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九渊书信编年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南宋时期,文人士大夫有着较高的政治地位及经济待遇,使得士大夫群体的交往活动比较活跃,他们聚徒讲学、交流辩难、讨论时政,使得南宋时代呈现出一种学术思想繁盛的局面。
     作为一种交流的主要媒介,书信在南宋士大夫交游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士大夫之间联络感情、探讨学问等的重要工具。南宋士大夫之间书信频繁,存世书信数量繁多,且书信内容精彩纷呈,包含重要的信息,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在这些书信中,南宋大思想家朱熹、陆九渊的书信研究价值尤其巨大,对于探究他们的思想具有重要意义。历史上学者对朱熹书信已经有了编年整理和详细研究,但对于陆九渊书信的研究尚有不足,特别是陆九渊主张不立文字,书信成为陆九渊研究的重要第一手史料,因此,对陆九渊书信的编年整理和详细分析就比较迫切了。
     陆九渊,字子静,号象山,抚州金溪(今属江西)人,生于南宋高宗绍兴九年(1139年),卒于南宋光宗绍熙三年(1193)。陆九渊作为我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心学”学派的创始人。他是宋明理学(新儒学)的有影响力的代表之一,与朱熹齐名,世人合称为“朱陆”。陆九渊的哲学思想的核心就是本心,用他自己的话说,“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陆九渊提出了心是世界的本源,心的核心概念和原理包括宇宙的一切。陆九渊的工夫论要点就是发明本心。陆九渊认为:如果要发明本心,首先应当“辨志”,使自己的志向符合圣人之道。此外,陆九渊的修养工夫主要是顿悟,通过感悟天地人生来发明本心。
     陆九渊的著作被编入《陆九渊集》,该书包括陆九渊的书信、文章及弟子所记录的陆九渊的言行等内容,是研究陆九渊最重要的文献。在其中,书信占了相当大的篇幅。近年来,学者们关于陆九渊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陆九渊的思想上面,对于陆九渊书信的全面研究还比较缺乏。
     针对这种状况,本文对陆九渊的主要书信进行了编年整理,并加以分析研究。本文的第一部分对南宋的心学发展概况做了一个简介。通过对陆九渊及其弟子的活动与思想的介绍,使得学者对陆九渊及其心学学派有一个详细的了解。本文的第二部分为陆九渊书信编年,本文将陆九渊的部分书信按照年份的顺序分时期罗列,并详细考证陆九渊的部分书信的时间信息。本文的第三部分是陆九渊书信和交往的研究,着重考察陆九渊以书信为纽带的人际交往关系,主要包括陆九渊与家人、弟子及朋友的书信交往。通过本文的研究,学者将对陆九渊以书信为纽带的交往情况有一个整体的了解。本文的第四部分为陆九渊书信的内容分析。本文以陆九渊思想为参照,分别分析了陆九渊与家人、弟子及朋友的书信中所包含的思想片段,从而探讨陆九渊对不同人书信中内容的差异与形成这种差异的原因。
     通过对陆九渊书信的编年研究及内容分析,结合陆九渊以书信为媒介的交往圈研究,我们就可以更详细的描绘以交往为核心的陆九渊学术生活画卷。本文详细考证了大部分陆九渊书信书写的年代,并以此为基础对陆九渊的书信从不同的角度加以全面研究。最后得出结论:陆九渊的书信在陆九渊研究中具有巨大的意义。陆九渊书信的编年研究可以使我们进一步分析陆九渊思想变化的脉络,可以使我们还原一个真实的以陆九渊为中心的学术环境,可以使我们更加真实地解读陆九渊。陆九渊不同时期对不同人的书信有不同的内容,通过对陆九渊书信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加清晰地对陆九渊及其思想有一个更深入的认识。
     本文还只是对陆九渊书信研究的一个初步的尝试,只能作为以后学者研究的垫脚石。有关陆九渊书信的更加完整、详细、准确的编年考证,有关陆九渊书信交往的更加全面的考察,特别是陆九渊交游的综合研究,以及有关陆九渊书信内容的分阶段、分对象分析,期待以后学者能够进行更深一步的研究,从而使得陆九渊的研究更上一个新台阶。
In Southern Song Dynasty, scholars have higher political status, and their contact activities, like giving lectures and discussion are comparison active.
     As a main medium of scholar-officials exchange in the Southern Song, letter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intercourse. Letters are important tools among the scholar-officials in touch with friends and others. There are lots of Letters between the Southern Song scholar-officials, and they contain important information, with high research value.
     In these letters, the great thinkers of the Southern Song Dynasty, Zhu Xi's, Lu Jiuyuan's letters have great value, especially for exploring their ideas of great significance. Study on letters of Zhu Xi has been compiled, but the researches on Lu Jiuyuan's letters are still inadequate.
     Lu Jiuyuan, styled as ZiJing and alias as XiangShan, was born in Jinxi, Fuzhou, the Present Jiangxi Province. He was born in 1139 and died in 1193. Throughout his Life, Lu, a famous thinker and educator, was a Chinese scholar and philosopher who founded the school of the universal mind, one of the most influential Neo-Confucian school. He was a contemporary and the main rival of Zhu Xi, and people say them as "Zhu and Lu ".Lu's Philosophy of the Mind is Unity of the Mind and the Way, in his own words, Lu said, "The universe is my mind, and my mind is the universe." Lu brought forward the heart as the ultimate one or source that encompasses everything including the universe and the principle. Jiuyuan's main point is the invention of one's own heart. He wrote a book named the Lu Jiuyuan Works and this book including Lu Jiuyuan's letters, articles and Lu Jiuyuan's words and deeds recorded by his disciples. The book is the most important literatures of the Lu Jiuyuan's research. In this book, most of the articles are letters. In recent years, the study of Lu Jiuyuan mainly focused on his thinking and a systemic review of his letters are necessary.
     This Paper divided into four parts. The first part of this article is the overview of the development of school of heart in Song, and the second part is the annalistic letters of Lu Jiuyuan, putting the Lu Jiuyuan's letters sorted by years. The third part is Lu Jiuyuan's letters and interpersonal, focused inspection on the interpersonal of Lu Jiuyuan linked by letter. This part including Lu Jiuyuan's letters with his family, his disciples and his friends. The forth parties the content of the letters of Lu Jiuyuan.
     Finally, the conclusion is Jiuyuan's letters have great effect on Jiuyuan's research. By analyzing Jiuyuan's letters, we can get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Jiuyuan and his thinking. This Paper is a research of Lu Jiuyuan's letters, And a Lu Jiuyuan's comprehensive study Basis on Letters. This study will play an important role for future scholars and a further research is needed,
     article is only a preliminary try on Lu Jiuyuan letters'research. More complete, detailed and accurate future research for Lu Jiuyuan's chronological letters, and more comprehensive study on Lu Jiuyuan's exchanges, comprehensive study on Lu Jiuyuan's friendship and the content of Lu Jiuyuan's letters looking forward to the future scholars to carry out deeper research.
引文
①邹重华、粟品孝:《宋代四川家族与学术论集》,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393页。
    ①杨云生:《纪念陆九渊先生诞辰860周年学术研讨会会议综述》,《抚州师专学报》1999年第2期,第100页。
    ①杨云生:《纪念陆九渊先生诞辰860周年学术研讨会会议综述》,《抚州师专学报》1999年第2期,第100页。
    ①高全喜:《理心之间——朱熹和陆九渊的理学》,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年版,第12页。
    ①(元)脱脱:《宋史》卷四百三十四《儒林四》,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12880页。
    ②(元)脱脱:《宋史》卷四百三十四《儒林四》,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12880页。
    ③(元)脱脱:《宋史》卷四百三十四《儒林四》,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12880页。
    ④(元)脱脱:《宋史》卷四百三十四《儒林四》,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12881页。
    ①(元)脱脱:《宋史》卷四百三十四《儒林四》,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12881页。
    ②(宋)陆九渊:《陆九渊集》卷十七《删定官轮对剳子四》,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223页。
    ③(宋)陆九渊:《陆九渊集》卷十七《删定官轮对剳子二》,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222页。
    ④(宋)陆九渊:《陆九渊集》卷十七《删定官轮对剳子一》,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222页。
    ⑤(宋)陆九渊:《陆九渊集》卷十七《删定官轮对剳子一》,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221页。
    ⑥(宋)陆九渊:《陆九渊集》卷八《与张春卿》,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105页。
    ⑦(宋)陆九渊:《陆九渊集》卷八《与宋漕》,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107页。
    ⑧(宋)陆九渊:《陆九渊集》卷八《与陈教授》,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108页。
    ①(元)脱脱:《宋史》卷四百三十四《儒林四》,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12882页。
    ②(元)脱脱:《宋史》卷四百三十四《儒林四》,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12882页。
    ③(元)脱脱:《宋史》卷四百三十四《儒林四》,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12881页。
    ④(元)脱脱:《宋史》卷四百三十四《儒林四》,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12881页。
    ⑤(元)脱脱:《宋史》卷四百三十四《儒林四》,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12882页。
    ①高全喜:理心之间》,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年版,第134页。
    ②曾春海:《陆象山》(世界哲学家从书),台北:台湾东大图书公司,1988年版,第67页。
    ①(宋)陆九渊:《陆九渊集》卷三十六《年谱》,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489页。
    ②(宋)陆九渊:《陆九渊集》卷五《与戴少望》,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63页。
    ③(宋)陆九渊:《陆九渊集》卷五《与辛幼安书》,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79页。
    ①(宋)陆九渊:《陆九渊集》附录一《王守仁序》,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538页。
    ②牟宗三著:《从陆象山到刘蕺山》,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第58页。
    ③(宋)陆九渊:《陆九渊集》卷三十六《年谱》,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519页。
    ④(清)焦循:《孟子正义》,北京: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786页。
    ⑤(宋)陆九渊:《陆九渊集》卷一《与赵监》,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9页。
    ①(宋)陆九渊:《陆九渊集》卷一《与曾宅之》,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5页。
    ②(宋)陆九渊:《陆九渊集》卷三十六《年谱》,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488页。
    ③(宋)陆九渊:《陆九渊集》卷五《与舒西美》,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63页。
    ①(宋)陆九渊:《陆九渊集》卷一《与曾宅之》,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4页。
    ②(清)焦循:《孟子正义》,北京: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563页。
    ③(宋)陆九渊:《陆九渊集》卷三十四《语录上》,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398页。
    ④(宋)陆九渊:《陆九渊集》卷四《与潘文书》,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57页。
    ⑤(清)黄宗羲:《宋元学案》卷五十八《象山学案》,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1881页。
    ①陈来:《宋明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70页。
    ②(宋)陆九渊:《陆九渊集》卷三十五《语录下》,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440页。
    ①(宋)陆九渊:《陆九渊集》卷三十五《语录下》,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441页。
    ②(清)黄宗羲:《宋元学案》,卷八《涑水学案下》,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359页。
    ③曾春海:《陆象山》(世界哲学家丛书),台北:东大图书公司,1986年版,第28页。在此书中,作者分别从心性论和修养方法两方面对陆九渊学脉来源提出了充分的史料证据。
    ④(宋)陆九渊:《陆九渊集》卷二《与王顺伯二》,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19页。
    ①(宋)陆九渊:《陆九渊集》卷三十五《语录下》,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474页。
    ①(清)黄宗羲:《宋元学案》卷五十八《象山学案》,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1881—1883页。
    ②(清)黄宗羲:《宋元学案》卷七十七《槐堂诸儒学案》,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2570页。
    ①杨长杰、黄联珏:《贵溪县志》卷四之三《学校、书院》,清同治十一年刻本,第2页。中国国家数字图书馆。
    ②陈炎成:《象山书院及其历史变迁》,《抚州师专学报》1999年第2期,第72-77页。
    ③(宋)陆九渊:《陆九渊集》卷三十五《语录下》,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470-471页。
    ④(宋)陆九渊:《陆九渊集》卷三十五《语录下》,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470-471页。
    ⑤(宋)陆九渊:《陆九渊集》卷三十五《语录下》,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470-471页。
    ①(清)黄宗羲:《宋元学案》卷七十七《槐堂诸儒学案》,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2565页。
    ①该书收录了大量珍贵年谱,所收录的年谱皆为影印本,其中不乏孤本,附有目录,颇便研究。关于陆九渊的几种年谱位于该书第31、32册。
    ②注:本书信编年所列书信仅为陆九渊书信中能够明确时间者。陆九渊许多书信只见于《年谱》而不见于《陆九渊集》正文,还有相当一部分《陆九渊集》所收录书信时间信息不明确,限于作者水平,这些书信未能列出,期待学者对陆九渊书信的全面编年考证。
    ①(宋)袁燮、李子愿、傅子云:《象山陆先生年谱》,北京图书馆编:《北京图书馆珍藏本年谱丛刊》,第31册,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8年版,第525页。
    ①(宋)袁燮、李子愿、傅子云:《象山陆先生年谱》,北京图书馆编:《北京图书馆珍藏本年谱从刊》,第31册,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8年版,第534页。
    ①(宋)袁燮、李子愿、傅子云:《象山陆先生年谱》,北京图书馆编:《北京图书馆珍藏本年谱从刊》,第31册,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8年版,第535页。
    ②(宋)袁燮、李子愿、傅子云:《象山陆先生年谱》,北京图书馆编:《北京图书馆珍藏本年谱丛刊》,第31册,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8年版,第536页。
    ①(宋)袁燮、李子愿、傅子云:《象山陆先生年谱》,北京图书馆编:《北京图书馆珍藏本年谱从刊》,第31册,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8年版,第543—545页。
    ①束景南:《陆九渊诗文辑补》,《文献》,1994年第1期,第273-274页。
    ①(宋)袁燮、李子愿、傅子云:《象山陆先生年谱》,北京图书馆编:《北京图书馆珍藏本年谱丛刊》,第31册,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8年版,第576页。
    ②(宋)袁燮、李子愿、傅子云:《象山陆先生年谱》,北京图书馆编:《北京图书馆珍藏本年谱丛刊》,第31册,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8年版,第577页。
    ③(宋)袁燮、李子愿、傅子云:《象山陆先生年谱》,北京图书馆编:《北京图书馆珍藏本年谱丛刊》,第31册,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8年版,第579页。
    ①(宋)陆九渊:《陆九渊集》卷三十六《年谱》,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502页。
    ②(宋)袁燮、李子愿、傅子云:《象山陆先生年谱》,北京图书馆编:《北京图书馆珍藏本年谱丛刊》,第31册,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8年版,第597页。
    ③(宋)袁燮、李子愿、傅子云:《象山陆先生年谱》,北京图书馆编:《北京图书馆珍藏本年谱丛刊》,第31册,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8年版,第599页。
    ①(宋)袁燮、李子愿、傅子云:《象山陆先生年谱》,北京图书馆编:《北京图书馆珍藏本年谱丛刊》,第31册,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8年版,第605页。
    ②(宋)袁燮、李子愿、傅子云:《象山陆先生年谱》,北京图书馆编:《北京图书馆珍藏本年谱丛刊》,第31册,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8年版,第610页。
    ③(宋)袁燮、李子愿、傅子云:《象山陆先生年谱》,北京图书馆编:《北京图书馆珍藏本年谱丛刊》,第31册,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8年版,第614页。
    ①(宋)袁燮、李子愿、傅子云:《象山陆先生年谱》,北京图书馆编:《北京图书馆珍藏本年谱丛刊》,第31册,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8年版,第617、618页。
    ②(宋)袁燮、李子愿、傅子云:《象山陆先生年谱》,北京图书馆编:《北京图书馆珍藏本年谱丛刊》,第31册,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8年版,第618页。
    ③(宋)袁燮、李子愿、傅子云:《象山陆先生年谱》,北京图书馆编:《北京图书馆珍藏本年谱丛刊》,第31册,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8年版,第619页。
    ④(宋)袁燮、李子愿、傅子云:《象山陆先生年谱》,北京图书馆编:《北京图书馆珍藏本年谱丛刊》,第31册,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8年版,第619页。
    ①(宋)袁燮、李子愿、傅子云:《象山陆先生年谱》,北京图书馆编:《北京图书馆珍藏本年谱丛刊》,第31册,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8年版,第635页。
    ②(宋)袁燮、李子愿、傅子云:《象山陆先生年谱》,北京图书馆编:《北京图书馆珍藏本年谱丛刊》,第31册,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8年版,第636页。
    ①(宋)陆九渊:《陆九渊集》卷三十六《年谱》,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507页
    ② (宋)袁燮、李子愿、傅子云:《象山陆先生年谱》,北京图书馆编:《北京图书馆珍藏本年谱丛刊》,第31册,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8年版,第637页。
    ①(宋)袁燮、李子愿、傅子云:《象山陆先生年谱》,北京图书馆编:《北京图书馆珍藏本年谱丛刊》,第31册,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8年版,第637页。
    ②(宋)袁燮、李子愿、傅子云:《象山陆先生年谱》,北京图书馆编:《北京图书馆珍藏本年谱丛刊》,第31册,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8年版,第654页。
    ① (宋)袁燮、李子愿、傅子云:《象山陆先生年谱》,北京图书馆编:《北京图书馆珍藏本年谱丛刊》,第31册,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8年版,第655页。
    ①换算成公元纪年为1193年。
    ①清李绂的《陆子学谱》还有齐鲁书社出版的四库存口丛书本。这里参考的是续修四库全书收录的影印本。该书全面、详实地分析考证了陆九渊家学、弟子等,是研究陆九渊弟子、交游的重要资料。关于这本书的价值,可参考杨朝亮著作《李绂与<陆子学谱)》
    ②本表格备注部分内容参考《宋元学案》
    ①(宋)陆九渊:《陆九渊集》卷三十六《年谱》,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487页。
    ①(宋)陆九渊:《陆九渊集》卷二十七《行状》,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312页。
    ②(元)脱脱:《宋史》卷四百三十四《儒林四》,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12879页。
    ①(宋)陆九渊:《陆九渊集》卷三十四《语录上》,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428页。
    ②(元)脱脱:《宋史》卷四百三十四《儒林四》,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12879页。
    ③(清)黄宗羲:《宋元学案》卷五十七《梭山复斋学案》,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1863页。
    ④(清)黄宗羲:《宋元学案》卷五十七《梭山复斋学案》,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1863页。
    ⑤(宋)陆九渊:《陆九渊集》卷三十六《年谱》,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479页。
    ⑥(宋)陆九渊:《陆九渊集》卷二十七《行状》,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312页。
    ⑦(清)黄宗羲:《宋元学案》卷五十七《梭山复斋学案》,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1862页。
    ①(宋)陆九渊:《陆九渊集》卷三十六《年谱》,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481页。
    ②(宋)陆九渊:《陆九渊集》卷三十六《年谱》,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491页。
    ③刘玉瓒、饶昌胤:《抚州府志》卷二十四《笃行》,清康熙四年刻本,第3页。中国国家数字图书馆。
    ④刘玉瓒、饶昌胤:《抚州府志》卷二十四《笃行》,清康熙四年刻本,第3页。中国国家数字图书馆。
    ①(宋)陆九渊:《陆九渊集》卷二十八《墓志铭》,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322页。
    ②(宋)陆九渊:《陆九渊集》卷二十八《墓志铭》,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332页。
    ①(宋)陆九渊:《陆九渊集》卷三十六《年谱》,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491页。
    ②在陆九渊的《宋故吴公行状》中,称其名渐,字德进,旧名兴仁,字茂荣。
    ①当时吕祖谦仅仅凭借试卷内容就猜出那张试卷为陆九渊所写。《宋史》吕氏本传记载吕祖谦喜九渊其文却并不相识,考试中得到一份试卷,吕祖谦一看即知为“江西小陆之文”,可见他对陆九渊的文风熟悉、对其观点的欣赏。
    ②(宋)陆九渊:《陆九渊集》卷三十六《年谱》,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486页
    ③张艮:《尤袤交游考略》,《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第9期,第24—-28页。
    ④(清)李绂:《陆子学谱》卷六《门人》,续修四库全书编纂委员会编:《续修四库全书》,第950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447页。
    ①(清)黄宗羲:《宋元学案》卷七十七《槐堂诸儒学案》,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2570页。
    ②(清)黄宗羲:《宋元学案》卷七十七《槐堂诸儒学案》,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2572页。
    ①(清)黄宗羲:《宋元学案》卷七十七《槐堂诸儒学案》,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2573页。
    ②(清)黄宗羲:《宋元学案》卷七十四《慈湖学案》,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2466页。
    ①(清)黄宗羲:《宋元学案》卷七十五《絮斋学案》,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2525页。
    ②(清)黄宗羲:《宋元学案》卷七十六《广平定川学案》,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2544页。
    ①(清)黄宗羲:《宋元学案》卷七十六《广平定川学案》,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2541页。
    1. (宋)陆九渊:《陆九渊集》,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版。
    2. (宋)陆九渊:《象山集》,《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3. (宋)黎靖德:《朱子语类》,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版。
    4. (宋)吕祖谦:《东莱集》,《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5. (宋)程颢、程颐:《二程集》,中华书局1981年版。
    6. (宋)杨简:《慈湖遗书》,《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7. (宋)袁燮:《絮斋集》,《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8. (宋)袁燮、李子愿、傅子云:《象山陆先生年谱》,北京图书馆编:《北京图书馆珍藏本年谱丛刊》,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8年版。
    9. (宋)舒磷:《舒文靖集》,《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0. (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版。
    11. (元)脱脱:《宋史》,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版。
    12. (元)袁桷:《延祜四明志》,清乾隆五十一年抄本,中国国家数字图书馆。
    13. (明)杨士奇、黄淮:《历代名臣奏议》,《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4. (清)黄宗羲:《宋元学案》,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版。
    15. (清)李绂:《陆子学谱》,续修四库全书编纂委员会:《续修四库全书》,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
    16. (清)焦循:《孟子正义》,北京:中华书局,1987年版。
    17. (清)杨文灏、杭世馨:《金溪县志》,清乾隆十六年刻本,中国国家数字图书馆。
    18. (清)松安等著:《金溪县志》,清道光六年刻本,中国国家数字图书馆。
    19. (清)杨长杰、黄联珏:《贵溪县志》,清同治十一年刻本,中国国家数字图书馆。
    20. (清)刘玉瓒、饶昌胤:《抚州府志》,清康熙四年刻本,中国国家数字图书馆。
    21. (清)罗复晋、李茹旻:《抚州府志》,清雍正七年刻本,中国国家数字图书馆。
    22. (清)李绂:《象山先生年谱》,北京图书馆编:《北京图书馆珍藏本年谱丛刊》,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8年版。
    23. (清)方宗诚:《陆象山年谱节要》,北京图书馆编:《北京图书馆珍藏本年谱丛刊》,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8年版。
    24. (清)杨希闵:《陆文安公年谱》,北京图书馆编:《北京图书馆珍藏本年谱丛刊》,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8年版。
    25. (清)冯梓材:《宋元学案补遗》,张寿镛:《四明从书》,扬州:广陵书社,2006年版。
    26. (清)冯梓材:《稿本宋元学案补遗》,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2年版。
    27. (清)徐松:《宋会要辑稿》,北京:中华书局,1957年版影印本。
    28. (清)万斯同:《儒林宗派》,《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29. (清)毕沅:《续资治通鉴》,北京:中华书局,1957年版。
    1.侯外庐:《中国思想通史》,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
    2. 冯友兰:《中国哲学史》,北京:中华书局,1961年版。
    3. 张岱年:《中国哲学大纲》,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年版。
    4. 谭其骧主编:《中国历史地图集》(第六册),北京:地图出版社,1982年版。
    5. 侯外庐主编:《宋明理学史》(上册),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6.崔大华:《南宋陆学》,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
    7. 李之鉴:《陆九渊哲学思想研究》,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8. 曾春海:《陆象山》(世界哲学家丛书),台北:台湾东大图书公司,1988年版。
    9. 张立文:《走向心学之路》,北京:中华书局,1992年版。
    10.郭齐家、顾春:《陆九渊教育思想研究》,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11.郑晓江、李成贵:《杨简》(世界哲学家丛书),台北:台湾东大图书公司,1996年版。
    12.祁润兴:《陆九渊评传》(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13.王心田:《陆九渊知军著作研究》,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14.汪传发:《陆九渊、王阳明与中国文化》,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15.牟宗三:《从陆象上到刘蕺山》,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
    16.彭永捷:《朱陆之辩—朱熹陆九渊哲学比较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17.钱穆:《朱子学提纲》,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年版。
    18. (日)今关寿麿:《宋元明清儒学年表》,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2年版。
    19.陈来:《宋明理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20.何俊:《南宋儒学建构》,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21.杨朝亮:《李绂与<陆子学谱>》,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
    22.曾枣庄、刘琳:《全宋文》,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6年版。
    23.郑晓江主编:《六经注我—象山学术及江右思想家研究》,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
    24.陈来:《朱子书信编年考证》,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7年版。
    25.高全喜:《理心之间—朱熹和陆九渊的理学》,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年版。
    26.何俊,范立舟:《南宋思想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
    27.邢舒绪:《陆九渊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28.赵伟著,《陆九渊门人》,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
    29.吴牧山:《陆象山与现代社会》,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版。
    30.陈来:《宋明儒学论》,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31.陈来:《中国近世思想史研究》,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0年增订版。32.
    1.李振纲:《陆九渊与南宋心学》,《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年第1期。
    2.束景南:《陆九渊诗文辑补》,《文献》,1994年第1期。
    3.刘宗贤:《杨简与陆九渊》,《中国哲学史》,1996年第4期。
    4.陈明华:《试论陆九渊的德育思想》,《抚州师专学报》,1999年第2期。
    5.饶小敏:《陆九渊道德修养思想略论》,《抚州师专学报》,1999年第2期
    6.王法贵:《陆九渊的医国之论与荆门之政》,《理论月刊》,1999年第5期。
    7.陈炎成:《象山书院及其历史变迁》,《抚州师专学报》,1999年第2期。
    8.杨云生:《纪念陆九渊先生诞辰860周年学术研讨会会议综述》,《抚州师专学报》,1999年第2期。
    9.王法贵:《诤友论敌两相知——朱、陆交往叙考》,《抚州师专学报》,2000年第1期。
    10.屠承先:《陆九渊的本体功夫论》,《文史哲》,2001年第5期。
    11.谭清宣:《论陆九渊“心即理”的真实意蕴》,《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第10期。
    12.苏洁:《论陆九渊心学中的民本思想》,《涪陵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第2期。
    13.饶国宾、徐慧玲:《论陆九渊的心学辩证法思想》,《南昌航空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1期。
    14.邢舒绪:《陆九渊学脉问题浅论》,《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4年第5期。
    15.饶国宾、钱振林:《陆九渊主体思维刍议》,《江西社会科学》,2004年第12期。
    16.刘宗贤:《陆九渊心学源流辨析》,《孔子研究》,2005年第3期。
    17.钟小石、饶国宾:《论陆九渊哲学的本体论思想》,《江西社会科学》,2005年第12期。
    18.王新莹:《本心与自由——论陆九渊哲学的特征与精神》,《中州学刊》,2005年第3期。
    19.邓丽芳:《陆九渊诗作补辑》,《滁州学院学报》,2005年第l期。
    20.高桂喜:《对陆九渊“顿悟”教育理论的重新认识》,《东南文化》,2006年第1期。
    21.刘英波、李雪:《陆九渊“心即理”的一种读解》,《东华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4期。
    22.王艳琴:《陆九渊义利之辨探析》,《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第5期。
    23.刘财安、叶国平:《浅议陆九渊的工夫理论》,《江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07年第2期
    24.张艮:《尤袤交游考略》,《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第9期。
    25.刘化兵:《陆九渊“六经注我,我注六经”本义辨析》,《中国文学研究》,2008年第2期
    26.刘磊:《“孟子之后,至是而始一明”——牟宗三对陆九渊的解读》,《平顶山学院学报》,2008年第4期。
    27.苏洁:《陆九渊“吾心即是宇宙”的主体人格思想及其现实意义》,《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5期。
    28.吴凡明:《陆九渊“心即理”思想的道德哲学意义》,《江西社会科学》,2009年第12期。
    29.王静:《陆九渊的教化途径与方法》,《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4期。
    30.陈明华:《陆九渊德育思想体系的构建》,《时代文学(下半月)》,2009年第8期。
    31.王新莹:《儒释之间——陆九渊哲学性质再认识》,《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1期。
    32.孙华:《陆九渊民本思想研究》,《前沿》,2010年第8期。
    33.鲍希福:《试论陆九渊的儒释道三教会通思想》,《江汉论坛》,2010年第3期。
    34.孙华、龙蓉:《陆九渊何以开创“心学”一派》,《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第2期。
    1.杨朝亮:《李绂与<陆子学谱)》,博士学位论文,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2.王新营:《本心与自由》,博士学位论文,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3.邢舒绪:《陆九渊研究》,博十学位论文,浙江大学,2005年。
    4.陈四光:《德性之知》,博士学位论文,江西师范大学,2009年。
    5.孙华:《本心与善政》,博士学位论文,吉林大学,2010年。
    6.鲍希福:《三教本心》,博士学位论文,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0年。
    1.徐建勇:《杨简哲学思想研究》,硕士学位论文,湘潭大学,2002年。
    2.周叶君:《论陆九渊对佛教哲学的融摄》,硕士学位论文,安徽大学,2004年。
    3.刘雪影:《陆九渊哲学的解释学意义》,硕士学位论文,南昌大学,2005年。
    4.葛维春:《陆九渊心性论思想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南昌大学,2006年。
    5.彭艳梅:《陆九渊道德思想的研究》,硕士学位论文,东南大学,2006年。
    6.王家涛:《陆九渊的“问题”及其意义》,硕士学位论文,吉林大学,2007年。
    7.张兵:《鹅湖之会:朱陆分歧的实质及其哲学意义》,硕士学位论文,吉林大学,2007年。
    8.於剑山:《南宋“甬上四先生”研究》,硕士学位论文,暨南大学,2007年。
    9.刘英波:《陆九渊的“存心伦理”思想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南昌大学,2008年。
    10.刘磊:《陆九渊经典诠释思想研究》,硕士学位论文,河南大学,2009年。
    11.赵申:《试析朱熹陆九渊工夫论及其异同》,硕士学位论文,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12.邹挺超:《朱熹的交往关系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厦门大学,2009年。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