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和平理论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持久和平,是人类亘古不息的梦想。但与轰轰烈烈的战争相比,长时期以来,人类追求和平之路却隐而不彰。直到20世纪中叶之后,追求和平、缔造和平、促进和平、维护和平才成为引领世界和人类进步的时代潮流,和平与发展才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当代中国的和平局面亦缔造于此际,当代中国的和平理论在此过程中也逐步形成并发挥着日益重要的重大作用。
     本文试图在人类历史发展与世界格局变化的大背景下研究当代中国的和平理论,通过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系统论述了当代中国和平理论的发展历程、理论体系、当代中国和平与世界和平的关系,以及中国和平理论的发展前景,指出中国坚持必须中国特色的和平之路,为世界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做出贡献。
     本文对人类和平历史进程的分析,是在没有“世界和平史”之类文献可以借鉴的情况下,根据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与方法,提出人类和平经历了古代以“征服-同化”方式实现和平、近现代以和约形式缔结“均势-霸权”和平,目前已进入以和平力量缔造并积极维护持久和平的阶段,从而确定了当代中国和平问题的历史方位。
     本文还系统梳理了马克思主义诞生以来和平理论的发展历程,尤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有关和平的理论,主要包括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有关和平的理论及论述,并结合相关的时代背景,缕清了当代中国和平理论的主要发展线索和不同历史时期的重点。
     在上述研究分析的基础上,对当代中国和平理论进行了系统化尝试,研究了当代中国和平理论的历史方位、世界定位、时代背景、本质特征、主体架构、行动规范等,基本涵盖了当代中国和平理论的方方面面。
     本文还注重以全球视野关注当代中国的和平问题,将当代中国和平问题置于世界和平的大背景中,对中国和平与世界和平进行比较分析,从兼容并包、交叉互动的角度,总结当代中国和平对世界和平的促进。本文力图透过表象,抵近本质,在正本清源的同时,对世界与中国和平的有关思潮做出呼应,并兼顾理论的深透性与实践的客观性。
     通过本文的分析论证,可以初步得出以下结论:当代中国和平局面的形成既是人类进步的产物,又是中华民族努力奋斗的结果,二者互为因果;当代中国和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和平理论,既是社会主义的和平理论,又是中国特色的和平理论;未来,中国必须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和平理论,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在抓住世界给予中国的机遇的同时,也把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机遇贡献给整个世界。
Enduring peace is an everlasting dream for mankind. However, mankind’s path of pursuingpeace, unlike that of fighting wars, has barely been evidently marked and carefully recorded.Therefore, there is no wonder that as late as in the mid-20thcentury when the pursuing, making,promoting and maintaining of peace began to gain global momentum, and accordingly peace anddevelopment became the theme of modern era. It was from that period that the existing state ofpeace for contemporary China actually originated and the theory of peace has come into shape andgrows increasingly influential.
     The dissertation attempts to study contemporary China’s theory of peace in the context ofhistorical development of mankind and the evolution of international structure. From theperspective and standpoint of Marxism and by adopting Marxist approaches, the dissertationsystematically discusses the development and theoretical system of contemporary China's theoryof peac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ontemporary China’s peace and the world peace as well asthe prospect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theory of peace, with the conclusion that China mustadhere to the path of peace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nd make its due contribution to thelasting peace and common prosperity of the world.
     With little reference of literature on the history of world peace, the dissertation’s analysis onhuman peace process is conducted from the perspective and standpoint of Marxism and throughadopting Marxist approaches, pointing out the three phases of human peace development:realizing peace in the way of “conquering and assimilation” in the ancient time; making peace of“balance-hegemony” by peaceful treaties in the modern times; and making and activelymaintaining enduring peace by peaceful forces in the current era. Thus, the historical position ofcontemporary China’s peace issues is defined.
     The dissertation also systematically review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heory of peace since thebirth of Marxism and focuses especially on the theory of peace during the process of Marxismlocalization in China, which mainly includes the theories and remarks concerning peace by theChinese leaders such as Mao Zedong, Deng Xiaoping,Jiang Zemin, Hu Jintao and Xi jinping. Inaddition, with a reference to their respective historical background, the dissertation explains themajor development clues and focuses of the contemporary China’s theory of peace in differenthistorical periods.
     Based on the above research and analyses, the dissertation attempts to systemize the contemporary China’s theory of peace by conducting a comprehensive research including itshistorical orientation, world position, background of times, nature and characteristics, majorstructure and code of conduct, which almost covers all the elements of the contemporary China’stheory of peace.
     In addition, the dissertation attaches importance to study the contemporary China’s theory ofpeace from a global perspective. By putting the Chinese peace issues into the whole picture ofglobal peace,the dissertation compares China’s peace with the world peace, summarizes thecontribution of China’s peace to the world peace, through the angle of both sides and theinteraction with each other. The dissertation attempts to study the nature through its phenomenonand echo with the academic trends on world peace as well as China’s peace, with an approach ofcombining the profoundness in theory and the objectivity in practice.
     In conclusion, peace in contemporary China results from both human progress and theconsistent strive of Chinese people, with the two serving as both cause and effect to each other.Being both a socialist theory of peace and a theory of peace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thecontemporary China’s theory of peace is a localized Marxist peace theory. In the future, Chinashould further enrich and develop its theory of peace and stick to the path of peaceful development,by both seizing the opportunity provided by the world and presenting chances for lasting peaceand common prosperity to the whole world.
引文
①习近平:《顺应时代前进潮流,促进世界和平发展》,2013年3月24日《人民日报》,第2版。
    ②《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强调,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继续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奋勇前进》,新华社北京2012年11月29日电。
    ①《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9年版,第9卷第334~336页。
    ②《不列颠百科全书》(国际中文版),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7年版,第12卷第536页。
    ③【挪】约翰·加尔通著:《和平论》,陈祖洲等译,陈仲丹审校,南京出版社2006年版,第3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7页。
    ⑤刘成:《和平学》,南京出版社2006年版,第1~2页。
    ⑥刘成:《和平学》,南京出版社2006年版,第10页。
    ①邓小平:《和平和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问题》,《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05页。
    ②《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改革开放三十年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第501页。
    ③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江泽民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542页。
    ①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48页。
    ②习近平:《携手合作,共同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在“世界和平论坛”开幕式上的致辞》,新华社2012年7月7日电。
    ①戴秉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选自《〈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辅导读本》,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第72~90页。
    ②Henry Kissinger, On China, USA: The Penguin Press,2011, p.508~513.
    ③检索数据截至2013年1月13日。
    ①详见第四章第二节等有关章节,本文第108~110页。
    ②详见第四章第二节等有关章节,本文第107~108页。
    ①如法国学者雅克·泰克西埃在其著作《马克思恩格斯论革命与民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年版,姜志辉译)附录中专门列举了有关和平过渡的文献目录。
    ②居阅时:《19世纪70年代后马克思关于和平过渡理论的形成》,《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1999年第3期,第95~99页。
    ③王盛辉:《“和平变革”思想的经济学解读》,《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2期,第79~84页。
    ④张飞岸:《恩格斯晚年的合法斗争思想》,《马克思主义研究》2007年第7期,第84~88页。
    ⑤奚兆永:《恩格斯晚年放弃暴力革命了吗?》,《红旗文稿》2007年第10期,第4~6页。
    ①罗文东主编,吴波、代金平副主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新论》,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27页。
    ②《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56页。
    ③何方:《什么是时代和时代特征——和平与发展时代问题十讲(之一)》,《社会科学论坛》2011年第9期,第125页。
    ④何方:《世界早已进入和平与发展时代》,《世界政治与经济》2000年第4期,第56页。
    ⑤何方:《什么是时代和时代特征——和平与发展时代问题十讲(之一)》,第131页。
    ⑥李慎明:《关于战争与和平问题的几点思考》,《中国和平发展与国际战略》,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
    第55页。
    ①Fareed Zakaria, The Post-American World, New York: W.W.Norton&Company, p.119.。
    ②同上。
    ③Kathrin Hille,“Return of warlike rhetoric from China,” Financial Times, Jan22,2013.
    ④黄卓坚、党建军、毛玉西:《多想想自己的事情,慎提“中国崛起”:专访前外交部长李肇星》,2013年1月1日《广州日报》A4版,http://gzdaily.dayoo.com/html/2013-01/01/content_2097770.htm.
    ⑤【澳】杰弗里·布莱内著:《战争的原因》,时殷弘译,商务印书馆2011年版,第5页。
    ①【日】入江昭著:《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李静阁、颜子龙、周永生译,世界知识出版社2005年版,
    第29页。
    ①关于人类进化的起始时间,传统的说法均定位于更新世时代,但近几十年的发现认为时间还应该提前到四五百万年前。虽然存在这些难以定论的观点,但并不影响我们讨论和平的起源问题。
    ②【美】B.M.摩根:《地球上的人们:世界史前史导论》,云南民族学院历史系民族学教研室译,文物出版社1991年版,第402页。
    ①【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年以前的世界》,吴象婴、梁赤民译,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8年版,第69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68页。
    ③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简明中国历史读本》编写组编写的《简明中国历史读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版)说:“夏商西周三代之君‘天下共主’的地位,就是由尧舜禹时期邦国‘盟主’或‘霸主’转化而来的。”(第39页)
    ①【日】猪口邦子著,《战争与和平》,刘岳译,经济日报出版社1991年版,第11页。
    ②【法】勒尼·格鲁塞著:《草原帝国》,魏英邦译,青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页。
    ①李天祜著:《古代希腊史》,兰州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505页。
    ②李天祜著:《古代希腊史》,兰州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512页。
    ①【美】罗伯特·吉尔平著:《世界政治中的战争与变革》,武军、杜建平、松宁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115页。
    ②【英】富勒著:《战争指导》,钮先钟译,解放军出版社1985年版,第3~4页。
    ①【法】夏尔-菲利普·戴维著:《安全与战略》,王忠菊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58页。
    ①【日】猪口邦子著,《战争与和平》,刘岳译,经济日报出版社1991年版,第87页。
    ①维基百科:http://en.wikipedia.org/wiki/Shalom
    ②【挪】约翰·加尔通著:《和平论》,第330页。
    ②【意大利】莫米利亚诺著:《古代世界的自由与和平》,王恒、林国华译,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第62~64页。
    ③【意大利】莫米利亚诺著:《古代世界的自由与和平》,第67页。
    ④【挪】约翰·加尔通著:《和平论》,第330页。
    ①【古希腊】阿里安著,《亚历山大远征记》,【英】E.伊利夫·罗布逊英译,李活译,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第67~68页。
    ②【古希腊】修昔底德著,《伯罗奔尼撒战争史》,谢德风译,商务印书馆1960年版,第19页。
    ③【古希腊】修昔底德著,《伯罗奔尼撒战争史》,第303页。
    ④【古希腊】修昔底德著,《伯罗奔尼撒战争史》,第277页。
    ⑤【英】迈克尔·格兰特著,《罗马史》,夏遇南、石彦陶译,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0年版,第215页。
    ⑥张楠、张强:《〈奥古斯都功德铭〉译注》,《古代文明》2007年第3期,第10~25页。
    ①【美】大卫·巴拉什,查尔斯·韦伯著:《积极和平——和平与冲突研究》,刘成译,南京出版社2007年版,第416页。
    ②【荷】格劳秀斯著,《战争与和平法》,【美】A.C.坎贝尔英译,何勤华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27页。
    ③【美】理查德·塔克著:《战争与和平的权利:从格劳秀斯到康德的政治思想与国际秩序》,罗炯等译,译林出版社2009年版,第110页。
    ④【日】猪口邦子著:《战争与和平》,刘岳译,经济日报出版社1991版,第168页。
    ⑤【英】劳特派特修订:《奥本海国际法(上卷第二分册)》,王铁崖、陈体强译,商务印书馆1989年版,第230页。
    ⑥【日】入江昭著:《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李静阁、颜子龙、周永生译,世界知识出版社,2005年版,第11页。
    ⑦【法】夏尔-菲利普·戴维著:《安全与战略》,王忠菊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183页。
    ①【普鲁士】克劳塞维茨著:《战争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小组译,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
    43页。
    ②【英】利德尔·哈特著:《战略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译,战士出版社1981年版,第494页。
    ③新约·马太福音5:39。
    ④新约·马太福音5:44。
    ⑤【意大利】但丁著:《论世界帝国》,朱虹译,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第6页。
    ①【荷兰】伊拉斯谟著:《愚人颂》,许崇信译,辽宁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149页。
    ②【荷兰】伊拉斯谟著:《论基督君主的教育》,李康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101页。
    ③【美】理查德·塔克著:《战争与和平的权利:从格劳秀斯到康德的政治思想与国际秩序》,罗炯等译,译林出版社2009版,第233页。
    ④【德】康德著:《永久和平论》,何兆武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9~10页。
    ⑤【德】康德著:《永久和平论》,何兆武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21~22页。
    ①【英】霍布斯著:《利维坦》,黎思复、黎廷弼译,杨昌裕校,商务印书馆2009年版,第94~95页。
    ②【美】约翰·麦克里兰著:《西方政治思想史》,彭淮栋译,海南出版社2003年版,第234页。
    ③【法】范妮·库仑著:《战争与和平的经济理论》,陈波、阎梁主译,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19页。
    ④【日】入江昭著:《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李静阁、颜子龙、周永生译,世界知识出版社2005年版,第33页。
    ⑤【日】入江昭著:《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李静阁、颜子龙、周永生译,世界知识出版社2005年版,第73页。
    ①【日】猪口邦子著:《战争与和平》,刘岳译,经济日报出版社1991版,第96~98页。
    ②【日】猪口邦子著:《战争与和平》,刘岳译,经济日报出版社1991版,第109,114~115页。
    ③《安全与战略》第251~254页。
    ④张肖雯:《和平学视野邓的中国与西方:访和平学之父约翰·加尔通》,2010年10月28日《中国社会科学报》第5版。
    ①《辞源》,商务印书馆1983年修订版,第502~503页。
    ①【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年以前的世界》,吴象婴、梁赤民译,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8年版,第310页。
    ②《孙子兵法·谋攻篇》。
    ③《孙子兵法·九地篇》。
    ①《礼记·中庸》。
    ②《礼记·中庸》,孔颖达注疏。
    ③《吕氏春秋·怀宠》。
    ④李际均:《新版军事战略思维》,长征出版社2012年版,第38页。
    ①李际均:《新版军事战略思维》,长征出版社2012年版,第39页。
    ②【挪】约翰·加尔通著:《和平论》,第24~25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03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15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83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8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7卷,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第316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11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11页。
    ⑤《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1961年版,第249页。
    ⑥《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86页。
    ⑦《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93页。
    ⑧《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54页。
    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58页。
    ⑩《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55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91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94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7卷,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第8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第504页。
    ⑤《马克思恩格斯书信选集》,人民出版社1962年版,第14页。
    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7卷,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第686页。
    ⑦《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8卷,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第179页。
    ⑧李慎明:《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国际战略》,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193页。这是李慎明担任首席专家的“经典作家关于战争与和平问题的基本观点研究”课题组研究成果之一。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6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381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7卷,人民出版社1971年版,第11页。
    ③《列宁全集》第24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426页。
    ④《列宁全集》第29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168页。
    ⑤《列宁全集》第22卷,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第287页。
    ⑥《列宁全集》第22卷,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第265~266页。
    ⑦《列宁全集》第24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45~46页。
    ①《列宁全集》第34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20~21页。
    ②《列宁全集》第33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128页。
    ③《列宁全集》第30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333~334页。
    ④《苏联军事百科全书中译本(第一卷)》,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编译,战士出版社1982年版,第
    181页。
    ⑤【美】保罗·肯尼迪编:《战争与和平的大战略》,时殷弘、李庆四译,世界知识出版社2005年版,第
    154页。
    ⑥【澳】杰弗里·布莱内著:《战争的原因》,时殷弘译,商务印书馆2011年版,第254页。
    ⑦《列宁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第211页。
    ①《斯大林全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248页。
    ②《列宁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第194页。
    ③《列宁全集》第30卷,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第414页。
    ④《斯大林全集》第13卷,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第270页。
    ⑤《斯大林全集》第10卷,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第238页。
    ⑥斯大林:《关于原子武器问题答〈真理报〉记者》(载1951年10月6日苏联《真理报》),转引自《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论战争与和平》,人民出版社1964年版,第163页。
    ①《毛泽东外交文选》,中央文献出版社、世界知识出版社1994年版,第113~114页。
    ①《建国以来重要文件选编》(1),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年版,第2页。
    ①《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473页。
    ②李际均:《新版军事战略思维》,长征出版社2012年版,第144页。
    ③参见《人民日报》1969年5月25日。
    ④参见《当代中国史研究》1999年第3期。
    ⑤李慎明:《毛泽东的战争与和平思想及其对我国和平发展道路的探索》,原载《当代中国史研究》2004年第2期,引自《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国际战略》,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48页。
    ①《毛泽东外交文选》,中央文献出版社、世界知识出版社1994年版,第9~11页。
    ②《毛泽东外交文选》,中央文献出版社、世界知识出版社1994年版,第233页
    ③《毛泽东外交文选》,中央文献出版社、世界知识出版社1994年版,第65~66页。
    ④《毛泽东外交文选》,中央文献出版社、世界知识出版社1994年版,第136页。
    ⑤《毛泽东外交文选》第511页。
    ⑥《毛泽东文集》(第7卷),第316页。
    ⑦《毛泽东外交文选》,中央文献出版社、世界知识出版社1994年版,第116页。
    ⑧《毛泽东外交文选》,中央文献出版社、世界知识出版社1994年版,第160页。
    ①《毛泽东外交文选》,中央文献出版社、世界知识出版社1994年版,第165页。
    ②《建国以来毛泽东军事文稿》(下卷),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2010年版,第88~89页。
    ③《毛泽东外交文选》,中央文献出版社、世界知识出版社1994年版,第56页
    ④《毛泽东外交文选》,中央文献出版社、世界知识出版社1994年版,第212~213页。
    ⑤《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329~330页。
    ⑥《建国以来毛泽东军事文稿》(中卷),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2010年版,第338页。
    ⑦《人民日报》1977年8月23日。
    ①《毛泽东外交文选》,中央文献出版社、世界知识出版社1994年版,第171页。
    ②熊向晖:《历史的注脚》中共中央学校出版社1995年版,第12页。
    ③《建国以来毛泽东军事文稿》(中卷),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2010年版,第294页。
    ①【美】傅高义著:《邓小平时代》,冯克利译,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273页。
    ①《邓小平文选》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47页。
    ②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改革开放三十年重要文献选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第218页。
    ③《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增补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1年版,第94页。
    ①《邓小平文选》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77页。
    ②【美】傅高义著:《邓小平时代》,冯克利译,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294~295页。
    ③《邓小平文选》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415页。
    ④《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81页。
    ⑤《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83页。
    ⑥《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33页。
    ⑦《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82页。
    ⑧《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04~105页。
    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33页。
    ②《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27~128页。
    ③《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0页。
    ④《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86~87页。
    ⑤《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59页。
    ⑥《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49页。
    ⑦《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87~88页。
    ①《江泽民文选》第二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03页。
    ②《江泽民文选》第一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79页。
    ①亓成章:《论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内涵十要素》,王缉思总主编、金灿荣主编《中国学者看世界·大国战略卷》,新世纪出版社2007年版,第77页。
    ②宫力、刘德喜、刘建飞、王红续:《和平为上:中国对外战略的历史与现实》,九州出版社2007年版,第
    212页。
    ③《邓小平思想年谱》,第412页。
    ④《江泽民文选》第一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164~165页。
    ⑤《江泽民文选》第一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179~181页。
    ⑥《江泽民文选》第二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107页。
    ⑦《江泽民文选》第二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373页。
    ⑧《江泽民文选》第二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40页。
    ⑨《江泽民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03~204页。
    ①《江泽民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522~523页。
    ②《江泽民文选》第一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78~279页。
    ③《江泽民文选》第一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331页。
    ④《江泽民文选》第二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313页。
    ⑤《江泽民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57~258页。
    ①《江泽民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305页。
    ①《江泽民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413页。
    ②《江泽民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542~543页。
    ③胡锦涛:《推进互利共赢合作,发展新型大国关系——在第四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开幕式上的致辞》,2012年5月4日《人民日报》第2版。
    ①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16页。
    ②杨洁勉:《为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不懈努力》,2012年12月3日《人民日报》第23版。
    ③《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第465页。
    ④习近平:《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几点学习体会和认识》,选自《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
    (上),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50页。
    ⑤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15页。
    ⑥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8页。
    ①《改革开放三十年重要文献选编》(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第1525~1529页。
    ②《改革开放三十年重要文献选编》(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第1527页。
    ③习近平:《共同创造亚洲和世界的美好未来》,2013年4月8日《人民日报》,第1版。
    ④习近平:《顺应时代前进潮流,促进世界和平发展》,2013年3月24日《人民日报》,第2版。
    ⑤《习近平同外国专家代表座谈时强调,中国是合作共赢倡导者践行者》,2012年12月6日《人民日报》第1版。
    ①《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夯实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基础》,2013年1月30日《人民日报》,第1版。
    ②习近平:《顺应时代前进潮流,促进世界和平发展》,2013年3月24日《人民日报》,第2版。
    ③同上。
    ④习近平:《携手合作、共同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在“世界和平论坛”开幕式上的致辞》,2012年7月8日《人民日报》,第2版。
    ①《江泽民文选》第一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79页。
    ②【德】康德著:《永久和平论》,何兆武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9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3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3页。
    ①《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74页。
    ②《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707页。
    ③《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769页。
    ①《刘少奇选集》(上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333页。
    ②《改革开放三十年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第208页。
    ③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12页。
    ①【美】费正清:《美国与中国》,张理京译,世界知识出版社2001年版,第66页。
    ②Henry Kissinger, On China, USA: The Penguin Press,2011, p.237.
    ③李松林、祝志男:《中共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历史考察》,九州出版社2012年版,第157~158页。
    ①戴秉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选自《〈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辅导读本》,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第81页。
    ②戴秉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选自《〈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辅导读本》,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第76页。
    ①《毛泽东外交文选》,中央文献出版社、世界知识出版社1994年版,第9~11页。
    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05页。
    ②《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94页。
    ①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46页。
    ②罗文东主编、吴波、代金平副主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新论》,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26页。
    ①《改革开放三十年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第641页。
    ②《人民日报》1969年4月28日。
    ①《中国的和平发展》白皮书,《人民日报》2011年9月7日,第14版。
    ②戴秉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选自《〈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辅导读本》,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第87页。
    ③《周恩来选集》(上卷),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215页。
    ④《周恩来选集》(上卷),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321~322页。
    ⑤《建国以来重要文件选编》(1),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年版,第13页。
    ①《周恩来选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118页。
    ②《毛泽东外交文选》,中央文献出版社、世界知识出版社1994年版,第186~187页。
    ③《邓小平论国防和军队建设》,军事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99页。
    ④《江泽民文选》(第一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83页。
    ⑤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42页。
    ①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41页。
    ②《中国武装力量的多样化运用》白皮书,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第1页。
    ③《周恩来年谱(1949~1976)》(上卷),中央文献出版社1997年版,第428页。
    ④金冲及主编:《周恩来传》(3),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第1435页。
    ①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电视台:《邓小平》,中央文献出版社1997年版,第237页。
    ①《江泽民文选》(第一卷),第241页。
    ②于洪君主编、柴尚金副主编:《探索与创新——冷战后的世界社会主义》,当代世界出版社2006年版,第462页。
    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353页。
    ②《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363页。
    ①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47页。
    ①《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56页。
    ②《中国的和平发展》白皮书,人民日报2011年9月7日第14版。
    ①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编:《SIPRI年鉴:军备、裁军和国际安全》,中国军控与裁军协会议,时事出版社2010年版,第107页。
    ②肖前主编,黄楠森、陈晏清副主编:《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合订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213页。
    ①外交部官网:http://www.fmprc.gov.cn/mfa_chn/wjdt_611265/zwbd_611281/t526065.shtml
    ②《中国的和平发展》白皮书,人民日报2011年9月7日第15版。
    ③《习近平总书记会见连战一行》,新华社北京2013年2月25日电。
    ①【法】夏尔-菲利普·戴维著:《安全与战略》,王忠菊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63页。
    ②王缉思:《美国霸权的逻辑》,王缉思总主编、秦亚青主编“中国学者看世界丛书”《国际秩序卷》,新世界出版社2007年版,第89页。本段关于霸权的中西方差异的辨析,均摘引自王缉思此文。另外,类似的观点,在《美国新霸权主义》(周柏林)、《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倪世雄等)等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国际战略书籍中也有很多论述。
    ①【美】塞缪尔·享廷顿著:《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修订版)》,周琪、刘绯、张立平、王圆译,新华出版社2010年版,前言第1页。
    ②杨晖:《反恐新论》,世界知识出版社2005年版,第31页。
    ①【美】大卫·巴拉什、查尔斯·韦伯著:《积极和平——和平与冲突研究》,刘成等译,南京出版社2007年版,第9页。
    ②【挪】约翰·加尔通著:《和平论》,陈祖洲等译,陈仲丹审校,南京出版社2006年版,第4~5页。
    ③【挪】约翰·加尔通著:《和平论》,陈祖洲等译,陈仲丹审校,南京出版社2006年版,第172页。
    ④其中,第④条美国越战时期的反战运动,主要是美国国内反战活动,而不涉及跨国行动;第⑧条巴勒斯坦起义运动,主要是指以色列占领地区的“起义”行动,因此也不是严格的国际冲突。
    ⑤骆承烈:《“万邦师表”孔夫子》,转引自王杰主编《领导干部国学大讲堂(国道篇)》,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1年版,225页。
    ②【澳】杰弗里·布莱内著:《战争的原因》,时殷弘译,商务印书馆2011年,第101页。
    ①Zbigniew Brzezinski, Second Chance, New York: Basic Books,2007, p.1~2
    ②有关内容见本章第一节,第98~99页。
    ③【法】夏尔-菲利普·戴维著:《安全与战略:战争与和平的现时代解决方案》,王忠菊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13页。
    ①【法】夏尔-菲利普·戴维著:《安全与战略:战争与和平的现时代解决方案》,第72~73页。
    ②Fareed Zakaria, The Post-American World, New York: W.W.Norton&Company, p.239~240.
    ③《第四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在京开幕》,2012年5月4日《人民日报》第1版。
    ④《杨洁篪谈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人民日报2012年5月4日第21版。
    ⑤摘自美国“新美国安全中心(Center for a New American Security)”2009年9月发布的大型对华战略研究报告《中国登场:面向全球关系的战略框架(China’sArrival:AStrategic Frameword for a Global Relationship)》,第162页。“新美国安全中心”的创始人米歇尔·弗鲁努瓦与库尔特·坎贝尔当时分别担任美国国防部负责政策的副部长与美国国务院负责东亚与太平洋事务的助理国务卿。详见该机构网站:www.cnas.org。
    ①【美】詹姆斯·多尔蒂、小罗伯特·普法尔茨格拉夫著:《争论中的国际关系理论》,阎学通、陈寒溪等译,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年版,第341页。
    ②同上。
    ③前引书,第346~347页。
    ④【挪】约翰·加尔通著:《和平论》,陈祖洲等译,陈仲丹审校,南京出版社2006年版,第6~7页。
    ⑤【挪】约翰·加尔通著:《和平论》,陈祖洲等译,陈仲丹审校,南京出版社2006年版,第75~85页。
    ①王兰芳:《马克思恩格斯对早期贸易和平论的批判》,《东岳论丛》2010年第6期,第166~170页。
    ②张慧君:《美刊文章认为经济全球化不能避免世界冲突》,《国外理论动态》1998年第3期,第23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1961年版,第388~389页。
    ①【挪】约翰·加尔通著:《和平论》,陈祖洲等译,陈仲丹审校,南京出版社2006年版,第322页。
    ①杨晖:《反恐新论》,世界知识出版社2005年版,第13页。
    ①刘明福:《中国梦》,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10年版。
    ②刘明福:《中国梦》,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10年版,第133页。
    ③俞正声在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闭幕式上的讲话。参见新闻稿《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闭幕》,2013年3月13日《人民日报》头版。
    ④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13页。
    ①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理论热点面对面2009》,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3页。
    ①肖前主编,黄楠森、陈晏清副主编:《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37页。
    ①《毛泽东外交文选》,中央文献出版社、世界知识出版社1994年版,第9~10页。
    ②《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强调,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继续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奋勇前进》,新华社北京2012年11月29日电。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版),人民出版社1956~1985年版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版),人民出版社1995~2007年版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列宁全集》,人民出版社1984~1990年版
    《列宁专题文集》,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斯大林选集》,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论战争与和平》,人民出版社1964年版
    《毛泽东选集》,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毛泽东外交文选》,中央文献出版社、世界知识出版社1994年版
    《建国以来毛泽东军事文稿》,中央文献出版社、军事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
    《毛泽东同志论战争与和平》,人民出版社1964年版
    《刘少奇选集》(上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周恩来选集》(上卷),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周恩来选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周恩来年谱(1949~1976)》(上卷),中央文献出版社1997年版
    《邓小平文选》,人民出版社1993~1994年版
    《邓小平思想年谱》,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
    《邓小平论国防和军队建设》,军事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
    《江泽民文选》,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江泽民思想年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0年版
    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胡锦涛:《推进互利共赢合作,发展新型大国关系——在第四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开幕式上的致辞》,2012年5月4日《人民日报》第2版
    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胡锦涛:《与时俱进,继往开来,构筑亚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在亚非峰会上的讲话》,外交部网站http://www.fmprc.gov.cn/mfa_chn/ziliao_611306/zyjh_611308/t192875.shtml
    习近平:《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几点学习体会和认识》,选自《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习近平:《携手合作、共同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在“世界和平论坛”开幕式上的致辞》,2012年7月8日《人民日报》第2版
    《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强调,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继续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奋勇前进》,新华社北京2012年11月29日电
    《习近平同外国专家代表座谈时强调,中国是合作共赢倡导者践行者》,2012年12月6日《人民日报》第1版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夯实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基础》,2013年1月30日《人民日报》第1版
    《习近平总书记会见连战一行》,新华社北京2013年2月25日电
    习近平:《顺应时代前进潮流,促进世界和平发展》,2013年3月24日《人民日报》第2版
    习近平:《共同创造亚洲和世界的美好未来——在博鳌论坛2013年年会上的主旨演讲》,2013年4月8日《人民日报》第1版
    《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下)》,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读(上、下)》,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十六大以来党和国家重要文献选编》,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改革开放三十年重要文献选编(上、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
    《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
    《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
    《建国以来重要文件选编》(1),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年版
    《孙子兵法》
    《礼记》
    《吕氏春秋》
    《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9年版,第9卷。
    《辞源》,商务印书馆1983年修订版
    鲍世修著:《马克思、恩格斯军事理论研究》,军事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蔡德贵《中国和平论》,山东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常欣欣著:《后冷战时期的和平》,中央党校研究生院2001年博士论文
    陈孔立著:《走向和平发展的两岸关系》,九州出版社2010年版
    陈乐民主编:《西方外交思想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版
    邓永昌著:《中国和平发展与西方的战略选择》,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
    邓永昌著:《中国和平发展战略》,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
    宫力、刘德喜、刘建飞、王红续:《和平为上:中国对外战略的历史与现实》,九州出版社2007年版
    郭树勇、郑桂芬著:《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思想》,军事谊文出版社2004年版
    韩景云编著:《和平方略:后冷战时期党的外交战略思想研究》,湖南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何方著:《论和平与发展时代》,世界知识出版社2000年版
    黄瑶著:《论禁止使用武力原则(联合国宪章第二条第四项法理分析)》,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增补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1年版
    靳辉明著:《靳辉明文集》,上海辞书出版社2005年版
    靳辉明、李崇富主编:《马克思主义若干重大问题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
    靳辉明、罗文东著:《当代资本主义新论》,四川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金冲及主编:《周恩来传》(3),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
    康绍邦、宫力主编:《马克思主义国际战略理论》,九州出版社2006年版
    邝艳湘著:《全球化背景下经济相互依赖的和平效应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
    李际均著:《论战略》,解放军出版社2002年版
    李际均著:《新版军事战略思维》,长征出版社2012年版
    李巨廉著:《战争与和平—时代主旋律的变动》,学林出版社1999年版
    李君如著:《毛泽东与毛泽东后的当代中国》,福建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李慎明、刘国平、王立强等编:《马克思主义国际问题基本原理》(上、下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
    李慎明著:《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国际战略》,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
    李慎明著:《战争、和平与社会主义》,社会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
    李慎明著:《中国和平发展与国际战略》,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
    李松林、祝志男:《中共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历史考察》,九州出版社2012年版
    李天祜著:《古代希腊史》,兰州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李元龙、梁雪美主编:《军事条约:管控兵争的协和约定》,蓝天出版社2011年版
    李云霞、靳利华等著:《全球化时代的国际政治理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
    梁守德、洪银娴著:《国际政治学概论》,中央编译出版社1994年版
    刘成著:《和平学》,南京出版社2006年版
    刘成、金燕、魏子任编著:《和平之困——20世纪战争与谈判》,南京出版社2006年版
    刘明福:《中国梦》,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10年版
    刘子玮著:《“新和平观”初探》,军事科学院2010年博士论文
    罗文东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版
    罗文东主编:《当代西方资本主义理论流派研究》,安徽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罗文东主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新论》,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马德宝著:《现代战争与和平基本问题研究》,国防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糜振玉主编:《中国军事学术史》,解放军出版社2008年版
    倪世雄等著:《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沈骏著:《中共三代领导集体与祖国和平统一》,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滕建群等著:《国际军备控制与裁军概念》,世界知识出版社2009年版
    王缉思总主编:《中国学者看世界》丛书,新世界出版社2007年版
    王逸舟著:《西方国际政治学:历史与理论》,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吴根友著:《和平:中国人的文化根底(Peace:The Roots of the Cultural Tradition and Values ofthe Chinese People)》,外文出版社2007年版
    肖前主编,黄楠森、陈晏清副主编:《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合订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熊向晖:《历史的注脚》中共中央学校出版社1995年版
    徐崇温著:《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重庆出版社2009年版
    阎学通著:《中国国家利益分析》,天津人民出版社l997年版
    杨凡著:《中国外交方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中国》,河北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杨晖著:《反恐新论》,世界知识出版社2005年版
    姚洪越著:《21世纪前期世界和平问题研究》,知识产权出版社2009年版
    叶兴平著:《和平解决国际争端(修订本)》,法律出版社2008年版
    俞良早著:《马克思主义东方学》,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
    俞新天主编:《在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下中国战略机遇期的对外战略纵论》,中央党校出版社2005年版
    俞正梁著:《全球化时代的国际关系》,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叶自成著:《陆权发展与大国兴衰:地缘政治环境与中国和平发展的地缘战略选择》,新星出版社2007年版
    曾令良等著:《中国和平发展的重大前沿国际法律问题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11年版
    张晶、姚延进著:《积极防御战略浅说》,解放军出版社1985年版
    张维为:《中国震撼》,世纪出版集团2011年版
    赵磊著:《建构和平:中国对联合国外交行为的演进》,九州出版社2007年版
    郑海麟著:《两岸和平统一的思维与模式》,(台北)海峡学术出版社2001年版
    《中国的国防》白皮书,1998年-2010年,每两年一本
    《中国的和平发展》白皮书,2011年
    《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白皮书,2005年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编:《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纪念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诞生50周年》,世界知识出版社2004年
    中国军控与裁军协会:《国际军备控制与裁军》年度报告,世界知识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编:《简明中国历史读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版
    《中国武装力量的多样化运用》白皮书,2013年
    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电视台:《邓小平》,中央文献出版社1997年版
    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理论热点面对面2009》,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古希腊】阿里安著,《亚历山大远征记》,【英】E.伊利夫·罗布逊英译,李活译,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
    【美】保罗·肯尼迪编:《战争与和平的大战略》,时殷弘、李庆四译,世界知识出版社2005年版
    《不列颠百科全书》(国际中文版),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7年版,第12卷。
    【美】B.M.摩根:《地球上的人们:世界史前史导论》,云南民族学院历史系民族学教研室译,文物出版社1991年版。
    《大美百科全书(第一卷)》,(台湾)光复书局企业股份有限公司1990年版
    David M. Walker著,《牛津法律大辞典》,李双元等译,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美】大卫·巴拉什,查尔斯·韦伯著:《积极和平——和平与冲突研究》,刘成译,南京出版社2007年版
    【意大利】但丁著:《论世界帝国》,朱虹译,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德黑兰,雅尔塔,波茨坦会议文件集》,三联书店1978年版
    【法】范妮·库仑著:《战争与和平的经济理论》,陈波、阎梁主译,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
    【美】费正清:《美国与中国》,张理京译,世界知识出版社2001年版
    【美】傅高义著:《邓小平时代》,冯克利译,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英】富勒著:《战争指导》,钮先钟译,解放军出版社1985年版
    【荷】格劳秀斯著,《战争与和平法》,【美】A.C.坎贝尔英译,何勤华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美】詹姆斯·多尔蒂、小罗伯特·普法尔茨格拉夫著:《争论中的国际关系理论》,阎学通、陈寒溪等译,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年版
    【英】霍布斯著:《利维坦》,黎思复、黎廷弼译,杨昌裕校,商务印书馆2009年版
    【澳】杰弗里·布莱内著:《战争的原因》,时殷弘译,商务印书馆2011年版
    【德】康德著:《永久和平论》,何兆武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普鲁士】克劳塞维茨著:《战争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小组译,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
    《朗文现代英汉双解词典》,现代出版社1993年版
    【英】劳特派特修订:《奥本海国际法(上卷第二分册)》,王铁崖、陈体强译,商务印书馆1989年版
    【法】勒尼·格鲁塞著:《草原帝国》,魏英邦译,青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美】理查德·塔克著:《战争与和平的权利:从格劳秀斯到康德的政治思想与国际秩序》,罗炯等译,译林出版社2009年版
    【英】利德尔·哈特著:《战略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译,战士出版社1981年版
    【美】罗伯特·吉尔平著:《世界政治中的战争与变革》,武军、杜建平、松宁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英】迈克尔·格兰特著,《罗马史》,夏遇南、石彦陶译,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0年版
    【意大利】莫米利亚诺:《古代世界的自由与和平》,王恒、林国华译,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牛津当代大辞典》,(台湾)旺文社股份有限公司出版,世界图书出版公司重印1997年版
    《丘吉尔、杜勒斯、尼赫鲁、艾森豪威尔、戴高乐、肯尼迪关于和平共处和人道主义的言论》,三联书店1965年
    【日】入江昭著:《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李静阁、颜子龙、周永生译,世界知识出版社2005年版。
    《世界百科全书(国际中文版)》,海南出版社、三环出版社2006年版
    【美】塞缪尔·亨廷顿著:《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修订版)》,周琪、刘绯、张立平、王圆译,新华出版社2010年版
    【瑞典】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编:《SIPRI年鉴:军备、裁军和国际安全》,中国军控与裁军协会议,时事出版社2010年版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年以前的世界》,吴象婴、梁赤民译,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8年版。《苏联军事百科全书中译本(第一卷)》,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编译,战士出版社1982年版
    【加】T.V.保罗著:《不使用核武器传统研究》,中国国际战略学会军控与裁军研究中心编
    【法】夏尔-菲利普·戴维著:《安全与战略》,王忠菊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新约》
    【古希腊】修昔底德著:《伯罗奔尼撒战争史》,谢德风译,商务印书馆1960年版
    【法】雅克·泰克西埃:《马克思恩格斯论革命与民主》,姜志辉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年版
    【荷兰】伊拉斯谟著:《论基督君主的教育》,李康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荷兰】伊拉斯谟著:《愚人颂》,许崇信译,辽宁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挪威】约翰·加尔通著:《和平论》,陈祖洲等译,陈仲丹审校,南京出版社2006年版。
    【美】约翰·麦克里兰著:《西方政治思想史》,彭淮栋译,海南出版社2003年版
    【日】猪口邦子著,《战争与和平》,刘岳译,经济日报出版社1991年版
    艾四林:《康德和平思想的当代意义——哈贝马斯、罗尔斯对康德和平思想的改造》,《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4期
    柏申:《邓小平和平思想研究》,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硕士论文
    常欣欣:《国际组织与国际和平关系的理论考察》,《新视野》2011年第4期
    陈承红:《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第3期
    戴秉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选自《〈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辅导读本》,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戴轶:《联合国集体安全制度改革与中国和平发展的交互影响》,《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6期
    《第四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在京开幕》,2012年5月4日《人民日报》第1版
    丁韶彬:《自由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新发展——三角和平论评析》,《欧洲研究》2004年第3期
    龚群:《中国和合思想与21世纪的人类和平》,《学习与探索》2003年第4期
    宫世霞:《列宁、周恩来、邓小平和平共处思想之比较》,《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1期
    龚泽宣:《论“民主扩展论”对康德“民主和平论”思想的价值背离》,《世界经济与政治》2001年第12期
    耿小曼:《和平研究与和平政治学——探讨实现和平可能性的科学》,《政治学研究》1985第03期
    郭树永:《评“国际制度和平论”》,《美国研究》2000年第1期
    郝图安、吴小平:《和平与和解——挪威追求世界和平的努力》,《世界经济与政治》2007年第8期
    胡德坤,韩永利:《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世界和平》,《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4期
    胡国栋、陈文鑫:《对“民主和平论”的理论修补——评析约翰·M·欧文的〈自由主义怎样造就民主和平〉》,《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2期
    居阅时:《19世纪70年代后马克思关于和平过渡理论的形成》,《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1999年第3期
    邝艳湘:《国际贸易和平效应的演化:理论与实证研究》,《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9年第5期
    郎平:《贸易何以促成和平:以中美关系为例》,《世界政治与经济》,2006年第11期
    李宝俊,李志永:《“和谐世界观”与“霸权稳定论”:一项比较分析》,《教学与研究》2008年第6期
    李慎明:《全球化背景下关于国际国内形势的相关思考》,《国外理论动态》2011年第12期
    李慎明:《中华战略文化及其发展的机遇与挑战》,《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0年第5期
    李慎明:《对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战争与和平思想及实践的几点辨析、概述和思考》,《当代中国史研究》,2004年第2期
    李世安:《十月革命与世界和平》,《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7年第6期
    李淑珍:《正确认识和把握邓小平关于和平与发展问题的论述》,《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5期
    李向平:《中国和平学研究构想(笔谈)——作为文化理念的和平学》,《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第05期
    林冈:《美国因素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进程中的影响》,《台湾研究集刊》2008年第3期
    刘炳香:《历史的另一面:欧洲和平主义思潮(1889—1914年)》,《历史教学(下半月刊)》2011第3期
    刘成:《和平研究视角下的和平与战争问题》,《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4期
    刘成:《西方国家和平研究综述》,《国外社会科学》,2005年第2期
    刘红:《实现和平发展与和平统一的光辉文献——学习胡锦涛在纪念〈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0周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1期
    刘淑梅,金海斌:《和平共处·和平发展·和谐世界》,《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5期
    刘小林:《探索实现人类持久和平的理论思考──国外和平问题研究现状及中国开展和平基础理论研究的途径》,《世界经济与政治》1995年第4期
    卢先明:《相互尊重、平等互利与和平共处——从伦理视角解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伦理学研究》2008年第6期
    罗文东:《马克思主义的“世界历史”和“国际化”理论与超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新发展》,《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年第6期
    罗文东、郭志法:《“三大预言”的思想脉络与时代背景》,《人民论坛》2009年第6期
    罗文东:《全球化时代的社会主义观》,《马克思主义研究》2001年第4期
    罗文东:《社会主义与人的全面发展》,《人学与现代化——中国人学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第四届人学研讨会论文集》,中国北京2002年1月
    吕炳斌:《康德〈永久和平论〉与当代国际法律秩序的构建及困境》,《学术探索》2010年第4期
    马德宝:《从“民主和平论”看民主与和平的关系》,《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5月
    马全奎:《试论胡锦涛和平外交思想》,山东省委党校2011年硕士学位论文
    潘忠岐:《西方“民主和平论”剖析》,《国际政治研究》1997年第3期
    彭怀东:《论和平形态演变的历史规律》,《欧洲》1998第4期
    蒲利民:《卡托-康布雷奇和约——16世纪欧洲和平宪章》,《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2期
    饶戈平:《国际法律秩序与中国的和平发展》,《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2005年第6期
    沙健孙:《毛泽东关于战争与和平问题的思想论略》,《党的文献》2009年第2期
    尚伟:《列宁和平共处思想的当代价值》,《马克思主义研究》2006年第12期
    施诚:《论中古西欧“上帝的和平”运动》,《历史研究》2001年第1期
    孙晓玲:《“霸权稳定论”与中国新安全观:一种比较视角》,《世界经济与政治》2004年第2期
    田涛:《欧美和平运动与近代中国》,《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4期
    万俊人:《正义的和平如何可能?——康德〈永久和平论〉与罗尔斯〈万民法〉的批判性解读》,《江苏社会科学》2004年第5期
    王海艳:《三十年战争与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11期
    王兰芳:《马克思恩格斯对早期贸易和平论的批判》,《东岳论丛》2010年第6期
    王丽庆:《略论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的历史及现实意义》,《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8年第7期
    王盛辉:《“和平变革”思想的经济学解读》,《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2期
    王昌英:《“和平共处”:从策略与策略与战略的统一》,《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7年第3期
    王杰主编:《领导干部国学大讲堂(国道篇)》,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1年版
    汪维余,李桂玲,胡松:《人类对和平的永恒追求》,《学术论坛》2009年第5期
    王义桅:《“三角和平论”与国际关系的“三维世界”》,《太平洋学报》2003年第3期
    汪铮:《和平运动:历史与现实》,《欧洲》1996年第1期
    王祖奇:《原子弹、冷战与当代世界和平进程》,《长白学刊》2010年第2期
    《我党关于时代主题的论断是如何发展的》,《北京日报》2012年12月17日“理论周刊”
    奚兆永:《恩格斯晚年放弃暴力革命了吗?》,《红旗文稿》2007年第10期
    夏征难:《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论战争与和平》,《中国军事科学》2011年第3期
    熊昊:《罗斯克兰斯贸易和平论的固有缺陷——以欧俄能源关系引致的矛盾为例》,《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08年第2期
    熊建华:《国外和平学研究动向》,《国外社会科学》1990年第2期
    徐佳:《对霸权稳定论的解读与评判》,《学术交流》2009年第4期
    杨和平:《维也纳体制与欧洲和平》,《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2期
    《杨洁篪谈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人民日报2012年5月4日第21版
    杨洁勉:《为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不懈努力》,2012年12月3日《人民日报》第23版
    姚洪越:《创建中国特色的和平学——兼论中国和平大国形象的塑造》,《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6年第2期
    叶险明:《关于“和平与发展”的方法论辨析》,《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6期
    于洪君主编、柴尚金副主编:《探索与创新——冷战后的世界社会主义》,当代世界出版社2006年版
    于小英:《三十年来中国共产党对台政策的发展》,《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9年第2期
    曾令良:《论中国和平发展与国际法的交互影响和作用》,《中国法学》2006年第4期
    张飞岸:《恩格斯晚年的合法斗争思想》,《马克思主义研究》2007年第7期
    张慧君:《美刊文章认为经济全球化不能避免世界冲突》,《国外理论动态》1998年第3期
    章京:《联合国维和行动的历史与现状》,《国际问题研究》1994第4期
    张楠、张强:《〈奥古斯都功德铭〉译注》,《古代文明》2007年第3期
    张肖雯:《和平学视野邓的中国与西方:访和平学之父约翰·加尔通》,2010年10月28日《中国社会科学报》第5版
    张月:《第四帝国的崛起——贸易和平论与联邦德国外交政策》,《现代商业》2005年第6期
    周刚志:《中国宪法文本中的“和平发展”战略条款》,《太平洋学报》2010年第4期
    周世兴:《论恩格斯晚年议会和平斗争策略思想》,《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6期
    Bates, Gill, Rising Star, China’s New Security Diplomacy, Brookings Institution Press,2007.
    Biallymattern, Janice, Why Soft Power Isn’t So Soft: Representational Force and theSocialinguistic Construction of Attraction in World Politics, Millenium: Journal ofInternational Studies,2005.
    Brzezinski, Zbigniew, Second Chance, New York: Basic Books,2007
    Craft,Lester, Rising China Will Change Our World, America’s Network,2005.
    Foot, Rosemary, The Responsibility to Protect and China, Conference Paper on “the NexusTraditional and Nontraditional Security Dynamics: Chinese experiences meet globalchallenges”,2009.
    G. Sutter, Robert, Australian Perspectives on China’s Approach to Asia and Implications for theUnited States, China’s Rise in Asia: Promises and Perils,2005.
    Garrett, Banning, Bonnie Glaser, China’s Pragmatic Posture toward the Korean Peninsula,Korean Journal of Defense Analysis,1997, Vol.9, pp.63-91.
    Glaser, Charles, China’s Search for a Grand Strategy[J]. Foreign Affairs. March/April,2011.
    Goldstein,Avery, Rising to the Challenge: China’s Grand Strategy and InternationalSecurity[M]. Stanford: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2005.
    J.Mearsheimer, John, China’s Unpeaceful Rise, Current History,2006.
    Joanna, Waley-Cohen, Cultural Realism: Strategic Culture and Grand Strategy in Chinese History,Pacific Affairs,1996.
    IMF, The Global Implications of the U.S. Fiscal Deficit and of China’s Growth. World EconomicOutlook,2004.
    Kissinger, Henry, On China, The Penguin Press,2011
    Kurlantzick, Joshua, Charm Offensive, How China’s Soft Power is Transforming the World, YALEUniversity Press,2007.
    L. Friedberg, Aaron, The Future of U.S.-China Relations Is Conflict Inevitable?[J]. InternationalSecurity.30/2,2005.
    MacDonald, Paul, Joseph Parent, Graceful Decline: The Surprising Success of Great PowerRetrenchment. International Security,35/4, Spring,2011.
    Medeiros,Even Taylor Fravel, China’s New Diplomacy, Foreign Affairs,2003, Volume82,Number6.
    M. Cronin, Patrick, Cooperation from Strength the United States, China and the South ChinaSea[M]. Center for a New American Security,2012.
    Peerenboom,Randall, The Fire-Breathing Dragon and the Cute, Chicago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Law,2006.
    R. Lardy, Nicholas, The Economic Rise of China: Threat or Opportunity, Federal Reserve Bank ofCleveland Research Department,2003.
    S Nye,Joseph, Soft Power, The Means to Success in World Politics, Public Affairs,2004.
    S Nye Jr., Joseph, Security and Smart Power. American Behavioral Scientist.2008.
    S. Ross, Robert, Balance of Power Politics and the Rise of China: Accommodation and Balancingin the East Asia [J]. Security Studies,15/3, Fall2006.
    Shambaugh, David, A Bibliographical Essay on New Sources for the Study of China’s ForeignRelations and National Security, Chinese Foreign Policy: Theory and Practice,1997.
    Vatikiotis, Michael, The Architecture of China’s Diplomatic Edge, Brown Journal of World Affairs,2006.
    Yoshihara, Toshi, James R. Holmes, Can China Defend a “Core Interest” in the South China Sea?[J]. The Washington Quarterly.34/2,2011.
    Zedillo, Ernesto, On China’s Rise, Forbes, New York: Vol.46,2004.
    Zakaria, Fareed, The Post-American World, New York: W.W.Norton&Company,2011..
    Zheng Shenxia, China’s Peaceful Development and Asia-Pacific Security, Korean Journal ofDefense Analysis,2006, Vol.18(4), pp.171-181.
    Shalom释意:维基百科http://en.wikipedia.org/wiki/Shalom
    Ahimsa释意:维基百科http://zh.wikipedia.org/wiki/%E4%B8%8D%E5%AE%B3
    中俄联合声明(2004年10月14日):外交部网站http://www.fmprc.gov.cn/mfa_chn/ziliao_611306/1179_611310/t164522.shtml
    戴秉国在布鲁金斯学会纪念中美建交30周年晚宴上的演讲:外交部网站http://www.fmprc.gov.cn/mfa_chn/wjdt_611265/zwbd_611281/t526065.shtml
    联合国宪章:联合国网站http://www.un.org/zh/documents/charter/preamble.shtml
    国际非暴力日:联合国网站http://www.un.org/zh/events/nonviolenceday/
    潘基文2011年国际非暴力日致辞:联合国网站http://www.un.org/chinese/sg/2011/nonviolence.shtml
    《中华民国成立孙大总统告友邦人士书》:http://baike.baidu.com/view/3211997.htm
    中国和平发展基金会章程:http://www.cfpd.org.cn/Article_List2.aspx?columnID=184
    黄卓坚、党建军、毛玉西:《多想想自己的事情,慎提“中国崛起”:专访前外交部长李肇星》,2013年1月1日《广州日报》A4版,http://gzdaily.dayoo.com/html/2013-01/01/content_2097770.htm.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