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格斯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关系探讨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恩格斯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者之一,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发展和完善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国内外一些学者对此还有一些不同的见解。本文首先梳理了对于恩格斯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关系的三种主要的看法,然后进一步说明了恩格斯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者之一。在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创立中,恩格斯与马克思一道,通过《神圣家族》和《德意志意识形态》,不仅批判了青年黑格尔派的唯心史观,而且批判了费尔巴哈的直观的唯物主义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初步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在《共产党宣言》中,恩格斯和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的实证分析,阐明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客观规律,体现了唯物史观的实践价值。恩格斯是辩证唯物主义的主要创立者,他总结了当时自然科学的主要成果,揭示了自然界辩证发展的规律,同时对辩证唯物主义的主要内容作了经典阐述。在恩格斯的晚年,他研究了古代社会的发展,揭示了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起源和实质,扩展和深化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中,恩格斯提出了哲学的基本问题,论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德国古典哲学的关系,阐述了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面对一些资产阶级学者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误解和歪曲,恩格斯的晚年书信对社会发展的辩证规律作了全面细致的阐发,论述了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深入探讨了意识形态的相对独立性,并且提出了历史“合力论”的思想。在最后一章,本文提出了两位创始人哲学思想上的差异,但是明确指出他们在主要内容和根本立场上是一致的,提出要正确理解恩格斯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系。
As one of the founders of the Marxist philosophy, Engels made great contributions to development and improvement of Marxist philosophy. However, some scholars at home and abroad have some different views. In this paper, for the first , I carding three main view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ngels and Marxist philosophy , and then describe Engels is one of the founders of the philosophy of Marxism. In the creation of materialist view of history, Engels and Marx, through the "sacred family" and "German Ideology" , they not only criticized young Hegelians of the historical idealism, but also criticized the materialism of Feuerbach's intuitive and the idealist conception of history, Expounded the initial basic principles of historical materialism of Marxist philosophy. In the "Communist Manifesto" , Marx and Engels, through empirical analysis of capitalism, discussed the inevitable demise of capitalism, set out the objective laws of historical materialism and reflects the value of the practice. Engels was the main founder of dialectical materialism, he summed up the main results of the natural sciences at that time, revealed the nature of the laws of dialectical development, while expounded the main contents of dialectical materialism on the classic. In his later years of Engels, he studied the development of ancient society, revealing the origin and essence of the private ownership, class and nation, expanded and deepped the historical materialism of Marxism. In "Ludwig Feuerbach and the End of Classical German Philosophy, " Engels put forward the fundamental question of philosophy, discuss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Marxist philosophy and the German classical philosophy, expounded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historical materialism. Faced the misunderstanding and distortion of Marxist philosophy by some bourgeois scholars , Engels expounded social development of the dialectical law of the elucidation of a comprehensive and detailed in the later years correspondence, and the dialecti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economic base and superstructure, and the relative independence of the ideology, and made a history "together on the" thinking. In the final chapter, I pointed the differences of philosophical thinking between Marx and Engels , but then clearly pointed out that the main elements and fundamental positions are consistent, we need to underst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ngels and Marxist philosophy correctly.
引文
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92页
    2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9页
    3 考茨基:《唯物主义历史观》第一分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64
    4 《普列汉诺夫哲学著作选集》第三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62年版,第222页
    5 《列宁选集》第21卷,人民出版社1959年版,第72页
    6 黄楠森:《必须坚持辩证唯物主义》,载《当代视野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任平、王金福、王晓升主编,苏州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14-15页
    7 朱传棨:《马克思恩格斯异同论纲》,载《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研究》,2002年第4期,第4页
    8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6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14页
    9 施密特:马克思的自然概念,商务印书馆1988年版,第14页
    10 施密特:马克思的自然概念,商务印书馆1988年版,第47页
    11 广松涉:文献学语境中的《德意志意识形态》,南京大学出版社,2005
    12 龚榆:唯物史观的创建:恩格斯是给予者,马克思是承受着,马克思主义来源研究论丛,第20辑,第659页
    13 《列宁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53页
    14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4页
    15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5页
    16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5年版,第33页
    17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5年版,第81页
    18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5年版,第41页
    19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5年版,第41页
    20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85页
    2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87页
    22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85页
    23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93页
    24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94页
    25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07页
    26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3卷,人民出版社1973年版,第23页
    27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人民出版社1973年版,第370页
    28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29页
    29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45页
    30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33页
    3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89页
    32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91页
    33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92页
    34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125-126页
    35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130页
    36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133页
    37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42页
    38 《列宁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6页
    39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页
    40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165页
    41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82页
    42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02页
    43 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5页
    44 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5页
    45 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6页
    46 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6页
    47 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23页
    48 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24页
    49 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11页
    50 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12页
    51 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19页
    52 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13页
    53 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33页
    54 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33页
    55 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34页
    56 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35页
    57 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36页
    58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7卷,人民出版社1965年版,第460页
    59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7卷,人民出版社1965年版,第462页
    60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7卷,人民出版社1965年版,第511页
    6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97页
    62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06页
    63 《列宁全集》第26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94-95页
    64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8页
    65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2页
    66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82页
    67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84页
    68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43页
    69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11页
    70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78-579页
    71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16页
    72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157页
    73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83页
    74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04-705页
    75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19页
    76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423页
    77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59页
    78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一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82-83页
    79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121页
    80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158页
    8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4页
    82 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3页
    83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25-226页
    84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5页
    85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47页
    86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11页
    87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42页
    88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47页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33卷,人民出版社1973年版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21,4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4.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1979年版
    5.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6.《列宁选集》第1,21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
    7.《列宁全集》第26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8.考茨基:《唯物主义历史观》第一分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64年版
    9.诺曼·莱文:《可悲的骗局:马克思反对恩格斯》,商务印书馆1975年版
    10.施密特:《马克思的自然概念》,商务印书馆1988年版
    11.孙荣:《恩格斯与马克思主义哲学》,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12.庄福龄:《简明马克思主义史》,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13.黄楠森:《马克思主义哲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14.李殿斌:《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选读》,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1.龚培河:辨识马克思恩格斯社会发展动力思想中的“丛林现象”研究,《探索》,2007年第2期
    2.梁罡:《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两种生产理论及其价值探析,西安社会科学(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3.黄楠森:必须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2期
    4.胡伟雄;刘诗富:从恩格斯晚年书信思想谈对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几点认识,科教文汇(中旬刊),2007年12期
    5.姚燕;魏艳芳:恩格斯晚年对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贡献-纪念恩格斯逝世110周年,学术论坛,2006年02期
    6.吴雄丞:恩格斯晚年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3年01期
    7.刘森林:恩格斯与辩证法:误解的澄清,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8.赵继伟:恩格斯晚年对社会发展动力理论的新贡献及其现实意义,理论月刊,2006年04期
    9.文浩:历史辩证法视域中的恩格斯-“马恩对立论”百年回望与当代思索,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10.陈立旭:推动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是合力--恩格斯晚年书信的启示,南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01期
    11.安平:论恩格斯晚年书信对历史唯物主义的贡献,理论与当代,2008年05期
    12.王宁:论恩格斯晚年书信中的科学精神及其具体体现,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13.郭星云:论马克思的《提纲》与恩格斯的《终结》,江汉论坛,2002年08期
    14.俞吾金:论马克思的唯物主义学说的基本特征,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15.吴云:论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动力观,学术交流,2004年04期
    16.陈建宪:马克思、恩格斯与文化人类学-马克思《人类学笔记》和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札记,西北民族研究,2008年02期
    17.王昌英:也论恩格斯与马克思哲学思想的差异-读《提纲》、《终结》和俞吾金的《差异》,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18.梅荣政;陈留根:唯物史观的丰碑,高校理论战线,2008年04期
    19.王鸿博: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动力论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启示世纪桥,2008年10期
    20.特瑞尔·卡弗;张亮:“马克思和恩格斯”,还是“恩格斯对马克思”-在东京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国际研讨班上的演讲,江海学刊,2006年01期
    21.邓龙奎:社会发展动力观的变革,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22.丛大川: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唯物主义的现代形态吗?--兼答王金福诸位先生,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1期
    23.徐海波;严一:关于恩格斯辩证法几个哲学问题的思考,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7年03期
    24.王金福:关于恩格斯与马克思关系的几点,意见山东社会科学,2005年09期
    25.陶富源:马克思辩证法的一般规定和形态表现,学术界,2004年02期,
    26.吴兆云:批判与超越-马克思辩证法与黑格尔辩证法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27.韩羽:马克思辩证法研究新探,安徽文学(下半月),2006年09期
    28.郭剑仁:马克思的物质变换概念及其当代意义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29.朱兰芝:论马克思的物质概念,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30.朱宝信:论马克思新唯物主义的实践性与辩证性、历史性和人道性的关系,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31.朱传棨:马克思恩格斯思想异同研究论纲-兼驳“马克思恩格斯对立论”,武汉大学学 报(人文科学版),2002年01期
    32.何丽野:马克思与恩格斯的哲学差异真的存在吗,南京社会科学,2004年10期
    33.黄楠森:我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有争议的几个问题的看法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34.赵家祥:质疑“马恩对立论”,教学与研究,2005年05期
    35.丛大川:唯物主义,还是人道主义?--论马克思哲学思想的本性,洛阳师范学院学报,1999年03期
    36.唐正东:马克思“物质生产”概念的哲学内涵论析,学术研究,2005年05期
    37.张亮:西方“马克思学”的恩格斯研究:一个批判的评价,教学与研究,2005年08期
    38.周叶君;项松林: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的辩证法观探究-驳“马恩对立论”,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39.张文喜:重新认识马克思辩证法的真理性,哲学研究,2007年02期
    40.肖兴燕: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动力论及其当代价值,六盘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2期
    41.郑庆林:是异质还是一致:马克思与恩格斯的哲学思想,江淮论坛,2004年05期
    42.赵红丽:试析《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的主要内容,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9期
    43.吴家华:国外学者关于马克思恩格斯比较研究诸范式简评,高校理论战线,2004年10期
    44.侯惠勤:《德意志意识形态》的理论贡献及其当代价值,高校理论战线,2006年03期
    45.吕静:《德意志意识形态》是唯物史观的奠基之作,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98年06期
    46.韩立新:《德意志意识形态》研究的四个问题,学术月刊,2007年03期
    47.王贵贤:《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国家观,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6年04期
    48.陈克进:《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恩格斯晚年一部重要的独立著作,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1期
    49.薛保:《马克思恩格斯哲学思想比较研究》出版,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06期
    50.李丽;毛建儒: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发展动力系统观,系统辩证学学报,2004年02期
    51.徐崇温:正确理解马克思恩格斯晚年的著作,高校理论战线,2007年07期
    52.王传利:一座耸立于人类认识史上的丰碑--读恩格斯《自然辩证法·导言》及《<反杜林论>旧序》,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02期
    53.张之沧:如何看待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江苏社会科学,1995年04期
    54.刘冠军:全面理解恩格斯的生命观--读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等经典著作的札记,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55.张一兵:青年恩格斯的哲学思想轨迹探索--纪念恩格斯逝世100周年,南京社会科学,1995年07期
    56.孙德忠:青年恩格斯的社会哲学思想,广西社会科学,2002年04期
    57.钟人:马克思恩格斯哲学思想解读--兼评《马克思恩格斯哲学思想比较研究》,求是学刊,1996年05期
    58.郝贵生:马克思恩格斯《神圣家族》中的群众史观,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编辑部邮箱2006年03期
    59.韩庆祥:论马克思恩格斯哲学思想的当代意义,理论探讨,2004年05期
    60.严书翰:论恩格斯晚年思想,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02年04期
    61.曹阳红:论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体系的自相似性结构,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62.王永祥;顿占民:坚持还是背离马克思主义哲学--纪念恩格斯《费尔巴哈论》发表111周年,评十几年来围绕哲学基本问题的争论,河北学刊,1997年04期
    63.张玮:辩证唯物主义与唯物辩证法,科教文汇(上半月),2007年02期
    64.袁方:从“马恩对立论”透视自然辩证法的当代价值,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7年01期
    65.孙荣:对恩格斯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关系的解释学审视,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66.刘猷桓: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研究导论,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67.李瑞琴:恩格斯对唯物史观的独特贡献,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4年01期
    68.潘其胜;淦家辉:恩格斯晚年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与创新,宜春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69.任力:恩格斯晚年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坚持与发展,理论与改革,2004年04期
    70.彭新然:恩格斯在唯物史观创立上的贡献--兼斥“马克思恩格斯对立”谬论,广东教育学院学报,1995年03期
    71.严书翰:恩格斯晚年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与创新,求是,2002年11期
    72.冯景源:恩格斯在唯物史观创立上的贡献--兼斥“马克思恩格斯对立”谬论,求索,1995年04期
    73.黄楠森: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哲学道路,南京社会科学,2003年02期
    74.凌云飞:恩格斯晚年对唯物史观认识的深化及其启迪,兰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年5月
    75.陶庭马:恩格斯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兼驳“马克思恩格斯思想对立论”,安徽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年4月
    76.高兴成:恩格斯晚年唯物史观的新发展,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年5月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