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书画鉴藏风尚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本文以北宋时期(960-1127)宫廷与私人书画收藏为研究对象,旨在探究在这一社会转型期中书画鉴藏对于北宋文化的意义。首先将书画鉴赏置于皇家政治文化的脉络之中考虑,提出书画是于北宋“祖宗家法”中动态累积的体现,经历了从宋太宗(939-997)创立的开放的秘阁制度与御书文化,宋真宗(969-1022)时期的祥瑞图画,最终宋徽宗(1082-1135)结合御书与祥瑞图画而缔造了御画,为中国皇家文化确立这种最高的御笔绘画的形式,向朝臣宣传。而另一方面私人收藏也在影响皇家收藏的趣味。宋代城市的繁荣刺激了各个阶层对书画的消费,尤其在京城上至公卿,下至富商皆有书画收藏,首先引起了书画趣味的转变。同时,北宋科举真正实现了选拔寒门子弟入仕为官,形成了集官僚、文学家为一身的文人士大夫阶层,他们在十一世纪中期开始主导了书画鉴赏的趣味。而南北文化的交流与江南经济的崛起刺激了对南方绘画特别是山水画的爱好。古器物学的兴起与文人对书画的普遍爱好致使书画不再作为小道而是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被接受。
This doctoral dissertation focuses on imperial and private collections of works of calligraphy and painting in Northern Song period (960-1127), probing into the meaning of these collections to Northern Song in this transforming time. Through considering works of calligraphy and painting in the background of imperial political culture, the paper brings out that these art forms are the embodiment of the dynamic accumulation in Northern Song's "Ancestor Rules". They went through the open "bi ge" (secret cabinet) system and "yushu" (emperor's hand writing) culture started by Emperor Song Taizong and "xiangrui"(auspicious omens) paintings under the reign of Song Emperor Zhenzong. Finally, Hui zong Emperor created "yuhua" (emperor's painting) with the combination of "yushu" and "xiangrui" painting, establishing this noblest artistic form in royal culture and presenting it before his courtiers.
     Private collections also influenced the taste of imperial collections. The prosperity of Song cities stimulated the consumption of paintings and calligraphy works, especially in the capital city, where high officials as well as the wealthy merchants could boast of their calligraphy and painting collections, contributing to the shift of the taste. At the same time, "keju" (imperial examination system) in Northern Song actually made it possible for the lowborn to get official posts. As a result, a class of scholar-officials came into being. In mid-eleventh century, this class began to play a leading role in calligraphy and painting connoisseurship. At the same time, communication between the South and the North and the growth of the economy of Jiangnan area encouraged a preference to paintings in "southern" style, especially landscape paintings. Due to the rise of antiquarianism and literati's interest, calligraphy and painting, which used to be unimportant entertainments, became accepted as an essential part of Chinese culture.
引文
1梁江《中国美术鉴藏史稿》,文物出版社,2008年。
    2《华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5年。
    3《阜阳师院学报》1986年第2期。
    4《书法研究》1997第6期。
    5收入衣若芬《赤壁漫游与西园雅集——苏轼研究论集》,线装书局,2001年。
    6收入阮璞《画学丛证》上海书画出版社,1998年。
    7徐邦达(宋徽宗赵佶亲笔画与代笔画的考辨>故宫博物院院刊,1979年第1期。徐邦达:《古书画伪讹考辩》,江苏古籍出版社,1984年。
    8辽宁省博物馆编《中国古代书画艺术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辽宁省博物馆,2004年。
    9同上。
    10余辉(在宋徽宗(祥龙石图)的背后),《紫禁城》2007年第6期。
    11 《傅熹年书画鉴定集》,河南美术出版社,1999年。
    12徐建融:《元明清绘画研究十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
    13彭慧萍<两宋宫廷书画储藏制度之变:以秘阁为核心的鉴藏机制研究>,《故宫博物院院刊》2005年第1期,总第117期。
    14 Ledderose Lothar,Some Observations on the Imperial Art Collection in China, THE ORIENTAL CERAMIC SOCIETY.P.36.
    15 Princeton: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79.
    16见此书中译本《米芾与中国书法的古典传统》,许亚民译,毕斐校,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8年,页74,英文版页43。
    17王耀庭主编《开创典范:北宋的艺术与文化研讨会论文集》,台北故宫博物院,2008年,页471-491。
    18收入铃木敬先生還曆记念会编: 《铃木敬先生还歴记念中国绘画史论集》吉川弘文馆,1981年。
    19 Jang,Scarlett, Realm of the Immortals:Paintings Decorating the Jade Hall of the Northern Song, Ars Orientalis,1992.
    20 Sturman,Peter C.Cranes above Kaifeng:The Auspicious Image at the Court of Huizong,Ars Orientalis, Vol.20 (1990), pp.33-68 Liu,Heping,"The Water Mill" and Northern Song Imperial Patronage of Art, Commerce, and Science The Art Bulletin Vol.84, No.4 (Dec,2002),p575-584.
    21王正华<<听琴图>的政治意涵:徽宗朝院画风格与意义网络>,《国立台湾大学美术史研究集刊》5(1998).
    22陈乐素<宋初三馆考>,《求是集》第二集,广东人民出版社,1984年。
    23《中国藏书通史》第五编《宋辽夏金元藏书》,宁波出版社,2001年。方建新:<宋代国家图书馆——馆阁藏书>,《历史文献与传统文化》,兰州大学出版社,2003年,页22-42。方建新:<宋代图书展览会——“曝书会”考略>,《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第35卷第5期,2005年9月。方建新、高深,<宋代宫廷藏书考>,《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3期。方建新,王晴,<宋代宫廷藏书续考——专藏皇帝著作的殿阁>,《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3期。
    24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1992.
    25收入田浩编(Hovt Tillman)《宋代思想史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
    26 Egan,Ronald C.(艾朗诺)The Literary Works of ou-yang Hsiu (1007-1072).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4.Egan, Ronald, Word, Image, and Deed in the Life of Su Shi (Harvard-Yenching Institute Monograph Serie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94. The Problem of Beauty:Aesthetic Thought and Pursuits in Northern Song Dynasty Chin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2006. Egan, Ronald C.,."Ou-yang Hsiu and Su Shih on Calligraphy. "Harvard Journal of Asiatic Studies 49, no.2(1989):365-419. "Su Shih's Notes as a Historical and Literary Source" Harvard Journal of Asiatic Studies, n02 (1990):561-588.
    27收入《“国立编译馆”馆刊》1卷4期(1972年12月);后收入傅乐成《汉唐史论集》。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77年。
    28收入王水照《宋代文学通论》,河南大学出版社,1997年。
    29收入孙国栋《唐宋史论丛》(增订本),香港商务印书馆2000年,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
    30原载《漆侠先生纪念文集》,河北大学出版社,2002年,后收入邓小南《祖宗之法:北宋前期政治述略》第二章,三联书店,2006年;《朗润学史丛稿》,中华书局,2010年。
    31收入王水照《苏轼研究》,河北教育出版社,1999年。
    32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Cambridge (Massachusetts) and London 2006.
    33参见包伟民为此书所作书评:<宋徽宗:“昏庸之君”与他的时代>,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2期,页115。
    36《唐会要》卷三五“开元三年,右散骑常侍褚无量、马怀素侍宴,言及内库及秘书坟籍。上曰:“内库书,皆是太宗高宗前代旧书。整比日,常令宫人主掌,所有残缺,未能补缉;篇卷错乱,检阅甚难。”中华书局,1955年,页644。
    37《麟台故事辑本》卷一,《麟台故事校正》,中华书局,2004年,页22。
    38《益州名画录》卷下<禅月大师>:“太平兴国年初,太宗皇帝搜访古画日,给书中程公(羽)牧蜀,将 贯休罗汉十六帧为古画进呈。”《中国书画全书》第一册,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年,页199。
    39《图画见闻志》卷一(叙国朝求访>,《中国书画全书》第一册,页466。
    40《圣朝名画评》<王士元>,《中国书画全书》第一册,页449。
    41蔡倏《铁围山丛谈》,卷一,中华书局,1983年,页5-6。
    42《宋史》卷四六六,<童贯传),中华书局,1977年,页13658;《宋史》卷四七二,(蔡京传),页13723。
    43赵构《翰墨志》,《中国书画全书》第二册,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年,页3。
    44 Ebray,Patricia,rethinking imperial Art collecting:the case of northern sung,王耀庭主编《开创典范:北宋的艺术与文化研讨会论文集》,台北故宫博物院,2008年,页471-491。
    45赵构《翰墨志》,《中国书画全书》第二册,页3。
    46《麟台故事辑本》卷一(沿革),中华书局,页1。唐之弘文馆宋避祖宗讳改称“昭文馆”,参见《麟台 故事校正》卷一之按语,页2。
    47《麟台故事校正》卷一之按语,页2。
    48陈乐素<宋初三馆考>,《求是集》第二集,页6-7。
    49徐松辑《宋会要辑稿》<职官>一八之五十,中华书局,1957年,页2779;参见《麟台故事校正》页9。
    50陈乐素<宋初三馆考>,《求是集》第二集,页7、页12-13。
    51《中国藏书通史》第五编《宋辽夏金元藏书》,页304。
    52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九,中华书局,1995年,页422。《麟台故事辑本》卷一<沿革>,《麟台故事校正》页1。
    53《麟台故事校正》卷一,页27-32。(两宋宫廷书画储藏制度之变:以秘阁为核心的鉴藏机制研究)页13-15。
    54《麟台故事校正》页35。王应麟《玉海》卷一二一“秘阁”,江苏古籍出版社,1987年,页2244
    55<两宋宫廷书画储藏制度之变:以秘阁为核心的鉴藏机制研究>页18。
    56《宋会要辑稿》(职官)一八,(秘阁),页2778。《麟台故事辑本》卷一,《麟台故事校正》页18。
    57江少虞《宋朝事实类苑》卷五○,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页653-654。
    58陈乐素(宋初三馆考>,《求是集》第二集,广东人民出版社,1984年,页6-7。
    59金维诺认为唐代法书藏在甲部(经库),名画藏在丙部(子库),见氏撰(宋元绘画收藏著录),《美术研究》,1980年第3期,页72。
    60说详后文论太清楼、龙图阁部分。
    61参见傅璇琮、谢灼华主编《中国藏书通史》第五编(宋辽金元藏书>,宁波出版社,2001年,页304。
    62赵构《翰墨志》,《中国书画全书》第二册,页3。
    63《麟台故事残本》卷二中,《麟台故事校正》页275-276。参见《中国藏书通史》,页339。
    64《玉海》卷一六四,<咸平太清楼),江苏古籍出版社,上海书店影印本,1987年,页3025。一说太清楼建于太平兴国四年(979)八月,见《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
    65《中国藏书通史》,页181。
    66《历代名画记》,《中国书画全书》第一册,页121。
    67《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五○,载真宗(咸平四年十一月丁亥1001)“幸龙图阁,召近臣观太宗御书及古今名画。”(页1088-1089)。龚延明《宋史职官志补正》考辩《宋史》龙图阁大中祥符中(10081016)所建不确,以此为证,龙图阁始建当在咸平四年以前,见页100-101。方建新、王晴就龙图阁建立时间的相关文献作过全面考证,亦定为咸平四年十一月前,说详(宋代宫廷藏书续考——专藏皇帝著作的殿阁),《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3期,页108。
    68《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五九,页1329。
    69《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五九,页2541。《宋会要辑稿》:“太宗御制、御书文集总五千一百十五卷轴册,又有御书纨扇数十。其下列六阁:经典阁三千三百四十一卷,史传阁七千二百五十八卷,子书阁八千四百八十九卷,文集阁七千一百八卷,天文阁二千五百六十一卷,图画总七百三轴卷册,瑞总阁奇瑞二十三,瑞木十六,众瑞百一十三,杂宝百九十五。”又见《玉海》。
    70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八,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页232。
    71方建新(宋代宫廷藏书续考——专藏皇帝著作的殿阁>,页109。
    72方建新(宋代宫廷藏书续考——专藏皇帝著作的殿阁>,页110。
    73《中国书画全书》第一册,页492。
    74参见陶晋生《宋辽关系史研究》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84年,页26-28。
    75《宣和书谱》卷六,《中国书画全书》第二册,页20。
    76宋代学士院与翰林院职掌不同,不属同一机构,说详龚延明《宋史职官志补正》,页73。
    77《翰苑群书》卷七,李昉《禁林宴会集》,收入傅璇琮、施纯德编《翰学三书》,辽宁教育出版社,2003年,页53。
    78《图画见闻志》卷六(玉堂故事),《中国书画全书》第一册,页491。
    79李林甫等《唐六典》卷八,中华书局,1992年,页255。
    80《铁围山丛谈》卷四,页80。
    81详见《宋会要辑稿》<方域> 一之一九,页7328。《玉海》卷一六○<熙宁睿思殿、宣和殿>,页2950。
    82洪迈《容斋随笔·续笔》卷一五,<书籍之厄>,中华书局,2005年,页407。
    83方建新,王晴,<宋代宫廷藏书考>,《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3期,页58。
    84《铁围山丛谈》卷四,页79-80。
    85《宋朝事实类苑》卷五○,页655。
    86赵与时《宾退录》卷一,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页3。
    87岳珂《宝真斋法书赞》卷二O(米元章临右军四帖)米友仁跋,《中国书画全书》第二册,页302-3。
    88范成大《吴船录》卷上,《范成大笔记六种》,中华书局,2002年,页191。
    89袁桷《清容居士集》卷四七(李成寒林>,四部丛刊本。
    90 见 Ledderose,Lothar.Some Observations on the Imperial Art Collection in China, THE ORIENTAL CERAMIC SOCIETY,1978.
    91 Ebray,Patricia,rethinking imperial Art collecting:the case of northern sung,王耀庭主编《开创典范:北宋的艺术与文化研讨会论文集》,台北故宫博物院,2008年,页471-491。Ebrey. Patricia Buckley, Accumulating Culture: The Collections of Emperor Huizong,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Press,2008.
    92邓小南曾就北宋“祖宗家法”这一问题作政治文化研究,详见氏著《祖宗之法:北宋前期政治述略》,尤其是第四、第五章,三联书店,2006年。
    93《祖宗之法:北宋前期政治述略》,页22-23,页42,页44-50。
    94在此“说法”与“做法”这两个术语系借自邓小南,见《祖宗之法:北宋前期政治述略》页13。
    95参见刘静贞<法古?复古?自我作古?——宋徽宗文化政策的历史关照>,《开创典范:北宋的艺术与文化研讨会论文集》,页447-469。
    96关于皇家运用道教符瑞的源流,参见丁煌<唐高祖太宗对符瑞的运用及其对道教的态度>,收入氏著《汉唐道教论集》,中华书局,2009年,页54-72。
    97《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页92-93。
    98《宋史·太祖本纪》,事在二月壬午,类似记载见于《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建隆二月壬寅。邓小南以为“壬寅”是,见《祖宗之法:北宋前期政治述略》页149。
    99说详《祖宗之法:北宋前期政治述略》第三章页149-156。
    100《宋会要辑稿》<职官)一八,页2779。
    101《宋史》卷四五七,页13417。
    102《宋会要辑稿》<崇儒>七观赏,页2308。
    103《宋史》卷四五七,页13422-13426。
    104《宋会要辑稿》<礼>四五,<观书宴>,页1465。
    105《宋会要辑稿》<职官>六,页2525。
    106《宋会要辑稿》<瑞异>一,<祥瑞杂录>,页2068。“建隆二年,陇州防御使杨勋献黄鹦鹉,知郓州姚光辅献白兔及驯象,故以为三旗。国朝符瑞之目,皆如礼部式,备载其事类于国史。今录缘瑞命崇尚事迹于次:六年三月驯象至京师,宰相率文武百僚称贺。自后凡符瑞内外奏至,必宣示宰相,实时奏贺,大瑞率 臣诣合门拜表。是年,太祖亲郊,有司请以国初以来祥异着之旗章,遂作金鹦鹉、驯象、玉兔三旗。”
    107《宋朝事实类苑》卷二,页20-21。《宋会要辑稿》<瑞异>一,<祥瑞杂录>,页2068。然前者所载未言时间,后者未言读何书。
    108《宋会要辑稿》<瑞异>一,<祥瑞杂录>,页2068-2067。
    109《宋会要辑稿》<瑞异>一,<祥瑞杂录>,页2070。
    110《宋史》卷八,页172。
    111参见刘静贞:《北宋前期:皇帝和他们的权利》,第三章(理想与现实),稻乡出版社,1996年。
    112《宋会要辑稿》<瑞异>一,<祥瑞杂录>,页2070。
    113《宋会要辑稿》<瑞异>一,<祥瑞杂录>,页2070。
    114《宋会要辑稿》<瑞异>一,<祥瑞杂录>,<真宗>,页2070。
    115《宋会要辑稿》<瑞异>一,<祥瑞杂录>,<真宗>,页2071。
    116《宋会要辑稿》<瑞异>一,<祥瑞杂录>,<高宗>,页2077。
    117《宋会要辑稿》<瑞异>一,<祥瑞杂录>,<仁宗>,页2071。
    118《全宋诗》卷一六○,第1796页
    119《玉海》一九七<天圣、皇祐瑞麦图>,页3608。
    120邵博《邵氏闻见后录》卷一,中华书局,1983年,页5。
    121参见陈光崇<欧阳修的史学>,邓广铭、程应缪编《宋史研究论文集:中华文史论丛增刊》,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页530-531。
    122徐邦达认为三图系《宣和睿览册》中三开,见于氏撰《古书画伪讹考辩》,上册,江苏古籍出版社,1984年,页223-224;及<宋徽宗赵佶亲笔画与代笔画的考辨>故宫博物院院刊,1979年第1期,页63。
    123关于《瑞鹤图》及其政治文化分析,参见Sturman,Peter C(石慢)Cranes above Kaifeng:The Auspicious Image at the Court of Huizong,Ars Orientalis, Vol.20 (1990), pp.33-68
    124《旧唐书》卷七四,页2608。
    125《玉海》卷三三,<建隆御札>,页626。
    126《群书考索》卷一八,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27《宋会要辑稿》<崇儒>六,<御书>,董史《书录》、《群书考索》卷一八并同。
    128《玉海》卷三三<祥符太宗镂文红管笔>,页632-633。
    128参见包弼德(Peter Bol)《斯文:唐宋思想的转型》中译本第五章(文治政策与文学文化:宋代思想文
    化的开端),江苏人民出版社,页160161。关于历代飞白书的专文,参见容庚<飞白考>,《颂斋述林》页130-147。
    130《宋会要辑稿》,<崇儒>六,<御书>,页2271。
    131《宋史》卷一八○<食货>:“初,太宗改元太平兴国,更铸「太平通宝」,淳化改铸,又亲书「淳化元宝J,作真、行、草三体。”(页4380)
    132关于西方皇帝自我形塑中体现的艺术与权力的关系的个案研究,可参看彼得·伯克《制造路易十四》,商务印书馆,2007年。
    133《宋会要辑稿》<职官>六,<翰林院>,页2520。《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二,。《宋史》卷二六六,页9172。
    134《宋会要辑稿》<职官>六,页2523。
    135《宋会要辑稿》<崇儒>六,页2270。
    136《宋会要辑稿》<崇儒>六,页2270
    137《宋史》卷四五六,页13390,页13392。
    138王栐《燕翼诒谋录》卷二,中华书局,1981年,页20。
    137《宋会要辑稿》<崇儒>六,页2271。《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七九,页1806。
    140《宋会要辑稿》<职官>七,龙图阁学士直学士,页2542。
    141《宋会要辑稿》,<崇儒>六,<御书>,页2271。
    142《宋会要辑稿》,<崇儒>六,<御书>,页2272。
    143欧阳修《归田录》,《欧阳修全集》卷一二六,页1916。
    144《宋史》卷三一一,页10218。
    145《图画见闻志》卷三,《中国书画全书》第一册,页476。
    146《图画见闻志》卷六,《中国书画全书》第一册,页492-493。
    147《宋会要辑稿》<崇儒>六,<御书赐勋戚>,页2274。
    148《宋会要辑稿》<崇儒>七<观赏>,页2310
    149参见王云海《<宋会要辑稿>考校》说明,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页1。
    150《铁围山丛谈》卷一,页15-16。
    151三馆、秘阁皆旧称谓,元丰五年以后己并入秘书省,故在此我通称秘书省。
    152《宋会要辑稿》(礼)五二,<徽宗>,页1559。《宋会要辑稿》(职官)一八,(秘书省),页2765。邓椿《画继》卷一,《中国书画全书》,第二册,页704。
    153文宣帝事迹见李百药《北齐书》,中华书局,1983年,页43-69;李延寿《北史》,中华书局,1983,页243-263。
    154王正华((听琴图)及其政治意涵:徽宗朝院画风格与意义网络),《台湾大学美术史研究集刊》第五期,1998年,页108。
    155此外,《宣和画谱》卷一(展子虔>下著录“《北齐后主幸晋阳图》六”,无《北齐文宣幸晋阳图》,蔡倏《铁围山丛谈》卷四仅有展子虔《北齐后主幸晋阳宫图文》,则知见宋代史料中记载《北齐文宣幸晋阳图》唯有《宋会要辑稿》与《画继》。此画徽宗如此推重而《宣和画谱》(展子虔)下不载,且蔡倏似未之见,不知何故。
    156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下,《全宋笔记》第二编第十册,大象出版社,2006年,页316-317。
    157《宣和画谱》卷一○,《中国书画全书》第二册,页88。
    158汤垕《古今画鉴》,《中国书画全书》第二册,页900。
    159《历代名画记》卷一(叙画之源流),《中国书画全书》第一册,页120。
    160《画继》卷一,《中国书画全书》第二册,页704。
    161巫鸿《武梁祠——中国古代画像艺术的思想性》三联书店,2006年,页95-96。
    162 Maggie Bickfod,Huizong's painting:Art and the Art of emperorship,in Emperor Huizong and Late Northern Song China:The Politics of Culture and the Culture of Politics. p479-481.
    163《图画见闻志》卷六,《中国书画全书》第一册,页492。
    164参见彭慧萍(两宋宫廷书画储藏制度之变:以秘阁为核心的鉴藏机制研究),页35。
    165欧阳询《艺文类聚》卷四引《崔实四民月令》,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页75-76。
    166,《宋朝事实类苑》,页399-400。
    167方建新《宋代图书展览会——曝书会考略》页103。
    168同上,页102。
    169《宋会要辑稿》(礼>四五,(宴享>三,(杂宴、观书宴>,页1464。《麟台故事校正》,页191。《宋朝事实类苑》卷二四<赐宴观御书),页301。
    170黄休复《益州名画录》卷中,《中国书画全书》第一册,页195。《宋朝名画评》卷一,页449。《图画见闻志》卷六,页492。此处依《宋朝名画评》的记载称翰苑,未详是学士院或其它馆阁。
    171《宋会要辑稿》<礼)四五,页1465。
    172《图画见闻志》序,《中国书画全书》第一册,页465。郭若虚的祖父系何人尚无定论,最早见于陆心源考证,认为是郭崇仁,李裕民亦持此说,参见李裕民(郭若虚的家世与生平),《宋史新探》,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页264;此外苏伯(Soper, Alexander C.)曾提出另一说,见氏著Kuo Jo-Hsu's. Experiences in Painting (T'U-HUA CHIEN-WEN CHIH)----An Eleventh Century History of Chinese Painting Together with the Chinese Test in Facsimile. American council of learned societies Washington,D,C.1951.
    173此诗朱东润系于皇佑五年(1053),与《王荆公集》同诗比勘稍有异文,然此诗属谁仍莫衷一是,见朱东润《梅尧臣集编年校注》卷二三,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页676。
    174关于《重屏会棋图》的图像分析参见巫鸿《重屏》第二章(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页72-75。
    175苏颂《苏魏公文集》,中华书局,1988年,页121。
    176苏轼《苏轼诗集》,中华书局,1982年,页153。
    177《东坡题跋》卷四,《中国书画全书》第一册,页626。
    178同上,页627。
    1789黄庭坚《山谷题跋》卷四,《中国书画全书》第一册,页684。
    1800岳珂《宝真斋法书赞》卷一三,《中国书画全书》第二册,页257。
    181参见拙撰《唐贞观内府书画鉴藏考论》,中国美术学院硕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吴敢,2008年。
    182东晋无宣帝,西晋司马懿称“宣帝”。
    183岳珂《宝真斋法书赞》卷一三,《中国书画全书》第二册,页257。
    184《画继》卷九,《中国书画全书》第二册,页722。
    185《全宋诗》卷一○七七,米芾(龙真行为天章待制林公跋书云秘府右军书一卷有一龙形真字印故作)页12268。
    186《全宋诗》卷九四九刘泾(和米元章龙真行(秘府右军书一卷,有一龙形真字印,故作)),页11145。
    187马端临《文献通考》四七(职官考·官制总序>:“至于仆射、尚书、丞郎、郎中、员外,居其官不知其职者,十常七八;秘书、殿中二省,名存实废;惟内侍所掌,犹仿佛故事。”(页438)
    188张邦炜《宋代皇亲与政治》,四川人民出版社,1993年,页265。此外关于宋代宦官的概况另可参考王 明荪:《宋辽金史论文稿》,(谈宋代的宦官),明文书局股份有限公司,1981年,页179-190。柳立言(以阉为将:宋初君主与士大夫对官官角色的认定》载宋史座谈会编《宋史研究集》第二十六辑,1997年,页249-305。赵雨乐(宋初宦官制度考析),载漆侠、王天顺主编《宋史研究论文集》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九九九年,页126-140
    189《宋会要辑稿》(职官)七(龙图阁学士直学士),页2541。
    190《宋会要辑稿》(职官)七:“龙图阁藏太宗御集,天章阁藏真宗御集,以内侍四人为勾当官,掌典籍、国书、珍宝、符瑞之物……《神宗正史·职官志》……龙图、天章、宝文阁勾当官四人,以入内侍充,掌藏祖宗文章图籍及符瑞宝玩之物,而安像设以崇奉之。”(页2535)
    191《宋史》卷四六六<刘承规传>,页13610-13611。《宋会要辑稿》(职官)一八,崇文院:“(咸平元年) 十二月,命司封郎中、知制诰朱昂与庄宅使、胜州刺史刘承硅、比部员外郎、秘阁校理杜镐点检三馆、秘阁书籍。”(页2780)
    192《宋会要辑稿》<职宫>一七,页48。
    193《宋史》(李至传),页9176。
    194《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六:“张洎性险诐,尤善事宦官,尝引唐故事,奏内供奉官蓝敏正为学士使, 内侍裴愈为副使。上览奏,谓曰:此唐弊政,朕安可踵其覆辙,卿言过矣。洎惭而退,然以文彩清丽,巧于逢迎,上卒喜之。”(页801)
    195参见《宋代皇亲与政治》,页285。
    196《宋会要辑稿》<职官>一八,页2780。
    197《宋史》卷一六四,页3874。
    198《宋会要辑稿》(职官)一八,(崇文院):“(天圣五年)八月,诏监三馆、秘阁自今依旧例只置一员。时西京左藏库副使刘崇超卒,特有是诏。”页2780。
    199《宋会要辑稿》<职官)二八:“仁宗天圣元年八月,国子监言:「本监书库虽有学官及内臣刘崇超、皇甫继明管勾,又缘崇超等各有兼职,罕曾到监,请以殿头裴愈专监。」从之,仍令崇超等提举。”(页2972)
    200《宋会要辑稿》<崇儒)四之十七页2238。
    201《太宗皇帝实录》卷八○,四部丛刊本,页。《宋会要辑稿》(崇儒>四略同。
    202《宋会要辑稿》(礼>二八“真宗咸平元年八月二日,翰林学士承旨宋白等上新画南郊图。先是,至道二年,太宗令内侍裴愈、石承庆于朝元殿集画工绘此图,命白总其事。至是方毕,凡为三幅,外幅列仪卫,中幅辂车及导驾官,人物皆长寸余。又画圜坛、祭器、乐架及青城警场,悉皆详备。命藏于秘府,赐白银、彩一百匹两,愈、承庆各钱三万,翰林画待诏高元吉赐绯,余工迨掌事缗钱有差。王延德为行宫使,为《南郊录》。”(页1021)
    203《宋会要辑稿》礼二,页417。
    204伊佩霞曾谈到了宦官作画与监管宫廷书库有关,见Accumulating culture p301.
    205王明荪《宋辽金史论文稿》,页180。
    206《铁围山丛谈》卷六,页109-110。
    207《宣和画谱》中宦官绘画的近期研究有Ebrey, Patricia Buckley(伊佩霞)Accumulating Culture:The Collections of Emperor Huizong,chapter 8,eunuchs as painers,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Press,2009,pp301-310.
    208《画史会要》卷二,《中国书画全书》第四册,页535。
    209《惜味道斋读书记》略云:“今考二谱所录内臣书画,至数十人之多,其为徽宗溺惑、假借羽翼,俾附以有传无疑。观侏儒一节,而知全体,观二谱而徽宗之用人行政,亦可得大凡矣。”转引自《四部总录艺术编》,《宣和书谱》条,商务印书馆,1957年,页772b。
    210原载《书画书录解题》,转引自《四部总录艺术编》,《宣和书谱》条见页774a,《宣和画谱》条,页776b。
    211薄松年(宋徽宗时期的宫廷美术活动),《美术研究》1981年第2期,页77。
    212《宋史》卷四百六十八,《宦者三》,《陈衍传》,页13651。
    213郭思《画记》,《中国书画全书》第一册,页503。
    214米芾《画史》,《中国书画全书》第一册,页978。《宋史》卷二六七另有一刘有方,真宗时(9981022)官至比部员外郎。米芾生于仁宗皇佑三年(1052>,当指内臣刘有方。参见古原宏伸《画史集注》(一)序词——第三十条,《美术史研究集刊》第十二卷,页69。
    215苏轼题《虢国夫人夜游图》诗见《苏轼诗集》卷二十七,王文诰注中载有李之仪《姑溪居士集》和诗,及袁文《瓮牖闲评》关于此图两宋之际流传情况,见页1462-1463。另参见《三苏年谱》卷三八,页176。
    216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上,页228。刘有方所藏是否卢鸿原作未能就此定谳,此处姑且称为原本。
    217原载强至《祠部集》卷四,收入《全宋诗》页6943。
    218关于宋代内臣的养子及荫补制度等相关问题,说详游彪《宋代荫补制度研究》第九章(宋代内臣养子及荫补制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页248-268。
    219《宣和画谱》卷一二,《中国书画全书》第二册,页98。
    220米芾《书史》,《中国书画全书》第一册,页976。
    221《书史》,《中国书画全书》第一册,页970。
    222《宣和画谱》卷一二,《中国书画全书》第二册,页98。
    223《宋史》卷四六八(童贯传):“徽宗立,置明金局于杭,贯以供奉官主之,始与蔡京游。”页13659。《宋史》卷四七二<蔡京传>,页13723。
    224“提举三馆、秘阁”是一官名,故此处加引号。
    225《宋史》卷四六八(宦者)三,页13633-13634。
    226徐梦莘《三朝北盟会编》卷五二:“童贯欲自谓韩魏公之出子,数以言动吏部侍郎韩粹彦。粹彦毅然曰:先公平昔无兹事。于是王仲薿者久依贯,闻是而自诣贯识之,以为硅之子也。贯大喜。故王氏于政和以后恩数及褒诏,悉贯之力。“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页391-392。
    227赵构《翰墨志》,《中国书画全书》第二册,页3。
    228黄伯思《东观馀论》,<记与刘无言论书):“刘宪御史焘无言来,予与论书,刘因言政和初人于陕西发地得木竹简—瓮,皆汉世讨羌戎驰檄文书,若今吏案行遣,皆章草书。然断续不缀属,惟邓隧永初二年六月一篇成文尔。今宗室仲忽及梁师成家尚多得之石本,乃就简上摹得者。”《中国书画全书》第一册,页857。
    229《宋史》卷四百六十八《宦者》三,页13633-13634。
    230邵博《邵氏闻见后录》,中华书局,页214。
    231《画继》卷五,《中国书画全书》第二册,页715。“观察”非人名,当是观察使省称。
    232《画继》卷五,《中国书画全书》第二册,页715。
    233邓小南《祖宗之法——北宋前期政治略述》,页147。
    234《圣朝名画评》,卷一,《中国书画全书》,第一册,页447。
    235同上,页448。
    236同上,页451。
    237同上,页457。
    238同上,页457。
    239《宋史》卷二四九(王溥传),页8801。
    240同上,页8801。
    241《宋史》卷四六四,(王贻永传),页13561-13562。
    242《图画见闻志》,卷六,(王氏图画)《中国书画全书》第一册,页491-492。
    243生卒年依李裕民《宋人生卒行年考》所定,见中华书局,2010年,页85。
    244说详曹宝麟<米芾<太师行寄王太史彦舟>本事索隐>,《抱瓮集》页93-113。
    245《书史》,《中国书画全书》,第一册,页963。
    246《宋史》卷二四就《王溥传》,页8801。
    247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二二,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页164。《绀珠集》卷一一亦载,谓出自《杨文公谈苑》。《杨文公谈苑》今已失传,李裕民辑本中不载此条。
    248《宋史》卷二五五,页8908-8909。
    249《图画见闻志》卷六,<苏氏图画>,《中国书画全书》第一册,页491-492。
    250见侯怡利《北宋私人书画收藏之研究》第三章<精于鉴藏的苏氏家族>,台湾中国文化大学硕士论文,指导教师:黄纬中,2002年。
    251此外吴越钱氏家族的书画鉴藏已有研究成果,见王裕民,<北宋钱氏家族的收藏>,《周越墨迹研究——你不知道的故宫博物院》,页109-119。
    252邓小南<北宋苏州的士人家族交游圈:以朱长文之交游为核心的考察>,《朗润学史丛稿》,中华书局,2010年,页401-402。
    253陆心源考证郭若虚祖父系郭崇仁,今人李裕民亦持此说,今尚无定论。
    254《图画见闻志》序,《中国书画全书》第一册,页465。
    255《宋史》卷二八三,(丁谓传>,页9570。
    256《圣朝名画评》,《中国书画全书》第一册页456。
    257《圣朝名画评》,《中国书画全书》第一册页455。
    258《圣朝名画评》,《中国书画全书》第一册页457。
    259《图画见闻志》卷六,《中国书画全书》第一册,页493。
    260《广川画跋》卷五,《中国书画全书》第一册,页834。
    261《广川画跋》卷三,《中国书画全书》第一册,页826。
    262《书史》,《中国书画全书》第一册,页965。宝章待访录,《中国书画全书》第一册,页958。
    263《画史》,《中国书画全书》第一册,页983。
    264《画史》,《中国书画全书》第一册,页988。
    265《德隅斋画品》,《中国书画全书》第一册,页991。
    266《图画见闻志》卷六,(玉画叉>,《中国书画全书》第一册,页493。
    257《五代名画补遗》,《中国书画全书》,第一册,页463。
    268《圣朝名画评》,卷一,《中国书画全书》第一册,页449。
    269同上,页453。
    270《图画见闻志》,卷四,《中国书画全书》第一册,页482。
    271 《圣朝名画评》,卷一,《中国书画全书》第一册,页448。
    272同上,页448。
    273《避暑录话》卷下,页289。
    274《宋史》卷三一一,页10219。
    275《苏轼文集》,<郭忠恕画赞>,又见《图画见闻志》卷三,《中国书画全书》第一册,页477。
    276《图画见闻志》,卷六,《中国书画全书》第一册,页491。
    277《宋史》卷二五七,(楚昭辅传),页8959。
    278《宋史》卷二五七,(楚昭辅传):“(楚昭辅)无子,录其兄子吉为供奉官,敏为殿直。……咸平三年,录弟之子谅为借职。大中祥符八年,又录从孙鼎为右班殿直。吉至内殿崇班。吉子随,敏子咸,并进士及第,随为太常博士,咸屯田员外郎。”页8959-8960。
    279《图画见闻志》卷六,《中国书画全书》第一册,页493。
    280《圣朝名画评》,卷三,《中国书画全书》第一册,页458.
    281关于四门学参见《宋代官制辞典》<五监、国子监门>,页357。
    282见何惠鉴<李成略传>,《故宫季刊》第五卷第三期,1971年,页47-51。《图画见闻志》卷三(高益),《中国书画全书》第一册,页478。
    283《书史》,《中国书画全书》第一册,页968。
    284《圣朝名画评》卷二,《中国书画全书》第一册,页452-453。
    285见李裕民<李成生平与家世考>,《美术研究》2000年第4期,页62。
    286《圣朝名画评》,卷一,《中国书画全书》第一册,页448。
    287《圣朝名画评》,《中国书画全书》第一册,页458-459。
    288同上,页449。
    289同上,页448-449。
    290《图画见闻志》,卷三,《中国书画全书》,页477。
    291《圣朝名画评》,卷一,《中国书画全书》,页448。
    292同上,页452。
    293同上卷三,页458。
    294《五代名画补遗》,<郭权辉>,《中国书画全书》,第一册,页463。
    295同上,<卫贤>,页463。
    296《圣朝名画评》,卷二,《中国书画全书》,第一册,页453。
    297《图画见闻志》卷二,<张图>,<丁谦>,《中国书画全书》,第一册,卷三页474。
    298同上卷二,《中国书画全书》,第一册,页475-476。
    299同上卷二,《中国书画全书》第一册,页471。
    300同上卷二,《中国书画全书》第一册页473。
    301同上卷二,<丁谦>,《中国书画全书》,第一册,页476。
    302同上卷二,<罗塞翁>,《中国书画全书》,第一册,页472。
    303《春明退朝录》卷下,页34-35。
    304《图画见闻志》卷一,《中国书画全书》,第一册,页469。
    305同上卷一,《中国书画全书》,第一册,页469。
    306同上卷四<燕贵>,《中国书画全书》第一册,页482。
    307同上卷四<李怀衮>,《中国书画全书》,第一册,页484。
    308同上卷六,《中国书画全书》第一册,页492。《春明退朝录》卷下,页34。
    309参见张邦炜:(两宋时期的社会流动),收入氏著《宋代婚姻家族史论》,人民出版社,2003年,页346-359。
    310画史。
    311朱长文《乐圃余稿》,文渊阁四库全书。
    312《居士集》卷六,《欧阳修全集》,页99。
    313《梅尧臣集编年校注》,卷二七,页976。
    314《圣朝名画评》,卷一,《中国书画全书》第一册,页452。《图画见闻志》卷三,《中国书画全书》第一册,页480。
    315《图画见闻志》,卷六,《中国书画全书》,第一册,页495。
    316《集古录跋尾》卷五,《欧阳修全集》页2196。
    317《画史》,《中国书画全书》,第一册,页989。此外米芾《宝章待访录》载杨褒摹本《古帝王象》,金维诺认为今藏波士顿的《历代帝王图》即是此杨褒摹本。参见金维诺(<古帝王图)的时代与作者>,收入氏著《中国美术史论集》人民美术出版社,1981年,页141-142。
    318《苏轼文集》卷七二,(子由幼达),页2296。
    319苏辙《栾城集》卷二。孔凡礼认为苏轼得此画在凤翔任上,参见氏撰《三苏年谱》,卷一三,页380。
    320《苏轼文集》卷一二<四菩萨阁记),页385。熙宁元年苏洵卒后,苏轼将是图施于僧惟简。
    321《苏轼文集》卷六九,(书所作字后),页2180。
    322《三苏年谱》卷一四,442-443。
    323史馆与秘阁同属崇文院,而苏轼<辨法帖)因秘阁法帖而作,系在杭州判官任上,则知是任史馆期间所见,参见《三苏年谱》卷一六,页482-483。
    324苏轼在熙宁间曾受到薛向照应,见《苏轼文集·苏轼佚文汇编》卷四(与薛道祖二首>之二,页2502。
    325此系年从《三苏年谱》考证,见卷一九,页523。
    326王诜生卒年依侯怡利(北宋私人书画收藏研究),页125。
    327《彭城集》卷七<苏子瞻家画松图歌>,苏辙和诗见《栾城集》卷三(次韵刘贡甫画松石图歌>。
    328“熙宁四年”,原本作“八”,从孔凡礼《三苏年谱》考订改作“四”,参见是书卷二一,页602。
    329朋九万《东坡乌台诗案》,页6。
    330《三苏年谱》卷二○,页567。
    331《三苏年谱》卷二一,页592。
    332见《三苏年谱》卷二○,页569。
    333《苏轼文集》卷七○(跋文与可墨竹>,页2209。
    334时间考订说详《三苏年谱》卷二○,页579。
    335《苏轼文集》卷一一,页367。
    336此据《三苏年谱》卷二○考订系年时间,见页587。文见《苏轼文集》卷一一。
    337《苏轼文集》卷六九,页2183。
    338见《三苏年谱》卷二一,页621;卷二四,页804。
    339见苏轼<孙莘老求墨妙亭诗>,<墨妙亭记>,<题羊欣帖>。
    340录文见《三苏年谱》卷二二,页672-274。
    341黄庭坚《山谷别集》卷十,<跋东坡思旧赋>,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342参见水赉佑《宋代帖学研究》。
    343《苏轼诗集》(题李景元画),李甲有和诗见《松风余韵》李甲<题竹和东坡韵>邓椿《画继》所说题画《喜鹊图》孔凡礼考证应是题画竹而非喜鹊,从之,见《三苏年谱》卷二二,页666。
    344何薳《春渚纪闻》卷五,中华书局,1983年,页75。
    345《苏轼文集》卷七二,(跋蒲传正燕公山水>,页2212页。
    346《三苏年谱》卷二四,页772。跋文见《苏轼文集·佚文汇编卷六引《庚子销夏记》卷八<跋燕文贵山水卷),页2573。
    347《苏轼文集》卷六一(与宝月大师>第二简,页1888
    348《苏轼文集》卷二一<胶西盖公堂照壁画赞(并引)),页609。
    349《苏轼文集》卷六○,<与枢密侍郎一首>,页1844。此书信的系年与接受者推测说详《三苏年谱》卷二八,页1066。
    350《苏轼文集》卷一二<刻秦篆记>,页409-410。
    351 《苏轼文集》卷二一,<胶西盖公堂照壁画赞(并引)>,页609。
    352《苏轼文集》卷六六(书子由黄楼赋后),页2062。
    353《苏轼诗集》卷一九(次韵和刘贡甫登黄楼见寄并寄子由二首)其二自注云:“近以绢自写子由<黄楼赋>为六幅图,甚妙。”,见页998。
    354见《苏轼文集·苏轼佚文汇编》卷二,<与文与可十一首>之七,页2444,《画继》卷五,《中国书画全书》第二册,页710。
    355 《济南金石志》卷四《金石四·禹城·宋苏东坡枯木石刻》。
    356参见《三苏年谱》卷二九,页1097。
    357《三苏年谱》卷二九,页1098。
    358《苏轼诗集》卷二○(陈季常所蓄朱陈村嫁娶图),页1029。
    359《苏轼文集》卷六九,页2206。
    360《苏轼文集》卷一二(画水记),页408-409。
    361《苏轼文集》卷一一(石氏画苑记),页364。
    362《春渚纪闻》卷六。
    363《画史》。
    364参见《三苏年谱》页1599-1600。《苏轼文集·苏轼佚文汇编》卷三(与文玉十二帖(之七)>,页2477。
    365周煇《清波别志》卷上,《知不足斋丛书本》页9a-b。
    366参见《苏轼文集》卷五○(与张太保安道),《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九三元祐元年十二月壬寅纪事注文,《宋大事记讲义》卷二○(哲宗皇帝·诸君子自分党),《邵氏闻见录》卷一三。
    367参见王水照《苏轼研究》。
    368参见梁庄爱论<理想还是现实——“西园雅集”和<西园雅集图>考>,《海外中国画研究文选》,页211-231。
    369据苏轼所题,此文作于元丰八年十一月七日,见《苏轼文集》卷七○,页2210-2211。
    370《苏轼文集》卷五一,页1540。
    371《苏轼诗集》卷二七<西山诗和者三十余人再次前韵为谢>,页1459。
    372《苏轼文集》卷五三<武昌西山(并叙)>,页1588。
    373《山谷诗集注》卷一五<题子瞻画竹石>,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页388。
    374《鸡肋集》卷三三<跋翰林东坡公画>,文渊阁四库全本。
    375参见《三苏年谱》卷三七,页1653。
    376《苏轼诗集》卷二八,页1478。
    377《山谷诗集注》卷三(戏咏猩猩毛笔>,页89。
    378曾敏行《独醒杂志》卷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页17-18。王明清《挥麈录·第三录》卷亦载之,作崇宁中事,今依孔凡礼考证从曾敏行元祐间之说,见《三苏年谱》卷三八,页1789。
    379《苏轼文集》卷六八(书黄泥坂词后),页2137-2138。
    380《苏轼诗集》卷三六,页1966。参见《三苏年谱》卷四期,页2450。
    381周裕锴<诗可以群:略谈元祐体诗歌的交际性>,《社会科学研究》,2001年第5期,页131。
    382依孔凡礼考证,系元祐二年,说详《三苏年谱》卷三八,页1795。
    383《苏轼文集》卷六八<题憩寂图诗>,页2138。
    384栾城集卷一五<次韵子瞻郭熙平远二绝>。毕仲游<和子瞻题文周翰郭熙平远图二首>,《全宋诗》卷一○四○,页11937。晁补之<题工部文侍郎周翰郭熙平远二首),《全宋诗》卷一一四一,页12868。张耒<题周文翰郭熙山水二首>,《全宋诗》卷一一八五,页13265。
    385《苏轼诗集》卷二八<次韵子由书李伯时所藏韩斡马>,页1502。刘攽<次韵苏子瞻韩斡马赠李伯时>,《全宋诗》卷六一五,页7146。王钦臣<次韵苏子由咏李伯时所藏韩斡马>《全宋诗》卷七四七,页8705。黄庭坚<次韵子瞻和子由观韩斡马因论伯时画天马>《全宋诗》卷一○二七,页11365。张耒(读苏子瞻韩斡马图诗>《全宋诗》卷一一八五,页13131。
    386王钦臣<次韵苏子由咏李伯时所藏韩斡马>,《全宋诗》卷七四七,页8705。
    387系年据《三苏年谱》卷四二,页2006。
    388今从周裕锴<苏文系年补正续>考订苏轼<题王霭画如来出山相赞>作于元祐二年(1087)在京时,黄庭坚诗亦作于是年,见《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第3期。
    389《苏轼诗集》卷二九,<书李世南所画秋景>,页1524。参见《画继》卷四。
    390《苏轼诗集》卷二九<书鄢陵王主簿所画折枝二首>,页1525。
    391《苏轼诗集》卷二八,页1482。
    392《苏轼文集》卷七○,页2215。君厚系谁尚不可考。
    393《苏轼文集》卷七○(书朱象先画后),页2211。
    394《全宋诗》卷七二三,页8370。
    395欧阳修《集古录跋尾》卷一,《欧阳修全集》卷一三四,页2076。
    396《苏轼文集·苏轼佚文汇编》卷六<题李伯时临刘商观弈图>,页2574。
    397浅见洋二:<“天开图画”的谱系——中国诗中的风景与绘画>,收入《距离与想象——中国诗学的唐宋转型》,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页34。
    398欧阳修《归田录》卷二,页22-23。
    399《林和靖诗集》卷一,页9。
    400《林和靖诗集》卷一,页30。
    401《林和靖诗集》卷三,页124。
    402《林和靖诗集》卷二,页73-74。
    403《林和靖诗集》卷二,页74。
    404钱锺书:《宋诗选注》,三联书店,2002年,页17-18。
    405《林和靖诗集》卷四,页144。
    406《图画见闻志》,《中国书画全书》第一册,页478。
    407《梦溪笔谈》卷一七,页565。
    408<溪岸图与山水画史>,收入《解读<溪岸图>》,页12-14。
    409参见浅见洋二:<“天开图画”的谱系——中国诗中的风景与绘画>,收入《距离与想象——中国诗学的唐宋转型》,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页59。
    410钱锤书《宋诗选注》,页58。
    411《全宋诗》卷一四六,页1624。
    412林和靖《僧院夏日和酬朱仲方》:“一院掩萧森,晨凉又夕阴。鹤应输静立,蝉合伴清吟。著壁云衣重,通帘竹翠深。卧屏来看否,天姥雪千寻。”(页28)徐注认为是天姥山屏风。
    413《全宋诗》卷一一一一,页12594。
    414浅见洋二:<“天开图画”的谱系——中国诗中的风景与绘画>,收入《距离与想象——中国诗学的唐宋转型》,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页52-53。杜诗云:“忆昔咸阳都市合,山水之图张卖时。巫峡曾经宝屏见,楚宫犹对碧峰疑。’
    415《全宋诗》卷一○○○,页1125。
    416方闻<《溪岸图》与山水画史>,《朵云》2003年58期,页14。
    417参见<院中の名画>,收入铃木敬先生還曆记念舍编:《铃木敬先生还歴记念中国绘画史论集》吉川弘
    文馆,1981年Jang,Scarlett, Realm of the Immortals:Paintings Decorating the Jade Hall of the Northern Song,Ars Orientalis,1992.
    418小川裕充<院中の名画>页29;张珠玉,p.86.
    419《翰苑群书》卷九,傅璇琮、施纯德编《翰学三书》,辽宁教育出版社,2003年,页70。
    420小川裕充<院中の名画>页49。
    421欧阳修《居士外集》卷二三,<跋学士院御诗>,《欧阳修全集》卷七二,页1063-1064。
    422欧阳修:《归田录》卷二,中华书局,页22。
    423林逋<僧院夏日和酬朱仲方>:“一院掩萧森,晨凉又夕阴。鹤应输静立,蝉合伴清吟。著壁云衣重,通帘竹翠深。卧屏来看否,天姥雪千寻。”(页28)。
    424《全宋诗》卷五七七王安石(纯甫出释惠崇画要予作诗),页6475。
    425《圣朝名画评》卷二<山水林木门>,《中国书画全书》第一册,页454。
    426小川裕充(院中の名画)页49。
    427邓小南(北宋苏州的士人家族交游圈:以朱长文之交游为核心的考察),《朗润学史丛稿》,中华书局,2010年,页399。
    428《圣朝名画评》:“度支蔡员外挺家有巨然画故事山水二轴,而古峰峭拔,宛立风骨。又于林麓问多用卵石,如松柏草竹,交相掩映,旁分小径,远至幽墅,于野逸之景甚备”“今度支蔡员外家有(赵)斡江行图一轴,深得浩渺之意。”
    429其改建地址等情况说详小川裕充<院中の名画>页28。
    430《林泉高致》,山水训,《中国书画全书》,页497。
    431郭思《画记》,《中国书画全书》第一册,页503-504。
    432小川裕充(院中の名画)。
    433此处孔凡礼《三苏年谱》系于元祐二年,见卷三九,页1839-1840。
    434《苏轼诗集》卷二八,页1509。
    435孔凡礼:《三苏年谱》第三册,卷三十九,页1839。
    436《全宋诗》卷一○二七,页11366。
    437《全宋诗》卷八七三,页11031。
    438叶维廉:<空故纳万境:云山烟水与冥无的美学),《中国诗学》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年,页158-159。
    439《图画见闻志》卷一<论三家山水>:“烟林平远之妙,始自营丘(李成)。”《中国书画全书》第一册,页469。
    440叶维廉:<空故纳万境:云山烟水与冥无的美学>,《中国诗学》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年,页155-156。
    441尹吉男<“董源”概念的历史生成>,《文艺研究》2005年第2期。
    442《全宋诗》卷一二六九<贯道惠其所作屏料理为大轴题之以诗>,页14293。
    443见蔡京跋。
    444《林泉高致》,(山水训),《中国书画全书》第一册,页498。
    445《林泉高致》,(画诀>,《中国书画全书》第一册,页500-501。
    446参见姜斐德《宋代诗画中的政治隐情》,页103-105。
    447包华石:<溪山无尽——上海博物馆藏(溪山图卷)),包华石认为《溪山图卷》是12世纪燕文贵风格的作品,上海博物馆编《千年丹青——细读中日藏唐宋元绘画珍品》,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页178。
    448<王希孟(千里江山图>中的北宋建筑>,《傅熹年书画鉴定集》,河南美术出版社1999年,页33-34。
    449同上页33-34。
    450参见徐建融<<江山秋色图)卷与钱选的山水画派),《元明清绘画研究十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页10。
    451参见伊沛霞《宫廷收藏对宫廷绘画的影响:宋徽宗的个案研究》,故宫博物院院刊,2004年第3期,页111。
    452《全宋诗》卷一四九一,页17047。
    453“三峰”一说指华山的莲花、毛女、松桧三峰,一说“三峰”指三茅山之大茅山、中茅山、小茅山。
    454《图画见闻志》卷三(纪艺)中,《中国书画全书》第一册,页478。
    455《宣和画谱》卷十一,《中国书画全书》第二册,页91。参见童书业:《中国美术史札记》卷一<董源画格偏近李思训(附论巨然画格)>,《童书业绘画史论集》页678-680,《童书业著作集》第五卷,中华书局,2008年。
    456参见童书业《中国美术史札记》卷一<米芾在绘画上的“托古改制”>:“但米氏的山水画格也可能有取法古人之处,如王墨、张图,已有泼墨山水。董源既有‘水墨类王维’的画,也可能被米氏所取法。如果 说董源的青绿山水是‘放泼底李思训’(赵孟頫语),那末米氏的水墨山水,也未始不可以称为‘放泼底董源’。”《童书业绘画史论集》页684。
    457单国霖认为《江山楼观图》可信为燕文贵真笔,单国霖<标程百代的宋代山水画),《艺苑掇英》第四十八期,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4年,页18。
    458傅熹年<王希孟<千里江山图>中的北宋建筑>,《傅熹年书画鉴定集》页39。
    459《九朝编年备要》卷二八,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460《续资治通鉴长编拾补》卷三五引《续宋编年资治通鉴》,页1122。
    461《全宋诗》卷一四九四,页17049。
    462 Liu,Heping,"The Water Mill" and Northern Song Imperial Patronage of Art, Commerce, and Science The Art Bulletin Vol. 84, No.4 (Dec.,2002),p575,584.
    463同上,p588.
    464<王希孟<千里江山图>中的北宋建筑>,《傅熹年书画鉴定集》页33-34。
    465参见斯波义信著,方建、何忠礼译《宋代江南经济史研究》,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年。
    466傅熹年<王希孟<千里江山图>中的北宋建筑>,《傅熹年书画鉴定集》页48。
    467朱长文《吴郡图经续记》,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年,页26。
    468《诗话》,《欧阳修全集》卷一二八,页1954。
    469王正华认为:“画中利往桥令观者想到当时工程技术的进步,伴随着这进步的是打好的江南山河……利往桥的出现无疑地加强原本写实风格山水的特定性及真实性,高度美化的山水变成实景描绘,而观者就在视觉的潜移默化下,接受画中的政治信息。”((听琴图)及其政治意涵:徽宗朝绘画风格的意义网络>,页95。
    470对艮岳的研究,参见侯廼慧《宋代园林及其文化生活》第二章、第三节<汴京御园——艮岳>,三民书局,2010年,页181-206。
    471朱育帆(关于北宋皇家苑囿艮岳研究中若干问题的探讨>,《中国园林》,2007年第6期,页11。
    472《九朝编年备要》卷二八,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473王明清:《挥麈录·后录卷二》徽宗(艮岳记),上海书店,2009年,页59。朱育帆(关于北宋皇家苑囿艮岳研究中若干问题的探讨),《中国园林》,2007年第6期,页11。
    474侯廼慧《诗情与幽境:唐代文人的园林生活》,台湾,东大图书股份有限公司,1990年,页15-36。
    475久保田和男认为汪藻《贺神降万岁山表》即是因此而作,见氏著,郭万平译,董科校:《宋代开封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页242-243。
    476《宋史》卷二九九,页9939。
    477《宋史》卷二九七,<刘随传>,页9889。参见程民生:(宋徽宗花石纲之渊源>,《中州学刊》,1987年第5期。
    478郭思《画记》,《中国书画全书》第一册,页503。
    479久保田和男《宋代开封研究》页244。
    480王明清《挥麈录》后录卷二,页64。
    481同上,页74-75。
    482同上,页72
    483同上,页67
    484同上,页57。
    485《续资治通鉴长编拾补》卷三七,页1172-1173。又云:“但进物至,计会诸阉人,阉人亦争取以献焉。天下乃大骚然矣。大率太湖、灵壁、慈豁、武康诸石,二浙花竹、杂木、海错,福建异花、荔子、龙眼、橄榄,海南椰实,湖湘木竹、文竹……”,《续资治通鉴长编拾补》卷三七,页1176。
    486 Ronald Egan, Huizong's Palace Poems, in Emperor Huizong and Late Northern Song China:The Politics of Culture and the Culture of Politics p382.
    487《全宋诗》卷一四九一,页17047。
    488《全宋诗》卷一四九一,页17047。
    489《全宋诗》卷一四九一,页17049。
    490《全宋诗》卷一四九一,页17053。
    491《全宋诗》卷一四九一,页17053。
    492《全宋诗》卷一四九一,页17056。
    493《全宋诗》卷一四九二,页17055。
    494有宋徽宗题签。
    495司马光(独乐园记)。此条线索承范景中先生见告,在此特表谢忱。
    496参见李格非(洛阳名园记)。
    497岳珂《宝真斋法书赞》卷一三,(薛道祖清閟阁诗帖),《中国书画全书》第二册,页258。
    498《宋史》卷四六二,(方技>下,页13528-13529。
    499《画继》卷一,《中国书画全书》第二册,页704。
    500《古今画鉴》,《中国书画全书》第二册,页900。
    501关于徽宗崇道、描绘仙境及粉饰太平的关系参见薄松年(宋徽宗时期的宫廷美术活动>,《美术研究》1981年第2期,页74。
    502石守谦:《风格与世变》,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页146-147。
    503《画继》卷一○,《中国书画全书》,第二册,页723
    504姜斐德:《宋代诗画中的政治隐情》,中华书局,2009年,页168。
    505蔡倏《铁围山谈丛》卷三,页44,中华书局,1983年。
    506袁褧《枫窗小牍》卷上,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507参见程民生<汴京文明对南宋杭州的影响>,《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32卷第4期,1992年7月。
    508苏轼卷七○<书吴道子画后>,2210。
    509刘子健;赵冬梅译:《中国转向内在:两宋之际的文化内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2年,页29。
    510刘连开<宋代修史制度史研究述评),包伟民主编《宋代制度史研究百年》,商务印书馆,2004年,页278。
    511欧阳修《试笔》,<苏子美蔡君谟书>,《欧阳修全集》卷一三O,页1979。
    512欧阳修《集古录跋尾》卷一○,(郭忠恕小字说文字源)《欧阳修全集》卷一四三,页2323。
    513阮璞<宣和书、画两谱撰人为谁>,收入氏著《画学丛证》,上海书画出版社,1998年,页160-162。
    514同上,页162-165。
    515衣若芬<<宣和画谱>与苏轼绘画思想>,收入氏著《赤壁漫游与西园雅集——苏轼研究论集》,线装书局,2001年。
    516阮璞<<宣和画谱>画人传中之论画语>,《画学丛证》页1166-168。
    517有关张彦远《历代名画记》编撰体例的研究著述颇多,就管见所及有金维诺:<<历代名画记>与<唐朝名画录>>,《美术研究》1979年第2期;洪再新<古代画学史的超稳定结构:<历代名画记>浅析>,《新美术》1987年第3期;温肇桐:<论张彦远及其<历代名画记>>,《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1987年第3期;陈少丰、薄松年<绘画史家张彦远的理论眼光>;叶朗、王鲁湘:<张彦远的再发现>,《美术》1987年第12期;《西北美术》1989年;顾媛媛:<从另一个角度去看张彦远<历代名画记>之体例的独创性>,《东南文化》2005年第4期;邵军<<历代名画记>的编述性质与援书入画>,《美术研究》2006年第3期;卢辅圣主编《历代名画记研究》上海书画出版社,2007年;毕斐《<历代名画记>论稿》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8年;宿白:《张彦远和<历代名画记>》,文物出版社,2008年。
    518《历代名画记》卷二<叙鉴识收藏购求阅玩>,《中国书画全书》第一册,页128。
    519同上,页128。
    520刘子健《欧阳修的治学与从政》,新文丰出版公司,1984年,页53。
    521欧阳修《笔说》,<世人喜作肥字说>,《欧阳修全集》卷一二九,页1970。
    522参见钱穆<读欧阳文忠公<笔说>——读文随笔之六>,收入氏著《中国文学讲演集》,巴蜀书社,1987年,页109-10。
    523参见巫鸿:《美术史十议》,三联书店,2008年。
    524《集古录跋尾》卷五,《欧阳修全集》卷一三八,页2179。
    525关于欧阳修对金石书法作为物的讨论,参见Ronald Egan, Rething "traces" from the past,in The Problem of Beauty:Aesthetic Thought and Pursuits in Northern Song Dynasty Chin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2006.,p 19.
    526欧阳修《集古录跋尾》卷二<后汉西岳华山庙碑>,《欧阳修全集》卷一三五,页2111。
    527欧阳修《集古录跋尾》卷四<东魏造像石记>,《欧阳修全集》卷一三七,页2175。
    528欧阳修《集古录跋尾》卷二<后汉孙叔敖碑>,《欧阳修全集》卷一三五,页2110。
    529欧阳修《集古录跋尾》卷五<唐孔颖达碑>,《欧阳修全集》卷一三八,页2194。
    530欧阳修《集古录跋尾》卷八<唐韩愈黄陵庙碑>,《欧阳修全集》卷一四一,页2273。
    531欧阳修《书简》卷五,《欧阳修全集》卷一四八,页2420。
    532 见 Ronald Egan, Rething "traces" from the past,in The Problem of Beauty:Aesthetic Thought and Pursuits in Northern Song Dynasty Chin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2006.,pp25-26.
    533关于苏轼论收藏“物”,参见Ronald Egan, An Collecting and Its Discontents in the Lives of Su Shi, Wang Shen, and Mi Fu,in The Problem of Beauty:Aesthetic Thought and Pursuits in Northern Song Dynasty Chin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2006.,pp162-262.
    534卢辅圣《中国文人画通鉴》,第二章(在道与艺的张力中),页50。
    535参见斯波义信《宋代经济史研究》,页315-316。
    536《书史》,《中国书画全书》,第一册,页963。
    537《画史》序,《中国书画全书》第一册,页978。
    538《全宋诗》卷一○七七,<龙真行为天章待制林公跋书云秘府右军书一卷有一龙形真字印故作>页12268。
    539赵构《翰墨志》,《中国书画全书》第二册,页2。
    蔡倏《铁围山丛谈》,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
    蔡倏撰,李欣、符均注《铁围山谈丛》,西安,三秦出版社,2005年。
    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
    何薳《春渚纪闻》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
    洪迈《容斋随笔》,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
    黄庭坚撰,任渊、史容、史季温注《山谷诗集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
    江少虞:《宋朝事实类苑》,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
    李百药《北齐书》,中华书局,1983年。
    李林甫等:《唐六典》,北京:中华书局,1992年。
    李日华:《六砚斋笔记·紫桃轩杂缀》,凤凰传媒集团,凤凰出版社,2010年。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北京:中华书局,2004年。
    李延寿《北史》,中华书局,1983年。
    林逋著,沈幼征校注《林和靖诗集》,浙江古籍出版社,1986年。
    范成大:《范成大笔记六种》,中华书局,2002年
    范成大:《吴郡志》,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
    梅尧臣撰,朱东润校注:《梅尧臣集编年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
    欧阳修:《欧阳修全集》,北京:中华书局,2001年。
    欧阳询:《艺文类聚》,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
    邵博《邵氏闻见后录》,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
    施諤修《淳祐臨安志》
    苏轼:《苏轼诗集》,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
    ——《苏轼文集》,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
    苏颂:《苏魏公文集》,北京:中华书局,2004年。
    王明清:《挥麈录》,上海:上海书店,2009年。
    王溥:《唐会要》,影印民国商务印书馆“国学基本丛书”本,北京:中华书局,1955年。
    王溥:《五代会要》,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
    王标:《燕翼诒谋录》卷二,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
    朋九万:《东坡乌台诗案》,丛书集成初编第0785册,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脱脱等:《宋史》,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
    黄以周等辑注,顾吉辰点校:《续资治通鉴长编拾补》,北京:中华书局,2004年。
    徐梦莘:《三朝北盟会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
    徐松:《宋会要辑稿》,北京:中华书局,1957年。
    叶梦得:《避暑录话》,《全宋笔记》第二编第十册,郑州:大象出版社,2006年。
    袁褧:《枫窗小牍》,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袁桷:《清容居士集》,四部丛刊本。
    袁文《瓮牖闲评》,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
    张彦远撰,承载注《历代名画记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9年。
    赵孟頫:《赵孟頫集》,任道斌校点,浙江古籍出版社,1986年。
    朱长文:《吴郡图经续记》收入薛正兴主编南京:江苏地方文献丛书,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年。
    赵翼著,王树民校正《廿二史札记校正》,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
    赵与时:《宾退录》,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
    曾敏行《独醒杂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
    丁传靖:《宋人轶事汇编》,北京:中华书局,2001年。
    丁福保、周云青编《四部总录艺术编》,商务印书馆,1957年。
    傅璇琮、施纯德编:《翰学三书》,辽宁教育出版社,2003年。
    《全宋诗》,北京:中华书局,年。
    陈高华:《宋辽金画家史料》,北京:文物出版社,1984年。
    李福顺:《苏轼与书画文献集》,荣宝斋出版社,2008年。
    卢辅圣编《中国书画全书》第一册、第二册,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年。
    水赉佑:《米芾书法史料集》,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9年。
    曾枣庄、刘琳主编:《全宋文》,上海:上海世纪出版股份有限公司、上海:上海
    辞书出版社、安徽出版集团、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年。
    包弼德原作,魏希德修订:《宋代研究工具书刊指南》修订版,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
    包伟民:(宋徽宗:“昏庸之君”与他的时代>,《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2期。
    ——主编《宋代制度史研究百年》,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年。
    毕斐:《<历代名画记)论稿》,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8年。
    薄松年、陈少丰:<读<林泉高致·画记)札记>,《美术研究》1979年第3期。
    薄松年、陈少丰:(郭熙父子与<林泉高致)),《美术研究》1982年第2期。
    薄松年:(宋徽宗时期的宫廷美术活动),《美术研究》1981年第2期。
    柴德赓:《史学丛考》,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
    曹宝麟:《中国书法全集》第37、38,米芾卷,荣宝斋,1992年。
    ——:《抱瓮集》,北京:文物出版社,2006年。
    ——:《中国书法史·宋辽金卷》,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9年。
    陈葆真:(宋徽宗绘画的美学特质:兼论其渊源和影响),台大文史哲学报40期,1993年。
    陈葆真:《李后主和他的时代》,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
    陈光崇<欧阳修的史学),邓广铭、程应鏐编《宋史研究论文集:中华文史论丛
    增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页521-548。
    陈乐素:《求是集》,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84年。
    陈元锋:《北宋馆阁翰苑与诗坛研究》,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
    陈植锷:《北宋文化史述论》,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
    陈振:《宋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
    陈传席<宣和画谱的作者考及其他>,《阜阳师院学报》1986年第2期。
    陈少丰、薄松年:<绘画史家张彦远的理论眼光>,《西北美术》1989年。
    程民生:<宋徽宗花石纲之渊源>,《中州学刊》,1987年第5期。
    ——<汴京文明对南宋杭州的影响>,《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32卷第4期,1992年7月。
    ——<论宋代士大夫政治对皇权的限制>,《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39卷第3期,1999年5月。
    程元敏<宋人在学术资料(器物资料)方面之贡献>,《“国立编译馆”馆刊》3.2(1974.12)。
    程元敏<宋人在学术资料(书本资料)方面之贡献>,《“国立编译馆”馆刊》2.3(1973.12)。
    邓小南:《祖宗之法:北宋前期政治述略》,北京:三联书店,2006年。
    邓小南:《朗润学史丛稿》,北京:中华书局,2010年。
    丁煌:《汉唐佛教论集》,北京:中华书局,2009年。
    段玉明:《相国寺:在唐宋帝国的神圣与凡俗之间》,成都:成都:巴蜀书社2004年。
    方建新:(宋代国家图书馆——馆阁藏书>,《历史文献与传统文化》,兰州大学出版社,2003年,页22-42。
    ——<宋代图书展览会——“曝书会”考略>,《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第35卷第5期,2005年9月。
    ——,高深,<宋代宫廷藏书考),《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3期。
    ——,王晴,<宋代宫廷藏书续考——专藏皇帝著作的殿阁>,《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3期。
    范景中:<书籍之为艺术——赵孟頫的藏书与《汲黯传》>,《新美术》2009年第4期,总第30卷。
    ——《中华竹韵》,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11年。
    傅乐成:(唐型文化与宋型文化>,《“国立编译馆”馆刊》1卷4期(1972年12
    月);后收入傅乐成《汉唐史论集》。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77年。
    福开森《历代著录画目》,人民美术出版社,1993年
    傅熹年:《傅熹年书画鉴定集》,河南美术出版社,1999年。
    傅璇琮、谢灼华主编《中国藏书通史》,宁波出版社,2001年。
    葛剑雄:(十一世纪初的天书封禅运动>,《读书》1995年第11期。
    龚延明:《宋代官制辞典》,北京:中华书局,2001年。
    ——《宋史职官志补正》增订本,北京:中华书局,2009年。
    郭绍虞:《中国文学批评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
    郭苏晨:《(图画见闻志)研究》,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范景中、李宏,2007年。
    郭英德:《中国古代文人集团与文学风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
    顾媛媛:<从另一个角度去看张彦远<历代名画记>之体例的独创性>,《东南文化》2005年第4期。
    侯逎慧《诗情与幽境:唐代文人的园林生活》,东大图书股份有限公司,1990年。
    ——《宋代园林及其生活文化》,三民书局股份有限公司,2010年。
    何惠鉴:<李成略传>,《故宫季刊》第五卷第三期,1971年。
    何炎泉:(林逋<二札)与隐士书风),《故宫文物月刊》第273期,2005年12月。
    何忠礼:《科举于宋代社会》,商务印书馆,2006年。
    洪再新<古代画学史的超稳定结构:<历代名画记>浅析>,《新美术》1987年第3期。
    侯怡利《北宋私人书画收藏之研究》,台湾中国文化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黄纬中,2002年。
    姜斐德(Alfreda Murke)<画可以怨否?(潇湘八景>与北宋迁谪诗画>,《台湾大学美术史研究集刊》第4期,1997年。
    金维诺:<(历代名画记)与<唐朝名画录>>,《美术研究》1979年第2期。
    金维诺:<宋元绘画收藏著录>,《美术研究》1980年第3期。
    金维诺:《中国美术史论集》,人民美术出版社,1981年。
    金学智:《中国园林美学》,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年。
    孔凡礼:《孔凡礼古典文学论集》,学苑出版社,1999年。
    孔凡礼:《三苏年谱》,北京古籍出版社,2004年。
    孔凡礼:《宋代文史论丛》,学苑出版社,2006年。
    李丰懋:《仙境与游历:神仙世界的想象》,北京:中华书局,2010年。
    李良:<《圣朝名画评》成书年代考(附:《五代名画补遗》)),范景中、曹意强主编《美术史与观念史》Ⅷ,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
    李裕民:《宋史新探》,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
    李裕民:《宋人生卒行年考》,北京:中华书局,2010年。
    李裕民<李成生平与家世考>,《美术研究》2000年第4期。
    刘静贞:《北宋前期:皇帝和他们的权利》,台北:稻乡出版社,1996年。
    刘浦江:(正统论下的五代史观>,《唐研究》第11卷,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
    刘昭民:《中国历史上气候之变迁》,台湾商务印书馆,1992年。
    刘子健:《欧阳修的治学与从政》,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84年。
    ——赵冬梅译:《中国转向内在:两宋之际的文化内向》,南京:江苏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年。原作名China Turning Inward:Intellectual-Political Changes in the Early Twelfth Century。
    卢辅圣:《中国文人画通鉴》,河北美术出版社,2002年。
    ——:《历史的象限》,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3年。
    ——主编:《历代名画记研究》,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
    ——主编:《解读<溪岸图)》,《朵云》第五十八集,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3年。
    ——主编:《中国书画文献索引》,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5年。
    罗世平<回望张彦远:张彦远(历代名画记>的整理与研究>,《湖北美术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
    马宗霍:《书林藻鉴书林记事》影印商务印书馆1935年版,北京:文物出版社,1984年。
    牟润孙:《注史斋丛稿》增订本,2009年。
    钱穆:《中国学术思想史论丛》.卷五、卷六。
    ——:《中国文学讲演集》,成都:巴蜀书社,1987年。
    钱锺书:《宋诗选注》,北京:三联书店,2002年。
    ——:《七缀集》,北京:三联书店,2002年。
    ——:《谈艺录》,北京:三联书店,
    彭慧萍:(两宋宫廷书画储藏制度之变:以秘阁为核心的鉴藏机制研究>,故宫博物院院刊2005年第1期,总第117期。
    皮道坚、黄专、彭莱主编:《探赜索隐:中国画学研究论文集/纪念阮璞先生诞生九十周年》,河北美术出版社,2009年。
    阮璞:《画学丛证》,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98年。
    容庚:《颂斋述林》,香港:翰墨轩出版有限公司,1994年。
    上海博物馆编:《千年丹青——细读中日藏唐宋元绘画珍品》,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
    邵军<<历代名画记)的编述性质与援书入画>,《美术研究》2006年第3期。
    沈松勤:《北宋文人与党争》,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年。
    沈松勤主编:《第四届宋代文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年。
    石守谦:《风格与世变——中国绘画十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
    孙国栋:《唐宋史论丛》(增订本),香港商务印书馆,2000年,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
    水赉佑:《宋代帖学研究》,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1年。
    水赉佑编:《淳化阁帖集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
    宿白:《张彦远和(历代名画记>》,北京:文物出版社,2008年。
    陶晋生:《宋辽关系史研究》,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84年。
    陶晋生:《北宋士族:家族·婚姻·生活》,台北:乐学书局,2001年。
    陶懋炳:《五代史略》,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年。
    田浩(Hoyt Tillman)《宋代思想史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
    童书业:《童书业绘画史论集》,《童书业著作集》第五卷,北京:中华书局,2008年。
    王霖:<由米芾看北宋文人的书画鉴藏),《新美术》2007年第6期。
    王水照主编:《宋代文学通论》,郑州:河南大学出版社,1997年。
    ——:《王水照自选集》,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
    ——:《苏轼研究》,河北教育出版社,1999年。
    王耀庭主编:《开创典范:北宋的艺术与文化研讨会论文集》,2008年。
    王明荪:《宋辽金史论文稿》,台北:明文书局股份有限公司,1981年。
    王智勇:<论宋真宗朝“五鬼”),《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1期。
    王云海《宋会要辑稿考校》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
    王裕民<怀素自叙帖新研>,《故宫文物月刊》231期。(2002.6)
    ——<绿天庵刻本“自叙帖”伪刻考辨>,《故宫文物月刊》235期。(2002.10)
    ——<绿天庵刻本“自叙帖”伪刻再辨>,《故宫文物月刊》241期。(2003.4)
    王正华((听琴图)的政治意涵:徽宗朝院画风格与意义网络>,原载《国立台湾
    大学美术史研究集刊》5(1998),收入《美术与考古》下册(颜娟英编,台湾学者中国史研究丛书)。
    王仲荦:《金泥玉屑丛考》,北京:中华书局,1998年。
    王元军:<关于<宣和书谱>的几个问题),《书法研究》第6期,1997,31——45页。
    温肇桐:(论张彦远及其(历代名画记>),《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1987年第3期。
    程民生:《宋代物价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年。
    巫鸿著,柳杨,岑河译《武梁祠——中国古代画像艺术的思想性》,北京:三联书店,2006年。
    ——《美术史十议》,北京:三联书店,2008年。
    ——《重屏:中国绘画中的媒材与再现》,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上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
    ——著,李清泉、郑岩等译:《中国古代艺术与建筑的“纪念碑性”》,世纪出版集团,2009年。
    谢巍:《中国画学著作考录》,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98年。
    徐邦达:《古书画伪讹考辩》,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4年。
    ——(宋徽宗赵佶亲笔画与代笔画的考辨)故宫博物院院刊,1979年第1期。
    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1987年。
    徐建融:《元明清绘画研究十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
    许雅惠:评Patricia B. Ebrey, Accumulating Culture:The Collections of Emperor Huizong,《新史学》第21卷第3期。
    杨军:(北宋苏易简、丁谓、王溥书画鉴藏研究),《美术大观》20090908。
    杨仁凯:《杨仁凯书画鉴定集》,河北美术出版社,
    叶朗、王鲁湘:(张彦远的再发现),《美术》1987年第12期。
    衣若芬:《赤壁漫游与西园雅集》,北京:线装书局,2001年。
    ——:《苏轼题画文学研究》,台北:文津出版社,1999年。
    ——:《唐宋题画文学论集》,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2004年。
    ——:<“潇湘”山水画之文学意象情境探微>,中国文哲研究集刊,第二十期,2002年3月。
    ——:<“江山如画”与“画里江山”——宋元题“潇湘”山水画诗之比较>,中国文哲研究集刊,第二十三期,2003年9月,页33-70。
    尹吉男:<“董源”概念的历史生成>,《文艺研究》2005年第2期。
    余辉:(在宋徽宗(祥龙石图)的背后>,《紫禁城》2007年第6期。
    《艺苑掇英》第四十八期,“大阪市立美术馆藏中国书画名品专辑(上)”,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4年。
    游彪:《宋代荫补制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
    张惠民、张进著:《士气文心:苏轼文化人格与文艺思想》,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年。
    张邦炜:《宋代皇亲与政治》,四川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
    ——:《宋代婚姻家族史论》,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年。
    张明华:《徽宗朝诗歌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
    张其凤:《宋徽宗与文人画》,荣宝斋出版社,2008年。
    曾枣庄等撰:《苏轼研究史》,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年。朱东润:《梅尧臣传》,收入《朱东润传记作品全集》(第二卷),上海:东方出版中心,1999年。
    曾枣庄:<从<毗陵易传)看苏轼的世界观),《四川大学学报丛刊》1980年第6期。
    周宝珠:《宋代东京研究》,郑州:河南大学出版社,1992年。
    周宝珠:《宋代东京开封府》,《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增刊,1984年。
    周裕锴:<诗可以群:略谈元祐体诗歌的交际性>,《社会科学研究》,2001年第5期。
    [美]伊沛霞:《宫廷收藏对宫廷绘画的影响:宋徽宗的个案研究》,故宫博物院院刊,2004年第3期。
    朱刚、刘宁主编:《欧阳修与宋代士大夫》,上海:上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年。
    朱家滔:《历代著录法书目》,北京:紫禁城出版社,1997年。
    朱育帆:《关于北宋皇家苑囿艮岳研究中若干问题的探讨》,《中国园林》,2007年第6期。
    朱自清:《朱自清古典文学论文集》,朱自清古典文学专集之一,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
    诸葛忆兵:《徽宗词坛研究》,北京出版社,2001年。
    [日]池田温:《中国古代写本识语集录》,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1990年。
    [日]池田温:《中国古代写本识语集录》解说(上),李德范译、孙晓林校,《北京图书馆馆刊》1994年3/4期。
    [日]冈村繁译注,俞慰刚译:《历代名画记译注》,《冈村繁全集》,第六卷,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日]古原宏伸:《画史集注》,中文译本收入《台湾大学美术史研究集刊》第十二至第十八期。
    [日]久保田和男;郭万平译,董科校:《宋代开封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
    铃木敬先生還曆纪念会编:《铃木敬先生还歴记念中国绘画史论集》,吉川弘文馆,1981年。
    [日]斯波义信:《宋代商业史研究》,庄锦辉译,台湾稻禾出版社,1986年。
    ——,方建、何忠礼译《宋代江南经济史研究》,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年。
    [日]浅见洋二撰,金程宇、[日]冈田千穗译:《距离与想象——中国诗学的 唐宋转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
    [美]包弼德:《斯文:唐宋思想的转型》,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年。
    ——[新加坡]王昌伟译《历史上的理学》,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年。
    [美]贾志扬:《宋代科举》,台湾:东大图书股份有限公司,1995年。
    [美]高居翰:《气势撼人》,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
    Egan,Ronald C(艾朗诺),The Literary Works of ou-yang Hsiu (1007-1072).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4.
    ——, Word, Image, and Deed in the Life of Su Shi (Harvard-Yenching Institute Monograph Serie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94.
    ——, The Problem of Beauty:Aesthetic Thought and Pursuits in Northern Song Dynasty Chin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2006.
    ——."Ou-yang Hsiu and Su Shih on Calligraphy. "Harvard Journal of Asiatic Studies 49, no.2(1989):365-419.
    ——"Su Shih's Notes as a Historical and Literary Source "Harvard Journal of Asiatic Studies5, n02 (1990):561-588.
    [美]姜斐德:《宋代诗画中的政治隐情》,北京:中华书局,2009年。
    Bush, Susan撰,童元方译<山水为题:宋人绘画所辟途径兼论诗与画的关系),《九州学刊》第二卷第二期,香港中华文化促进中心,1987年,页13-22。
    Soper, Alexander C. Kuo Jo-Hsu's. Experiences in Painting (T'U-HUA CHIEN-WEN CHIH)----An Eleventh Century History of Chinese Painting Together with the Chinese Test in Facsimile. American council of learned societies Washington,D,C.1951.
    Susan Bush卜寿珊撰,姜一涵、张鸿翼译<北宋文人的绘画观>,1982年。
    [美]杨晓山撰,文韬译:《私人领域的变形:唐宋诗歌中的园林与玩好》,南京:江苏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年。
    [美]叶维廉:《中国诗学》,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年。
    [德]Ledderose,Lothar雷德侯:《米芾与中国书法的古典传统》,许亚明译,毕斐校,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8年。
    Ledderose,Lothar雷德候Some Observations on the Imperial Art Collection in China, THE ORIENTAL CERAMIC SOCIETY,1978.
    [英]彼得·伯克著,杨豫译:《图像证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
    [英]巴克森德尔著,曹意强、严军、严善錞译::《意图的模式》,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7年。
    [英]E.H.贡布里希:杨思梁、范景中编选《象征的图像:贡布里希图像学文集》,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90年。
    Cherniack,Susan, "Book Culture and Textual Transmission in Sung China," Harvard Journal of Asiatic Studies,54, no.1,1994, pp.37-38
    Ebrey, Patricia Buckley (EDT)/Bickford, Maggie (EDT) Emperor Huizong and Late Northern Song China:The Politics of Culture and the Culture of Politics.
    Ebrey, Patricia Buckley, Accumulating Culture:The Collections of Emperor Huizong,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Press,2009.
    Ho Wai-kam. "Aspects of Chinese Painting from 1100 to 1350." In Eight Dynasties of Chinese Painting:The Collections of the Nelson Gallery-atkins Museum, Kansas City and the Cleveland Museum of Art. Cleveland, Ohio:Cleveland Museum of Art and Indiana University Press,1980,25-34.
    Jang,Scarlett, Realm of the Immortals:Paintings Decorating the Jade Hall of the Northern Song, Ars Orientalis,1992.
    Liu, Heping, "The Water Mill" and Northern Song Imperial Patronage of Art, Commerce, and Science The Art BulletinVol 84, No.4 (Dec.,2002), pp.566-595
    Pang, Huiping. Strange Weather:Art, Politics, and Climate Change at the Courtof Northern Song Emperor Huizong, Journal of Song-Yuan Studies, Volume 39,2009, pp. 1-41
    Sullivan,Michael,'Notes on Early Chinese Screen Painting', Artibus Asiae Vol.27, No.3 (1965), pp.239-264.
    Rowland,Benjamin Jr.The Problemof Hui Tsung,Archives of the Chinese Art Society of America, Vol.5 (1951), pp.5-22.
    Sturman,Peter C.Cranes above Kaifeng:The Auspicious Image at the Court of Huizong,Ars Orientalis, Vol.20 (1990), pp.33-68.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