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内部区域经济差异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区域经济差异一直是区域经济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也是世界各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经济增长问题显得尤为迫切,其所面临的区域经济差异问题也更严重。过去,对我国区域经济差异的研究大多集中于地带(东中西)之间或省际之间,很少有人系统地研究省域内部区域经济的差异。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大国来说,仅仅进行宏观地带或省际之间区域差异的研究,并不能完全反映当代我国区域变迁格局的全貌。作为西部农业和资源大省的四川,其区域经济差异问题更为突出。因此,本文从实证分析的角度出发,以四川省为案例研究省域内部区域经济差异,为四川以及其他省域经济乃至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与政策建议。
     首先,本文在综述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区域经济差异研究进行了归纳解释和界定,对测算区域经济差异的各种指标和方法进行了分析和比较。
     其次,通过对原始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选取20个指标,借助SPSS 13.0 for Windows统计分析软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方法,对四川省域内部区域经济差异进行了实证分析和综合评价,得出如下结论:一、四川省138个县(市)可分为四类,即发达型县(市)、较发达型县(市)、中等型县(市)和欠发达型县(市)。二、四川省内部区域经济差异主要表现为县(市)经济差异显著,总体呈东西横向分异,即成都大平原经济发展水平高,平原周边近南北向的经济发展水平也较高,该南北延伸带以东、以西经济发展水平低;极化分异凸现,点轴特征明显;大中城市的近郊县(市)经济发展水平高,具有二元经济特征;落后地区多为国家级重点贫困县。
The disparity of regional economy has always been the hot topic in regional economics, which is a universal phenomenon of the countries in the world for their economic development. As the largest developing countries in the world, the question of economic growth of China is particularly urgent. It's disparitiy of regional economy has got more and more severe. The researches were mostly focus on the three belts (the East, the Middle and the West) and the disparities between provinces, fewer researchers were focus on the disparities of inner provinces in the past. The above researches didn't entirely reflect the real disparities of regional economy in China. As a big agriculture and resource province located in the West, sichuan's disparities of regional economy is more outstanding. Based on the case study, the thesis systemically studied on the disparities and their factors of regional economy in Sichuan province, to provide scientific basis for regional economy development of Sichuan province and the other province in China.
    Firstly, the thesis defined and explaned the disparities of regional economy based on summarizing abundance of research literatures not only in china but also in the other country, analyzed and compared the index and methods of measuring disparities of regional economy.
    Secondly, based on the case study, the thesis study on the disparities of regional economy in Sichuan province, through collecting initial data, choosing 20 indexes, using SPSS 13.0 for Windows software and adopting the principal component
引文
1 魏后凯、刘凯:《中国地区发展—经济增长、制度变迁与地区差异》[M],经济管理出版社,1997,P132~134。
    2 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5)[M],中国统计出版社,2005。
    3 数据来源:四川省统计局:《四川统计年鉴》(2005)[M],中国统计出版社,2005。
    4 高志刚:《区域经济差异历来述评及研究新进展》[J],城市经济、区域经济,2002,(5),P3~14。
    5 张敦富:《区域经济开发研究》[M],中国轻工出版社,1998。
    6 刘树成:《中国地区经济发展研究》[M],中国统计出版社,1994。
    7 魏后凯:《论我国区际收入差异的变动格局》[J],经济研究,1992,(4),P61~65。
    8 杨开忠:《中国区域经济差异变动研究》[J],经济研究,1994,(12),P28~34。
    9 林毅夫、蔡昉、李周:《中国经济转型时期的地区差距分析》[J],经济研究,1998,(6),P3~10。
    10 韦伟:《区际差异对经济发展影响的考察》[J],中国工业经济研究,1994,(11),P51~56。
    11 胡鞍钢:《中国地区差别报告》[M],辽宁人民出版社,1995。
    12 覃成林:《中国区域经济差异研究》[M],中国经济出版社,1997。
    13 王启仿: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因素分解[J],经济地理,2004,(3),P334~337。
    14 石一磊、路正南:《江苏省区域经济差异与协调发展对策》[J],江苏商论,2005,(8),P140~141。
    15 彭建、林家元等:《四川省经济发展水平的区域差异研究》[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2001,17(4),P53~57。
    16 陆大道:《区域发展及其空间结构》[M],科学出版社,1995。
    17 陆大道等:《我国区域政策实施效果与区域发展基本态势》[J],地理学报,1999,54(6),P496~493。
    18 陆大道、刘卫东:《论我国区域发展与区域政策的地学基础》[J],地理科学,2000,(6),P487~493。
    19 胡兆量等:《中国区域经济差异及其对策》[M],清华大学出版社,1997。
    20 覃成林:《中国区域经济差异研究》[M],中国经济出版社,1997。
    21 覃成林:《中国区域经济差异变化的空间特征及其政策含义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1998,17(2),P36~39。
    22 杨伟民:《地区间收入差距变动的实证分析》[J],经济研究,1992,(1),P70~74。
    23 陈国阶:《我国东中西部发展差异原因分析》[J],地理科学,1997,17(1),P1~6。
    24 中兼,津次:《中国地区差异的结构及其机制》[J],管理世界,1994,(5),P171~176。
    25 王小鲁、樊纲:《中国地区差距:20年变化趋势和影响因素》[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
    26 蔡昉、王德文:《技术效率、配置效率与劳动力市场扭曲—解释经济增长的制度因素[J],经济学动态,2002,(8),P32~37。
    27 厉以宁:《区域发展新思路》[M],经济日报出版社,1999。
    28 李小建、乔家君:《20世纪90年代中国县际经济差异的空间分析》[J],地理学报,2001,56(2),P136~145。
    29 代合治、陈秀洁:《基于县域分析的山东经济空间差异研究》[J],地域开发与研究,2003,22(4),P49~53。
    30 赵莹雪:《广东省县际经济差异与协调发展研究》[J],经济地理,2003,23(4),P 468~471。
    31 欧向军、朱传耿:《江苏省县域经济差异及其时空特征分析》[J],经济地理,2004,(4),P468~479。
    32 李新运等:《山东省区域经济发展梯度分析及战略构想》[J],地理研究,1995,(1),P57~63。
    33 代合治、陈秀洁:《基于县域分析的山东经济空间差异研究》[J],地域开发与研究,2003,22(4),P49~53。
    34 欧阳南江:《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省区域差异的发展变化》[J],地理学报,1993,48(3),P204~217。
    35 蒋建业、陈杰:《广东省经济发展地区差异分析》[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1998,18(3),P94~98。
    36 蔡昉、都阳:《中国地区经济增长的趋同与差异—对西部开发战略的启示》[J],经济研究,2000,(10),P30—37。
    37 王启仿:《区域经济增长收敛假说与现实考察》[J],农业技术经济,2004,(1),P39—43。
    38 覃成林:《中国区域经济差异研究》[M],中国经济出版社,1997,P1~2。
    39 覃成林:《中国区域经济差异研究》[M],中国经济出版社,1997,P2~3。
    40 高志刚:《区域经济差异理论述评及研究新进展》[J],城市经济、区域经济,2002,(5),P3~14。
    41 李娟文、王启仿:《区域经济发展阶段理论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阶段现状分析》[J],经济地理,2000,20(7),P 6~9。
    42 陈栋生主编《中国区域经济新论》[M],科学出版社,2004,P 347~357。
    43 覃成林:《中国区域经济差异研究》[M],中国经济出版社,1997。
    44 刘再兴:《中国区域经济:数量分析与对比研究》[M],中国物价出版社,1993。
    45 覃成林:《中国区域经济差异研究》[M],中国经济出版社,1997。
    46 薛薇编著:《SPSS统计分析方法及应用》[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47 杨伟民:《地区间收入差别变动的实证分析》[J],经济研究,1992,(1),P70~74。
    48 刘树成:《中国地区经济发展研究》[M],中国统计出版社,1994。
    49 本章统计分析方法主要参考:薛薇编著:《SPSS统计分析方法及应用》[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50 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5)[M],中国统计出版社,2005。
    51 覃成林:《中国区域经济差异研究》[M],中国经济出版社,1997,P109—142。
    52 张敦富、覃成林:《中国区域经济差异与协调发展》[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P49—80。
    53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周毅博士明确提出:“区域特色经济,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发展市场经济中,利用比较优势和市场原则,通过竞争而形成具有鲜明的产业特色及企业、产品特色的经济结构”。
    54 《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
    1、魏后凯、刘凯:《中国地区发展—经济增长、制度变迁与地区差异》[M],经济管理出版社,1997。
    2、张敦富:《区域经济开发研究》[M],中国轻工出版社,1998。
    3、刘树成:《中国地区经济发展研究》[M],中国统计出版社,1994。
    4、胡鞍钢:《中国地区差别报告》[M],辽宁人民出版社,1995。
    5、覃成林:《中国区域经济差异研究》[M),中国经济出版社,1997。
    6、陆大道:《区域发展及其空间结构》[M),科学出版社,1995。
    7、胡兆量等:《中国区域经济差异及其对策》(M],清华大学出版社,1997。
    8、王小鲁、樊纲:《中国地区差距:20年变化趋势和影响因素》[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
    9、厉以宁:《区域发展新思路》[M],经济日报出版社,1999。
    10、陈栋生主编《中国区域经济新论》[M],科学出版社,2004。
    11、刘再兴:《中国区域经济:数量分析与对比研究》[M),中国物价出版社,1993。
    12、薛薇编著:《SPSS统计分析方法及应用》[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13、杜肯堂、戴士根:《区域经济管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14、张敦富、覃成林:《中国区域经济差异与协调发展》[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
    15、陆大道、刘毅、樊杰:《1999中国区域发展报告》[M],商务印书馆,2000。
    16、程必定:《区域经济学》(M],人民出版社,1989。
    17、周起业等:《区域经济学》[M],中国人大出版社,1989。
    18、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5)[M),中国统计出版社,2005。
    19、四川省统计局:《四川统计年鉴》(2005)[M],中国统计出版社,2005。
    20、高志刚:《区域经济差异历来述评及研究新进展》(J],城市经济、区域经济,2002,(5)。
    21、魏后凯:《论我国区际收入差异的变动格局》[J],经济研究,1992,(4)。
    22、杨开忠:《中国区域经济差异变动研究》[J],经济研究,1994,(12)
    23、林毅夫、蔡昉、李周:《中国经济转型时期的地区差距分析》[J],经济研究,1998,(6)。
    24、韦伟:《区际差异对经济发展影响的考察》[J],中国工业经济研究,1994,(11)
    25、王启仿: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因素分解[J],经济地理,2004,(3)。
    26、石一磊、路正南:《江苏省区域经济差异与协调发展对策》[J],江苏商论,2005,(8)。
    27、陆大道等:《我国区域政策实施效果与区域发展基本态势》[J],地理学报,1999,54(6)。
    28、陆大道、刘卫东:《论我国区域发展与区域政策的地学基础》[J],地理科学,2000,(6)。
    29、覃成林:《中国区域经济差异变化的空间特征及其政策含义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1998,17(2)。
    30、杨伟民:《地区间收入差距变动的实证分析》[J],经济研究,1992,(1)。
    31、陈国阶:《我国东中西部发展差异原因分析》[J],地理科学,1997,17(1)。
    32、中兼,津次:《中国地区差异的结构及其机制》[J],管理世界,1994,(5)。
    33、蔡昉、王德文:《技术效率、配置效率与劳动力市场扭曲—解释经济增长的制度因素[J],经济学动态,2002,(8)。
    34、李小建、乔家君:《20世纪90年代中国县际经济差异的空间分析》[J),地理学报,2001,56(2)。
    35、代合治、陈秀洁:《基于县域分析的山东经济空间差异研究》[J),地域开发与研究,2003,22(4)。
    36、赵莹雪:《广东省县际经济差异与协调发展研究》[J],经济地理,2003,23(4)。
    37、欧向军、朱传耿:《江苏省县域经济差异及其时空特征分析》[J],经济地理,2004,(4)。
    38、李新运等:《山东省区域经济发展梯度分析及战略构想》[J),地理研究,1995,(1)。
    39、欧阳南江:《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省区域差异的发展变化》[J],地理学报,1993,48(3)。
    40、蒋建业、陈杰:《广东省经济发展地区差异分析》[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1998,18(3)。
    41、蔡昉、都阳:《中国地区经济增长的趋同与差异—对西部开发战略的启示》[J],经济研究,2000,(10)。
    42、王启仿:《区域经济增长收敛假说与现实考察》(J],农业技术经济,2004,(1)。
    43、高志刚:《区域经济差异理论述评及研究新进展》[J],城市经济、区域经济,2002,(5)。
    44、李娟文、王启仿:《区域经济发展阶段理论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阶段现状分析》[J],经济地理,2000,20(7)。
    45、彭建、林家元等:《四川省经济发展水平的区域差异研究》(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 2001,17(4)。
    46、董德利、吴亚娟等:《四川省区域经济差异分析及协调发展对策》[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21(2)。
    47、http://www.sc.stats.gov.cn
    48、http://www.baidu.com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