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用公款罪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本文意图从挪用公款罪的历史沿革入手,对该罪名在立法、刑法理论和司法实务中的诸多问题,存在的矛盾、对立和争议,及其应用价值有重点地进行评析、论证和判断,以求得我们对挪用公款罪的本质认识和研究能更进一步。在体系结构上,全文共分为导言、主体内容、结语和附录内容。
     导言简要论述了挪用公款罪立法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物质基础,明确指出挪用公款罪是1997年《刑法》分则中最具有争议的罪名之一,挪用公款案是司法实践中最为棘手的案件之一,并初步分析了其原因,即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市场机制越来越复杂,各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市场主体呈现多样性及对其保护的平等性,导致了与挪用公款罪相关问题大量出现并呈现复杂化。
     该文的主体内容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初步探究了挪用公款罪的历史沿革,认为鉴于挪用型犯罪无论是对财产所有权制度、经济秩序的破坏,还是对官员廉洁性的影响,均是较为严重的,故古今中外刑事法典中均留有大量的针对该罪的立法痕迹。
     在该部分中首先论述了中国的古代、近代法律中有关挪用型犯罪的立法发展。在中国古代法律中历来重视惩治挪用型犯罪,
    
    一仅:降其作为保护公有财产的重要手段:而一且_是加强封建吏治的
    重要措施。该具有双重性的立法指导思想:对当代刑事立法应有-
    积板的意又该「又认为从中华法系最早的封建成又法《法经》。到
    其代表性法典《唐律疏议》:再到最后一部封建法典《大清律例》.
    尹挪用型犯罪的立法规定是一脉相承的,自成体系:均是对挪用
    型犯罪以“盗”论。直至20世纪初的清末修律,开始输入资本主
    义的法律又化,设立了含有“背信”内容的侵占罪,才打破这一
    体系。其次论述了中国现代刑法有关挪用型犯罪的立法发展二该
    文以新中国建国初的1952年《中华_人民共和国惩治贪污条例》、
    1979年《刑法》、1988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惩治贪污罪贿赂
    罪的补充规定》和1997年《刑法》等四大法律为主线,论述了中
    国现代刑法有关挪用型犯罪的立法:是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
    简单到复杂的立法发展进程,即先由司法解释确立挪用公款行为
    以犯罪论,再由单行刑法设置独立罪名,最后以刑法典建立_挪用
    型犯罪的罪名体系。再次论述了国外有关挪用型犯罪的立法概况,
    认为挪用型犯罪的立法在国外主要表现为社会主义国家、大陆法
    系国家和英美法系国家的二大立法类型。
     主体内容的第二部分主要是针对当前挪用公款犯罪在刑法
    理论界、司法实务部门中关于犯罪主体、主客观要件、共同犯罪
    等方面存在的诸多有争议的疑难问题,择其九个重点。着重进行
    了探讨。在评析、论证的基础上进行了判断。
    
     (一)关丁挪用公款罪的主体问题,该文认为国有资本控
    股、参股的股一份有限_公司不属于国有公司;受国家机关、国有一公司、
    企一业、事业卑位人民团体委托管理、经营国有财产的人员不属一士
    挪用公一款罪的主体。
     (二)关丁‘挪用公款罪的对象问题,该文认为非特定公物不
    是挪用公款罪的犯罪对象,而有价证券则是该罪的犯罪对象。挪用
    公款罪的犯罪对象不应仅限于本单位的公款,上级单位中担任领导
    职务的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指使下级单位的国家工
    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的,可构成挪用公款
    罪。
     (三)关于挪用公款罪的犯罪数额问题,该文论述了多次挪
    用行为及以大额记帐式有价证券为质押贷取少量贷款的挪用行为
    的犯罪数额的计算方式。
     (四)关于挪用公款罪公款使用方式问题,该文重点分析和
    论述了“营利活动”与“非法活动”的性质及区别,并对实践中有
    争议的几种公款使用方式的性质逐一进行了评析和定性。该文认
    为:1,‘国家工作人员挪用公款进行个人经商活动,若经营活动是
    法律允许的.范围,属“营利活动”,反之,则属“非法活动”。2、
    挪用公款归还个人贷款或私人借款,应以行为人明知的贷款、借款
    的用途来确定该挪用行为是一般的“归个人使用”,还是进行“非
    法活动”或者“营利活动。”3、娜用公款用于私人公司的注册资金,
    
    在验贵后随即抽回的行为属进行“非法活动”。4、挪用公款购买福
    利彩票属进行“营利活动二’”
     。五、关一于挪用时laJ问题,该文认为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挪用
    公款旧个人使用,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但在案发前全部归还
    及金的应如何处理的司法解释,是符合刑法理沦和刑法规定及司法
    买践要求的。
     ‘六、关于“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问题,该文从最高人民
    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的相关司法解释之间的冲突,入手,着重分析
    了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解释的必要性和正确性。
     、七)关于挪用公款罪的共同犯罪问题,该文强调要从立法
    原意上深刻理解刑法设置挪用公款罪,主要是在于惩治利用职务上
    的便利挪用公款的国家工作人员,故对一般的教唆国家工作.人员实
    行挪用公款的,不宜以共犯论处。并在此基础上论述了非国家工作
    人员构成挪用公款罪共犯的条件。
     (‘八、关于几种特
This thesis intends to analyzes and expound the appropriating public funds criminal charges in lawmaking, penal code theories and many problems occurring in judicial actual situation, the existent antinomy and dispute with judgment, and the value of application, in order to gel the further cognition of the innate character of the appropriating public funds criminal. It can be divided into preface, corpus contents, conclusion and appendix according to its systematic structure.
    The preface briefly discusses the historic background and the social material foundation of the legislation of the appropriating public funds crime. It clearly points out that the appropriating public funds crime is one of the most controversial crimes in the branch of the Penal Code in 1997 and the case of appropriating public funds crime is also the trickiness. The preface also analyzes its reason, that namely along with the gradual establishment of the socialism market economy system, the market mechanism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complicated with the development in every kind of economic composition, the market corpus presents variety and equality which causes many problems related to appropriating public funds crime and also make it more complicated.
    The main body is divided into three parts. The first part primarily talks about the history origin and development of this crime. The author believes it is serious not only to the breakage of the property rights system and economic order, but to the incorrupt influence in official. This is common to both China and foreign countries through the history.
    This part first discusses the legislation development of appropriating type crime during Chinese ancient times and modern age. The reason that ancient China focused so much on the punishment of appropriating type crime is that it is not only the important means to protect the public property, but also the important measure to enhance the feudalism. It has dual guide in thought with positive meaning to the contemporary pertaining of crime lawmaking. The author thinks that from the earliest feudal China written laws General Laws, to its representative code of The Rules and
    
    
    Laws of Tang, and then to the last feudal law Dharma of Qing, the legislation for appropriating type crime has the same idea regarding it as brigandage. This was kept for long till the beginning of 20th. with the importation of law culture from the capitalist countries, it has changed to the perfidy. The thesis next discusses the legislation development of appropriating type crime in Chinese modern penal code. It takes the Regulations for Punishing the Corruption in 1952, Penal Code in 1979, the Additional Regulations for Punishing the Bribe and Corruption in 1988's National Peoples Congress and the Penal Code in 1997 for main line, expounding that the legislation development of appropriating type crime in modern Chinese penal code has experienced process from nothing and simple to complicated and complete. Third it discusses the general situation of lawmaking in foreign countries, pointing out that there are about three kinds of legislation of appropriating type crime in foreign countries, that is, socialism nations, mainland nations and British and American methods department nations.
    The second part tries to choose the nine points to discuss and expound the difficult problems and disputes of appropriating public funds crime about crime corpus, subjective and objective important items and common crime...etc in the penal code theories field and judicial situation section.
    1. As for the crime corpus of appropriating public funds crime, the thesis thinks the state-owned capital controlled share, joined limited-liability companies do not belong to the state-owned company, and the person who is entrusted by state-owned property, state-owned company, people group, business enterprise and business unit to manage state-owned property does not belong to the corpus of appropriating public funds crime.
    2. As for crime object of appropriating public funds crimes, the t
引文
1、刘家琛主编:《新刑法新问题新罪名通释》,人民法院出版社 1998年4月版。
    2、赵秉志主编:《刑法相邻相近罪名界定与运用》,吉林人民出版社 2000年10月版。
    3、赵秉志主编:《新旧刑法比较与统一罪名理解与适用》,中国经济出版社 1998年2月版。
    4、赵秉志主编:《侵犯财产罪研究》,中国法制出版社 1998年4月版。
    5、张世琦著:《中国新刑法413个罪名例解》,辽宁大学出版社 1998年12月版。
    6、王作富主编:《刑法分则实务研究》,中国方正出版社 2001年7月版。
    7、马克昌主编:《犯罪通论》,武汉大学出版社 1991年8月版。
    8、马克昌、丁慕英主编:《刑法的修改与完善》,人民法院出版社 1997年版。
    9、马克昌、杨春洗、昌继贵主编:《刑法学全书》,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1993年版。
    10、高铭暄主编:《刑法学》(新编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8年9月版。
    11、高铭喧主编:《刑法修改建议文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7年版。
    12、陈兴良著:《刑法适用总论》,法律出版社 1999年6月版。
    13、际兴良主编:《刑法全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1997年版。
    
    
    14、陈兴良著:《当代中国刑法新境域》,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3年3月版。
    15、张明楷著:《法益初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0年5月版。
    16、张明楷著:《型法的基本立场》,中国法制出版社 2002年3月版。
    17、张明楷著:《市场经济下的经济犯罪与对策》,中国检察出版社 1995年版。
    18、刘明祥著:《财产罪比较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1年4月版。
    19、刘生荣、但伟著:《腐败七罪刑法精要》,中国方正出版社 2001年7月版。
    20、刘生荣,张相军、许道敏著:《贪污贿赂罪》,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1999年5月版。
    21、何秉松主编:《职务犯罪的预防与惩治》,中国方正出版社 1999年版。
    22、张穹主编:《贪污贿赂渎职“侵权”犯罪案件立案标准精释》,中国检察出版社 2000年版。
    23、刘湘廉主编:《刑法学总论论点要览》,法律出版社 2000年5月版。
    24、何泽宏主编:《刑法学分论论点要览》,法律出版社 2000年5月版。
    25、赵建平著:《贪污贿赂犯罪界限与定罪量刑研究》,中国方正出版社 2000年3月版。
    26、杨兴国著:《贪污贿赂罪法律与司法解释应用问题解疑》、中国检察出版社 2002年2月版。
    27.陈连福、王卫星菩:《新刑法贪污贿赂犯罪》,西苑出版社 1999年3月版。
    28、《各国刑法汇编》,台湾司法通讯社 1980年版。
    
    
    29、最高人民检察院研究室编:《典型疑难案例评析》,中国检察出版社 1999年版,1999年第2辑。
    30、张晋藩主编:《中国法制吏》,群众出版社 1982年7月版。
    31、周少元、何宁生主编:《中国法制史》,人民法院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3年1月版。
    32、蒲坚主编:《中国法制史》,光明日报出版社 1987年7月版。
    33、杨鹤皋主编:《中国法律思想史》,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8年10月版。
    34、范忠信著:《中西法文化的暗合与差异》,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1年12月版。
    35,龙宗智著:《相对合理主义》,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9年4月版。
    
    
    1、刘永波:《有关挪用公款罪规定的几个缺陷》,载《中国检察论坛》2001年第4期。
    2、王玲:《受委托管理、经营国有财产人员应成为挪用公款罪主体》,载《安徽检察》2001年第4期。
    3、张兆松:《完善受委托从事公务人员法律地位的立法思考》,载《浙江检察》2001年第4期。
    4、鲜铁可、赵志华:《挪用非特定公物也可构成犯罪》、载《检察日报》2003年1月22日。
    5、鲜铁可、赵志华:《挪用公款进行其他犯罪应数罪并罚》,载《检察日报》2003年7月11日。
    6、梁统、谢加利:《解读挪用公款罪中的“营利”》,载《人民法院报》2003年3月31日。
    7、刘晓莉:《挪用公款购买福利彩票案行为之定性》,载《人民法院报》2003年3月6日。
    8、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检察院研究室:《王作富教授论挪用公款罪的认定》,载《检察日报》2002年12月11日。
    9、王作富:《多次挪用公款数额计算理应区分情况分别处理》,载《检察日报》2003年4月23日。
    10、王作富:《挪用公款是否继续犯不能简单肯定或否定》,载《检察日报》2003年6月2日。
    11、黄太云:《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八十四条第一款的解释的背景说明及具体理解》,载《刑事审判参考》2002年第4辑。
    12、王为明:《挪用公款罪若干问题初探》、载安徽省人民检察院法律政策研究室编《挪用公款罪适用法律疑难问题论文专辑》2000年5月。
    13、王振勇、王为明:《办理挪用公款案应注意的问题》,载《刑事司法指南》2000年第2辑。
    
    
    14、黄国盛:《公款存单个人质押贷款构成挪用公款罪》,载《检察日报》2003年3月4日。
    15、刘中发:《揶用公款:阿种情形构成共犯》,载《检察日报》2002年10月17日。
    16.劳娃:《非特定公物应否为挪用公款罪的犯罪对象》、载《人民法院报》2003年4月17日。
    17、赵秉志、肖中华:《“挪而未用”案件的定性》,载《检察日报》2002年6月18日。
    18、郑广宇:《挪用公款罪相关实务问题探讨》,载《人民检察》1999年第6期。
    19、贺英:《挪用公款罪执法问题探讨》,载《检察研究参考》2002年第4期。
    20、田宏杰、候亚辉:《挪用公款罪司法适用问题研析》,载《法学》1999年第4期。
    21、田宏杰:《挪用公款罪司法认定中的疑难问题研究》,载《人民检察》2001年第7期。
    22、张华松:《界定挪用与贪污的方法——“三看”》,载《人民检察》2000年第4期。
    23、周振想,韩哲:《关于挪用公款罪中“归个人使用”的几个问题》,载《人民检察》2002年第2期。
    24.李琳:《对挪用公款案件司法解释的两点质疑》,载《人民检察》1999年第11期。
    25、唐大森:《挪用公款罪司法适用中几个问题的评析》,载《安徽检察》2000年第3期。
    26、张毓平、张波:《对挪用公款罪中“归个人使用”的质疑》,载《人民检察》2002年第10期。
    27、肖介清:《当前挪用公款罪司法实践中的几个问题》,裁《中国刑事法杂志》1999年第1期。
    28、戴军峰:《挪用公款归还企业贷款是否属于营利活
    
    动》,载《人民检察》1999年第9期。
    29、古智敏:《建议将“挪用公款罪”改为“挪用公共财物罪”》,载《人民检察》2002年第9期。
    30、陈为明、张红新:《受聘出纳挪用公款后谎报劫案的行为,如何定性?》,载《检察实践》1999年第3期。
    31、卢纯根:《试论挪用公款给单位使用视为归个人使用的特殊要件》,载《检察理论研究》1997年第6期。
    32、胡礼纯:《关于挪用公款罪中两个司法解释问题的辨析》,载《安徽检察》2002年第3期。
    33、袁中毅:《论挪用公款罪的罪状》,载《检察理论研究》1997年第2期。
    34、李安铨:《挪用公款罪质疑》,载《检察研究》2002年第5期。
    35、董文彬、许建乐:《建议对挪用公款罪增加财产刑》,载《人民检察》2000年第6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