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城市房屋拆迁补偿的政策问题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随着城市发展及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房屋拆迁纠纷逐渐成为社会性问题。目前我国对城市拆迁行为的性质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关于城市拆迁补偿的内容也只有一些原则性的规定,没有形成一套完善的城市拆迁补偿制度。本文结合目前我国城市房屋拆迁的政策现状,为构建完善的城市拆迁行政补偿制度作一些理论上的分析和思考,以求从制度上保证社会公共利益,也为我国城市化建设拆迁中面临的实际问题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和参考。
     本文采用美国学者威廉·N·邓恩的“以问题为中心”的政策分析模型,对我国房屋拆迁补偿制度进行分析。全文共由七部分组成:导论部分主要就近期发生的拆迁补偿中出现的问题结合新《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的相关规定,引出要最大限度地维护被拆迁人的合法权益,就必须完善现行的城市拆迁行政补偿制度。然后第一部分是对相关概念的界定及分析方法的阐述。第二部分对政策问题进行构建,论述目前我国城市拆迁行为总体上是一种公益行政征收行为,建立政策分析的中心问题,为政策建议提供一个分析范畴。第三部分对我国建国以来的城市房屋拆迁政策进行梳理,找出政策存在的问题与不足。第四部分结合房屋拆迁行政补偿制度面临的政策环境,从而引出完善我国房屋拆迁行政补偿制度的发展方向。第五部分是进行理论分析与探讨。第六部分提出完善城市房屋拆迁补偿的政策建议。最后结束语部分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With urban development and the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speeding up, Urban Housing Demolition dispute has been gradually becomes a social problem. However, at present, China's urban demolition of the nature of the act has not yet formed a unified understanding. On urban demolition compensation there are only some of the contents of the provisions of principle. With the different standards throughout the country, a perfect urban demolition compensation system hasn't form.
     In this paper, with the Chinese urban housing demolition policy status quo, I am tried to build of the perfect urban demolition compensation system for a 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reflection. From the system in order to promote social and public interests, for the building of China's urbanization in the practical problems facing some new ideas and information.
     In this paper, I use the American scholar William·N·Dunn "to the problem as the center of policy analysis" model, the demolition of housing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hanges for analysis. The full text of a total for seven parts: Introduction mainly on the part of the recent demolition of the problems of compensation in the light of the new "Urban Housing Demolition Management Ordinance" of the relevant provisions of its unreasonable, led to the demolition was the maximum maintenance the legitimate rights and interests, we must improve the current system of the urban demolition compensation system. Then the first part of the definition of the concept of correl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methods described. The second part of the policy issues Construction, China's urban demolition on the current acts on the whole is a collection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centre of policy analysis for policy analysis of the proposal to provide a context, and pointed out that the urban demolition and reasonable compensation Necessity. The third part of China since the founding of the demolition of urban housing policy should be straightened out and evaluation for the proposed policy issues provide a basis. The fourth part is policy forecast, in conjunction with urban administrative compensation system faces demolition policy environment, which leads to perfect China's urban demolition administrative compensation system development direction. Part V is the theoretical analysis. Part VI proposed demolition of urban housing policy proposals compensation for our executive compensation system. Finally there is a summary of the conclusions and forecasts.
引文
1张晓玲:试析城市建设征地拆迁中的土地制度[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12期:55-57。
    1顾超林等:中国大中城市流动人口迁移规律研究[J].地理学报,1999年第3期:204-212.
    2赵红梅:论完善我国城市房屋拆迁制度的若干问题[J].法律适用,1998年第4期:21-24.
    3周春山:改革开放以来大都市人口分布与迁居研究—以广州市为例[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年.
    周春山,许学强:广州市人口空间分布特征及演变趋势分析[J].热带地理,1997年第3期:55-60.
    4冯健,周一星:杭州市人口的空间变动与郊区化研究[J].城市规划,2002年第1期:58-65.
    5柴彦威:大连城市居民周末休闲时间的利用特征[J].经济地理,1999年第5期:80-…
    6侯汉杰:城市房屋拆迁法律制度的理论分析[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3年9月(第 25卷)第5期.
    1牛玉兵,刘意:我国城市房屋拆迁制度的缺陷及重构[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5年(第7卷)第4期.
    2包毅:土地征用与房屋拆迁立法比较——以中美两国为例[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5卷)第1期.
    3董娟,陈士俊:房屋拆迁权行使的正当性研究[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1月(第8卷)第1期.
    4张松涛:我国房屋拆迁制度检讨[J].城乡建设,2004年第1期.
    5张承银:论城市房屋拆迁管理部门的角色定位[J].中国房地产,2006年第4期总第304期.
    6邢鸿飞,陈兆开:城市拆迁中政府角色定位[J].引进与咨询,2006年第4期.
    7雷驶:城市拆迁:请政府利法院各自归位[J].中国改革,2006年第一期.
    8杨军,马万飞:城市房屋拆迁中政府的责任及公平补偿问题探析[J].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 报,2006年3月(第6卷)第1期.
    1周建康:论城市房屋拆迁制度的正当性缺失及补救[J].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1月(第20卷)第1期.
    2户邑:中国城市房屋拆迁的制度性障碍分析[J].理论前沿,2005年第4期.
    3许宏波,朱小兰:从行政征用制度看城市房屋拆迁[J].天津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总第86期.
    4沈桥林:公共利益的界定与识别[J].行政与法,2006年第一期.
    5王敏:论房屋拆迁中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平衡[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5月(第28卷)第3期.
    6姚佐莲:公用征收中的公共利益标准——美国判例的发展演变[J].环球法律评论,2006年第1期.
    7唐忠民,温泽彬:关于“公共利益”的界定模式[J].现代法学2006年第5期.
    1李宏伟:城市房屋拆迁的土地使用权补偿问题[J].学术交流2005年第11期总第140期.
    2林竹静:城市房屋拆迁中的土地使用权补偿[J].建筑经济2005年3月总第269期.
    3吴访非,毕岩,王慧丽:对城市房屋拆迁补偿问题的思考[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10月(第8卷)第4期.
    4贾生华,罗延发:基于公共利益的城市房屋拆迁补偿原则[J].中国房地产2006年第2期总第302期.
    5季永蔚:进一步完善我国现行房屋拆迁补偿制度[J].现代经济探讨2005年第4期.
    1户邑:中国城市房屋拆迁的制度性障碍分析[J].理论与前言,2005年第4期.
    2伍德罗·威尔逊:行政学研究[J].国外政治学,1987第6期.
    1Harold D.Lasswell,"The Policy Orientation," in the Policy Sciences:Recent Developments in Scope and Methods.Eds.By Dansel Lerner and Harold D.Lasswell (Stanford,CA: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1951,pp.9-10.).
    2威廉·N·邓恩:公共政策分析导论(第二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6月,第94页.
    3顾建光:公共政策分析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7页.
    4[美]卡尔·帕顿,大卫·沙维奇:公共政策分析和规划的初步方法[M].北京:华厦出版社,2002年,第25页.
    5威廉·N·邓恩:公共政策分析导论(第二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6月,第72页.
    6Ducan Macrae:The Social Function of Social Sciences)[M].纽黑文,1976年版.第306页.
    7戴维·L·韦默:政策分析: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年10月.
    1Thomas R.Dye:Policy Analysis,University of Alabama Press.1876.
    2Quade,Analysis For Public Decision(3 Ed.).New York:Elsevier Science Publishing Co.,Inc.1989,pp.4-5.
    3Yehezkel Dror,Design for Policy Sciences.New York:Elsevier Inc.,1971,pp.50-53.
    4孙光:政策科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年.
    5陈振明:公共政策分析[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43页.
    1张金马:公共政策分析概念·过程·方法[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年,第42页.
    2陈庆云:公共政策分析[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6年,第5页.
    3宁骚:公共政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第6页.
    4顾建光:公共政策分析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8页.
    1威廉·N·邓恩:公共政策分析导论(第二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6月,第88页.
    1威廉·N·邓恩:公共政策分析导论(第二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206页.
    1威廉·N·邓恩:公共政策分析导论(第二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79页.
    1包宗华:发达国家住房管理制度[M].北京:北京时事出版社,2001年,第89页.
    1格尔哈斯.伦斯基:权力与特权—社会分层理论[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年8月.
    1威廉·N·邓恩:公共政策分析导论(第二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6月,第85页.
    1威廉·N·邓恩:公共政策分析导论(第二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215页.
    2陈端洪:财产权与宪政[N]中国社会报,2003年.
    1徐显明:“基本权利”析[J].中国法学,1991年第6期.
    1威廉·N·邓恩:公共政策分析导论(第二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222页.
    1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年第134页.
    1应松年:行政法学新论[M].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1988年,第307页.
    2王卫国:中国士地权利研究[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第237-239页.
    1陈振明:政策科学——公共政策分析导论(第2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2金太军:西方公共行政价值取向的历史演变[J].江海学刊,2000年,第6期.
    3陈振明:政策分析的职业化[J].岭南学刊,1995年,第3期.
    1林志鹏:公共政策的公平价值选择及其实现[J].行政论坛,2001年7月,第22-23页。
    1薛波主编:元照英美法词典[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第1117页.
    1[美]查尔斯.沃尔夫:市场或政府[M].中国发展出版社,1994年版.
    1莫于川:判断“公共利益”的六条标准.法制日报[N],2004年5月27日第8版.
    1汪晖:城乡结合部的土地征用:征用权与征地补偿[J].中国经济,2002年第2期,第33-39页.
    [1]张千帆:“公共利益”是什么?—社会功利主义的定义及其宪法上的局限性[J].法学论坛,2005,(1):28-31.
    [2]郑贤君:“公共利益”的界定是一个宪法分权问题—从Eminent Domain的主权属性谈起[J].法学论坛,2005,(1):20-23.
    [3]唐忠民:我国应制定专门的公益征收征用法[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04,(4):65-69.
    [4]范进学:定义“公共利益”的方法论及概念诠释[J].法学论坛,2005,(1):15-19.
    [5]胡兰玲:完善我国土地征用制度的法律思考[J].天津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1):21-23.
    [6][法]孟德斯鸠:沦法的精神(上册)[M].张雁深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1:156.
    [7][日]美浓布达吉:宪法学原理[M].欧宗佑,何作霖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170-171.
    [8]黄河,杨为乔:土地征用若干法律问题探讨[A].1998年中国民法经济法年会论文集[C].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9:23.
    [9][美]罗伯特·A·达尔:现代政治分析[M].王沪宁,陈峰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19.
    [10][英]哈耶克:经济、科学与政治—哈耶克思想精粹[M].冯克利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0:393-393.
    [11][英]边沁:道德与立法原理导论[M].时殷弘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58.
    [12][美]阿伦·艾德斯,克里斯托弗·N·梅:宪法个人权利:案例与解析(第二版)(英文影印)[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3:137.
    [13]陈新民:公益征收的目的[J].德国公法学基础理论(下册)[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483.
    [14]尤慰:依法拆迁才能维护社会稳定[J].中国房地产,2003,(12).
    [15]张监:拆迁补偿问题之我见[J].中外房地产导报,2003,(4).
    [16]聂琦波:城市建设拆迁中的利益冲突根源及其调整机理研究[J].现代经济探讨,2004,(10).
    [17]姚洋:转轨中国:审视社会公正和平等[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18]张静:国外住房保障制度对我国的启示[J].城市开发,2002,(2).
    [19]邓宏乾:关于住房保障制度的政策选择[J].中国房地产,2000,(6).
    [20]孙光德,董克用:社会保障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21]许蕾:拆迁最低保障—建立住房保障体系不应忽视的问题[J].中国房地产,2001,(12).
    [22]张力军:完善经济适用住房政策的两种措施[J].城市开发,2004,(7).
    [23]郑也夫:城市社会学[M].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2.
    [24][美]波普诺著:社会学[M].(第十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25]张更立:走向三方合作的伙伴关系:西方城市更新政策的演变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城市发展研究,2004,(4).
    [26]金烨:美国的“拆迁”制度管窥[J].城市开发,2004,(8).
    [27]侯钧生,陈钟林:发达国家与地区社区发展经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28]徐永祥:社区发展论[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1.
    [29]时正新:中国社会福利与社会进步报告(2001)[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30]包宗华:住宅与房地产[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31]季永蔚:论我国城市房屋拆迁制度的完善[J].城市发展研究2005,12卷,(2).
    [32]董秀芝:浅析城市房屋拆迁中私有财产权的保护[J].财经界(下半月刊),2006(1).
    [33]王军:城市拆迁社会问题岂能一拆了之[J].瞭望新闻周刊,2000,(11).
    [34]陈伯庚: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35]吴增基:现代社会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36]陈主旭:都市文化与都市精神:中外城市文化比较[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
    [37]许晓峰,林晓言:建设项目经济社会评价[M].北京: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1999.
    [38]轩明飞:经营城市[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
    [39]蒲杰,余斌:房屋拆迁权的滥用与预防[J].现代法学,2002,(8).
    [40]侯汉杰:城市房屋拆迁法律制度的理论分析[J].暨南学报,2003,(5).
    [41]景智娟:2004年影响房地产市场重大政策回顾[J].城市开发,2004,(12).
    [42]崔雪:形象工程的危害与根源[J].城市开发,2004,(3).
    [43]张迪:日本农地政策特点及对我国的借鉴意义[J].国土资源情报,2006,(01).
    [44]赵常福:用科学发展观破解拆迁难题[J].城市开发,2004,(10).
    [45]仇保兴: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J].城市开发,2004,(6).
    [46]啸雪:“叫停”城市形象工程[J].城市开发,2004,(3).
    [47]陈美云:拆迁、征地与约束行政权力[J].中外房地产导报,2003,(22).
    [48]沈晖:我国城市房屋拆迁制度的法律透视[J].上海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3).
    [49]孟勉:谈中低收入阶层住房供给问题[J].城市开发,2004,(7).
    [50]谷俊青:就廉租房谈住房保障[J].中国房地产,2004,(6).
    [51]关士:拆迁不能重拆轻迁[J].城市开发,2001,(8).
    [52]钱炬雷:房屋拆迁应当让居民事前参与项目决策[J].城市开发,2004,(8).
    [53]李鹏,黄珊:关于城市房屋拆迁若干问题的法律思考[J].广西师院学报,2002,(6).
    [54]王庆春,黄大岸:城市开发过程中拆迁问题探讨[J].城市开发,2004,(5).
    [55]陈杰人:制度的违宪性是拆迁悲剧的根源[J].法律与生活,2003,(19).
    [56]王达:探析城市房屋拆迁中的强制执行[J].法律适用,2003,(11).
    [57]曹庆荣,王芳:“杭州现象”的深层思考[J].城市发展研究,2004,(4).
    [58]赵路兴,周江:当前城市房屋拆迁中的主要问题与政策建议[J].城市开发,2004, (8).
    [59]潘忠法:拆迁难,难在哪?[J].城市开发,2004,(8).
    [60]邱冬阳,王牧:廉租房—城镇住房弱势群体救助的现实选择[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03,(12).
    [61]于书香,王立中:基建征地拆迁工作手册[M].北京:水利水电出版社,1987.
    [62]梁慧星:中国物权法草案建议稿[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63][美]韦登鲍姆(Weidenbaum.M.L):全球市场中的企业与政府[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64]谢家瑾:当前房地产市场运行情况与走势分析[J].城市开发,2004,(12).
    [65]顾云昌:未来中国房地产业发展的挑战和机遇[J].城市开发,2004,(12).
    [66]王学军:城镇拆迁中政府的正当角色[J].城市开发,2004,(8).
    [67]沙莲香:社会心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68]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2004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69]冯胜东:城镇改造建设拆迁问题调查[J].城市开发,2004,(9).
    [70]司马英:人道的砝码—关于当今中国社会拆迁冲突的再思[J].民主与科学,2003,(6).
    [71]丁健:现代城市经济[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1.
    [72]Steven J.Eagle.The Birth of the Property Rights Movement[J].Policy Analysis,June26,2001.
    [73]Bethell,Tom.The Noblest Triumph:Property and Prosperity through the Ages [J].New York:St.Martin's,1998.
    [74]Rumelt R P,Schendel D E,Teece D J.Strategic management and economics.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1991,12(1):5-29.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