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国有商业银行风险的防范与化解——论不良资产的成因与化解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在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过程中,金融业在我国的国民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
    重要的作用。伴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在我国银行业占有绝对优势的国有
    商业银行的风险问题开始受到人们的重视。在众多的风险因素中,由不良资产
    引发的信用风险已成为我国潜在的最大金融风险。
     由于政府、企业、银行各方面的原因,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积累了大量的不
    良资产,其不良资产率远远超过了国际警戒线,银行的正常经营已受到严重影
    响,如果不能妥善处理这一棘手问题,银行的资金流动性将发生障碍,并由此
    引发银行风险。
     针对银行不良资产的成因,本文从不同角度进行了分析。文章先是在银行
    资产组合理论的基础上,对银行的存贷进行分析,得出了银行自身的经营会导
    致不良资产的形成的结论。而后通过对银行与企业的贷款供需分析,研究了市
    场供求状况对银行不良资产形成的影响。最后,针对我国不良资产形成的特殊
    性从新制度经济学角度进行了研究。
     文章对世界不同类型的国家在处置银行不良资产中所采用的方式及取得的
    经验进行了归纳总结,并研究分析了目前我国理论界探讨的及实践中采用的处
    置方式,指出它们存在一定的缺陷。
     基于对前文所讨论的处置银行不良资产方式所做的研究总结工作,文章针
    对目前由资产管理公司实施的债转股方式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可供选择的
    新思路。该思路是对流行的债转股方式的一种改进,其核心思想是借助中介机
    构——管理咨询公司的经营实践与能力来帮助企业转换经营机制以实现利润,
    从而银行得以回收其投入企业后形成不良贷款的资金。
During the deepening of our economic reform, financial sector is playing a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role in our economy. With the outbreak of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risis, the risk problem of our state-owned commercial banks, ranked the most important parts in our banking, begins to attract people attention. Among the various risk factors, credit risk has become the most potentially serious one which may result in financial risk.
     Due to the government, the enterprises and the banks, great quantity of problem assets have piled up in our state-owned commercial banks, which are playing key roles in our financial sector, and their problem assets ratio far surmount the international to-be-guarded level, which may have ruinous impact on the banks?operation. If the problem can be tackled properly, the liquidity of the banking capital will be handicapped, which may lead to bank risks.
     The paper analyzes the causes of banks?problem assets from various perspectives. First, based on the portfolio theory and the analysis on the deposit-andloan of banks, the paper draws the conclusion that the banks?operation itself may cause problem assets. Second, analysis on the demand-supply between banks and enterprises leads to the summing-up that market situation can also impact the accumulation of problem assets. Finally, focusing on the particular characteristics of problem assets of our state-owned commercial banks, the paper studies the issue with the institutional economics view.
     After summarizing the approaches adopted and the experiences achieved while different kinds of countries deal with their own problem assets, the paper studies the methods discussed theoretically and the measures taken practically to deal with the problem, and points out that all of them are subject to limitation.
     Based on the study above, the paper brings forward an alternative to the practically adopted approach which involves transforming the creditor right into stock of an enterprise, now being carried out by Asset Management Corporation. The key of the alternative is that an agent----management consulting---- is introduced into the management of enterprises, which is quite experienced in and capable of operating enterprises. By such means, the situation of the enterprise will be improved and the profit increased, which help the banks to reclaim the capital they provided the enterprises as loan which later became problem assets.
引文
[1] 在学术研究中,“不良资产”的概念本身存在着很多使用上的不统一。如关于我国 的“银行资产”问题,“不良资产”、“不良债权”、“不良债务”、“不良贷款”、“问题 贷款”或“呆坏帐”说法不一。“不良资产”、“不良债权”及“不良贷款”是三个内 涵不同的概念。在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上,“资产”一栏有国外资产、储备资产、对 中央政府债权、对企业或其他部门债权和对非货币金融机构债权等。在这几项资产中, 后三项属于“债权”,而“贷款”又是债权的一部分,除贷款外,商业银行还拥有其 他形式表现的债权。显然,“不良资产”>“不良债权”>“不良贷款”。而所谓银行不 良资产是指处于非良好经营状况,不能及时给银行带来正常利息收入甚至难以收回本 金的银行资产,其主要构成部分为不良贷款(包括逾期、呆滞和呆帐贷款)。在我国, 由于商业银行目前的资产结构单一,贷款资产占据了全部资产的绝大比重,因此,不 良贷款更成为银行不良资产最主要、最典型的形式。正因为如此,本文所涉及到我国 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概念仅指不良贷款。
    [2] 改革以来,我国已形成由中国人民银行(中央银行)调控和监管的、以国有商业 银行为主体的、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相分离、各类金融机构相互合作、功能 互补的金融体系
    [3] 资料来源:《瞭望》2000年第34期。
    [4]  按照国际惯例,从动态的风险监督角度出发的贷款五级分类方法,不良贷款包括 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四类。按照我国传统对贷款质量的划分,不良贷款是指“一 逾二呆”,即逾期贷款、呆滞贷款和呆帐贷款。逾期贷款指合同约定到期未归还的贷 款:呆滞贷款指逾期二年(含二年)以上仍未归还的贷款,以及虽未逾期或逾期未满 二年但生产经营已经终止、项目已停建企业应归还银行的贷款:呆账贷款主要有以下 几种情况:借款人和担保人依法宣告破产,清偿后未能还清的贷款:借款人死亡或者 依照《民法通则》的规定宣告失踪或死亡,以其财产或遗产清偿后未能还清的贷款; 借款人遭到重大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损失巨大且不能获得保险补偿,确实无力还清 的贷款;其它经国务院、财政部批准核销的贷款。本文仍沿用我国传统的划分方法。
    [5]  戴相龙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中外记者招待会上的讲话,《金融早报》1998年 1月17日。
    [6]  有人认为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信贷资产中有1/3处于呆帐和呆滞状态;也有人提 出了三个1/3的划分法,即1/3根本无法收回,1/3处于呆帐状态,1/3勉强处于运转 之中。
    [7]  这种由银行进行债转股的模式可以避免银行将不良资产剥离给AMC可能发生的 道德风险。
    [8]  银行可以通过观察管理咨询公司业绩、了解其知名度等多种方式近似的观察到管 理咨询公司的管理能力。因此,此模型中假设银行对管理咨询公司的能力有着充分信 息是有道理的。
    [9]  事实上,这就是博弈论中的著名的“囚犯困境”模型所揭示的。
    [10]  可以证明,触发策略是一种纳什均衡。但这个战略的一个缺点是,只要一个局中 人对触发策略有偏离,就永远没有改正的机会。
    
    
    [1]  曹建明 《金融安全与法制建设》 《法学》 1998年第8期
    [2]  查理.古德哈特《金融监管的激励机制》 《金融研究》1998年第8期
    [3]  程恩富 施锡铨 朱富强《经营者收入的博弈分析--劳动价值论的一种拓展》 《经济学动态》2001年第4期。
    [4]  范恒森 《金融制度学探索》 中国金融出版社2000年版
    [5]  樊纲 《论“国家综合负债”--兼论如何处理银行不良资产》 《经济研究》 1999年第5 期
    [6]  郭世邦 《转型时期国有商业银行制度风险研究》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9年版
    [7]  何士彬 《银行不良资产重组的国际比较》中国金融出版社1999年版
    [8]  胡冰星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管理的理论与实践》复旦大学出版社 1999年版
    [9]  黄明 《现代产融结合新论》 中国经济出版社2000年版
    [10]  黄学海 马桦 舒达坤 《防范不良信贷资产的法律机制研究》 《国际金融研究》 1999年第 3期
    [11]  黄朱文 《中国金融业如何迎接挑战》 《瞭望》2000年第4期
    [12]  姜波克等《金融全球化与金融风险防范》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13]  江曙霞 《银行监督管理与资本充足性管制》 中国发展出版社1994年版
    [14] 金晓斌 《现代商业银行与工商企业关系论》上海三联书店1997年版
    [15]  康书生 《商业银行内控制度:借鉴与创新》 中国发展出版社1999年版
    [16] 阙方平 《中国银企金融交易:信息不对称及其对策研究》 《经济评论》2000年第1期
    [17] 梁宝柱 《金融监管论》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18]  李会明 《产权效率论》立信会计出版社1995年版
    [19]  李文政 宗良 《瑞典运用资产管理公司处理银行危机的经验》 《国际金融研究》 1999年第3 期
    [20]  李晓西 《21世纪中国银行业风险与防范》广州出版社 1999年版
    [21] 李扬 王松奇《中国金融前沿理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
    [22]  潘席龙 《改革以来金融结构存在的问题与政策建议》西南财经大学1998年科学讨论会论文
    [23]  石建民 《国际银行业处理金融危机的对策措施》 《国际金融研究》1999年第6期
    [24]  童频等 《信息不完全与中国当前金融运行》 《金融研究》 1999年第8期
    [25]  王爱俭 《金融创新与风险管理》 中国金融出版社1996年版
    [26]  王芳 张宗梁《银行业风险与防范》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27]  王开国 《关于中国推行资产证券化问题的思考》 《经济研究》 1999年第6期
    [28]  王华光 《中国国有商业银行制度构建》 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29]  王庆华 《中国银行业监管制度研究》 中国金融出版社 1996年版
    [30]  王亚平 《金融骨牌》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1998年1版
    [31]  夏德仁 《金融综论》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32]  谢太峰 《商业银行资本运营》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1999年版
    [33] 徐忠 《金融全球化与金融风险》云南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34] 薛峰 《银行信用风险分析》 中国经济出版社1995年版
    [35]  唐双宁 《关于剥离银行不良资产和债转股的辩证思考》《经济日报》2000-04-26
    [36] 涂永红 刘柏荣 《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 中国金融出版社 2000年版
    
    
    [37] 朱民 曹建增 加里·韦斯 《匈牙利与波兰国有银行的不良资产重组模式》 《国际金融研究》 1999年第3期
    [38] 闫伟 《国有企业经理道德风险程度的决定因素》 《经济研究》1999年第2期
    [39] 杨丹 《国有企业资产转让定价行为分析》 《经济研究》 1999年第12期
    [40] 袁琳 《论体制性金融风险》 《金融研究》1998年第6期
    [41] 张维迎 《企业的企业家--契约理论》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5年版
    [42] 张维迎 《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43] 赵晓菊 《银行风险管理》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44] 周道许 亓丕华《加入世贸组织与中国金融》2000年版
    [45] 朱民 黄金老 《论中国的资产管理公司》 《经济研究》1999年第12期
    [46] 《解商业银行不良信贷资产的方案分析》 摘自《国研网》 1999-07-27
    [47] 《银行不良资产处理的国际比较》摘自《国研网》 1999-08-13
    [48] 《中国金融热点问题研究报告》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 1998年版
    [49] Douglas W.Diamond,Raghuram G.Rajan,Liquidity Risk,Liquidity Creation and Financial Fragility: A Theory of Banking,NBER Working Paper No.W7430,1999
    [50] Jefferson,Gary And Thomas Rawski,Enterprise Reform In China’s Industry,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1994
    [51] Richard Randall,Safeguarding the banking system in an Environment of Financial Cycles:An Overview,New England Economic Review,1994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