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银时代宗教哲学家视野中的俄罗斯现代化之路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俄罗斯宗教哲学复兴运动中,产生了一大批思想家,如H.别尔嘉耶夫、C.布尔加科夫、C.弗兰克等,以这些思想家为代表所建构的理论思潮被称为白银时代宗教哲学。白银时代宗教哲学家面对着世纪的动荡、时代的转换、精神的危机和价值的虚无,力图为俄罗斯探索出一条独特的现代化之路。在对俄罗斯现代化出路的理论探索中,这些思想家大多经历了从马克思主义路向到神学乌托邦路向的内在转变过程。在白银时代宗教哲学家早期对俄罗斯现代化出路的理论探索中,他们在马克思主义学说中发现了真理,并力图通过将俄罗斯文化传统与马克思主义学说进行多维嫁接的方式,来探索俄罗斯的现代化出路,从而提出了如人格主义的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社会主义和基督教的社会主义等。他们认为,这种对马克思主义的多维嫁接和多重阐发是具有合理性的,这不但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应有之意,也是对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合理”延伸。但在自身思想的进一步发展中,特别是经历了俄国的“二月革命”、“十月革命”后,他们纷纷对马克思主义学说及苏联社会主义实践提出了质疑,这些质疑最终导致了白银时代宗教哲学家在对俄罗斯现代化出路的理论探索中,发生了路向转换。在经历了这种理论转向后,白银时代宗教哲学家并没有停止对俄罗斯现代化出路的理论探索,而是进一步提出了俄罗斯现代化出路的神学乌托邦路向。白银时代宗教哲学家建构了形态各异的神学乌托邦体系,但从整体上看,他们都是以基督教传统为理论底色,都带有某种虚幻的乌托邦色彩,都从不同角度强调了人的精神价值、神人性思想、末世论主题,强调了教会之间的联合与共融等。在此需指出,无论是早年的马克思主义路向,还是转变后的神学乌托邦路向,实则都是建基于对俄罗斯现代化出路的理论探索基础之上的。在对俄罗斯现代化出路的理论探索中,虽然白银时代宗教哲学家经历了从对马克思主义的迷恋、嫁接到质疑和转变阶段,但这种质疑与转变并非意味着对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简单抛弃。实则,在对俄罗斯现代化出路的进一步理论探索中,他们已经把马克思主义对异化学说的理解、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对人道主义的重视、对人类美好图景的寻求等内化到自身理论体系之中。与此同时,白银时代宗教哲学家在对俄罗斯现代化出路的理论探索中,并非仅仅是通过批判某种理论学说与实践运动,来建构一种新的哲学或神学体系,也并非仅仅局限于表层意义上的对俄罗斯现代化出路的理论探索。实则在更为深层的意义上,这种对俄罗斯现代化出路的理论探索,包含着对以往现代性模式的批判性反思与体系性重建思想。
In the renaissance of religious philosophy of Russia from the end of 19th to the early 20th century, the thinkers, such as Nikolai Alexandrovich Berdyaev, Mikhail Afanasyevich Bulgakov, Lev Isaakovich Shestov and C. Frank, arose and represented a trend of thought, which was known as "Religious Philosophy of Silver Age". Facing the chaos of time, the transition of era, the spiritual crisis and the nihility of values, these religious philosophers of Silver Age attempted to find a special way out for the modernization of Russia. In their theoretical exploration, most of these thinkers have experienced the internal transition from Marxism to Theological Utopianism. In their early explorations, they turned to Marxism, and by grafting Marxism to traditional Russian culture, then they proposed such as Personalism Socialism, Humanitarian Socialism, Christian Socialism, as possible ways out for Russia's modernization. In their opinion, this type of grafting was reasonable, not only complying with Marxism, but also developing Marxism "reasonably".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ir thinking, especially after the February Revolution and the October Revolution, these thinkers began to question Marxism and the Soviet's practice of socialism, which finally led to the transition of the theory explorations of these religious philosophers in Silver Age. Continuing their exploration after the transition, they turned to Theological Utopianism, and conceived various theological utopian systems, which, generally speaking, are nothing but colorful utopian paintings on the traditional Christian canvas, with more or less emphasis from all angles on spiritual value of man, deity-man theory and eschatology, and with the same highlight on the union and merge of churches. We should realize that the early Marxism or the later Theological Utopianism are both founded on the theoretical explorations for the Modernization of Russia. These religious philosophers of Silver Age did not simply abandon Marxism, though they all experienced the fever, the grafting, the questioning and the giving up of Marxism. They all absorbed the principles of Marxism, such as the alienation theory, the criticism of capitalism, the cherishment for humanity and the pursuit of better human future, to their own theories in their explorations. At the same time, these religious philosophers of Silver Age neither constructed certain philosophical or theological system by criticizing other theories or practices, nor got restricted in theoretical explorations superficially. Instead, their explorations are much profound, with critical reflections and systematical reconstructions of all former modes of modernization.
引文
①衣俊卿.现代化与日常生活批判[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258-259页.
    ①参B.B.卡芬加乌兹等主编.彼得一世的改革,上册[M].王忠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第22-23页.
    ①#12
    ②汤因比.历史研究[M].刘北成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354页.
    ③列宁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161-162页.
    ①弗洛罗夫斯基.俄罗斯宗教哲学之路[M].吴安迪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97页.
    ② #12
    ①黑格尔.法哲学原理[M].范扬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序言第12页.
    ②严永兴.辉煌与失落——俄罗斯文学百年.北京:译林出版社,2005年版,第4页.
    ①格奥尔吉耶娃.俄罗斯文化史:历史与现状[M].焦东建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年版,第464页.
    ①梅林.保卫马克思主义[M].吉洪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25页.
    ②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M].杜章智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2年版,第47-48页.
    ①参汪剑钊.我祈祷的内容远比幸福高尚[J].文景,2007(11).
    ②弗洛罗夫斯基.俄罗斯宗教哲学之路[M].吴安迪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559页.
    ③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文艺理论研究室编.列宁论文学与艺术[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第171-172页.
    ①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文艺理论研究室编.列宁论文学与艺术[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第172、173页.
    ②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文艺理论研究室编.列宁论文学与艺术[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第198页.
    ③#12
    ①别尔嘉耶夫.自我认知[M].汪剑钊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174页.
    ②别尔嘉耶夫.自我认知[M].汪剑钊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183页.
    ①#12
    ①别尔嘉耶夫.自我认知[M].汪剑钊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105页.
    ① #12
    ① #12
    ①叶夫多基莫夫.俄罗斯思想中的基督[M].杨德友译.上海:学林出版社,1999年版,第169页.
    ②包括《烧不毁的荆棘》(1927),主要论述东正教圣母崇拜的教义解释;《新郎的朋友》(1927)-主要论述东正教对先行者施洗约翰的崇拜;《雅各的天梯》(1929)-主要论述论天使。
    ③布尔加科夫在“大三部曲”中展开了自己的“神人论”神学体系:《上帝的羔羊》(1933)-论基督;《安慰者》(1936)-论圣灵:《羔羊的新娘》(1945)-论造物主与受造物、教会和末世论等。
    ① #12
    ①H.O.洛斯基.俄国哲学史[M].贾泽林等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501页.
    ②列宁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07页.
    ③B.E.叶夫格拉弗夫主编.苏联哲学史[M].贾泽林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年版,第512页.
    ①参马寅卯.苏俄哲学在中国[J].引文出自:2008中国哲学年鉴[M].北京:哲学研究杂志社出版社,2008年版.
    ①贾泽林.当今俄国哲学(续)[J].哲学动态,1994(4),第38页.
    ①奥尔森.基督教神学思想史[M].吴瑞诚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324页.
    ①转引自奥尔森.基督教神学思想史[M].吴瑞诚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325页.
    ②参见乐峰.东正教形成初探[J].世界宗教研究,1983(4).
    ③对于东正教如何引入俄罗斯的说法不一,具体可参见克柳切夫斯基的《俄国史教程》(张草纫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2年版)、波克罗夫斯基的《俄国历史概要》(贝璋衡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和叶夫多基莫夫的《俄罗斯思想中的基督》(杨德友译.上海:学林出版社.1999年版)等书,这些著作对此都有详尽的论述。
    ①弗洛罗夫斯基.俄罗斯宗教哲学之路[M],吴安迪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11页.
    ②转引自赫克.俄国革命前后的宗教[M].高骅等译.上海:学林出版社,1999年版,第30-31页.
    ①戴桂菊.俄国东正教会改革:1861-1917[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第280页.
    ②乐峰.东正教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45页.
    ③金亚娜等.充盈的虚无——俄罗斯文学中的宗教意识[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5-6页.
    ④布尔加科夫:东正教——教会学说概要[M].徐凤林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第179页.
    ①张百春.当代东正教神学思想[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版,第507页.
    ②徐凤林:《东正教的神人之际》,转引自文池主编.在北大听讲座——俄罗斯文化之旅[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2年版,第95页.
    ③参见宋瑞芝.俄罗斯精神[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3年版,第204-205页.
    ④布尔加科夫.东正教——教会学说概要[M].徐凤林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第190页.
    ⑤张达明.俄罗斯东正教与文化[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51页.
    ①米尔恰·伊利亚德.宗教思想史[M].晏可佳等译.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4年版,第990页.
    ②就圣愚及其影响,汤普逊曾指出,圣愚精神象征着俄国文化的非理性与神秘方面。圣愚现象是异教传统与基督教传统文化的有机结合,它的很多特征来源于基督教和萨满教。随着时间的推移,俄国教会对于区分圣愚现象两种来源的意识逐渐消失,但是这样一种现象却保存了下来,即:圣愚成为俄国传统的主要载体,并且他的生活方式成为基督教生活的楷模。(参汤普逊.理解俄国:俄国文化中的圣愚[M].杨德友译.北京:三联书店,1998年版.)
    ③赫克.俄国革命前后的宗教[M].高骅等译.上海:学林出版社,1999年版,第10页.
    ①埃克哈特(Экхарт И.,1260-1328),中世纪德意志著名的神学家和神秘主义哲学家。
    ②雅各·波墨(Ьёме Я.,1575-1624),德国哲学家,神秘主义和泛神论的代表。
    ①威廉·魏特曼.后楼梯——大哲学家的生活与思考[M].李贻琼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0年版,第90页.
    ②别尔嘉耶夫.精神与实在[M].张百春译.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2年版,第146页.
    ③别尔嘉耶夫.末世论形而上学[M].张百春译.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3年版,第112页.
    ①埃克哈特.埃克哈特大师文集[M].荣振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第11页.
    ②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4卷[M].贺麟,王太庆译.北京:商务出版社,1997年版,第34页.
    ③别尔嘉耶夫.自我认知[M].汪剑钊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138页.
    ④别尔嘉耶夫.论人的奴役与自由[M].张百春译.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2年版,第12页.
    ①别尔嘉耶夫.历史的意义[M].张雅平译.上海:学林出版社,2002年版,第43-44页.
    ②转引自别尔嘉耶夫.精神与实在[M].张百春译.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2年版,第150页.
    ③别尔嘉耶夫.美是自由的呼吸[M].方珊等选编.济南:山东友谊出版社,2005年版,第128-129页.
    ①叶夫多基莫夫.俄罗斯思想中的基督[M].杨德友译.上海:学林出版社,1999年版,第138页.
    ②弗洛罗夫斯基.俄罗斯宗教哲学之路[M].吴安迪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303页.
    ①#12
    ②基斯嘉柯夫斯基等.路标集[M].彭甄等译.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3页.
    ③黑格尔.法哲学原理[M].范扬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年版,序言,第12页.
    ④康德.纯粹理性批判[M].邓晓芒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一版序,第3页.
    ①康德.纯粹理性批判[M].邓晓芒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二版序,第29页.
    ②康德.纯粹理性批判[M].邓晓芒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644-645页.
    ③康德.纯粹理性批判[M].邓晓芒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97页.
    ④就是在逻辑的推演中偷换概念,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一书第二编“先验辩证论”中的第三章“纯粹理性的理想”中对此有详尽的论述。
    ①康德.纯粹理性批判[M].邓晓芒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501-502页.
    ②康德.纯粹理性批判[M].邓晓芒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二版序,第22页.
    ③别尔嘉耶夫.末世论形而上学[M].张百春译.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3年版,第17页.
    ①梯利.西方哲学史[M].葛力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第475页.
    ②费希特.费希特著作选集,第1卷)[M].梁志学主编.北京:商务出版社,1990年版,第42-43页.
    ③参见谢地坤.费希特的道德宗教观与人性尊严[J].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3).
    ④ #12
    ①舍斯托夫.思辨与启示[M].方珊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44页.
    ②阿尔森·古留加.谢林传[M].贾泽林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年版,第310页.
    ③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4卷[M].贺麟王太庆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8年版,第340页.
    ④ #12
    ①以赛亚·伯林.俄罗思想家[M].彭淮栋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1年版,第158页.
    ②转引自以赛亚·伯林.俄罗思想家[M].彭淮栋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1年版,第159页.
    ③参见邓晓芒.思辨的张力——黑格尔辩证法新探[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第48-60页.
    ④赵林先生在其《黑格尔的宗教哲学》中对黑格尔的宗教思想来源及其具体内容进行了非常有见地的界说。参见赵林.黑格尔的宗教哲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⑤别尔嘉耶夫.末世论形而上学[M].张百春译.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3年版,第25页.
    ①别尔嘉耶夫.末世论形而上学[M].张百春译.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3年版,第25页.
    ②海涅.论德国宗教和哲学的历史[M].海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4年版,第115页.
    ①叶夫多基莫夫.俄罗斯思想中的基督[M].杨德友译.上海:学林出版社,1999年版,第100-101页.
    ② #12
    ②关于俄罗斯理念问题,无论是我国学者贾泽林、徐凤林、马寅卯,还是俄国学者古留加(参对此都进行了十分详尽的研究,可见这一问题的重要性。
    ④ #12
    ⑤ #12
    ①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3卷[M].贺麟王太庆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59年版,第306-307页.
    ①索洛维约夫.西方哲学的危机[M].李树柏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3页.
    ②舍斯托夫.雅典与耶路撒冷[M].张冰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82页.
    ③弗兰克.实在与人[M].李昭时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57页.
    ①索洛维约夫.完整知识的哲学本原[M].李树柏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210页.
    ②叶夫多基莫夫.俄罗斯思想中的基督[M].上海:学林出版社,1999年版,第102页.
    ③索洛维约夫.完整知识的哲学本原[M].李树柏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211页.
    ① #12
    ②叶夫多基莫夫.俄罗斯思想中的基督[M].上海:学林出版社,1999年版,第102页.
    ③张百春.当代东正教神学思想[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版,第93-94页.
    ①张百春.当代东正教神学思想[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版,第140页.
    ②在此需指出,由索洛维约夫所开创的社会批判理论,虽并没有以霍克海默为代表的法兰克福学派所开创的社会批判理论的那种理论自觉,也没有法兰克福学派的那种批判深度化、视野广度化与学说系统化。但在索洛维约夫所开创的社会批判理论中,它对宗教义理的根基性信仰,对人的独特内涵与个体精神价值的守护,却具有十分重要与独特的意义。(关于法兰克福学派的研究著作参见如下著作:衣俊卿等著.20世纪的新马克思主义[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版.)
    ③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M].彭强等译.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59页.
    ④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M].彭强等译.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63页.
    ①索洛维约夫.神人类讲座[M].张百春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年版,第225页.
    ②陈树林.俄罗斯命运的哲学反思——索洛维约夫历史哲学及其当代价值研究[R].上海:复旦大学博士后研究工作报告,2007年,第15页.
    ③索洛维约夫.俄罗斯与欧洲[M].徐凤林译.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224页.
    ④索洛维约夫.俄罗斯与欧洲[M].徐凤林译.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233-234页.
    ①#12
    ① #12
    ②别尔嘉耶夫.文化的哲学[M].于培才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140页.
    ① #12
    ②在此需加以强调的是,斯拉夫派不同于泛斯拉夫主义。泛斯拉夫主义是民族主义的变种,具有强烈的民族主义内涵,它强调作为东方-希腊-斯拉夫世界与西方-罗马-日耳曼世界的对立,强调民族优越性与特殊使命,强调斯拉夫一切的东西都具有神圣性。参赫坦巴哈等.俄罗斯帝国主义[M].吉林师范大学历史系翻译组译.北京:三联书店,1978年版,第93-119页.
    ①白晓红.俄国斯拉夫主义[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年版,第38页.
    ②别尔嘉耶夫.俄罗斯灵魂[M].陆肇明等译.北京:学林出版社,1999年版,第114-115页.
    ③ #12
    ①国内对于这一词译法并不统一,有译成聚合性,也有译成聚和性,还有译成聚议性,它是由俄语中的普通名词演化而来,原义是会议、大教堂,霍米亚科夫把从普遍名词变成了抽象名词,并赋予了其深刻的宗教、哲学内涵。
    ② #12
    ①索洛维约夫等.俄罗斯思想[M].贾泽林等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第170-171页.
    ②马里宁.俄国空想社会主义简史[M].丁履桂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年版,第89页.
    ①H.O.洛斯基.俄国哲学史[M].贾泽林等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4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37页.
    ③尼古拉·梁赞诺夫斯基等著.俄罗斯史[M].杨烨等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9年版,第332-333页.
    ①索洛维约夫.俄罗斯与欧洲[M].徐凤林译.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233页.
    ②赫尔岑.往事与随想,中卷[M].项星耀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165-166页.
    ① H.O.洛斯基.俄国哲学史[M].贾泽林等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54页.
    ①雅斯贝斯.历史的起源与目标[M].魏楚雄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89年版,第8-9页.
    ②雅斯贝斯.历史的起源与目标[M].魏楚雄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89年版,第8页.
    ③雅斯贝斯.历史的起源与目标[M].魏楚雄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89年版,第29页.
    ①恰达耶夫.哲学书简[M].刘文飞译.北京:作家出版社,1998年版,第35-36页.
    ②恰达耶夫.哲学书简[M].刘文飞译.北京:作家出版社,1998年版,第36页.
    ①恰达耶夫.哲学书简[M].刘文飞译.北京:作家出版社,1998年版,第40页.
    ②恰达耶夫.哲学书简[M].刘文飞译.北京:作家出版社,1998年版,第42页.
    ①索洛维约夫等.俄罗斯思想[M].贾泽林等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第5页.
    ②索洛维约夫等.俄罗斯思想[M].贾泽林等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第56页.
    ③索洛维约夫等.俄罗斯思想[M].贾泽林等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第60页.
    ④恰达耶夫.哲学书简[M].刘文飞译.北京:作家出版社,1998年版,第63页.
    ①索洛维约夫等.俄罗斯思想[M].贾泽林等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第10页.
    ①恰达耶夫.箴言集[M].刘文飞译.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49页.
    ②索洛维约夫.俄罗斯与欧洲[M].徐凤林译.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132页.
    ①对于俄罗斯公社问题的理解,详见第二章第一节中的“俄国空想社会主义的理论传统与实践奠基”部分。
    ②曹维安.俄国史新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333页.
    ③沙皇专制制度的政治原则是由国民教育大臣乌瓦罗夫于1833年归纳出来的,认为东正教、专制制度和人民性是沙皇制度的根基。
    ①中央编译局国际共动史研究室编译.俄国民粹派文选[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301页.
    ② #12
    ②中央编译局国际共动史研究室编译.俄国民粹派文选[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31-32页.
    ③转引自:以赛亚·伯林.俄罗思想家[M].彭淮栋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1年版,第16页.
    ①赵士国.历史的选择与选择的历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120页.
    ②B.C.伊捷贝尔克:《19世纪70年代的革命民粹派》第1卷,第182页。转引自:赵士国历史的选择与选择的历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120页.
    ③波克罗夫斯基.俄国历史概要,上册[M].贝璋衡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4年版,第197页.
    ①列宁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18页.
    ②以赛亚·伯林.俄罗思想家[M].彭淮栋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1年版,第250页.
    ③王云龙.现代化的特殊性道路[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第111页.
    ④ #12
    ④列宁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21页.
    ①中央编译局国际共动史研究室编译.俄国民粹派文选[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34页.
    ②中央编译局国际共动史研究室编译.俄国民粹派文选[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14页.
    ③中央编译局国际共动史研究室编译.俄国民粹派文选[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811页.
    ④中央编译局国际共动史研究室编译.俄国民粹派文选[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533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78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80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39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38页.
    ①列宁选集,第l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21-122页.
    ②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史教研室编译.18-19世纪俄国哲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年版,第208-209页.
    ③以赛亚·伯林.俄罗思想家[M].彭淮栋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1年版,第257页.
    ①以赛亚·伯林.俄罗思想家[M].彭淮栋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1年版,第256页.
    ②中央编译局国际共动史研究室编译.俄国民粹派文选[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22页.
    ③中央编译局国际共动史研究室编译.俄国民粹派文选[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292页.
    ④爱德华·哈利特·卡尔在《巴枯宁》一书中对此有十分生动的描写,如指出:欧洲1848年革命时他在巴黎,临时政府的成员弗洛孔说:“如果有三百个巴枯宁,法国就无法治理了。”在离开巴黎到布拉格的途中,巴枯宁遇到一些德国农民在一起呼叫,围着一个贵族城堡游行。于是他就下车指点他们该怎么干,而当他上车离开时,整个城堡都燃烧起来了。参爱德华·哈利特·卡尔.巴枯宁[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第154、186页.
    ①中央编译局国际共动史研究室编译.俄国民粹派文选[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353页.
    ②之所以以此命名,源于他们认为土地和自由是当时俄国人民的愿望,以此为口号则具有更大的号召力。
    ①以赛亚·伯林.俄罗思想家[M].彭淮栋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1年版,第272-273页.
    ①以赛亚·伯林.俄罗思想家[M].彭淮栋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1年版,第275页.
    ②以赛亚·伯林.俄罗思想家[M].彭淮栋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1年版,第275页.
    ③以赛亚·伯林.俄罗思想家[M].彭淮栋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1年版,第274页.
    ④曹维安.俄国史新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332页.
    ⑤恰达耶夫.箴言集[M].刘文飞译.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55页.
    ⑥别尔嘉耶夫.俄罗斯的命运[M].汪剑钊译.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0页.
    ①普列汉诺夫.俄国社会思想史,第1卷[M].孙静工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年版,第15页.
    ② #12
    ①恰达耶夫.哲学书简[M].刘文飞译.北京:作家出版社,1998年版,第33页.
    ②л.и诺维科娃、и.H.西泽姆斯卡娅.欧亚主义者的考验[J].世界哲学,1993(1),第67页.
    ③п.萨文茨基.欧亚主义[J].封文译.世界哲学,1992(6),第68页.
    ④参л.и.诺维科娃、и.H.西泽姆斯卡娅.欧亚主义者的考验[J].世界哲学,1993(1).
    ①白文昌.俄国欧亚主义学说浅析[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5),第105页.
    ②о.д.沃尔科戈诺娃.欧亚主义:思想的演进[J].世界哲学.1996(1),第30页.
    ③л.и.诺维科娃、и.H.西泽姆斯卡娅.欧亚主义者的考验[J].世界哲学,1993(1),第68页.
    ④ #12
    ①п.萨文茨基.欧亚主义[J].封文译.世界哲学,1992(6),第72页.
    ②转引自:张建华.俄国知识分子思想史导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年版,第483页.
    ③贾泽林.当今俄国哲学(续)[J].哲学动态,1994(4),第40页.
    ①#12
    ②#12
    ①列宁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88页.
    ②列宁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88-289页.
    ③列宁选集,第l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89页.
    ①列宁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97页.
    ②赫克.俄国革命前后的宗教[M].高骅等译.上海:学林出版社,1999年版,第47页.
    ①赫克.俄国革命前后的宗教[M].高骅等译.上海:学林出版社,1999年版,第51页.
    ②实则牧首制的恢复是对革命的挑战,它意味着教会实行君主专制制度。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75-276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84页.
    ①别尔嘉耶夫.俄罗斯的命运[M].汪剑钊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271页.
    ① #12
    ②别尔嘉耶夫.历史的意义[M].张雅平译.上海:学林出版社,2002年版,前言,第1页.
    ③别尔嘉耶夫.历史的意义[M].张雅平译.上海:学林出版社,2002年版,第13页.
    ①弗兰克.俄国知识人与精神偶像[M].徐凤林译.上海:学林出版社,1999年版,第6页.
    ①弗兰克.俄国知识人与精神偶像[M].徐凤林译.上海:学林出版社,1999年版,第12页.
    ①衣俊卿.文化哲学[M].云南:云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37页.
    ②衣俊卿.文化哲学[M].云南:云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20页.
    ③克柳切夫斯基.俄罗斯史教程,第1卷[M].张草纫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2年版,第40页.
    ④别尔嘉耶夫.俄罗斯思想的宗教阐释[M].邱运华等译.北京:东方出版社,1998年版,第3页.
    ⑤克柳切夫斯基.俄罗斯史教程,第1卷[M].张草纫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2年版,第42页.
    ①俄罗斯学者利哈乔夫则持相反的观点,他认为俄罗斯文化被确定为介于欧洲与亚洲、西方和东方之间是不确切的,实则亚洲游牧民族对罗斯的影响是微不足道的,他从宗教性、国家性传统、人民性、君主制和农奴制等角度分析指出俄罗斯文化在其类型上是欧洲文化,它具有与基督教有关的三大特点:个性原则、易于接受异族文化(普适性)和追求自由,认为俄罗斯从来不是东方。(参德·谢·利哈乔夫.解读俄罗斯[M].吴晓都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6-32页.)
    ②朱达秋等著.俄罗斯文化论[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4年版,第22页.
    ③ #12
    ①别尔嘉耶夫.俄罗斯的命运[M].汪剑钊译.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5页.
    ②别尔嘉耶夫.俄罗斯的命运[M].汪剑钊译.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9页.
    ③别尔嘉耶夫.俄罗斯的命运[M].汪剑钊译.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3页.
    ④对于俄罗斯恶劣的自然地理环境,俄国历史学家甚至有一种看法,认为大自然对于西欧是“亲娘”,对于俄罗斯则是“后娘”,俄罗斯这个后娘的孩子只能在寒风中四处奔走。
    ①白晓红.俄国斯拉夫主义[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年版,第22页.
    ②别尔嘉耶夫.俄罗斯的命运[M].汪剑钊译.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5页.
    ③别尔嘉耶夫.俄罗斯的命运[M].汪剑钊译.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4页.
    ④任光宣.俄罗斯文化十五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3页.
    ①朱达秋等著.俄罗斯文化论[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4年版,第34页.
    ②叶夫多基莫夫.俄罗斯思想中的基督[M].杨德友译.上海:学林出版社,1999年版,第28页.
    ①#12
    ①德·谢·利哈乔夫.解读俄罗斯[M].吴晓都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25页.
    ①转引自叶夫多基莫夫.俄罗斯思想中的基督[M].杨德友译.上海:学林出版社,1999年版,第38页.
    ① #12
    ②叶夫多基莫夫.俄罗斯思想中的基督[M].杨德友译.上海:学林出版社,1999年版,第38页.
    ④ #12
    ③恰达耶夫.哲学书简[M].刘文飞译.昆明:作家出版社,1998年版,第131页.
    ①白晓红.俄国斯拉夫主义[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年版,第225页.
    ②索洛维约夫.神人类讲座[M].张百春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年版,第189页.
    ③索洛维约夫.神人类讲座[M].张百春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年版,第206页.
    ①别尔嘉耶夫.俄罗斯的命运[M].汪剑钊译.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77页.
    ②别尔嘉耶夫.俄罗斯的命运[M].汪剑钊译.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1页.
    ①德·谢·利哈乔夫.解读俄罗斯[M].吴晓都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25页.
    ② #12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94页.
    ①刘易斯·科塞.理念人——一项社会学的考察[M].郭方等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版,第2页.
    ②刘易斯·科塞.理念人——一项社会学的考察[M].郭方等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版,第3页.’
    ①刘易斯·科塞.理念人——一项社会学的考察[M].郭方等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版,第5页.
    ② #12
    ②张建华.红色风暴之谜——破解从俄国到苏联的神话[M].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3年版,第139页.
    ①弗兰克.俄国知识人与精神偶像[M].徐凤林译.上海:学林出版社,1999年版,中译本前言,第1页.
    ②弗兰克.俄国知识人与精神偶像[M].徐凤林译.上海:学林出版社,1999年版,第48页.
    ③刘易斯·科塞.理念人——一项社会学的考察[M].郭方等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版,第155页.
    ④贾汉贝格鲁.伯林谈话录[M].杨祯钦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2年版,第166页.
    ①#12
    ②#12
    ③#12  
    ①梅尼日科夫斯基.重病的俄罗斯[M].李莉等译.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9页.
    ②#12
    ③梅尼日科夫斯基.重病的俄罗斯[M].李莉等译.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8页.
    ④索洛维约夫等.俄罗斯思想[M].贾泽林等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220页.
    ①基斯嘉柯夫斯基等.路标集[M].彭甄等译.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6页.
    ②#12  
    ③基斯嘉柯夫斯基等.路标集[M].彭甄等译.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7-8页.
    ①基斯嘉柯夫斯基等.路标集[M].彭甄等译.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74-75页.
    ②#12
    ①鲍里斯·尼古拉耶维奇·米罗诺夫.俄国社会史,上卷[M].张广翔等译.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445页.
    ②鲍里斯·尼古拉耶维奇·米罗诺夫.俄国社会史,上卷[M].张广翔等译.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445页.
    ③ #12
    ③俄罗斯学者米罗诺米在《俄国社会史》(鲍里斯·尼古拉耶维奇·米罗诺夫.俄国社会史,上卷[M].张广翔等译.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386、444-457页.)和我国学者曹维安在《俄国史新论》(曹维安.俄国史新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256-259页.)中,都对村社的社会功能进行了详尽的论说。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80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资本论》书信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6年版,第560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42-443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40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42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42页.
    ①张奎良.马克思的哲学思想及其当代意义[M].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255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75页.
    ③张奎良.马克思的哲学思想及其当代意义[M].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248-252页.
    ①马里宁.俄国空想社会主义简史[M].丁履桂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年版,第3-4页.
    ②马里宁.俄国空想社会主义简史[M].丁履桂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年版,第35页.
    ③#12
    ④ #12
    ③马里宁.俄国空想社会主义简史[M].丁履桂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年版,第35页.
    ①十二月党人的《俄国法典》对俄罗斯思想界影响巨大,马里宁等思想家指出整个19世纪都能感到十二月党人运动及其所要求的政治与道德理想脉搏的跳动。
    ② #12
    ①马里宁.俄国空想社会主义简史[M].丁履桂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年版,第100页.
    ②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史教研室编译.18-19世纪俄国哲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年版,第249页.
    ③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史教研室编译.18-19世纪俄国哲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年版,第284页.
    ④马里宁.俄国空想社会主义简史[M].丁履桂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年版,第125页.
    ①参马里宁.俄国空想社会主义简史[M].丁履桂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年版,第160页.
    ②马里宁.俄国空想社会主义简史[M].丁履桂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年版,第206-207页.
    ①马里宁.俄国空想社会主义简史[M].丁履桂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年版,第235页.
    ①张奎良.马克思的哲学思想及其当代意义[M].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271页.
    ①黑格尔.精神现象学[M].贺麟王玖兴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第7页.
    ①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中央编译局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52-53页.
    ②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中央编译局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54页.
    ③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中央编译局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55页.
    ④别尔嘉耶夫.精神与实在[M].张百春译.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2年版,第187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l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27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85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84页.
    ④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M].中央编译局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208页.
    ⑤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中央编译局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57页.
    ⑥衣俊卿.衣俊卿集[M].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第13页.
    ①张奎良.马克思的哲学思想及其当代意义[M].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58页.
    ②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中央编译局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51页.
    ③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中央编译局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54页.
    ④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中央编译局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57页.
    ⑤ #12
    ⑤别尔嘉耶夫.论人的奴役与自由[M].张百春译.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2年版,第259页.
    ①别尔嘉耶夫.自我认知[M].汪剑钊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92页.
    ② #12
    ②别尔嘉耶夫.论人的奴役与自由[M].张百春译.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2年版,第218页.
    ①别尔嘉耶夫.论人的奴役与自由[M].张百春译.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2年版,第220页.
    ②别尔嘉耶夫.论人的奴役与自由[M].张百春译.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2年版,第215-216页.
    ①别尔嘉耶夫.精神王国与恺撒王国[M].安启念等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90页.
    ②别尔嘉耶夫.俄罗斯灵魂[M].陆肇明等译.北京:学林出版社,1999年版,第144-145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中央编译局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94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中央编译局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85页.
    ①别尔嘉耶夫.历史的意义[M].张雅平译.上海:学林出版社,2002年版,第71页.
    ②别尔嘉耶夫.俄罗斯灵魂[M].陆肇明等译.北京:学林出版社,1999年版,第199页.
    ①#12
    ②别尔嘉耶夫.自我认知[M].汪剑钊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105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中央编译局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3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中央编译局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39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中央编译局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87页.
    ④别尔嘉耶夫.自我认知[M].汪剑钊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92页.
    ① #12
    ②别尔嘉耶夫.自我认知[M].汪剑钊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109页.
    ③张桂娜.别尔嘉耶夫人格主义社会主义观透析[D].广州:中山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年,第60页.
    ①别尔嘉耶夫.末世论形而上学[M].张百春译.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3年版,第58-59页.
    ② #12
    ①别尔嘉耶夫.精神与实在[M].张百春译.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2年版,第187页.
    ②张桂娜.别尔嘉耶夫人格主义社会主义观透析[D].广州:中山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年,第81页.
    ③别尔嘉耶夫.论人的奴役与自由[M].张百春译.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2年版,第14页.
    ④别尔嘉耶夫.论人的奴役与自由[M].张百春译.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2年版,第36-37页.
    ①别尔嘉耶夫.精神王国与恺撒王国[M].安启念等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226页.
    ②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史教研室编译.西方哲学原著选择读,上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年版,第476页.
    ③别尔嘉耶夫.论人的使命[M].张百春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77页.
    ④别尔嘉耶夫.论人的奴役与自由[M].张百春译.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2年版,第20页.
    ①别尔嘉耶夫.精神王国与恺撒王国[M].安启念等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13页.
    ②别尔嘉耶夫.精神王国与恺撒王国[M].安启念等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12页.
    ③别尔嘉耶夫.精神王国与恺撒王国[M].安启念等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12页.
    ④别尔嘉耶夫.精神王国与恺撒王国[M].安启念等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15页.
    ⑤别尔嘉耶夫.论人的奴役与自由[M].张百春译.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2年版,第29页.
    ⑥别尔嘉耶夫认为,个人主义的极端表现是自我中心主义,自我中心主义自我封闭、专注于自身,无法走出自身,它阻碍个性力量的实现与个性生命的完满,是对个性的破坏。
    ①别尔嘉耶夫.论人的奴役与自由[M].张百春译.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2年版,第162页.
    ②别尔嘉耶夫.精神王国与恺撒王国[M].安启念等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238页.
    ③别尔嘉耶夫.精神与实在[M].张百春译.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2年版,第188页.
    ④别尔嘉耶夫.精神与实在[M].张百春译.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2年版,第173页.
    ⑤别尔嘉耶夫.自我认知[M].汪剑钊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183页.
    ①#12
    ②#12
    ③#12
    ④#12
    ⑤别尔嘉耶夫.论人的奴役与自由[M].张百春译.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2年版,第218页.
    ①别尔嘉耶夫.精神与实在[M].张百春译.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2年版,第186页.
    ②别尔嘉耶夫.自我认知[M].汪剑钊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185页.
    ③别尔嘉耶夫.论人的奴役与自由[M].张百春译.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2年版,第246页.
    ④特别是对早年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别尔嘉耶夫认为,与晚年的马克思相比,早年的马克思理论中包含着更多的真理。
    ①别尔嘉耶夫.自我认知[M].汪剑钊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105页.
    ②在此需强调指出,别尔嘉耶夫也认为存在着“基督教的社会主义”的可能性,但他与布尔加科夫在对“基督教的社会主义”的理解上是有区别的。别尔嘉耶夫认为基督教的社会主义与社会主义之间共同性很少,认为“存在着‘基督教的社会主义’,而且它是非常无害的事物,……我自己也准备承认‘基督教的社会主义’。但‘基督教的社会主义’从本质上说与社会主义有着十分少的普遍性,这种普遍性甚至是无。”#12
    ③基斯嘉柯夫斯基等.路标集[M].彭甄等译.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5页.
    ①鲍里斯·尼古拉耶维奇·米罗诺夫.俄国社会史,下卷[M].张广翔等译.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338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27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84页.
    ①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中央编译局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54页.
    ②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中央编译局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55页.
    ③ #12
    ① #12
    ② #12
    ③马尔库塞著.爱欲与文明[M].黄勇等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年版.第112页.
    ④马尔库塞著.审美之维[M].李小兵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75页.
    ①马尔库塞著.审美之维[M].李小兵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237页.
    ②#12
    ③#12
    ④#12
    ①#12
    ②#12
    ①叶夫多基莫夫.俄罗斯思想中的基督[M].杨德友译.上海:学林出版社,1999年版,第170页.
    ② #12
    ③ #12
    ④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M].彭强等译.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74页.
    ①布尔加科夫.东正教——教会学说概要[M].徐凤林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第207页.
    ②布尔加科夫.东正教——教会学说概要[M].徐凤林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第217页.
    ③ #12
    ①#12
    ②#12
    ③#12
    ④#12
    ①布尔加科夫.东正教——教会学说概要[M].徐凤林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第214页.
    ②#12
    ③弗·洛斯基.东正教神学导论[M].杨德友译.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255页.
    ④布尔加科夫.东正教——教会学说概要[M].徐凤林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第216页.
    ①#12
    ②#12
    ③别尔嘉耶夫.俄罗斯灵魂[M].陆肇明等译.北京:学林出版社,1999年版,第162页.
    ①别尔嘉耶夫.俄罗斯灵魂[M].陆肇明等译.北京:学林出版社,1999年版,第163页.
    ②基斯嘉柯夫斯基等.路标集[M].彭甄等译.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1-32页.
    ① #12
    ②弗兰克.俄国知识人与精神偶像[M].徐凤林译.上海:学林出版社,1999年版,第88页.
    ①弗兰克.俄国知识人与精神偶像[M].徐凤林译.上海:学林出版社,1999年版,第135页.
    ②弗兰克.俄国知识人与精神偶像[M].徐凤林译.上海:学林出版社,1999年版,第164页.
    ③弗兰克.社会的精神基础[M].王永译.北京:三联出版社,2003年版,第6页.
    ④别尔嘉耶夫.神与人的生存辩证法[M].张百春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328页.
    ① #12
    ②弗兰克.实在与人[M].李昭时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159页.
    ③弗兰克.实在与人[M].李昭时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165页.
    ④弗兰克.实在与人[M].李昭时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163页.
    ⑤弗兰克.实在与人[M].李昭时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162-163页.
    ①弗兰克.实在与人[M].李昭时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163页.
    ②弗兰克.社会的精神基础[M].王永译.北京:三联出版社,2003年版,第6页.
    ①弗兰克.社会的精神基础[M].王永译.北京:三联出版社,2003年版,第7页.
    ②弗兰克.俄国知识人与精神偶像[M].徐凤林译.上海:学林出版社,1999年版,第135页.
    ③别尔嘉耶夫.自我认识[M].汪剑钊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171页.
    ④弗兰克.俄国知识人与精神偶像[M].徐凤林译.上海:学林出版社,1999年版,第65页.
    ①索洛维约夫等.俄罗斯思想[M].贾泽林等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第293页.
    ②索洛维约夫等.俄罗斯思想[M].贾泽林等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第293页.
    ①索洛维约夫.神人类讲座[M].张百春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年版,第3页.
    ①索洛维约夫.神人类讲座[M].张百春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年版,第5页.
    ②索洛维约夫.神人类讲座[M].张百春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年版,第6页.
    ①弗兰克.社会的精神基础[M].王永译.北京:三联出版社,2003年版,第108-109页.
    ②布尔加科夫.东正教——教会学说概要[M].徐凤林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第209页.
    ①#12
    ②别尔嘉耶夫.精神王国与恺撒王国[M].安启念等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84页.
    ③别尔嘉耶夫.精神王国与恺撒王国[M].安启念等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85页.
    ④弗兰克.俄国知识人与精神偶像[M].徐凤林译.上海:学林出版社,1999年版,第65页.
    ① #12
    ②布尔加科夫.东正教——教会学说概要[M].徐凤林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第217页.
    ①别尔嘉耶夫.精神与实在[M].张百春译.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2年版,第184页.
    ②别尔嘉耶夫.精神与实在[M].张百春译.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2年版,第185页.
    ③别尔嘉耶夫.历史的意义[M].张雅平译.上海:学林出版社,2002年版,第8-9页.
    ①别尔嘉耶夫.精神与实在[M].张百春译.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2年版,第186-187页.
    ①弗兰克.俄国知识人与精神偶像[M].徐凤林译.上海:学林出版社,1999年版,第61页.
    ②舍斯托夫.钥匙的统治[M].张冰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240页.
    ③别尔嘉耶夫甚至极端的认为,马克思的唯物论就是极端的唯心论。参
    ④ #12
    ⑤#12
    ①#12
    ②#12
    ③衣俊卿.历史与乌托邦[M].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第32页.
    ④乔·奥·赫茨勒.乌托邦思想史[M].张兆麟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年版,第252页.
    ①别尔嘉耶夫.精神王国与恺撒王国[M].安启念等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82页.
    ①别尔嘉耶夫.俄罗斯的命运[M].汪剑钊译.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24页.
    ②别尔嘉耶夫.俄罗斯的命运[M].汪剑钊译.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24页.
    ①别尔嘉耶夫.精神王国与恺撒王国[M].安启念等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113页.
    ②别尔嘉耶夫.精神王国与恺撒王国[M].安启念等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38页.
    ③弗兰克.人与世界的割裂[M].方珊等选编.济南:山东友谊出版社,2005年版,第150页.
    ①别尔嘉耶夫.历史的意义[M].张雅平译.上海:学林出版社,2002年版,第150页.
    ①别尔嘉耶夫.历史的意义[M].张雅平译.上海:学林出版社,2002年版,第152-153页.
    ②别尔嘉耶夫历史的意义[M].张雅平译.上海:学林出版社,2002年版,第154-155页.
    ①弗兰克.社会的精神基础[M].王永译.北京:三联出版社,2003年版,第120页.
    ②别尔嘉耶夫.神与人的生存辩证法[M].张百春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357页.
    ③别尔嘉耶夫.神与人的生存辩证法[M].张百春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357页.
    ④别尔嘉耶夫.论人的奴役与自由[M].张百春译.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2年版,第243页.
    ①布尔加科夫.东正教——教会学说概要[M].徐凤林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第215页.
    ②布尔加科夫.东正教——教会学说概要[M].徐凤林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第216页.
    ①卡尔·曼海姆.意识形态与乌托邦[M].黎鸣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第268页.
    ②别尔嘉耶夫.精神王国与恺撒王国[M].安启念等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114页.
    ①#12
    ②#12
    ③#12
    ①弗兰克.俄国知识人与精神偶像[M].徐凤林译.上海:学林出版社,1999年版,第88页.
    ②#12
    ③#12
    ①#12
    ②索洛维约夫等.俄罗斯思想[M].贾泽林等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291页.
    ③参
    ④#12
    ⑤别尔嘉耶夫.俄罗斯的命运[M].汪剑钊译.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5页.
    ⑥别尔嘉耶夫.论人的奴役与自由[M].张百春译.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2年版,第184页.
    ①舍斯托夫.钥匙的统治[M].张冰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85-86页.
    ②#12
    ③#12
    ④#12
    ⑤#12
    ⑥别尔嘉耶夫.论人的奴役与自由[M].张百春译.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2年版,第226页.
    ⑦别尔嘉耶夫.俄罗斯灵魂[M].陆肇明等译.北京:学林出版社,1999年版,第158页.
    ①别尔嘉耶夫.论人的奴役与自由[M].张百春译.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2年版,第233页.
    ②#12
    ③#12
    ②别尔嘉耶夫.论人的奴役与自由[M].张百春译.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2年版,第230页.
    ①别尔嘉耶夫.俄罗斯灵魂[M].陆肇明等译.北京:学林出版社,1999年版,第180页.
    ②别尔嘉耶夫.俄罗斯灵魂[M].陆肇明等译.北京:学林出版社,1999年版,第180-181页.
    ②#12
    ④#12
    ①#12
    ②弗兰克.俄国知识人与精神偶像[M].徐凤林译.上海:学林出版社,1999年版,第92页.
    ③转引自弗兰克.俄国知识人与精神偶像[M].徐凤林译.上海:学林出版社,1999年版,第93页.
    ④舍斯托夫.在约伯的天平上[M].董友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75页.
    ⑤别尔嘉耶夫.精神王国与恺撒王国[M].安启念等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54页.
    ⑥索洛维约夫等.俄罗斯思想[M].贾泽林等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289页.
    ①#12
    ②别尔嘉耶夫.自我认识[M].汪剑钊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171页.
    ③#12
    ④#12
    ①别尔嘉耶夫.自我认知[M].汪剑钊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105页.
    ②弗兰克.俄国知识人与精神偶像[M].徐凤林译.上海:学林出版社,1999年版,第55页.
    ③别尔嘉耶夫.精神王国与恺撒王国[M].安启念等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96页.
    ④别尔嘉耶夫.俄罗斯灵魂[M].陆肇明等译.北京:学林出版社,1999年版,第173页.
    ⑤#12
    ①布尔加科夫.东正教——教会学说概要[M].徐凤林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第213-214页.
    ② #12
    ②别尔嘉耶夫.精神王国与恺撒王国[M].安启念等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87-88页.
    ①索洛维约夫等.俄罗斯思想[M].贾泽林等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293页.
    ①弗兰克.俄国知识人与精神偶像[M].徐凤林译.上海:学林出版社,1999年版,第109页.
    ②#12
    ③#12
    ①别尔嘉耶夫.精神王国与恺撒王国[M].安启念等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53页.
    ②别尔嘉耶夫.自我认知[M].汪剑钊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179页.
    ①基斯嘉柯夫斯基等.路标集[M].彭甄等译.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1页.
    ②别尔嘉耶夫.论人的奴役与自由[M].张百春译.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2年版,第179页.
    ①刘易斯·科塞.理念人——一项社会学的考察[M].郭方等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版,第182页.
    ②别尔嘉耶夫.精神王国与恺撒王国[M].安启念等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80页.
    ① #12
    ②别尔嘉耶夫.俄罗斯灵魂[M].陆肇明等译.北京:学林出版社,1999年版,第227页.
    ③别尔嘉耶夫.俄罗斯灵魂[M].陆肇明等译.北京:学林出版社,1999年版,第227页.
    ④别尔嘉耶夫.历史的意义[M].张雅平译.上海:学林出版社,2002年版,第135页.
    ①#12
    ②汤因比.历史研究[M].刘北成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356页.
    ③别尔嘉耶夫.论人的使命[M].张百春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226页.
    ④弗兰克.俄国知识人与精神偶像[M].徐凤林译.上海:学林出版社,1999年版,第125页.
    ⑤弗兰克.俄国知识人与精神偶像[M].徐凤林译.上海:学林出版社,1999年版,第63页.
    ①弗兰克.人与世界的割裂[M].方珊等选编.济南:山东友谊出版社,2005年版,第149页.
    ②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M].杜章智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2年版,第150-151页.
    ③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M].杜章智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2年版,第149页.
    ④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M].刘继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年版,第2页.
    ①别尔嘉耶夫.精神王国与恺撒王国[M].安启念等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28-29页.
    ②别尔嘉耶夫.精神王国与恺撒王国[M].安启念等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30页.
    ③别尔嘉耶夫.精神王国与恺撒王国[M].安启念等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30页.
    ④别尔嘉耶夫.俄罗斯灵魂[M].陆肇明等译.北京:学林出版社,1999年版,第181页.在此需注意,他们在此所理解的“唯物主义”,更多的是指放弃了精神生活的唯“物质”主义。
    ①别尔嘉耶夫.俄罗斯灵魂[M].陆肇明等译.北京:学林出版社,1999年版,第182页.
    ②别尔嘉耶夫.精神王国与恺撒王国[M].安启念等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74页.
    ③#12
    ④别尔嘉耶夫.精神王国与恺撒王国[M].安启念等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78页.
    ①别尔嘉耶夫.论人的奴役与自由[M].张百春译.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2年版,第246页.
    ②别尔嘉耶夫.俄罗斯的命运[M].汪剑钊译.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第30页.
    ①别尔嘉耶夫.论人的奴役与自由[M].张百春译.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2年版,第165页.
    ②别尔嘉耶夫.论人的奴役与自由[M].张百春译.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2年版,第166页.
    ③别尔嘉耶夫.论人的奴役与自由[M].张百春译.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2年版,第169页.
    ④#12
    ①#12
    ②#12
    ③#12
    ①格鲁内尔.历史哲学——批判的论文[M].隗仁莲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84页.
    ②波珀.历史主义的贫困[M].何林等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87年版,第3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98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05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32页.
    ①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M].杜章智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2年版,第77页.
    ②葛兰西.狱中札记[M].曹雷雨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378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6页.
    ④葛兰西.狱中札记[M].曹雷雨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263页.
    ⑤葛兰西.狱中札记[M].曹雷雨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265页.
    ⑥阿尔都塞.保卫马克思[M].顾良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年版,第208页.
    ①衣俊卿等著.20世纪的新马克思主义[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版,第146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21-722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03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03页.
    ⑤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03页.
    ⑥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04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l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04-305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40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74-275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77页.
    ⑤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84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07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57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928-929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85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87页.
    ②衣俊卿等著.20世纪的新马克思主义[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版,第143页.
    ③布洛赫.马克思,直路,具体的乌托邦[J].梦海译.现代哲学,2008(1),第49页.
    ④布洛赫.向乌托邦告别吗[J].梦海译.现代哲学,2008(1),第54页.
    ⑤布洛赫.一个马克思主义者无权成为悲观主义者[J].梦海译.世界哲学,2007(4),第16-17页.
    ⑥马尔库塞著.审美之维[M].李小兵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204页.
    ①马尔库塞著.爱欲与文明[M].黄勇等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年.第112页.
    ②马尔库塞著.审美之维[M].李小兵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175页.
    ③马尔库塞著.审美之维[M].李小兵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237页.
    ①转引自:苏科院历史所列宁格勒分所编.俄国文化史纲(从远古至1917)[M].张开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4年版,第599页.
    ②尼古拉·梁赞诺夫斯基等著.俄罗斯史[M].杨烨等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9年版,第452页.
    ①#12
    ②参张建华.俄国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126-128页.
    ③列宁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27页.
    ①布莱克等著.日本和俄国的现代化[M].周师铭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第190-191页.
    ②苏科院历史所列宁格勒分所编.俄国文化史纲(从远古至1917)[M].张开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4年版,第512页.
    ①斯大林选集,下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145页.
    ②尼古拉·梁赞诺夫斯基等著.俄罗斯史[M].杨烨等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9年版,第468页.
    ③张建华.俄国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224页.
    ④斯大林全集,第1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4年版,第280页.
    ①衣俊卿.人道主义批判理论:东欧新马克思主义述评[M].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9页.
    ②衣俊卿.人道主义批判理论:东欧新马克思主义述评[M].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21页.
    ①韦伯.经济与社会,上卷[M].林荣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第250页.
    ②韦伯.经济与社会,下卷[M].林荣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第755页.
    ③列宁全集,第4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33页.
    ④列宁全集,第4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259页.
    ⑤衣俊卿.人道主义批判理论:东欧新马克思主义述评[M].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26页.
    ①约瑟夫·熊彼特.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民主[M].吴良健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第43-44页.
    ①阿尔都塞.保卫马克思[M].顾良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年版,第2页.
    ②德里达.马克思的幽灵[M].何一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21页.
    ①托尔斯泰.托尔斯泰忏悔录[M].冯增义译.北京:华文出版社,2003年版,第35-36页.
    ② #12
    ①卡尔萨文(1882-1952),俄罗斯著名哲学家,历史学家,宗教思想家,欧亚主义的著名代表。
    ②#12
    ①赫克.俄国革命前后的宗教[M].高骅等译.上海:学林出版社,1999年版,第30-31页.
    ②布尔加科夫.东正教——教会学说概要[M].徐凤林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第33页.
    ①#12
    ②徐凤林.俄罗斯宗教哲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250页.
    ③索洛维约夫.神人类讲座[M].张百春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年版,第191页.
    ④索洛维约夫.神人类讲座[M].张百春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年版,第192页.
    ①转引自索洛维约夫.神人类讲座[M].张百春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年版,第15页.
    ②索洛维约夫.神人类讲座[M].张百春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年版,第15页.
    ③索洛维约夫.神人类讲座[M].张百春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年版,第171页.
    ①布尔加科夫.东正教——教会学说概要[M].徐凤林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第107页.
    ②布尔加科夫.东正教——教会学说概要[M].徐凤林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第85页.
    ③索洛维约夫.神人类讲座[M].张百春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年版,第172页.
    ①布尔加科夫.东正教——教会学说概要[M].徐凤林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第105页.
    ②别尔嘉耶夫.精神王国与恺撒王国[M].安启念等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35-36页.
    ①#12
    ②别尔嘉耶夫.精神王国与恺撒王国[M].安启念等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150页
    ①舍斯托夫.雅典与耶路撒冷[M].张冰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69-70页.
    ②胡塞尔.分析的时代[M].倪梁康等译.北京:商务出版社,1999年版,第2页.
    ③施皮格伯格.现象学运动[M].王炳文等译.北京:商务出版社,1995年版,第40页.
    ①别尔嘉耶夫.论人的使命[M].张百春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12页.
    ②舍斯托夫.钥匙的统治[M].张冰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186页.
    ③舍斯托夫.钥匙的统治[M].张冰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193页.
    ①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M].陈嘉映等译.北京:三联书店,1999年第2版,第七版序言,第5页.
    ②别尔嘉耶夫.自我认知[M].汪剑钊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80页.
    ③别尔嘉耶夫.精神王国与恺撒王国[M].安启念等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9页.
    ①舍斯托夫.在约伯的天平上[M].董友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122页.
    ②别尔嘉耶夫.论人的使命[M].张百春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10页.
    ①#12
    ②别尔嘉耶夫.自由的哲学[M].董友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66页.
    ①别尔嘉耶夫.自由的哲学[M].董友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8页.
    ②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M].刘继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年版.第180页.
    ①舍斯托夫.钥匙的统治[M].张冰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231-232页.
    ①林精华编译.西方视野中的白银时代,下卷[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1年版,第11页.
    ①别尔嘉耶夫.精神王国与恺撒王国[M].安启念等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3页.
    ②别尔嘉耶夫.末世论形而上学[M].张百春译.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3年版,第172页.
    ①别尔嘉耶夫.论人的使命[M].张百春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38页.
    ②别尔嘉耶夫.末世论形而上学[M].张百春译.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3年版,第191页.
    ③别尔嘉耶夫.自我认知[M].汪剑钊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162页.
    ①别尔嘉耶夫.末世论形而上学[M].张百春译.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3年版,第189页.
    ②舍斯托夫.思辨与启示[M].方珊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69-70页.
    ③别尔嘉耶夫.末世论形而上学[M].张百春译.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3年版,第108页.
    ④别尔嘉耶夫.自由的哲学[M].董友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98页
    ⑤#12
    ①别尔嘉耶夫.末世论形而上学[M].张百春译.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3年版,第107页.
    ②别尔嘉耶夫.别尔嘉耶夫集[M].汪建钊编选.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04年版,第118页.
    ①索洛维约夫.神人类讲座[M].张百春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年版,第1页.
    ①索洛维约夫.神人类讲座[M].张百春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年版,第34页.
    ②张百春.当代东正教神学思想[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版,第99页.
    ③布尔加科夫.东正教——教会学说概要[M].徐凤林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第231页.
    ④约翰·德雷恩.新约概论[M].胡青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年版,第129页.
    ①别尔嘉耶夫.神与人的生存辩证法[M].张百春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436页.
    ①布尔加科夫.东正教——教会学说概要[M].徐凤林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第226页.
    ②别尔嘉耶夫.论人的使命[M].张百春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265页.
    ③别尔嘉耶夫.俄罗斯灵魂[M].陆肇明等译.北京:学林出版社,1999年版,第158页.
    ①别尔嘉耶夫.论人的使命[M].张百春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269页.
    ②别尔嘉耶夫.论人的使命[M].张百春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278页.
    ③别尔嘉耶夫.论人的使命[M].张百春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278页.
    ①布尔加科夫.东正教——教会学说概要[M].徐凤林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第227页.
    ②别尔嘉耶夫.论人的使命[M].张百春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286页.
    ①别尔嘉耶夫.神与人的生存辩证法[M].张百春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437页.
    ②别尔嘉耶夫.论人的使命[M].张百春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288页.
    ①别尔嘉耶夫.俄罗斯灵魂[M].陆肇明等译.北京:学林出版社,1999年版,第247页.
    ②#12
    ①舍斯托夫.钥匙的统治[M].张冰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14-15页.
    ②舍斯托夫.雅典与耶路撒冷[M].张冰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240页.
    ③#12
    ①别尔嘉耶夫.神与人的生存辩证法[M].张百春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308页.
    ②舍斯托夫.钥匙的统治[M].张冰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14页.
    ③布尔加科夫.东正教[M].徐凤林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第131-132页.
    ①弗兰克.实在与人[M].李昭时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190页.
    ②马克斯·舍勒.人在宇宙中的地位[M].李伯杰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30页.
    ③马克斯·舍勒.人在宇宙中的地位[M].李伯杰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34页.
    ④马克斯·舍勒.人在宇宙中的地位[M].李伯杰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42页.
    ⑤兰德曼.哲学人类学[M].阎嘉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2版,第7页.
    ⑥兰德曼.哲学人类学[M].阎嘉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2版,第9页.
    ①#12
    ①弗兰克.实在与人[M].李昭时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156-157页.
    ②#12
    ①弗兰克.实在与人[M].李昭时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143页.
    ②#12
    ③别尔嘉耶夫.别尔嘉耶夫集[M].汪建钊编选.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04年版,第302页.
    ④#12
    ⑤别尔嘉耶夫.神与人的生存辩证法[M].张百春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319页.
    ①弗兰克.实在与人[M].李昭时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144页.
    ②#12
    ③#12
    ④刘小枫主编.20世纪西方宗教哲学文选,上卷[M].杨德友等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1年版,第200页.
    ①别尔嘉耶夫.历史的意义[M].张雅平译.上海:学林出版社,2002年版,第2页.
    ②别尔嘉耶夫.历史的意义[M].张雅平译.上海:学林出版社,2002年版,第13页.
    ③别尔嘉耶夫.历史的意义[M].张雅平译.上海:学林出版社,2002年版,第14-15页.
    ①别尔嘉耶夫.论人的奴役与自由[M].张百春译.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2年版,第304页.
    ②弗兰克.社会的精神基础[M].王永译.北京:三联出版社,2003年版,第6页.
    ①别尔嘉耶夫.末世论形而上学[M].张百春译.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3年版,第208页.
    ②别尔嘉耶夫.历史的意义[M].张雅平译.上海:学林出版社,2002年版,第27-28页.
    ③别尔嘉耶夫.末世论形而上学[M].张百春译.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3年版,第211页.
    ①别尔嘉耶夫.历史的意义[M].张雅平译.上海:学林出版社,2002年版,第28页.
    ②别尔嘉耶夫.历史的意义[M].张雅平译.上海:学林出版社,2002年版,第24页.
    ③#12
    ④#12
    ⑤别尔嘉耶夫.自由的哲学[M].董友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29页.
    ①别尔嘉耶夫.历史的意义[M].张雅平译.上海:学林出版社,2002年版,第29页.
    ②梅尼日科夫斯基.重病的俄罗斯[M].李莉等译.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51页.
    ①索洛维约夫.神人类讲座[M].张百春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年版,第36-37页.
    ②索洛维约夫.神人类讲座[M].张百春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年版,第225页.
    ③索洛维约夫.神人类讲座[M].张百春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年版,第236页.
    ④别尔嘉耶夫.自我认知[M].汪剑钊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271页.
    ①索洛维约夫.俄罗斯与欧洲[M].徐凤林译.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7页.
    ②别尔嘉耶夫.俄罗斯的命运[M].汪剑钊译.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81页.
    ③别尔嘉耶夫.俄罗斯的命运[M].汪剑钊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334页.
    ①别尔嘉耶夫对这种“新基督教”强调的侧重点不同,也贯之以不同的名称,如新宗教意识、自由的宗教、圣灵的宗教、末世论宗教、精神宗教等,都是对“新基督教”的别种称谓。
    ②赫克.俄国革命前后的宗教[M].高骅等译.上海:学林出版社,1999年版,第155页.
    ③赫克.俄国革命前后的宗教[M].高骅等译.上海:学林出版社,1999年版,第155页.
    ④张百春.当代东正教神学思想[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版,第153页.
    ⑤#12
    ①布尔加科夫.东正教——教会学说概要[M].徐凤林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第234页.
    ②布尔加科夫.东正教——教会学说概要[M].徐凤林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第232页.
    ①林精华编译.西方视野中的白银时代,下卷[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1年版,第389页.
    ②#12
    ②参梅尼日科夫斯基.未来的小人[M].李莉等译.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3-34页.
    ①梅尼日科夫斯基.重病的俄罗斯[M].李莉等译.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60页.
    ②赫克.俄国革命前后的宗教[M].高骅等译.上海:学林出版社,1999年版,第152-153页.
    ③刘小枫主编.20世纪西方宗教哲学文选,上卷[M].杨德友等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1年版,第366页.
    ①刘小枫主编.20世纪西方宗教哲学文选,上卷[M].杨德友等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1年版,第370页.
    ②刘小枫主编.20世纪西方宗教哲学文选,上卷[M].杨德友等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1年版,第376-377页.
    ③弗洛罗夫斯基.俄罗斯宗教哲学之路[M].吴安迪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592页.
    ①弗雷德里克·詹姆逊.单一的现代性[M].王逢振等译.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65页.
    ①对于现代化的具体开端,学者们略有分歧,如雅克·巴尔赞认为现代化“源自马丁·路德的新教革命”(雅克·巴尔赞.从黎明到衰落[M].林华译.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2年,第2页.),而吉登斯则认为现代化是“指社会生活和组织模式,大约十七世纪出现在欧洲,并且在后来的岁月里,程度不同地在世界范围内产生着影响”(吉登斯.现代性的后果[M].田禾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0年版,第1页.)但从总体上看,一般把新教改革后的16-18世纪作为现代化的开端,而法国大革命与英国工业革命之后的19世纪以来作为现代化的高度发展、成熟时期。
    ②童星.现代性的图景:多维视野与多重透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4页.
    ③大卫·库尔珀.纯粹现代性批判[M].臧佩洪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总序,第3页.
    ④西美尔.现代人与宗教[M].曹卫东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①大卫·库尔珀.纯粹现代性批判[M].臧佩洪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第37页.
    ②鲍曼.现代性与矛盾性[M].邵迎生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第16-18页.
    ①福柯.规训与惩罚[M].刘北成等译.北京:三联书店,2007年第3版,第242页.
    ②黑格尔.法哲学原理[M].范扬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序言,第12页.
    ③赫勒.现代性理论[M].李瑞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第21页.
    ①哈贝马斯.现代性的哲学话语[M].曹卫东等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4年版,第347页.
    ②哈贝马斯.后形而上学思想[M].曹卫东等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1年版,第168-169页.
    ③衣俊卿.现代性的维度及其当代命运[J].中国社会科学,2004(4),第13页.
    ④丹尼尔·贝尔.资本主义文化矛盾[M].赵一凡译.北京:三联书店,1989年版,第37页.
    ①斯宾格勒.西方的没落,第2卷[M].吴琼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6年版,第173页.
    ②#12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244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235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245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105页.
    ①鲍里斯·尼古拉耶维奇·米罗诺夫.俄国社会史,下卷[M].张广翔等译.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323页.
    ①别尔嘉耶夫.文化的哲学[M].于培才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232页.
    ①马克·斯洛宁.现代俄国文学史[M].汤新楣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28页.
    ①衣俊卿.文化哲学[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l页.
    ②衣俊卿.文化哲学[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9页.
    ③衣俊卿.文化哲学[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2页.
    ④别尔嘉耶夫.论人的奴役与自由[M].张百春译.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2年版,第143页.
    ①弗兰克.俄国知识人与精神偶像[M].徐凤林译.上海:学林出版社,1999年版,第55页.
    ②别尔嘉耶夫.论人的奴役与自由[M].张百春译.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2年版,第143页.
    ①基斯嘉柯夫斯基等.路标集[M].彭甄等译.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82页.
    ②#12
    ①别尔嘉耶夫.别尔嘉耶夫集[M].汪建钊编选.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04年版,第120-121页.
    ②别尔嘉耶夫.别尔嘉耶夫集[M].汪建钊编选.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04年版,第121页.
    ①别尔嘉耶夫.自我认知[M].汪剑钊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258-259页
    ②布尔加科夫诞生于奥廖尔省的一个小城,坐落在索斯纳河衅的利夫内。
    ③索洛维约夫等.俄罗斯思想[M].贾泽林等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第323-324页.
    ①贾泽林等著.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俄罗斯哲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年版,第51页.
    ①贾泽林.90年代的俄罗斯哲学[J].国外社会科学,1999(6),第76页.
    ②张百春.当今俄国哲学研究的十大领域及其主要问题[J].国外社会科学,1999(3),第11页.
    ①贾泽林.当今俄国哲学(续)[J].哲学动态,1994(4),第38页.
    ①弗洛罗夫斯基.俄罗斯宗教哲学之路[M].吴安迪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522页.
    ①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1卷[M].贺麟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59年版,第1页.
    ②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1卷[M].贺麟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59年版,第3页.
    [1]#12
    [2]#12
    [3]#12
    [4]#12
    [5]#12
    [6]#12
    [7]#12
    [8]#12
    [9]#12
    [10]#12
    [11]#12
    [12]#12
    [13]#12
    [14]#12
    [15]#12
    [16]#12
    [17]#12
    [18]#12
    [19]#12
    [20]#12
    [21]#12
    [22]#12
    [23]#12
    [24]#12
    [25]#12
    [26]#12
    [27]#12
    [28]#12
    [29]#12
    [30]#12
    [31]#12
    [32]#12
    [33]#12
    [34]#12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8]马克思恩格斯《资本论》书信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6年版.
    [9]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10]列宁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11]列宁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12]列宁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13]列宁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14]列宁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15]斯大林选集,上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
    [16]斯大林选集,下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
    [17]索洛维约夫.神人类讲座[M].张百春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年版.
    [18]索洛维约夫.神权政治的历史和未来[M].钱一鹏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年版.
    [19]索洛维约夫.俄罗斯与欧洲[M].徐凤林译.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20]索洛维约夫.西方哲学的危机[M].李树柏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21]索洛维约夫等.俄罗斯思想[M].贾泽林等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22]索洛维约夫.爱拯救世界[M].方珊等选编.济南:山东友谊出版社,2005年版.
    [23]别尔嘉耶夫.俄罗斯思想[M].雷永生等译.北京:三联书店,1995年版.
    [24]别尔嘉耶夫.自我认知[M].汪剑钊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25]别尔嘉耶夫.俄罗斯的命运[M].汪剑钊译.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26]别尔嘉耶夫.俄罗斯灵魂[M].陆肇明等译.北京:学林出版社,1999年版.
    [27]别尔嘉耶夫.俄罗斯思想的宗教阐释[M].邱运华等译.北京:东方出版社,1998年版.
    [28]别尔嘉耶夫.自由的哲学[M].董友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29]别尔嘉耶夫.历史的意义[M].张雅平译.上海:学林出版社,2002年版.
    [30]别尔嘉耶夫.末世论形而上学[M].张百春译.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3年版.
    [31]别尔嘉耶夫.精神王国与恺撒王国[M].安启念等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32]别尔嘉耶夫.美是自由的呼吸[M].方珊等选编.济南:山东友谊出版社,2005年版.
    [33]别尔嘉耶夫.精神与实在[M].张百春译.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2年版.
    [34]别尔嘉耶夫.论人的使命[M].张百春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35]别尔嘉耶夫.神与人的生存辩证法[M].张百春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36]别尔嘉耶夫.论人的奴役与自由[M].张百春译.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2年版.
    [37]别尔嘉耶夫.文化的哲学[M].于培才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38]别尔嘉耶夫.别尔嘉耶夫集[M].汪建钊编选.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04年版.
    [39]贝尔查也夫.俄罗斯共产主义之本源[M].郑家稼译.台北:黎明文化事业公司出版社,1975年版.
    [40]弗兰克.人与世界的割裂[M].方珊等选编.济南:山东友谊出版社,2005年版.
    [41]弗兰克.俄国知识人与精神偶像[M].徐凤林译.上海:学林出版社,1999年版.
    [42]弗兰克.实在与人[M].李昭时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43]弗兰克.社会的精神基础[M].王永译.北京:三联出版社,2003年版.
    [44]布尔加科夫.东正教[M].徐凤林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
    [45]布尔加科夫.亘古不灭之光[M].王志耕等译.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46]舍斯托夫.钥匙的统治[M].张冰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47]舍斯托夫.思辨与启示[M].方珊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48]舍斯托夫.雅典与耶路撒冷[M].张冰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49]舍斯托夫.旷野呼告无根据颂[M].方珊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50]舍斯托夫.在约伯的天平上[M].董友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51]舍斯托夫.深渊里的求告[M].方珊等选编.济南:山东友谊出版社,2005年版.
    [52]梅尼日科夫斯基.重病的俄罗斯[M].李莉等译.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53]梅烈日科夫斯基.托尔斯泰与陀思妥耶夫斯基[M].杨德友译.沈阳:辽宁出版社,2000年版.
    [54]梅烈日科夫斯基.先知[M].赵桂莲译.北京:东方出版社,2000年版.
    [55]梅烈日科夫斯基.宗教精神:路德与加尔文[M].杨德友译.上海:学林出版社,1999年版.[56]布尔加科夫.东正教——教会学说概要[M].徐凤林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
    [57]布尔加科夫.亘古不灭之光[M].王志耕等译.云南:云南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58]弗洛罗夫斯基.俄罗斯宗教哲学之路[M].吴安迪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59]弗·洛斯基.东正教神学导论[M].杨德友译.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60]基斯嘉柯夫斯基等.路标集[M].彭甄等译.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61]恰达耶夫.箴言集[M].刘文飞译.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62]赫克.俄国革命前后的宗教[M].高骅等译.上海:学林出版社,1999年版.
    [63]叶夫多基莫夫.俄罗斯思想中的基督[M].杨德友译.上海:学林出版社,1999年版.
    [64]赫尔岑.往事与随想,上、中、下卷[M].项星耀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3年版.
    [65]中央编译局国际共动史研究室编译.俄国民粹派文选[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66]季·尼·吉皮乌斯-梅列日科夫斯卡娅.梅列日科夫斯基传[M].施用勤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年版.
    [67]德·谢·利哈乔夫.解读俄罗斯[M].吴晓都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68]B·E·叶夫格拉弗夫主编.苏联哲学史[M].贾泽林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年版.
    [69]马夫罗金.俄罗斯统一国家的形成[M].余大钧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1年版.
    [70]波克罗夫斯基.俄国历史概要,上、下册[M].贝璋衡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4年版.
    [71]Б.Б.卡芬加乌兹等主编.彼得一世的改革,上、下册[M].王忠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
    [72]鲍里斯·尼古拉耶维奇·米罗诺夫.俄国社会史,上、下卷[M].张广翔等译.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73]尼·米·尼科利斯基.俄国教会史[M].丁士超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
    [74]H.O.洛斯基.俄国哲学史[M].贾泽林等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75]尼古拉·梁赞诺夫斯基等著.俄罗斯史[M].杨烨等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9年版.
    [76]苏科院历史所列宁格勒分所编.俄国文化史纲(从远古至1917)[M].张开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4年版.
    [77]M.P.泽金娜等著.俄罗斯文化史[M].刘文飞等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9年版.
    [78]格奥尔吉耶娃.俄罗斯文化史:历史与现状[M].焦东建等译.北京:商务印书 馆,2006年版.
    [79]克雷维列夫.宗教史[M].王先睿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
    [80]普列汉诺夫.俄国社会思想史,第1卷[M].孙静工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年版.
    [81]普列汉诺夫.俄国社会思想史,第2卷[M].孙静工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
    [82]普列汉诺夫.俄国社会思想史,第3卷[M].孙静工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年版.
    [83]普列汉诺夫.无政府主义和社会主义[M].王萌庭译.北京:三联书店,1980年版.
    [84]普列汉诺夫.跨进20世纪的时候[M].侯成亚等译.北京:东方出版社,1998年版.
    [85]马里宁.俄国空想社会主义简史[M].丁履桂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年版.
    [86]克柳切夫斯基.俄罗斯史教程,第1卷[M].张草纫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2年版.
    [87]克柳切夫斯基.俄罗斯史教程,第2卷[M].贾宗谊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
    [88]克柳切夫斯基.俄罗斯史教程,第3卷[M].左少兴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
    [89]克柳切夫斯基.俄国各阶层史[M].徐昌翰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4年版.
    [90]H.п.巴甫洛夫-西利成斯基.俄国封建主义[M].吕和声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年版.
    [91]以赛亚·伯林.俄罗思想家[M].彭淮栋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1年版.
    [92]汤普逊.理解俄国:俄国文化中的圣愚[M].杨德友译.北京:三联书店,1998年版.
    [93]布莱克等著.日本和俄国的现代化[M].周师铭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
    [94]赖因哈德·劳特.陀思妥耶夫斯基哲学[M].沈真等译.北京:东方出版社,1995年版.
    [95]中共编译局编译.俄国民粹派文选[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96]弗·日里诺夫斯基.俄罗斯的命运[M].李惠生等译.北京:新华出版社,1996年版.
    [97]亚历山大·季诺维也夫.俄罗斯共产主义的悲剧[M].侯艾君等译.北京:新华出版社,2004年版.
    [98]鲍·斯拉文.被无知侮辱的思想[M].孙凌齐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6年版.
    [99]汤因比.历史研究[M].刘北成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100]斯宾格勒.西方的没落[M].吴琼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6年版.
    [101]奥尔森.基督教神学思想史[M].吴瑞诚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102]麦格拉思.基督教概论[M].马树林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103]利文斯顿.现代基督教思想,下卷[M].何光沪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2版.
    [104]埃克哈特.埃克哈特大师文集[M].荣振华译.北京:商务出版社,2003年版.
    [105]保罗·塔格特.民粹主义[M].袁明旭译.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106]伊·巴纳耶夫.群星灿烂的年代[M].郭敦建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0年版.
    [107]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史教研室编译.18-19世纪俄国哲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年版.
    [108]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1卷[M].贺麟王太庆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59年版.
    [109]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4卷[M].贺麟王太庆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8年版.
    [110]康德.纯粹理性批判[M].邓晓芒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111]黑格尔.法哲学原理[M].范扬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
    [112]黑格尔.精神现象学,上卷[M].贺麟王玖兴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年第2版.
    [113]黑格尔.小逻辑[M].贺麟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年第2版.
    [114]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M]陈嘉映王庆节译.北京:三联书店,1999年第2版.
    [115]海德格尔.路标[M].孙周兴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
    [116]海德格尔.形而上学导论[M].熊伟王庆节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
    [117]萨特.存在与虚无[M].陈宣良等译.北京:三联书店,1997年第2版.
    [118]珀蒂德芒热.20世纪的哲学与哲学家[M].刘成富等译.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119]罗兰·斯特龙伯格.西方现代思想史[M].刘北成等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5年版.
    [120]拉明·贾汉贝格鲁.伯林谈话录[M].杨祯钦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2年版.
    [121]卡尔·洛维特.世界历史与救赎历史[M].李秋零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122]塞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M].周琪等译.北京:新华出版社,1998年版.
    [123]刘小枫主编.20世纪西方宗教哲学文选,上、中、下卷[M].杨德友等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1年版.
    [124]西美尔.现代人与宗教[M].曹卫东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125]齐美尔.桥与门——齐美尔随笔集[M].涯鸿等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1年版.
    [126]雅斯贝斯.历史的起源与目标[M].魏楚雄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89年版.
    [127]阿格尔.西方马克思主义概论[M].慎之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128]佩里·安德森.西方马克思主义探讨[M].高铦等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129]佩里·安德森.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M].余文烈译.北京:东方出版社,1989年版.
    [130]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M].杜章智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2年版.
    [131]柯尔施.马克思主义和哲学[M].王南湜等译.重庆:重庆出版社,1993年版.
    [132]葛兰西.狱中札记[M].曹雷雨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133]霍克海默、阿道尔诺.启蒙辩证法[M].渠敬东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134]霍克海默.批判理论[M].李小兵等译.重庆:重庆出版社,1989年版.
    [135]阿多尔诺.否定的辩证法[M].张峰译.重庆:重庆出版社,1993年版.
    [136]哈贝马斯.后形而上学思想[M].曹卫东等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1年版.
    [137]哈贝马斯.现代性的哲学话语[M].曹卫东等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4年版.
    [138]阿尔都塞.保卫马克思[M].顾良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年版.
    [139]阿尔都塞等著.读《资本论》[M].李其庆等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版.
    [140]马尔库塞.爱欲与文明[M].黄勇等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年版.
    [141]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M].刘继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年版.
    [142]福柯.规训与惩罚[M].刘北成等译.北京:三联书店,2007年第3版.
    [143]福柯.疯癫与文明[M].刘北成等译.北京:三联书店,2007年第3版.
    [144]德里达.马克思的幽灵[M].何一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145]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M].彭强等译.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46]马克斯·韦伯.经济与社会,上、下卷[M].林荣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
    [147]吉登斯.现代性的后果[M].田禾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0年版.
    [148]赫勒.现代性理论[M].李瑞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
    [149]鲍曼.现代性与矛盾性[M].邵迎生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
    [150]鲍曼.现代性与大屠杀[M].杨渝东等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2年版.
    [151]戴维·弗里斯比.现代性的碎片[M].卢晕临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
    [152]大卫·库尔珀.纯粹现代性批判[M].臧佩洪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
    [153]布莱克.现代化的动力[M].景跃进等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154]艾森斯塔德.现代化:抗拒与变迁[M].张旅平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
    [155]瓦尔马.现代化问题探索[M].周忠德等译.北京:知识出版社,1983年版.
    [1]衣俊卿等著.20世纪的新马克思主义[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版.
    [2]衣俊卿.文化哲学[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3]衣俊卿.现代化与日常生活批判[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4]衣俊卿.现代化与文化阻滞力[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5]衣俊卿.人道主义批判理论:东欧新马克思主义述评[M].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6]衣俊卿.历史与乌托邦[M].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7]衣俊卿.衣俊卿集[M].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8]张奎良.马克思的哲学思想及其当代意义[M].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9]陈树林.危机与拯救[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10]张政文.康德批判哲学的还原与批判[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
    [11]丁立群.哲学.实践与终极关怀[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12]隽鸿飞.发展:人之生存方式的变迁[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
    [13]贾泽林等著.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俄罗斯哲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年版.
    [14]贾泽林等编著.苏联当代哲学:1945-1982[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15]安启念.俄罗斯向何处去[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16]安启念.苏联哲学70年[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0年版.
    [17]乐峰.东正教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
    [18]乐峰主编.俄国宗教史,上、下卷[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
    [19]汪介之等著.悠远的回响[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20]任光宣.俄罗斯文化十五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21]张百春.当代东正教神学思想[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版.
    [22]徐凤林.俄罗斯宗教哲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23]徐凤林.索洛维约夫哲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年版.
    [24]张达明.俄罗斯东正教与文化[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25]宋瑞芝.俄罗斯精神[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3年版.
    [26]雷永生.东西文化碰撞中的人:东正教与俄罗斯人道主义[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7年版.
    [27]戴桂菊.俄国东正教会改革:1861-1917[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
    [28]曹维安.俄国史新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29]陶惠芬.俄国近代改革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
    [30]傅树政等著.俄国东正教会与国家:1917-1945[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
    [31]张建华.俄国现代化历史研究[M].香港:香港新世纪出版社,2000年版.
    [32]张建华.俄国知识分子思想史导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年版.
    [33]刘祖熙.改革和革命——俄国现代化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34]赵士国.历史的选择与选择的历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35]林精华.误读俄罗斯[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
    [36]林精华编译.西方视野中的白银时代,上、下卷[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1年版.
    [37]李淑璧编著.俄国十二月党人起义[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
    [38]姚海.俄罗斯文化[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5年版.
    [39]文池主编.在北大听讲座——俄罗斯文化之旅[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2年版.
    [40]王云龙.现代化的特殊性道路[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
    [41]严永兴.辉煌与失落-俄罗斯文学百年[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5年版.
    [42]朱达秋等著.俄罗斯文化论[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4年版.
    [43]白晓红.俄国斯拉夫主义[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年版.
    [44]刘小枫.走向十字架上的真[M].上海:三联出版社,1994年版.
    [45]孙正聿.崇高的位置[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46]孙正聿.理论思维的前提批判[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47]邓晓芒.思辨的张力——黑格尔辩证法新探[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
    [48]赵郭华.基督教哲学1500年[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49]张一兵胡大平.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逻辑[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50]张一兵.回到马克思[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51]张一兵.回到列宁[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52]汪民安.现代性[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53]陈嘉明等.现代性与后现代性[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54]罗荣渠.现代化新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年版.
    [55]丰子义.现代化的理论基础[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1]#12
    [2]#12
    [3]#12
    [4]#12
    [5]#12
    [6]#12
    [7]#12
    [1]索洛维约夫.哲学的历史性事业[J].泽林摘译.世界哲学,1990(3).
    [2]索洛维约夫.在通向真正哲学的道路上[J].张百春译.世界哲学,200l(1).
    [3]索洛维约夫.论中世纪世界观衰落的原因[J].徐凤林译.世界哲学,2001(1).
    [4]别尔嘉耶夫.人和机器——技术的社会学和形而上学问题[J].张百春译.世界哲学,2002(6).
    [5]H.ю.阿列克谢耶娃.现代俄国的哲学与俄罗斯哲学[J].贾泽林译.哲学译丛,1997(1).
    [6]B.C.谢苗诺夫.哲学的现状及其发展途径问题[J].李树柏摘译.哲学译丛,1988(4).
    [7]C.H.拉宾.关于苏联哲学研究发展的构想[J].何天齐译.哲学译丛,1988(4).
    [8]B.и.托尔斯蒂赫.哲学的过错与不幸[J].米锦芙译.哲学译丛,1988(4).
    [9]弗兰克.哲学与宗教[J].子樱译.世界哲学,1991(4).
    [10]弗兰克.俄国哲学的本质和主题[J].马寅卯译.世界哲学,1996(3).
    [11]舍斯托夫.只有一位哲学家认为有上帝吗?[J].林芝译.世界哲学,1991(4).
    [12]加拉克季奥诺夫等.俄国哲学的特点与发展历程[J].汤侠生译.世界哲学,1992(2).
    [13]n.萨文茨基.欧亚主义[J].封文译.世界哲学,1992(6).
    [14]诺维科娃等.欧亚主义者的考验[J].张效东译.世界哲学,1993(1).
    [15]B.г休金.俄罗斯西欧派的文化世界[J].商顺荣等译.世界哲学,1993(4).
    [16]德洛卡罗夫.苏联哲学的初年[J].徐凤林译.世界哲学,1991(1).
    [17]ю.克拉辛.马克思主义的危机与马克思主义传统在社会思想史中的地位[J].林山译.世界哲学,1994(2).
    [18]л.и.诺维科娃,H.H.西泽姆斯卡娅.欧洲和亚洲之间的俄国:欧亚诱惑[J].贾泽林译.世界哲学,1996(1).
    [19]H.O.洛斯基.俄国哲学的特点[J].吴铮译.世界哲学,1997(1).
    [20]衣俊卿.文化哲学:一种新的哲学范式[J].江海学刊,2000(1).
    [21]衣俊卿.论文化的内涵与社会地历史定位[J].天津社会科学,2002(3).
    [22]衣俊卿.关于人学研究内在局限性的反思[J].江海学刊,2005(5).
    [23]衣俊卿.论文化哲学的理论定位[J].求是学刊,2006(4).
    [24]衣俊卿.现代性的维度及其当代命运[J].中国社会科学,2004(4).
    [25]衣俊卿.马克思主义哲学演化的内在机制研究[J].哲学研究,2005(8).
    [26]陈树林.东正教信仰与俄罗斯命运[J].世界哲学,2007(4).
    [27]陈树林.俄罗斯命运的哲学反思[R].上海:复旦大学博士后研究工作报告,2007年.
    [28]隽鸿飞等.神人论:俄罗斯白银时代宗教哲学的人学主题[J].世界哲学,2006(6).
    [29]泽林.索洛维约夫及其哲学[J].世界哲学,1990(3).
    [30]贾泽林.当今俄国哲学(续)[J].哲学动态,1994(4).
    [31]李昭时.别尔嘉耶夫的哲学道路[J].学术论坛,1990(3).
    [32]郇建立.现代性的两种形态[J].社会学研究,2006(1).
    [33]安启念.俄罗斯宗教哲学述介[J].哲学动态,1995(12).
    [34]张百春.当今俄国哲学研究的十大领域及其主要问题[J].国外社会科学,1999(3).
    [35]张百春.梅烈日科夫斯基的神学思想概述[J].哈尔滨师专学报,2000(1).
    [36]张百春.别尔嘉耶夫论新基督教意识[J].黑龙江社会科学,2000(6).
    [37]张百春.论俄国宗教哲学传统[J].社会科学辑刊,2006(4).
    [38]徐凤林.基督教哲学的两条路线[J].浙江学刊,2001(6)
    [39]徐凤林.俄罗斯哲学的本体主义特点[J].哲学动态,2006(9).
    [40]徐凤林.俄罗斯哲学研究的两个维度[J].社会科学辑刊,2007(5).
    [41]马寅卯.白银时代俄罗斯宗教哲学的思想和主要贡献[J].浙江学刊,1999(6).
    [42]马寅卯.俄罗斯哲学[J].世界哲学,2005(5).
    [43]黄裕生.如何理解上帝——从证明到相遇?——从托马斯到别尔嘉耶夫[J].浙江学刊,2000(1).
    [44]雷永生.俄罗斯哲学的“精神世界”[J].社会科学辑刊,2006(4).
    [45]张建华.斯徒卢威自由主义思想的核心理念[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1).
    [46]孙正聿.哲学前提的现代文化批判[J].求是学刊,1991(1).
    [47]李尚德等.舍斯托夫对哲学定义的理解[J].现代哲学,2008(6).
    [48]张桂娜、李尚德.别尔嘉耶夫社会主义观解析[J].学术论坛,2009(1).
    [49]汪剑钊.“白银时代”:谁是命名者?[J].读书,2000(4).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