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正的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币币值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与人民币有关的问题也成为了国内经济学界研究的重点。实际汇率作为开放经济中的重要经济变量,影响了一国经济的外部均衡,其升降的因素也一直是学界关注的重点,实际汇率表示本国与外国实际产品的兑换比率,是实物与实物之间的交换关系,因此,对实际汇率与劳动生产率关系的考察,受到较多关注。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理论(BSH)正是在劳动生产率与实际汇率关系方面,一个极其重要和基础性的研究领域,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理论认为,处在赶超过程中的发展中国家会由于其可以贸易部门劳动生产率的增长而使本币升值,该理论对观察研究人民币实际汇率与经济发展具有潜在认识和政策意义。但该理论的假设较为严格,其中有一条假设假定本国与外国劳动力市场不存在分割,劳动可在两部门间自由套利,故长期来看两部门工资趋于相等,这一假设与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的现实非常不符,由于存在劳动力受教育水平不平衡、行业保护、信息不对称等诸多见于发展中国家的问题,劳动力的自由流动受到限制,劳动力市场也因此存在分割,为更好的反映中国的现实情况,本文修正了经典巴拉萨—萨缪尔森模型的一个假设,认为发展中国家非贸易部门与贸易部门的工资长期来看未必均等,.通过统计学两样本均值的检验,验证了新的假定,我们在新的假定下重新建立了模型,得出结论:本国非贸易部门与贸易部门的工资比影响实际汇率的变化,实际汇率与本国非贸易部门贸易部门工资比成负相关,随着非贸易部门与贸易部门差距的缩小本币升值。结论使我们深化了对实际汇率影响因素的认识:在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单纯的用巴拉萨—萨缪尔森假说来解释中国实际汇率的变化是不准确的,当改掉主要基于发达国家市场环境的一些假定时,会发现很多其他的因素也对实际汇率产生影响,实证研究也证明了这一点:在不考虑国外的情况下,本国非贸易部门与贸易部门的工资长期不相等,两者之比与实际汇率呈负相关。
     本文第一章是导论,由三个小节组成,第1节为文章研究背景及意义,指出人民币汇率一直以来是国内外政界、学术界以及公众关注的问题。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币币值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近年来以美国、欧盟及日本为主的一批国家不断要求人民币升值,向中国施加压力,人民币的走向再次被推向风口浪尖。长期以来旨在分析实际汇率与劳动生产率关系的经典理论,巴拉萨—萨缪尔森假说的假定较为苛刻,如果要与中国的现实情况相符,需要对假设作以改变。第2节分别介绍了国外、国内的研究现状,在研究现状中又对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作了区分,以便对其他学者关于实际汇率影响因素方面的研究成果更好的梳理、总结。第3节交代了论文的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本文主要有两点创新,(1)用统计学中检验两样本均值的方法,验证了无论是在95%还是90%的置信水平上,1978年—2006年中国国内非贸易部门与贸易部门的工资都不相等,即劳动力市场在两部门间存在分割,从而,明确指出巴拉萨—萨缪尔森模型的假定前提与中国现实不符。(2)根据本国非贸易部门与贸易部门工资不等的假定,重新建模,得出两部门工资比影响实际汇率的结论。
     论文第二章对巴拉萨—萨缪尔森理论作了详细介绍。首先阐明了该假说的由来,源自李嘉图1817年所著《政治经济学及其税赋原理》,其次,具体、详细的介绍了汇率决定的核心理论——购买力平价理论。购买力平价理论是卡塞尔在1922年出版的《1914年以后的货币和外汇》一书中提出的,该理论认为,货币的价值在于其具有的购买力,因此不同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取决于它们各自具有的购买力之比,而单位货币购买力是用物价水平的倒数来衡量的,因此也可以说汇率决定于两国物价水平之比。购买力平价理论通常可分为绝对购买力和相对购买力平价理论,就其本质而言,两者反映基本思想是一致的。而两者的区别在于:绝对购买力平价理论是一种静态分析,描述的是某一时点上汇率的决定,而相对购买力平价理论是一种动态分析,描述的是在两个时点间汇率的变动。再次,总结概括了巴拉萨—萨缪尔森理论的逻辑内涵。BSH效应的逻辑起点是:PPP成立的假设前提之一是国际商品市场套利机制,但该机制并不适用于非贸易品,所以一价定律对非贸易品不成立,而整体物价水平中包括非贸易品价格,那么PPP就不会成立,而整体物价水平中包括非贸易品价格,那么PPP就不会成立,相应地,实际汇率也会系统性地偏离1。在一国经济分为贸易品部门和非贸易品部门,且两部门都面临完全竞争市场;一价定律成立于贸易品部门;贸易品部门劳动生产率的增长快于非贸易品部门劳动生产率的增长,等一系列假设条件下,BSH效应强调贸易品部门劳动生产率增长在实际汇率决定中的作用,并认为两国贸易品部门劳动生产率的差异通过国内工资均等决定了两国非贸易品相对价格差异,由于非贸易品部门价格将进入整体物价水平核算,所以两国非贸易品相对价格之间的差异最终使得实际汇率对购买力平价产生偏离。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包括以下两个层次的含义:BSH效应的第一层含义,即使长期内一价定律成立于贸易品部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双边名义汇率和购买力平价下的实际汇率之间也会出现系统性偏差,即实际汇率会偏离1。从这个意义上讲,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可看成是对购买力平价理论的一个修正。BSH效应的第二层含义是,由于贸易品部门与非贸易品部门之间的劳动生产率差异是使实际汇率产生系统性偏差的原因,所以贸易品部门相对劳动生产率增长快的国家的实际汇率具有升值趋势。
     最后,给出了巴拉萨—萨缪尔森理论的经典模型及根据新假定修正后的理论模型。
     论文第三章是实证分析部分,首先,论文建立了计量模型,并对将使用的计量经济学研究方法作以介绍,其次,描述了数据的定义、处理情况,并使用统计学中检验两样本均值的方法对长期中非贸易部门与贸易部门工资是否相等作了检验,最后,使用单位根检验、协整分析等手段对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出两部门工资之比影响实际汇率变化的结论。
     论文最后一章是结论和政策建议,该部分文章首先对人民币升值的利弊加以比较分析,其次,总结描述了实证结果,并简要预测了未来的汇率走向,最后,根据中国的现实情况提出文章的政策建议。通过实证研究和分析,可得出如下结论:
     (1)通过检验本国非贸易部门与贸易部门工资比、非贸易部门贸易部门生产率比与实际汇率之间的关系,我们发现前两者与实际汇率存在协整关系,巴拉萨—萨缪尔森假说在我国得到一定程度上的验证。
     (2)根据拉萨—萨缪尔森假说,人民币应该伴随着我国的经济增长而逐步升值,实际上人民币汇率升值一直滞后于经济增长,因此目前人民币汇率可能存在一定的低估。人民币汇率不仅受到非贸易部门与贸易部门的相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在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劳动力市场分割的背景下,还受到非贸易部门的相对工资对实际汇率影响。我国汇率的持续过度低估将对我国宏观经济造成较多的负面影响。在2005年汇改以后,人民币开始了升值的脚步。然而,目前升值基本上没有削除人民币离岸远期外汇市场上的人民币升值预期,巴拉萨—萨缪尔森假说也表明今后人民币仍然有进一步升值的趋势。
     (3)根据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实际汇率的变化与两部门(非贸易部门/贸易部门)工资之比成负相关,与两部门(非贸易部门/贸易部门)生产率之比成正相关,在对非贸易部门与贸易部门工资的检验中,得出wN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a's economy, the RMB currency value attaches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As an important economy variable, real exchange rate influences a country's external economy balance, so factors affecting it also have been a topic point concerned by pubic. Balassa—Samuelson Hypothesis is one of most important theories in determining the real exchange rate, which states the fact that the real exchange rate is influenced by the comparative labor productivity of non-traded sectors and traded sectors of both native country and foreign country. But it is deserved to take note to so much strengthen premises for Balassa—Samuelson Hypothesis, which builds on developed countries. That the Labor market is complete and inseparable is one of premises, which make sure that labor can arbitrage through flow between non-traded sectors and traded sectors, so from long run, the wages of both two sectors turn to be equal. Obviously this postulation contradicts with the reality of developing country like China, for problems such as labor's education level, industry protection, and information bring with restrictions to flow freely for labor across two sectors. So market separation exist and wages of non-traded and traded sectors can't match. In order to reflect the reality of China well, we turn the postulation of classic Balassa—Samuelson model that the wages of two sectors equal to the two sector's wages unequal. Through two-sample tests on statistics, we verify that wages of two sectors isn't equal, and then, we remodel through building on new premise, and got be verified empirically, on conclusion that the comparative wages of non-traded and traded sectors matter to the real exchange rate, and the correlation is positive, furthermore, the expansion of differentiation between the two sectors cause to appreciation of native currency.
     This article is composed of four chapters, the first is introduction, the 2nd further elaborate on the Balassa—Samuelson theory, empirical analysis set in the 3rd part, and the last chapters is conclusions and policy suggestions.
引文
(1)王维.相对劳动生产力对人民币实际汇率的影响[J].国际金融研究,2003年第二期
    (2)马君潞吕剑.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假说:研究进展及其启示[J].经济评论,2008年第4期
    (3)唐旭钱士春.相对劳动生产率对人民币实际汇率的影响分析—哈罗德—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实证研究[J].金融研究,2007年第5期
    (4)卢锋刘鎏.我国两部门劳动生产率增长及国际比较(1978—2005)—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人民币实际汇率关系的重新考察[J].经济学(季刊),第6卷第2期(2007年1月)
    (5)卢锋.人民币实际汇率之迷(1979—2005)—基于事实比较和文献述评的观察[J].经济学(季刊),第5卷第3期(2006年4月)
    (6)黄勇峰任若恩.中美两国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比较研究[J].经济学(季刊),第2卷第1期(2002年10月)
    (7)黄先海徐圣.生产率、贸易条件与实际汇率变动[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8年第6期
    (8)谭砚文温思美.中、日、美服务业劳动生产率对经济增长促进作用的比较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7年第12期
    (9)程哲.对人民币实际汇率及其重要影响因素的研究—对巴拉萨—萨缪尔森假说的实证检验.河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
    (11)毕燕君人民币汇率的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引入投资需求的分析.天津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年
    (12)萨克斯.全球视角的宏观经济学(第1版)[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6月
    (13)Balassa, B.,"The Purchasing Power Parity Doctrine:A Reappraisal",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64,72, (6),584-596.
    (14)Edwards, S., Real Exchange Rates, Devaluation, and Adjustment Exchange Rate Policy in Developing Count ries. Cambridge:The MIT Press,1989
    (15)Sachs, J. D. and F. B. Larrain, Macroeconomics in the Global Economy Englewood Cliffs:Pren Tice Hall, New J ersey, USA.,1992.
    (16)Szirmai, A., M. Bai and R. Ren,"Labor Productivity Trends in Chinese Manufacturing,1980— 1999", Working Paper 01.10, Eindhoven Cent re for Innovation Studies (ECIS), The Net herlands,2001.
    (17)Karen Hooper, Richard P.C. Brown, and Alicia Rambald, Testing the Relative Productivities Approach to Real Exchange Rate Determination: An Application to Taiwan. working paper in School of Economics The University of Queensland 2006
    (18)Jack Strauss,The influence of traded and nontraded wages on relative prices and real exchange rates, Economics Letters 55 (1997) 391-395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