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植物饮食文化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蒙古族植物饮食文化是蒙古民族植物学的主要内容,也是蒙古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运用人类文化学的理论和民族植物学的研究方法,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调查研究了中国和蒙古国的蒙古族在日常饮食生活当中,利用植物资源的传统知识和经验。据调查,已知植物有198种、3亚种及6变种。其中,茶用植物有51种及1亚种,野生蔬菜植物有83种及3变种,野果植物有57种、2亚种及2变种,粮用植物有36种及1变种。从植物种类的选择,茶用及食用部位的选择、采集、加工和饮用及食用方法等方面做了介绍,对一些日常饮食生活当中有重要地位的植物也做了详细介绍。此外,也讨论了蒙古族植物饮食文化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丰富和发掘的现状。
Mongolian plant diet culture is the main content of Mongol-Ethnobotany , it is also the important branch of the Mongolian culture. In this paper, using Ethonological theory and Ethnobotanical method, we research and study the Mongolian traditional knowledge and experience of utilizing plants resource in their dayliylife in China and Mongolia. According to statistics, known plants, there are 198 species, 3 subspecies and 6 varieties, which the plants used for tea have 51 species, 1 subspecies, wild vegetable plants have 83 species, 3 varieties , wild fruit plants have 57 species, 2 subspecies and 2 varieties , the plants used for food have 36 species, 1 varieties. In this paper, we introduce from the aspect of choice of plant category , choice of the part used for tea and food , collection ,process and the diet method , we also detailedly introduce some plants they have important status in dayly diet . We also discuss actuality of continual abundance and exhumation of Mongolian plant diet culture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
引文
[1] 陈山、满良、金山.蒙古高原民族植物学.见:李承森主编《植物科学进展》.第三卷.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施普林格出版社,2000,第245-251
    [2] 孟广耀.蒙古民族通史(第一卷).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2
    [3] 张久和.原蒙古人的历史室韦—达恒研究.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4] 沈银柱.进化生物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5] 张韵.生物进化.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6] 张锡璇主编.世界文化知识精华.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93
    [7]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翻译出版.《苏联百科词典》.上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6
    [8] 李宗桂.中国文化导论.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2
    [9] 庄孔韶.人类学通论.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3
    [10] 文化.卫拉特西蒙古文化的变迁.北京.民族出版社,2002
    [11] 李述一、李小兵.文化的冲突与抉择.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7
    [12] 胡格吉夫、乌云仓.蒙古族科技文化(蒙古文).沈阳:辽宁民族出版社,1997
    [13] 冯天瑜.中国文化史断想(第二版).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8
    [14]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
    [15] 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中国大百科全书(文化).上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0
    [16] 辞海编辑委员会编.辞海(6).上海:上海辞海出版社,1999
    [17]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现代汉语词典(2002年增补本).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18] 韩民青.当代哲学人类学(第一卷、第三卷).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8
    [19] 李自然.满族传统饮食文化研究.北京:民族出版社,2003
    [20] 哈斯巴根.蒙古族传统茶用植物的初步调备研究.云南植物研究,1990:12(1):43-48
    [21] 罗布桑悫丹著.哈·丹碧扎拉桑批注·蒙古风俗鉴(蒙古文).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1
    [22] 常宝.蒙古族茶文化探悉.[硕士论文].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蒙文学院,2003
    
    
    [23] 陈山.蒙古高原及其邻近地区蒙古族茶用植物的研究(摘要).见:中国植物学会编.中国植物学会七十周年年会论文摘要汇编(1933—2003).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4] (蒙古文).2002
    [25] 桑布.怎样经营畜牧业(蒙古文).归绥市: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26] 哈斯巴根、苏亚拉图、音扎布.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蒙古族民间茶用植物的民族植物学研究.内蒙古师大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1996;3:62—65
    [27] 达木林巴斯尔等.蒙古族食谱(蒙古文).赤峰市:内蒙古科学技术出版社,19
    [28] 散普拉敖日布.蒙古族饮食文化(蒙古文).沈阳:辽宁民族出版社,1997
    [29] 拿木吉勒道尔基.蒙古民俗研究.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3
    [30] 余悦.中国茶饮.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2
    [31] 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中国饲用植物化学成分及营养价值表.北京:农业出版社,1990
    [32] 哈斯巴根等.蒙古族传统饮品山荆子幼叶的氨基酸含量及其评价.植物资源与环境,1995:4(1):53
    [33] 哈斯巴根.内蒙古阿鲁科尔沁蒙古民族植物学的研究[博士论文].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2000
    [34] 马毓泉主编.内蒙古植物志.第二版.1—5卷.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9—1998
    [35] A·A·尤那托夫著.蒙古人民共和国放牧地和刈草地的饲用植物.黄兆华、马毓泉,汪劲武译.北京:科学出版社1959
    [36] A·A·尤那托夫著.蒙古人民共和国植被的基本特点.李继侗译.北京:科学出版社1959
    [37] W·T·斯特恩著.植物学拉丁文.秦人昌译.北京:科学出版社1978
    [38] 何跟泉、哈斯巴根.内蒙古科左中旗蒙古族民间野菜的初步调查(蒙古文).内蒙古师大学报(自然科学蒙文版),1999:1:37—41
    [39] 哈斯巴根.阿鲁科尔沁蒙古族民间野菜的定量民族植物学研究.见:陈山、哈斯巴根主编.《蒙古高原民族植物学研究》.第一卷.呼和浩特:内蒙古教育出版社,2002,第125—129
    [40] 斯琴巴特尔、刘新民.蒙古韭的营养成分及民族植物学.中国草地,2002:3
    
    
    [41] 陈山.中国草地饲用植物资源.沈阳:辽宁民族出版社,1994
    [42] 曹晓明.沙区一种有发展前途的食用植物—沙芥.内蒙古林学院学报,1992,(2):84—87
    [43] 布林特古斯.《蒙古族民俗百科全书》精神卷(蒙古文).赤峰:内蒙古科技出版社.1996
    [44] 马希汉、尉芹、王冬梅、程先勇.沙芥化学成分的初步研究.西北林学院学报,2000;15(3):46-50
    [45] 盛家荣、范会钦、增令辉.普通念珠藻的主要营养成分分析.广西师范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4
    [46] 胡良成、宋光泉.地耳(Nostoc Commune)营养品质的研究初报.仲恺农业技术学院学报,1998;11(2):67-69
    [47] 田文.锁阳.内蒙古农业科技,1995;5
    [48] 齐艳华、苏格尔.锁阳的研究进展.中草药,2000;31(2)
    [49] 苏亚拉图、哈斯巴根、红雨、梅丽君.内蒙古阿拉善盟蒙古族牧民食用野果植物的民族植物学研究.内蒙古师大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1999;28(4):321—324
    [50] 哈斯巴根.《蒙古秘史》中的野生食用植物研究..干旱区资源与环境,1996;10(1):87—94
    [51] 哈斯巴根、恩和巴雅尔、音扎布.内蒙古阿鲁科尔沁蒙古族食用野果的民族植物学研究.内蒙古师大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1995;1:60—63
    [52] 哈斯巴根、裴盛基.阿鲁科尔沁蒙古族民间野生食疗植物.中药材,2001;24(2)83—85
    [53] 孙宇光.内蒙古果树品种及野生资源.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0
    [54] 陈山、能乃扎布等.蒙古高原及其毗邻地区生物多样性与蒙古族传统文化.见:陈山、哈斯巴根主编.《蒙古高原民族植物学研究》.第一卷.呼和浩特:内蒙古教育出版社,2002,第236—253
    [55] 李庆典等.新疆野蔷薇资源的综合利用.自然资源,1993(1):71—75
    [56] 胡建忠.沙棘的生态经济价值及综合开发利用技术.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2000
    [57] 那顺孟和、杨秋林、米粒、阿荣、李金梅.野生龙葵果中矿物质及维生素含量的分析研究.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2000;21(3)
    [58] 李维林等.SOD的原料植物—悬钩子.植物杂志,1992(2):6
    
    
    [59] 许桂芳、刘荷芬.河南蒿山蔷薇科野果植物资源及其评价.河南职技师院学报,1995,23(2)
    [60] 陈山、田睿林.蒙古民族与草原环境.见:刘钟龄、额尔敦布和主编.游牧文明与生态文明.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1:4—14
    [61] 哈斯巴根.阿鲁科尔沁蒙古族建筑和技术与工艺用野生植物的民族植物学研究.见:陈山、哈斯巴根主编.《蒙古高原民族植物学研究》.第一卷.呼和浩特:内蒙古教育出版社,2002,第216—220
    [62] 马志本、崔砚生.山西中国沙棘果实油含量及其化学成分的研究[J].沙棘,1988.(2):24—27
    [63] 王丽君等.北方野生龙葵浓缩果汁营养成分的测定.特产研究,1999;4:21-22
    [64] 乌云巴图、葛根高娃.蒙古族传统文化论.呼和浩特:远方出版社,2001
    [65] 巴·旺吉拉.蒙古族传统农业(蒙古文).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8
    [66] 柴海亮、殷耀.巴丹吉林沙漠4千年前出现过原始农业.内蒙古日报,2004:3:21:4版
    [67] 色音.蒙古游牧社会的变迁.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8
    [68] 赵毓堂.吉金祥编.拉汉植物学名词典.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
    [69] 拿木吉勒道尔基.鄂尔多斯风俗鉴.海拉尔市:内蒙古文化出版社,1992
    [70] 温都苏编.蒙俄拉汉植物名称.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2
    [71] 哈斯巴特尔.蒙古族传统文化图鉴.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2
    [72] 满良.饲用禾草传统蒙名的特征及其价值.见:陈山、哈斯巴根主编.《蒙古高原民族植物学研究》.第一卷.呼和浩特:内蒙古教育出版社,2002,第145—153页
    [73] A·A·尤那托夫著.额尔敦扎布译.蒙古人民共和国放牧地和刈草地的饲用植物(蒙古文).乌兰巴托:国家出版社,1968
    [74] 内蒙古师范学院生物系、内蒙古教育出版社自然科学编辑室合编.种子植物图鉴(蒙古文).呼和浩特:内蒙古教育出版社,1976
    [75] 中国农学会遗传资源学会编.中国作物遗传资源.中国农业出版社,1994
    [76] 中国大百科全书《农业》编辑委员会.中国大百科全书《农业》(Ⅱ).上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0
    [77] 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研究所编著.食物成分表(全国分省表)[M].北
    
    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2
    [78] 纳·宝音贺喜格.巴林风俗志.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4
    [79] 娜仁图雅.蒙古族民间禁忌.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8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