则的普遍规制式规划这两种形式构成。由此形成城市规划对土地开发的两种规制方式:附随规制和普遍规制。它们既是在不同历史阶段分别形成的,也是现实并存的。中央集权和直接干预是项目建设式规划的权力构成和作用方式的主要表现。地方自主和间接干预则是普遍规制式规划的权力构成和作用方式的主要表现。此后,以权力分享与合作决策为表现形式的分权参与式规划又逐渐露出端倪,以集权与监督为表现形式的规划督察也呈现新的趋势。
     在国家集权和中央集权以及地方分权和社会分权的背景下,对城市规划权的法律控制分别形成了两种主要方式:政治主导和群众路线以及经济主导和法律治理。前者表现为工业化建设中政治方针的主导和群众的广泛参与;后者表现为追求经济增长的经济政策主导和通过法律的治理。但是,这两种方式都还没有完全解决权力控制的问题。因此,在实践中又出现合作决策和权力分享以及规划督察和权力监督这两种新的权力控制方式。合作决策和权力分享由决策者中立的构成和多元的立场所形成,并由法定、羁束的决策程序加以保障,它体现着社会分权的深化;规划督察和权力监督则由监督者专业的构成和外部监督的立场所支撑,并以过程性和裁量性的监督程序加以实施,它预示着中央集权的回归。
     这就在城市规划法领域形成了前现代、现代和后现代法律制度并存的多元形态。在这一背景下,探究城市规划权法律控制方式在应然层面的建构,确立目标、选择路径是为至要。规划中立和法治主义应当是最重要的阶段性目标,分门别类进行渐进性改革则是可行的实施路径。
Real estate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the most important component of China's urban residents' property, while the city government who has the power of urban planning relies heavily on "Land Finance ". This conflict between the private right on land and the power of urban planning amounts to a relationship full of tension which makes the legal control over the power of urban planning an important and urgent task. To achieve that goal, it is necessary to establish a clear and accurate understanding from the practical perspective, as a prerequisite, on the nexus between urban planning and land development, the constitution and operation of the power of urban planning and the way of legal control over it.
     The urban planning in China consists of two main models: the model of project construction planning for the purpose of project construction, embodied by specific instructions and the model of general regulatory planning for the purpose of land development, embodied by general regulatory rules. These two models formed in different historical periods respectively and coexist in practice. The centralization of power and direct intervention are characteristics of power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construction planning while local Autonomy and indirect interference are characteristics of general regulatory planning. In recent years, a new planning model characterized by power sharing and cooperative decision, namely participatory planning gradually emerged. The planning supervision characterized by centralization of power and inspection also displayed a new trend.
     Under the context of centralization of power at the state level and decentralization of power at the local level, two major ways of legal control over the power of urban planning have formed: political orientation plus the mass line and economic orientation plus legal control. The former reflected as political orientation in industrialization and participation of the masses; the latter aimed at economic growth and the pursuit of rule by law. However, both of them failed to completely solve the problem of power control. As a result, two new modes of legal control emerged: the mode of cooperative decision plus power sharing as well as planning supervision plus inspection of the power of urban planning. The former mode is constituted by impartial and diverse-positioned decision makers, supported by legal, restrained procedure of decision-making, reflecting the deepening of decentralization of power of the society. The latter mode is based on professional supervisors and outside inspection, implementing through a specific procedure. It indicates the return of centralization of the government.
     This leads to a diverse field of urban planning law with pre-modern, modern and post-modern legal systems. Under this background, it should be the first priority to do research on legal control over the power of urban planning from a realistic perspective, set a goal and select a path. The neutrality of planning and the rule of law should be the most important initial target while the gradual implementation of the reform is the feasible path.
引文
[1]蔡秉文主编:《上海人民代表大会志》,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8年版。
    [2]曹洪涛、储传亨主编:《当代中国的城市建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
    [3]陈秉钊:《当代城市规划导论》,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年版。
    [4]陈寅恪:《金明馆丛稿二编》,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年版。
    [5]陈振宇:《城市规划中的公众参与程序研究》,法律出版社2009年版。
    [6]华揽洪:《重建中国——城市规划三十年:1949-1979》,李颖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年版。
    [7]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城市规划资料集》(第四分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年版。
    [8]季卫东:《宪政新论——全球化时代的法与社会变迁》,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2版。
    [9]雷翔:《走向制度化的城市规划决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年版。
    [10]李煜兴:《区域行政规划研究》,法律出版社2009年版。
    [11]梁思成陈占祥等著:《梁陈方案与北京》,王瑞智编,辽宁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12]刘飞主编:《城市规划行政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13]《毛泽东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2版。
    [14]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年第2版。
    [15]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循迹·启新:上海城市规划演进》,同济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16]上海市计划委员会:《上海市计划报告集》,上海市计划委员会办公室、编志办公室1998年印。
    [17]上海市土地使用制度领导小组办公室、上海市统计局编:《’89上海市房地产市场》,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18]上海住宅建设志编纂委员会编:《上海住宅建设志》,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8年版。
    [19]宋雅芳:《行政规划的法治化:理念与制度》,法律出版社2009年版。
    [20]孙平主编:《上海城市规划志》,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9年版。
    [21]同济大学建筑城规学院编:《城市规划资料集》(第一分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年版。
    [22]童明:《政府视角的城市规划》,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年版。
    [23]汪德华:《中国城市规划史纲》,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24]王军:《城记》,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年版。
    [25]王军:《采访本上的城市》,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年版。
    [26]王锡锌:《公众参与和行政过程——一个理念和制度分析的框架》,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7年版。
    [27]王郁:《国际视野下的城市规划管理制度:基于治理理论的比较研究》,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年版。
    [28]汪利娜:《中国城市土地产权制度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
    [29]王卫国:《中国土地权利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30]夏南凯、田宝江编:《控制性详细规划》,同济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31]徐金华主编:《上海石油化工总厂志》,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5年版。
    [32]严薇:《城市规划管理运行机制研究》,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年2006版。
    [33]张一雷主编:《普陀区志》,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4年版。
    [34]郑文武:《当代城市规划法制建设研究:通向城市规划自由王国的必然之路》,中山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35]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一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年版。
    [36]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二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年版。
    [37]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三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
    [38]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四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
    [39]朱介鸣:《市场经济下的中国城市规划》,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年版。
    [40]祝兆松主编:《上海计划志》,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1年版。
    [1] [美]P·诺内特、P·塞尔兹尼克:《转变中的法律与社会——迈向回应型法》,张志铭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修订版。
    [2] [美]R.M.昂格尔:《现代社会中的法律》,吴玉章、周汉华译,译林出版社2001年版。
    [3] [美]约翰·M·利维:《现代城市规划》,孙景秋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4] [日]盐野宏:《行政法》,杨建顺译,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1] David C. Ling, Wayne R. Archer, Real Estate Principles: A Value Approach, McGrow-Hill/Irwin(2005).
    [2] Robert C. Ellickson, Vicki L. Been, Land Use Controls: Cases and Materials, CITIC Publishing House, Second Edition(2003).
    [3]芝池義一?行政法総論講義(第4版)、有斐閣 2001年。
    [1]陈锋:《城市规划理想主义和理性主义之辨》,载《城市规划》2007年第2期。
    [2]陈佳浓、李伟:《城市规划对地价的控制和影响》,载《中国土地》2005年第8期。
    [3]陈荣:《城市规划控制层次论》,载《城市规划》1997年第3期。
    [4]陈睿:《论行政计划及其法律控制》,载《湖南政法干部管理学院学报》2000年第2期。
    [5]陈夕:《156项工程与中国工业的现代化》,载《党的文献》1999年第5期。
    [6]崔辉:《行政规划的法律性质辨析》,载《安康学院学报》2009年第3期。
    [7]崔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土地制度演变及发展趋势》,载《上海房地》2008年第4期。
    [8]戴小平、陈红春:《城市规划的制度作用与制度创新》,载《城市规划》2001年第2期。
    [9]邓迪敏:《对违法建设的法律思考》,载《城市规划》2000年第10期。
    [10]邓海建:《城市规划督察亟需增加刚性》,载《中国信息报》,2007年10月10日,第003版。
    [11]高进田:《可持续发展理念下的城市土地利用合理调控》,载《中国发展》2003年第2期。
    [12]高丽虹:《我国行政规划的宪政分析》,载《黑河学刊》2006年第11期。
    [13]高秦伟:《行政计划及其法律规制》,载《理论探索》2003年第5期。
    [14]官远发:《对上海市城市规划新政的思考》,载《规划师》2004年第9期。
    [15]《建设部启动城乡规划督察试点工作》,载《城市规划通讯》2006年第18期。
    [16]《建设部派出第二批城市规划督察员》,载《城市规划通讯》2007年第19期。
    [17]《城乡规划督察员制度实现省会城市全覆盖》,载《城市规划通讯》2008年第17期。
    [18]匡家在:《土地出让金制度变迁与地方政府行为》,载《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9年第2期。
    [19]郭庆珠:《论行政规划利害关系人的权利保障和法律救济——兼从公益与私益博弈的视角分析行政规划的法律规制》,载《学习论坛》2005年第12期。
    [20]郭庆珠:《行政规划的法律性质研究——与王青斌先生商榷》,载《现代法学》2008年第6期。
    [21]郭建、孙惠莲:《城市规划中公众参与的法学思考》,载《城市规划》2004年第1期。
    [22]郭素君:《由深圳规划委员会思索我国规划决策体制变革》,载《城市规划》2009年第3期。
    [23]郝树韫、宇光:《论行政计划的法律控制》,载《沈阳干部学刊》2006年第1期。
    [24]何丹:《中国法治化进程中的城市规划管理》,载《现代城市研究》2001年第3期。
    [25]侯丽:《权力·决策·发展——21世纪迈向民主公开的中国城市规划》,载《城市规划》1999年第12期。
    [26]胡锦光:《论对行政规划行为的法律控制》,载《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1期。
    [27]黄均德、许健等:《上海城市规划制定与实施的法律问题》,载《政府法制研究》2002年第12期。
    [28]黄宇菲:《论城市规划中的行政听证程序》,载《广西社会科学》2005年第5期。
    [29]姜明安:《行政规划的法制化路径》,载《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1期。
    [30]敬东:《我国城市规划行政决策的法治化研究》,载《规划师》1999年第3期。
    [31]李百浩彭秀涛黄立:《中国现代新兴工业城市规划的历史研究——以苏联援助的156项重点工程为中心》,载《城市规划学刊》2006年第4期。
    [32]李凌波:《行政规划基本范畴研究》,载罗豪才主编:《行政法论丛》第8卷,法律出版社2005版。
    [33]李明:《中英规划督察制度比较研究》,载《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2008年。
    [34]李昕:《中国城市规划制度化历史发展的内在逻辑——关于中国城市规划制度发展史的思考》,载《城市规划学刊》2005年第2期。
    [35]李夙、刘钺:《试论城市规划行政自由裁量权》,载《规划师》2004年第12期。
    [36]李涛:《农地征用的收益分配及博弈分析》,载《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6年第9期。
    [37]李兆汝、王玉华:《规划督察制度:要走多远?》,载《中国建设报》2005年7月28日,第004版。
    [38]李子彬:《法定图则规划体制的探索与实践》,载《中外房地产导报》2000年第8期。
    [39]梁鹤年:《公众(市民参与):北美的经验与教训》,载《城市规划》1999年第5期。
    [40]梁红、孙晖:《规划管理体制改革的关键:审批程序的法制化——评深圳市的规划体制改革》,载《城市规划》2000年第7期。
    [41]令晓峰、叶如宁:《城市规划控制与引导的新思路——探索一种图则化的开放式规划控制体系》,载《现代城市研究》2007年第4期。
    [42]刘飞:《城乡规划的法律性质分析》,载《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第2期。
    [43]刘锋:《城市规划管理制度与<行政许可法>的衔接》,载《规划50年——200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上册)》,2006年。
    [44]卢华翔、贺旺:《城乡规划督察员制度实践与探索》,载《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2008年。
    [45]罗福惠、何卓恩:《戊戌变法新论》,载《探索与争鸣》2008年第6期。
    [46]骆梅英:《行政计划的法律控制研究》,载《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2期。
    [47]马武定:《城市规划本质的回归》,载《城市规划学刊》2005年第1期。
    [48]孟鸿志:《行政规划》,载应松年主编:《当代中国行政法》(下),中国方正出版社2005年版。
    [49]孟鸿志:《行政规划裁量与法律规制模式的选择》,载《法学论坛》2009年第5期。
    [50]莫于川、郭庆珠:《我国行政法学界关于行政规划的理论研究现状分析》,载《南都学刊(人文社会科学学报)》2007年第1期。
    [51]生青杰:《公众参与原则与我国城市规划立法的完善》,载《城市发展研究》2006年4期。
    [52]生青杰:《论城市规划法的完善与房地产权利保护》,载《中州学刊》2006年第1期。
    [53]生青杰:《论我国城市规划法的理论基础——从平衡论视角出发》,载《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4期。
    [54]戚冬瑾、周剑云:《透视城市规划中的公众参与——从两个城市规划公众参与案例谈起》,载《城市规划》2005年第7期。
    [55]仇保兴:《从法治的原则来看<城市规划法>的缺陷》,载《城市规划》2002年第4期。
    [56]仇保兴:《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第三批城乡规划督察员派遣仪式上的讲话》,载《中国勘察设计》2008年第11期。
    [57]沈复芸:《一五“时期”包头规划回顾》,载《城市规划》1984年第5期。
    [58]沈烨、倪妮:《比较视阈下的行政规划与行政计划——基于词源、法律文本的解读》,载《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1期。
    [59]施源、陈贞:《关于行政区经济格局下地方规划行为的思考》,载《规划评论》2004年第5期。
    [60]施源、周丽亚:《现有制度框架下规划决策体制的渐进变革之路》,载《城市规划学刊》2005年第1期。
    [61]宋劲松、刘洋:《土地开发权:城市规划的法理基础》,载《规划50年——200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上册)》,2006年。
    [62]宋小冬、许健:《权限下放的挑战——关于上海城市规划管理体制的讨论》,载《城市规划汇刊》1999年第6期。
    [63]宋雅芳:《论行政规划变更的法律规制》,载《行政法学研究》2007年第2期。
    [64]宋雅芳:《论行政规划确定程序中的参与机制》,载《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1期。
    [65]孙晖、梁江:《控制性详细规划应当控制什么——美国地方规划法规的启示》,载《城市规划》2000年第5期。
    [66]苏苗罕:《计划裁量权的规制体系研究》,《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2008年第2期。
    [67]苏苗罕:《行政法视野中的规划咨询委员会问题研究》,载罗豪才主编:《行政法论丛》第10卷,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
    [68]孙峰:《从技术理性到政策属性——规划管理中容积率控制对策研究》,载《城市规划》2009年第11期。
    [69]孙施文:《城市规划不能承受之重——城市规划的价值观之辨》,载《城市规划学刊》2006年第1期。
    [70]孙施文:《<城乡规划法>与依法行政》,载《城市规划》2008年第1期。
    [71]孙施文、吕晓蓓等:《建立城乡规划督察员制度的探索与研究》,载《2007年城市规划学会年会论文集》,2007年。
    [72]孙施文:《美国的城市规划体系》,载《城市规划》1999年第7期。
    [73]孙施文:《中国城市规划的发展》,载《城市规划汇刊》1999年第5期。
    [74]唐历敏:《走向有效的规划控制和引导之路——对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反思与展望》,载《城市规划》2006年第1期。
    [75]谭纵波:《从中央集权走向地方分权——日本城市规划事权的演变与启示》,载《国际城市规划》2008年第2期。
    [76]天津市城乡规划设计院:《控制性详细规划初探》,载《城市》1990年第3期。
    [77]田莉:《论开发控制体系中的规划自由裁量权》,载《城市规划》2007年第12期。
    [78]田莉:《论我国城市规划管理的权限转变——对城市规划管理体制现状与改革的思索》,载《城市规划》2001年第12期。
    [79]王富海:《从规划体系到规划制度——深圳城市规划历程剖析》,载《城市规划》2000年第1期。
    [80]王富海:《以WTO原则对法定图则制度进行再认识》,载《城市规划》2002年第6期。
    [81]王柱国、王爱辉:《城市规划:公共利益、公众参与和权利救济——兼论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载《国外城市规划》2004年第3期。
    [82]王国恩:《市场经济下城市规划控制与引导作用》,载《城市规划汇刊》1996年第1期。
    [83]王青斌:《论行政规划的法律性质》,载《行政法学研究》2008年第1期。
    [84]王青斌:《论行政规划中的私益保护》,载《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09年第3期。
    [85]王炜:《城市规划督察试点工作启动——建设部派出城市规划督察员》,载《人民日报》2006年11月14日,第006版。
    [86]王伟民:《建设部构建“规划反腐”新制度》,载《中国房地产报》2007年4月23日,第A02版。
    [87]王伟民:《建设部派驻专员督察六城市规划》,载《中国房地产报》2006年9月18日,第001版。
    [88]王希、杜宇:《我国已向51个城市派驻城乡规划督察员》,载《中国信息报》2009年7月1日,第002版。
    [89]王兴平:《城市规划委员会制度研究》,载《规划师》2001年第4期。
    [90]王学文、赵卫忠:《试论上海城市规划立法体系》,载《城市规划》1991年第1期。
    [91]王玉华、李根芽:《规划督察:切实维护城市公共利益》,载中国建设报2007年9月11日,第004版。
    [92]王玉华、薛学轩等:《规划督察助解“城中村”难题》,载《中国建设报》2008年12月30日,第003版。
    [93]魏立华、刘玉亭:《城乡规划的“执行阻滞”与规划督察》,载《城市规划》2009年第3期。
    [94]文正邦、胡晓磊:《行政规划基本问题分析》,载《时代法学》2007年第2期。
    [95]吴佳、张京祥:《治道变革视野中的中国城市规划转型》,载《城市发展研究》2006年第2期。
    [96]武力:《1949年以来中国共产党关于工业化道路的认识演进》,载《党的文献》2004年第2期。
    [97]吴良镛:《展望中国城市规划体系的构成——从西方近代城市规划的发展与困惑谈起》,载《城市规划》1991年第5期。
    [98]吴新叶:《理顺体制切实加强城市的规划管理——对国内13个城市的调查分析》,载《城市问题》1998年第6期。
    [99]吴志强、唐子来:《论城市规划法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演进》,载《城市规划》1998年第3期。
    [100]夏雨:《行政规划裁量论》,载《北方法学》2009年第5期。
    [101]相秉军:《控规的尴尬》,载《规划师》1999年2期。
    [102]谢然浩:《建设部派出第二批城市规划督察员城市规划督察员试点扩大到18城市》,载《经济日报》2007年9月22日,第002版。
    [103]徐丹:《行政规划若干问题思考》,载《行政论丛》2008年第6期。
    [104]徐键:《城市规划中公共利益的内涵界定——一个城市规划案引出的思考》,载《行政法学研究》2007年第1期。
    [105]徐巨洲:《城市规划与城市经济发展》,载《城市规划》2001年第8期。
    [106]许瑞生:《现行城市规划制度的思考——以广东省近年规划实践为例》,载《城市规划汇刊》1999年第2期。
    [107]许元宪:《浅议我国行政规划的制定程序》,载《延边大学学报》2009年第5期。
    [108]熊国平:《我国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立法研究》,载《城市规划》2002年第3期。
    [109]杨帆:《城市规划行政的法治化》,载《规划师》1999年第3期。
    [110]杨临宏:《关于行政计划的法律思考》,载《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2004年第4期。
    [111]杨亲辉、欧阳碧媛:《论行政规划的程序控制》,载《沈阳大学学报》2007年第4期。
    [112]杨亲辉:《论行政规划的程序控制》,载《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第3期。
    [113]叶森:《政府为什么需要公众参与?》,载《上海交通大学法学院区域?都市法制研究中心学术活动简报》第2期。
    [114]殷成志:《德国建造规划(Bebauungsplan)与城市详细规划法制化》,载《2004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规划管理》,2004年。
    [115]殷承志:《今日德国的法定图则》,载《2005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政策研究》,2005年。
    [116]殷成志:《我国法定图则的实践分析与发展方向》,载《城市问题》2003年第4期。
    [117]应松年:《政府职能的演变与行政规划》,载《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1期。
    [118]于立:《规划督察:英国制度的借鉴》,载《国际城市规划》2007年第2期。
    [119]张东阳:《城市科学规划不能仅靠规划督察员》,载《东方早报》2007年9月23日,第010版。
    [120]张际达:《河北建立规划督察制全省将逐级派驻督察员》,载《中国建设报》2008年4月9日,第001版。
    [121]张际达:《规划督察:辨症施治解难题》,载《中国建设报》2008年4月16日,第001版。
    [122]张海龙、苏自立:《城乡规划督察员体制探析》,载《城乡规划》2008年第6期。
    [123]张际达:《规划督察:强化事前监督确保规划权威》,载《中国建设报》2007年4月26日,第001版。
    [124]张际达:《规划督察为政府“加分”》,载《中国建设报》2007年5月10日,第001版。
    [125]章剑生:《行政规划初论》,载《法治研究》2007年第7期。
    [126]张继刚:《浅谈城市规划中的公众参与》,载《城市规划》2000年第7期。
    [127]张萍:《从国家本位到公众本位——建构我国城市规划法规的思想基础》,载《城市规划汇刊》2000年第4期。
    [128]张萍:《加强城市规划法规的程序性——对我国规划法规修订的思考》,载《城市规划》2000年第3期。
    [129]张萍:《社会学法学与城市规划法法律价值的研究——关于方法论的思考》,载《城市规划汇刊》2002年第6期。
    [130]张险峰:《英国城乡规划督察制度的新发展》,载《国外城市规划》2006年第3期。
    [131]张玉玲:《规划督察员制度:越级监督新尝试》,载《光明日报》2006年11月15日,第004版。
    [132]张玉玲:《建设部正式实施城市规划督察员制度》载《中国改革报》2006年11月20日,第001版。
    [133]张玉玲:《12个城市又将有城市规划督察员》,载《光明日报》,2007年9月23日,第005版。
    [134]赵民、雷诚:《论城市规划的公共政策导向与依法行政》,载《城市规划》2007年第7期。
    [135]赵民:《城市规划行政与法制建设问题的若干探讨》,载《城市规划》2000年第7期。
    [136]赵士修:《我国城市规划两个春天的回忆》,载《五十年回眸——新中国的城市规划》,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
    [137]赵卫忠、王学文:《试论上海城市规划立法体系》,载《法治论丛》1990年第4期。
    [138]郑德高:《城市规划运行过程中的控权论和程序正义》,载《城市规划》2000年第10期。
    [139]郑萍:《论土地利用中城市规划控制和引导作用》,载《上海城市规划》2003年第2期。
    [140]郑文武、魏清泉:《提倡城市规划不可诉——西方城市规划诉讼制度的启示》,载《规划师》2004年第5期。
    [141]周江评、孙明洁:《城市规划和发展决策中的公众参与——西方有关文献及启示》,载《国外城市规划》2005年第4期。
    [142]周进、黄建中:《“规划行政权”与规划管理体制探讨》,载《规划师》2003年第1期。
    [143]周黎安:《中国地方官员的晋升锦标赛模式研究》,载《经济研究》2007年第7期。
    [144]周丽亚:《行政型城市规划委员会模式初探——兼论深港城市规划委员会制度》,载《规划50年——2006年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城市规划管理》,2006年。
    [145]周丽亚、林晨:《深圳城市规划中的公众参与》,载《规划师》2005年第5期。
    [146]周天勇:《呼吁:尽快改革卖地财政体制》,载《经济参考报》2008年2月22日,第10版。
    [147]周扬扬:《行政规划的法律控制》,载《江南论坛》2009年第6期。
    [148]周岚、何流:《中国城市规划体系的挑战和改革——探索国家规划体系下的地方特色之路》,载《城市规划》2005年第2期。
    [149]周佑勇、王青斌:《论行政规划》,载《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1期。
    [150]周佑勇、王青斌:《行政规划与民营经济发展》,载《公法研究》2005年第2期。
    [151]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福州规划督察组:《加强规划督察确保规划依法实施》,载《福建建筑》2009年第2期。
    [152]朱建忠:《程序对行政计划的法律控制》,载《甘肃理论学刊》,2004年第9期。
    [153]朱建忠:《行政计划之正当程序》,载《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第6期。
    [154]朱芒:《论我国目前公众参与的制度空间——以城市规划听证会为对象的粗略分析》,载《中国法学》2003年第3期。
    [155]朱芒:《日本<行政程序法>中的裁量基准制度——作为程序正当性保障装置的内在构成》,载《华东政法学院学报》2006年第1期。
    [156]朱芒:《论行政规定的性质》,载《中国法学》2003年第1期。
    [157]朱芒:《依法行政:应依何法行政》,载《法学》1999年第11期。
    [158]卓健、刘玉民:《法国城市规划的地方分权——1919-2000年法国城市规划体系发展演变综述》,载《国外城市规划》2004年第5期。
    [159]邹德慈:《什么是城市规划》,载《城市规划》2005年第11期。
    [160]左金风:《改革开放30年来城市规划法治的发展评述》,载《求实》2009年第2期。
    [1] [美]H.登姆塞茨:《一个研究所有制的框架》,载《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产权学派与新制度学派译文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2] [美]罗宾·汤普森:《管理中国城市的增长》,北京城市规划国际研讨会,2004年。
    [3] [日]佐藤岩夫:《德国城市的‘法化’和居民的自律——现代法化现象的一个断面》,朱芒译(译稿未刊),载《社会科学研究》第45卷第4号(1994年)。
    [1] Sherry R. Arnstein, A ladder of citizen participation, 35JAPA216(1969).
    [1]《财政部关于印发<中央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差旅费管理办法>的通知》(财行[2006]313号)
    [2]《城市规划法》(1989)
    [3]《城市规划条例》(1984)
    [4]《城市规划编制暂行办法》(1956)
    [5]《城市规划编制和审批暂行办法》(1980)
    [6]《城市规划编制办法》(1991)
    [7]《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5)
    [8]《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暂行规定》(2002)
    [9]《城市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转让规划管理办法》(1992)
    [10]《城乡规划法》(2008)
    [11]《关于成立建设部稽查办公室的通知》(建人[2005]117号)
    [12]《关于对房地产开发中违规变更规划、调整容积率问题开展专项治理的通知》(建规[2009]53号)
    [13]《关于加强建设用地容积率管理和监督检查的通知》(建规[2008]227号)
    [14]《关于开展城乡规划效能监察的通知》(建规〔2005〕161号)
    [15]《关于请协助推荐城乡规划督察员候选人的函》(建办稽函[2009]175号)
    [16]《关于印发<建设部稽查办公室2007年工作要点>的通知》(建稽综函[2007]5号)。
    [17]《关于印发王早生同志在第四批部派城乡规划督察员培训暨派遣会上总结讲话的函》(建稽综函[2009]26号)
    [18]《关于印发<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稽查办公室2008年工作总结>的通知》(建稽综函[2009]1号)
    [19]《关于印发<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稽查办公室2009年工作总结>的通知》(建稽综函[2010]4号)
    [20]《关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监察部成立房地产开发领域违规变更规划调整容积率问题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的通知》(建办规[2009]16号)
    [21]《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国发[2002]13号)
    [22]《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建设部关于加强城市总体规划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6]12号)
    [23]《建设部关于加强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规划管理工作的通知》(建规[2002]270号)
    [24]《建设部关于建立派驻城乡规划督察员制度的指导意见》(建规[2005]81号)
    [25]《建设部关于开展派出城市规划督察员试点工作的通知》(建稽[2006]187号)
    [26]《建设部关于开展第二批派出城市规划督察员试点工作的通知》(建稽[2007]198号)
    [27]《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虹桥新区详细规划>的批复》(沪府[1984]32号)
    [28]《上海市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公告(2004年第3号)》(沪房地资用[2004]554号)
    [29]《上海市土地使用权有偿转让办法》(1987)
    [30]《深圳市城市规划条例》(1998,2001修订)
    [31]《深圳市城市规划委员会章程》(2002)
    [32]《深圳市法定图则编制技术规定》(1998,2003修订)
    [33]《深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有关事项的通知》(深府办[2009]5号)
    [34]香港法例第131章《城市规划条例》
    [35]《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圳市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方案的批复》(粤委〔2004〕6号)
    [36]《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规定》(2002)
    [37]《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乡规划督察员工作规程》(建稽[2009]86号)
    [38]《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乡规划督察员管理暂行办法》(2008)
    [39]《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四川省派驻城市规划督察员试行办法〉的通知》(建规[2003]223号)
    [1]上海市档案馆A54-2-158-82号档案
    [2]上海市档案馆A60-1-25-7号档案
    [3]上海市档案馆A80-2-129-37号档案
    [4]上海市档案馆B7-2-153-156号档案
    [5]上海市档案馆B29-2-1036-68号档案
    [6]上海市档案馆B29-2-1036-217号档案
    [7]上海市档案馆B109-4-325-234号档案
    [8]上海市档案馆B112-4-217-8号档案
    [9]上海市档案馆B134-15-211-15号档案
    [10]上海市档案馆B154-6-237-72号档案
    [11]上海市档案馆B246-2-929-63号档案
    [12]上海市档案馆B246-2-929-74号档案
    [13]上海市档案馆B246-2-929-80号档案
    [14]上海市档案馆B246-2-929-86号档案
    [15]上海市档案馆B246-2-929-90号档案
    [16]上海市档案馆B246-2-929-106号档案
    [17]上海市档案馆B246-2-929-108号档案
    [18]上海市档案馆B246-2-929-113号档案
    [19]上海市档案馆B246-2-929-129号档案
    [20]上海市档案馆B246-2-929-130号档案
    [21]上海市档案馆B246-2-929-132号档案
    [22]上海市档案馆B246-2-929-134号档案
    [23]上海市档案馆B246-2-929-141号档案
    [24]上海市档案馆B246-2-929-148号档案
    [25]上海市档案馆B246-2-929-37号档案
    [26]上海市档案馆B246-2-930-66号档案
    [27]上海市档案馆B246-2-930-98号档案
    [28]上海市档案馆B246-2-930-115号档案
    [29]上海市档案馆B246-2-930-195号档案
    [30]上海市档案馆B257-2-774-17号档案
    [31]上海市档案馆B257-2-774-38号档案
    [32]上海市档案馆B257-2-774-56号档案
    [33]上海市档案馆B257-2-774-74号档案
    [34]上海市档案馆B257-2-774-77号档案
    [35]上海市档案馆B257-2-774-79号档案
    [36]上海市档案馆B257-2-774-85号档案
    [37]上海市档案馆B257-2-774-107号档案
    [38]上海市档案馆B258-2-87-7号档案
    [39]派驻杭州市规划督察员问卷调查答卷
    [40]派驻济南市规划督察组问卷调查答卷
    [41]派驻海口市规划督察组问卷调查答卷
    [42]派驻合肥市规划督察员问卷调查答卷
    [43]派驻兰州市规划督察员问卷调查答卷
    [44]派驻南昌市规划督察员问卷调查答卷
    [45]派驻宁波市规划督察组问卷调查答卷
    [46]派驻青岛市规划督察员问卷调查答卷
    [47]派驻深圳市规划督察员问卷调查答卷
    [48]派驻苏州市规划督察员问卷调查答卷
    [49]派驻太原市规划督察员问卷调查答卷
    [50]派驻西安市规划督察员问卷调查答卷
    [51]派驻银川市规划督察员问卷调查答卷
    [52]戴永宁:《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驻苏州合肥城乡规划督察组2008年度工作总结报告》
    [53]丁有忠:《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驻广州深圳城乡规划督察组2008年度工作总结报告》
    [54]杜守纲:《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驻海口城乡规划督察组2008年度工作总结报告》
    [55]郭作富:《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驻哈尔滨长春城乡规划督察组2008年度工作总结报告》
    [56]胡柏龄:《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驻福州厦门组城乡规划督察组2008年度工作总结报告》
    [57]姬崇德:《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驻兰州西宁组城乡规划督察组2008年度工作总结报告》
    [58]江厥中:《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驻昆明贵阳城乡规划督察组2008年度工作总结报告》
    [59]金玉仑:《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驻沈阳大连城乡规划督察组2008年度工作总结报告》
    [60]刘运琦:《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驻石家庄太原呼和浩特城乡规划督察组2008年度工作总结报告》
    [61]王宪宗:《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驻南宁桂林城乡规划督察组2008年度工作总结报告
    [62]卫家坦:《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驻成都城乡规划督察组2008年度工作总结报告》
    [63]武解放:《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驻济南青岛城乡规划督察组2008年度工作总结报告》
    [64]谢志平:《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驻南京杭州宁波城乡规划督察组2008年度工作总结报告》
    [65]张保科:《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驻乌鲁木齐城乡规划督察组2008年度工作总结报告》
    [66]张发懋:《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驻武汉长沙城乡规划督察组2008年度工作总结报告》
    [67]郑旭:《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驻郑州西安城乡规划督察组2008年度工作总结报告》
    [68]《2005年全国法院司法统计公报》,载《最高人民法院公报》2005年第3期。
    [69]《2006年全国法院司法统计公报》,载《最高人民法院公报》2006年第3期。
    [70]《2007年全国法院司法统计公报》,载《最高人民法院公报》2007年第3期。
    [71]《2008年全国法院司法统计公报》,载《最高人民法院公报》2008年第3期。
    [72]《2009年全国法院司法统计公报》,载《最高人民法院公报》2009年第3期。
    [1]曹怡:《分析、规制与变革——论城乡规划的法治化》,[学位论文],西南政法大学图书馆,2008年。
    [2]陈慧瑛:《论我国城市规划法律制度的完善》,[学位论文],暨南大学图书馆,2007年。
    [3]陈越峰:《我国城市规划的法律性质分析——以深圳市法定图则为例》,[学位论文],华东政法大学图书馆,2007年。
    [4]黄立:《中国现代城市规划历史研究(1949-1965)》,[学位论文],武汉理工大学图书馆,2006年。
    [5]梁国启:《我国城市规划法律制度研究——立足于私权保护和公权制约的视角》,[学位论文],吉林大学图书馆,2008年。
    [6]李锋:《行政法视角下的城市规划编制研究》,[学位论文],中国海洋大学图书馆,2008年。
    [7]李泠烨:《城市规划编制目的的合法性判断——以美国分区条例的司法审查为研究对象》,[学位论文],华东政法大学图书馆,2007年。
    [8]李敏:《城市规划法制基本问题研究》,[学位论文],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2005年。
    [9]李婷婷:《城市规划的法律问题研究》,[学位论文],安徽大学图书馆,2006年。
    [10]刘畅:《日本行政计划制度研究》,[学位论文],吉林大学图书馆,2007年。
    [11]刘宇:《论城市规划制定中的公众参与》,[学位论文],内蒙古大学图书馆,2009年。
    [12]莫文竞:《我国城市规划中公权与私权平衡模式研究——基于法学的角度》,[学位论文],同济大学图书馆,2006年。
    [13]齐伟龙:《试论行政规划的法律规制》,[学位论文],中国政法大学图书馆,2007年。
    [14]沙文韬:《中国土地开发权制度研究》,[学位论文],华东政法大学图书馆,2008年。
    [15]生青杰:《我国城市规划立法问题研究》,[学位论文],郑州大学图书馆,2005年。
    [16]孙惠良:《论行政规划的法律控制》,[学位论文],上海社会科学院图书馆,2008年。
    [17]谭文锋:《规划法律制度冲突研究》,[学位论文],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2008年。
    [18]王琴琴:《行政规划法律制度研究》,[学位论文],山西大学图书馆,2006年。
    [19]魏娜:《我国<城市规划法>的产生原因研究》,[学位论文],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2008年。
    [20]姚佐莲:《财产征收中的公共利益判断——以美国判例演变为中心兼中国问题的初步思考》,[学位论文],华东政法大学图书馆,2007年。
    [21]杨剑梅:《城市规划的法律控制》,[学位论文],苏州大学图书馆,2006年。
    [22]张晶:《行政规划的法律属性及其规制研究》,[学位论文],中国政法大学图书馆,2009年。
    [23]张瑾:《论行政规划及其法律规制》,[学位论文],苏州大学图书馆,2007年。
    [24]张立红:《行政规划相关法律问题研究》,[学位论文],内蒙古大学图书馆,2007年。
    [25]张思思:《行政规划基本问题的法学分析》,[学位论文],中国政法大学图书馆,2006年。
    [26]章晓冬:《城市规划的行政法规制》,[学位论文],中国政法大学图书馆,2007年。
    [27]赵晓佩:《城市规划的法学思考》,[学位论文],郑州大学图书馆,2005年。
    [28]周琴:《走向法治化的城市规划决策》,[学位论文],华中科技大学图书馆,2005年。
    
    32参见赵贺:《中国城市土地利用机制研究》,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年版,第3页。
    33参见史尚宽:《物权法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59-60页。
    34参见史尚宽:《物权法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67-69页。
    35参见[德]哈特穆特?毛雷尔:《行政法总论》,高家伟译,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第407页。
    36参见[日]原田纯孝等编:《现代的都市法》,东京大学出版会1993年版,第1页。转引自朱芒:《论我国公众参与的制度空间——以城市规划听证会为对象的粗略分析》,载《中国法学》2004年第3期。
    38参见《城乡规划法》(2008),第36条、37条、38条、40条和41条。
    39参见国家计委《关于建设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的试行管理办法》(1983)、《企业投资项目核准暂行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第19号)、《外商投资项目核准暂行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第24号)
    40参见杨沛川、黄猛等:《论我国划拨土地使用权制度的弊端及其完善》,载《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6期。
    41《上海迪士尼乐园项目通过核准》,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社会发展司官方网页,http://shs.ndrc.gov.cn/gzdt/t20091119_314173.htm,最后访问时间:2010年3月2日。
    42参见《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就4万亿元投资计划执行情况答记者问》,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官方网页,http://www.sdpc.gov.cn/zdxm/,最后访问时间:2010年3月2日。
    43仅在2008年5月20日至2010年2月26日间,国家发展改革委项目审批(核准)项目就达2114条,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官方网页,http://zfxxgk.ndrc.gov.cn/PublicItemFrame.aspx,最后访问时间:2010年3月2日。
    44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年第2版,第1页。
    45参见华揽洪:《重建中国——城市规划三十年(1949-1979)》,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年版,第26-27页。
    46参见华揽洪:《重建中国——城市规划三十年(1949-1979)》,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年版,第28-29页。
    47参见陈映芳:《作为社会主义实践的城市更新:棚户区改造》,载林拓、[日]水内俊雄等:《现代城市更新与社会空间变迁——住宅、生态、治理》,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版,第76页。
    48上海住宅建设志编纂委员会编:《上海住宅建设志》,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8年版,第151页。
    49参见汪德华:《中国城市规划史纲》,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45页。闵行被认为是我国第一个规划建成的(1959年建设)卫星城,闵行吴泾等卫星城规划建设也被认为均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参见汪德华:《中国城市规划史纲》,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55-158页。
    50陈映芳:《作为社会主义实践的城市更新:棚户区改造》,载林拓、[日]水内俊雄等:《现代城市更新与社会空间变迁——住宅、生态、治理》,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版,第73页。
    51金山卫星城是上海于1970年代规划建成的最大的卫星城,参见汪德华:《中国城市规划史纲》,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57-158页。
    52有规划学者认为,1978年之前的上海城市现状,从市区建成区来看,除了迁出一部分老的骨干企业到卫星城,在边缘地区建设了一批工人住宅新村,拓宽了一些道路,增设部分基础设施之外,城市内部面积和用地功能结构,并没有什么大的改造。从1980年的市区现状图上可以清楚看出,用地状态和布局基本上仍是建国初期的样子,参见汪德华:《中国城市规划史纲》,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46页。
    53国内其他城市的建设,也主要集中在工业区建设和工人住宅建设这两个方面,参见黄立:《中国现代城市规划历史研究(1949-1965)》,[学位论文],武汉理工大学图书馆,2006年。
    
    54华揽洪:《重建中国——城市规划三十年(1949-1979)》,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年版,第32页。
    55参见黄立:《中国现代城市规划历史研究(1949-1965)》,[学位论文],武汉理工大学图书馆,2006年。
    56参见孙平主编:《上海城市规划志》,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9年版,第89-90页。
    57参见孙平主编:《上海城市规划志》,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9年版,第90-92页。
    58参见孙平主编:《上海城市规划志》,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9年版,第92-94页。
    59参见孙平主编:《上海城市规划志》,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9年版,第95页。
    60汪德华:《中国城市规划史纲》,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62页。
    61参见黄富厢:《上海城市规划实施的回顾与展望》,载《城市规划》1999年第12期;孙平主编:《上海城市规划志》,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9年版,第95页。
    62参见黄立:《中国现代城市规划历史研究(1949-1965)》,[学位论文],武汉理工大学,2006。
    63参见张一雷主编:《普陀区志》,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4年版,第577-588页。
    64参见上海住宅建设志编纂委员会编:《上海住宅建设志》,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8年版,第142页。
    65参见上海住宅建设志编纂委员会编:《上海住宅建设志》,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8年版,第144页。
    66参见上海住宅建设志编纂委员会编:《上海住宅建设志》,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8年版,第148页。
    67参见上海住宅建设志编纂委员会编:《上海住宅建设志》,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8年版,第151-154页。
    68上海住宅建设志编纂委员会编:《上海住宅建设志》,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8年版,第318页。
    69参见张一雷主编:《普陀区志》,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4年版,第631页。
    70参见上海住宅建设志编纂委员会编:《上海住宅建设志》,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8年版,第150-155页。
    71参见上海住宅建设志编纂委员会编:《上海住宅建设志》,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8年版,第150-153页。
    72上海住宅建设志编纂委员会编:《上海住宅建设志》,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8年版,第150-153,320-321页。
    73上海住宅建设志编纂委员会编:《上海住宅建设志》,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8年版,第320-321页。
    74《周恩来关于聘请苏联专家进行建筑设计应注意的几个问题的指示》,载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二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年版,第7-8页。
    75参见国家建设委员会:《城市规划编制暂行办法》(1956),第7条,上海市档案馆B29-2-1036-68号档案。
    76参见国家建设委员会:《城市规划编制暂行办法》(1956),第28条,上海市档案馆B29-2-1036-68号档案。
    
    77汪德华:《中国城市规划史纲》,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69页。
    78上海市档案馆B246-2-929号档案。
    79参见《上海石油化工总厂筹建指挥部关于一期的建设项目和建成后的生产规模等情况和问题的汇报提纲》,上海市档案馆B246-2-929-37号档案。
    80参见《上海石油化工总厂筹建指挥部关于上海石油化工总厂筹建工作向国家计划委员会、国家建设委员会、轻工业部汇报的会议纪要》,上海市档案馆B134-15-211-15号档案。
    81石指(73)字第100号。
    82国家计划委员会文件(73)计计字404号(急件·机密),上海市档案馆B246-2-929-106号档案。
    83参见国家计划委员会文件(73)计计字404号(急件·机密),上海市档案馆B246-2-929-106号档案。
    84参见《上海铁路局革命委员会、上海石油化工总厂筹建指挥部关于建设上海石化总厂铁路支线的请示》(1973年8月14日》,上海市档案馆B246-2-930-66号档案。
    85参见《上海市城市建设局供应总站革命委员会关于金卫北门混凝土杂件生产场地建设方案及具体实施意见的函》(沪城革(73)第68号),上海市档案馆B257-2-774-107号档案。
    86参见孙平主编:《上海城市规划志》,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9年版,第206-207页。
    87参见[法]华揽洪:《重建中国——城市规划三十年(1949-1979)》,李颖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年版,第45-60页;汪德华:《中国城市规划史纲》,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81页。
    88陈云:《一九五一年财经工作要点》,载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二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年版,第197页。
    89参见赵士修:《我国城市规划两个春天的回忆》,载《五十年回眸——新中国的城市规划》,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第18页。
    90曹洪涛、储传亨主编:《当代中国的城市建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46-47页。
    91上海市档案馆B29-2-1036-68号档案。
    92上海住宅建设志编纂委员会编:《上海住宅建设志》,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8年版,142页。
    93参见《上海市规划建筑管理局关于曹阳、日辉新村住宅现状综合调查报告》(1957年5月25日),上海市档案馆A54-2-158-82号档案。
    94参见上海住宅建设志编纂委员会编:《上海住宅建设志》,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8年版,第291-292页。
    95参见《上海市规划建筑管理局关于曹阳、日辉新村住宅现状综合调查报告》(1957年5月25日),上海市档案馆A54-2-158-82号档案
    96张一雷主编:《普陀区志》,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4年版,第633-635页。
    
    97参见《上海市规划建筑管理局关于曹阳、日辉新村住宅现状综合调查报告》(1957年5月25日),上海市档案馆A54-2-158-82号档案;上海住宅建设志编纂委员会编:《上海住宅建设志》,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8年版,第295-296页。
    98参见《城市规划编制暂行办法》(1956)第7条规定,上海市档案馆B29-2-1036-68号档案。
    99参见上海市档案馆B29-2-1036-124号档案。
    100参见《城市规划编制暂行办法》(1956),第21条,上海市档案馆B29-2-1036-68号档案。
    101参见《城市规划编制暂行办法》(1956),第22条,上海市档案馆B29-2-1036-68号档案。
    102参见《城市规划编制暂行办法》(1956),第21条,上海市档案馆B29-2-1036-68号档案。
    103参见《城市规划编制暂行办法》(1956),第23条,上海市档案馆B29-2-1036-68号档案。
    104参见《城市规划编制暂行办法》(1956),第26条,上海市档案馆B29-2-1036-68号档案。
    105参见《城市规划编制暂行办法》(1956),第27条,上海市档案馆B29-2-1036-68号档案。
    106参见《城市规划编制暂行办法》(1956),第29条,上海市档案馆B29-2-1036-68号档案。
    107参见《城市规划编制暂行办法》(1956),第31条,上海市档案馆B29-2-1036-68号档案。
    108参见(56)建城孔字第659号,上海市人民委员会于1956年7月以(56)沪会字第2811号抄发上海市规划局,上海市档案馆B29-2-1036-41号档案。
    109上海市革命委员会《:关于筹建上海石油化工总厂的请示报告(》1972年12月16日),上海市档案馆B246-2-930号档案。
    110上海市革命委员会《:关于筹建上海石油化工总厂的请示报告(》1972年12月16日),上海市档案馆B246-2-930号档案。
    111参见《上海市革命委员会工业交通组关于上海石油化工总厂原油码头选址方案的汇报提纲》(1973年10月8日),上海市档案馆B246-2-929-113号档案;《上海石油化工总厂筹建指挥部关于上海石油化工总厂在陈山脚下建造油码头的意见》(1973年),上海市档案馆B246-2-929-74号档案。
    112参见《交通部第四铁路工程局一总队第十六勘设队关于金山卫铁路支线方案的汇报提纲(》1973年7月9日),上海市档案馆B246-2-929-63号档案。
    113《上海石油化工总厂筹建指挥部、上海市城建局革命委员会发送金山卫居住区近期规划图的通知》,沪城革(73)第218号,上海市档案馆B257-2-774-56号档案。
    114石指(73)字第82号,上海市档案馆B257-2-774-38号档案。
    115《上海市城市建设局革命委员会关于生活区下水道工程提前施工的几点设计原则的报告》(1973年9月10日),上海市档案馆B257-2-774-79号档案。
    116参见《上海市革命委员会工业交通组关于上海金山卫南门内河装卸区设计、建设原则的意见》(1973年12月7日),上海市档案馆B109-4-325-234号档案;《上海市交通运输局革命委员会关于转发上海市革命委员会工业交通组<关于对金山卫南门内河装卸区设计、建设原则的意见>的通知》(1973年12月29日),上海市档案馆B154-6-237-72号档案。
    117《城市规划编制和审批办法》(1980),第4条。
    118《城市规划编制和审批办法》(1980),第12条。
    119《城市规划编制和审批办法》(1980),第13条。
    120参见汪利娜:《中国城市土地产权制度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第104页。
    121 [美]H.登姆塞茨:《一个研究所有制的框架》,载《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产权学派与新制度学派译文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92页。
    122新制度经济学注重研究的一种侵权行为,主要是指某种对物质实际控制和占有的权力因产权制度而扩展到侵占所有权的地步,并对社会经济行为产生真正的影响。参见汪利娜:《中国城市土地产权制度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第11-12页。
    
    124梁思成陈占祥等著:《梁陈方案与北京》,王瑞智编,辽宁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66-67页。
    125参见汪德华:《中国城市规划史纲》,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69页。
    126《报普遍单位不执行设计预算请予纠正由》,(58)六设经字第00036号,上海市档案馆B112-4-217-8号档案。
    127档案中文末的发文年份是1957年,但根据其文号以及其回应的一机部设计总局第六设计分局来文的时间,其发文年份应为1958年。
    128上海市建设委员会《关于<在国家尚未改变编制建设预算的规定时仍按设计机构编制的预算签订承包合同的通知>》,(58)沪建技字第054号,上海市档案馆B112-4-217-8号档案。
    129参见上海市基本建设委员会《关于漕溪北路高层住宅旁设置点心店问题的批复》(1980年8月20日),沪建(80)第743号,上海市档案馆B289-2-270-35号档案。
    130参见《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载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中国共产党十二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131参见汪德华:《中国城市规划史纲》,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70-271页。
    132《虹桥第26号地块的突破——见证新中国首次向国际投资者有偿转让土地使用权》,载《解放日报》2008年10月16日,第1版。
    133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是指土地使用权受让人为获得土地使用权而支付给政府的金额,土地使用金是指土地使用权受让人因使用土地而按年份支付给政府的金额,参见《上海市土地使用权有偿转让办法》(1987),第2条,第2款。
    134《上海市土地使用权有偿转让办法》(1987),第13条。
    135《上海市土地使用权有偿转让办法》(1987),第15条。
    136《上海市土地使用权有偿转让办法》(1987)。
    137沪府[1984]32号。
    140参见《建设部关于统一实行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通知》(1990年2月23日)。
    141《城市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转让规划管理办法》(1992),第5条。控制性详细规划这一规划形式刚刚在1991年《城市规划编制办法》中成为法定规划,而虹桥新区详细规划则被认为是国内最早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参见汪德华:《中国城市规划史纲》,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58页。
    142参见《建设部关于加强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规划管理工作的通知》(建规[2002]270号)。
    143参见《城市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转让规划管理办法》(1992),第4条。
    144从经济学角度对规划制度变革的描述和评析,参见李昕:《中国城市规划制度化历史发展的内在逻辑——关于中国城市规划制度发展史的思考》,载《城市规划学刊》2005年第2期。
    14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令(第39号)》。
    146参见《上海市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公告(2004年第3号)》(沪房地资用[2004]554号)。
    147《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5),第3条。
    148参见孙平主编:《上海城市规划志》,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9年版,第442-443页。
    149参见孙平主编:《上海城市规划志》,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9年版,第442-443页。
    150参见汪德华:《中国城市规划史纲》,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58页。
    151参见夏南凯、田宝江编:《控制性详细规划》,同济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8页。
    152参见《上海市虹桥经济技术开发区第26号地块之土地使用权有偿出让合同》,上海市土地使用制度领导小组办公室、上海市统计局编:《’89上海市房地产市场》,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190-197页。
    153该条件的文本参见上海市土地使用制度领导小组办公室、上海市统计局编:《’89上海市房地产市场》,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190-197页。
    154《虹桥第26号地块土地使用权出让和使用条件》,载上海市土地使用制度领导小组办公室、上海市统计局编:《’89上海市房地产市场》,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191-193页。
    155参见《虹桥第26号地块土地使用权出让和使用条件》,载上海市土地使用制度领导小组办公室、上海市统计局编:《’89上海市房地产市场》,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191-193页。
    156参见《上海市虹桥经济技术开发区第26号地块之建设项目方案设计、施工图设计及申请建筑执照的手续》,载上海市土地使用制度领导小组办公室、上海市统计局编:《’89上海市房地产市场》,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209页。
    157例如,深圳市1986年华侨城第一期发展区规划,参见王富海:《从规划体系到规划制度——深圳城市规划历程剖析》,载《城市规划》2000年第1期。
    158参见殷成志:《我国法定图则的实践分析与发展方向》,载《城市问题》2003年第4期。关于zoning的内涵及其运作体制的介绍,参见约翰·M·利维:《现代城市规划》,孙景秋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Robert C. Ellickson, Vicki L. Been,Land Use Controls:Cases and Materials, CITIC Publishing House,Second Edition(2003)。
    159夏南凯、田宝江编:《控制性详细规划》,同济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3页。
    160参见《城市规划法》(1989),第18条。
    161参见《城市规划法》(1989),第20条。
    162参见陈荣:《城市规划控制层次论》,载《城市规划》1997年第3期;相秉军:《控规的尴尬》,载《规划师》1999年2期。
    163参见陈荣:《城市规划控制层次论》,载《城市规划》1997年第3期;郭素君:《深圳法定图则与控规的的历程回顾与比较》,载《江苏城市规划》2006年第10期。
    166参见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1991),第23条。
    167参见《建设部关于加强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规划管理工作的通知》(建规[2002]270号)。
    168建设部《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暂行规定》(2002),第7条。
    169建设部令第146号。
    170详细规定参见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5),第41条。
    171参见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5),第42条。
    172规划学者往往会从应然的角度讨论控制指标的构成,参见孙晖、梁江:《控制性详细规划应当控制什么——美国地方规划法规的启示》,载《城市规划》2000年第5期。
    173参见《深圳市城市规划条例》(2001),第6条;《深圳市法定图则编制技术规定》(2003),1.2。
    174参见《深圳市法定图则编制技术规定》(2003),3.2.9。
    175《深圳市城市规划条例》(2001),第80条。
    176详细的分析,参见陈越峰:《我国城市规划的法律性质分析——以深圳市法定图则为例》,[学位论文],华东政法大学图书馆,2007年。
     177孙施文:《<城乡规划法>与依法行政》,载《城市规划》2008年第1期。
    178《政务院财政经济委员会关于做一九五一年基本建设计划的指示》,载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二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年版,第21页。
    179陈云:《一九五一年财经工作要点》,载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二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年版,第202页。
    180参见汪利娜:《中国城市土地产权制度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第47、49、53页。
    181《城市郊区土地改革条例》,载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一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年版,第459-463页。
    182参见王卫国:《中国土地权利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57-58页。
    183王卫国:《中国土地权利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66页。
    184王卫国:《中国土地权利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154-155页。
    185参见《中共中央关于建立计划机构的通知》(1953年2月13日),载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四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62页。
    186参见魏娜:《我国<城市规划法>的产生原因研究》,[学位论文],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2008。
    187参见《中共中央关于城市建设中几个问题的指示》(1953年9月4日),载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四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338-340页。
    188参见魏娜:《我国<城市规划法>的产生原因研究》,[学位论文],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2008。
    189参见《中共中央关于城市建设中几个问题的指示》(1953年9月4日),载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四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338-340页。
    190曹洪涛、储传亨主编:《当代中国的城市建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150页。
    191参见魏娜:《我国<城市规划法>的产生原因研究》,[学位论文],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2008。
    192参见陈秉钊:《当代城市规划导论》,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年版,第4页。
    193上海市档案馆B29-2-1036-217号档案。
    194参见上海住宅建设志编纂委员会编:《上海住宅建设志》,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8年版,第326-327页。
    195参见上海市档案馆B246-2-930号档案;徐金华主编:《上海石油化工总厂志》,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5年版,第704-705页。
    196参见上海市档案馆B246-2-930号档案。
    197参见《上海市革命委员会工业交通组关于上海石油化工总厂筹建指挥部目前工作情况的报告》,上海市档案馆B246-2-930-115号档案。
    198上海市档案馆B246-2-930号档案。
    199《中财委党组关于迅速准备基本建设的指示》,载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三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405-406页。
    200上海住宅建设志编纂委员会编:《上海住宅建设志》,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8年版,第318-319页。
    201徐金华主编:《上海石油化工总厂志》,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5年版,第61页。
    202参见徐金华主编:《上海石油化工总厂志》,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5年版,第735-739页。
    203徐金华主编:《上海石油化工总厂志》,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5年版,第739-742页。
    208参见《毛泽东对中共中央西南局<关于城市工作会议报告>的复示》(附件:《西南局关于城市工作会议报告》),载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二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年版,第15页。
    209张一雷主编:《普陀区志》,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4年版,第630页。
    210陈云:《一九五一年财经工作要点》,载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二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年版,第190页。
    211上海住宅建设志编纂委员会编:《上海住宅建设志》,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8年版,第142页。
    212参见上海市计划委员会编:《上海市计划报告集》,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内部资料准印证(98)第056号,第580-581页。(上海市图书馆藏书,索书号:F127.51/2335-1)
    213上海市计划委员会编:《上海市计划报告集》,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内部资料准印证(98)第056号,第582页。(上海市图书馆藏书,索书号:F127.51/2335-1)
    214《中共上海市委公用事业办公室关于改善上海市简屋棚户居住条件的报告》(1959年11月4日),上海市档案馆A60-1-25-7号档案。
    215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的报告》,载《毛泽东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2版,第1427页。
    216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的报告》,载《毛泽东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2版,第1427-1428页。
    217参见周恩来:《当前财经形势和新中国经济的几种关系》,载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一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年版,第78-79页。
    218《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决议要点》,载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二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年版,第41页。
    219参见刘少奇:《国家的工业化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载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一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年版,第530-531页。
    220参见武力:《1949年以来中国共产党关于工业化道路的认识演进》,载《党的文献》2004年第2期。
    221参见华揽洪:《重建中国——城市规划三十年(1949-1979)》,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年版,第30-32页。
    222参见陈夕:《156项工程与中国工业的现代化》,载《党的文献》1999年第5期。
    223参见汪德华:《中国城市规划史纲》,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61页。
    224参见《政务院财政经济委员会关于改进与加强基本建设计划工作的指示》,载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二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年版,第388页。
    225参见《政务院财政经济委员会关于做一九五一年基本建设计划的指示》,载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二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年版,第20页。
    226《中财委党组关于迅速准备基本建设的指示》,载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三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400-401页。
    227《中共中央关于编制一九五三年计划及五年建设计划纲要的指示》,载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三册),中央文献出版社年版,第448页。
    228《中共中央关于编制一九五三年计划及五年建设计划纲要的指示》,载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三册),中央文献出版社年版,第449-450页。
    229上海市档案馆B29-2-1036-68号档案。
    230《上海市革命委员会工业交通组关于国家计委李人俊同志的几点意见的报告》,上海市档案馆B246-2-929-86号档案;《上海市革命委员会工业交通组关于国家计委审查上海石化总厂设计任务书情况的汇报》,上海市档案馆B246-2-929-90号档案。
    231参见《上海市革命委员会工业交通组关于国家计委审查上海石化总厂设计任务书情况的汇报》,上海市档案馆B246-2-929-90号档案。
    232徐金华主编:《上海石油化工总厂志》,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5年版,第735-739页。
    233参见《交通部第四铁路工程局一总队第十六勘设队关于金山卫铁路支线方案的汇报提纲(》1973年7月9日),上海市档案馆B246-2-929-63号档案。
    234参见[美]昂格尔:《现代社会中的法律》,吴玉章、周汉华译,译林出版社2001年版,第222-226页。
    235参见《中财委党组关于迅速准备基本建设的指示》,载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三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451-452页。
    236参见上海住宅建设志编纂委员会编:《上海住宅建设志》,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8年版,第145页。
    237参见上海住宅建设志编纂委员会编:《上海住宅建设志》,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8年版,第147页。
    238参见张一雷主编:《普陀区志》,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4年版,第235页。
    239石指(73)字第100号。
    240国家计划委员会文件(73)计计字404号,上海市档案馆B246-2-929-106号档案。
    241参见《上海市革命委员会工业交通组关于国家计委审查上海石化总厂设计任务书情况的汇报》,上海市档案馆B246-2-929-90号档案。
    242参见《上海市化学工业局革命委员会关于上海石油化工总厂建设中几个问题的反映报告》(1973年8月16日),上海市档案馆B246-2-929-80号档案。
    243《上海石油化工总厂筹建指挥部<情况简报>第二十五期》,上海市档案馆B246-2-929号档案。
    244《上海石油化工总厂筹建指挥部<情况简报>第二十六期——指挥部召开会议,传达赴京汇报情况并讨论总图》(1973年9月24日),上海市档案馆B246-2-929号档案。
    245参见《上海石油化工总厂筹建指挥部关于上海石油化工总厂在陈山脚下建造油码头的意见》,上海市档案馆B246-2-929-74号档案。
    246《上海市革命委员会外事组外事简报》(第323期)——日本乙烯、高压聚乙烯、聚乙烯醇装置设计会谈人员在沪会谈情况(1973年10月5日),上海市档案馆B246-2-929-108号档案;《上海石油化工总厂筹建指挥部关于国内工程技术人员审查乙烯装置初步设计情况的汇报》(1973年9月10日),上海市档案馆B246-2-930-98号档案。
    247参见《上海市革命委员会工业交通组关于金山地面下沉问题的报告》(1973年12月3日),上海市档案馆B246-2-929-130号档案。
    248参见《上海市革命委员会工业交通组关于金山地质土壤耐压力低影响装置的意见》(1973年11月26日),上海市档案馆B246-2-929-129号档案。
    249参见《上海市革命委员会工业交通组关于金山地面下沉问题的报告》(1973年12月3日),上海市档案馆B246-2-929-130号档案。
    250《上海市革命委员会工业交通组关于金山滩地情况的报告(》1973年12月3日),上海市档案馆B246-2-929-132号档案。
    251上海市革命委员会工业交通组关于与日方会议的几个问题的报告,1973年12月3日,上海市档案馆B246-2-929-134号档案。
    252上海市革命委员会工业交通组关于工程地质条件概况的报告,上海市档案馆B246-2-929-141号档案。
    253上海市革命委员会工业交通组关于地质情况的报告,1973年12月3日,上海市档案馆B246-2-929-143号档案。
    254上海市革命委员会工业交通组关于金山卫地质情况的汇报提纲(草稿),1973年12月9日,上海市档案馆B246-2-929-148号档案。
    255袁雅康:《忆三山赞尖兵》,载上海岩土网,http://www.shgeo.com/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935,最后访问时间:2010年1月10日。256
    257参见严薇:《城市规划管理运行机制研究》,中国建设工业出版社2006年版,第56页;相秉军:《控规的尴尬》,载《规划师》1999年2期。
    258参见沪府[1984]32号;孙平主编:《上海城市规划志》,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9年版,第440-443页。
    259参见《城市规划编制审批暂行办法》(1980),第2条。
    260参见《城市规划编制审批暂行办法》(1980),第14条。
    261参见《城市规划编制审批暂行办法》(1980),第14条。
    262参见《城市规划编制审批暂行办法》(1980),第17条。
    263参见《城市规划条例》(1984),第13条。
    264参见《城市规划条例》(1984),第19条。
    265参见《城市规划条例》(1984),第23条。
    266参见《城市规划法》(1989),第12条。
    267参见《城市规划法》(1989),第21条。
    268参见《城市规划法》(1989),第21条。
    269参见《城市规划法》(1989),第21条。
    270参见《城市规划法》(1989),第22条。
    271参见《城市规划法》(1989),第30、31、32、33条。
    272参见《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5),第11条。
    273参见《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5),第17条。
    274参见《城乡规划法》(2008),第14条。
    275参见《城乡规划法》(2008),第19条。
    276参见《城乡规划法》(2008),第20条。
    277参见《城乡规划法》(2008),第5条。
    278参见《城乡规划法》(2008),第34条。
    279《城乡规划法》(2008),第47条。
    280《城乡规划法》(2008),第48条。
    281《城乡规划法》(2008),第51条。
    282《城乡规划法》(2008),第57条。
    283参见《城乡规划法》(2008),第36、37、38、40、41、43、44条。
    284参见谭文锋:《城市规划法律制度冲突研究》,[学位论文],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2008年。
    285参见王军:《采访本上的城市》,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年版。
    286参见施源、陈贞:《关于行政区经济格局下地方规划行为的思考》,载《规划评论》2004年第5期。
    287参见许瑞生:《现行城市规划制度的思考——以广东省近年规划实践为例》,载《城市规划汇刊》1999年第2期。
    288参见高进田:《可持续发展理念下的城市土地利用合理调控》,载《中国发展》2003年第2期;王卫国:《中国土地权利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154-155页。
    289参见《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载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中国共产党十二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290参见王卫国:《中国土地权利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155页。
    291参见吴佳、张京祥:《治道变革视野中的中国城市规划转型》,载《城市发展研究》2006年第2期。
    292参见天津市城乡规划设计院:《控制性详细规划初探》,载《城市》1990年第3期。
    293参见王富海:《从规划体系到规划制度——深圳城市规划历程剖析》,载《城市规划》2000年第1期。
    294参见孙施文:《中国城市规划的发展》,载《城市规划汇刊》,1999年第5期。
    295参见孙平主编:《上海城市规划志》,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9年版,第443-444页。
    296参见孙施文:《城市规划不能承受之重——城市规划的价值观之辩》,载《城市规划学刊》2006年第1期。
    297参见戴小平、陈红春:《城市规划的制度作用与制度创新》,载《城市规划》2001年第2期。
    298参见吴佳、张京祥:《治道变革视野中的中国城市规划转型》,载《城市发展研究》2006年第2期。
    299 [美]哈耶克:《自由秩序原理》,邓正来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年版,第115-116页。对进行引用的论文,参见孙施文:《中国城市规划的发展》,载《城市规划汇刊》1999年第5期。
    300参见孙施文:《城市规划不能承受之重——城市规划的价值观之辩》,载《城市规划学刊》2006年第1期。
    301关于美国的Bonus zoning, planning unit development,transfer development right, See Robert C. Ellickson, Vicki L. Been,Land Use Controls:Cases and Materials, CITIC Publishing House,Second Edition(2003);我国上海也有容积率奖励的规定;我国讨论开发权转让的文献,参见沙文韬:《中国土地开发权制度研究》,[学位论文],华东政法大学图书馆,2008年。
    302江平:《国家与社会关系的转变——论中国现今法律观念之变化》,载《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法律发展》,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第31页。
    303唐敏:《走向有效的规划控制和引导之路——对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反思与展望》,载《城市规划》2006年第1期。
    304参见王富海:《从规划体系到规划制度——深圳城市规划历程剖析》,载《城市规划》2000年第1期。
    305参见陈越峰:《我国城市规划的法律性质分析——以深圳市法定图则为例》,[学位论文],华东政法大学图书馆,2007年。
    306参见上海市土地使用制度领导小组办公室、上海市统计局编:《’89上海市房地产市场》,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137页;崔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土地制度演变及发展趋势》,载《上海房地》2008年第4期。
    307参见上海市土地使用制度领导小组办公室、上海市统计局编:《’89上海市房地产市场》,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137页;崔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土地制度演变及发展趋势》,载《上海房地》2008年第4期。
    308参见上海市土地使用制度领导小组办公室、上海市统计局编:《’89上海市房地产市场》,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137页;崔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土地制度演变及发展趋势》,载《上海房地》2008年第4期。
    309《历史的镜头:上海市虹桥经济技术开发区》,载《文汇报》2005年12月5日。
    310参见上海市土地使用制度领导小组办公室、上海市统计局编:《’89上海市房地产市场》,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140页。
    311王云帆、席罗曦:《两月出让土地400万平米上海三大集团分食最后晚餐》,载《21世纪经济报道》2003年1月20日。
    312上海市土地使用制度领导小组办公室、上海市统计局编:《’89上海市房地产市场》,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141页。
    313参见上海市土地使用制度领导小组办公室、上海市统计局编:《’89上海市房地产市场》,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142页。
    314参见孙平主编:《上海城市规划志》,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9年版,第444-446页。
    315参见上海市房屋土地资源管理局、上海市统计局编:《上海市房地产市场-2003》,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年版,第10页。
    316参见上海市房屋土地资源管理局、上海市统计局编:《上海市房地产市场-2003》,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年版,第11页。
    317罗宾·汤普森:《管理中国城市的增长》,北京城市规划国际研讨会,2004年。
    318孙施文:《中国城市规划的发展》,载《城市规划汇刊》,1999年第5期。
    319参见孙施文:《中国城市规划的发展》,载《城市规划汇刊》,1999年第5期。
    320参见孙施文:《中国城市规划的发展》,载《城市规划汇刊》,1999年第5期;关于区划和地产价值的关系,详细的分析See David C. Ling, Wayne R. Archer, Real Estate Principles:A Value Approach,McGrow-Hill/Irwin(2005), pp.138-139.
    
    321参见孙施文:《城市规划不能承受之重——城市规划的价值观之辩》,载《城市规划学刊》2006年第1期。
    322参见王富海:《从规划体系到规划制度——深圳城市规划历程剖析》,载《城市规划》2000年第1期。
    323参见孙施文:《城市规划不能承受之重——城市规划的价值观之辩》,载《城市规划学刊》2006年第1期。
    
    324参见王富海:《从规划体系到规划制度——深圳城市规划历程剖析》,载《城市规划》2000年第1期。
    325参见朱芒:《依法行政:应依何法行政》,载《法学》1999年第11期。
    326《城市规划编制办法》(1991),第4条。
    327《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5),第11条。
    328《城乡规划法》(2008),第19条。
    329《城市规划法》(1989),第21条。
    330《城乡规划法》(2008),第19条。
    331参见李子彬:《法定图则规划体制的探索与实践》,载《中外房地产导报》2000年第8期。
    332参见陈荣:《城市规划控制层次论》,载《城市规划》1997年第3期。
    
    333相秉军:《控规的尴尬》,载《规划师》1999年2期。
    334参见《城乡规划法》(2008),第26条、46条、47条、48条。
    340关于我国城市规划中公众参与制度的规范内涵和实然状态,参见陈振宇:《城市规划中的公众参与程序研究》,法律出版社2009年版。
    341笔者在深圳进行调研时,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Z女士对法定图则形成的背景和动因进行了上述分析。
    342笔者在深圳进行调研时,深圳市规划局L先生及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Z女士都提到了上述问题。
    343参见李子彬:《法定图则规划体制的探索与实践》,载《中外房地产导报》2000年第8期。
    344参见周丽亚:《对法定图则制度公平性的思考》,载《规划评论》2003年第5期。
    345参见王富海:《以WTO原则对法定图则制度进行再认识》,载《城市规划》2002年第6期。
    346参见陈越峰:《我国城市规划的法律性质分析——以深圳市法定图则为例》,[学位论文],华东政法大学图书馆,2007年。
    347参见孙施文:《<城乡规划法>与依法行政》,载《城市规划》2008年第1期。
    348《城乡规划法》(2008),第26条。
    349《城乡规划法》(2008),第7条。
    350《城乡规划法》(2008),第48条。
    351自2004年以来的全国法院司法统计中,城建和资源类行政案件在所有行政案件中始终排前两位,占案件总数的40%以上。参见《最高人民法院公报》2005年第3期、2006年第3期、2007年第3期、2008年第3期、2009年第3期。另据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庭副庭长杨临萍法官2009年2月25日在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的报告,在2008年全国法院审理的行政案件中,案件量排前三位的是规划、土地、拆迁行政案件,达到案件总数的70%。
    352例如,近几年来,上海市民开始关注房产的公共设施配套,如学校、银行、菜场等。同时,房产投资的出现使得公众对知情权越来越关注,不断出现要求了解规划内容的案件。此后,又出现以参与管理为目的的动向。参见叶森:《政府为什么需要公众参与?》,载《上海交通大学法学院区域?都市法制研究中心学术活动简报》第2期。
    353参见施源、陈贞:《关于行政区经济格局下地方政府规划行为的思考》,载《规划评论》2004年第5期。
    354 Sherry R. Arnstein, A ladder of citizen participation, 35JAPA216(1969)。
    355参见周丽亚、林晨:《深圳城市规划中的公众参与》,载《规划师》2005年第5期。
    375参见高进田:《可持续发展理念下的城市土地利用合理调控》,载《中国发展》2003年第2期。
    376郭素君:《由深圳规划委员会思索我国规划决策体制变革》,载《城市规划》2009年第3期。
    377详细的资料和阐述,参见华揽洪:《重建中国——城市规划三十年》,李颖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年版;王军:《城记》,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年版。
    378参见崔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土地制度演变及发展趋势》,载《上海房地》2008年第4期;在更早的1979年颁布的《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和1980年7月的《国务院关于实行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建设用地的暂行规定》,即已开始明确对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建设用地实行有偿使用制度,参见上海市土地使用制度领导小组办公室、上海市统计局编:《’89上海市房地产市场》,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137页。
    379参见上海市土地使用制度领导小组办公室、上海市统计局编:《’89上海市房地产市场》,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141页。
    380这里所谓的利益,除了一般意义上现代国家在政策层面上的追求之外,在我国还包括行政机关代行国有土地所有权而追求的土地财产价值和政府财政开支需求下的税收收入。参见朱芒:《论我国目前公众参与的制度空间——以城市规划听证会为对象的粗略分析》,载《中国法学》2004年第3期。
    381参见[日]佐藤岩夫:《德国城市的‘法化’和居民的自律——现代法化现象的一个断面》,朱芒译(译稿未刊),载《社会科学研究》第45卷第4号(1994年)。
    382深府[1999]129号文。
    383《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调整深圳市城市规划委员会的通知》,深府[2000]164号。根据章程规定,此后也应有调整,但未能查阅到有关文件。
    384《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调整深圳市城市规划委员会的通知》,深府[2000]164号。
    
    385《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调整深圳市城市规划委员会的通知》,深府[2000]164号。
    386《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调整深圳市城市规划委员会的通知》,深府[2000]164号。
    389匡家在:《土地出让金制度变迁与地方政府行为》,载《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9年第2期。
    431参见王炜:《城市规划督察试点工作启动——建设部派出城市规划督察员》,载《人民日报》2006年11月14日,第006版。
    432参见《城乡规划督察工作法律基础研究课题》部派规划督察员问卷调查——派驻西安市规划督察员王朝晖答卷。本文使用的规划督察员问卷调查答卷、工作总结等资料来源于建设部委托课题:《城乡规划督察工作法律基础研究》,蒙华东师范大学法律系凌维慈博士惠赐,特此致以诚挚谢意。下文不再一一说明。
    433参见仇保兴:《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第三批城乡规划督察员派遣仪式上的讲话》,载《中国勘察设计》2008年第11期。
    434建稽[2008]92号。
    435为了行文统一和叙述简洁,除直接引用外,本文对“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仍沿用简称为“建设部”。
    
    436参见《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乡规划督察员管理暂行办法》(2008),第9、16、21、22条。
    437财行[2006]313号。
    438参见李明:《中英规划督察制度比较研究》,载《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2008年。
    439中央编办复字[2004]134号。
    440国人部函[2005]64号。
    441《关于成立建设部稽查办公室的通知》(建人[2005]117号)。
    442参见《关于印发部<稽查办王早生和刘春生同志在部派城乡规划督察员座谈会上讲话>的函》,附件1:《王早生同志在城乡规划督察员座谈会上的讲话》。
    443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陈幽泓教授持这一观点,参见王伟民:《建设部派驻专员督察六城市规划》,载《中国房地产报》2006年9月18日,第001版。
    444李明:《中英规划督察制度比较研究》,载《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2008年。
    445参见张玉玲:《建设部正式实施城市规划督察员制度》载《中国改革报》2006年11月20日,第001版。
    446参见《深圳市王荣代市长会见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乡规划督察员》,载建设部稽查办公室官方网页,http://jcb.mohurd.gov.cn/gzdt/200910/t20091015_195892.htm,最后访问时间:2010年1月20日。
    447参见刘运琦:《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驻石家庄太原呼和浩特城乡规划督察组2008年度工作总结报告》。
    448国发[2002]13号。
    449国办发[2006]12号。
    450《建设部关于开展派出城市规划督察员试点工作的通知》(建稽[2006]187号)。
    451关于行政规定的内涵,朱芒:《论行政规定的性质——从行政规范体系角度的定位》,载《中国法学》2003年第1期。
    452参见王伟民:《建设部构建“规划反腐”新制度》,载《中国房地产报》2007年4月23日,第A02版。
    453参见《进一步完善城乡规划督察员制度——稽查办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调研报告之四》,载建设部稽查办公室官方网页,http://jcb.mohurd.gov.cn/dcyj/200812/t20081202_182388.htm,最后访问时间:2010年1月20日。
    454参见张海龙、苏自立:《城乡规划督察员体制探析》,载《城乡规划》2008年第6期。
    455参见《关于印发<建设部稽查办公室2007年工作要点>的通知》(建稽综函[2007]5号)。
    456参见《进一步完善城乡规划督察员制度——稽查办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调研报告之四》,载建设部稽查办公室官方网页,http://jcb.mohurd.gov.cn/dcyj/200812/t20081202_182388.htm,最后访问时间:2010年1月20日。
    457参见张玉玲:《12个城市又将有城市规划督察员》,载《光明日报》,2007年9月23日,第005版;谢然浩:《建设部派出第二批城市规划督察员城市规划督察员试点扩大到18城市》,载《经济日报》2007年9月22日,第002版。
    458参见《深圳市王荣代市长会见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乡规划督察员》,载建设部稽查办公室官方网页,http://jcb.mohurd.gov.cn/gzdt/200910/t20091015_195892.htm,最后访问时间:2010年1月20日。
    459参见丁有忠:《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驻广州深圳城乡规划督察组2008年度工作总结报告》。
    460参见江厥中:《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驻昆明贵阳城乡规划督察组2008年度工作总结报告》。
    461参见仇保兴:《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第三批城乡规划督察员派遣仪式上的讲话》,载《中国勘察设计》2008年第11期。
    462参见仇保兴:《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第四批城乡规划督察员培训暨派遣会上的讲话》,载建设部官方网页,http://www.mohurd.gov.cn/ldjh/jsbfld/200907/t20090709_192256.htm,最后访问时间:2010年1月20日。
    
    463参见郑旭:《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驻郑州西安城乡规划督察组2008年度工作总结报告》。
    464参见金玉仑:《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驻沈阳大连城乡规划督察组2008年度工作总结报告》。
    465参见姬崇德:《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驻兰州西宁组城乡规划督察组2008年度工作总结报告》。
    466参见姬崇德:《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驻兰州西宁组城乡规划督察组2008年度工作总结报告》。
    467参见派驻杭州市规划督察员戴季浩问卷调查答卷。
    468参见刘运琦:《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驻石家庄太原呼和浩特城乡规划督察组2008年度工作总结报告》。
    469派驻济南市规划督察组问卷调查答卷。
    470郭作富:《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驻哈尔滨长春城乡规划督察组2008年度工作总结报告》。
    471参见金玉仑:《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驻沈阳大连城乡规划督察组2008年度工作总结报告》。
    472派驻苏州市规划督察员问卷调查答卷。
    473《建设部启动城乡规划督察试点工作》,载《城市规划通讯》2006年第18期。
    474仇保兴:《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第三批城乡规划督察员派遣仪式上的讲话》,载《中国勘察设计》2008年第11期。
    475《建设部关于开展派出城市规划督察员试点工作的通知》(建稽[2006]187号)。
    476例如,中共云南省委常委、昆明市委书记仇和称:“建设部督察员既是领导又是专家……”,参见江厥中:《强化城乡规划执行力度推进城乡规划督察制度——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第三批城乡规划督察员工作例会昆明贵阳组2008年工作总结》。
    477《关于请协助推荐城乡规划督察员候选人的函》(建办稽函[2009]175号),附件1。
    478《进一步完善城乡规划督察员制度——稽查办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调研报告之四》,http://jcb.mohurd.gov.cn/dcyj/200812/t20081202_182388.htm,最后访问时间:2010年1月20日。
    479参见张玉玲:《12个城市又将有城市规划督察员》,载《光明日报》,2007年9月23日,第005版;谢然浩:《建设部派出第二批城市规划督察员城市规划督察员试点扩大到18城市》,载《经济日报》2007年9月22日,第002版。
    480参见仇保兴:《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第三批城乡规划督察员派遣仪式上的讲话》,载《中国勘察设计》2008年第11期。
    481参见仇保兴:《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第三批城乡规划督察员派遣仪式上的讲话》,载《中国勘察设计》2008年第11期。
    482参见仇保兴:《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第三批城乡规划督察员派遣仪式上的讲话》,载《中国勘察设计》2008年第11期。
    483参见刘运琦:《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驻石家庄太原呼和浩特城乡规划督察组2008年度工作总结报告》。
    484参见仇保兴:《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第三批城乡规划督察员派遣仪式上的讲话》,载《中国勘察设计》2008年第11期。
    485建稽[2006]187号。
    486《关于请协助推荐城乡规划督察员候选人的函》(建办稽函[2009]175号),附件1:《关于推荐城乡规划督察员人选工作的说明》。
    487参见仇保兴:《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第三批城乡规划督察员派遣仪式上的讲话》,载《中国勘察设计》2008年第11期。
    488《关于请协助推荐城乡规划督察员候选人的函》(建办稽函[2009]175号),附件1:《关于推荐城乡规划督察员人选工作的说明》。
    489参见仇保兴:《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第三批城乡规划督察员派遣仪式上的讲话》,载《中国勘察设计》2008年第11期。
    490参见王玉华、李根芽:《规划督察:切实维护城市公共利益》,载中国建设报2007年9月11日,第004版。
    491参见谢志平:《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驻南京杭州宁波城乡规划督察组2008年度工作总结报告》。
    492建规[2005]81号。
    493例如,《建设部关于开展派出城市规划督察员试点工作的通知》(建稽[2006]187号)、《建设部关于开展第二批派出城市规划督察员试点工作的通知》(建稽[2007]198号)。
    494参见张海龙、苏自立:《城乡规划督察员体制探析》,载《城乡规划》2008年第6期。
    495参见卢华翔、贺旺:《城乡规划督察员制度实践与探索》,载《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2008年。
    496参见张际达:《规划督察:强化事前监督确保规划权威》,载《中国建设报》2007年4月26日,第001版。
    497参见魏立华刘玉亭:《城乡规划的“执行阻滞”与规划督察》,载《城市规划》2009年第3期。
    
    498参见谢志平:《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驻南京杭州宁波城乡规划督察组2008年度工作总结报告》。
    499参见刘运琦:《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驻石家庄太原呼和浩特城乡规划督察组2008年度工作总结报告》。
    500参见戴永宁:《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驻苏州合肥城乡规划督察组2008年度工作总结报告》。
    501参见王宪宗:《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驻南宁桂林城乡规划督察组2008年度工作总结报告》。
    502戴永宁:《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驻苏州合肥城乡规划督察组2008年度工作总结报告》。
    503参见江厥中:《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驻昆明贵阳城乡规划督察组2008年度工作总结报告》。
    504参见王宪宗:《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驻南宁桂林城乡规划督察组2008年度工作总结报告》。
    505参见张际达:《规划督察为政府“加分”》,载《中国建设报》2007年5月10日,第001版。
    506参见《规划督察员试点范围将扩大》,载《城市规划通讯》2008年第9期。
    507参见《关于印发王早生同志在第四批部派城乡规划督察员培训暨派遣会上总结讲话的函》(建稽综函[2009]26号)。
    508参见谢志平:《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驻南京杭州宁波城乡规划督察组2008年度工作总结报告》。
    509《建设部关于开展派出城市规划督察员试点工作的通知》(建稽[2006]187号)。
    510建稽[2009]86号。
    511《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稽查办负责人就<城乡规划督察员工作规程>答记者问》,载建设部稽查办官方网页,http://jcb.mohurd.gov.cn/gzdt/200907/t20090709_192251.htm,最后访问时间:2010年1月20日。
    556参见[美]R.M.昂格尔:《现代社会中的法律》,吴玉章、周汉华译,译林出版社2001年版,第214-216页。
    565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年第2版,第1页。
    566罗福惠、何卓恩:《戊戌变法新论》,载《探索与争鸣》2008年第6期。
    567参见罗福惠、何卓恩:《戊戌变法新论》,载《探索与争鸣》2008年第6期。
    568参见罗福惠、何卓恩:《戊戌变法新论》,载《探索与争鸣》2008年第6期。
    569参见罗福惠、何卓恩:《戊戌变法新论》,载《探索与争鸣》2008年第6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